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春秋五霸
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 秦穆公和楚莊王
另一種說法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② 春秋五霸是哪幾個
春秋五霸是指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此說見之於《史記》。
齊桓公
齊國在今山東北部,盛產魚鹽,經濟富裕,是東方的一個大國。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促進國家的統一,「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最先成為霸主。齊桓公是公元前685年即位的,他在政治、經濟上作了一系列改革,再加上齊國地近渤海,有山海漁田之利,齊國很快強大起來。齊桓公採用管仲的意見,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即在尊重周王室的名義下,團結其他諸侯,抗擊威脅中原的周邊少數民族,還出兵阻擋北上的南方強國楚,在諸侯國中樹立了威信。後來,齊桓公召集諸侯國在葵丘會盟,周王室也派人參加,正式承認了齊桓公的霸主地位。
晉文公
晉文公。公元前633年,楚成王率領楚、鄭、陳等國軍隊圍攻宋國都城商丘(今河南商丘縣南)。宋國派人到晉國求救。晉文公採納了部下的正確意見,爭取了齊國和秦國參戰,壯大了自己的力量。而後,又改善了晉同曹、衛的關系,孤立了楚國。這時,楚國令尹(官名,相當於宰相)子玉大怒,發兵進攻晉軍。晉文公為了避開楚軍的鋒芒,以及報答因晉國內而亂逃亡在外時楚王的幫助和殷勤接待(在逃亡時,晉文公允諾:若能回到晉國為君,一旦晉楚交戰,晉軍將退避三舍,古代軍隊行軍三十里叫做一舍,九十里就是三舍),命令部隊向後撤退九十里。晉軍「退避三舍」,後撤到衛國的城濮(今山東省憋縣)。城濮離晉國比較近,補給供應很方便,又便於會合齊、秦、宋等盟國軍隊,集中兵力。公元前632年4月,晉楚兩軍開始決戰。晉軍誘敵深入,楚軍陷入重圍,全部被殲。城濮之戰創造了在軍事上先退讓一步,後發制人的著名戰例。此後,晉文公請來周襄王,在踐土(今河南廣武)和諸侯會盟。周天子策封晉文公為「侯伯」(諸侯之長),並賞賜他黑紅兩色弓箭,表示允許他有權自由征伐。晉文公成了中原霸主。
楚莊王
在齊國稱霸時,楚國因受齊國抑制停止北進,轉而向東吞並了一些小國,國力強盛。齊國衰落後,楚國便向北擴張與晉國爭霸。公元前598年,楚莊王率軍在邲(今河南鄭州)與晉軍大戰,打敗晉軍。中原各國背晉向楚,楚莊王開始成為中原霸主。
吳王闔閭
闔閭九年(公元前506年),吳王闔閭率師大敗楚軍,僅10天即進入楚國國都郢(今湖北省江陵西北),創造了春秋時期攻佔大國都城的先例。翌年,闔閭親自出征,大敗越軍。闔閭十一年(前504),再次伐楚,迫使楚國遷都於鄀(今湖北省宜城東南)。從此,吳國威震中華。
越王勾踐
公元前494年,吳王夫差進攻越國,圍困越王勾踐於會稽(今浙江紹興),迫使越國屈服。接著又打敗齊軍。公元前482年,在黃池(今河南封丘附近)與諸侯會盟,爭得了霸權。越王勾踐自被吳國打敗後,卧薪嘗膽,立志報仇,經過幾十年努力,轉弱為強,滅了吳國。勾踐乘勢北進,與齊、晉等諸侯會盟於徐(今山東滕縣),成為霸主。勾踐已平吳,乃以兵北渡淮,與齊、晉諸侯會於徐州,致貢於周。周元王使人賜勾踐胙,命為伯。勾踐已去,渡淮南,以淮上地與楚,歸吳所侵宋地於宋,與魯泗東方百里。當是時,越兵橫行於江、淮東,諸侯畢賀,號稱霸王。《史記越王句踐世家》越王勾踐贊刂發文身,無皮弁笏之服,拘罷拒折之容,然而勝夫差於五湖,南面而霸天下,泗上十二諸侯( 魯 、 齊 、 晉 、 秦 、 楚 、 宋 、 衛 、 陳 、 蔡 、 曹 、 鄭 、 燕 十二諸侯國)皆率九夷以朝。《淮南子齊俗訓》
③ 百家講壇春秋五霸全集名稱
(1)天下無主
(2)桓公繼位
(3)管仲相齊
(4)存刑救衛
(5)遏楚尊王
(6)葵丘之會
(7)襄公圖霸
(8)禍起蕭牆
(9)顛沛流離
(10)重耳返國
(11)晉楚爭鋒
(12)一戰而定
(13)穆公求賢
(14)偷雞蝕米
(15)秦國雪恥
(16)一鳴驚人
(17) 任賢圖治
(18)夏姬之亂
(19)戰和不定
(20)兩軍陣前
④ 春秋五霸鬧春秋
你所說的是傳統相聲的定場詩,這是第一段,原文如下: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後商周.
七雄五霸鬧春秋,頃刻興亡過手.
青史幾行名姓,北邙無數荒丘.
前人播種後人收,說甚龍爭虎鬥.
英語譯文如下:
Morality of Three emperors and Five Sovereigns,
Fame of Xia followed with Shang and Zhou Dinasties.
The seven Warring States and the five Supper Kings of Spring-Autumn Period,
Rise and fall were in a short time.
Several names in the history books,
Numerous tombs on the Beimang Mountain.
Previous generations sow while late generations harvest,
Say nothing of combating dragons and tigers.
很好奇你要這個英文版做神馬用,
⑤ 春秋五霸中的成語故事
春秋五霸有兩種較為流行的說法:一是指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 秦穆公和楚莊王。另一種說法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hé lǘ),越王勾踐。以下為有關他們的成語故事:
1 齊桓公:老馬識途:春秋時期,齊桓公應燕國請求,帶兵打敗了山戎國的侵犯;山戎國國王密盧逃到孤竹國請求救兵,管仲跟隨齊桓公打敗了孤竹國的援兵。在回國途中,因假向導引入迷谷,使齊軍受困。管仲建議用一匹老馬帶路而化險為夷。
老馬識途:老馬認識曾經走過的道路。比喻有經驗的人對事情比較熟悉。
2 晉文公:退避三舍:春秋時期,晉國內亂,晉獻公的兒子重耳逃到楚國。楚成王收留並款待他,他許諾如晉楚發生戰爭晉軍將退避三舍(一舍為三十里)。後來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重回晉國執政。晉國支持宋國與楚國發生矛盾,兩軍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誘敵深入而大勝。
退避三舍:比喻退讓、忍讓和迴避,以求避免沖突。
3 秦穆公: 秦晉之好:秦穆公為求將來做霸主,巴結當時力量強大的晉國,向晉獻公求婚,晉獻公就把大女兒嫁給了他。後來,晉獻公年邁昏庸,為討好年輕的妃子,要立小兒子為國君繼承人,從而殺死了當時的太子申生。於是,另外的兩個兒子夷吾和重耳為了活命,分別逃往他國避難。 再後來,夷吾的運氣比較好,得到姐夫秦穆公的幫助,做了晉國國君。但是不久,夷吾就與秦國失和,他忘掉了秦國的恩情,反倒發兵攻打秦國,終遭慘敗,不得已割地求饒,還叫兒子公子圉到秦國做人質,這才將兩國的關系修好。 秦穆公為了聯絡公子圉,把自己的女兒懷贏嫁給了他。這在當時的社會來說,是一件親上加親的事,按理關系應該是很穩固的了。然而公子圉聽說自己的父親病了,害怕國君的位置會被傳給別人,就扔下妻子,一個人偷偷跑回晉國。第二年,夷吾一死,公子圉就做了晉國君主,跟秦國不相往來。沒想到公子圉又是一個忘恩負義的夷吾,秦穆公當然很生氣,立即決定要幫助重耳當上晉國國君,把逃到楚國的重耳接過來,還要把女兒懷贏改嫁給他。 現在秦穆公與晉國的關系可就很微妙了他是夷吾和重耳兩人的姐夫,又是夷吾的兒子公子圉的舊老丈人,還是自己的舅子重耳的新泰山。放到現在,他們的關系不被人的唾沫淹翻才怪!但是這件事情,在當時的社會,又有幾個人敢說三道四?最後來,秦穆公的舅子兼女婿——糟老頭子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如願以償的趕走公子圉,當上了晉國的新國君,成為有名的「春秋五霸」中的晉文公,秦穆公也在重耳死後不久,借機打敗已經成為中原的霸主的晉國,也成了「春秋五霸」之一。
秦晉之好:秦、晉兩國世代互相婚嫁,現泛指兩家聯姻。
4 楚莊王:一鳴驚人:相傳楚莊王臨政三年終日作樂,不理朝政。一臣下對庄王說:「聽說國中有一隻大鳥,三年不飛,三年不鳴,是怎麼回事?」庄王說:「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然後整頓朝政,富國強兵,短短數年形成大治局面。
一鳴驚人:一聲鳴叫使人震驚。比喻平時沒有突出的表現,一下子做出驚人的成績。
問鼎中原 :春秋時楚莊王北伐,並向周天子的使者詢問九鼎的重量,大有奪取周朝天下之勢。 公元前606年,楚莊王熊旅借伐陸渾之戎(今河南嵩縣東北)之機,把楚國大軍開至東周 的首府洛陽南郊,舉行盛大的閱兵儀式。即位不久的周定王忐忑不安,派善於應對的王孫滿去慰勞。庄王見了王孫滿,劈頭就問道:「周天子的鼎有多大?有多重?」言外之意,要與周天子比權量力。王孫滿委婉地說:「一個國家的興亡在德義的有無,不在乎鼎的大小輕重。」庄王見王孫滿拿話擋他,就直接說道:「你不要自持有九鼎,楚國折下戟鉤的鋒刃,足以鑄成九鼎。」面對雄視北方的庄王,善辯的王孫滿先繞開庄王的話鋒,大談九鼎製作的年代和傳承的經過,最後才說:「周室雖然衰微,但是天命未改.寶鼎的輕重,還不能過問啊。」庄王不再強求,揮師伐鄭,以問鄭背叛楚國投靠晉國之罪。
問鼎中原 :比喻企圖奪取天下。
5 越王勾踐:卧薪嘗膽:春秋時期,吳王夫差打敗並俘虜了越王勾踐。勾踐給夫差餵了三年的馬,受盡折磨,回國後立志報仇復國,請范蠡幫助訓練軍隊,任用有賢能的人,自己親自參加勞動並堅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飯前均要嘗一個苦膽,後來終於滅掉吳國。
卧薪嘗膽:形容人刻苦自勵,發奮圖強。
⑥ 李山講春秋五霸小說txt全集免費下載
李山講春秋五霸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第一章 天下無主
西周晚期,周王室衰落,周天子失去權威,周王室和諸侯之間的力量平衡被打破,於是,歷史就進入到春秋這樣一個動盪混亂的時代,出現了諸侯爭霸的局面。那麼,春秋時期的天下大亂,是從哪裡開始亂起的呢?
中國歷史,夏、商、周,秦、漢、隋、唐、宋……其中春秋和戰國,夾在西周和秦漢之間,是中國文化發展的一個很重要的時期。這里我們只講「春秋五霸」。
「春秋五霸」,這個詞包括兩個要素,一個是春秋,一個是五霸。春秋是什麼?春秋首先是個時間概念,我們今天還在說,春、夏、秋、冬,簡單說就是「春秋」,春秋就代表一年四季。其次,春秋又是個歷史概念。為什麼稱為歷史概念呢?孟子說,「孔子做《春秋》,亂臣賊子懼」,孔子做了一部書叫《春秋》,從春秋開頭,到最後一句話,寫了將近二百五十年的歷史,這段歷史我們就稱之為春秋。
那麼,春秋這個時段,在整個上古史上,它處在一個什麼樣的位置上呢?這二百多年,往下看是戰國,戰國之……
⑦ 春秋五霸153視頻 - 百度
怎麼都是光提問,不採納
手機請看鏈接:
http://image.qqchess.qq.com/ok/QQChessH5/index.html?file=
以上是最新153關專諸刺僚過關動態棋譜,將鏈接地址復制粘貼到瀏覽器,通過瀏覽器打開鏈接地址即可觀看
電腦請看圖片,,注意圖片棋子會在10秒內動起來!!!
⑧ 春秋的小說集
有有聲小說 春秋五霸 東周列國傳
不知道你喜歡不
你可以去有聲小說吧下載
⑨ 春秋五霸簡介
春秋五霸是指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 秦穆公和楚莊王。
另一種說法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齊桓公(-前643年10月7日)春秋時代齊國第十五位國君,姜姓,名小白。齊僖公公的兒子、齊襄公的弟弟。春秋五霸之首。齊襄公和齊君無知相繼死於內亂後,小白與公子糾爭位成功,即國君位為齊桓公。桓公任管仲為相,推行改革,實行軍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齊國逐漸強盛。桓公於前681年在甄(今山東鄄城)召集宋、陳等四國諸侯會盟,齊桓公是歷史上第一個充當盟主的諸侯。當時中原華夏各諸侯苦於戎狄等部落的攻擊,於是齊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北擊山戎,南伐楚國,桓公成為中原霸主,受到周天子賞賜。桓公晚年昏庸,信用易牙、豎刁等小人,最終在內亂中餓死,「身死不葬,蟲流出戶」
。晉文公,生於周桓王二十三年(前697年)或周惠王六年(前671年),前636年即位,卒於周襄王二十四年(前628年),晉獻公之子,姓姬名重耳,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晉國國君,在位九年,在趙衰、狐偃、賈佗、先軫、魏武子、介之推等人的輔助下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楚莊王(-前591年),又稱荊庄王,羋姓,熊氏,名旅(一作呂、侶)。郢都(江陵紀南城)人,楚穆王之子。中國春秋時期楚國最有成就的君主,春秋五霸之一。
宋襄公,宋桓公次子,本名子茲甫(—前637年),春秋五霸之一,為宋國君主,在位於前650年至前637年。
秦穆公是春秋時代秦國國君。嬴姓,名任好。在位三十九年(前659年-前621年)。謚號穆。
在部分史料中被認定為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非常重視人才,其任內獲得了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孫支等賢臣的輔佐,曾協助晉文公回到晉國奪取王位。周襄王時出兵攻打蜀國和其他位於函谷關以西的國家,開地千里,因而周襄王任命他為為西方諸侯之伯,遂稱霸西戎。
闔閭(—前496年),一作闔廬,姓姬名光。春秋時吳國第24任君主,前514年~前496年在位。
勾踐(約前520年―前465年),姒姓,名勾踐,又名鳩淺、菼執,夏禹後裔,越王允常之子,春秋末年越國國君,前496年即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