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卡夫卡變形記原文
一
一天早晨,格里高爾·薩姆沙從不安的睡夢中醒來,發現自己躺在床上變成了一隻巨大的甲蟲。他仰卧著,那堅硬的像鐵甲一般的背貼著床,他稍稍抬了抬頭,便看見自己那穹頂似的棕色肚子分成了好多塊弧形的硬片,被子幾乎蓋不住肚子尖,都快滑下來了。比起偌大的身驅來,他那許多隻腿真是細得可憐,都在他眼前無可奈何地舞動著。
「我出了什麼事啦?」他想。這可不是夢。他的房間,雖是嫌小了些,的確是普普通通
人住的房間,仍然安靜地躺在四堵熟悉的牆壁當中。在攤放著打開的衣料樣品--薩姆沙是個旅行推銷員--的桌子上面,還是掛著那幅畫,這是他最近從一本畫報上剪下來裝在漂亮的金色鏡框里的。畫的是一位戴皮帽子圍皮圍巾的貴婦人,她挺直身子坐著,把一隻套沒了整個前臂的厚重的皮手筒遞給看畫的人。
格里高爾的眼睛接著又朝窗口望去,天空很陰暗——可以聽到雨點敲打在窗檻上的聲音
——他的心情也變得憂郁了。「要是再睡一會兒,把這一切晦氣事統統忘掉那該多好。」他
想。但是完全辦不到,平時他習慣於向右邊睡,可是在目前的情況下,再也不能採取那樣的姿態了。無論怎樣用力向右轉,他仍舊滾了回來,肚子朝天。他試了至少一百次,還閉上眼睛免得看到那些拚命掙扎的腿,到後來他的腰部感到一種從未體味過的隱痛,才不得不罷休。
「啊,天哪,」他想,「我怎麼單單挑上這么一個累人的差使呢!長年累月到處奔波,
比坐辦公室辛苦多了。再加上還有經常出門的煩惱,擔心各次火車的倒換,不定時而且低劣的飲食,而萍水相逢的人也總是些泛泛之交,不可能有深厚的交情,永遠不會變成知己朋友。讓這一切都見鬼去吧!」他覺得肚子上有點兒癢,就慢慢地挪動身子,靠近床頭,好讓自己頭抬起來更容易些;他看清了發癢的地方,那兒布滿著白色的小斑點,他不明白這是怎麼回事,想用一條腿去搔一搔,可是馬上又縮了回來,因為這一碰使他渾身起了一陣寒顫。
他又滑下來恢復到原來的姿勢。「起床這么早,」他想,「會使人變傻的。人是需要睡覺的。別的推銷員生活得像貴婦人。比如,我有一天上午趕回旅館登記取回定貨單時,別的
人才坐下來吃早餐。我若是跟我的老闆也來這一手,準定當場就給開除。也許開除了倒更好一些,誰說得准呢。如果不是為了父母親而總是謹小慎微,我早就辭職不幹了,我早就會跑到老闆面前,把肚子里的氣出個痛快。那個傢伙准會從寫字桌後面直蹦起來!他的工作方式也真奇怪,總是那樣居高臨下坐在桌子上面對職員發號施令,再加上他的耳朵又偏偏重聽,大家不得不走到他跟前去。但是事情也未必毫無轉機;只要等我攢夠了錢還清了父母欠他的債——也許還得五六年——可是我一定能做到。到那時我就會時來運轉了。不過眼下我還是起床為妙,因為火車五點鍾就要開了。」
他看了看櫃子上滴滴嗒嗒響著的鬧鍾。天哪!他想到。已經六點半了,而時針還在悠悠
然向前移動,連六點半也過了,馬上就要七點差一刻了。鬧鍾難道沒有響過嗎?從床上可以看到鬧鍾明明是撥到四點鍾的;顯然它已經響過了。是的,不過在那震耳欲聾的響聲里,難道真的能安寧地睡著嗎?嗯,他睡得並不安寧,可是卻正說明他睡得不壞。那麼他現在該干什麼呢?下一班車七點鍾開;要搭這一班車他得發瘋似的趕才行,可是他的樣品都還沒有包好,他也覺得自己的精神不甚佳。而且即使他趕上這班車,還是逃不過上司的一頓申斥,因為公司的聽差一定是在等候五點鍾那班火車,這時早已回去報告他沒有趕上了。那聽差是老闆的心腹,既無骨氣又愚蠢不堪。那麼,說自己病了行不行呢?不過這將是最不愉快的事,而且也顯得很可疑,因為他服務五年以來沒有害過一次病。老闆一定會親自帶了醫葯顧問一起來,一定會責怪他的父母怎麼養出這樣懶惰的兒子,他還會引證醫葯顧問的話,粗暴地把所有的理由都駁掉,在那個大夫看來,世界上除了健康之至的假病號,再也沒有第二種人了。再說今天這種情況,大夫的話是不是真的不對呢?格里高爾覺得身體挺不錯,只除了有些睏乏,這在如此長久的一次睡眠以後實在有些多餘,另外,他甚至覺得特別餓。
這一切都飛快地在他腦子里閃過,他還是沒有下決心起床——鬧鍾敲六點三刻了——這
時,他床頭後面的門上傳來了輕輕的一下叩門聲。「格里高爾,」一個聲音說,——這是他
母親的聲音——「已經七點差一刻了。你不是還要趕火車嗎?」好溫和的聲音!格里高爾聽
到自己的回答聲時不免大吃一驚。沒錯,這分明是他自己的聲音,可是卻有另一種可怕的嘰嘰喳喳的尖叫聲同時發了出來,彷彿是伴音似的,使他的話只有最初幾個字才是清清楚楚的,接著馬上就受到了干擾,弄得意義含混,使人家說不上到底聽清楚沒有。格里高爾本想回答得詳細些,好把一切解釋清楚,可是在這樣的情形下他只得簡單地說:「是的,是的,謝謝你,媽媽,我這會兒正在起床呢。」隔著木門,外面一定聽不到格里高爾聲音的變化,因為他母親聽到這些話也滿意了,就拖著步子走了開去。然而這場簡短的對話使家裡人都知道格里高爾還在屋子裡,這是出乎他們意料之外的,於是在側邊的一扇門上立刻就響起了他父親的叩門聲,很輕,不過用的卻是拳頭。「格里高爾,格里高爾,」他喊到,「你怎麼啦?」過了一小會兒他又用更低沉的聲音催促道:「格里高爾!格里高爾!」在另一側的門上他的妹妹也用輕輕的悲哀的聲音問:「格里高爾,你不舒服嗎?要不要什麼東西?」他同時回答了他們兩個人:「我馬上就好了。」他把聲音發得更清晰,說完一個字過一會兒才說另一個字,竭力使他的聲音顯得正常。於是他父親走回去吃他的早飯了,他妹妹卻低聲地說:「格里高爾,開開門吧,求求你。」可是他並不想開門,所以暗自慶幸自己由於時常旅行,他養成了晚上鎖住所有門的習慣。即使回到家裡也是這樣。
首先他要靜悄悄地不受打擾地起床,穿好衣服,最要緊的是吃飽早飯,再考慮下一步該怎麼辦,因為他非常明白,躺在床上瞎想一氣是想不出什麼名堂來的。他還記得過去也許是因為睡覺姿勢不好,躺在床上時往往會覺得這兒那兒隱隱作痛,及至起來,就知道純屬心理作用,所以他殷切地盼望今天早晨的幻覺會逐漸消逝。他也深信,他之所以變聲音不是因為別的而僅僅是重感冒的朕兆,這是旅行推銷員的職業病。
要掀掉被子很容易,他只需把身子稍稍一抬被子就自己滑下來了。可是下一個動作就非
常之困難,特別是因為他的身子寬得出奇。他得要有手和胳臂才能讓自己坐起來;可是有
的只是無數細小的腿,它們一刻不停地向四面八方揮動,而他自己卻完全無法控制。他想屈起其中的一條腿,可是他偏偏伸得筆直;等他終於讓它聽從自己的指揮時,所有別的腿卻莫名其妙地亂動不已。「總是呆在床上有什麼意思呢。」格里高爾自言自語地說。
他想,下身先下去一定可以使自己離床,可是他還沒有見過自己的下身,腦子里根本沒
有概念,不知道要移動下身真是難上加難,挪動起來是那樣的遲緩;所以到最後,他煩死
了,就用盡全力魯莽地把身子一甩,不料方向算錯,重重地撞在床腳上,一陣徹骨的痛楚使他明白,如今他身上最敏感的地方也許正是他的下身。
於是他就打算先讓上身離床,他小心翼翼地把頭部一點點挪向床沿。這卻毫不困難,他
的身驅雖然又寬又大,也終於跟著頭部移動了。可是,等到頭部終於懸在床邊上,他又害怕起來,不敢再前進了,因為,老實說,如果他就這樣讓自己掉下去,不摔壞腦袋才怪呢。他現在最要緊的是保持清醒,特別是現在;他寧願繼續待在床上。
可是重復了幾遍同樣的努力以後,他深深地嘆了一口氣,還是恢復了原來的姿勢躺著,
一面瞧他那些細腿在難以置信地更瘋狂地掙扎;格里高爾不知道如何才能擺脫這種荒唐的混亂處境,他就再一次告訴自己,待在床上是不行的,最最合理的做法還是冒一切危險來實現離床這個極渺茫的希望。可是同時他也沒有忘記提醒自己,冷靜地,極其冷靜地考慮到最最微小的可能性還是比不顧一切地蠻干強得多。這時節,他竭力集中眼光望向窗外,可是不幸得很,早晨的濃霧把狹街對面的房子也都裹上了,看來天氣一時不會好轉,這就使他更加得不到鼓勵和安慰。「已經七點鍾了,」鬧鍾再度敲響時,他對自己說,「已經七點鍾了,可是霧還這么重。」有片刻工夫,他靜靜地躺著,輕輕地呼吸著,彷彿這樣一養神什麼都會恢復正常似的。
可是接著他又對自己說:「七點一刻前我無論如何非得離開床不可。到那時一定會有人
從公司里來找我,因為不到七點公司就開門了。」於是他開始有節奏地來回晃動自己的整個
身子,想把自己甩出床去。倘若他這樣翻下床去,可以昂起腦袋,頭部不至於受傷。他的背似乎很硬,看來跌在地毯上並不打緊。他最擔心的還是自己控制不了的巨大響聲,這聲音一定會在所有的房間里引起焦慮,即使不是恐懼。可是,他還是得冒這個險。
當他已經半個身子探到床外的時候——這個新方法與其說是苦事,不如說是游戲,因為
他只需來回晃動,逐漸挪過去就行了——他忽然想起如果有人幫忙,這件事該是多麼簡單。兩個身強力壯的人——他想到了他的父親和那個使女——就足夠了;他們只需把胳臂伸到他那圓鼓鼓的背後,抬他下床,放下他們的負擔,然後耐心地等他在地板上翻過身來就行了,一碰到地板他的腿自然會發揮作用的。那麼,姑且不管所有的門都是鎖著的,他是否真的應該叫人幫忙呢?盡管處境非常困難,想到這一層,他卻禁不住透出一絲微笑。
二
直到薄暮時分格里高爾才從沉睡中蘇醒過來,這與其說是沉睡還不如說是昏厥。其實再
過一會兒他自己也會醒的,因為他覺得睡得很長久,已經睡夠了,可是他仍覺得彷彿有一陣疾走的腳步聲和輕輕關上通向前廳房門的聲音驚醒了他。街上的電燈,在天花板和傢具的上半部投下一重淡淡的光暈,可是在低處他躺著的地方,卻是一片漆黑。他緩慢而笨拙地試了試他的觸覺,只是到了這時,他才初次學會運用這個器官,接著便向門口爬去,想知道那兒發生了什麼事。他覺得有一條長長的、綳得緊緊的不舒服的傷疤,他的兩排腿事實上只能瘸著走了。而且有一條細小的腿在早晨的事件里受了重傷,現在是毫無用處地曳在身後--僅僅壞了一條腿,這倒真是個奇跡。
他來到門邊,這才發現把他吸引過來的事實上是什麼:食物的香味。因為那兒放了一個
盆子,盛滿了甜牛奶,上面還浮著切碎的白麵包。他險些兒要高興得笑出聲來,因為他現在比早晨更加餓了,他立刻把頭浸到牛奶里去,幾乎把眼睛也浸沒了。可是很快又失望地縮了回來;他發現不僅吃東西很困難,因為柔軟的左側受了傷--他要全身抽搐地配合著才能把食物吃到口中--而且也不喜歡牛奶了,雖然牛奶一直是他喜愛的飲料,他妹妹準是因此才給他准備的;事實上,他幾乎是懷著厭惡的心情把頭從盆子邊上扭開,爬回到房間中央去的。
他從門縫里看到起坐室的煤氣燈已經點亮了,在平日,到這時候,他父親總要大聲地把
晚報讀給母親聽,有時也讀給妹妹聽,可是現在卻沒有絲毫聲息。也許是父親新近拋棄大聲讀報的習慣了吧,他妹妹在說話和寫信中經常提到這件事。可是到處都那麼寂靜,雖然家裡顯然不是沒有人。「我們這一家子過得多麼平靜啊。」格里高爾自言自語道,他一動不動地瞪視著黑暗,心裡感到很自豪,因為他能夠讓他的父母和妹妹在這樣一套挺好的房間里過著滿不錯的日子。可是如果這一切的平靜、舒適與滿足都要恐怖地告一結束,那可怎麼辦呢?為了使自己不致陷入這樣的思想,格里高爾活動起來了,他在房間里不斷地爬來爬去。
在這個漫長的夜晚,有一次一邊的門打開了一道縫,但馬上又關上了,後來另一邊的門
上也發生了這樣的事;顯然是有人打算進來但是又猶豫不決。格里高爾現在緊緊地伏在起坐室的門邊,打算勸那個躊躇的人進來,至少也想知道那人是誰;可是門再也沒有開過,他白白地等待著。清晨那會兒,門鎖著,他們全都想進來;可是如今他打開了一扇門,另一扇門顯然白天也是開著的,卻又誰都不進來了,而且連鑰匙都插到外面去了。
一直到深夜,起坐室的煤氣燈才熄滅,格里高爾很容易就推想到,他的父母和妹妹久久
清醒地坐在那兒,因為他清晰地聽見他們躡手躡腳走開的聲音。沒有人會來看他了,至少天亮以前是不會了,這是肯定的,因此他有充裕的時間從容不迫地考慮他該怎樣安排生活。可是他匍匐在地板上的這間高大空曠的房間使他充滿了一種不可言喻的恐懼,雖然這就是他自己住了五年的房間--他自己還不大清楚是怎麼回事,就已經不無害臊地急急鑽到沙發底下去了,他馬上就感到這兒非常舒服,雖然他的背稍有點兒被壓住,他的頭也抬不起來。他唯一感到遺憾的是身子太寬,不能整個藏進沙發底下。
他在那裡整整待了一夜,一部分的時間消磨在假寐上,腹中的飢餓時時刻刻使他驚醒,
而另一部分時間里,他一直沉浸在擔憂和渺茫的希望中,但他想來想去,總是只有一個結
論:那就是目前他必須靜靜地躺著,作忍耐和極度的體諒來協助家庭克服他在目前的情況下必然會給他們造成的不方便。
拂曉時分,其實還簡直是夜裡,格里高爾就有機會考驗他的新決心是否堅定了,因為他
的妹妹衣服還沒有完全穿好就打開了通往客廳的門,表情緊張地向里張望,她沒有立刻看見他,可是一等她看到他躲在沙發底下--說究竟,他總是待在什麼地方,他又不能飛走,是不是?--她大吃一驚,不由自主就把門砰地重新關上。可是彷彿是後悔自己方才的舉動似的,她馬上又打開了門,踮起腳走了進來,似乎她來看望的是一個重病人,甚至是陌生人。格里高爾把頭探出沙發的邊緣看著她。她會不會注意到他並非因為不餓而留著牛奶沒喝,她會不會拿別的更合他的口味的東西來呢?除非她自動注意到這一層,他情願挨餓也不願喚起她的注意,雖然他有一股強烈的願望,想從沙發底下沖出來,伏在她腳下,求她拿點食物來。可是妹妹馬上就注意到了,她很驚訝,發現除了潑了些出來以外,盆子還是滿滿的,她立即把盆子端了起來,雖然不是直接用手,而是用手裡拿著的布,她把盆子端走了。格里高爾好奇地要命,想知道她會換些什麼來,而且還作了種種猜測。然而心地善良的妹妹實際上所做的卻是他怎麼也想像不到的。為了弄清楚他的嗜好,她給他帶來了許多種食物,全都放在一張舊報紙上。這里有不新鮮的一半腐爛的蔬菜,有昨天晚飯剩下來的肉骨頭,上面還蒙著已經變稠硬結的白醬油;還有些葡萄乾杏仁;一塊兩天前格里高爾准會說吃不得的乳酪;一塊陳麵包,一塊抹了黃油的麵包,一塊灑了鹽的黃油麵包。除了這一切,她又放下了那隻盆子,往裡倒了些清水,這盆子顯然算是他專用的了。她考慮得非常周到,生怕格里高爾不願當她的面吃東西,所以馬上就退了出去,甚至還鎖上了門,讓他明白他可以安心地隨意進食。格里高爾所有的腿都嗖地向食物奔過去。而他的傷口也準是已經完全癒合了,因為他並沒有感到不方便,這使他頗為吃驚,也令他回憶起,一個月以前,他用刀稍稍割傷了一個手指,直到前天還覺得疼痛。「難道我現在感覺遲鈍些了?」他想,緊接著便對乳酪狼吞虎咽
起來,在所有的食物里,這一種立刻強烈地吸引了他。他眼中含著滿意的淚水,逐一地把乳酪、蔬菜和醬油都吃掉;可是新鮮的食物卻一點兒也不給他以好感,他甚至都忍受不了那種
氣味,事實上他是把可吃的東西都叼到遠一點的地方去吃的。他吃飽了,正懶洋洋地躺在原處,這時他妹妹慢慢地轉動鑰匙,彷彿是給他一個暗示,讓他退走。他立刻驚醒了過來,雖然他差不多睡著了,就急急地重新鑽到沙發底下去。可是藏在沙發底下需要相當的自我剋制力量,即使只是妹妹在房間里這短短的片刻,因為這頓飽餐使他的身子有些膨脹,他只覺得地方狹窄,連呼吸也很困難。他因為透不過氣,眼珠也略略鼓了起來,他望著沒有察覺任何情況的妹妹在用掃帚掃去不光是他吃剩的食物,甚至也包括他根本沒碰的那些,彷彿這些東西現在根本沒人要了,掃完後又急匆匆地全都倒進了一隻桶里,把木蓋蓋上就提走了。她剛扭過身去,格里高爾就打沙發底下爬出來舒展身子,呼哧呼哧喘了幾口氣。
原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97c4a60d0101040c.html
㈡ 卡夫卡的《變形記》屬不屬於短篇小說
應該屬於 中短篇小說!!!應為在一些短篇、中篇的集子裡面都有收錄。這篇小說應該是卡夫卡的代表作品之一了!希望給您帶來方便
㈢ 求卡夫卡 變形記txt 另外求幾本經典短篇小說。
我花積分給你下的,還下了兩個。
㈣ 卡夫卡中短篇小說全集txt全集下載
卡夫卡中短篇小說全復集制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目錄
譯序
大路上的小孩
欺騙農民的人
忽然散步
決定
到山裡去旅行
單身漢的不幸
商人
心不在焉的眺望
回家的路上
跑著的過路人
乘客
衣服
拒絕
騎手的沉思
臨街的窗
不幸
判決
伙夫
變形記
流放島上一幕
新來的律師
鄉村醫生
馬戲團頂層樓座上
往事一頁
法律門前
亞洲胡狼與阿拉伯人
視察礦井的先生們
欽差
家父之憂
十一個兒子
兄弟謀殺案
夢
致某科學院的報告
苦難的開始
小女人
飢餓藝術家
女歌手約瑟菲妮或耗子民族
同醉漢的對話
大噪音
煤桶騎士
一場斗爭的描述
鄉村婚禮的籌備
鄉村教師
老光棍布魯姆·費德
橋
獵人格拉庫斯
修建中國長城的時候
敲門
隔壁
一隻雜種
日常困惑
關於桑霍·潘薩的真相
塞壬的沉默
普羅米修斯
城徽
波塞冬
集體
夜
拒絕
召募軍隊
舵手
鳶
考試
陀螺
小寓言
歸鄉
啟程
律師
一隻狗的研究
夫婦
算了吧
比喻……
㈤ 奧地利小說家卡夫卡的短篇代表作是那篇
《變形記》是奧地利表現主義小說家卡夫卡的短篇小說代表作。作品通過推銷員格里高爾變為甲蟲的荒誕情節,深刻揭示了西方資本主義社會普遍存在的人變為非人的異化現象及其災難性後果。
20世紀以來,西方人創造了科技高速發展的奇跡,但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作為科技發展主宰的人,其生存狀態、生存信念卻在「物」的擠壓下發生動搖。隨時隨地被異化為非人。《變形記》全方位、多角度地凸顯了「異化」主題:在主人公格里高爾身上表現為人變甲蟲的生理「異化」,而在格里高爾家人身上則表現為親人變為「非親」的精神與行為雙重變異。遭遇凄慘、精神痛苦、沉浸在孤獨恐懼幻滅感中無以解脫的主人公,實際上只是人類不幸命運、現代西方荒誕人生的象徵性喻體。
《變形記》中格里高爾變為甲蟲,表現了卡夫卡對20世紀初期西方社會里普通人生存狀況和人生價值的理解。無論變形與否,格里高爾都深陷於尷尬情境之中:討厭推銷員工作卻不得不為生計操勞:憎惡老闆卻不能不忍氣吞聲;希望休息卻無法不疲於奔命……變成甲蟲後的格里高爾不再能夠支撐家庭生活,反而成了家裡的累贅,父親、母親、妹妹無不對其產生了心理上的「異化」,親人很快變為「非親」角色。格里高爾死後,全家人感到如釋重負,喪親之痛很快轉換成喪親之喜。這些都可視為人的異化遭遇的形象說明。
對格里高爾家庭成員人際關系「非親」和「異化」現象的描寫,真實地表現了卡夫卡對世態炎涼和人情冷漠的深刻的恐懼,「恐懼」是這篇小說最突出的情感特徵,這是我們讀《變形記》時要特別注意的地方。有著猶太血統的卡夫卡幼年家庭生活甚為不幸,父親專制粗暴,母親抑鬱冷漠,卡夫卡孩提時飽受父親暴君般的虐待,對父親的深度恐懼如影隨形,揮之不去,終其畢生。成年後的卡夫卡內向孤僻的性格和恐懼孤獨的思想,很大程度正是來自於這段生活家庭的影響。《變形記》中的「父親」形象,是作家童年所受精神創傷的真實寫照。
《變形記》的藝術特點突出表現在以下方面:
首先,小說注重從作者的主觀感受出發描寫人物的內心激情,通過歪曲客觀事物的外形與表象去展現事物的本質。《變形記》中格里高爾的身體變形和他的家人心理畸變的敘事方式具有寓言化特徵,其中寄寓了作家對「異化」的理解,外化出作家對人生不幸的切身感受。格里高爾是作者的影子,也是受著異化折磨,深陷孤獨、恐懼的災難無法自拔的現代人的象徵,符號化了的格里高爾,傳達了作家對現實人生和人類命運的觀察與思考。
其次,《變形記》的文學敘事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真實描寫,人變甲蟲的故事情節極盡離奇荒誕,與我們所熟悉的生活現實相去甚遠。但在編織荒誕故事時作者卻注入了自己無比真實的內心情感和思考,使讀者如臨其境地觀察到作者隱秘的內心活動,體現了表現主義反對以寫實手法描寫客觀世界,強調表現作家主觀內心感受,通過作品探討抽象哲理性問題的文學主張。
另外,作品一方面故事情節荒誕不經,另一方面小說細節如對人物的音容笑貌、日常生活情景和心理邏輯過程等方面的描寫卻又極其細膩真實,體現出亦真亦幻、真實與幻想相結合的藝術效果。
還有,《變形記》具有鮮明的自傳性和主訴性特點,字里行間不時晃動著作家孤獨的身影,顫抖著作家痛苦的心靈,彰顯著作家對生活的深切感悟與理解。
㈥ 《變形記》卡夫卡 ----電子書中文版txt
鏈接:
㈦ 卡夫卡的哪幾部短篇小說寫的最好
當然是《變形記》~~代表作!~《一隻狗的研究》也蠻有味道~
現代派文學的鼻祖:卡夫卡 (作品列表)
變形記(上)
變形記(下)
地洞(上)
地洞(下)
跑著的過路人
乘客
衣服
騎手的沉思
臨街的窗
拒絕
不幸
判決
伙夫
流放島上一幕
鄉村醫生
新來的律師
法律門前
往事一頁
亞洲胡狼與阿拉伯人
兄弟謀殺案
夢
欽差
視察礦井的先生們
馬戲團頂層樓座上
家父之憂
十一個兒子
回家的路上
心不在焉的眺望
商人
單身漢的不幸
到山裡去旅行
決定
忽然散步
欺騙農民的人
大路上的小孩
致某科學院的報告
苦難的開始
小女人
飢餓藝術家
女歌手約瑟菲妮或耗子民族
同醉漢的對話
大噪音
煤桶騎士
鄉村婚禮的籌備
鄉村教師
老光棍布魯姆·費德
橋
獵人格拉庫斯
修建中國長城的時候
敲門
隔壁
一隻雜種
日常困惑
關於桑霍·潘薩的真相
塞壬的沉默
普羅米修斯
城徽
波塞冬
集體
夜
拒絕
召募軍隊
舵手
鳶
考試
陀螺
小寓言
歸鄉
啟程
律師
一隻狗的研究(上)
一隻狗的研究(下)
夫婦
算了吧
比喻
㈧ 推薦一些卡夫卡的短篇或者中篇小說
《變形記》中短篇小說
《判決》長篇小說
《地洞》晚期代表作
《城堡》長篇小說,也是遺作
卡夫卡的小說是超現實主義、荒誕派、黑色幽默
他的作品很難理解,象徵性很強。我認為了解作者生平會對你有所幫助。
㈨ 卡夫卡的小說有哪幾部
長篇小說《美國》(1912—1914年寫成),描寫16歲的德國少年卡爾·羅斯曼,因受家中女僕的引誘,致使女僕懷孕,被父母趕出家門,放逐到美國的經歷遭遇。作品所側重的是人物在美國憂郁、孤獨的內心感受。
中短篇小說《變形記》(1912)是卡夫卡中短篇小說的代表作。它描述了一個推銷員一覺醒來發現自己變成甲蟲,盡管它還有人的情感與心理,但蟲的外形是他逐漸化為異類,變形後被世界遺棄是他的心境極度悲涼。三次努力試圖與親人以及外界交流失敗後,等待他的只有死亡。由此看來他的變形折射了西方人當時真實的生存狀態。卡夫卡通過小說並不只是單純闡述事實,而是抗除這個世界,追尋人類人性的完善。
長篇小說《審判》(1918年寫成),作品講述的是銀行助理約瑟夫·K無故受審判並被處死的故事。約瑟夫·K在30歲生日的那天早晨醒來按鈴聲吃早餐時,進來的不是女僕而是兩個官差,宣告他被捕,並被法庭審判有罪,他雖被捕卻仍能自由生活,照常工作。他不知道自己在什麼地方有罪,認為一定是法院搞錯了,堅信自己無罪。約瑟夫·K不願屈就命運,他同這場明知毫無希望的訴訟展開了一生的交戰,公然向不公正的法庭挑戰。在第一次審判時,他慷慨激昂地揭露法庭黑暗,為自己的無辜理直氣壯地進行辯護,隨著訴訟的發展,他卻日益關心起他的案子,幾乎天天為案子四處奔波,找人幫忙,想搞個水落石出,親自動手寫抗辯書,從各個方面來說明自己無罪。他生怕自己在某一個最微小的地方犯過什麼過錯,竭力去尋找,捕捉而不可得,惶惶不可終日。然而一切努力都徒勞無益,K終於明白,要擺脫命運的安排,擺脫法律之網的束縛是不可能的。最後,他毫無反抗地被兩個黑衣人架走,在碎石場的懸崖下被處死。
短篇小說《中國長城的建造》(1918—1919)描寫中國的老百姓受無形權力的驅使,去建造毫無防禦作用的長城,表現出了人在強權統治面前的無可奈何與無能為力。
《判決》(1921)是卡夫卡最喜愛的作品,表現了父子兩代人的沖突。主人公格奧爾格·本德曼是個商人,自從幾年前母親去世後就和父親一起生活,現在生意興隆。他在房間里給一位多年前遷居俄國的朋友寫信,告訴他自己訂婚的消息。寫完信來到父親的房間,意外的是父親對他態度非常不好,懷疑他根本就沒有遷居到俄國的朋友,指責他背著自己做生意,還盼著自己早死。突然,父親又轉了話題,嘲笑格奧爾格在欺騙他朋友,而父親自己倒是一直跟那位朋友通信,並早已把格奧爾格訂婚的消息告訴他了。格奧爾格忍不住頂撞了父親一句,父親便判獨生子去投河自盡。於是獨生子真的投河死了。作品所描寫的在父子兩人的口角過程中,清白善良的兒子竟被父親視為有罪和執拗殘暴,在父親的淫威之下,獨生子害怕、恐懼到了喪失理智,以致自盡。父親高大強壯而毫無理性,具有一切暴君的特徵。這個貌似荒誕的故事是卡夫卡負罪心態的生動描述,父親的判決也是卡夫卡對自己的判決。主人公臨死前的低聲辯白——「親愛的父母親,我可是一直愛你們的」,則是卡夫卡最隱秘心曲的吐露。這種故事的框架是典型的卡夫卡式的,是他內心深處的負罪感具象化之後的產物。然而作品的內涵顯然不在於僅僅表現父子沖突,更在於在普遍意義上揭示出人類生存在怎樣一種權威和凌辱之下。另一方面又展現人物為戰勝父親進行的一系列抗爭。兒子把看來衰老的父親如同孩子般放到床上後,真的把他「蓋了起來」。從表面上看,他這樣做是出於孝心;在深層含義上他是想埋葬父親,以確立自己作為新的一家之主的地位。小說在體現了卡夫卡獨特的「審父」意識的同時,也表現了對家長式的奧匈帝國統治者的不滿。與此同時卡夫卡還通過這個獨特的故事揭示了西方社會中現實生活的荒謬性和非理性。
長篇小說《城堡》(1922)是一部典型的表現主義小說,具有鮮明的卡夫卡特色。小說主人翁K是一個名義上的土地測量員,應聘前往不知名的城堡工作。誰知堡內層層機構,沒有人知道這項聘任,K遇上重重的阻撓,只好孤軍奮戰,和官僚權貴不懈地進行斗爭,直到最後他始終沒有進入城堡,也無法見到城堡最高當局。
《飢餓藝術家》(1922)中歌唱藝人為了生存,為了使自己的藝術達到「最高境界」,竟把絕路作為出路,以絕食表演作為謀生手段,宣稱可以40天不進食而引吭高歌表演,進而發展到為絕食而絕食的「藝術」境界,彷彿飢餓真的就與人的肉體感覺離開了一樣。40天過去了,他仍堅持要絕食表演下去,後被經理強迫進食。藝術家深為他的飢餓藝術未達佳境而遺憾,更為人們對他的藝術追求不理解不支持備感孤獨,他把原本作為生計手段的挨餓,當成生存目的和真正「藝術」而孜孜以求,最後被送進馬戲團,關在籠中與獸類一起供人參觀,無異於真正的動物。骨瘦如柴的藝術家的意象有多重寓意,是人性異化、精神展品化和藝術異化的象徵,是現代人痛苦悲哀現狀的寫照。
《地洞》(1923—1924)是卡夫卡晚期創作中最具代表性的力作。主人公是一隻不知名的人格化的鼴鼠類動物。作品採用第一人稱自敘法,描寫了「我」擔心外來襲擊,修築了堅固地洞,貯存了大量食物,地洞雖暢通無阻,無懈可擊,防禦退逃自如,但「我」還是時時處於驚恐之中,惶惶不可終日。「我」又常年不斷地改建地洞,輾轉不停地把糧食從地洞的這個地方搬到那個地方,做好防禦工作以防外界強敵前來襲擊。它說:「即使從牆上掉下來的一粒沙子,不搞清它的去向我也不能放心。」它向一種未知的危險、向它周圍無窮的一切發動了一場殊死的戰斗:「我離開了世界,下到我的地洞里」,「如果我能平息我心中的沖突,我就相信自己已經很幸福了」。然而它永遠在挖掘新的地道,在這個沒有盡頭的迷宮里,面對「一種我始終應該擔心的東西,一件我始終應該有所防備的事情:有個人來了」。小說真實地反映了一次大戰前後,普通小人物失卻安全感、生活與生命得不到保障的恐懼心態。
《致科學院的報告》(1971)描寫馬戲團試圖尋找「人類道路」而馴化猿猴成為會說話的人的故事。被關在狹窄籠子里的非洲猿猴,在人的逼迫下學人吐唾沫、學人喝燒酒、學人語喊「哈羅」。凄厲的哀號與悲鳴,傳遞出失卻自由、沒有出路的苦悶與悲觀絕望情緒 。漸失猿性獲取人性的過程畸變,正是人類異化的一種反向印證。
㈩ 你如何理解卡夫卡的短篇小說《變形記》
《變形記》中薩姆沙的遭遇即是在那個物質極其豐裕、人情卻淡薄如紗的時代里處於底層內的小人物容命運的象徵。小說以主人公變為甲蟲這一荒誕故事反映了世人唯利是圖、對金錢頂禮膜拜、對真情人性不屑一顧,最終被社會擠壓變形的現實,反映了真實的社會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