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哈利勒·紀伯倫的短篇小說集《叛逆的靈魂》揭示了什麼社會現實
1901年,紀伯倫在祖國學習之後回到了美國的親人身邊。但是由於長期艱苦生活的折磨,紀伯倫的小妹妹、哥哥與母親在一年多的時間里相繼病逝,這給他帶來極大的痛苦,更加深了他對祖國的懷念。1903年,他在波士頓的僑民報紙上發表散文詩,得到社會的好評。1905年,他又舉行了自己的首次畫展,很受當地一位女校長的賞識。此後,這位女校長一直給予他很大的幫助。1908個,紀伯倫發表了他的短篇小說集《叛逆的靈魂》。其中的作品揭露了封建統治者,特別是教會的黑暗與虛偽。尤其是其中的一篇《不信教的赫里勒》更是充滿對教會、封建統治的憎惡情感。紀伯倫的這種態度觸怒了當局,小說被當眾銷毀,紀伯倫也被開除了教籍,驅逐出境。在那位女校長的資助下,紀伯倫逃到法國去學習繪畫。在當時的藝術大師羅丹的指導下,紀伯倫在藝術上有了長足的進步。他的油畫作品《秋》,在法國春季畫展上獲得銀獎。
Ⅱ 「短篇小說」有哪些特點
短篇小說是小說的一種,其特點是篇幅比較短小,情節比較簡潔,人物比較集中。它通常選取和描繪富有典型意義的生活片斷,極力刻畫主要人物的 性格特徵,能夠及時、迅速地反映出社會生活的某一側面或生活內容,做到了 以小見大,使讀者能「借一斑略知全豹」。正如茅盾所說:「短篇小說主要是抓住一個富有典型意義的生活片斷,來說明一個問題或表現比它本身廣闊得 多、也復雜得多的社會現象的。」所以他在《試談短篇小說》中得出這樣的結 論,雖然「它的篇幅不可能長,它的故事不可能發生於長年累月(有些短篇小說的故事只發生於幾天或幾小時之內),它的人物不可能太多,而人物也不可 能一定要有性格的發展」。短篇小說所反映的生活范圍雖不像中篇小說那樣廣闊,但是它善於抓住典型的生活片段,來說明復雜的社會現象。在中國文學史中,自唐宋以來,短 篇小說就日趨發展、豐富。特別是到了清代,文言短篇小說取得了長足的發 展,如清代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和紀昀的《閱微草堂筆記》等,就是非常優秀的文言短篇小說集。現代文學史上,短篇小說更加彭勃發展,魯迅的《狂人 日記》、《葯》、《祝福》,茅盾的《春蠶丁玲的《沙菲女士日記》,葉 紫的《豐收》等,都是著名的短篇小說。
Ⅲ 霍桑的作品主要揭示什麼社會現象
霍桑的代表來作是以殖民自時期新英格蘭生活為背景的長篇小說《紅字》,通過一個受不合理婚姻束縛的少婦海絲特·白蘭因犯「通姦」罪被監禁、示眾和長期隔離的故事,暴露了政教合一體制統治下殖民地社會的冷酷虛偽,探討了有關罪惡和人性的道德、哲理問題。其他著名作品,有描寫祖先謀財害命,其罪孽殃及子孫的長篇小說《帶有七個尖角樓的房子》,討論善惡問題的長篇小說《玉石雕像》,揭示人人都有隱秘罪惡的短篇小說《教長的黑紗》等。他擅長揭示人物內心沖突和心理描寫,充滿豐富想像,慣用象徵手法,且潛心挖掘陷藏在事物後的深層意義,但往往帶有濃厚的宗教氣氛和神秘色彩。他稱自己的作品是人的「心理羅曼史」。
Ⅳ 找一本反應中國黑暗社會現實的短篇小說集 名字是五個字還是三個字
事務所之逃出生天
作者: 雙行道
簡介:
這是一個隸屬於警察局處的特殊機構,這個機構存在的價值恰恰是社會穩定因素的基石,因為它的工作對象存在於另一個世界。 這個機構和大多數明面兒上的機構一樣需要革新,上一批人員退卻,由新的人員頂上
Ⅳ 反映社會現實的短篇小說!!
人間現實是最精彩的小說,人心是最大的懸疑——這是蔡駿創作十年首次將這種認知用小說的形式去表現,同樣這也是我看《人間》直觀感受,蔡駿首次將他這種認知用小說的形式進行完美體現,以至於他說,除了他兒子以外,這就是他最重要的一部作品。
在蔡駿《人間》這本書里,懸疑不需要設局,感動不需要煽情,蔡駿完全拋棄他最先寫青春懸疑小說的套路,而用了另外一種更為成熟的敘述方式,一樣的細膩,一樣的糾結,一樣的充滿懸念,結局出乎意料。這樣的結局,除了蔡駿,誰也猜不到,蔡駿說:我倒可以給讀者一個暗示,料想讀者也猜不出來——「你的心在我的心上,他的臉在我的臉上,我能讀懂你卻讀不懂我自己,你能看到我卻根本無法認出我,那麼,我是誰?」 另外《人間》里失憶的小說主人公高能在尋找自我時的不信任感給了我很深的印象:我忘了我自己,我不知道誰是我!這個世界充滿欺騙,我又該相信誰是我——一個迷失男人的自我尋找…….
可以看出,《人間》其實並不是單純的懸疑小說,而是完全超越懸疑屬性,一本適合所有人看的懸疑小說,因為人間的懸疑並不是來自於神秘事件的解密,而是來自於現實,來自於人的內心,來自於人的本身,人對現實的疲憊,對生活的焦慮,對未來的不確定。小說中的高能就是這樣的人,他昏睡一年後醒來,完全遺忘自己過去,在他人安排下,開始自己新的生命。事業不順心、生活不如意,經濟危機來襲,他很快被炒魷魚,高能的生活達到最低潮。與此同時,一系列離奇事件在他身上接踵出現,一個又一個無辜的人在他身邊接連死去,他感覺自己正被一股可怕的未知力量控制著,而這一切又似乎和一千多年前的蘭陵王有著神秘聯系…… 蔡駿首次將現實、歷史、懸疑進行了完美的糅合,又從小說事件沖突上升到對人性的探索上——因為它的背景出現在你非常熟悉的現實生活中,它的懸疑主要來自於人的內心,註定的,就算不喜歡看懸疑類小說的人也能看得感同身受。我如此相信,只要你喜歡看小說,你就會喜歡看《人間》。
麥琪的禮物 歐亨利
《麥琪的禮物》(也叫《聖誕禮物》)是美國著名文學家歐·亨利寫的一篇短篇小說,它通過寫在聖誕節前一天,一對小夫妻互贈禮物,結果陰差陽錯,兩人珍貴的禮物都變成了無用的東西,而他們卻得到了比任何實物都寶貴的東西——愛。德拉將一頭長發賣掉給丈夫祖傳的金錶配了表鏈,而丈夫吉姆卻賣掉金錶給德拉買了全套的梳子。悲劇式的情節讓特定時代背景下夫妻之間的愛更加深刻.
希望能幫到您,滿意請採納~
Ⅵ 反思社會現象的著名文章
美國的《飄》《老人與海》《麥田裡的守望者》《憤怒的葡萄》《第二十二條軍規》《喧嘩與躁動》《馬丁伊登》《教父》《紅字》《洛麗塔》法國的 《偽君子》《懺悔錄》《紅與黑》《基督山伯爵》《茶花女》《巴黎聖母院》《局外人》《約翰。克里斯朵夫》《包法利夫人》英國的《莎士比亞全集》《傲慢與偏見》《簡愛》《大衛科波菲爾》《牛虻》《福爾摩斯探案記》《兒子與情人》蘇俄的有《死靈魂》《罪與罰》《安娜卡列尼娜》《靜靜的頓河》《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童年德國的《陰謀與愛情》《西線無故事》西班牙《堂吉柯德》澳大利亞《荊棘鳥》《老人與海》——「硬漢子」小說的傑作《變形記》——表現主義的典型之作。
《小王子》——關於生命和生活的寓言。《麥田裡的守望者》——被譽為美國當代文學中的「現代經典小說」之一《契訶夫短篇小說選》——世界最有影響的短篇小說。等等樓主 這些名著大都是小說 很多人看名著只看情節 沒有吸收到真正的養分 希望樓主看的時候可以參考網上的名著解析 或者專門的解析書籍 你會更加體會到這些作品的用意和偉大 它反映的社會現實 以及作者刻畫人物形象的良苦用心! 現在的社會太浮躁 很少大學生會靜下來好好讀名著了
Ⅶ 莫泊桑的小說揭露了什麼社會問題
莫泊桑創作力旺盛的輝煌時期,他連連發表新作,終於成為名聞遐邇的大作家。其中計有6部長篇小說,300篇短篇小說,3部游記以及一部戲劇集。在小說中,他描寫法國人民在普法戰爭中的愛國熱情,揭露資產階級的怯懦無恥,對勞動人民的遭遇寄以同情。取得了文學上巨大的成就,但這十年也是他身體和心理不斷惡化的十年。1880年,莫泊桑得了一種伴隨眼疾和頭痛的神經症,被診斷為遺傳性精神病。此後他深受病痛折磨,精神恍惚。1889年,莫泊桑惟一的弟弟死於精神病,莫泊桑在難過的同時陷入了極度的絕望,產生了厭世的情緒。1892年,莫泊桑以裁紙刀自戳咽喉,被送入巴黎近郊一家精神病院,翌年7月6日離開人世,終年43歲。他像一顆流星一樣劃過文壇,雖短暫卻放出耀眼的光芒。
Ⅷ 契訶夫的作品表現了什麼社會現象
如寫大官僚飛揚跋扈和小人物的卑微可憐的《一個官員的死》,寫見風使舵的小市民奴性心理的《變色龍》等。80年代後半期,創作進入成熟階段,寫出了《萬卡》《苦惱》《套中人》等傑出的短篇小說,對於下層人民的窮苦悲哀寄予深切同情,諷刺了沙皇專制的衛道士。
Ⅸ 可以反映某種社會現象的短篇小說範文
麥琪的禮物 歐亨利
《麥琪的禮物》(也叫《聖誕禮物》)是美國著名文學家歐·亨利寫的一篇短篇小說,它通過寫在聖誕節前一天,一對小夫妻互贈禮物,結果陰差陽錯,兩人珍貴的禮物都變成了無用的東西,而他們卻得到了比任何實物都寶貴的東西——愛。德拉將一頭長發賣掉給丈夫祖傳的金錶配了表鏈,而丈夫吉姆卻賣掉金錶給德拉買了全套的梳子。悲劇式的情節讓特定時代背景下夫妻之間的愛更加深刻.
原文:
1塊8毛7,就這么些錢,其中六毛是一分一分的銅板,一個子兒一個子兒在雜貨店老闆、菜販子和肉店老闆那兒硬賴來的,每次鬧得臉發臊,深感這種掂斤播兩的交易實在丟人現眼。德拉反復數了三次,還是一元八角七,而第二天就是聖誕節了。
除了撲倒在那破舊的小睡椅上哭嚎之外,顯然別無他途。
德拉這樣做了,可精神上的感慨油然而生,生活就是哭泣、抽噎和微笑,尤以抽噎占統治地位。
當這位家庭主婦逐漸平靜下來之際,讓我們看看這個家吧。一套帶傢具的公寓房子,每周房租八美元。盡管還夠不上難以用筆墨形容的程度,可乞丐幫這個詞兒也絕不算是誇誇其談。
樓下的門道里有個信箱,可從來沒有裝過信,還有一個電鈕,也從沒有人的手指按響過電鈴。而且,那兒還有一張名片,上寫著「傑姆斯·狄林漢·楊先生」。
「狄林漢」這個名號是主人先前春風得意之際,一時興起加上去的,那時候他每星期掙三十美元。他的收入縮減到二十美元,「狄林漢」的字母也顯得模糊不清,似乎它們正嚴肅地思忖著是否縮寫成謙遜而又講求實際的狄。不過,每當傑姆斯·狄林漢·楊先生,回家上樓,走進樓上的房間時,傑姆斯·狄林漢·楊太太,就是剛介紹給諸位的德拉,總是把他稱作「吉姆」,而且熱烈地擁抱他。那當然是再好不過的了。是呀,吉姆是多好的運氣呀 !
德拉哭完之後,往面頰上抹了抹粉,她站在窗前,痴痴地瞅著灰濛蒙的後院里一隻灰白色的貓正行走在灰白色的籬笆上。明天就是聖誕節,她只有一元八角七給吉姆買一份禮物。她花去好幾個月的時間,用了最大的努力一分一分地攢積下來,才得了這樣一個結果。一周二十美元實在經不起花,支出大於預算,總是如此。只有一元八角七給吉姆買禮物,她的吉姆啊。她花費了多少幸福的時日籌劃著要送他一件可心的禮物,一件精緻、珍奇、貴重的禮物——至少應有點兒配得上吉姆所有的東西才成啊。
房間的兩扇窗子之間有一面壁鏡。也許你見過每周房租八美元的公寓壁鏡吧。一個非常瘦小而靈巧的人,從觀察自己在一連串的縱條影象中,可能會對自己的容貌得到一個大致精確的概念。德拉身材苗條,已精通了這門子藝術。
突然,她從窗口旋風般地轉過身來,站在壁鏡前面。她兩眼晶瑩透亮,但二十秒鍾之內她的面色失去了光彩。她急速地拆散頭發,使之完全潑散開來。
此時,詹姆斯·迪林厄姆·楊夫婦倆各有一件特別引以自豪的東西。一件是吉姆的金錶,是他祖父傳給父親,父親又傳給他的傳家寶;另一件則是德拉的秀發。如果示巴女王①也住在天井對面的公寓里,總有一天德拉會把頭發披散下來,露出窗外晾乾,使那女王的珍珠寶貝黯然失色;如果地下室堆滿金銀財寶、所羅門王又是守門人的話,每當吉姆路過那兒,准會摸出金錶,好讓那所羅門王嫉妒得吹鬍子瞪眼睛。
此時此刻,德拉的秀發潑撒在她的周圍,微波起伏,閃耀光芒,有如那褐色的瀑布。她的美發長及膝下,彷彿是她的一件長袍。接著,她又神經質地趕緊把頭發梳好。躊躇了一分鍾,一動不動地立在那兒,破舊的紅地毯上濺落了一、兩滴眼淚。
她穿上那件褐色的舊外衣,戴上褐色的舊帽子,眼睛裡殘留著晶瑩的淚花,裙子一擺,便飄出房門,下樓來到街上。
她走到一塊招牌前停下來,上寫著:「索弗羅妮夫人——專營各式頭發」。德拉奔上樓梯,氣喘吁吁地定了定神。那位夫人身軀肥大,過於蒼白,冷若冰霜,同「索弗羅妮」的雅號簡直牛頭不對馬嘴。
「你要買我的頭發嗎?」德拉問。
「我買頭發,」夫人說。「揭掉帽子,讓我看看發樣。」
那褐色的瀑布潑撒了下來。
「二十美元,」夫人一邊說,一邊內行似地抓起頭發。
「快給我錢,」德拉說。
呵,接著而至的兩個小時猶如長了翅膀,愉快地飛掠而過。請不用理會這胡謅的比喻。她正在徹底搜尋各家店鋪,為吉姆買禮物。
她終於找到了,那準是專為吉姆特製的,決非為別人。她找遍了各家商店,哪兒也沒有這樣的東西,一條樸素的白金錶鏈,鏤刻著花紋。正如一切優質東西那樣,它只以貨色論長短,不以裝潢來炫耀。而且它正配得上那隻金錶。她一見這條表鏈,就知道一定屬於吉姆所有。它就像吉姆本人,文靜而有價值——這一形容對兩者都恰如其分。她花去二十一美元買下了,匆匆趕回家,只剩下八角七分錢。金錶匹配這條鏈子,無論在任何場合,吉姆都可以毫無愧色地看時間了。
盡管這只表華麗珍貴,因為用的是舊皮帶取代表鏈,他有時只偷偷地瞥上一眼。
德拉回家之後,她的狂喜有點兒變得審慎和理智了。她找出燙發鐵鉗,點燃煤氣,著手修補因愛情加慷慨所造成的破壞,這永遠是件極其艱巨的任務,親愛的朋友們——簡直是件了不起的任務呵。
不出四十分鍾,她的頭上布滿了緊貼頭皮的一綹綹小卷發,使她活像個逃學的小男孩。她在鏡子里老盯著自己瞧,小心地、苛刻地照來照去。
「假如吉姆看我一眼不把我宰掉的話,」她自言自語,「他定會說我像個科尼島上合唱隊的賣唱姑娘。但是我能怎麼辦呢——唉,只有八角七分錢,我能幹什麼呢?」
七點鍾,她煮好了咖啡,把煎鍋置於熱爐上,隨時都可做肉排。
吉姆一貫准時回家。德拉將表鏈對疊握在手心,坐在離他一貫進門最近的桌子角上。接著,她聽見下面樓梯上響起了他的腳步聲,她緊張得臉色失去了一會兒血色。她習慣於為了最簡單的日常事物而默默祈禱,此刻,她悄聲道:「求求上帝,讓他覺得我還是漂亮的吧。」
門開了,吉姆步入,隨手關上了門。他顯得瘦削而又非常嚴肅。可憐的人兒,他才二十二歲,就挑起了家庭重擔!他需要買件新大衣,連手套也沒有呀。
吉姆站在屋裡的門口邊,紋絲不動地好像獵犬嗅到了鵪鶉的氣味似的。他的兩眼固定在德拉身上,其神情使她無法理解,令她毛骨悚然。既不是憤怒,也不是驚訝,又不是不滿,更不是嫌惡,根本不是她所預料的任何一種神情。他僅僅是面帶這種神情死死地盯著德拉。
德拉忐忑不安地從桌上跳了下來,走到他身邊。
「吉姆,親愛的,」她喊道,「別那樣盯著我。我把頭發剪掉賣了,因為不送你一件禮物,我無法過聖誕節。頭發會再長起來——你不會介意,是嗎?我非這么做不可。我的頭發長得快極了。說『恭賀聖誕』吧!吉姆,讓我們快快樂樂的。你肯定猜不著我給你買了一件多麼好的——多麼美麗的禮物啊!」
「你已經把頭發剪掉了?」吉姆吃力地問道,似乎他絞盡腦汁也沒弄明白這顯而易見的事實。
「非但剪了,而且賣了,」德拉說。「不管怎麼說,你不也同樣喜歡我嗎?沒了長發,我還是我,不是嗎?」
吉姆好奇地向房裡四下張望。
「你說你的頭發沒有了嗎?」他帶著近乎白痴的神情問道。
「別找啦,」德拉說。「告訴你,我已經賣了——賣掉了,沒有啦。這是聖誕前夜,親愛的。好好對待我,這是為了你呀。也許我的頭發數得清,」突然她特別溫柔地接下去,「可誰也數不清我對你的恩愛啊。我把肉排燒上好嗎,吉姆?」
吉姆好像從恍惚之中醒來,把德拉緊緊地摟在懷里。別著急,先讓我們花個十秒鍾從另一角度審慎地思索一下某些無關緊要的事。房租每周八美元,或者一百萬美元——那有什麼差別呢?數學家或才子會給你錯誤的答案。麥琪②帶來了寶貴的禮物,但就是缺少了那件東西,這句晦澀的話,下文將有所交待。
吉姆從大衣口袋裡掏出一個小包,扔在桌上。
「別對我產生誤會,德兒,」他說道,「無論剪發、修面,還是洗頭,我以為世上沒有什麼東西能減低一點點對我姑娘的愛情。不過,你只要打開那包東西,就會明白剛才為什麼使我愣住了。」
白皙的手指靈巧地解開繩子,打開紙包。緊接著是欣喜若狂的尖叫,哎呀!突然變成了女性神經質的淚水和哭泣,立刻需要公寓的主人用盡辦法來安慰她。
因為擺在眼前的是那套插在頭發上的梳子——全套梳子,包括兩鬢用的,後面的,樣樣俱全。那是很久以前德拉在百老匯的一個櫥窗里見過並羨慕得要死的東西。這些美妙的發梳,純玳瑁做的,邊上鑲著珠寶——其色彩正好同她失去的美發相匹配。她明白,這套梳子實在太昂貴,對此,她僅僅是羨慕渴望,但從未想到過據為己有。此時,這一切居然屬於她了,可惜那有資格佩戴這垂涎已久的裝飾品的美麗長發已無影無蹤了。
不過,她依然把發梳摟在胸前,過了好一陣子才抬起淚水迷濛的雙眼,微笑著說:「我的頭發長得飛快,吉姆!」
隨後,德拉活像一隻被燙傷的小貓跳了起來,叫道,「喔!喔!」
吉姆還沒有瞧見他的美麗的禮物哩。她急不可耐地把手掌攤開,伸到他面前,那沒有知覺的貴重金屬似乎閃現著她的歡快和熱忱。
「漂亮嗎,吉姆?我搜遍了全城才找到了它。現在,你每天可以看一百次時間了。把表給我,我要看看它配在表上的樣子。」
吉姆非但不按她的吩咐行事,反而倒在睡椅上,兩手枕在頭下,微微發笑。
「德拉,」他說,「讓我們把聖誕禮物放在一邊,保存一會兒吧。它們實在太好了,目前尚不宜用。我賣掉金錶,換錢為你買了發梳。現在,你做肉排吧。」
那三位麥琪,讀者都知道,全都是有智慧的人——非常有智慧的人,他們把禮物帶來送給出生在馬槽里的聖嬰耶穌。他們首創了聖誕節饋贈禮物的風俗。由於他們是聰明人,毫無疑問,他們的禮物也是聰明的禮物,如果碰上兩樣東西完全一樣,可能還具有交換的權利。在這兒,我已經笨拙地給你們介紹了住公寓套間的兩個傻孩子不足為奇的平淡故事,他們極不明智地為了對方而犧牲了他們家最最寶貴的東西。不過,讓我們對現今的聰明人說最後一句話,在一切饋贈禮品的人當中,那兩個人是最聰明的。在一切饋贈又接收禮品的人當中,像他們兩個這樣的人也是最聰明的。無論在任何地方,他們都是最聰明的人,他們就是麥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