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有聲完結 > 短篇小說春園

短篇小說春園

發布時間:2021-08-26 20:01:30

1. 浙江台州出過哪些名人

浙江台州出過的名人有:道濟(濟公)、方孝儒、葉文玲、王居安、葉如棠等。

1、道濟(濟公)

原名李修緣,南宋高僧,浙江省天台縣永寧村人,後人尊稱為「活佛濟公」。他初在國清寺出家,後到杭州靈隱寺居住,隨後住凈慈寺,是一位學問淵博、行善積德的得道高僧,被列為禪宗第五十祖,楊岐派第六祖,撰有《鐫峰語錄》10卷。

2. 寫魯迅的文章

《朝花夕拾》是魯迅的一部經典作品。我在寒假裡讀了這本書,他給我的感觸很大。
魯迅的作品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他的作品既不遮遮掩掩,又不追求滿是好詞佳句的華麗。卻更能吸引讀者,彷彿在給你講故事一樣。
比如范愛農的眼球白多黑少,看人總像在渺視。有比如「卻仍然看見滿床擺著一個「大」字」。這就是魯迅在描寫人外貌特徵和習性時的特別手法。他可以生動地表現出一個人的特點,又增加了幽默感。
魯迅不管是對他人的贊揚或批評以及對那人的各種看法,都豪不掩飾地寫出來。因此,我比較喜歡他的文章。例如〈阿長與山海經〉。內容大概是這樣的:長媽媽是我的保姆,起先,我很討厭她,特別是她的切切察察,而且她睡相極不好,但她也懂得許多有趣的禮節,是我不耐煩的。之後,她給我講「長毛」欺壓百姓的殘忍故事,他偉大的神力讓我敬佩。然後,在我極度渴望者〈山海經〉時,阿長為我買來了。我又一次對她敬佩。最後,她辭了人世,我默默為她祈禱。本文由我一次一次對她態度的轉變,突出了阿長的朴實。
〈朝花夕拾〉十分耐人尋味,它反映著封建社會的種種陋習:有寫人吃血饅頭,吃人肉。人們迷信,古板,纏足,互相欺詐等等都受到了魯迅強烈的批判,也讓我不由得為那些人們感到悲哀。
如今,中國還有很多陋習,我想我會改變它們,把祖國建設得更美好。

3. 老舍寫(月牙兒)的寫作背景

、《月牙兒》
《月牙兒》,中篇小說,老舍著。《月牙兒》全文以月牙兒為線索,作者以散文詩的筆法塑造了一個可憐、可敬、可嘆的形象,描繪了一個丑惡而凄冷的舊社會,令人回味無窮。
編輯本段——《月牙兒》故事梗概
民國初年,感化院女工宿舍的地鋪上,孤零零坐著暗娼韓月容,望著窗外的月牙兒,她思緒萬千。小時候,去世的父親被人放在一口破棺材裡抬走了。送葬時母親那一聲聲慘絕的哭喊,她至今記憶猶新。以後,母親給人洗衣服,一閑下來就坐在院子里發呆。八歲的月容懂事了,母親當掉家中所有的東西來維持生計。有一天,一頂大紅轎子來接母親,此後的那段好日子使她終生難忘。新爸爸供月容母女衣食,還送她去小學校讀書,可是,好景不長,新爸爸在一次意外事故中死了,母女倆一下又陷入衣食無著落的困境。母親找不到工作,唐嬸來找母親說事。一天放學回家,她看見從母親屋裡走出一個蝟瑣的男人,那狗男人還上前調戲她,月容一氣之下搬到學校去住。過了幾個月,母親來學校找月容,含淚告訴她自己又要嫁人了,月容沒有原諒母親。月容小學畢業了,當她在社會上經歷了一次次的磨難後,才慢慢理解了母親。月容沒有找到工作,一個叫高俊生的男人主動為她安排住處,陪她散步,還答應一定幫她找個好工作,月容以身相許。當她發現高俊生是騙子時,只能忍氣吞聲一走了之。月容來到春園樓當女招待,一個叫康先生的人用花言巧語想佔有她,月容反抗掙脫,但為此而丟掉飯碗。月容遇到高俊生的妻子,從高妻的話中她悟出了一個道理:體面和道德是有錢人說給別人聽的,對窮人,填飽肚子才是最大的真理。月容終於走上了與母親相同的道路,她從各種各樣的男人身上拚命地掙錢,然後悄悄地給已經淪為乞丐的母親送去,後來月容染上花柳病,凄涼地躺在床上等死,母親聞訊來到她的床前,母女倆抱頭痛哭。新區長上任,要掃清暗門子,然而新區長不是別人,正是調戲過她的康先生。月容被巡警抓進感化院,她寧願在陰暗的牢房裡永遠住下去,因為外面並不比這里好多少。
編輯本段——《月牙兒》全文

是的,我又看見月牙兒了,帶著點寒氣的一鉤兒淺金。多少次了,我看見跟現在這個月牙兒一樣的月牙兒;多少次了。它帶著種種不同的感情,種種不同的景物,當我『坐定了看它,它一次一次的在我記憶中的碧雲上斜掛著。它喚醒了我的記憶,象一陣晚風吹破一朵欲睡的花。

4. 讀書筆記20篇 一個摘抄 下面跟著賞析 又一個摘抄下面又是賞析..20篇好的+追加50分

第1篇
放下煩惱,收獲一片清涼
人生的煩惱太多了,碰到大煩惱,有時頂不住,真想放棄,但我們的家庭、親情、工作、乃至生命,是不能輕言放棄的,而執著的粘在煩惱上面,不僅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會走入死胡同里。
那怎麼辦呢?
道德經言: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無為,無為就是放下,真放下了就能無為無不為。你看,彌勒菩薩最聰明的就是開懷大笑,因為他大肚能容;還有一個叫「布袋和尚」的,為什麼叫布袋呢?因為布袋一般象徵我們的煩惱、我們的稚拙、我們的負擔,但是一般人提著這個煩惱卻放不下。「布袋和尚」就是警醒讓我們放下煩惱,放下執著,放下種種無謂的憂慮,把它踩在腳下,放下煩惱,就可以保持快樂。
仔細體味一下我們的現實生活,其實原來是有許多快的理由的,但我們常因一些錯誤的觀點和看法,太富於想像和挑剔,而不能愉快地躲過每一天,甚至拋棄了生活中的樂趣,環顧我們的周圍,總是有一些人對一切事物漠不關心,整日鬱郁寡歡,如同世界末日來臨。不想、不感興趣是他們對每件事的回應,又聽到太多的人說:這個世界容不下我,同學,朋友,乃至親人都不了解我—又煩又沒勁!
生活到底是沉重的。還是輕松的?這全依賴於我們怎麼去看待它。生活中會遇到好多煩惱,如果你擺脫不了它,那他就會如影隨形地伴隨在你左右,生活就成了一副重重的擔子。
一覺醒來又是新的一天,太陽不是每天都照常升起嗎?放下煩惱和憂愁,生活原來可以如此簡單。
放下煩惱,實際上就是找到適合自己排解壓抑,釋放身心的方式。
比如,我們有可以背上簡單的行囊,到自己嚮往已久的地方去。不必與誰為伴,就自己一個人,天馬行空,自在逍遙。我們可以如孩童般滾過一片青青的草地,找尋回兒時的天真與頑皮,也可以在心靈的高山無所顧忌的大喊一聲,打破這寧靜的時刻,讓孤獨的內心得到釋放的快樂。無論生活多麼繁重,我們都應在塵世的喧囂中,找到這份不可多得的靜謐,在疲憊中給自己心靈一點小憩,讓自己屬於自己,讓自己解剖自己,讓自己鼓勵自己,讓自己做回自己。。。。。。
我們也可以在一個月夜漫步到江邊,佇立在無聲的空曠中,感受一份輕靈。讓心靈遠離塵囂紛亂的世界,默默地體察花香,聆聽鳥鳴。欣賞自然帶給的樂趣,靜靜地沉靜在自己的遐想中。抬頭仰望明月,讓心隨著天邊的思緒飄飛。此時,這個世界屬於我,我也擁有了整個世界。
我們還可以品一品香茗,在煙霧繚繞中慵懶的翻閱一本好書。讓自己的這份難得的寧靜中,去書中解讀關於生活,關於情感的文字,可以被書中的人物打動,時而哈哈大笑,時而靜靜地流淚。這時的我們卸掉了生活的面具,返璞歸真,不帶任何偽飾的成分,抑或是微笑,這笑也是甜甜的,抑或是流淚。這淚也是快樂和滿足的。
我們更可以播放輕緩的溫柔的小夜曲,靜靜地躺在床上,什麼都不想,只讓自己沉浸在難得營造的氛圍里,讓身心此刻回歸。
賞析:
這篇文章,作者用了生動形象的語言,打動讀者的心!用輕緩、靜靜、沉浸等詞語,讓讀者沉醉,題目就讓人耳目一新,第一段,用問句結束,讓人感到,在與讀者交談!!
第二篇
哭泣的圓明園
一直以為,圓明園是哭泣的。八國聯軍蹂躪著她的肌體,摧毀著她的骨骼,沖天大火燃燒的是一個民族的自尊,百多年的疼痛如那西洋樓的殘臂斷垣穿越百年的風雨永遠存在——佇立在那西洋樓大水法的遺址前,我無法不感受圓明園的疼痛,感受一個民族的屈辱和疼痛,是那種切膚的痛。

是十年前,去的圓明園。沒有人願去,說是那麼遠,又沒啥看的。我說我肯定要去。

是陰凄凄的天,是冷嗖嗖的細雨,和著秋風如刀子一般刮在臉上.沿著浩淼的湖水,我走啊走的,不見一個人影兒。最後,終於走到了那大水法遺址——盡管多少次從圖片上,從教科書中見過這遺址的照片,可當我立在蒼蒼的天空下,真實地面對著這一片一地一曠野的玉白石塊時,仍感到那來自心底的震撼!依舊華美——我撫摸著那冰冰涼涼的玉石紋理;依舊精緻——那歐式的曲線流暢又不羈;依舊貴族——斷碎的羅馬石柱在蒼天下筆直出一派偉岸和傲然。後來我就流淚了,好在周圍沒人,我沒帶相機,但那些石塊、石柱、石雕連同那灰蒼蒼的天空一起烙在了腦海,成為心房上一幅水不磨滅的壁畫。

十年後的今日,我說,再去圓明園。對我來說,去圓明園是一種憑吊,一種拜謁,甚至是一種提醒。說出這些我不怕別人說我矯情,我就是這樣想的。

進了圓明園,才發現今非昔比。十年前的清寂不復存在,曾經寂靜的圓明園一片喧囂。柳綠桃紅藤紫,滿目春色也罷,昔日皇族的休閑園址,也該平常百姓流連賞目,門票從五角漲到二十五元也罷,這遺址這偌大的園子要人管理也得養活自己。裝飾華麗的人力車左右纏著:去福海?去綺春風?就十元,拖您去西洋樓您哪!謝了您哪,我說,我就是想自個兒走走。

往前,沿著湖邊再往前,穿過紫藤架,右拐,是了,是遺址,大水法遺址。

想不到的是西洋樓遺址這兒,竟也有這許多的人!一群系著紅領巾的孩子尖叫著互擲著石子,一群看來是高中生或是中專生的少男少女咬著冰棍兒在海宴堂遺址前高聲唱著「對面的女孩走過來走過來」;幾位看上去似幹部樣的人笑眯眯地擺好陣勢在鐫刻著「圓明園」字樣的大理石碑前照像,那捧著相機的說:笑!笑啊!這群人就腆著發福的肚皮蠢蠢地笑了。在大水法遺址前,就是那小時在書中看到,十年前在那兒哭泣的五根大羅馬柱那兒,一對情侶旁若無人地擁抱親吻!

剎那,我有點不知所措。親吻示愛幹嘛到這大水法遺址面前呢?在這樣殘破頹敗的亂石間,怎麼笑得出來?要唱歌蠻好去那桃紅柳綠的綺春園、長春園或是泛舟福海啊!看著這群在破碎的石塊遺址前歡笑的老老少少,仰首凝視那高高而破殘的羅馬柱,眼眶和心口就都隱隱地疼起來。歷史呢?恥辱呢?血性呢?!

前些年,曾經圍繞這圓明園需不需要重建有過爭論,結果是理智的人們理解了廢墟的價值,尊重了歷史留給我們殘酷的真實,這片廢墟留下了。當時,我是為留下拍案叫好。可今日見到這么多在廢墟上在遺址前歡笑嘻鬧的人群,我有點懷疑留下的必要了,在經過那麼多歲月之後,眼前這般斷壁殘垣,還能提醒人們對一個多世紀前那場噩夢的記憶,那場中華民族的災難與奇恥大辱?!

該是來圓明園,天就要陰的。一陣沙塵撲面而來,豆大的雨點砸了下來,劈頭劈臉,歡笑的人群直往外沖。剩下我一人,靜靜地,在潔白的石塊上坐下,對著這大水法遺址,對著這華美殘破的羅馬石柱,和蒼天,和這些斷壁殘垣一起落淚哭泣……
賞析:

這篇文章寫得很好,他把圓明園擬作成人——哭泣的,而且通過自己十年後再去圓明園,看到的事,抒發了自己的感情。文章中用了很多生動的詞語,讓人感覺好像身臨其境,在刻畫人物的同時,也告訴了我們,要勿忘國恥。
第3篇
一去不復返?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是有人偷了他們罷: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呢?是他們自己逃走了罷:現在又到了哪裡呢?
我不知道他們給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確乎是漸漸空虛了。在默默里算著,八千多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
去的盡管去了,來的盡管來著;去來的中間,又怎樣地匆匆呢?早上我起來的時候,小屋裡射進兩三方斜斜的太陽。太陽他有腳啊,輕輕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著旋轉。於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他又從遮挽著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等我睜開眼和太陽再見,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著面嘆息。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里閃過了。
在逃去如飛的日子裡,在千門萬戶的世界裡的我能做些什麼呢?只有徘徊罷了,只有匆匆罷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麼呢?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我留著些什麼痕跡呢?我何曾留著像游絲樣的痕跡呢?我赤裸裸來到這世界,轉眼間也將赤裸裸的回去罷?但不能平的,為什麼偏要白白走這一遭啊?
你聰明的,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
賞析:
文章用生動、精彩的語言,表達出對過往日子的留念,深情的吶喊、文章用了很多疑問句,體現了作者心中的不滿,希望大家珍惜現在的一切!!
第4篇
月,闕也

「月,闕也」那是一本二千年前的文學專書的解釋。闕,就是「缺」的意思。

那解釋使我著迷。

曾國藩把自己的住所題作「求闕齋」,求缺?為什麼?為什麼不求完美?

那齋名也使我著迷。

「闕」有什麼好呢?「闕」簡直有點像古中國性格中的一部分,我漸漸愛上了闕的境界。

我不再愛花好月圓了嗎?不是的,我只是開始了解花開是一種偶然,但我同時學會了愛它們月不圓花不開的「常態」。

在中國的傳統里,「天殘地缺」或「天聾地啞」的說法幾乎是毫無疑問地被一般人所接受。也許由於長期的患難困頓,中國神話對天地的解釋常是令人驚訝的。

在《淮南子》里,我們發現中國的天空和中國的大地都是曾經受傷的。女媧以其柔和的慈手補綴撫平了一切殘破。當時,天穿了,女媧煉五色石補了天。地搖了,女媧折斷了神鰲的腳爪墊穩了四極(多像老祖母疊起報紙墊桌子腿)。她又像一個能乾的主婦,掃了一堆蘆灰,止住了洪水。'

中國人一直相信天地也有其殘缺。

我非常喜歡中國西南部有一少數民族的神話,他們說,天地是男神女神合造的。當時男神負責造天,女神負責造地。等他們各自分頭完成了天地而打算合在一起的時候,可怕的事發生了;女神太勤快,她們把地造得太大,以至於跟天沒辦法合得起來了。但是,他們終於想到了一齪冒旆ǎ 前訓卣鄣 似鵠矗 緯篩呱降凸齲 緩螅 蟮夭判楹掀鵠戳恕?nbsp;

是不是西南的崇山峻嶺給他們靈感,使他們想起這則神話呢?

天地是有缺陷的,但缺陷造成了皺折,皺折造成了奇峰幽谷之美。月亮是不能常圓的,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當我們心平氣和地承認這一切缺陷的時候,我們忽然發覺沒有什麼是不可以接受的。

在另一則漢民族的神話里,說到大地曾被共工氏撞不周山時撞歪了——從此「地陷東南」,長江黃河便一路浩浩森森地向東流去,流出幾千里的驚心動魄的風景。而天空也在當時被一起撞歪了,不過歪的方向相反,是歪向西北,據說日月星辰因此嘩啦一聲大部分都倒到那個方向去了。如果某個夏夜我們抬頭而看,忽然發現群星灼灼然的方向,就讓我們相信,屬於中國的天空是「天傾西北」的吧!

五千年來,漢民族便在這歪倒傾斜的天地之間挺直脊骨生活下去,只因我們相信殘缺不但是可以接受的,而且是美麗的。

而月亮,到底曾經真正圓過嗎?人生世上其實也沒有看過真正圓的東西,一張蔥油)餅不夠圓,一塊鎳市也不夠圓,即使是圓規畫的圓,如果用高度顯微鏡來看也不可能圓得很完美。

真正的圓存在於理念之中,而在現實的世界裡,我們只能做圓的「復製品」。就現實的操作而言,一截圓規上的鉛筆心在畫圓的起點和終點時,已經粗細不一樣了。

所有的天體遠看都呈球形,但並不是絕對的圓,地球是約略近於橢圓形。

就算我們承認月亮約略的圓光也算圓,它也是「方其圓時,即其缺時」。有如十二點正的鍾聲,當你聽到鍾聲時,已經不是十二點了。

此外,我們更可以換個角度看。我們說月圓月闕其實是受我們有限的視覺所欺騙。有盈虛變化的是月光,而不是月球本身。月何嘗圓,又何嘗缺,它只不過像地球一樣不增不減的兀自圓著——以它那不十分圓的圓。

花朝月夕,固然是好的,只是真正的看花人那一刻不能賞花?在初生的綠芽嫩嫩怯怯的探頭出土時,花已暗藏在那裡。當柔軟的枝條試探地在大氣中舒手舒腳時,花隱在那裡。當蓓蕾悄然結胎時,花在那裡。當花瓣怒張時,花在那裡。當香銷紅黯委地成泥的時候,花仍在那裡。當一場雨後只見滿叢綠肥的時候,花還在那裡。當果實成熟時,花恆在那裡,甚至當果核深埋地下時,花依然在那裡。

或見或不見,花總在那裡。或盈或缺,月總在那裡,不要做一朝的看花人吧!不要)做一夕的賞月人吧!人生在世那一刻不美好完滿?那一剎不該頂禮膜拜感激歡欣呢?

因為我們愛過圓月,讓我們也愛缺月吧——它們原是同一個月亮啊!

賞析:
沒有完美,有圓有缺才有歡有喜,有情意 !不要因為暫時的形象,而做出魯莽的決策!!
第5篇:
漢語,我想對你哭----我愛語文,所以我哭泣

武漢大學某教授在一次講演中曾不無感慨地說到,漢語現在已經成為了一種弱勢語言、一種第二階級的語言。在座的富有自由辯論精神的學子們一片嘩然,紛紛以"語言是沒有階級性的"觀點反駁。但在聽了演講者的"一個外國人晉職、升中學、上大學、考研究生、攻博,需要考我們漢語嗎?"的反問之後,全場寂然。

我不否認,今天我們必須學習西方科技知識,掌握其語言,了解其文化。但是,如果我們普通陷入對外國語言(這里主要是指英語)的畸形崇拜,那麼這實際上就是一個關繫到本民族文化生存前景的嚴重問題。

隨處張貼的花花綠綠的考研英語培訓班廣告,已是當下大學校園風景的一個重要組織部分。2002年的碩士研究生錄取工作剛剛結束,2003年的考研英語培訓廣告已是鋪天蓋地。廣告上的授課"明星"近十年間換了一撥又一撥。這些來自皇城腳下的專家們,每年自9月份開始,便在中國的上空飛來飛去,給各大城市帶去廣告上所標榜的"來自當年命題組的消息"。一次串講門票的票價往往高達百元以上,但聽者仍有數千之眾,盛況直追二流影視歌星走穴。

大多聽講者也明白在那種狂熱的氣氛里,是難以學到什麼新東西的,但他們認為,即便花費時間、金錢換來一種心理上的平衡也值得。因為,英語對於考研者來說,具有一票否決的作用,它早已成為考研游戲的前提。而且,隨著競爭者日眾,它的難度也不斷水漲船高。具體地說,一個報考中國現當代文學甚至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的考生,如果英語不達"國家線"的話,即便專業再優異也是白搭。相反,專業水平平庸,英語成績突出的考生,卻往往成了錄取的亮點。

這種游戲規則給人這樣一種錯覺:似乎關於中國文學、歷史、哲學等領域的研究,都仰賴於西方的漢學,因而英語是應當掌握的首要工具。每一年的碩士研究生錄取結束之後,常常聽到老師們十分遺憾地感嘆:某某同學專業優異,此次英語稍差而無法招納門下。即便有個別幸運者在英語距線一兩分的情況下,經導師多方奔走"拉"了進來,但補那一兩分之缺需數萬元,窮學生背著沉重的債務,又如何專心學業?

太多英語系的專科、本科畢業生,在對所報考的專業知之甚少,甚至此前一無所知的情況下,卻憑借英語專業優勢擠進去堂皇讀之。而以我所見,這種情況在博士生招生中更是見怪不怪。在武漢這兩年,大學英語系講師、副教授在沒讀一天中文的情況下,利用幾本文學史考中文系博士似乎成了一種時髦。他們都即考即中,甚至個別人中文專業課程只有五十幾分,但憑"強大"的英語專業優勢一樣鶴立雞群,真讓那些在專業領域兀兀窮年者羨慕、嫉妒。有人發出這樣的感嘆:在中國,出身英語專業攻取任何學位,只要願意,都如探囊取物一般。這一中國特色又如何叫人對英語保持冷靜呢?

然而,我們對英語的態度又是矛盾的。我們真的重視英語嗎?2000年武漢大學博士生錄取的英語線,劃為:應屆、往屆的文科考生分別是55分、50分,而理科應屆、往屆考生分別只需50分、45分。也就是說大家同是博士生,在英語卷面分只有100分的情況下可以相差10分之巨。而且,更讓人不解的是,一個研究空間物理的博士生與一個研究中國現當代文學的博士生究竟哪一個更需要英語?

我不知道是否有專業人士,對我國的碩士和某些大學的博士研究生入學英語考試題產生過質疑。我真的很懷疑,卷面上那些賣弄似的找出的一些連老外們也早已不計較的語法問題和針對4到5篇斷章取義的短文,設計一些謎語般的選擇題這些考試方式,是否就是對培養專業研究者英語水準的一個合理測度。華中師范大學英語系一位曾在美國做訪問學者一年的副教授,在湖北省2001年度博士生入學英語考試中才取得了57分的成績。可以想見,那該是一份怎樣堅決要把人考"倒"的英語試卷!

我絕不是一個文化本位主義者,從不懷疑外語對於培養專業研究人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我認為,把外語作為最重要的甚至幾乎是惟一重要的錄取標准則是荒唐的。我們為什麼不能把英語的門檻放低一點、實用一點,讓考生多一些精力關注專業領域,同時也給導師多一點選擇的空間呢?

在一次研討會上,福建的南帆先生在發言中對中國當代文學的發展前景表示深深隱憂。因為當代大學生,包括中文系學生,對漢語表現出了令人震驚的冷漠。這種冷漠源於--在現今找到一個"含金量"高的工作只需要學好兩項技能,那便是英語和計算機。我自己也曾在講授現代文學的課堂上遭遇到一位女生的質問:"老師,我們學這些有什麼用?"在這個工具理性極度膨脹的時代里,她讓我無言以對。

近年來,在一些城市辦學條件比較好的學校,紛紛實踐中、英雙語教學,以此自抬身價。我們對英語的態度終究又邁出了"更具有決定意義的一大步"。以前只是在英語課上老師教、學生學,到現在各科老師一齊努力,讓中國學生有呆在英、美課堂上的感覺,多麼良苦的用心!而雙語幼兒園就更不是什麼新鮮事了。我們喊了許多"要從娃娃抓起"的口號,我認為只有"學英語從娃娃抓起"做得最令人滿意。

與之恰成對比的是,我們年輕一代對本民族傳統文化態度的冷漠,了解的淺陋。我參加過湖南省的高考作文評閱工作,在所閱過的近兩千篇文章中,很少能看到字句完全通順的,更無以奢談文采,而太多"准大學生們"在文字中所體現出的對題旨把握的模糊、表達的幼稚、取材的單一和價值觀念的混亂真是讓人驚嘆!

全球化已成為當今不可遏止的世界趨勢。面對強勢文化的入侵,我們知道其他民族是怎樣對待自己的語言和文化的嗎?多數時間在美國教書的法國人德里達來北京大學作演講的時候,開始打算應學生要求用英語,但法國領事館堅持要他用法語,因為他是法國人。幾十年前,美籍華人丁肇中先生在諾貝爾獎的頒獎台上致答詞時,這位英語遠比漢語講得流利的科學家,卻堅決要講漢語,就因為那是母語。據說在德國的講台上授課,政府規定一律都得用德語。而在許多最需要使用本民族語言的國際講壇上,我們卻聽到了中國代表的滿口洋話。最近驚聞武漢某著名大學也要實行雙語教學,據說包括其中文專業也不能倖免。如果這消息確實,那麼在中國大學的課堂上使用英語講授漢語言文學,將成為世界教育傳播史上的一大奇觀……

我們小時候都學過《最後一課》。我想這篇體現一種語言命運的著名短篇小說之所以引起全世界的共鳴,是因為那位老師在最後一課上,表達了一個超越民族界限的感嘆:法語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語言。這句話可以置換為:世界上任何一種語言都是最美麗的。遺憾的是,這種美麗往往只有在危及語言存亡的時候,才體會得出。我們非得扮演一回那個不成器的小學生嗎?

英語對於我們意味著什麼?意味著"狼來了"。來了一匹我們不能趕走也無法趕走的"狼"。但我想,即便我們沒有氣度、勇氣、膽識、能力與之共舞,也不至於要把我們的孩子以及我們身上的好肉都送到它的嘴裡,任其撕咬吧?

漢語,我想對你哭!
賞析:
制度的腐朽,比官員的腐敗,更可怕。現在一個大學生,甚至一個研究生,一篇文章寫不好,是大學生或研究生的無能,還是教育制度的失敗?教育是民族的未來,為什麼不把最民族,最根本的東西放在第一位?讓我們熱愛漢語!熱愛祖國!

5. 我國四大古典公案小說指的是什麼

包公案 包拯

狄公案 狄仁傑

海公案 海瑞

施公案 施世綸(鹿鼎記中,被韋小寶捉弄的台灣降將施琅的後代)

6. 魯迅寫的《墳》前序是什麼

圖書簡介】-魯迅散文詩歌全編如果說魯迅的小說與雜文是偏於「為別人」寫的,那麼他的散文(特別是《野草》這樣的散文詩)則是偏於「為自己」寫的,也就是說,他要借散文這樣一種更具個人性的文體,來相對真實與深入地來展現其個人存在——個體生命的存在與文學個人話語的存在:這就是魯迅的散文的特殊價值所在。閱讀魯迅的散文和詩歌,自有一種特殊的意味:它會幫助我們走近魯迅的生命個體,這將是一次心靈的相遇……本書收入魯迅自己編定的回憶記事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中的散文作品,及收錄在魯迅其他作品集中的散文作品;同時收入魯迅一生創作的六十餘首新舊體詩歌。[看更多]【圖書目錄】-魯迅散文詩歌全編散文全編朝花夕拾小引狗貓鼠阿長與《山海經》《二十四孝圖》五猖會無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父親的病瑣記藤野先生范愛農《朝花夕拾》後記辛亥游錄《域外小說集》序智識即罪惡無題說胡須《陶元慶氏西洋繪畫展覽會目錄》序俄文譯本《阿Q正傳》序及著者自敘傳略雜憶記念劉和珍君《窮人》小引記「發薪」上海通信廈門通信廈門通信(二)《阿Q正傳》的成因廈門通信(三)海上通信答有恆先生怎麼寫——夜記之一再談香港在鍾樓上——夜記之二談所謂「大內檔案」看司徒喬君的畫葉永蓁做《小小十年》小引柔石作《二月》小引我和《語絲》的始終魯迅自傳《淑姿的信》序英譯本《短篇小說選集》自序為了忘卻的記念看蕭和「看蕭的人們」記我怎麼做起小說來我的種痘《守常全集》題記《北平箋譜》序《引玉集》後記自傳憶韋素園君憶劉半農君從孩子的照相說起蕭紅作《生死場》序陀思妥夫斯基的事我的第一個師父白莽作《孩兒塔》序「這也是生活」死女吊關於太炎先生二三事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野草》題辭秋夜影的告別求乞者復仇復仇(其二)希望雪風箏好的故事過客死火狗的駁詰失掉的好地獄墓碣文頹敗線的顫動立論死後這樣的戰士聰明人和傻子和奴才臘葉淡淡的血痕中一覺自言自語隨感錄六十六生命的路無題為「俄國歌劇團」烽話五則戰士和蒼蠅夏三蟲雜感小雜感夜頌秋夜紀游喝茶死所半夏小集《吶喊》自序《熱風》題記《華蓋集》題記《華蓋集續編》小引《墳》題記寫在《墳》後面《而已集》題辭《三閑集》序言《二心集》序言《自選集》自序《兩地書》序言《偽自由書》前記《准風月談》前記《南腔北調集》題記《花邊文學》序言《且介亭雜文》序言《且介亭雜文二集》序言《集外集》序言詩歌全編別諸弟蓮蓬人庚子送灶即事祭書神文惜花四律步湘州藏春園主人元韻和仲弟送別元韻並跋挽丁耀卿題照贈仲弟哀范君三章哭范愛農夢愛之神桃花他們的花園人與時他我的失戀——擬古的新打油詩替豆萁伸冤吊盧騷題贈馮蕙熹贈鄔其山自題小像無題二首(大江日夜向東流)送O.E.君攜蘭歸國無題(大野多鉤棘)湘靈歌送增田涉君歸國好東西歌公民科歌南京民謠「言詞爭執」歌無題(血沃中原肥勁草)偶成贈蓬子一二八戰後作自嘲教授雜詠所聞答客誚無題二首(故鄉黯黯鎖玄雲)無題(洞庭木落楚天高)二十二年元旦贈畫師題《吶喊》無題(慣於長夜過春時)題《彷徨》吊大學生學生和玉佛悼楊銓題三義塔無題(禹域多飛將)悼丁君贈人無題(一枝清采妥湘靈)酉年秋偶成阻郁達夫移家杭州聞謠戲作戌年初夏偶作贈日本歌人秋夜偶成題《芥子園畫譜三集》贈許廣平「天生蠻性」——為「江浙人」所不懂的亥年殘秋偶作

7. 魯迅著名作品

《吶喊》(短篇小說集)1923,新潮社
《中國小說史略》(上下卷)1923一1924,新潮社
《熱風》(雜文集)1925,北新
《彷徨》(短篇小說集)1926,北新
《華蓋集》(雜文集)1926,北新
《華蓋集續編》(雜文集)1927,北新
《墳》(論文、雜文集)1927,未名社
《野草》(散文詩集)t927.北新
《朝花夕拾》(散文集)1928,未名社
《而已集》(雜文集)1928,北新
《三閑集》(雜文集)1932,北新
《二心集》(雜文集)1932,合眾書店
《魯迅自選集》1933,天馬
《兩地書》(書信集)與景宋合著,1933,青光書局
《偽自由書》(雜文集)1933,青光書局
《魯迅雜感選集》瞿秋白編選,1933,青光書局
《南腔北調集》(雜文集)1934,同文書局
《拾零集》1934,合眾書店
《准風月談》(雜文集)1934,興中書局
《集外集》楊霽雲編,魯迅校訂,1935,群眾圖書公司
《門外文談》(論文)1935,天馬
《故事新編》(小說集)1936,文生
《花邊文學》(雜文集)1936,聯華書局
《且介亭雜文》(雜文集)1936,三閑書屋
《夜記》(雜文集,後編入《且介亭雜文末編)1937,文生
《且介亭雜文二集》(雜文集)1937,三閑書屋
《且介亭雜文末編》(雜文集)1937,三閑書屋
《魯迅書簡》(影印本)許廣平編定,1937,三閑書屋
《魯迅全集》(1一20卷,收著作、譯文和輯錄的古籍)1938,魯迅全集出版社
《集外集拾遺》(綜合集)1938,魯迅全集出版社
《漢文學史綱要》(文學史)1941,魯迅全集出版社
《魯迅全集補遺》唐韜編,1946,上海出版公司
《魯迅書簡》許廣平編,1946,魯迅全集出版社
《魯迅日記》(影印本)1951,上海出版公司;鉛印本,1959,人文
《魯迅選集》1952,開明
《魯迅小說集》1952,人文
《魯迅全集補遺續編》唐韜編,1952,上海出版公司
《魯迅書簡補遺》吳元坎輯,1952、上海出版公司
《魯迅全集》(1-lO卷)1956-1958,人文
《魯迅選集。(1一2卷)1956-1958,中青
《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文學史)1958,三聯
《魯迅選集》(上下冊)1959,人文
《魯迅書簡》(致日本友人增田涉)1972,人民日報社
《魯迅詩稿》1976,文物;1981,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魯迅書信集》(上下卷,收《兩地書》以外書信1381封)1976,人文
《魯迅佚文集》1976,解放軍報社
《魯迅書簡》(致曹靖華)1976,上海人民
《魯迅手稿全集》(書信8冊,日記6冊)1978一1980,文物
《魯迅致許廣平書簡》1980,河北人民
《魯迅全集》(1-16卷)1981,人文
魯迅全集卷一(墳 熱風 吶喊)
魯迅全集卷二(彷徨 野草 朝花夕拾 故事新編)
魯迅全集卷三(華蓋集 華蓋集續編 而已集)
魯迅全集卷四(三閑集 二心集 南腔北調集)
魯迅全集卷五(偽自由書 准風月談 花邊文學)
魯迅全集卷六(且介亭雜文 且介亭雜文二集 且介亭雜文末編)
魯迅全集卷七(集外集 集外集拾遺)
魯迅全集卷八(集外集拾遺補編)

37

8. 求幾篇篇幅較短的日本優美文章。

散文可以嗎 如清少納言的《枕草子》谷崎潤一郎的《陰翳禮贊》谷崎松子的《櫻》川端康成的《秋之野》西脅順三郎的《自然的哀愁》

9. 魯迅寫了哪些散文

魯迅的散文集只有《朝花夕拾》。包括:

狗·貓·鼠
阿長與《山海經》
《二十四孝圖》
五猖會
無常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父親的病
瑣記
藤野先生
范愛農

這些篇。如果你只要三個,這些里最著名的三篇應該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藤野先生、阿長與《山海經》。

散文詩就還有《野草》《故鄉》

如果散文的定義寬一點可以包括雜文,那就還有《墳》《熱風集》《華蓋集》《華蓋集續編》《華蓋集續編的續編》《南腔北調集》《三閑集》《二心集》《而已集》《花邊文學》《偽自由書》《附集》《准風月談》《集外集》《且介亭雜文集》《且介亭雜文二集》《且介亭雜文末編》

集子中文章內容可以在網路上找~鏈接如下:

希望滿意~

閱讀全文

與短篇小說春園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極品修真強少有聲小說下載 瀏覽:86
女局長的絲襪小說全集 瀏覽:430
穿越小說女主楚嫣然 瀏覽:151
女尊男主宅斗小說推薦 瀏覽:473
玄幻小說中的最強神眼 瀏覽:500
女主叫春心的穿越小說 瀏覽:578
泰克斯芬利同人小說 瀏覽:291
寫隋唐的穿越小說 瀏覽:631
小說推薦九庫閱讀 瀏覽:499
寫刺客信條的無限小說 瀏覽:922
男主有腿疾的穿越小說 瀏覽:695
神豪奶爸系統小說 瀏覽:420
qq閱讀小說推薦 瀏覽:46
穿越重生女強架空完結小說排行榜 瀏覽:388
分析小說人物形象ppt 瀏覽:741
不敗戰神小說閱讀 瀏覽:205
烏桓小說主角 瀏覽:195
破案刑偵小說排行榜 瀏覽:319
中考小說閱讀訓練解析 瀏覽:250
巨肉的都市小說 瀏覽: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