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其他星球有生物嗎
你可以參考德瑞克方程式,本銀河系可能有2萬個高等文明
根據德雷克方程式 可以合理推理本星系大約可能有上萬個文明
我們太陽1個恆星有9大行星 銀河系裡有多少個適合居住地方可能有文明
宇宙里有2千億個星系 本星系又有2000~4000億個恆星
1個恆星有很多行星和衛星
光看我們銀河系就好不管其他星系 適合發展出文明的地方雖稀少
就像重樂透的道理重頭獎500萬分之一但是我買1兆張平均能重幾次頭獎
機率算得出來的
可能比此距離太遙遠連絡不方便連光都上數萬年的時間來走
以下是德雷克方程式介紹 下面不是我寫的參考看看
N=銀河系中可能存在的天體(前提:高度文明)
fp=行星在恆星中占的比例
ne=表示恆星中適合生物產生的行星數
L=代表文明社會存在的時間
外星文明方程式
在銀河系中,存在著多少個具有文明的星球呢?1960年,加利福尼雅大學的天文學家弗蘭克·德雷克提出尋找外星文明可能的方法,是這樣的一個公式: N=R*×Fp×Ne×Fl×Fi×Fc×L
這個公式看起來有點龐雜,它以一連串可能性的乘積來計算我們銀河系中可能存在多少個文明社會(N)。
R*代表我們銀河系內一年之間新誕生的恆星數。宇宙空間是由超新星爆發飛散的碎片(平均每30年發生一次)和形成宇宙的大爆炸的副產品——氫氣構成。漸漸地,受重力和新的超新星爆發沖擊力的影響,這些物質集中於一個地方,慢慢聚積,最後變成一個恆星。這個過程不斷重復。
Fp指這樣形成的新恆星,平均擁有多少行星的數值。恆星當中,有稱為二重星、三重星的,擁有兩三個一樣大小的太陽,互相交替包圍。有人認為這種情況下無法形成行星。但是在我們太陽系裡,不是有木星和土星這樣的巨大行星嗎?這可以視為三重星,同時二重星、三重星有可能有行星。但是,恆星通常有幾顆行星,這一點無法確定。
Ne表示在這些行星中,具備有生命發生、進化條件的幾率。要使生命產生,就必須有很多液態水。但是,如果行星離恆星太遠,水就會凍結成冰;太近則會變成水蒸氣。為了使生命進化,又必須擁有岩古構成的陸地。如果行星體積過大,就無法擁有這些條件。此外,還要有大氣,小行星有可能因重力不足而飄走,失去大氣層。而且,自轉周期太長的話,不僅晝夜溫差太大,強風的不斷吹襲,也使生命很難產生。
Fl表示在滿足這些條件的行星中,實際上有生命存在、進化演變的比例。進化必須具有DNA,這是極其復雜、巨大的化合物所產生的遺傳方法,這個形成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Fi表示形成生命進化到智慧的幾率。細菌、樹木、草是無法進化成具有智能的生物。它們沒有腦神經系統,也沒有成長到一定大小所必備的脊椎。擁有神經系統和脊椎的最原始的動物是魚。而魚如果總是待在水裡,一定無法進化成智慧生物。 首先魚要變成有四隻腳,可以在陸地上走路,然後爬樹,再學會用手指抓取東西,還要進化到直立行走。這樣,腳和手分工,再經過一段漫長的時間,就擁有充足的智慧了。但是,過程並不一定這樣順利。有生物存在的行星相當多,但如果只有細菌、植物、貝類這些生物,那麼就難產生智慧生物。
Fc表示,智慧生物能夠與外界進行聯系的比例。現在地球主要以電波為星際間通訊方式,但在南美亞馬遜流域深處,在新幾內亞的深山裡,有著未開化的原始人。他們不知道農耕和畜牧,製作鐵器等金屬用品的技術也很缺乏,只能使用簡單的弓箭和棍棒進行狩獵。他們並非是最近才從猿人進化到人類的,他們和我們一樣,是幾十萬年以前就進化了的。要有先進的科學技術,也要具備一定的條件,足以容納無數次變革和經驗積累。因此,擁有智慧生命的星球,未必都能達到高度文明,也就未必都能與外界聯系,從而使我們感知到他們的存在。
L代表的是文明的平均壽命。地球文明還不算高度發達,卻已經面臨核子戰爭和公害等問題的威脅。文明程度越高,遭受毀滅性打擊的可能性越大,因為推動它進步和摧毀它的力量都很大,一個意外事件就可能使文明壽終正寢。假如所有的發達文明的壽命都很短,那麼如果其他星球上有發達文明,現在早就可能有滅亡了。
我們無法推算L和Fc,因此對於N的數值,科學家們有著不同意見。卡爾·薩根計算出,在銀河系中,每100萬個恆星里,就有一個高度發達的外星文明存在,而且他最多推算到每10萬個恆星就有一個文明星球。所以薩根人為,在特華塞奇和傑特雷特居禮Ⅰ、Ⅱ這樣距離很近的恆星上,有可能存在生命。
如果您還有什麼不滿意的,請發消息給我,並附上問題的連接,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