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有聲完結 > 阮詩詩喻以默抖音短篇小說

阮詩詩喻以默抖音短篇小說

發布時間:2021-08-25 15:05:23

A. 怎麼總結課內課文的文學常識,都包括哪些內容,形式是怎樣的,最好以表格的形式出現

高考文學常識
這部分內容雖然要靠記憶,但並不提倡死記硬背,中國古代作家作品最好按時代去記,現代作家作品最好按作品性質分類記憶,外國作家作品最好按國籍識記。
(一)中國古代作家、作品
1.先秦時代:
《詩經》(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305篇,包括風、雅、頌三部分,主要手法是賦、比、興)。
屈原《楚辭》(屈原創作了騷體,楚辭作者還有宋玉等;歷代把「詩經」和「楚辭」合稱「風騷」)。
歷史散文《左傳》(中國最早的編年體史書)、《國語》(國別體)、《戰國策》(國別體,由西漢劉向編定)。
諸子散文《論語》(儒家經典)、《孟子》(儒家經典)、《荀子》、《莊子》、《老子》、《墨子》、《孫子》、《韓非子》、《呂氏春秋》等。
四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儒家經典)。
五經:詩、書、禮、易、春秋五種儒家經書。
2.兩漢時代
司馬遷 《史記》(我國最早的紀傳體通史,分10表、8書、12本紀、30世家、70列傳,共130篇。記載了從黃帝到漢武帝太初年間近3000年的歷史。)
班固 《漢書》(紀傳體斷代史)
漢賦:
枚乘《七發》
司馬相如《子虛賦》《上林賦》
張衡《二京賦》
班固《兩都賦》
揚雄《甘泉》
賈誼 《過秦論》《論積貯疏》等政論散文
晁錯 《論貴粟疏》
王充 《論衡》
3.魏晉南北朝時代
建安文學:公元196?220年是漢獻帝建安時期,建安文學指漢末至魏初以建安時期為中心階段的文學。建安七子有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應?、劉楨。
曹氏父子:
曹操和《短歌行》、《步出夏門行》
曹植 《白馬篇》、《洛神賦》
曹丕 《燕歌行》
陶淵明和他的田園詩(《桃花源詩並記》、《飲酒》、《歸園田居》)、《歸去來兮辭》等。
謝靈運和他的山水詩《登池上樓》。
劉義慶 《世說新語》(軼事小說)
劉勰 《文心雕龍》(文學理論著作)
范曄 《後漢書》(紀傳體斷代史)
陳壽 《三國志》
(《三國志》與《史記》、《漢書》、《後漢書》合稱為「四史」或「前四史」)
4.唐代
初唐: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合稱唐初四傑。
盛唐: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夢游天姥吟留別》、《蜀道難》、《望廬山瀑布》、《望天門山》、《早發白帝城》等,著有《李太白全集》。
杜甫(字子美,別號少陵),被稱為「詩史」「詩聖」,代表作有《春夜喜雨》、《兵車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關吏》)、「三別」(《新婚別》、《無家別》、《垂老別》)等,集子有《杜工部集》、《杜少陵集詳注》等。
王維(字摩詰) 《山居秋瞑》《渭城曲》詩,著有《王右丞集箋注》。
孟浩然(襄陽人) 《臨洞庭贈張丞相》、《過故人庄》、《春曉》
(王維、孟浩然被稱為山水田園詩人)
高適《燕歌行》
岑參 《白雪歌》、《走馬川行》
王昌齡 《出塞》
(高適、岑參、王昌齡被稱為邊塞詩人)
中唐:
白居易(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代表作有《賦得古原草送別》、《秦中吟》、《長恨歌》、《琵琶行》等,著有《白氏長慶集》、《白香山詩集》
元稹《元氏長慶集》。
(元稹與白居易世稱「元白」。)
韓愈(字退之,祖籍昌黎,世稱「昌黎先生」) 《師說》、《原毀》、《進學解》等。著有《昌黎先生集》。
柳宗元(字子厚,河東人,世稱「柳河東」) 《封建論》、《捕蛇者說》等,著有《柳河東集》。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生) 《李義山詩集》》、《玉溪生詞集籌注》等
杜牧(字牧之) 《樊川文集》。
(杜牧與李商隱世稱「小李社」)
李賀(字長吉) 《李長吉歌詩》
賈島(字浪仙) 《長江集》
溫庭筠為「花間詞派」鼻祖
五代:
李煜(字重光,南唐後主) 《虞美人》等
5.宋代:
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 《歐陽文忠公集》
蘇洵(字明允) 《嘉?集》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 《蘇東坡全集》
蘇轍(字子由) 《欒城集》等。
(蘇洵、蘇軾、蘇轍三人世稱「三蘇」。)
王安石(宇介甫,號半山) 《臨川先生文集》
曾鞏(字子固) 《元豐類稿》
(以上六人與唐代韓愈、柳宗元,合稱「唐宋八大家」)
柳永(原名三變,字耆卿) 《樂章集》
晏殊(字同叔) 《珠玉集》
秦觀(字少游) 《淮海詞》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 《漱玉詞》
周敦頤(字茂叔) 《愛蓮說》
沈括(字存中) 《夢溪筆談》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 《四書集注》
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居士) 《稼軒長短句》
陸游(字務觀,號放翁) 《劍南詩稿》、《陸放翁全集》
文天祥(字履善,一字宋瑞,號文山) 《指南錄》、《文山先生全集》
姜夔(字堯章,號白石道人) 《白石道人歌曲》
6.元代
關漢卿(號已齋叟) 《竇娥冤》
馬致遠《漢宮秋》
白樸《牆頭馬上》、《梧桐雨》
鄭光祖《倩女離魂》。
(以上四人被稱為「元曲四大家」。)
王實甫 《西廂記》
紀群祥《趙氏孤兒》
睢景臣 套數《高祖還鄉》
7.明代
宋濂(字景濂) 《送東陽馬生序》(「序」也叫「贈序」,一種文體)
劉基(字伯溫) 《郁離子》
高啟(字季迪) 《鳧藻集》
(以上三人合稱「明初詩文三大家」)
施耐庵 《水游傳》
羅貫中 《三國演義》
吳承恩 《西遊記》》
(以上三部著作與清代《紅樓夢》為中國四大古典名著)。
馮夢龍「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
凌濛初 「二刻」(《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
湯顯祖 《牡丹亭》
歸有光 《項脊軒志》
張溥 《七錄齋集》
徐霞客(名弘祖) 《徐霞客游記》
8.清代
黃宗羲《明夷待訪錄》
顧炎武(號亭林) 《日知錄》
王夫之《船山遺書》
(以上為明末清初文章三大家)。
方苞(號望溪) 《望溪先生文集》
姚鼐《惜抱軒全集》
(以上二人為桐城派代表)。
李漁(號笠翁) 《閑情偶記》、《笠翁十種曲》(李漁為戲劇理論家)
孔尚任 《桃花扇》
洪升 《長生殿》
袁枚 《隨園詩話》
龔自珍 《已亥雜詩》
蒲松齡(字留仙,別號柳泉居士) 《聊齋志異》
李汝珍 《鏡花緣》
李寶嘉(伯元) 《官場現形記》
吳趼人和《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劉鶚《老殘游記》
曹雪芹(名?,又號芹圃,芹溪) 《紅樓夢》
紀昀(字曉嵐) 《閱微草堂筆記》
梁啟超(字卓如) 《飲冰室合集》
(二)中國現代、當代作家作品
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
小說集《吶喊》、《仿惶》、《故事新編》;
雜文集《墳》、《熱風》、《華蓋集》、《而已集》、《三閑集》、《二心集》、《南腔北調集》、《偽自由書》、《准風月談》、《花邊文學》、《且介事雜文》;
散文集《朝花夕拾》、《野草》等。
郭沫若(原名郭開貞,號尚武)
詩歌《鳳凰涅?》、《地球,我的母親》;
劇本《屈原》、《虎符》、《孔雀膽》、《蔡文姬》、《武則天》;
史論《甲申三百年祭》等。
茅盾(原名沈德鴻,字雁冰)
長篇小說《子夜》,
短篇小說《林家鋪子》;農村三部曲(《春蠶》、《秋收》、《殘冬》);
散文《白楊禮贊》《風景談》等。
小說作家、作品:
巴金(字帶甘)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葉聖陶(原名葉紹鈞) 《倪煥之》;
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 《駱駝祥子》、《四世同堂》;
丁玲(原名蔣冰之) 《太陽照在桑乾河上》(獲斯大林文學獎);
趙樹理《小二黑結婚》、《李有才板話》;
艾蕪《南行記》;
張天翼《包氏父子》;
柔石《二月》、《為奴隸的母親》;
蕭軍《八月的鄉村》;
蕭紅《生死場》;
錢鍾書《圍城》;
沈從文《邊城》;
李?人《死水微瀾》;
張恨水《啼笑姻緣》;
周立波《暴風驟雨》(獲斯大林文學獎);
孫犁 《白洋淀紀事》;
柳青《創業史》;
峻青《黎明的河邊》;
杜鵬程《保衛延安》;
茹志鵑《百合花》;
王願堅《黨費》、《普通勞動者》、《七根火柴》;
馮驥才《神鞭》;
鄧友梅《那五》、《煙壺》;
張潔《沉重的翅膀》;
蔣子龍《赤橙黃綠青藍紫》;
浩然《蒼生》
王蒙《組織部來的年輕人》、《春之聲》;
歐陽山 「一代風流」三部曲(《三家巷》、《苦鬥》《柳暗花明》);
楊沫《青春之歌》;
梁斌《紅旗譜》;
曲波《林海雪原》;
李英儒《野火春風斗古城》;
諶容《人到中年》;
李准《李雙雙小傳》《黃河東流去》
叢維熙《大牆下的紅玉蘭》;
劉紹棠《蒲柳人家》等。
詩歌作家、作品:
聞一多《死水》、《紅燭》
臧克家《有的人》;
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
戴望舒《雨巷》;
李季和《王貴與李香香》;
郭小川《青紗帳??甘蔗林》;
舒婷《致橡樹》等。
戲劇作家、作品:
田漢《麗人行》《名優之死》;
夏衍(原名沈端先) 《賽金花》、《上海屋檐下》
曹禺(原名萬家寶) 《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
陽翰笙《塞上風雲》《天國春秋》;
老舍《龍須溝》、《茶館》;
賀敬之等《白毛女》等。
散文作家、作品:
朱自清《荷塘月色》、《綠》、《背影》;
冰心《寄小讀者》;
夏衍《包身工》;
秦牧《藝海拾貝》、《花城》、《潮汐和船》等。

(三)外國作家作品
1.英 國:
莎士比亞 四大悲劇(《哈姆雷特》、《麥克白》、《奧賽羅》、《李爾王》);
夏洛蒂•勃朗特《簡•愛》;
艾米莉•勃朗特 《呼嘯山莊》
哈代 《德伯家的苔絲》;
狄更斯 《大衛•科波菲爾》《老古玩店》;
笛福 《魯濱遜漂流記》;
雪萊 《西風頌》
拜倫 《唐璜》
2.法 國:
莫里哀 《偽君子》、《吝嗇鬼》
巴爾扎克 《歐也妮•葛朗台》、《高老頭》、《貝姨》、《邦斯舅舅》等(90多部小說合稱「人間喜劇」);
司湯達 《紅與黑》;
福樓拜 《包法利夫人》;
左拉 《小酒店》;
莫泊桑 《羊脂球》、《項鏈》、《俊友》;
雨果 《巴黎聖母院》、《悲慘的世界》、《九三年》;
大仲馬 《基督山伯爵》、《三個火槍手》;
小仲馬 《茶花女》;
都德 《最後一課》、《柏林之圍》;
羅曼•羅蘭 《約翰•克里斯朵夫》。
3.俄 國 及 前 蘇 聯:
普希金 《自由頌》《致恰達耶夫》、《葉甫蓋尼•奧涅金》;
萊蒙托夫 《當代英雄》;
屠格涅夫 《獵人筆記》、《羅亭》、《貴族之家》、《前夜》;
陀斯妥耶夫斯基 《被欺凌與侮辱的》、《罪與罰》、《白痴》、《白夜》;
赫爾岑 《誰之罪》;
岡察洛夫 《奧勃洛莫夫》;
奧斯特洛夫斯基 《大雷雨》;
契河夫 《小公務員之死》、《變色龍》、《裝在套子里的人》、《第六病室》、
《櫻桃園》(劇本);
果戈理 《死魂靈》、《欽差大臣》(劇本);
列夫•托爾斯泰 《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
高爾基 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母親》;
阿•托爾斯泰 「苦難的歷程」三部曲(《兩姐妹》、《一九一八》、《陰暗的早晨》);
奧斯特洛夫斯基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肖洛霍夫 《靜靜的頓河》、《被開墾的處女地》;
綏拉菲莫維奇《鐵流》;
富爾曼諾夫 《日日夜夜》;
法捷耶夫 《毀滅》、《青年近衛軍》;
馬卡連柯 《教育詩》;
馬雅可夫斯基和《列寧》(詩)。
4.德 國:
歌德 《浮士德》(詩劇)、《少年維特之煩惱》;
席勒 《陰謀與愛情》;
海涅 《德國,一個冬天的童話》(詩)、《西里西亞織工之歌》(詩);
格林 《灰姑娘》(童話)。
5.美國:
惠特曼 《草葉集》》(詩集);
歐•亨利 《警察和贊美詩》、《最後一片葉子》、《麥棋的禮物》;
馬克•吐溫 《湯姆•索亞歷險記》》、《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
傑克•倫敦 《馬丁•伊登》;
海明威 《老人與海》。
6.其他各國;
挪威 易卜生《玩偶之家》(劇本);
西班牙 塞萬提斯 《堂•吉河德》;
匈牙利 裴多菲 《自由與愛情》(詩);
捷克 伏契克 《絞刑架下的報告》(報告文學);
義大利 但丁 《神曲》;
古希臘 《荷馬史詩》(包括《伊利亞特人《奧德賽》等》;
阿拉伯民間故事《一千零一夜》(一名《天方夜譚》);
印度 泰戈爾《吉檀迦利》(詩集);
印度 迦梨陀娑 《沙恭達羅》(劇本);
日本 川瑞康成 《千隻鶴》、《雪國》

B. 以談字結尾的成語

熬清守談 (áo qīng shǒu tán)
解釋:忍受清苦乏味的生活。
出處:《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五:「陳某不肖,將家么盪盡,賴我賢妻熬清守談。」
示例:
更多相關內容(同義詞、反義詞、歇後語、典故、成語故事、英文、日文等......)

閉口不談 (bì kǒu bù tán)
解釋:緊閉著嘴,什麼也不說。
出處:漢·桓寬《鹽鐵論·刺復》:「是以曹丞相日飲醇酒,倪大夫閉口不言。」
示例:只有一樣,周炳覺得奇怪的,就是就是一提起賣到廣州三家巷去的小妹妹胡杏,他們全就~。 ★歐陽山《苦鬥》五十二
更多相關內容(同義詞、反義詞、歇後語、典故、成語故事、英文、日文等......)

避而不談 (bì ér bù tán)
解釋:躲避開而不肯說。指有意迴避事實。
出處:徐遲《一九五六年<特寫選>序言》:「尖銳的矛盾,避而不談,或加水沖淡了。」
示例:他只交待了一些多吃多佔的小事兒,對貪污受賄的問題,卻~。
更多相關內容(同義詞、反義詞、歇後語、典故、成語故事、英文、日文等......)

並為一談 (bìng wéi yī tán)
解釋: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當作同樣的事物談論。
出處:唐·韓愈《平淮西碑》:「萬口和附,並為一談。」
示例:後人不能細研詞中曲折深淺之故,群聚而和之,~。 ★清·周濟《介存齋論詞雜著》
更多相關內容(同義詞、反義詞、歇後語、典故、成語故事、英文、日文等......)

不根之談 (bù gān zhī tán)
解釋:指沒有根據的話。
出處:清·沈濤《交翠軒筆記》卷四:「揚州有喜姓,俗言先本姓史,嫌與死同音,乃改為喜。此不根之談也。」
示例:清初刻《西遊記》小說者,又取虞集撰《長春真人西遊記》之序文冠其首,而~乃愈不可拔也。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第十七篇
更多相關內容(同義詞、反義詞、歇後語、典故、成語故事、英文、日文等......)

不經之談 (bù jīng zhī tán)
解釋:不經:不合道理。荒誕無稽、沒有根據的話。
出處:《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其語閎大不經。」晉·羊祜《戒子書》:「無傳無經之談,無聽毀譽之語。」
示例:這和尚瘋瘋癲癲說了些~,也沒人理他。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回
更多相關內容(同義詞、反義詞、歇後語、典故、成語故事、英文、日文等......)

不值一談 (bù zhí yī tán)
解釋:不值得談論。
出處:高陽《胡雪岩全傳·煙消雲散》:「但對胡雪岩來說,這數目太小了,不值一談,所以烏先生佯作不知,默然無語。」
示例:這點小事~。
更多相關內容(同義詞、反義詞、歇後語、典故、成語故事、英文、日文等......)

傳為美談 (chuán wéi měi tán)
解釋:美談:人們津津樂道的好事。指傳揚開去,成為人們贊美、稱頌的事情。
出處:《公羊傳·閔公二年》:「魯人至今以為美談。」
示例:元旦昧爽,復衣冠送出,蕭山至今~。 ★明·張岱《募造無主祠堂疏》
更多相關內容(同義詞、反義詞、歇後語、典故、成語故事、英文、日文等......)

傳為笑談 (chuán wéi xiào tán)
解釋:笑談:笑話;笑料。流傳開去成為人們談笑的資料。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嘉平公子》:「公子雖愧恨,猶不知所題,折帖示仆。聞者傳為笑談。」
示例:大家就嘻嘻哈哈~。 ★趙樹理《小二黑結婚》
更多相關內容(同義詞、反義詞、歇後語、典故、成語故事、英文、日文等......)

促膝而談 (cù xī ér tán)
解釋:促:靠近。靠近坐著談心裡話。
出處: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40卷:「你看他剖橙而食,促膝而談,欲去欲留,相調相謔。」
示例:我們兄弟~,十分融洽。
更多相關內容(同義詞、反義詞、歇後語、典故、成語故事、英文、日文等......)

大睨高談 (dà nì gāo tán)
解釋:睨:視。眼睛看著上面,在發議論。形容舉動言論氣慨不凡。
出處:《後漢書·張衡傳》:「方將師天老而友地典,與之乎高睨而大談。」
示例:~肯息機?寒蛩四壁一燈微。 ★柳亞子《寄穎若》
更多相關內容(同義詞、反義詞、歇後語、典故、成語故事、英文、日文等......)

抵掌而談 (dǐ zhǎng ér tán)
解釋:抵掌:擊掌。指談得很融洽。
出處:《戰國策·秦策一》:「見說趙王於華屋之下,抵掌而談。」
示例:善言論者~,問地球一切事。 ★魯迅《月界旅行》第十三回
更多相關內容(同義詞、反義詞、歇後語、典故、成語故事、英文、日文等......)

耳食之談 (ěr shí zhī tán)
解釋:耳食:以耳吃食,指不加審察,輕信傳聞。指聽來的沒有根據的話。
出處:《史記·六國年表序》:「學者牽於所聞,見秦在帝位日淺,不察其始終,因舉而笑之,不敢道,此與以耳食無異。」
示例:此~,引經斷獄,當不如是。 ★清·阮葵生《茶餘客話》卷六
更多相關內容(同義詞、反義詞、歇後語、典故、成語故事、英文、日文等......)

泛泛而談 (fàn fàn ér tán)
解釋:泛泛:平常,不深入。一般地浮泛地談談。
出處:茅盾《怎樣評價〈青春之歌〉》:「也由於時間關系,不能把《青春之歌》重讀一遍然後執筆,故而只能泛泛而談,不能引證原文作具體的分析。」
示例:他~,沒有中心。
更多相關內容(同義詞、反義詞、歇後語、典故、成語故事、英文、日文等......)

泛泛之談 (fàn fàn zhī tán)
解釋:泛泛:浮淺不深入。一般化地泛泛地談談。
出處:他的泛泛之談讓我如墮五里霧中。
示例:他的~讓我如墮五里霧中
更多相關內容(同義詞、反義詞、歇後語、典故、成語故事、英文、日文等......)

肺腑之談 (fèi fǔ zhī tán)
解釋:肺腑:內心。發自內心的真誠的話。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7回:「我東人曾說,倘得見面,命我……替他竭誠拜謝,還有許多肺腑之談。」
示例:
更多相關內容(同義詞、反義詞、歇後語、典故、成語故事、英文、日文等......)

附耳密談 (fù ěr mì tán)
解釋:附:貼近。貼近別人的耳朵低聲說話。形容和對方密談要事。
出處:茅盾《動搖》:「胡國光遠遠地看見王榮昌站在一家小雜貨鋪前和一個人附耳密談。」
示例:
更多相關內容(同義詞、反義詞、歇後語、典故、成語故事、英文、日文等......)

高睨大談 (gāo nì dà tán)
解釋:睨:視。眼睛看著上面,在發議論。形容舉動言論氣慨不凡。
出處:漢·張衡《應間》:「方將師天老而友地典,與之乎高睨而大談。」
示例:平居愛客置酒,雅歌投壺,~,終日不倦。 ★清·黃宗羲《蔣氏三世傳》
更多相關內容(同義詞、反義詞、歇後語、典故、成語故事、英文、日文等......)

高雅閑談 (gāo yǎ xián tán)
解釋:高奧奇妙,儒雅端正,安閑恬淡。一般多形容詩文風格。
出處:唐·白居易《與元九書》:「其五言詩,又高雅閑淡,自成一家之體。」
示例:
更多相關內容(同義詞、反義詞、歇後語、典故、成語故事、英文、日文等......)

海外奇談 (hǎi wài qí tán)
解釋:海外:中國以外;奇談:奇怪的說法。比喻沒有根據的,荒唐的言論或傳聞。
出處: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補遺·台省·台疏譏謔》:「瑞為牘,令兵馬司申之於給事鍾宇淳。宇淳批其牘尾曰:『海外奇談。』」
示例:這明明白白的欺侮中國讀者,信口開河的來亂講~。 ★魯迅《二心集·關於翻譯的通信》

C. 讀《詠懷詩》 分析本詩以實寫虛,寄景抒請的手法

阮籍(210~263) 三國魏詩人。字嗣宗。陳留尉氏(今屬河南)人。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的兒子。
生平 阮籍 4歲喪父,家境清苦,勤學而成才。阮籍在政治上本有濟世之志,曾登廣武城,觀楚、漢古戰場,慨嘆"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當時明帝曹□已亡,由曹爽、司馬懿夾輔曹芳,二人明爭暗鬥,政局十分險惡。曹爽曾召阮籍為參軍,他託病辭官歸里。正始十年(249),曹爽被司馬懿所殺,司馬氏獨專朝政。司馬氏殺戮異己,被株連者很多。阮籍本來在政治上傾向於曹魏皇室,對司馬氏集團懷有不滿,但同時又感到世事已不可為,於是他採取不涉是非、明哲保身的態度,或者閉門讀書,或者登山臨水,或者酣醉不醒,或者緘口不言。鍾會是司馬氏的心腹,曾多次探問阮籍對時事的看法,阮籍都用酣醉的辦法獲免。司馬昭本人也曾數次同他談話,試探他的政見,他總是以發言玄遠、口不臧否人物來應付過去,使司馬昭不得不說"阮嗣宗至慎"。司馬昭還想與阮籍聯姻,籍竟大醉60天,使事情無法進行。不過在有些情況下,阮籍迫於司馬氏的淫威,也不得不應酬敷衍。他接受司馬氏授予的官職,先後做過司馬氏父子三人的從事中郎,當過散騎常侍、步兵校尉等,因此後人稱之為"阮步兵"。他還被迫為司馬昭自封晉公、備九錫寫過"勸進文"。因此,司馬氏對他採取容忍態度,對他放浪佯狂、違背禮法的各種行為不加追究,最後得以終其天年。
在思想上,阮籍崇奉老、庄。這一方面是鑒於當時險惡的政治情勢,他需要採取謙退沖虛的處世態度,道家思想正好可以做他的精神依託,另一方面也是受了當時盛行的玄學的影響。阮籍也是魏晉玄學中的重要人物。他曾寫過兩篇著名的論文《通老論》、《達庄論》。不過阮籍並非純宗道家,他對儒學也並不一概排斥,如他在《樂論》一文中就充分肯定孔子制禮作樂對於"移風易俗"的必要性,認為"禮定其象,樂平其心,禮治其外,樂化其內,禮樂正而天下平"。
賦、文創作 阮籍作品今存賦 6篇、散文較完整的9篇、詩90餘首。他的賦都是短篇小賦,或詠物,或述志,內容不一。《清思賦》中說"清虛廖廓,則神物來集;飄□恍惚,則洞幽貫冥;冰心玉質,則激潔思存;恬淡無□,則泰志適情",寫出了超凡絕塵的"清思"境界。《首陽山賦》頌贊了伯夷、叔齊重視名節、清虛自守的精神,賦末說"託言於夷、齊,其思長,其旨遠",顯示了作者與古人冥合的意思。《鴆賦》以鴆被犬所害為題材,寄寓了作者自身在現實生活中的懼禍心情。《獼猴賦》則以獼猴作為鵠的,批判了社會上的勢利小人,此賦明顯帶有諷刺"禮法之士"的意味。以上兩篇詠物賦,篇帙短小,語言簡潔明練,而且全篇用托喻寫法,意象生動,現實針對性又強,是阮籍賦中的佳作。
阮籍的論說文,都是闡述其哲學觀念的,比較全面地反映了他的思想,如《通老論》、《達庄論》、《通易論》、《樂論》等。這些論說文,都是採用"答客問"的辯難式寫法,主人公則是"阮子"、"阮先生"或"先生"。所以讀者從這些文章中,可以看到作者為自己塑造的玄學家形象。文章注重結構上的邏輯層次,一般都首尾照應,論證逐層深入,善於作抽象的、本質的分析,體現了魏晉時期思辯方式的進步。它們的語言風格比較樸素凝重,不尚華飾,稍有駢化的痕跡。
《大人先生傳》是阮籍今存最長的作品,4000餘字。據《晉書·阮籍傳》載,這篇作品作於阮籍游蘇門山見仙人孫登之後。所謂"大人"即仙人,用司馬相如《大人賦》意。文體與他的論說文近似,也採取辯難的方式展開,不過主人公已不是"阮先生",而是改為"與自然齊光"、"變化神微"的"大人先生"了。文章一方面闡發了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旨趣,一方面也對世俗庸人作了譏諷,特別是在第一段與"君子"的對話中,其思想鋒芒之銳利,是阮籍著作中僅見的。從藝術上看,此文也是阮籍散文中最出色的。特別是"虱處□中"這一寓言故事,形象生動,寓理深刻,顯然是受了《莊子》文風的影響。在這段故事之末,作者寫道:"汝君子之處區之內,亦何異夫虱之處□之中乎!"強烈表達了對"禮法君子"的憎惡。在語言運用上,此文音節整齊,而且基本都用韻,時見對偶文句,有的地方鋪排較多,接近於賦的風格。
詠懷詩 阮籍的詩歌代表了他的主要文學成就。其主要作品就是五言《詠懷詩》82首。此外還有四言《詠懷詩》,今存13首。這些詩的具體寫作時間及背景已難確考,一般認為它們不是一時之作,而是包括了平生不同時期的作品,總題為"詠懷"。《詠懷詩》全都是抒情述懷作品。由於阮籍生活在特殊的政治環境中,加上他獨特的性格和處世態度,使他的詩歌面貌很有個人特色。《文選》李善注引說:"嗣宗身仕亂朝,常恐罹謗遇禍,因茲發詠,故每有憂生之嗟。雖志在刺譏,而文多隱避,百代之下,難以情測。"指出了它在內容上以感嘆身世為主,也包含著譏刺時事的成分,在表現方式上則曲折隱晦。
《詠懷詩》中的身世之感,可分兩個方面。一是自述生平經歷及理想志向,一是表現懼禍憂生心情。這兩方面有時分寫,有時合說,並無定規。主要寫生平經歷志向的,如第 5首敘述"平生少年時"放志游樂情形,以及事後自悔歲月蹉跎的苦惱。第15首述"昔年十四五,志尚好詩書",曾以顏回、閔子騫自期,但後來則又自己覺得榮名皆空、萬念俱灰。又如第29首述"昔余游大梁"情狀,第61首述自己"少年學擊劍"等事,都可歸入此類。此外,某些篇章主要是寫詩人求仙及隱逸思想的,如第81首"昔有神仙者"、第74首"猗□上世士",略同於遊仙詩或招隱詩,反映了阮籍要堅持志節、不想同流合污的內心願望,表現了他對解脫矛盾苦悶途徑的尋求,基本上也可算在這一類里。主要寫懼禍憂生心情的,如第1首,述詩人徹夜不寐,對著清風、明月起坐彈琴,耳中傳來孤鴻悲鳴,不禁使他"憂思獨傷心"。第3首"嘉樹下成蹊"就比較明白地說出了在秋冬萬物凋零時節中"一身不自保,何況戀妻子"的沉重心情。此外如第11首"湛湛長江水"、第47首"生命辰安在"、第71首"木槿榮丘墓"等,都有較明顯的憂生情緒。在詩歌中嗟嘆人生不永,《古詩》和建安詩歌中就有不少。謝靈運就曾說曹植"頗有憂生之嗟"(《擬魏太子鄴中集詩》序),阮籍父親阮□也好作這一類詩。不過到阮籍的時代,政治形勢更為險惡,他結合著自己的身世,不論在思想深度和表現技巧上又都有所發展。
"譏刺時事",是阮籍詩中相當"隱避"因而頗難坐實的內容。前人曾在這方面下過很多勾稽考索的功夫,所說紛紜而大部分還難作定論。只有少部分篇章,能夠體味出確有涉於時事,或者蘊含著對某種事實的看法。如第31首"駕言發魏都",是寫戰國時梁惠王耽樂而軍敗身亡事的,陳沆以為此"借古以寓今也。明帝末路,歌舞荒淫,而不求賢講武,……不亡於敵國,則亡於權□,豈非百世殷鑒哉!"(《詩比興箋》)其說近是。不過詩篇所暴露的,恐不止是明帝末年,還應包括整個魏末時期。又如第67首"洪生資制度",是寫"洪生"即鴻儒的,詩中說他們憑借著禮樂制度和次序紀綱,擺出道貌岸然姿態,但他們的言論行為,都是虛偽的,末二句說"委曲周旋儀,姿態愁我腸",表示了詩人對這些"禮法之士"的批判態度。
《詠懷詩》在藝術上具有很大魅力。它的風格渾朴、灑脫、含蓄。形成這種風格的原因是,詩人在寫作時不去刻意雕琢煅煉,而是憑著自己的感情所至,來驅遣才力,自然成文。這就是劉勰所說的"阮籍使氣以命詩"(《《文心雕龍》·才略》)。另外,這種風格的形成,與描寫上的不拘執實事、多用比興也有關系。阮籍詩中的比興,運用極為普遍,幾乎無篇不比興。比興的素材很廣泛,包括歷史故事、典籍載記、神話傳說,直到眼前景物,信手拈來,皆成文章。如第2首"二妃游江濱",通篇以鄭交甫遇二妃的傳說作譬,抒發詩人與某友人"如何金石交,一旦更離傷"的感慨。第 6首"昔聞東陵瓜",又以漢代召平行跡為喻,烘托出詩人"布衣可終身,寵祿豈足賴"的胸臆。第21首"於心懷寸陰",又寫沖天的玄鶴不與鵪鶉游於中庭,來表示詩人不屑與禮法之士為伍的決心。諸如此類的比興,使詩篇呈現出一種才藻艷逸的風貌。又由於阮詩的比興在意念上往往不是很切近的,而是比較悠遠、曠放,給讀者以較為寬廣的聯想餘地,這就增強了詩篇"言在耳目之內,情寄八荒之表"(鍾嶸《詩品》上)的含蓄效果。
影響及作品流傳 阮籍這樣的文人,在封建時代里有一定代表性。他的《詠懷詩》繼承了建安詩歌的傳統,在五言詩的領域里作了新的開拓,並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受到後世的廣泛重視。文學史上有不少詩人都仿效作《詠懷詩》。陶淵明、庾信、陳子昂、李白等優秀詩人,都從阮籍的詩歌作品中汲取養料,從而豐富了他們的詩歌風格。
阮籍著作,《隋書·經籍志》著錄有集13卷。原集已佚。不過他的作品散失的並不多,以詩歌為例,《晉書·阮籍傳》說他"作《詠懷詩》八十餘篇",看來全部流傳了下來。明代曾出現多種輯本,張溥輯《阮步兵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中。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整理出版了《阮籍集》。注本有近人黃節的《阮步兵詠懷詩注》,人民文學出版社1957年出版。

D. 阮詩詩喻以默小說

你好!主角是阮詩詩喻以默的小說名是
《暖婚100天》,這是一篇非常精彩的豪門婚戀小說。主要講述的是:阮詩詩第一次相親就相到了大佬,男人干凈利落,對方一看到她就拉著她扯證結婚,阮詩詩彷彿還活在夢里。此後的生活,她如同坐了火箭,升職加薪,傭人伺候。簡直不要太幸福!
希望可以幫到你。

E. 紅樓夢的內容簡介

《紅樓夢》又名《石頭記》 故事講述的是發生在一個未知朝代的封建大家庭中的人事物,其中以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三個人之間的感情糾葛為主線,通過對一些日常事件的描述,體現了在賈府的大觀園中以金陵十二釵為主體的眾女子的愛恨情愁。

主人公為賈寶玉,他應該說來是一個柔中稍稍帶剛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為環境所致,他們家上上下下幾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又全是女子,自然而然地就應了一句話「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他們的家族是因為他們家中一女子進宮當了皇帝的寵妃而盛起,於是他們天天吟詩作樂,而其中又有兩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寶釵和林黛玉。

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賈寶玉偏偏就是喜歡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騙賈寶玉與薛寶釵成親,林黛玉聞訊氣死,而當賈寶玉揭開喜帕發現並非林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絕,出家當了和尚。

故事從賈府由富貴堂皇走向沒落衰敗的次線,反映了一個大家族的沒落歷程和這個看似華麗的家族的醜陋的內在。

(5)阮詩詩喻以默抖音短篇小說擴展閱讀:

主要人物

1、賈寶玉:

榮國府銜玉而誕的公子,前世真身為赤霞宮神瑛侍者,現世賈政與王夫人之次子。他作為榮國府的嫡派子孫,出身不凡,聰明靈秀,闔府捧為掌上明珠,對他寄予厚望,他卻走上了叛逆之路,痛恨八股文,批判程朱理學,給那些讀書做官的人起名「國賊祿蠹」。

他不喜歡「正經書」,卻偏愛《牡丹亭》《西廂記》之類的「雜書」。他終日與家裡的女孩們廝混,愛她們美麗純潔,傷悼她們的薄命悲劇。

2、林黛玉:

金陵十二釵之冠。林如海與賈敏之女,寶玉的姑表妹,寄居榮國府。她生性孤傲,多愁善感,才思敏捷。她與寶玉真心相愛,是寶玉反抗封建禮教的同盟,是自由戀愛的堅定追求者。她是書中一位富有詩意美和理想色彩的悲劇形象。

她美得讓人由衷地心疼和愛憐,更具藝術魅力的是她無與倫比的豐富而優美的精神世界。她博覽群書,學識淵博,有多方面的才能,身上還閃耀著追求個性解放、爭取婚姻自由的樸素的民主主義思想的光輝。

3、薛寶釵:

金陵十二釵之冠(與黛玉並列),來自四大家族之薛家,薛姨媽之女,寶玉的姨表姐。她是一個復雜的矛盾糾葛體。她大方典雅,舉止雍容,既有大家閨秀卓越的氣質,沉靜淡泊、溫柔平和的性格,又有心靈深處隱藏的豪放大度。她對官場黑暗深惡痛絕,但仍規諫寶玉讀書做官。

4、王熙鳳:

來自四大家族之王家,王夫人的內侄女,賈璉之妻,即寶玉表姐及堂嫂。她年輕美麗中透出尊貴,苗條的身段,風騷的體格,不露的威風,貌似可喜,實則可畏。

她精明強干,深得賈母和王夫人的信任,在榮國府中處於要位,是實際的管家奶奶。她為人處事圓滑周到,圖財害命的事也干過不少。

F. 《我的歌唱夢》作文,700~900字,初二初三水平。2--5篇以

文學常識今年開「禁」了!不少老師和同學都在擔心,文學常識被「打入冷宮」多年,在日常教學中很少有人把它當回事,現在要收拾「舊山河」,費時費力不說,效果也不一定好。不是前讀後忘,就是張冠李戴;等到臨考,更是腦中「一鍋粥」。怎樣快速而牢固地記憶文學常識呢?除了肯下苦功夫外,講究方法十分重要。
一、作品串聯法
1、湯顯祖精心打造了《牡丹亭》,傾情上演王實甫的《西廂記》,關漢卿只好在一旁大叫《竇娥冤》。
2、《駱駝祥子》家中《四世同堂》,於《春華秋實》之際來到《龍須溝》的一個《茶館》前,看見《女店員》《方珍珠》正揮舞著《神拳》為老舍表演。
3、《三里灣》的《小二黑結婚》,趙樹理前去賀喜,聽到了充滿「山葯蛋」味兒的《李有才板話》《李家莊的變遷》。
4、《雷雨》過後,《北京人》《王昭君》看見《日出》,知道這是一個《明朗的天》,便約上曹禺一起去觀看他的《膽劍篇》。
5、徐志摩《再別康橋》時,郁達夫正在北平感受《故都的秋》,朱自清則踏著《春》的腳步,享受著《荷塘月色》的美麗,來到《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找尋《綠》的《背影》,有幸觀看了清代孔尚任的《桃花扇》,聞一多聽說後,為他作了《最後一次講演》《死水》。
6、(莫里哀)《偽君子》《唐璜》去參見拜倫家的《唐璜》,結果被雪萊《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送到雨果的《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終於上演了一出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
7、《李爾王》的兒子《哈姆雷特》去參加「奧賽(羅)」,想圓了《仲夏夜之夢》,遇到《威尼斯商人》,結果被有名的吝嗇鬼夏洛克敲盡錢財,還名落孫山,「(麥克)白」跑了一趟,幸虧有莎士比亞的孩子《羅密歐與朱麗葉》與之結伴,才回歸故里。
8、《基督山伯爵》騎著一匹「大仲馬」,帶著《三個火槍手》(《三劍客》),去看兒子小仲馬的《茶花女》。
9、福樓拜一看到《包法利夫人》,就情不自禁地進入了《情感世界》。
10、《我的叔叔於勒》《一生》只交了一位《漂亮的朋友》(《俊友》)——《菲菲小姐》,就傾家盪產送了她一條《項鏈》,還叫她不要告訴莫泊桑加的《羊脂球》。
二、四字口訣法
1、先秦諸子,孔孟荀卿。《論語》《孟子》,四書列名;老莊無為,《道德》《逍遙》;屈子楚辭,《九》《九》《離》《天》。
2、漢代文賦,首推賈誼。劉向司馬,《戰》《楚》《史記》。班固《漢書》,斷代開啟。
3、魏晉建安,三曹領先。父有樂府,《神龜》《蒿》《觀》。曹丕燕歌,典論批評;子建七步,五言奠基。
4、初唐四傑,盧駱王楊。山水田園,王維浩然。邊塞風光,軍旅生活,之渙昌齡,高適岑參。李白浪漫,蜀道進酒;杜甫寫實,三吏三別。唐宋八家,韓柳三蘇,歐王曾鞏,古文復興。
5、元曲四家,鄭關白馬;悲劇四部,趙漢竇梧。明清小說,三水西紅。
6、《魯迅全集》,著作頗豐。小說有三,《彷徨》《吶喊》,舊事新說,《故事新編》。中學課本,除了《祝福》,皆入《吶喊》。散文一部,《朝花夕拾》,另加《野草》,略帶詩體。雜文十六,《熱風》與《墳》,《華蓋》二集,《而已》《三閑》,再多《二心》,《南腔北調》,《偽自由書》,《准風月談》,三《且》二《集》,文學花邊。……
三、歌謠誦讀法
1.先秦文學先秦文學有兩源,現實主義和浪漫。《詩經》分為風雅頌,反映現實三百篇①;手法牢記賦比興,名篇《碩鼠》與《伐檀》。浪漫主義是《楚辭》,《離騷》作者為屈原。
先秦散文有兩派,「諸子」、史書要記全。儒墨道法屬諸子,各有著作傳世間;儒家《論語》及《孟子》,墨家《墨子》見一斑;道家《老子》及《莊子》,法家韓非著名篇。
歷史散文有兩體,分為「國別」和「編年」;前者《國語》、《戰國策》,後者《春秋》與《左傳》。
2.兩漢魏晉南北朝文學兩漢魏晉南北朝,詩歌成就比較高:「樂府雙璧」人稱贊②,建安文學推「三曹」;③田園鼻祖是陶潛,「採菊」遺風見節操。《史記》首開紀傳體,號稱「無韻之離騷」;班固承續司馬意④,《漢書》斷代創新招;賈誼雄文《過秦論》,氣勢酣暢沖雲霄;「出師」二表真名世,《桃花源記》樂逍遙。辭賦盛行多空洞,張衡《二京》似驚濤。文學批評也興起,《文心雕龍》真高超。駢文追求形式美,小說初起尚粗糙。
3.唐代文學唐代鼎盛氣如山,「初唐四傑」不平凡:王楊盧駱創格律,律詩、絕句要記全。浪漫詩人推李白,一路高歌《蜀道難》。現實主義有杜甫,「三吏」「三別」不一般。樂天倡導新樂府,「琵琶」「長恨」留名篇。田園詩派有王孟,高、岑詩歌唱塞邊。中唐李賀多奇麗,賈島「推敲」傳世間。晚唐崛起「小李杜」⑤;此後衰敗如塵煙。韓柳古文創新體,《阿房宮賦》唱千年。唐代傳奇已成熟,代表作推《柳毅傳》。
4.宋代文學宋代文學詞泱泱,分成婉約與豪放。柳永秦觀李清照,風花雪月多感傷。
蘇軾首開豪放派,「大江東去」氣昂昂;愛國詩人辛棄疾,「金戈鐵馬」勢高揚。三蘇王曾歐陽修,繼承韓柳寫文章;范公作品雖不多,《岳陽樓記》放光芒。
南宋詩人陸放翁,《示兒》猶念復家邦;人生自古誰無死?後世感懷文天祥。
編年通史第一部,《資治通鑒》司馬光。《夢溪筆談》小網路,作者沈括美名揚。
5.元明清文學元代散曲分兩種,小令、套數各不同。雜劇代表四大家,成就首推關漢卿:
竇娥悲劇傳千古,人物形象最鮮明;其餘三家鄭馬白⑥,還有《西廂》留美名。明清戲劇稱傳奇,長生桃花牡丹亭。長篇都是章回體,「三水西紅」是高峰。《儒林外史》不能忘,《聊齋志異》多流行。尚有短篇擬話本,編訂「三言」馮夢龍。方苞開創姚鼐繼,散文流派叫桐城。清末大家龔自珍,《己亥雜詩》勸天公。
[注]①《詩經》共305篇,「三百」之說是取其整數。②指《孔雀東南飛》和《木蘭詩》。③指曹操及曹丕、曹植。④即司馬遷。⑤指李商隱和杜牧。⑥指鄭光祖、馬致遠、白樸(以上內容連載在《常州日報》2005年5月8日、5月15日「教育經緯」上
一.縱橫結合法古今作家生活時代不同,從而形成縱的聯系;同一時期不同作品又有各自的特點,從而又形成了橫的聯系。將這些縱橫聯系的知識點組合起來,在腦中形成幾條線或幾個面,是一種快速而牢固的記憶方法。如果能據此自己動手製作幾張圖表,印象就更加深刻了。如對考查頻率較高的魯迅作品,就可以按作品發表先後為序縱向列表,然後對每篇再做橫向的了解。
二.特徵記憶法即抓住文學常識在外部的共同特徵進行快速記憶。(1)關於「最」或「第一」的,如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最早的散文集《尚書》,最早的詩人屈原,俄國最偉大的現實主義小說家列夫·托爾斯泰等。(2)關於「數字」的,如明末凌濛初的「二拍」,即《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明末馮夢龍的「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四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五經」:《詩》、《書》、《禮》、《易》、《春秋》;「六書」: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假借、轉注;「建安七子」,即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應和劉楨;「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又如「九歌」、「九章」、「十天干」、「十二地支」、「十三經」、「二十四史」等。
三.歸納記憶法即在分類的基礎上把某些有相同點的知識按一定順序集中在一起強化記憶。
(1)按標題歸納,如有「記」字的文章按時間先後可歸納為:《桃花源記》、《小石潭記》、《岳陽樓記》、《醉翁亭記》、《游褒禪山記》、《石鍾山記》、《登泰山記》、《病梅館記》。
(2)按題材歸納,如《范進中舉》、《孔乙己》都取材於受封建科舉制度迫害愚弄的舊知識分子。
(3)按文體歸納,把同一體裁的作品,不管古今中外,初中高中,全部集中在一起復習,既有利於文體知識考試,又有利於進一步了解各類文體的寫作特點。
(4)按流派歸納,中學課本中涉及的文學流派主要有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兩種,現實主義又有批判現實主義(代表作家如高爾基、魯迅等)之分。另外,中國古代作家中也有「山水田園詩派」、「邊塞詩派」、「婉約派」、「豪放派」。
(5)按作家字型大小、別稱、官職歸納,如白香山、柳河東、杜拾遺、詩仙、詩聖、太史公、異史氏等。
四.修辭記憶法常用的有諧音、雙關、對比、押韻等方法。如比較司馬光和司馬遷,可加深認識二人的生活時代與作品;比較《秋聲賦》和《秋色賦》,一篇寫「聲」,使人想起歐陽修與小童夜裡聽秋聲之情景,另一篇繪「色」,使人想到峻青對所看到的美景的描述。比較祥林嫂、林道靜、繁漪,比較李逵、魯達、張飛,比較魯四老爺、趙太爺、趙貴翁,比較葛朗台、潑留希金、夏洛克等,會讓人發現許多有趣的東西,還何愁記不住他們呢?
五.重點記憶法有的文學常識關鍵在某一要點,抓住要點,其他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如教材所選魯迅的若干篇小說,要記每篇出自何處,很難,若記除《祝福》出自《彷徨》外,其餘都出自《吶喊》,便省時易記、事半功倍。
六.軼事記憶法不少作家都有自己獨特的經歷,或留下有趣的軼事。如程門立雪、屈原投江、曹植七步詩、王安石變法、朱自清不吃美國求濟糧、高爾基當麵包師傅等,如記住這些頗有趣味的材料,其作家的生平也就容易掌握了。
七.聯想記憶法如提到荀子,就聯想到韓非子、孟子、墨子、莊子、老子、孫子和列子;由《戰國策》的國別體聯想到《史記》的紀傳體和《資治通鑒》的編年體;復習魯迅作品,就聯想到毛澤東的《論魯迅》、瞿秋白的《魯迅的精神》、唐弢的《瑣憶》。
當然,上述諸記憶方法並非單獨使用,在實際記憶過程中,它們往往是綜合運用的,各種記憶方法的綜合使用,既是文學常識的多角度記憶,又是變化了的反復記憶,其效果當然更好了。
文學常識的記憶方法多種多樣,各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記憶,所謂功夫不負有心人,只要努力,是可以有收獲的。

G. 人們用誇父逐日比喻什麼能以古詩文中的名句為證嗎

古代的誇父要追逐太陽,比喻看問題、做事情脫離實際。 讀山海經十三首(其九) 陶淵明 誇父誕宏志,乃與日競走。俱至虞淵下,似若無勝負。 神力既殊妙,傾河焉足有!餘跡寄鄧林,功竟在身後。 注:誕,生.競走,賽跑.虞淵,傳說中日落之處.既,已經.殊,很.傾河,傾干黃河.焉,怎麼.足有,足夠.餘,留下.竟,完成. 解:這一首誇父詩年代最早,見解最深,影響最大.陶淵明對誇父神話的理解明顯受了郭璞的影響,但是有所發揮,尤其是首句"誇父誕宏志,乃與日競走",一反"誇父不量力"的說法,極度肯定了誇父形象."俱至虞淵下,似若無勝負。"也算是個重要論點,而且陶氏的說法也算中肯(尤其是在郭璞注已成為"經典"的情況下)."餘跡寄鄧林,功竟在身後",卒章顯志:功業. 行路難三首(其一) 柳宗元 君不見誇父逐日窺虞淵,跳踉北海超昆侖。 披霄決漢出沆漭,瞥裂左右遺星辰。 須臾力盡道渴死,狐鼠蜂蟻爭噬吞。 北方竫人長九寸,開口抵掌更笑喧。 啾啾飲食滴與粒,生死亦足終天年。 睢盱大志少成遂,坐使兒女相悲憐。 注:跳踉,跳躍.踉音梁.超,跳過.披,分裂.霄,指天空.決,潰決.漢,銀河.沆漭,本意"廣大浩瀚",這里用來指廣大浩瀚的太空.瞥裂,迅疾貌.遺,趕過,落下.瞥裂左右遺星辰,倒裝句,即」瞥裂遺左右星辰」.竫人,傳說中的侏儒國.竫音靜.抵,拍義,止音.啾啾,象聲詞,形容鳥叫般的聲音.滴與粒,滴水粒米.睢盱,本意」睜眼仰視貌」,音輝虛,這里形容大.坐(此),所以. 解:可以說這首詩採用的故事完全是現代版的逐日神話.它表現的是悲憤,用字古澀生僻,卻有較強的藝術性,也有一定影響. 效古 皎然 日出天地正,煌煌辟晨曦。六龍驅群動,古今無盡時。 誇父亦何愚,競走先自疲。飲干咸池水,折盡扶桑枝。 渴死化爝火,嗟嗟徒爾為。空留鄧林在,折盡令人嗤。 注:皎然 ,唐代詩僧.煌煌,明亮輝耀貌.辟,開.曦,光.六龍,傳說中太陽的坐騎.咸池,傳說中西方的湖泊.扶桑,傳說中東方的神木.嗟嗟徒爾為,哎呀呀你的做法徒勞無功啊.折,挫辱.嗤,譏笑. 解:這首詩是少有的,它以誇父為反面角色,諷刺庸庸碌碌的人.(雖然皎然這頭禿驢對誇父執有微詞,但這首詩本身並沒有什麼問題,不過是另一種理解而已.我……可是我讀到它時竟然笑了出來:我就知道誇父神話具有雙重主題,找到人罵誇父了我倒是舒服了.天啊,我不會也自虐?) 誇父 納蘭性德 誇父當年逐日時,遠游異域苦求之。爭言偉岸傳名大,誰信孤伶識貌稀? 嫌熱定須盜天火,尋源真欲廢前痴!終因小澤難消渴,棄杖平林亦可悲。 注:平林,平原上的樹林. 解:情節上這首詩另立新說,"遠游異域苦求之","孤伶識貌稀","小澤難消渴",這些都算是納蘭兄一家之辭."嫌熱定須盜天火,尋源真欲廢前痴",似乎有關佛旨,非朝飛可解."棄杖平林",句意模糊,是"誇父把棄下的杖化為平原上的樹林",也可能是"誇父棄下杖後自己化為平原上的樹林";也不知納蘭兄為何用"平林",而不用"鄧林"這個更准確的詞. 阮籍《詠懷詩八十二首(其二十二)》 :夏後乘靈輿,誇父為鄧林。存亡從變化,日月有浮沉。鳳皇鳴參差,伶倫發其音。王子好簫管,世世相追尋。誰言不可見,青鳥明我心。(阮詩意旨隱晦,這首倒淺顯.遊仙詩,出世情,如此而已.誇父為鄧林,也是兩種解法:誇父自己化為鄧林,誇父用杖造就了鄧林.) 杜甫《送許八拾遺歸江寧覲省》:賜書誇父老。(這句詩我讀不懂。可能是說天子用到詩人時,詩人已失去了曾經的神力。) 杜牧《池州送孟遲先輩》:子提健筆來,勢若誇父渴。 僧鸞《苦熱行》:飲流誇父斃長途 杜光庭《懷古今》:誇父興懷於落照

H. 阮籍詩歌的百代難以情測

阮籍(210~263) 三國魏詩人。字嗣宗。陳留尉氏(今屬河南)人。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的兒子。

生平

阮籍 4歲喪父,家境清苦,勤學而成才。阮籍在政治上本有濟世之志,曾登廣武城,觀楚、漢古戰場,慨嘆"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當時明帝曹□已亡,由曹爽、司馬懿夾輔曹芳,二人明爭暗鬥,政局十分險惡。曹爽曾召阮籍為參軍,他託病辭官歸里。正始十年(249),曹爽被司馬懿所殺,司馬氏獨專朝政。司馬氏殺戮異己,被株連者很多。阮籍本來在政治上傾向於曹魏皇室,對司馬氏集團懷有不滿,但同時又感到世事已不可為,於是他採取不涉是非、明哲保身的態度,或者閉門讀書,或者登山臨水,或者酣醉不醒,或者緘口不言。鍾會是司馬氏的心腹,曾多次探問阮籍對時事的看法,阮籍都用酣醉的辦法獲免。司馬昭本人也曾數次同他談話,試探他的政見,他總是以發言玄遠、口不臧否人物來應付過去,使司馬昭不得不說"阮嗣宗至慎"。司馬昭還想與阮籍聯姻,籍竟大醉60天,使事情無法進行。不過在有些情況下,阮籍迫於司馬氏的淫威,也不得不應酬敷衍。他接受司馬氏授予的官職,先後做過司馬氏父子三人的從事中郎,當過散騎常侍、步兵校尉等,因此後人稱之為"阮步兵"。他還被迫為司馬昭自封晉公、備九錫寫過"勸進文"。因此,司馬氏對他採取容忍態度,對他放浪佯狂、違背禮法的各種行為不加追究,最後得以終其天年。

在思想上,阮籍崇奉老、庄。這一方面是鑒於當時險惡的政治情勢,他需要採取謙退沖虛的處世態度,道家思想正好可以做他的精神依託,另一方面也是受了當時盛行的玄學的影響。阮籍也是魏晉玄學中的重要人物。他曾寫過兩篇著名的論文《通老論》、《達庄論》。不過阮籍並非純宗道家,他對儒學也並不一概排斥,如他在《樂論》一文中就充分肯定孔子制禮作樂對於"移風易俗"的必要性,認為"禮定其象,樂平其心,禮治其外,樂化其內,禮樂正而天下平"。

賦、文創作 阮籍作品今存賦 6篇、散文較完整的9篇、詩90餘首。他的賦都是短篇小賦,或詠物,或述志,內容不一。《清思賦》中說"清虛廖廓,則神物來集;飄□恍惚,則洞幽貫冥;冰心玉質,則激潔思存;恬淡無□,則泰志適情",寫出了超凡絕塵的"清思"境界。《首陽山賦》頌贊了伯夷、叔齊重視名節、清虛自守的精神,賦末說"託言於夷、齊,其思長,其旨遠",顯示了作者與古人冥合的意思。《鴆賦》以鴆被犬所害為題材,寄寓了作者自身在現實生活中的懼禍心情。《獼猴賦》則以獼猴作為鵠的,批判了社會上的勢利小人,此賦明顯帶有諷刺"禮法之士"的意味。以上兩篇詠物賦,篇帙短小,語言簡潔明練,而且全篇用托喻寫法,意象生動,現實針對性又強,是阮籍賦中的佳作。

阮籍的論說文,都是闡述其哲學觀念的,比較全面地反映了他的思想,如《通老論》、《達庄論》、《通易論》、《樂論》等。這些論說文,都是採用"答客問"的辯難式寫法,主人公則是"阮子"、"阮先生"或"先生"。所以讀者從這些文章中,可以看到作者為自己塑造的玄學家形象。文章注重結構上的邏輯層次,一般都首尾照應,論證逐層深入,善於作抽象的、本質的分析,體現了魏晉時期思辯方式的進步。它們的語言風格比較樸素凝重,不尚華飾,稍有駢化的痕跡。

《大人先生傳》是阮籍今存最長的作品,4000餘字。據《晉書·阮籍傳》載,這篇作品作於阮籍游蘇門山見仙人孫登之後。所謂"大人"即仙人,用司馬相如《大人賦》意。文體與他的論說文近似,也採取辯難的方式展開,不過主人公已不是"阮先生",而是改為"與自然齊光"、"變化神微"的"大人先生"了。文章一方面闡發了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旨趣,一方面也對世俗庸人作了譏諷,特別是在第一段與"君子"的對話中,其思想鋒芒之銳利,是阮籍著作中僅見的。從藝術上看,此文也是阮籍散文中最出色的。特別是"虱處□中"這一寓言故事,形象生動,寓理深刻,顯然是受了《莊子》文風的影響。在這段故事之末,作者寫道:"汝君子之處區之內,亦何異夫虱之處□之中乎!"強烈表達了對"禮法君子"的憎惡。在語言運用上,此文音節整齊,而且基本都用韻,時見對偶文句,有的地方鋪排較多,接近於賦的風格。

詠懷詩 阮籍的詩歌代表了他的主要文學成就。其主要作品就是五言《詠懷詩》82首。此外還有四言《詠懷詩》,今存13首。這些詩的具體寫作時間及背景已難確考,一般認為它們不是一時之作,而是包括了平生不同時期的作品,總題為"詠懷"。《詠懷詩》全都是抒情述懷作品。由於阮籍生活在特殊的政治環境中,加上他獨特的性格和處世態度,使他的詩歌面貌很有個人特色。《文選》李善注引說:"嗣宗身仕亂朝,常恐罹謗遇禍,因茲發詠,故每有憂生之嗟。雖志在刺譏,而文多隱避,百代之下,難以情測。"指出了它在內容上以感嘆身世為主,也包含著譏刺時事的成分,在表現方式上則曲折隱晦。

《詠懷詩》中的身世之感,可分兩個方面。一是自述生平經歷及理想志向,一是表現懼禍憂生心情。這兩方面有時分寫,有時合說,並無定規。主要寫生平經歷志向的,如第 5首敘述"平生少年時"放志游樂情形,以及事後自悔歲月蹉跎的苦惱。第15首述"昔年十四五,志尚好詩書",曾以顏回、閔子騫自期,但後來則又自己覺得榮名皆空、萬念俱灰。又如第29首述"昔余游大梁"情狀,第61首述自己"少年學擊劍"等事,都可歸入此類。此外,某些篇章主要是寫詩人求仙及隱逸思想的,如第81首"昔有神仙者"、第74首"猗□上世士",略同於遊仙詩或招隱詩,反映了阮籍要堅持志節、不想同流合污的內心願望,表現了他對解脫矛盾苦悶途徑的尋求,基本上也可算在這一類里。主要寫懼禍憂生心情的,如第1首,述詩人徹夜不寐,對著清風、明月起坐彈琴,耳中傳來孤鴻悲鳴,不禁使他"憂思獨傷心"。第3首"嘉樹下成蹊"就比較明白地說出了在秋冬萬物凋零時節中"一身不自保,何況戀妻子"的沉重心情。此外如第11首"湛湛長江水"、第47首"生命辰安在"、第71首"木槿榮丘墓"等,都有較明顯的憂生情緒。在詩歌中嗟嘆人生不永,《古詩》和建安詩歌中就有不少。謝靈運就曾說曹植"頗有憂生之嗟"(《擬魏太子鄴中集詩》序),阮籍父親阮□也好作這一類詩。不過到阮籍的時代,政治形勢更為險惡,他結合著自己的身世,不論在思想深度和表現技巧上又都有所發展。

"譏刺時事",是阮籍詩中相當"隱避"因而頗難坐實的內容。前人曾在這方面下過很多勾稽考索的功夫,所說紛紜而大部分還難作定論。只有少部分篇章,能夠體味出確有涉於時事,或者蘊含著對某種事實的看法。如第31首"駕言發魏都",是寫戰國時梁惠王耽樂而軍敗身亡事的,陳沆以為此"借古以寓今也。明帝末路,歌舞荒淫,而不求賢講武,……不亡於敵國,則亡於權□,豈非百世殷鑒哉!"(《詩比興箋》)其說近是。不過詩篇所暴露的,恐不止是明帝末年,還應包括整個魏末時期。又如第67首"洪生資制度",是寫"洪生"即鴻儒的,詩中說他們憑借著禮樂制度和次序紀綱,擺出道貌岸然姿態,但他們的言論行為,都是虛偽的,末二句說"委曲周旋儀,姿態愁我腸",表示了詩人對這些"禮法之士"的批判態度。

《詠懷詩》在藝術上具有很大魅力。它的風格渾朴、灑脫、含蓄。形成這種風格的原因是,詩人在寫作時不去刻意雕琢煅煉,而是憑著自己的感情所至,來驅遣才力,自然成文。這就是劉勰所說的"阮籍使氣以命詩"(《《文心雕龍》·才略》)。另外,這種風格的形成,與描寫上的不拘執實事、多用比興也有關系。阮籍詩中的比興,運用極為普遍,幾乎無篇不比興。比興的素材很廣泛,包括歷史故事、典籍載記、神話傳說,直到眼前景物,信手拈來,皆成文章。如第2首"二妃游江濱",通篇以鄭交甫遇二妃的傳說作譬,抒發詩人與某友人"如何金石交,一旦更離傷"的感慨。第 6首"昔聞東陵瓜",又以漢代召平行跡為喻,烘托出詩人"布衣可終身,寵祿豈足賴"的胸臆。第21首"於心懷寸陰",又寫沖天的玄鶴不與鵪鶉游於中庭,來表示詩人不屑與禮法之士為伍的決心。諸如此類的比興,使詩篇呈現出一種才藻艷逸的風貌。又由於阮詩的比興在意念上往往不是很切近的,而是比較悠遠、曠放,給讀者以較為寬廣的聯想餘地,這就增強了詩篇"言在耳目之內,情寄八荒之表"(鍾嶸《詩品》上)的含蓄效果。

影響及作品流傳 阮籍這樣的文人,在封建時代里有一定代表性。他的《詠懷詩》繼承了建安詩歌的傳統,在五言詩的領域里作了新的開拓,並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受到後世的廣泛重視。文學史上有不少詩人都仿效作《詠懷詩》。陶淵明、庾信、陳子昂、李白等優秀詩人,都從阮籍的詩歌作品中汲取養料,從而豐富了他們的詩歌風格

I. 以民國為背景的名著

老舍的《四世同堂》:
《四世同堂》是一部中國現代長篇小說經典名著,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這是一部表現抗戰北平淪陷區普通民眾生活與抗戰的長篇小說。該書以北平小羊圈胡同為背景,通過復雜的矛盾糾葛,以胡同內的祁家為主,錢家、冠家以及其他居民為輔,刻畫了當時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反抗與順從的選擇,國家與個人的選擇種種艱難的選擇紛繁地交織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
張愛玲的《傾城之戀》:
《傾城之戀》是張愛玲最膾炙人口的短篇小說之一。是一篇探討愛情、婚姻和人性在戰亂及其前後,怎樣生存和掙扎的作品。
張恨水的《啼笑因緣》:
《啼笑因緣》是現代文學史上號稱「章回小說大家」和「通俗文學大師」第一人之張恨水的代表作。該書採用一男三女的愛情模式為故事的核心結構,通過旅居北京的杭州青年樊家樹與天橋賣唱姑娘沈鳳喜的戀愛悲劇,反映了北洋軍閥統治時期黑暗、動亂的一個社會側面。它不僅在舊派章回小說的老讀者群眾,引起強烈反響;而且還使當時的新文藝界驚異不止,甚至還討論過《啼笑因緣》何以有如此大的魅力,流傳得如何廣泛。

閱讀全文

與阮詩詩喻以默抖音短篇小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極品修真強少有聲小說下載 瀏覽:86
女局長的絲襪小說全集 瀏覽:430
穿越小說女主楚嫣然 瀏覽:151
女尊男主宅斗小說推薦 瀏覽:473
玄幻小說中的最強神眼 瀏覽:500
女主叫春心的穿越小說 瀏覽:578
泰克斯芬利同人小說 瀏覽:291
寫隋唐的穿越小說 瀏覽:631
小說推薦九庫閱讀 瀏覽:499
寫刺客信條的無限小說 瀏覽:922
男主有腿疾的穿越小說 瀏覽:695
神豪奶爸系統小說 瀏覽:420
qq閱讀小說推薦 瀏覽:46
穿越重生女強架空完結小說排行榜 瀏覽:388
分析小說人物形象ppt 瀏覽:741
不敗戰神小說閱讀 瀏覽:205
烏桓小說主角 瀏覽:195
破案刑偵小說排行榜 瀏覽:319
中考小說閱讀訓練解析 瀏覽:250
巨肉的都市小說 瀏覽: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