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有聲完結 > 高陽公主有聲小說

高陽公主有聲小說

發布時間:2021-08-24 18:28:02

Ⅰ 求關於高陽公主和辯機愛情的小說,越凄美越好!~~

最近剛在看一本小說《唐之夭夭》,女主穿越成高陽公主
「正常版文案:
好不容易爬到經理的位置上,正打算揚眉吐氣大幹一場的某女,一覺醒來,發現自己穿越回了唐朝,變成了唐太宗李世民的第十七女——高陽公主。
面對房氏兄弟的愛恨糾葛、大唐王朝的雲詭波譎,還有那個風姿秀雅的僧人辯機,她究竟該如何應對,才能牢牢握住得來不易的幸福?

吐槽版文案:
狗血天雷之一:好吧……在親媽作者絞盡腦汁苦思冥想都想不出更新潮的穿越方式的情況下,女主很俗套地睡覺穿了。
狗血天雷之二:穿越必備品——宮殿、丫鬟、皇帝、帥鍋、勾心鬥角爾虞我詐……一樣不缺!
狗血天雷之三:快要奔三的大齡女青年魂穿至十四歲已婚蘿莉身上,而且……還很俗套的是個公主!
注意事項:
1.本文第一人稱敘事,CP已定,高陽和辯機,雷僧俗戀的,接受不了這個的,請點右上角紅叉,謝謝合作!
2.雖會盡量做到嚴謹,但仍不能保證一定沒有與歷史不符的東西出現,考據狂、歷史學家請繞道,謝謝合作!
3.過程依舊會有些虐,但絕對HE、絕對不坑哈。」

Ⅱ 《高陽公主》趙玫 txt百度雲

《唐朝名女:高陽公主》
作者:趙玫【完結】
簡介:

高陽公主是李世民的第十七個女兒,是唐太宗最喜歡的一個女兒。
她的生母是誰,史書上沒有記載。但是他的哥哥(李世民的第三個兒子)李恪的生母是隋煬帝之女。

Ⅲ 高陽公主和辯機的穿越言情小說叫什麼名字來著有資源的能發一下嗎

不少人認為高陽公主是唐太宗最心愛的女兒,除了是受小說和電視劇的影響外,主要是因為《舊唐書》中的一句話:「初,主(高陽公主)有寵於太宗,故遺愛特承恩遇,與諸主婿禮秩絕異。」

意思就是,因為高陽公主受到唐太宗的寵愛,所以房遺愛待遇優厚,和別的駙馬受到的禮遇都不一樣。從這句話可以看出來,高陽公主的確是挺受唐太宗的寵愛的,所以連帶的,她的駙馬房遺愛也受到一定優待。但是,就因為高陽的丈夫「與諸主婿禮秩絕異」,就能以此斷言高陽是太宗最心愛的女兒嗎?恐怕還不能。

高陽公主受太宗寵愛,與她的出身並沒什麼關系。《舊唐書》無公主傳,對高陽生母也無記載,但對長孫皇後的七個子女記載得很清楚,所以高陽的生母為長孫皇後或太宗四妃的可能性並不大。因為高陽是因謀反而被賜自盡的,若是四妃之女,四妃及其諸子不可能不被連坐。可見高陽與唐高宗同母的可能性也是極低。所以高陽的生母應當身份較低,也可能早逝,高陽受寵於太宗與生母的關系不大,應該是她本身的個性比較對太宗的脾氣。

而根據《舊唐書》《唐會要》等史料的記載,可以稱為唐太宗愛女的一共有如下六位公主:長樂公主,豫章公主,城陽公主,高陽公主,晉陽公主,新城公主。不過有意思的是,除了高陽公主外,其他的幾位公主都有事例可以輔證她們的確是受到唐太宗的寵愛的。

比如貞觀七年長樂公主出嫁的時候,唐太宗詔令有司為其准備的嫁妝比自己的妹妹永嘉長公主多出一倍。然而早在貞觀六年的時候,御史大夫韋挺便曾上表批評時風道:「今貴族豪富,婚姻之始,或奏管弦,以極歡宴;唯競奢侈,不顧禮經。非所謂嗣親之道,念別離之意。正始之本,實在於茲。若不訓以義方,將恐此風愈扇。」結果唐太宗竟然「頂風作案」,要為自己的愛女准備比長公主多一倍的嫁妝,此舉自然而然招徠了魏徵的嚴厲制止。

「長樂公主將出降,太宗謂房玄齡等曰:『長樂公主,皇後所生,朕及皇後並所鍾愛。今將出降,禮數欲有所加。』房玄齡等咸曰:『陛下所愛,欲少加之,何為不得?請倍永嘉公主。』」(《魏鄭公諫錄》)

而長樂的駙馬正是長孫無忌的兒子長孫沖,長孫沖極受帝寵,被任命為從四品上的宗正少卿,駙馬都尉,後來官至秘書監(從三品)。只可惜長樂紅顏薄命,貞觀十七年便病逝了。不過根據考古的發現,長樂公主的墓並沒有遵照公主墓只設一道石門的規格,而是破格使用了三道石門——這不僅是在昭陵現已發掘的陪葬墓中獨屬一份,即便是在整個已發掘的唐代墓葬中,也就只有「號墓為陵」、按天子等級安葬的懿德太子墓同屬這一情況。可見唐太宗對長樂的寵愛,比之高陽,絕對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豫章公主與長樂相似,雖然嫁了人但貞觀十六年左右便過世了,太宗為此穿了很長時間的素服,超過了禮法規定的父親為子女服喪的時間,惹得群臣悚動不安,最後被魏徵勸止。

「豫章公主薨,公奏:『自豫章公主薨逝,陛下久著素服,群情悚栗,咸不自寧。臣聞古之王者,絕於期服,此乃前書典禮,列代舊章。陛下發上聖之慈,深下流之慟,素服以來,遂經旬月;悼往之義,足為加隆。伏願割無已之痛,従先王之禮,改御常服以副群下之心。臣濫蒙重任,不敢寢默。』太宗從之。」(《魏鄭公諫錄》 )

城陽公主的第一任駙馬是杜如晦之子杜荷,《舊唐書·杜如晦列傳》中說得很明白,「初,荷以功臣子尚城陽公主,賜爵襄陽郡公,授尚乘奉御。」顯而易見,杜荷的郡公爵位是因為尚主得來的。而根據《唐六典》中的記載:「四曰郡公,正二品,食邑二千戶。」只可惜貞觀十七年的時候,杜荷捲入了太子李承乾謀反案被處決,之後城陽改嫁的薛瓘任左奉宸衛將軍(從三品)。而城陽改嫁時,太宗曾專門為她卜卦,並欲打破黃昏行吉禮的婚制而改由白天行吉禮,不過被馬周諫止了。

「公主改適薛瓘,太宗使卜之。卜人曰:『兩火俱食,始則同榮,末亦雙悴。若晝日行合之禮,則終吉。』上將從之。馬周諫曰:『臣聞朝謁以朝,思相戒也。講習以晝,思相成也。燕飲以昃,思相歡也。婚合以夜,思相親也。是以上下有成,內外有親,動息有時,吉凶有儀。先王之教,不可黷也。今陛下欲謀其始而亂其紀,不可為也。夫卜筮者所以決嫌疑,若黷禮亂常,先王所不用。』上從其言。」(《唐會要》)

新城公主,既是唐太宗嫡出子女中的最幼者,也是唐太宗最小的女兒,八歲時初封衡山公主——衡山自古以來便是五嶽之一,位在名山之列,而《唐六典》中則有言:「凡名山、大川及畿內縣皆不得以封。」可見唐太宗將衡山作為封邑冊封了自己最年幼的小女兒,究竟有著何等的寵愛之心了。

衡山後來被許配給了魏徵的嫡長子魏叔玉。魏徵在太宗朝的重要性不需要多強調,而魏叔玉身為嫡長子將來是要繼承從一品鄭國公的爵位的。不過出人意料的是,魏徵去世不久後就被人安上了薦人失當邀名賣直的罪名,太宗親自寫詔書下令悔婚仆碑,並為衡山另選了一門婚事。貞觀二十三年二月,衡山出降長孫詮,太宗因此特意將長孫詮的父親長孫操升為岐州刺史——岐州即扶風,與京兆尹、馮翊並列為三輔,地位非同一般。

「操……(貞觀)二十三年,以子詮尚太宗女新城公主,拜岐州刺史。」(《舊唐書·外戚》)

遺憾的是,太宗雖然希望能在生前看到自己的愛女出嫁,但是很可惜,由於公主出嫁的儀式十分繁瑣,分為「冊公主、公主受冊、納彩、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同牢、見舅姑、盥饋舅姑、婚會、婦人禮會、鄉丈夫送者、鄉婦人送者」等步驟,且「諸土冠婚,公主降嫁等並筮日於南門之外,擇日舉行吉禮」。所以一直到五月份太宗去世,衡山的婚禮也沒能完成,等到永徽三年除掉喪服後,唐高宗將自己最年幼的胞妹改封為新城郡長公主,這才正式完成了婚禮。

所以在貞觀十七年的時候,六位得寵公主中已出嫁的有長樂、豫章、城陽與高陽這四位,新城則是許婚待嫁。然而無論是從駙馬的地位來看,還是就公主們本身所受到的特殊優待而言,很明顯,長樂、城陽、新城都要比高陽有寵得多。不過同樣有意思的是,雖然《舊唐書》說房遺愛「特承恩遇,與諸主婿禮秩絕異」,但是縱觀整個貞觀年間都沒能發現房遺愛因為尚高陽公主而得到了什麼好處。

杜如晦之子杜荷還能夠因為娶了城陽公主,得封正二品的郡公——不要以為杜如晦死得早,杜家就漸漸沒落了,房謀杜斷就不能相提並論了。要知道貞觀十七年的時候唐太宗建立凌煙閣,將杜如晦排在了第三名,房玄齡還落後了兩名排在了第五位。而那時杜如晦已經死了十三年了,房玄齡仍健在,可見唐太宗仍時時掛念著杜如晦。長孫操也因為兒子尚新城公主為駙馬,得以升為從三品的刺史。唯獨不見房遺愛因為尚高陽公主而得到了何種特殊待遇,反倒是貞觀二十二年的時候,因為房玄齡病危,唐太宗親至其病床前與之握手訣別,並當即授予了房遺愛為右衛中郎將(正四品下),房遺則為中散大夫,讓房玄齡能夠在活著的時候親眼看見兒子們的顯貴。

這樣看來,雖然史官說了房遺愛是因為娶了高陽公主而在眾多駙馬中脫穎而出的,然而就史實而言,房遺愛備受優待更多的是託了他父親的福而不是妻子的福。更別說房遺愛在貞觀一朝的地位根本不能與長孫沖、杜荷等人相提並論了,即便是在同樣尚庶出公主的一干駙馬里,比起蕭銳、高履行等人身為凌煙閣功臣長子承襲的從一品國公的爵位,房遺愛得到的待遇也是毫無出彩之處。所以若要由房遺愛受到的待遇來推斷高陽公主是唐太宗最心愛的女兒,證據未免太過單薄,何況高陽公主固然「有寵於太宗」,不過一旦與晉陽公主相比,明顯是小巫見大巫了。

《唐會要》:「晉王及晉陽公主,幼而偏孤,上親加鞠養。」

史書里明明白白地記載了,李治與晉陽因為長孫皇後早逝而被唐太宗親自撫養。這一殊榮別說是在唐太宗年間獨此一家別無分號,便是放眼歷朝歷代,恐怕也就只有清朝康熙皇帝那個兩廢兩立的太子可以稍相媲美。而高陽雖然有寵,卻從未能像晉陽那樣日日都與父親相親相見,陪伴左右。更何況史書中所記載的關於晉陽深得太宗寵愛的事件還有很多。

「晉陽公主字明達,幼字兕子,文德皇後所生。未嘗見喜慍色。帝有所怒責,必伺顏徐徐辯解,故省中多蒙其惠,莫不譽愛。……主臨帝飛白書,下不能辨。薨年十二。帝閱三旬不常膳,日數十哀,因以癯羸。群臣進勉,帝曰:『朕渠不知悲愛無益?而不能已,我亦不知其所以然。』因詔有司簿主湯沐余貲,營佛祠墓側。」(《新唐書》)

晉陽能夠臨得一手飛白體,與太宗的親筆真假難辨,想必是時常與太宗一起待在書房的緣故;晉陽不幸夭亡後,太宗悲傷不能自己,又下令將公主封邑所得的余錢在公主墓旁修建佛祠,為晉陽的往生祈福求禱;而晉陽這個封號本身就飽含了太宗對這個愛女的寵溺之情——孰不知晉陽正是李唐王朝的龍興之地?

在了解了晉陽公主的事跡後,還會有人草率地認為高陽公主才是唐太宗最心愛的女兒嗎?

Ⅳ 高陽公主到底叫什麼

很多人認為高陽公主是唐太宗最心愛的女兒,除了是受小說和電視劇的影響外,主要是因為《舊唐書》中的一句話:「初,主(高陽公主)有寵於太宗,故遺愛特承恩遇,與諸主婿禮秩絕異。」

意思就是,因為高陽公主受到唐太宗的寵愛,所以房遺愛待遇優厚,和別的駙馬受到的禮遇都不一樣。從這句話可以看出來,高陽公主的確是挺受唐太宗的寵愛的,所以連帶的,她的駙馬房遺愛也受到一定優待。但是,就因為高陽的丈夫「與諸主婿禮秩絕異」,就能以此斷言高陽是太宗最心愛的女兒嗎?恐怕還不能。

高陽公主受太宗寵愛,與她的出身並沒有太多關系。《舊唐書》無公主傳,對高陽生母也無記載,但對長孫皇後的七個子女記載得很清楚,所以高陽的生母為長孫皇後或太宗四妃的可能性並不大。因為高陽是因謀反而被賜自盡的,若是四妃之女,四妃及其諸子不可能不被連坐。再觀之長孫皇後所生的城陽公主,前駙馬杜荷也是因為捲入李承乾的謀逆案被殺,而城陽卻活了下來。可見高陽與唐高宗同母的可能性也是極低。所以高陽的生母應當身份較低,也可能早逝,高陽受寵於太宗與生母的關系不大,應該是她本身的個性比較對太宗的脾氣。

而根據《舊唐書》《唐會要》等史料的記載,可以稱為唐太宗愛女的一共有如下六位公主:長樂公主,豫章公主,城陽公主,高陽公主,晉陽公主,新城公主。不過有意思的是,除了高陽公主外,其他的幾位公主都有事例可以輔證她們的確是受到唐太宗的寵愛的。

比如貞觀七年長樂公主出嫁的時候,唐太宗詔令有司為其准備的嫁妝比自己的妹妹永嘉長公主多出一倍。然而就在貞觀六年的時候,御史大夫韋挺便曾上表批評時風道:「今貴族豪富,婚姻之始,或奏管弦,以極歡宴;唯競奢侈,不顧禮經。非所謂嗣親之道,念別離之意。正始之本,實在於茲。若不訓以義方,將恐此風愈扇。」結果唐太宗竟然「頂風作案」,要為自己的愛女准備比長公主多一倍的嫁妝,此舉自然而然招徠了魏徵的嚴厲制止。

「長樂公主將出降,太宗謂房玄齡等曰:『長樂公主,皇後所生,朕及皇後並所鍾愛。今將出降,禮數欲有所加。』房玄齡等咸曰:『陛下所愛,欲少加之,何為不得?請倍永嘉公主。』」(《魏鄭公諫錄》)

而長樂的駙馬正是長孫無忌的兒子長孫沖,長孫沖此時極受帝寵,被任命為宗正少卿,駙馬都尉,官至秘書監(從三品),比之房遺愛從三品的官銜也是不遑多讓的。只可惜長樂紅顏薄命,貞觀十七年便病逝了。不過根據考古的發現,長樂公主的墓並沒有遵照公主墓只設一道石門的規格,而是破格使用了三道石門——這不僅是在昭陵現已發掘的陪葬墓中獨屬一份,即便是在整個已發掘的唐代墓葬中,也就只有「號墓為陵」、按天子等級安葬的懿德太子墓同屬這一情況。可見唐太宗對長樂的寵愛,比之高陽,絕對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豫章公主與長樂相似,雖然嫁了人但貞觀十六年左右便過世了,太宗為此穿了很長時間的素服,超過了禮法規定的父親為子女服喪的時間,惹得群臣悚動不安,最後被魏徵勸止。

「豫章公主薨,公奏:『自豫章公主薨逝,陛下久著素服,群情悚栗,咸不自寧。臣聞古之王者,絕於期服,此乃前書典禮,列代舊章。陛下發上聖之慈,深下流之慟,素服以來,遂經旬月;悼往之義,足為加隆。伏願割無已之痛,従先王之禮,改御常服以副群下之心。臣濫蒙重任,不敢寢默。』太宗從之。」(《魏鄭公諫錄》 )

城陽公主的第一任駙馬是杜如晦之子杜荷,《舊唐書·杜如晦列傳》中說得很明白,「初,荷以功臣子尚城陽公主,賜爵襄陽郡公,授尚乘奉御。」顯而易見,杜荷的郡公爵位是因為尚主得來的。而根據《唐六典》中的記載:「四曰郡公,正二品,食邑二千戶。」比之房遺愛如何?只可惜貞觀十七年的時候,杜荷捲入了太子李承乾謀反案被處決,之後城陽改嫁的薛瓘任左奉宸衛將軍(從三品)。而城陽改嫁時,太宗曾專門為她卜卦,並欲打破黃昏行吉禮的婚制而改由白天行吉禮,不過被馬周諫止了。

「公主改適薛瓘,太宗使卜之。卜人曰:『兩火俱食,始則同榮,末亦雙悴。若晝日行合之禮,則終吉。』上將從之。馬周諫曰:『臣聞朝謁以朝,思相戒也。講習以晝,思相成也。燕飲以昃,思相歡也。婚合以夜,思相親也。是以上下有成,內外有親,動息有時,吉凶有儀。先王之教,不可黷也。今陛下欲謀其始而亂其紀,不可為也。夫卜筮者所以決嫌疑,若黷禮亂常,先王所不用。』上從其言。」(《唐會要》)

新城公主,既是唐太宗嫡出子女中的最幼者,也是唐太宗最小的女兒,八歲時初封衡山公主——衡山自古以來便是五嶽之一,位在名山之列,而《唐六典》中則有言:「凡名山、大川及畿內縣皆不得以封。」可見唐太宗將衡山作為封邑冊封了自己最年幼的小女兒,究竟有著何等的寵愛之心了。

衡山後來被許配給了魏徵的嫡長子魏叔玉。魏徵在太宗朝的重要性不需要多強調,而魏叔玉身為嫡長子將來是要繼承從一品鄭國公的爵位的,比之房遺愛又如何?不過出人意料的是,魏徵去世不久後就被人安上了薦人失當邀名賣直的罪名,太宗親自寫詔書下令悔婚仆碑,並為衡山另選了一門婚事。貞觀二十三年二月,衡山出降長孫詮,太宗為了給愛女長面子,特意將長孫詮的父親長孫操升為岐州刺史。

「操……(貞觀)二十三年,以子詮尚太宗女新城公主,拜岐州刺史。」(《舊唐書·外戚》)

遺憾的是,太宗雖然希望能在臨終前看到自己的愛女出嫁,但是很可惜,由於公主出嫁的儀式十分繁瑣,分為「冊公主、公主受冊、納彩、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同牢、見舅姑、盥饋舅姑、婚會、婦人禮會、鄉丈夫送者、鄉婦人送者」等步驟,且「諸土冠婚,公主降嫁等並筮日於南門之外,擇日舉行吉禮」。所以一直到五月份太宗去世,衡山的婚禮也沒能完成,等到永徽三年除掉喪服後,唐高宗將自己最年幼的胞妹改封為新城郡長公主,這才正式完成了婚禮。

所以在貞觀十七年的時候,六位得寵公主中已出嫁的有長樂、豫章、城陽與高陽這四位,新城則是許婚待嫁。然而無論是從駙馬的地位來看,還是就公主們本身所受到的特殊優待而言,很明顯,長樂、城陽、新城都要比高陽有寵得多。

不過同樣有意思的是,雖然《舊唐書》說房遺愛「特承恩遇,與諸主婿禮秩絕異」,但是縱觀整個貞觀年間都沒能發現房遺愛因為尚高陽公主而得到了什麼好處。

杜如晦之子杜荷還能夠因為娶了城陽公主,得封正二品的郡公——不要以為杜如晦死得早,杜家就漸漸沒落了,房謀杜斷就不能相提並論了。要知道貞觀十七年的時候唐太宗建立凌煙閣,將杜如晦排在了第三名,房玄齡還落後了兩名。而那時杜如晦已經死了十三年了,房玄齡仍健在,可見唐太宗仍時時掛念著杜如晦的。長孫操也因為兒子尚新城公主為駙馬,得以升為從三品的刺史。唯獨不見房遺愛因為尚高陽公主而得到了何種特殊待遇,反倒是貞觀二十二年的時候,因為房玄齡病危,唐太宗親至其病床前與之握手訣別,並當即授予了房遺愛為右衛中郎將(正四品下),房遺則為中散大夫,讓房玄齡能夠在活著的時候親眼看見兒子們的顯貴。

這樣看來,雖然史官說了房遺愛是因為娶了高陽公主而在眾多駙馬中脫穎而出的,然而就史實而言,房遺愛備受優待更多的是託了他父親的福而不是妻子的福。更別說房遺愛在貞觀一朝的地位根本不能與長孫沖、杜荷等人相提並論了,即便是在同樣尚庶出公主的一干駙馬里,比起蕭銳、高履行等人身為凌煙閣功臣長子承襲的從一品國公的爵位,房遺愛得到的待遇也是毫無出彩之處。所以若要由房遺愛受到的待遇來推斷高陽公主是唐太宗最心愛的女兒,證據未免太過單薄,何況高陽公主固然「有寵於太宗」,不過一旦與晉陽公主相比,明顯是小巫見大巫了。

《唐會要》:「晉王及晉陽公主,幼而偏孤,上親加鞠養。」

史書里明明白白地記載了,李治與晉陽因為長孫皇後早逝而被唐太宗親自撫養。這一殊榮別說是在唐太宗年間獨此一家別無分號,便是放眼歷朝歷代,恐怕也就只有清朝康熙皇帝那個兩廢兩立的太子可以稍相媲美。而高陽雖然有寵,卻從未能像晉陽那樣日日都與父親相親相見,陪伴左右。更何況史書中所記載的關於晉陽深得太宗寵愛的事件還有很多。

「晉陽公主字明達,幼字兕子,文德皇後所生。未嘗見喜慍色。帝有所怒責,必伺顏徐徐辯解,故省中多蒙其惠,莫不譽愛。……主臨帝飛白書,下不能辨。薨年十二。帝閱三旬不常膳,日數十哀,因以癯羸。群臣進勉,帝曰:『朕渠不知悲愛無益?而不能已,我亦不知其所以然。』因詔有司簿主湯沐余貲,營佛祠墓側。」(《新唐書》)

晉陽能夠臨得一手飛白體,與太宗的親筆真假難辨,想必是時常與太宗一起待在書房的緣故;晉陽不幸夭亡後,太宗悲傷不能自己,又下令將公主封邑所得的余錢在公主墓旁修建佛祠,為晉陽的往生祈福求禱;而晉陽這個封號本身就飽含了太宗對這個愛女的寵溺之情——孰不知晉陽正是李唐王朝的龍興之地?

在了解了晉陽公主的事跡後,還會有人草率地認為高陽公主才是唐太宗最心愛的女兒嗎?

Ⅳ 有一個辯機和高陽公主的言情小說叫什麼名字來著

唐之夭夭...................................

Ⅵ 《高陽公主》txt全集下載

高陽公主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其中一回道看起來就像透答明的水晶,瑩潤可愛。外型像是朵朵盛開的蓮花,不知道是用什麼材料做的,隱約都可以看見裡面流動的豆沙餡。蕭湘舔了舔嘴唇,拿起象牙筷,小心翼翼的夾起一朵水晶花送到嘴邊,一股清醇的桂花香氣撲鼻而來,淡淡的甜香帶著微微的溫熱。糕點剛從進嘴裡就輕輕的化開了……好吃!!真好吃!!!太好吃了!!!!
--------------------------------
這是偶根據南京的一道真實點心寫出來的……嘻嘻,南京是個好地方呢……不過這東西一定要吃熱的,冷了就不好吃了。夫子廟里有一家有賣,但某竹每次買到的都是冷的……7456
下次試著自己做吧……
這是用《夢的點滴》這首歌改的《高陽公主》的主題曲,偶家妹子唱的,大家可以去聽聽
「唐三代後,女主興。」低沉略帶磁性的女聲低低的喃道。
「然後?」另一個聲音顯得有些奇怪,顯然不……
免費的,直接下載就行

Ⅶ 跪求!高陽公主和辯機的小說,穿越的,非穿越的都行

調教初唐 天唐錦綉 都是房遺愛和高陽辯機的

Ⅷ 關於高陽公主的穿越小說

當我被叫醒的時候,已經什麼都不記得了。
唯一一絲殘余的記憶是,昨天凌晨外星人入侵了……
我抬頭四處張望,一個收悉的場景,似乎是
學校!
我,是個學生嗎?
抬頭看了一眼電子鍾:2015.11.12 星期四13:05……
我是誰?
「曾揚靈,哪個是曾揚靈?」
同桌戳了我一下,指指門口,兩個穿藍色制服的人站在那裡。
低頭看看作業本,沒錯。
我叫曾揚靈,取自《楚辭》,揚舲啟航!
我吃力的站起來,感覺大事不妙。
發生了什麼?
那兩個人抓著我的手臂把我帶下了樓。我一看他們的胸牌:警員!
路上我一直很鎮定,看起來像是睡眼朦朧的,其實一直四處觀望著。
仿古紅磚的教學樓……
校門:S省靈山中學。看起來很安全…………為什麼安全……?
對了!我依稀記起來,警察站就在隔壁!以前一直沒小混混敢來校門口搗亂,原來如此!
剛挖掘出一絲記憶的我有了點成就感,可是更多的還是不安。
發生了什麼?
雖然學校和警察站只隔了一條小河,但是他們還是很流程的把我塞進了警車。
看他們的表情,大事不妙。
上車的時候,一輛輛裝甲車從我身邊開過,一路向東,依稀記得小時候有人跟我說過,H市裡藏著一隻機動部隊。他們要幹嘛?對了,昨天外星人入侵了。
警車繼續開著,和裝甲車流相反,慢慢駛向警局。
2015年11月12日下午1點,我失憶了,坐在警車里,旁邊是穿行在市中心的裝甲車流。警車里的警察打量著我,一股不好的預感。
發生了什麼?
我被打量得不自在,扭頭看向另一邊,學校和警察站中間的小河,有十多個人在調查著什麼。車開過去了,到了警察站門口。
我,好像沒有失憶,至少我還能聽懂人話,還能依稀記得一點過去的事,我還能分析一下周圍的環境,就像沒失憶一樣。
可我確實什麼都不記得了。
究竟,發生了什麼?
很快,我被從疑惑中被拉回現實,抬頭,已經在審訊室里了。我甚至都不記得這里為什麼叫審訊室,只是……潛意識里知道。
老警察板著臉坐下來,打量了我一會兒,半晌才開口,第一句就是:「說吧,為什麼要干這些?」
「干……干什麼?」
「裝什麼呀,你殺了人,棄屍在河裡。我真沒見過這么挑釁的,警察站可就在河對面吶,你怎麼想的?」
我,殺人了?

Ⅸ 尋找<高陽公主·長歌>電子書.

這首歌把盛唐的那些著名女子都提及了。分為三段,一段2到3位女子。我試著一一講一講吧,有的在網路上搜的。畢竟太多了。

一、楊貴妃

涉及歌詞及對白:
1
盛世浮生,筆端百轉紅顏讖;
霓裳羽衣曾動京華,執手訴情深;
漁陽鼓鼙,馬嵬坡前恨平生;
還記當年七夕月,
緣許三生,此夜聞鈴卻作斷腸聲。
3
揚眉入寵,顧盼傾國亦傾城
2
楊玉環:陛下曾許臣妾三個願望,如今,這第三個願望……就請陛下賜臣妾一死吧。

相關典故:
1、三千寵愛、霓裳羽衣:楊玉環容貌出眾,更令玄宗神魂顛倒的還有她高超的音樂舞蹈藝術修養。史載她「善歌舞,通音律」,而玄宗也有同好,唐玄宗引《霓裳羽衣曲》為得意的作品,開始僅在宮廷表演,開元二十八年,楊玉環在華清池初次覲見時,玄宗曾演奏《霓裳羽衣曲》以導引。當時,大臣張說《華清宮》雲:「天闕沉沉夜未央,碧雲仙曲舞霓裳。一聲玉笛向空盡,月滿驪山宮漏長。」 《霓裳羽衣曲》在開元、天寶年間曾盛行一時,天寶亂後,宮廷就沒有再演出了。
2、漁陽鼙鼓,馬嵬兵變:語出自白居易《長恨歌》「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鼙鼓指公元年安祿山於漁陽舉兵叛唐事。鼙鼓,騎兵用的小鼓。說的是唐明皇與楊貴妃歌舞昇平,不料安史之亂,驚破了黃粱美夢。於是,唐玄宗帶楊貴妃西逃,在馬嵬坡兵諫時,楊貴妃被逼賜死,「請陛下賜臣妾一死」也是這是說的。這一年她年方38歲。
3、七夕盟誓、夜雨聞鈴:同樣出自《長恨歌》,「七月七日長生殿」,「夜雨聞鈴腸斷聲」,洪升的《長生殿》也有《密誓》《聞鈴》幾折。說的是楊貴妃生前與唐明皇發誓「在天願作比翼鳥」,約誓相守,互贈釵鈿。賜死馬嵬坡後。唐明皇思念死去的楊玉環,在雨夜裡聽見鈴聲,就像楊玉環顯靈了。可見用情之深。

二、梅妃

涉及歌詞及對白:
1
幽幽梅魂,一縷隨水一成塵,
驚鴻過影花骨瘦盡,誰聽玉笛聲;
2
梅妃:長門鎮日無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明珠千斛又算得什麼?江采蘋所求的,從來不是這些。

相關典故:
1、梅妃其人:梅妃姓江名采萍,莆田(今福建莆田縣黃石鎮江東村)人、父江仲遜,世代為醫。江采萍聰明過人,9歲時就能誦讀《詩經》中《周南》、《召南》等詩篇,15歲時即已寫得一手好文章,所寫的八篇賦文,更在地方上傳誦一時,是當時有名的才女,被譽為福建第一個女詩人。性愛梅花,她的氣質也是冰霜般高潔,後宮中也中了許多梅花。所以說是「幽幽梅魂」。
2、後宮爭寵、隨水成塵:當時江采萍雖是淡妝輕掃,仍難掩如花容顏,她溫柔文雅的言語,優美大方的舉止,是一杯清香醇郁的茶,霎時就擄獲了玄宗皇帝的心,玄宗對她疼愛有加,將當時眾多的後宮佳麗視為塵土,專寵江采萍一人。 後來,楊妃入宮,楊玉環如一株牡丹,豐腴嬌艷。這倆人一瘦一肥,一雅一媚,一靜一動,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此時已過花甲之年的唐玄宗,心目中已經分出楊玉環和梅妃的高低。梅妃被貶到上陽宮。
3、明珠千斛、仍自美麗:這是我最喜歡梅妃的一點,她獨居冷宮,唐玄宗有時舊情難忘,常懷著一種憐憫和補償的心理對待梅妃。有次唐玄宗嘗荔枝時,又憶起梅妃,就派人送去一串珍珠,梅妃見珍珠,觸景生情,無限傷感,即寫了一首詩,夾在珍珠里退還給玄宗。詩雲:柳葉雙眉久不描,殘妝和淚污紅綃。長門自是無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此詩人稱《一斛珠》,在有些書上標題為《謝賜珍珠》或《謝一斛珠》。也就是說,女為知己者而容,唐明皇不懂得她,但她仍自美麗,也可以拒絕他,雖然他是皇上!推薦你讀一讀張曉風的《梅妃》,真的很美!

三、高陽公主

涉及歌詞及對白:
1
佛骨檀香,多情解語慰虔誠,
洛陽春暖酒自斟,
流光一瞬,剎那離愁又添淚一痕。
2
高陽:據說,釋迦牟尼了悟的那棵菩提樹,前生是一個愛他的女子……辯機,希望來世,你可以成佛。

相關典故:
1、高陽其人:高陽公主約貞觀三年前後出生,《新唐書》根據資料認為高陽公主是唐太宗第十七女。約貞觀中期下嫁房玄齡次子房遺愛。高陽(沈傲君)房遺愛拜駙馬都尉,官至太府卿、散騎常侍。唐高宗永徽初年晉封高陽長公主,永徽四年因謀反罪賜自盡不得陪葬昭陵,諸子配流嶺表。唐顯慶年間追封合浦公主。
2、愛上高僧辯機:高陽公主和高僧辨機的疑案成為高陽公主遭受世人詬病的最大罪名。但是在較早成書的《舊唐書》根本沒有提及此事,而是由百年

閱讀全文

與高陽公主有聲小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極品修真強少有聲小說下載 瀏覽:86
女局長的絲襪小說全集 瀏覽:430
穿越小說女主楚嫣然 瀏覽:151
女尊男主宅斗小說推薦 瀏覽:473
玄幻小說中的最強神眼 瀏覽:500
女主叫春心的穿越小說 瀏覽:578
泰克斯芬利同人小說 瀏覽:291
寫隋唐的穿越小說 瀏覽:631
小說推薦九庫閱讀 瀏覽:499
寫刺客信條的無限小說 瀏覽:922
男主有腿疾的穿越小說 瀏覽:695
神豪奶爸系統小說 瀏覽:420
qq閱讀小說推薦 瀏覽:46
穿越重生女強架空完結小說排行榜 瀏覽:388
分析小說人物形象ppt 瀏覽:741
不敗戰神小說閱讀 瀏覽:205
烏桓小說主角 瀏覽:195
破案刑偵小說排行榜 瀏覽:319
中考小說閱讀訓練解析 瀏覽:250
巨肉的都市小說 瀏覽: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