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為什麼中國核電站這么少
核彈水平與核電水平並不完全一致,實際上核電涉及的技術領域比核彈要更為廣泛。
我國核電站少的主要原因有:
1、核電開發建設成本高昂。核電建設周期長,投資成本高,回報周期長。
2、核電技術水平要求高。核電涉及的領域非常廣泛,需要雄厚的工業基礎和技術儲備,尤其大型核電技術,我國也是剛剛掌握。
3、核燃料來源受到限制。眾所周知,我國是個「貧鈾國」,國內鈾礦少,品位低,目前世界鈾礦主要來源於澳大利亞和南非,核燃料受制於人是我國核電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
4、發達國家的技術封鎖。世界上主要的核電技術來源國是蘇聯和美國,其中法國、日本、韓國的核電技術最初都是引進美國的技術,而長期以來,我國與兩個超級大國長期對抗,發達國家對我國採取技術封鎖造成我國核電技術難以與世界接軌。
5、長期以來的觀念制約。核能是一種安全、高效、清潔的能源,但是在人們的普遍觀念中往往「談核色變」,這一結果造成我國的核電發展長期局限於軍事領域,尤其是地方政府不積極。
㈡ 596秘史txt全集下載
596秘史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第一章
蔣介石派出去了內八個人
得到容絕密的史密斯報告—— 胡適、梅貽琦策動—— 陳誠、俞大維籌劃—— 吳大猷、華羅庚、曾昭掄各選兩名助手赴美—— 不甘心空手而歸——1台加速器和33箱器材—— 不留美國、不去台灣—— 趙忠堯:本該是第一個獲諾貝爾獎的中國人
汽笛響過,威爾遜總統號緩緩駛離港口,開始了去往太平洋彼岸的漫長航程。
這是1946年8月的上海。在船舷一側,有幾個人聚在一處,久久凝望著他們來時的方向。天空海闊,此去故國千萬里,不知道前面等待他們的將是何種處境。海岸線逐漸在視野中消失,水天一色,大陸上的一切反倒愈加清晰起來。
和別的乘客不同,這幾個人肩負特殊使命,是奉蔣介石派遣,一起去美國考察和學習製造原子彈的。本來,還應該有兩個人與他們同行,但曾昭掄此前已先行一步到了美國,吳大猷也因為要到英國開會,下個月才能轉赴美國,沒能和他們會合。所以,一同在這條船上的幾個人是華羅庚、唐敖慶、王瑞駪、孫本旺、朱光亞和李政道……
有問題再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