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現代文學的第一部短篇小說集是什麼
郁達夫的《沉淪》,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說集。而《狂人日記》是中國新文學史上第一篇現代型短篇白話小說。
《沉淪》作為郁達夫的代表作,其主人公身上所體現的沉淪精神體現了作為五四青年後的一代知識分子,對這個積貧積弱的國家的深深的憂慮及以大膽暴露的方式表達對殘酷現實的控訴。
可以說,在《沉淪》主人公身上體現的沉淪精神,不只是一個個體青年的表現,而是在當時國內危機重重之下的整個民族所表現的一種精神狀態。得出這一看法,是通過對文本中郁達夫所塑造的主人公形象分析得出的。
作者本人也曾說 :我的消沉,也是對國家,對社會的。因此,把文中的沉淪精神看做是對當時整個民族精神狀態的一種描寫是有合理意義的。
(1)第一篇短篇小說擴展閱讀:
對於主人公身上的沉淪精神的含義,我們可以多角度分析 :
1、從主人公的形象、性格角度分析 :《沉淪》中 20 歲上下的主人公無疑正處於人格塑定階段, 主人公在中國傳統文化格局中的小小的書齋里度過了十幾年春秋,這決定了他人格塑造的基礎,儒家傳統文化的修齊治平觀念與倫理道德的約束, 使其個體意識有弱化傾向,
這使他不敢在自己愛慕的異性面前公開自己情感的社會習慣心理和採用用放情山水來迴避消解性本能的傳統意義上的移情模式。
主人公所受到的文化也是我們民族一直以來接受的,在儒家文化的熏陶之下,讓我們對打開國門後突如其來的變化應接不暇,我們一方面用自己幾千年來的正統文化看似執著的抵擋著外部世界的腐朽思想的誘惑,但另一方面身體及心理的本能卻想去接受、去學習,這種種沖突,
在我們從近代以來對待外國來的一切包括器物、思想都可以看出,這也是我們民族所在這一特殊的歷史時期所表現的出的,曾經不斷地反抗,在失敗後變為了無奈的掙扎。
2、其次是在塑造主人公的過程中,郁達夫有意的要突出主人公主體意識的覺醒以及產生了對生命意識的危機感。
《沉淪》引起人們對覺醒了的自我的關注,而對其賴以存在的生命本體予以重新審視的同時,主人公在試圖塑造與完善自己人格過程所深受的痛苦與悲劇性結局,也促使當時青年知識分子在肯定與張揚自我意識的努力中產生一種巨大的生命意識的危機感。
當面對日趨激化的社會矛盾和錯綜復雜的政治動亂時,青年知識分子一時找不到出路,看不清方向,在前進中陷入迷惘,在反抗中淪入消沉,思想上處於苦悶、感傷、憂郁、頹廢之中。事實上,這是當時的社會通病,是知識分子中普遍存在的思想情緒。
這種苦悶,是一種時代的苦悶,這種頹廢同時也列印著深沉的時代烙印。最後作者的對主人公的描寫中,表達了作者本人及主人公的雙重悲哀與失望。通過對比主人公與郁達夫本人,我們會發現兩人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2. 魯迅的第一篇短篇小說是什麼
《狂人日記》,魯迅的第一篇短篇小說也是第一篇白話小說,1918年5月載在《新青年》。
麻煩採納,謝謝!
3. 馬克.吐溫的第一篇短篇小說是什麼,短篇小說的代表作是什麼
一、1852年5月1日 《拓殖者大吃一驚的花花公子》發表於波士頓的幽默周刊《手提包》上。這是馬克·吐溫的處女作。(自學的馬克·吐溫在印刷所當學徒、排字時,即開始練筆,發表這個處女作時年17歲。)
他的代表作是《百萬英鎊》。
二、作者簡介:
馬克·吐溫(Mark Twain,1835年11月30日-1910年4月21日),原名塞姆·朗赫恩·克列門斯(Samuel Langhorne Clemens),是美國的幽默大師、小說家、作家,也是著名演說家。其幽默、機智與名氣,堪稱美國最知名人士之一。其交友甚是廣泛,迪士尼、魏偉德、尼古拉·特斯拉、海倫·凱勒、亨利·羅傑諸君,皆為其友。他被譽為文學史上的林肯。其於1910年去世,年七十五,安葬於紐約州艾瑪拉。2014年4月21日,是馬克·吐溫逝世104周年。
4. 莫泊桑發表的第一篇短篇小說是
莫泊桑發表的第一篇短篇小說是羊脂球
5. 我國第一部個人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 我國新文學史上第一篇短篇小說
我國第一部個人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
我國新文學史上第一篇短篇小說是:狂人日記
6. <吶喊>是第一篇短篇小說那麼<彷徨>是什麼呢
吶喊和彷徨 都是魯迅的小說集的名字.
7. 魯迅的第一篇短篇小說是什麼 吶喊
《狂人日記》,魯迅的第一篇短篇小說也是第一篇白話小說,1918年5月載在《新青年》.
麻煩採納,謝謝!
8. 馬克·吐溫的第一篇短篇小說《花花公子嚇唬窮光蛋》講述了一個怎麼樣的故事
馬克·吐抄溫的第一篇短篇小說,襲也是在此時發表的。題目叫《花花公子嚇唬窮光蛋》,1852年發表在波士頓的一家滑稽周刊《手提包》上。
小說寫的是發生在漢尼巴爾鎮的一件事。一個愛吹牛的花花公子在一條船上為向年輕的女士們獻殷勤,企圖欺壓一位伐木工人。那工人朝花花公子看了看,掄起手臂就將他推進了河裡,弄得那傢伙無地自容。
9. 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第一篇短篇小說集是
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第一篇短篇小說集是《沉淪》,是20世紀20年代郁達夫創作的早期短篇小說,亦是他的代表作。出版時即震撼了當時的文壇。該小說以郁達夫自身為藍本,講述了一個日本留學生的性苦悶以及對國家弱小的悲哀。
1915年,郁達夫考入名古屋第八高等學校(現名古屋大學)。1919年畢業後,郁達夫從名古屋前往東京。途中,他以在名古屋讀書四年的生活體驗寫下了此篇作品《沉淪》。
《狂人日記》是中國新文學史上第一篇現代型短篇白話小說。
(9)第一篇短篇小說擴展閱讀:
《沉淪》定稿於1921年5月9日,是郁達夫的代表作。1921年7月,與郭沫若等創辦創造社,開始文學生涯,同年10月出版短篇小說集《沉淪》(上海泰東書局出版)。
1998年,名古屋大學在豐田講堂前,為郁達夫和他的小說《沉淪》樹立了一塊郁達夫文學碑。文學碑以福建廈門產的花崗石造成,碑面一側嵌有穿學生服戴學生帽的郁達夫鑄像,鑄像下刻有「郁達夫」三字。碑面另一側刻有「沉淪」兩個大字。
內容:
主人公是一位在日本留學的中國青年,顯然有郁達夫自己的某些影子在內。
作品細致地描寫了這位憂郁型青年,由於是弱國子民在強鄰日本所受的屈辱,以及他在精神上和生理上的種種難以排遣的苦悶。
這些苦悶情緒交織在一起,相互影響和滲透:追求異性的愛情而不得,因此對輕侮他的日本人感到十分憤慨,同時熱切地希望著祖國富強起來,這三項內容構成了小說的基本格局。
小說的基本情節是這樣安排的:路遇——自戕——窺浴——野合——宿妓。情節每進展一步,性愛描寫每深入一層,對主人公的刺激與打擊就隨之強化又強化,最終導致他溺海而死的悲劇性結局。
10. 馮翼才的第一篇短篇小說
雕花煙斗 (中、短篇小說集)
1981年的,應該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