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有聲完結 > 余華短篇小說現實一種

余華短篇小說現實一種

發布時間:2021-08-13 19:57:01

① 求余華的《現實一種》全文。

《現實一種》

那天早晨和別的早晨沒有兩樣,那天早晨正下著小雨。因為這雨斷斷續續下了一個多星期,所以在山崗和山峰兄弟倆的印象中,晴天十分遙遠,彷彿遠在他們的童年裡。天剛亮的時候,他們就聽到母親在抱怨什麼骨頭發霉了。母親的抱怨聲就像那雨一樣滴滴答答。

那時候他們還躺在床上,他們聽著母親向廚房走去的腳步聲。她折斷了幾根筷子,對兩個兒媳婦說:「我夜裡常常聽到身體里有這種筷子被折斷的聲音。兩個媳婦沒有回答,她們正在做早飯。她繼續說:「我知道那是骨頭正在一根一根斷了。」

兄弟倆是這時候起床的,他們從各自的卧室里走出來,都在嘴裡嘟噥了一句:「討厭。」像是在討厭不停的雨,同時又是母親雨一樣的抱怨。現在他們像往常一樣圍坐在一起吃早飯了,早飯由米粥和油條組成。

老太太常年吃素,所以在桌旁放著一小碟鹹菜,鹹菜是她自己腌制的。她現在不再抱怨骨頭發霉,她開始說:「我胃裡好像在長出青苔來。」於是兄弟倆便想起蚯蚓爬過的那種青苔,生長在井沿和破舊的牆角,那種有些發光的綠色。

他們的妻子似乎沒有聽到母親的話,因為她們臉上的神色像泥土一樣。山崗四歲的兒子皮皮沒和大人同桌,他坐在一把塑料小凳上,他在那裡吃早飯,他沒吃油條,母親在他的米粥里放了白糖。剛才他爬到祖母身旁,偷吃一點鹹菜。

因此祖母此刻還在眼淚汪汪,她喋喋不休地說著:「你今後吃的東西多著呢,我已經沒有多少日子可以吃了。」因此他被父親一把拖回到塑料小凳子上。所以他此刻心裡十分不滿,他用匙子敲打著碗邊,嘴裡叫著:「太少了,吃不夠。」

他反復叫著,聲音越來越響亮,可大人們沒有理睬他,於是他就決定哭一下。而這時候他的堂弟嘹亮地哭了起來,堂弟正被嬸嬸抱在懷中。他看到嬸嬸把堂弟抱到一邊去換尿布了。於是他就走去站在旁邊。堂弟哭得很激動,隨著身體的扭動,那叫小便的玩意兒一顫一顫的。

他很得意地對嬸嬸說:「他是男的。」但是嬸嬸沒有理睬他,換畢尿布後她又坐到剛才的位置上去了。他站在原處沒有動。這時候堂弟不再哭了,堂弟正用兩個玻璃球一樣的眼睛看著他。他有點沮喪地走開了。他沒有回到塑料小凳上,而是走到窗前。

(1)余華短篇小說現實一種擴展閱讀:

余華創作特色

1、余華並不是一名多產作家,他的作品以精緻見長。作品以純凈細密的敘述,打破日常的語言秩序,組織著一個自足的話語系統,並且以此為基點,建構起一個又一個奇異、怪誕、隱秘和殘忍的獨立於外部世界和真實的文本世界,實現了文本的真實。

2、余華曾坦言: 「我覺得我所有的創作,都是在努力更加接近真實。我的這個真實,不是生活里的那種真實。我覺得生活實際上是不真實的,生活是一種真假參半、魚目混珠的事物。」由於先鋒文本讀者甚少,成名之後的余華及時地做出了調整。

3、自《在細雨中呼喊》開始,他的作品不再晦澀難懂,而是在現實的敘述中注入適度的現代意識,以簡潔的筆觸和飽滿的情感盡可能地獲得讀者最廣泛的共鳴

② 求余華的現實一種完整版

現實一種是本比較恐怖的小說,讀完歡迎交流。下載:http://ishare.iask.sina.com.cn/f/10313280.html?from=like

③ 求余華早期小說

1984年1月,余華在《北京文學》發表短篇小說《星星》,隨後又在該刊發表《竹女》、《月亮照著你,月亮照著我》等短篇,5月,在《東海》發表短篇小說《男兒有淚不輕彈》。

1987年余華在《北京文學》發表《十八歲出門遠行》和《西北風呼嘯的中午》,同時又在《收獲》發表《四月三日事件》和《一九八六年》,從此開始確立了自己在中國先鋒作家中的地位。

1988年余華分別在《北京文學》和《收獲》發表《現實一種》、《世事如煙》等重要作品。

1989年發表了《此文獻給少女楊柳》、《往事與刑罰》、《鮮血梅花》等中短篇小說。

1990年發表第一部小說集《十八歲出門遠行》。

1991年發表第二部小說集《偶然事件》。同年發表第一部長篇小說《細雨與呼喊》以及小說集《世事如煙》。

1992年發表長篇小說《活著》,同年發表小說集《河邊的錯誤》。

1995年《許三觀賣血記》,發表小說集《戰栗》。
該年,余華還在《收獲》、《作家》等雜志發表了短篇小說《我沒有自己的名字》和《黃昏里的男孩》等短篇小說。

1999年小說集《黃昏里的男孩》、《我膽小如鼠》、發表隨筆集《我能否相信自己》。

2008年發表長篇小說《兄弟》

2011年《十個詞彙里的china》

2013年《第七天》

《細雨與呼喊》應該是余華作品是轉型開始

④ 余華小說《現實一種》到底講了什麼,表達了什麼

余華的《現實一種》顛覆了傳統理論上的情感模式,敘述了兄弟間喪失人性的連環報復、輪回殺戮。從小孩子們的無意傷害到大人們的有意殘殺,直至最後相繼毀滅。以一個三代人的家庭為背景向人們描寫了丑,通過祖孫、母子、夫妻和兄弟的行為之丑和心理之丑,讓人深刻地認識到了現實世界的殘酷與丑惡。

余華在小說創作中以敏銳的藝術感覺淋漓盡致地描寫丑惡。他深入人性最黑暗的地方,用他自己陰沉、犀利、冷酷的筆調為我們呈現出獨特的藝術世界。

(4)余華短篇小說現實一種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現實一種》是作者余華從1986年到1998年的寫作旅程,十多年的漫漫長夜和那些晴朗或者陰沉的白晝過去之後,歲月留下了什麼?

他回憶無法還原過去的生活,它只是偶然提醒我們:過去曾經擁有過什麼?而且這樣的提醒時常以篡改為榮,不過人們也需要偷梁換柱的回憶來滿足內心的虛榮,使過去的人生變得豐富和飽滿。而回憶在歲月消失後出現,如同一根稻草漂浮到溺水者眼前,自我的拯救僅僅只是象徵。

作品賞析

《現實一種》余華在1986-1987年寫作的小說,每一篇小說都可以被稱為一個寓言。他企圖建構一個封閉的個人的小說世界,通過這種世界,賦予外部世界一個他認為是真實的圖象模型。這顯示出一種強烈的解釋世界的沖動,彷彿一個少年人突然發現他掌握著世界的秘密後迫不及待地要將之到處宣講。

他表面摹擬的老成中夾雜著一種錯愕:事實上,正是後者而不是前者產生了一種新的觀察世界的視角,也確實發現了世界的另一面。但這一時期他所刻意追求的「無我」的敘述效果迫使他不得不創造一個面具:一個冷漠的敘述者,結果,是他的冷漠而不是他的震驚留給當時的讀者很深的印象。

⑤ 余華小說創作的時間順序

1983年1月,在《西湖》第1期發表短篇小說《第一宿舍》,此系余華的處NV作。同年,《西湖》第8期又發表短篇小說《「威尼斯」牙齒店》。12月,在當時影響頗大的《青春》雜志發表短篇小說《鴿子,鴿子》。
1984年1月,余華在《北京文學》發表短篇小說《星星》,隨後又在該刊發表《竹女》、《月亮照著你,月亮照著我》等短篇,5月,在《東海》發表短篇小說《男兒有淚不輕彈》。
1987年余華在《北京文學》發表《十八歲出門遠行》和《西北風呼嘯的中午》,同時又在《收獲》發表《四月三日事件》和《一九八六年》,從此開始確立了自己在中國先鋒作家中的地位。
1988年余華分別在《北京文學》和《收獲》發表《現實一種》、《世事如煙》等重要作品。
1989年發表了《此文獻給少女楊柳》、《往事與刑罰》、《鮮血梅花》等中短篇小說。
1990年發表第一部小說集《十八歲出門遠行》。
1991年發表第二部小說集《偶然事件》。同年發表第一部長篇小說《細雨與呼喊》以及小說集《世事如煙》。
1992年發表長篇小說《活著》,同年發表小說集《河邊的錯誤》。

⑥ 余華的小說《現實一種》和《兄弟》一個中篇一個長篇小說。寫論文的時候可以把它們做比較么

當然來可以進行比較,主要自看你要從哪個角度入手。
《現實一種》 是余華在1986-1987年寫作的小說,描寫親人的互相殺戮。總的評價是,這篇小說是余華青年時期的探索實驗作品。
《兄弟》是作家余華的代表作之一,分上、下兩部,於2008年5月出版。小說的內容豐富,故事的敘述,對情節的把握,可以說達到了出神入化。而在評價《兄弟》的問題上,存在著對立的兩個團隊,一派是堅決支持派,他們捍衛著余華小說的文脈,甚至是他的敘述和講故事的能力;而另一派則是苛求派,他們對余華10年沒有作品抱怨太久,以至把很多刻薄和苛求的評價紛紛拋出。

⑦ 余華的《現實一種》賞析

書中收錄了三部中篇小說,均以一種冷靜的筆調描寫死亡、血腥與暴力,在此基礎上揭示人性的殘酷與存在的荒謬。尤其是其中的《現實一種》,以純粹零度的情感介入,異常冷靜理智、有條不紊地敘述了一個親人間相互殘殺的故事。余華認為這些作品「記錄了我曾經有過的瘋狂、暴力和血腥在字里行間如波濤般涌動著,這是從惡夢出發抵達夢魘的敘述。為此,當時有人認為我血管里流淌的不是血,而是冰碴子。」

《現實一種》 余華在1986-1987年寫作的小說,每一篇小說都可以被稱為一個寓言。他企圖建構一個封閉的個人的小說世界,通過這種世界,賦予外部世界一個他認為是真實的圖象模型。這顯示出一種強烈的解釋世界的沖動,彷彿一個少年人突然發現他掌握著世界的秘密後迫不及待地要將之到處宣講,他表面摹擬的老成中夾雜著一種錯愕:事實上,正是後者而不是前者產生了一種新的觀察世界的視角,也確實發現了世界的另一面。但這一時期他所刻意追求的「無我」的敘述效果迫使他不得不創造一個面具:一個冷漠的敘述者,結果,是他的冷漠而不是他的震驚留給當時的讀者很深的印象。《現實一種》12的本文中並沒有什麼觀念化的議論,然而從小說的題目和情節布局都可以看出一種解說觀念的意圖。這種意圖正如批評家所說的:「是一種觀念性的解釋世界的沖動和為世界製造一次性的圖象模型的藝術理想的復雜混合。」13這種圖象模型首先可以在他的小說的布局中發現。這是一種「沙漏」式的小說布局,它顯示出一種刻意的對稱性:山崗的兒子皮皮殺死了山峰的兒子,山峰殺死了皮皮,山崗殺死了山峰,山峰的妻子藉助公安機關殺死了山崗。甚至人物的名字「山崗」、「山峰」也顯示出一種刻意的對稱。如果僅從「主題學」的角度討論,這里講的並不是一個新鮮的故事,這種連環報式的情節在民間故事裡其實已經廣泛的流傳14. 值得注意的是,以前這些故事的所有講法都提供了一個起因,這些起因都很微小瑣屑,顯示出人性中文明的一面遠遠抵擋不住其野蠻與愚蠢的一面,後者略受誘惑就一觸即發,而一旦引發就會像多米諾骨牌一樣自動發展、擴大,直到將雙方都毀滅殆盡。在民間故事中其實已經體現出看待人性的另一種視角,只是因為採取了一種傳統的故事形式而導致了對之的遮蔽。從故事情節的角度考慮,余華的貢獻在於取消了故事的起因,將這種仇殺設計為一種盲目的沖動,同時他將互相殘殺的對象設計為傳統五倫關系中的兄弟一倫,使這種仇殺的故事表現得觸目驚心,而進一步在敘述上的革新使得他將一個古老的故事改編成一個新的故事。余華說:「我尋找的是無我的敘述方式」,在敘述過程中「盡股能迴避直接的敘述,讓陰沉的天空來展示陽光」15. 與傳統的故事講法不同,余華設計了一個冷漠的敘述者,並藉助這個敘述者提供了觀察世界的另一種視角,這種視角極端而直截了當地使人看到另一副世界圖景與人的獸性的一面。這個敘述者使得他將這個殘忍的故事貌似不動聲色地講述出來。這也在小說的敘述態度中表現出來,小說中敘述者特權的使用盡量降低,既不作過多的議論,也不對人物進行心理分析,更不作價值評判,彷彿是從天外俯視世間的愚昧與兇殘。但敘述者的作用還是很重要的,他的冷漠使人物可以走到前台,進行充分的表演。他好象一部靈活的攝影機,不斷變換視點,通過變換將各個片斷組接起來,展示出仇殺的血淋淋的過程。這樣的敘述產生了強烈的效果,仇殺的場面令人毛骨悚然地表現出來。例如小說中山崗虐殺兄弟山峰的場面,小說將之描寫為一種處心積慮的算計,但對這種算計並沒有進行詳細的心理展示,而僅僅描寫他的外部活動,呆板的敘述將我們帶到山峰被捆綁在樹上,山崗向他的腳底板上澆滿了骨頭湯,然後讓一隻小狗去舔時,我們才明白他的目的。即使在這種極端的場趕,敘述者也決不對人物的意識活動進行描寫,而僅僅展示人物的感覺與直接反應,小說中這樣敘述山峰被虐殺的場面: 然而這時一股奇異的感覺從腳底慢慢升起,又往上面爬了過來,越爬越快,不一會就爬到胸口了。他第三次喊叫還沒出來,就不由得自己腦袋一縮,然後拚命地笑了起來。他要縮回腿,可腿沒法彎曲,於是他只得將腿上下擺動,身體盡管亂扭起來,可一點也沒有動。他的腦袋此刻搖得令人眼花繚亂。山峰的笑聲像是兩張鋁片刮出來一樣。山崗這時的神色令人愉快,他對山峰說:『你可真高興呵。』隨後他回頭對妻子說:『高興得都有點讓我妒嫉了。』妻子沒有望著他,她的眼睛正望著那條狗,小狗貪婪地用舌頭舔著山峰赤裸的腳底。他發現妻子的神色和狗一樣貪婪。接著他又去看看弟媳,弟媳還坐在地上,她已經被山峰古怪的笑聲弄糊塗了。她獃獃地望著山峰,她因為莫名其妙都有點神志不清了。「這種敘述上的冷漠與簡略有著深刻的觀念上策略。作者余華聲稱自己追求的是「真實」,但是這種真實並不是「被日常生活圍困的經驗」,而是一種「作家眼中的真實」. 為了有別於前一種真實,他在敘述上採取了與之相異的策略,這種簡略也正是其中的重要因素。正是藉助於這種簡略,而不是對日常生活經驗的敘述、評價、合理化,將世界與人性的黑暗的另一面演示出來。敘述上僅僅描寫人物的外部動作、簡單的感覺與直接的生理反應,而對人物的理性的意識活動付之闕如,正是有意識地將之描寫為失去理智的物種,這不但符合小說中那種盲目的仇殺的情節,也符合他對世界與人性的觀念。正如評論家指出的:「他彷彿是跳出了這個世界,回過頭來冷靜地看人們是怎樣的活法。《現實一種》就是把人生的一幕揭示出來給你看:人生的真相是什麼?從小涪間的無意傷害,到大人們的相互殺戮,每個人的犯罪似乎都是出於偶然或者本能,就跟游戲相同」16,簡略的敘述策略無疑適應於這種意圖。那麼,余華所追求的「真實」到底是什麼呢?他自己說:「到《現實一種》為止,我有關真實的思考只是對常識的懷疑。也就是說,當我不再相信有關現實生活常識時,這種懷疑便導致我對另一部分真實的重視,從而直接誘發了我有關混亂和暴力的直接想法。」17《現實一種》中的暴力可以說正是對這「另一部分真實」的象喻:從古老的奴隸的角斗,到現在的拳擊、甚至是鬥蟋蟀,余華都從中看到了「文明對野蠻的悄悄讓步」,意識到「暴力是如何深入人心」,「在暴力和混亂面前,文明只是一個口號,秩序成了裝飾」18. 小說的結尾,山崗身上的大多數器官被移植都沒有成功,生殖器官的移植卻成功了,死者的生命種子仍然極其荒誕地延續下去,象徵著混亂與暴力仍然會綿延不絕。《現實一種》的形式是造作的,或者用余華的話說,是「虛偽的形式」,然而藉助於這種「虛偽的形式」19,余華對他發現的這種「另一部分真實」作了成功的表現。也許因為他為世界製造圖象模型的藝術理想太過強烈,他這一時期的思維方式在《現實一種》中「已經成熟和固定下來」,趨於定型化。定型意味著死亡,這逼迫他以後的創作發生新的變化。

⑧ 怎麼評價余華的《現實一種》

作品中依然是最經典地昏暗,即使連陽光也是刺眼的難受。這就是余華作品的特色,但是他作品的現實性殘酷,最後都是一個希望的開始,和對生活充滿了熱愛。只有看多了余華的作品後,才能體會到他對生活熱愛的表達。

⑨ 論述:余華的《現實一種》

書中收錄了三部中篇小說,均以一種冷靜的筆調描寫死亡、血腥與暴力,在此基礎上揭示人性的殘酷與存在的荒謬。尤其是其中的《現實一種》,以純粹零度的情感介入,異常冷靜理智、有條不紊地敘述了一個親人間相互殘殺的故事。余華認為這些作品「記錄了我曾經有過的瘋狂、暴力和血腥在字里行間如波濤般涌動著,這是從惡夢出發抵達夢魘的敘述。為此,當時有人認為我血管里流淌的不是血,而是冰碴子。」
《現實一種》 余華在1986-1987年寫作的小說,每一篇小說都可以被稱為一個寓言。他企圖建構一個封閉的個人的小說世界,通過這種世界,賦予外部世界一個他認為是真實的圖象模型。這顯示出一種強烈的解釋世界的沖動,彷彿一個少年人突然發現他掌握著世界的秘密後迫不及待地要將之到處宣講,他表面摹擬的老成中夾雜著一種錯愕:事實上,正是後者而不是前者產生了一種新的觀察世界的視角,也確實發現了世界的另一面。但這一時期他所刻意追求的「無我」的敘述效果迫使他不得不創造一個面具:一個冷漠的敘述者,結果,是他的冷漠而不是他的震驚留給當時的讀者很深的印象。《現實一種》12的本文中並沒有什麼觀念化的議論,然而從小說的題目和情節布局都可以看出一種解說觀念的意圖。這種意圖正如批評家所說的:「是一種觀念性的解釋世界的沖動和為世界製造一次性的圖象模型的藝術理想的復雜混合。」13這種圖象模型首先可以在他的小說的布局中發現。這是一種「沙漏」式的小說布局,它顯示出一種刻意的對稱性:山崗的兒子皮皮殺死了山峰的兒子,山峰殺死了皮皮,山崗殺死了山峰,山峰的妻子藉助公安機關殺死了山崗。甚至人物的名字「山崗」、「山峰」也顯示出一種刻意的對稱。如果僅從「主題學」的角度討論,這里講的並不是一個新鮮的故事,這種連環報式的情節在民間故事裡其實已經廣泛的流傳.
值得注意的是,以前這些故事的所有講法都提供了一個起因,這些起因都很微小瑣屑,顯示出人性中文明的一面遠遠抵擋不住其野蠻與愚蠢的一面,後者略受誘惑就一觸即發,而一旦引發就會像多米諾骨牌一樣自動發展、擴大,直到將雙方都毀滅殆盡。在民間故事中其實已經體現出看待人性的另一種視角,只是因為採取了一種傳統的故事形式而導致了對之的遮蔽。從故事情節的角度考慮,余華的貢獻在於取消了故事的起因,將這種仇殺設計為一種盲目的沖動,同時他將互相殘殺的對象設計為傳統五倫關系中的兄弟一倫,使這種仇殺的故事表現得觸目驚心,而進一步在敘述上的革新使得他將一個古老的故事改編成一個新的故事。余華說:「我尋找的是無我的敘述方式」,在敘述過程中「盡股能迴避直接的敘述,讓陰沉的天空來展示陽光」.
與傳統的故事講法不同,余華設計了一個冷漠的敘述者,並藉助這個敘述者提供了觀察世界的另一種視角,這種視角極端而直截了當地使人看到另一副世界圖景與人的獸性的一面。這個敘述者使得他將這個殘忍的故事貌似不動聲色地講述出來。這也在小說的敘述態度中表現出來,小說中敘述者特權的使用盡量降低,既不作過多的議論,也不對人物進行心理分析,更不作價值評判,彷彿是從天外俯視世間的愚昧與兇殘。但敘述者的作用還是很重要的,他的冷漠使人物可以走到前台,進行充分的表演。他好象一部靈活的攝影機,不斷變換視點,通過變換將各個片斷組接起來,展示出仇殺的血淋淋的過程。這樣的敘述產生了強烈的效果,仇殺的場面令人毛骨悚然地表現出來。例如小說中山崗虐殺兄弟山峰的場面,小說將之描寫為一種處心積慮的算計,但對這種算計並沒有進行詳細的心理展示,而僅僅描寫他的外部活動,呆板的敘述將我們帶到山峰被捆綁在樹上,山崗向他的腳底板上澆滿了骨頭湯,然後讓一隻小狗去舔時,我們才明白他的目的。即使在這種極端的場趕,敘述者也決不對人物的意識活動進行描寫,而僅僅展示人物的感覺與直接反應,小說中這樣敘述山峰被虐殺的場面: 然而這時一股奇異的感覺從腳底慢慢升起,又往上面爬了過來,越爬越快,不一會就爬到胸口了。他第三次喊叫還沒出來,就不由得自己腦袋一縮,然後拚命地笑了起來。他要縮回腿,可腿沒法彎曲,於是他只得將腿上下擺動,身體盡管亂扭起來,可一點也沒有動。他的腦袋此刻搖得令人眼花繚亂。山峰的笑聲像是兩張鋁片刮出來一樣。山崗這時的神色令人愉快,他對山峰說:『你可真高興呵。』隨後他回頭對妻子說:『高興得都有點讓我妒嫉了。』妻子沒有望著他,她的眼睛正望著那條狗,小狗貪婪地用舌頭舔著山峰赤裸的腳底。他發現妻子的神色和狗一樣貪婪。接著他又去看看弟媳,弟媳還坐在地上,她已經被山峰古怪的笑聲弄糊塗了。她獃獃地望著山峰,她因為莫名其妙都有點神志不清了。「這種敘述上的冷漠與簡略有著深刻的觀念上策略。作者余華聲稱自己追求的是「真實」,但是這種真實並不是「被日常生活圍困的經驗」,而是一種「作家眼中的真實」. 為了有別於前一種真實,他在敘述上採取了與之相異的策略,這種簡略也正是其中的重要因素。正是藉助於這種簡略,而不是對日常生活經驗的敘述、評價、合理化,將世界與人性的黑暗的另一面演示出來。敘述上僅僅描寫人物的外部動作、簡單的感覺與直接的生理反應,而對人物的理性的意識活動付之闕如,正是有意識地將之描寫為失去理智的物種,這不但符合小說中那種盲目的仇殺的情節,也符合他對世界與人性的觀念。正如評論家指出的:「他彷彿是跳出了這個世界,回過頭來冷靜地看人們是怎樣的活法。《現實一種》就是把人生的一幕揭示出來給你看:人生的真相是什麼?從小涪間的無意傷害,到大人們的相互殺戮,每個人的犯罪似乎都是出於偶然或者本能,就跟游戲相同」.
簡略的敘述策略無疑適應於這種意圖。那麼,余華所追求的「真實」到底是什麼呢?他自己說:「到《現實一種》為止,我有關真實的思考只是對常識的懷疑。也就是說,當我不再相信有關現實生活常識時,這種懷疑便導致我對另一部分真實的重視,從而直接誘發了我有關混亂和暴力的直接想法。」
《現實一種》中的暴力可以說正是對這「另一部分真實」的象喻:從古老的奴隸的角斗,到現在的拳擊、甚至是鬥蟋蟀,余華都從中看到了「文明對野蠻的悄悄讓步」,意識到「暴力是如何深入人心」,「在暴力和混亂面前,文明只是一個口號,秩序成了裝飾」.
小說的結尾,山崗身上的大多數器官被移植都沒有成功,生殖器官的移植卻成功了,死者的生命種子仍然極其荒誕地延續下去,象徵著混亂與暴力仍然會綿延不絕。《現實一種》的形式是造作的,或者用余華的話說,是「虛偽的形式」,然而藉助於這種「虛偽的形式」.
余華對他發現的這種「另一部分真實」作了成功的表現。也許因為他為世界製造圖象模型的藝術理想太過強烈,他這一時期的思維方式在《現實一種》中「已經成熟和固定下來」,趨於定型化。定型意味著死亡,這逼迫他以後的創作發生新的變化。

⑩ 余華的中短篇小說有什麼

余華的短篇小說:星星 、十八歲出門遠行、 鮮血梅花。中篇小說:四月三日事件、一九八六、河邊錯誤、現實一種。

閱讀全文

與余華短篇小說現實一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免費小說兼職媽咪不要跑 瀏覽:6
玄幻小說經典環境描寫 瀏覽:217
好看偏執小說推薦 瀏覽:633
多男的穿越小說免費下載 瀏覽:128
300原創微小說怎麼寫 瀏覽:335
全國高考語文小說閱讀 瀏覽:746
可以寫小說賺錢小說app 瀏覽:40
小說秋風襲人還續寫嗎 瀏覽:664
小說排行榜完本穿越 瀏覽:398
婚後婚姻都市小說 瀏覽:62
小說主角是庄風 瀏覽:34
淑女難求有聲小說 瀏覽:980
小說網游完結小說排行榜前十名 瀏覽:336
小白搞笑現代言情小說 瀏覽:412
主角紫薇星的都市小說 瀏覽:329
小說化龍成神txt下載 瀏覽:384
主角是更木劍八的小說 瀏覽:460
小說相府繁花在線閱讀 瀏覽:850
有沒有穿越還珠格格小說全集 瀏覽:568
平淡且甜甜的小說推薦 瀏覽: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