『壹』 莫泊桑短篇小說 讀後感
莫泊桑所寫的小說反映了當時社會人性的冷漠、刻薄,社會思想的不成熟、不公平,對底層勞動人民的蔑視剖析,反映了當時人虛榮驕傲的人性弱點,從中讓我們得到了這些啟示。
在讀《西蒙的爸爸》時,我深刻的感到當時人封建思想的濃重,西蒙雖是個小孩可卻承受了外界對他「強大」的壓力——說他沒有爸爸,小小的身軀哪經受的住那樣唾沫星子的狂轟亂炸,他的心漸漸扭曲讓他有了跳河的想,也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一名身材高的工人菲利普來到了他的身邊,給他了力量並答應做他的爸爸,這讓西蒙的臉上又重回了往常微笑。這篇文章讓我深刻了解當時西蒙母親與西蒙兩人在當時的鎮上受盡別人的冷嘲熱諷,受盡別人白眼那種痛苦而又掙扎的心情,西蒙在學校又受盡同學嘲笑,被同學毆打,只因為他沒有爸爸。就算一個父親去世的孩子在西蒙面前也得意洋洋的說;」我的爸爸在墓地里」。這一句句的生硬的話語把西蒙的心深深刺痛了,可世上也有善良的人——菲利普,他讓這個小家庭擺脫厄運的纏繞,讓他們的臉上重回快樂。
當今的社會我想與莫泊桑筆下的社會也差不多吧!也有欺凌弱小、專橫跋扈之人,也有富有愛心體諒他人的人。在去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後,民眾自發的捐款捐物活動接連不斷,這一次重大地震把我們中國人的心緊緊的連在了一起,讓我們看到患難見真情,團結讓我成為可以抵禦一切困難的萬里長城。
真善美是世界上永恆不變的美德,莫泊桑所寫的每一篇都沒離開過它,他希望世界上的人都有美好的品德。
在我們所學過的《項鏈》中,描繪的是一個愛慕虛榮的女人——瑪蒂爾德。女人的慾望是無止境的,她有了華麗的衣服後又想要珠寶首飾來引人注目。當時也就是這樣的社會,社會中的女人只要憑相貌就能找個好人家一生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她們的資本就是長相,可瑪蒂爾德是個例外。莫泊桑花了很大的篇幅寫瑪蒂爾德為了能在宴會上吸引眾人的眼球,在宴會之前精心的打扮,她對贊揚的渴望,對進入上流社會的嚮往,都是為了與後文瑪蒂爾德丟了項鏈之後一改以往性格,變得勤勞、善良、節儉、樸素形成強烈的對比,並提出個人觀點贊揚瑪蒂爾德敢於承擔、堅毅的品格,對她以前總有不切實際的想法表示否定。從瑪蒂爾德這個小人物映射出當時社會風氣的墮落,人們只是尋求物質上的滿足而在精神上去是低下的。
讀了莫泊桑的文章讓我更認真的審視自己和這個社會,去掉人性的貪念,雖然這很難,但去掉一點去掉一點,這個社會會變得更加和諧。
『貳』 莫泊桑短篇小說集 讀後感
開篇便是莫泊桑的成名作《羊脂球》。主人公無疑是以另一種方式表達了她對侵略者的仇恨和蔑視。羊脂球曾因與普魯士人同住一所旅館為由,拒絕過高尼岱的無理要求,她根本不可能答應侵略者的無恥要求,然而最終她還是為了親愛的「同胞」而屈服。而那些道貌岸然的上流社會的旅伴,在利用她通過了普魯士人的關卡之後,卻徹底的拋棄了她,甚至還嘲笑她的犧牲行為。我憤怒了,想到在開頭,女主人公曾經無私地把自己的食物給大家吃,在結尾卻被大家嘲笑,一點吃的都沒有,只能看著別人吃,我覺得女主人公真的非常可憐。女主人公是一個被出賣了的英雄,一個有著貞德姑娘那樣的堅強意志和愛國熱忱的英雄,那些有錢或有權的「同胞」真像當年他們的祖先出賣貞德一樣,出賣了她而又拋棄了她,這是一個民族的悲劇。《羊脂球》充分地表達了莫泊桑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對只顧私利而不顧民族尊嚴的貴族資產者們的寡廉鮮恥的抨擊。
莫泊桑的小說中為數不少是對上流社會的鄙視和厭惡,而對於小資產階級也同樣提出了批判。比如《項鏈》中的羅瓦賽爾夫婦為了參加一次部長舉辦的晚會而葬送了十年的青春。若不是虛榮心作祟,瑪蒂爾徳不會向朋友借項鏈,也不會在丟失項鏈後買一條「完全相同」的賠給朋友而落入高利貸的陷阱,就此開始了十年艱辛的生活。最令人心酸的是瑪蒂爾徳在還清欠款之後偶遇借給項鏈的朋友時那種輕松,自豪的心情。在她看來,為了支撐門面而付出的犧牲終於得到了體現。
《我的叔叔於勒》以於勒叔叔與「我」的家人相遇前後我家人對他的截然相反的態度,提出了「究竟是金錢重要,還是親情重要」的疑問。這些作品都表達了對社會的不滿,也突出了作者是多麼關心國家,以筆來當武器,來訴說社會的不足。
在莫泊桑的筆下,我讀到了他對貴族們寡廉鮮恥的抨擊;對小資產階級愛慕虛榮、羨慕榮華的風氣的諷刺;對資產階級腐化墮落、拜金主義等丑惡風尚的鄙視以及對窮苦人民悲慘命運的同情、對勞動人民優秀品質的歌頌,還有他那濃濃的愛國之情。
從莫泊桑的寫作風格中我也學到了不少。他不是哲人,也不是歷史家。他缺乏巴爾扎克那種深邃的歷史洞察力,更不像他的老師福樓拜那樣縝密細致,也不如左拉的視野那麼寬廣。可他卻有一種非凡的捕捉生活的能力,善於在一般人視而不見的凡人小事中,發掘出帶有本質意義和美學價值的內容,使得自己作品中的文學題材大大豐富了。
莫泊桑的短篇小說精悍深刻,包羅萬象,他的許多文章都非常有趣,讀來非常過癮。課余讀一讀莫泊桑的短篇小說吧,只花費你幾分鍾的時間,但相信你會有不少收獲的
『叄』 莫泊桑短篇小說選中的《首飾》表達什麼意思
莫泊桑短抄篇代表作《項鏈》中襲的女主人公瑪蒂爾德,傳統的看法是,這篇小說尖銳地諷刺了小資產階級虛榮心和追求享樂的思想,出乎意料的結尾加深了這種諷刺,又帶有一絲酸楚的感嘆——其中有對瑪蒂爾德的同情。 這種看法的根據是,小說中盡管沒有一句譴責瑪蒂爾德的虛榮心的話,但在人物描寫和情節安排中處處流露出作者的態度。比如,開頭寫瑪蒂爾德如何把大資產者的奢華生活當理想,後來寫她收到請帖後如何費盡心機摳出丈夫的積蓄,這一系列描寫表現出這個小資產階級婦女靈魂的庸俗鄙陋。另外,寫瑪蒂爾德的一個晚上的滿足帶來十年的艱辛,這是對她的虛榮心的懲罰。小說最後寫到十年艱辛不過是為了一件贗品,這又是對她的辛辣的諷刺。 瑪蒂爾德的虛榮心不是一種個別的現象,而是階級社會的產物,有一定的典型性。不安於辛苦勞動而得以糊口的生活,看不起比自己更窮苦的人,一心想上升為大資產者,而且希望走捷徑,借僥幸的機會發跡,這是人的劣根性的表現。當然,只有少數小資產者獲得了成功,而大多數小資產者在競爭中淪落到更加悲慘的境地。《項鏈》嘲諷了階級社會這種追求虛榮的可鄙風氣,而且幫助我們去認識產生這種風氣的社會原因。
『肆』 莫泊桑短篇小說集 瘋女人 讀後感600字
莫泊桑是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說家,有「世界短篇小說之王」的美稱。最近,我讀了一本《莫泊桑短篇小說精選》,這本書中有許多他的短篇小說,如《羊脂球》、《項鏈》、《等待》、《幸福》……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項鏈》了。
《項鏈》講了一位名叫瑪蒂爾德的婦人,她長得十分漂亮,但生活條件並不好。每當看見別人穿著美麗的衣服,戴著華貴的珠寶,就總幻想自己也有,從此便成為了一個愛慕虛榮的人。在一次舞會上,瑪蒂爾德想讓自己成為整個舞會中最美的,便向富裕的好友弗蘭斯基太太借了一條鑽石項鏈,可是當舞會結束時,那條鑽石項鏈卻再也找不到了。於是她與自己的丈夫只好四處借錢,買了條一模一樣的還給好友,並用十年光陰償還了所有債務,可她卻聽到了一個驚人的消息——那條她當初借的項鏈其實只是件仿冒品,根本不值幾個錢。
唉,都是愛慕虛榮惹的禍啊!在我們的生活中,又何嘗沒有這樣的人呢?像我們班的一些同學,看到別人吃好吃的,穿名牌,就吵著父母也給自己買,盡管自己家裡條件並不好,生活並不富裕,卻依然「意志堅定』。依我看,根本沒有必要互相攀比什麼,只要在生活中吃得飽,穿得暖就已經足夠了。我們千萬不要做一個愛慕虛榮的人!
『伍』 莫泊桑短篇小說章回50字簡介
膾炙人口的名篇《項鏈》,描寫一個公務員的妻子,為了盛妝出席部長的晚會,借來內一串項鏈,晚會結束後發容現項鏈已經丟失,只得借貸賠償,辛勞節儉10餘年才償還債務,卻得知項鏈是假的。
女主人公的意外奇事造成文章的大起大落,情節引人入勝,反響及其強烈。結尾更是出乎人之意料,使一切真相大白。一件普通事情在莫泊桑大師的筆下躍然紙上,從各個側面,反映小職員生活的卑微、凄慘,同時也揭示了他們的自私自利、追名逐利、虛榮浮誇的心理。
『陸』 求莫泊桑短篇小說 愛情 全文
莫泊桑(Maupassant 1850~1893) 法國作家。他擅長從平凡瑣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義的片斷,以小見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實。他的短篇小說側重摹寫人情世態,構思布局別具匠心,細節描寫、人物語言和故事結尾均有獨到之處。
莫泊桑1850年8月5日生於法國西北部諾曼底省的一個沒落貴族家庭。莫泊桑在諾曼底的鄉間與城鎮度過了他的童年,只是在1859年至1860年隨父母到巴黎小住就讀於拿破崙中學,後因父親無行、雙親離異而隨母又回到諾曼底。故鄉的生活與優美的大自然給莫泊桑的影響很深,成為了他日後文學創作的一個重要源泉。
莫泊桑的母親夢爾·勒·普阿特文是一個具有深厚文學修養的婦女,莫泊桑從小就深受她的熏陶,而夢爾的哥哥在青年時期曾是著名作家福樓拜以及巴拉斯派詩人路易·布耶的同窗好友,深遠的世交使莫泊桑在盧昂城高乃依中學念書的時候,就結識了舅舅的這兩位好友。這是他早已是一個喜愛文學並已開始詩歌創作的青年。他從這兩個前輩那裡聽到了「簡明的教誨」,獲得「對於技巧的深刻認識」與「不斷嘗試的力量」。可惜的是路易·布耶於1869年去世了。同年,莫泊桑來到巴黎大學改修法律,不久普法戰爭爆發,莫泊桑被征入伍。在軍隊里擔任過文書與通訊工作。在這場災難中,他目睹了法軍可恥的潰敗,當權者、有產者的卑劣,普通人民愛國主義的熱情與英勇抗敵的事例,感觸很深,日後成為了他文學創作的又一個重要源泉。
戰後退伍,由於家庭經濟的拮據,莫泊桑於1872年3月開始在海軍部任小職員,7年之後,又轉入公共教育部,直到1881年完全退職。在小職員空虛無聊的生活中,莫泊桑不幸染上了無行的惡習,私生活放盪,這種下了他過早身亡的禍根。但另一方面。他又勤奮寫作,並且以福樓拜為師,在他的具體指導下刻苦磨礪達十年之久。在此期間,他於1876年又結識了阿萊克西,瑟阿爾、於斯曼等作家,他們都共同以左拉為崇拜對象,經常在左拉坐落在巴黎郊區的梅塘別墅聚會,是為「梅塘集團」。1880年,「梅塘集團」六作家以普法戰爭為題材的合集《梅塘之夜》問世,其中以莫泊桑的《羊脂球》最為出色,這個中篇的輝煌成功,是莫泊桑一夜之間即蜚聲巴黎文壇。
除了《羊脂球》這一短篇文庫中的珍品之外,莫泊桑還創作了包括《一家人》(1881)、《我的叔叔於勒》(1883)、《米隆老爹》(1383)、《兩個朋友》(1883)、《項鏈》(1884)等在內的一大批思想性和藝術性完美結合的短篇佳作。 莫泊桑的長篇小說也達到比較高的成就。他共創作了6部長篇:《一生》(1883)、《俊友》(又譯《漂亮朋友》,1885)、《溫泉》(1886)、《皮埃爾和若望》(1887)、《像死一般堅強》(1889)和《我們的心》(1890),其中前兩部已列入世界長篇小說名著之林。
莫泊桑早就有神經痛的徵兆,他長期頑強的與病魔斗爭,堅持寫作,巨大的勞動強度與未曾收斂的放盪生活,使他逐漸病入膏肓。直到1891年,他已不能再進行寫作,在遭受疾病殘酷的折磨之後,終於在1893年7月6日逝世,享年僅43歲。19世紀後半期法國優秀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一生創作了6部長篇小說和356多篇中短篇小說,他的文學成就以短篇小說最為突出,被譽為「短篇小說之王」,對後世產生極大影響。
莫泊桑出身於一個沒落貴族之家,母親醉心文藝。他受老師、詩人路易·布那影響,開始多種體裁的文學習作,後在福樓拜親自指導下練習寫作,參加了以左拉為首的自然主義作家集團的活動。他以《羊脂球》
(1880)入選《梅塘晚會》短篇小說集,一躍登上法國文壇,其創作盛期是80年代。
10年間,他創作了6部長篇小說:《一生》(1883)、《俊友》(1885)、《溫泉》(1886)、《皮埃爾和若望》(1887)、《像死一般堅強》(1889)、《我們的心》(1890)。這些作品揭露了第三共和國的黑暗內幕:內閣要員從金融巨頭的利益出發,欺騙議會和民眾,發動掠奪非洲殖民地摩洛哥的帝國主義戰爭;抨擊了統治集團的腐朽、貪婪、爾虞我詐的荒淫無恥。莫泊桑還創作了350多部中短篇小說,在揭露上層統治者及其毒化下的社會風氣盼同時,對被侮辱被損害的小人物寄予深切同情。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22612616.html?si=1
『柒』 《莫泊桑中短篇小說選》都有哪些小說內容(三)
憂傷的故事裡沒有憤怒
莫泊桑的小說寫得有情有致,尤其短篇——即便幾千字的東西也自有丘壑。上手總是不緊不慢的鋪敘,或著意渲染場面與氛圍,從容之中顯出張弛有度的格局。接下去自然跌宕起伏,命運蹇滯的主人公一不小心找上麻煩,只是萬般危難亦如此娓娓表過,讀來卻有別樣的意味。就像透過雕花窗欞的皎皎月色,伴著鳥啼和裙裾曳地的窸窣聲,這情形多半叫人捉摸不透。
不錯,人生總有麻煩。《項鏈》的女主人公盧瓦瑟爾太太因一夜風光付出十載艱辛,這令人欷歔不已的故事好像是說女人的虛榮毀了自己,然而這里仍有可以思忖的問題——以十載艱辛換來在福雷斯傑太太面前的一席豪邁,是不是也頗值得?見到有錢的女友,她至少不會像當初那麼心態不平衡了。
以普法戰爭為背景的《羊脂球》是莫泊桑短篇小說中最有名的作品,也最容易被作為愛國主義文本來解讀,要不就搭上對貴族和資產階級的諷刺和批判。不過,從一個妓女的皮肉生涯討論到法蘭西的民族尊嚴,這意思本身有些不倫。莫泊桑的故事往往把兩山不遇的事理兜在一起,讓人作出某種似是而非的判識。當然,這個話題是從被普魯士軍隊扣留在托特鎮的那輛馬車上開始的,除了名叫羊脂球的妓女外,那車上麇集了貴族、商人、政客和修女,幾乎是代表國家意志的各個階層,其中包括君主立憲派、議會反對黨和共和派人士。妓女和國家既然被安排成如此同舟共濟的關系,無助的羊脂球必定陷入一種眾意難違的局面。正是一車人的集體意志決定了羊脂球是否應當委身於普魯士軍官的問題,而先拒後納的理由都被荒謬地提升到國家利益的高度。莫泊桑對風雲驟變時期的社會公意似乎懷有深切的恐懼,因為那種翻覆不定的特性中隱含著被操縱的可能,自1789年大革命以來的歷史足以證明這一點。實際上《羊脂球》不但揭示了這種公意的荒謬,甚至還追詰到類如魯迅所說的國民性問題,這里包含著被許多評論者所忽略的話語關系。
盡管如此,莫泊桑的東西仍然可以說是一種相當寫實的文本。沒有隱喻和寓言性質,初看清澈如水,只是水月鏡花更具玄意。也許奧秘在於那種不緊不慢不慍不火的敘述策略,在莫泊桑的許多作品裡,敘述的體態和語式有其特殊功能,由於故事本身與敘述層面傳達的感受存在著某種反差,這就決定了解讀的歧叉。很難說敘述的背後是一種拈花微笑的心態,還是不無憂慮的苟且。
按通常文學史的定位,師從福樓拜的莫泊桑當屬19世紀中葉以後崛起的自然主義流派。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莫泊桑這兒並沒有一般自然主義小說的冷酷和剛戾,表現悲慘人生也好,揭露世間惡行也好,那副溫婉優雅的筆墨似乎有意拉開了對象的距離,至於玩世般的嘲諷則像是飽閱滄桑的大徹大悟。他的文字里讓人覺不出敘述者的憤怒。先前福樓拜不是這樣,跟他同輩分的左拉也不這樣。也許,經歷過普法戰爭和巴黎公社的動盪歲月,他更嚮往心靈的安謐。帶著懷疑與感傷的眼光審視人生,要說不跟犬儒主義發生精神共鳴也難。(李慶西)
『捌』 用200字評價《莫泊桑短篇小說》中的瑪蒂爾德
在《項鏈》中,描繪的是一個愛慕虛榮的女人——瑪蒂爾德.女人的慾望是無止境的,她有了華麗的衣服後又想要珠寶首飾來引人注目.當時也就是這樣的社會,社會中的女人只要憑相貌就能找個好人家一生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她們的資本就是長相,可瑪蒂爾德是個例外.莫泊桑花了很大的篇幅寫瑪蒂爾德為了能在宴會上吸引眾人的眼球,在宴會之前精心的打扮,她對贊揚的渴望,對進入上流社會的嚮往,都是為了與後文瑪蒂爾德丟了項鏈之後一改以往性格,變得勤勞、善良、節儉、樸素形成強烈的對比,並提出個人觀點贊揚瑪蒂爾德敢於承擔、堅毅的品格,對她以前總有不切實際的想法表示否定.從瑪蒂爾德這個小人物映射出當時社會風氣的墮落,人們只是尋求物質上的滿足而在精神上去是低下的。
『玖』 莫泊桑短篇小說 主要內容
莫泊桑的小說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以金錢社會的風俗習尚為專題材,揭露資產階級的屬腐朽墮落和拜金主義;第二類是以下層民眾的境遇和品質為題材,反映下層民眾生存的艱辛,表現只存在於他們身上的優秀品質和「溫馨的人性」。第三類是以普法戰爭為題材,揭露普魯士侵略軍的暴行,歌頌法國人民的愛國主義者精神和名族氣節,特別強調普通人的愛國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