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莫泊桑短篇小說集 讀後感
開篇便是莫泊桑的成名作《羊脂球》。主人公無疑是以另一種方式表達了她對侵略者的仇恨和蔑視。羊脂球曾因與普魯士人同住一所旅館為由,拒絕過高尼岱的無理要求,她根本不可能答應侵略者的無恥要求,然而最終她還是為了親愛的「同胞」而屈服。而那些道貌岸然的上流社會的旅伴,在利用她通過了普魯士人的關卡之後,卻徹底的拋棄了她,甚至還嘲笑她的犧牲行為。我憤怒了,想到在開頭,女主人公曾經無私地把自己的食物給大家吃,在結尾卻被大家嘲笑,一點吃的都沒有,只能看著別人吃,我覺得女主人公真的非常可憐。女主人公是一個被出賣了的英雄,一個有著貞德姑娘那樣的堅強意志和愛國熱忱的英雄,那些有錢或有權的「同胞」真像當年他們的祖先出賣貞德一樣,出賣了她而又拋棄了她,這是一個民族的悲劇。《羊脂球》充分地表達了莫泊桑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對只顧私利而不顧民族尊嚴的貴族資產者們的寡廉鮮恥的抨擊。
莫泊桑的小說中為數不少是對上流社會的鄙視和厭惡,而對於小資產階級也同樣提出了批判。比如《項鏈》中的羅瓦賽爾夫婦為了參加一次部長舉辦的晚會而葬送了十年的青春。若不是虛榮心作祟,瑪蒂爾徳不會向朋友借項鏈,也不會在丟失項鏈後買一條「完全相同」的賠給朋友而落入高利貸的陷阱,就此開始了十年艱辛的生活。最令人心酸的是瑪蒂爾徳在還清欠款之後偶遇借給項鏈的朋友時那種輕松,自豪的心情。在她看來,為了支撐門面而付出的犧牲終於得到了體現。
《我的叔叔於勒》以於勒叔叔與「我」的家人相遇前後我家人對他的截然相反的態度,提出了「究竟是金錢重要,還是親情重要」的疑問。這些作品都表達了對社會的不滿,也突出了作者是多麼關心國家,以筆來當武器,來訴說社會的不足。
在莫泊桑的筆下,我讀到了他對貴族們寡廉鮮恥的抨擊;對小資產階級愛慕虛榮、羨慕榮華的風氣的諷刺;對資產階級腐化墮落、拜金主義等丑惡風尚的鄙視以及對窮苦人民悲慘命運的同情、對勞動人民優秀品質的歌頌,還有他那濃濃的愛國之情。
從莫泊桑的寫作風格中我也學到了不少。他不是哲人,也不是歷史家。他缺乏巴爾扎克那種深邃的歷史洞察力,更不像他的老師福樓拜那樣縝密細致,也不如左拉的視野那麼寬廣。可他卻有一種非凡的捕捉生活的能力,善於在一般人視而不見的凡人小事中,發掘出帶有本質意義和美學價值的內容,使得自己作品中的文學題材大大豐富了。
莫泊桑的短篇小說精悍深刻,包羅萬象,他的許多文章都非常有趣,讀來非常過癮。課余讀一讀莫泊桑的短篇小說吧,只花費你幾分鍾的時間,但相信你會有不少收獲的
㈡ 莫泊桑短篇小說集有哪些,長篇小說有哪些,要著名點的
居伊·德·莫泊桑(Henri René Albert Guy de Maupassant[1] ,1850年8月日—1893年7月6日),19世紀後半葉法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與俄國契訶夫和美國歐·亨利並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代表作品有《項鏈》、《羊脂球》和《我的叔叔於勒》等。
莫泊桑1850年出生於法國上諾曼府濱海塞納省的一個沒落貴族家庭。曾參加普法戰爭,且此經歷成為他日後創作的重要主題。他一生創作了六部長篇小說、三百五十九篇中短篇小說及三部游記,是法國文學史上短篇小說創作數量最大、成就最高的作家。莫泊桑犯有神經痛和強烈的偏頭痛,巨大的勞動強度,使他逐漸病入膏肓。直到1891年,他已不能再進行寫作,在遭受疾病殘酷的折磨之後,在1893年7月6日逝世,年僅43歲。
《剝皮的手》短篇小說
《水邊》(一位少女)短篇小說
《排演》詩劇
《居斯塔夫·福樓拜》文章
《羊脂球》短篇小說
《一個巴黎市民的星期天》短篇小說
《泰利埃公館》小說集
《菲菲小姐》小說集
《一生》長篇小說
《騎馬》短篇小說
《我的叔叔於勒》短篇小說
《兩個朋友》短篇小說
《米隆老爹》短篇小說
《勛章到手了!》短篇小說
《珠寶》短篇小說
《繩子》短篇小說
《陽光下》游記
《哈麗特小姐》小說集
《隆多麗姊妹》
小說集
《巴蒂斯特太太》短篇小說
《項鏈》短篇小說
《傘》短篇小說
《幸福》短篇小說
《遺囑》短篇小說
《衣櫥》短篇小說
《小酒桶》短篇小說
《俘虜》短篇小說
《散步》短篇小說
《索瓦熱老婆婆》短篇小說
《白天與夜晚的故事》小說集
《漂亮朋友》長篇小說
《帕朗先生》小說集
《圖瓦》小說集
《小羅克》小說集
《溫泉》長篇小說
《奧爾拉》小說集
《小說研究》論文
《兩兄弟》長篇小說
《左手》小說集
《如死一般強》長篇小說
《漂泊的日子》游記
《無益的美》小說集
《我們的心靈》長篇小說
㈢ 莫泊桑短篇小說選有哪些主要內容
《莫泊桑短篇小說選》內容概述:莫泊桑的小說描繪了各色各樣的生活場景,刻畫了各個社會階層各種職業的人物形象,從不同的角度和側面反映出了19世紀70年代到90年代法國社會生活的狀況。莫泊桑的小說題材范圍極為廣泛,大致可以分為下面幾類:(1)描寫普法戰爭的。
(2)反映資產階級世俗生活方面的內容和揭露資產階級道德墮落的。
(3)描寫下層人民生活的貧困、痛苦和反映勞動人民優秀品質的。
在以普法戰爭為題材的小說中,莫泊桑揭露了普魯士侵略者的殘暴、法國軍隊的腐敗,還從正面歌頌了法國人民勇敢反抗外敵的愛國主義精神。如《羊脂球》、《瓦爾特·施那夫斯的奇遇》、《米龍老爹》、《兩個朋友》、《蠻子大媽》、《俘虜》等。在這幾篇小說中,又以《羊脂球》最為經典。
《羊脂球》是莫泊桑短篇小說中的珍品,這也是他發表的第一篇小說。自發表以後,它一直為廣大讀者所喜愛。這篇小說的內容大致是這樣的:里昂城被敵軍佔領後,城裡的10名居民同乘一輛馬車逃走。這10名居民代表了當時法國社會的主要階層,是社會的一個縮影。這些人除了小說的主人公——外號為「羊脂球」的妓女外,還有資本家、暴發戶、貴族地主及他們的妻子。
羊脂球因為不願忍受普魯士士兵的侮辱而逃走,而三位「上層人士」卻是為了自己的私利而逃。一開始,這些「上層人士」看不起羊脂球,並悄聲辱罵她。但到羊脂球分給他們食物吃時,他們的態度發生了變化,蔑視變成了親昵,辱罵變成了誇獎。
在小說的高潮時刻,幾位上層人士想出各種主意企圖說服羊脂球,迫使羊脂球屈從普魯士軍官的無恥要求。最後老修女引用《聖經》里的故事來勸她就範。
《聖經》的故事打動了羊脂球善良的心,她為了同胞,答應了普魯士軍官的要求。
但是,羊脂球這種犧牲自己的舉動並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小說就在羊脂球的哭泣中結束。
莫泊桑大量的描寫世俗生活、揭露資產階級道德墮落的小說中,有的寫出了小資產階級的虛榮心所帶來的辛酸後果,如《項鏈》、《騎馬》;有的表現了資本主義社會的世態炎涼,如《我的叔叔於勒》;有的諷刺了小職員的虛榮心,如《勛章到手了》;有的描寫了小市民的吝嗇、斤斤計較,如《傘》;有的揭露了利慾熏心的官員為了追求一筆巨額遺產而干盡無恥的勾當,如《遺產》。
在《項鏈》這篇小說中,莫泊桑寫的是小職員之妻瑪蒂爾德因愛慕虛榮而向朋友借了一串項鏈去參加一次豪華的舞會,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她不慎把這串項鏈給弄丟了,由於自己的虛榮心在作祟,他們沒有將實情如實的告訴朋友,而是在珠寶店又重新買了一串,可他們的收入微薄,為此他們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但是,10年之後他們知道所丟失的那串項鏈不過是假的而已。
《騎馬》這篇小說中,莫泊桑寫道,主人公格里勃蘭先生為全家組織的唯一一次郊遊,因其出風頭的渴望而草草的收了場,因為他撞到了一個老婦人,這位被撞的老婦人聲稱從此喪失了勞動能力,這樣一來,格里勃蘭先生被迫擔當起了贍養老婦人終身生活的責任。這使得他們本來就很拮據的生活變得更加困難了。
㈣ 莫泊桑短篇小說選騎馬主要內容
小說描寫埃克托爾獲得一筆額外收入,為全家組織一次郊遊。為了炫耀,舉家出遊時,他騎上版了權馬,由於騎術不嫻熟,他撞倒了一位老婦人。老婦人聲稱從此喪失了勞動能力,他無可奈何地承擔了贍養老婦人終身的責任。這對於本來就不寬裕的家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本文刻畫了因滿足一時的虛榮而付出沉重代價的社會現象。虛榮者的所謂「體面」,無非是講排場,講風光,追求自我的良好感覺。
㈤ 莫泊桑 騎馬 人物賞析
人物形象(主人公)賞析:小說中的主人公海克多爾是一個愛慕虛榮、追求排場而付出沉重代價的形象。他在海軍處任辦事員,是一位貴族子孫,但家裡沒什麼錢,當意外獲得金錢後,他想帶著家人,駕著馬車去郊遊,以炫耀自己,可見他追求排場;本來不會騎馬,卻要在兒子、用人面前炫耀自己懂馬、騎術好,可見他愛慕虛榮。而這兩點正是造成造成他悲劇的主要因素,如果沒有講求排場的郊遊,如果沒有愛慕虛榮的騎馬,他就不會撞到老人,也不會因此付出沉重的代價。
人物(老婦人)賞析:小說中的被撞倒的老婦人西蒙是一個自私自利、狡猾奸詐的人。被撞後,「不住地哼哼,兩手一動也不動,臉上獃獃地毫無表情」;在療養院,從「很滿意地在喝油膩的肉湯」,到「面色也照常了,眼睛也有神了」,再到「不停嘴地吃,慢慢地胖起來」,「很快活地跟別的病人聊天說地」,最後「安安靜靜,心安理得」。可是對一切人的質疑,她永遠不變地回答:「我不能動了,一直到死,我就是這樣下去了。」一撥又一撥的醫生為她檢查,她「一動不動聽著,眼裡露出狡猾的眼光」。這是一個狡猾刁鑽的老婆子,她的後半輩子賴上埃克托爾了。
故事梗概:主要講了主人公在海軍處任辦事員,雖然不是很富有,但生活無憂,一家人過著舒適的平凡生活。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得了300法郎獎金,於是他決定帶家人去旅遊,為了炫耀,他決定騎馬去,可讓他萬萬沒想到的事發生了,他撞了一位老婦人,為此,他要花一生的積蓄與精力去照顧這位老婦人,從此,他背負起了沉重的生活負擔。
創作背景:對落貴族殘存的美麗幻夢和面對現實的怯懦無能的批判。莫泊桑對沒落貴族的批判除了與19世紀末法國貴族的現狀有關,也與他本人的家世相連。莫泊桑出生於沒落貴族家庭,祖父時家庭已趨於沒落,父親更是生活放盪、賭博成性。當莫泊桑回望貴族家世時,盡管充滿無限的懷想,卻又不得不承認他們沒有力量抵擋現實的爭斗,只能步步衰頹;而當他面對現實時,卻又清醒地看到整個社會充滿了資產者的實利主義、掠奪成性;莫泊桑痛恨社會咄咄逼人的進擊,同情貴族面臨的擠壓,又無奈地承認這是他們的必然命運。
作者簡介:小說作者莫泊桑1850年出生於法國上諾曼府濱海塞納省的一個沒落貴族家庭。他一生創作了六部長篇小說、三百五十九篇中短篇小說及三部游記,是法國文學史上短篇小說創作數量最大、成就最高的作家,三百餘篇短篇小說的巨大創作量在十九世紀文學始終是絕無僅有的。莫泊桑早年犯有神經痛和強烈的偏頭痛,巨大的勞動強度與未曾收斂的放盪生活,使他逐漸病入膏肓。直到1891年,他已不能再進行寫作,在遭受疾病殘酷的折磨之後,在1893年7月6日逝世,年僅43歲。
㈥ 莫泊桑《騎馬》的主要內容
故事講述了一名小職員因為一筆意外的財富而組織了一次郊遊,因為虛榮裝作會騎馬,導致撞傷了一名老婦人,致使全家被婦人訛詐。
主人公埃克托爾是一個小職員,因為一樁額外的工作偶然得到了一筆特別酬勞費,於是就為全家組織了唯一的一次郊遊,准備像闊人一樣享受一番。
郊遊當天,妻子和孩子們坐著馬車,但他因一時虛榮和想出風頭的渴望,故意裝作會騎馬,結果在回程的路上非常尷尬地把一個老婦人撞傷。
而那個老婦人賴在醫院里不肯出來,聲稱從此喪失了勞動能力。這使他背上了擺脫不掉的負擔,被迫擔當起贍養老人終身的責任,弄得從此以後不得不精打細算地過更為艱苦的生活。而這對於生活原本就不寬裕的家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6)莫迫桑短篇小說騎馬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莫泊桑長達十年的小職員生涯,使他十分熟悉中下層人民的生存環境、生活狀況、思想感情和精神狀態等各個方面,對他們的痛苦和願望有著深刻的體會和感悟。
諷刺和同情構成了該小說的兩大主要基調,這也是莫泊桑此類題材小說中的經典主題。諷刺,體現了作品的批判性,體現了莫泊桑對小資產階級虛榮心的憎惡和否定;
同情,體現了作品的人道主義,體現出莫泊桑對小職員尷尬處境和不幸遭遇的憐憫之心。莫泊桑擅於在小說中將諷刺和同情非常精妙地融會在一起,這也是其短篇小說膾炙人口的重要原因之一。
短短一篇《騎馬》,主人公埃克托爾的想出風頭和由此造成的不幸結局,使讀者既感到可笑可鄙,又產生出深深的可憐和哀痛。
諷刺和同情共融於作品之中,相反相成、相得益彰,更顯示出作品的深刻性和豐富性,也使作品更具有深層的思想價值和永久的魅力。
㈦ 莫泊桑短篇小說
有很多,可以去看看,怕都貼出來太多了
1.《羊脂球》
http://..com/question/4590361.html
2.《項鏈》
http://..com/question/3448758.html
3.《蠻子大媽》
http://..com/question/9979838.html
4.《騎馬》
http://..com/question/10300236.html
㈧ 莫泊桑短篇小說選騎馬人物簡介
:!:這部小說的內容:
說描寫埃克托爾獲得一筆額外收入,無非是講排場。老婦人聲稱從此喪失了勞動能力,由於騎術不嫻熟,為全家組織一次郊遊。虛榮者的所謂「體面」,他無可奈何地承擔了贍養老婦人終身的責任。本文刻畫了因滿足一時的虛榮而付出沉重代價的社會現象。為了炫耀,講風光,無疑是雪上加霜,他撞倒了一位老婦人。這對於本來就不寬裕的家庭來說,他騎上了馬,舉家出遊時,追求自我的良好感覺。
2:人物:
埃克托爾、...老婦人..
㈨ 莫泊桑短篇小說選騎馬 人物簡介
能問一下,你這是要,文中出現什麼人,介紹他。還是賞析人物
㈩ 莫泊桑的短篇小說集的主要內容,作者簡介
一、作品內容介紹
1、《騎馬》
《騎馬》的主人公埃克托爾是一個小職員,因為一樁額外的工作偶然得到了一筆特別酬勞費,於是就為全家組織了唯一的一次郊遊,准備像闊人一樣享受一番。
郊遊當天,妻子和孩子們坐著馬車,但他因一時虛榮和想出風頭的渴望,故意裝作會騎馬,結果在回程的路上非常尷尬地把一個老婦人撞傷。
而那個老婦人賴在醫院里不肯出來,聲稱從此喪失了勞動能力。這使他背上了擺脫不掉的負擔,被迫擔當起贍養老人終身的責任,弄得從此以後不得不精打細算地過更為艱苦的生活。
而這對於生活原本就不寬裕的家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2、《我的叔叔於勒》
年輕時於勒大肆揮霍,人財兩空,被看成是流氓,落得掃地出門的地步。既至美洲,賺了小錢,兩年後又發了大財,成為大家的「福星」。
菲利普一家渴盼有錢的於勒歸來.二姐也因此找到了未婚夫,一家人都很高興,出國到哲爾賽島的旅行,他們在船上卻見到一個酷似於勒的窮苦的賣牡蠣的人。
菲利普先生在船長那裡得到了信息及驗證.不但發財的夢想化為烏有,進入上流社會的美夢成為泡影,眼下二女兒的婚事也岌岌可危。
最後全家不動聲色地改乘聖瑪洛船回來,以免再次碰上於勒回來吃他們。最後再也沒見過他。
3、《兩個朋友》
小說中,莫里索先生和索瓦什先生是最普通不過的法國人,他們曾經擁有愜意的生活,每到星期天,都要到瑪朗特島釣魚。
自從普魯士侵人以後,他們再也沒有釣魚的心情和興致,唯有憤怒、怨恨和無可奈何。
這一天,兩人聚在一起借酒澆愁。不一會兒,便都有了幾分醉意。酒壯人膽,迷濛中兩人有了釣魚去的想法。
偏巧,索瓦日認識駐守在哥隆布村的法國兵前哨團長,得到了一張通行證。於是他們進入了被放棄的哥隆布村,村子裡到處是荒涼和死寂,村對面駐扎著敵人。
面對荒廢的村莊和恐怖的環境,兩個朋友趕忙鑽進了蘆葦叢。
這時,他們的酒也醒了,這才意識到危險。可已經來了,望著身邊的湖水和水下的游魚,他們怎麼也耐不住釣欲,於是,架上魚竿釣了起來。
一條條魚釣上來了,一陣甜美的歡樂透過了他們的心田。這種被剝奪很久的歡樂,使他們忘記了周圍的一切。
突然間響起了炮聲,敵人用炮彈摧毀法國的村莊和建築。兩個朋友十分憤慨,譴責著法西斯的暴行。就在他們憤恨之極時,猛地聽到了腳步聲,回頭一看,4個敵人正端著槍走近他們。
「你們一定知道回去的口令,告訴我們就放了你們,否則,就別怪我們不客氣,聽到了沒有?」
兩個朋友臉色蒼白地站在普魯士軍官面前,他們誰也沒開口,只是一聲不響地站在那兒,望著祖國的山山水水。
敵軍官發出了命令,12名大兵托起了他們的槍。莫里索望著盛滿活魚的網袋,淚水盈眶,他結結巴巴地和自己的朋友索瓦什道別。槍聲過後,兩位朋友依偎在血泊之中。他們從容而光彩地走了。
4、《勛章到手了!》
全文共分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從開頭到「一陣敬佩聲浪中的星斗」,揭示薩克爾芒自幼就沉迷於勛章,他生活的全部內容,他人生的最高理想,就是要獲取勛章。
第二部分,從「他沒有,真糟糕!他沒有任何名義可以接受任何勛章」,到「招惹了圖書館員們的憎恨」,寫薩克爾芒找路子、攀要人,苦心鑽營,為撈取勛章而奔走。
第三部分,從「某天晚上,他在盧昂動了回家和妻子擁抱的念頭」,到全文結束,寫薩克爾芒的妻子成了要人的情婦,薩克爾芒也終於如願以償,獲得了勛章。
5、《珠寶》
中產階級賢淑的朗丹太太有兩種嗜好為丈夫所不滿,一是愛看戲,二是愛假珠寶。一個冬天的晚上她看戲回來受了凍,害了肺炎,一個星期後便去世了。
拙於理財的朗丹先生捉襟見肘,陷於窘困之中,情急之餘,打定主意變賣東西,換點法朗來過日子。
他首先想的是妻子的那些叫他生氣的假首飾,決定賣掉她似乎特別喜歡的那串大項鏈,因為那假東西做工還考究,估計可以值七八個法朗。
怎知假首飾拿到珠寶店估價,竟發現是真首飾,朗丹驚得愣住了。當他把首飾拿到另一家店時,店主認出這首飾是他們店裡賣出去的。
經過詢問,查帳簿,這是件真首飾確鑿無疑。朗丹先生驚訝得簡真要發瘋,以至於回家時幾次走錯路,最後竟昏倒在地。幸有過路人把他抬進葯房裡,醒後送他回家。
傷心、疲乏似一擊擊重錘,使他昏睡至第二天。他無法再工作,權衡再三,再度走入首飾店,賣了那串大項鏈。
並將妻子留下的珠寶(幾乎全都是這店賣出的)全部賣給這家店,辭了職並告訴科長,說他繼承了一筆三十萬法郎的遺產,同時向同事宣布他未來的計劃,晚上和幾個妓女混了一夜。
半年後他再婚,繼室是個淑德女人,但臭脾氣讓他苦不堪言。
6、《小酒桶》
該小說講述:女主人公是擁有一個農庄的瑪格盧瓦爾老婆婆,男主人公是一位被公認為詭計多端的客店老闆希科大叔。
希科老闆一直以來都垂涎瑪格盧瓦爾的這份產業,但在多次被瑪格盧瓦爾婆婆拒絕之後,希科老闆想了一個貌似友善卻陰險的方法:他們做了公證:希科每個月給老婆子五十塊埃居直到她死去,當然,瑪格盧瓦爾死後農庄就是他的了。
希科不斷地請曾經滴酒不沾的瑪格盧瓦爾喝酒,直至她飲酒成癮,經常喝得爛醉,最終在一個冬天,倒在雪地里醉死了,而希科老闆也終於如願以償了。
小說的結尾有一句值得我們深思的話,那是希科老闆說的: 「這個鄉下佬,她要是不貪杯,總還有十年好活吧」。
二、作者簡介
居伊·德·莫泊桑(Henri René Albert Guy de Maupassant,1850年8月5日—1893年7月6日),19世紀後半葉法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與俄國契訶夫和美國歐·亨利並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
代表作品有《項鏈》、《漂亮朋友》、《羊脂球》和《我的叔叔於勒》等。
莫泊桑1850年出生於法國上諾曼府濱海塞納省的一個沒落貴族家庭。曾參加普法戰爭,此經歷成為他日後創作小說的一個重要主題。
他一生創作了六部長篇小說、三百五十九篇中短篇小說及三部游記,是法國文學史上短篇小說創作數量最大、成就最高的作家之一。
莫泊桑患有神經痛和強烈的偏頭痛,巨大的勞動強度,使他逐漸病入膏肓。直到1891年,他已不能再進行寫作。在遭受疾病殘酷的折磨之後,莫泊桑於1893年7月6日逝世,年僅43歲。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騎馬
網路——我的叔叔於勒
網路——兩個朋友
網路——勛章到手了
網路——珠寶
網路——小酒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