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有聲完結 > 中國哲學史有聲小說

中國哲學史有聲小說

發布時間:2021-08-27 01:09:18

A. 求馮友蘭《中國哲學史》txt

買書吧!哲學方面書,電子的看著很難受的,還是書本好,你可以反復揣摩這一句話,可是手機不方便,額不好做記錄。上國美,18塊就買一本。

B. 中國哲學史電子書txt全集下載

中國哲學史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C. 馮友蘭 《中國哲學史》

馮友蘭先生所著《中國哲學史》是第一部完整的具有現代意義的中國哲學史。第一篇 是子學時代,第二篇 為經學時代。從孔子到淮南王為子學時代,自董仲舒到康有為為經學時代。子學時代主要介紹春秋戰國諸子百家的學說,經學時代則記述了從漢代到晚清整個中國哲學思想發展的脈絡。 馮友蘭著《中國哲學史》是第一部完整的具有現代意義的中國哲學史,為中國哲學史學科的奠基之作。陳寅恪評此書,贊為「取材謹嚴,持 論精確」。《中國哲學史》基本架構已為中國哲學史界普遍接受,許 多觀點(如名家應分為惠施之「合同異」、公孫龍之「離堅白」兩派;二程 思想不同,分別為心學、理學之先驅;又如程朱異同,陸王異同,朱王異同 ;等等),均發前人所未發,在學術界享有盛譽。

D. 《中國哲學史》誰寫的比較經典,比較權威

我個人推薦【馮友蘭】先生所著《中國哲學史》。

《中國哲學史》共有兩個版本,分別是【張岱年和馮友蘭】所著的。

張岱年所著的《中國哲學史》講述的內容有:奴隸制及其向封建制轉變時期的哲學、先秦哲學、封建制時期的哲學、秦漢時期的哲學、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哲學、隋唐時期的哲學、宋元明清時期的哲學、中國近代哲學、中國哲學的特點。

馮友蘭先生所著《中國哲學史》兩卷本是第一部完整的具有現代意義的中國哲學史,陳寅恪曾評此書,以為「取材謹嚴,持論精確,……今欲求一中國哲學史,能驕傅會之惡習,而具了解之同情者,則馮君此作庶幾近之」,「此書作者取西洋哲學觀念,以闡紫陽之學,宜其所系統而多新解」。

此書的基本架構已為中國哲學史界普遍接受,此書的許多觀點(如名家應分為惠施之「合同異」、公孫龍之「離堅白」兩派「;」二程思想不同,分別為心學、理學之先驅;又如程朱異同,陸王異同,朱王異同;等等),均為前人所未發,後人所不能改,已成為學術界的定論。此書是中國哲學史學科的奠基之作。

本書向讀者介紹了中國哲學史,全書分為上、下冊。第一篇是子學時代,第二篇為經學時代。全書史料豐富,翔實,觀點新穎深刻,分析透徹。本書理論豐富,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可供廣大讀者參考。

希望幫到你!!

E. 中國哲學史的作品目錄

自序一
自序二
自序三
第一篇 子學時代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泛論子學時代
第三章 孔子以前及其同時之宗教的哲學的思想
第四章 孔子及儒家之初起
第五章 墨子及前期墨家
第六章 孟子及儒家中之孟學
第七章 戰國時之百家之學
第八章 《老子》及道家中之《老》學
第九章 惠施、公孫龍及其他辯者
第十章 莊子及道家中之庄學
第十一章 《墨經》及後斯墨家
第十二章 荀子及儒家中之荀學
第十三章 韓非及其他法家
第十四章 秦漢之際之儒家
第十五章 《易傳》及《淮南鴻烈》中之宇宙論
第十六章 儒家之六藝論及儒家之獨尊
第二篇 經學時代
第一章 泛論經學時代
第二章 董仲舒與今文經學
第三章 兩漢之際讖緯及象數之學
第四章 古文經學與揚雄、王充
第五章 南北朝之玄學(上)
第六章 南北朝之玄學(下)
第七章 南北朝之佛學及當時人對於佛學之爭論
第八章 隋唐之佛學(上)
第九章 隋唐之佛學(下)
第十章 道學之初興及道學中二氏之成分
第十一章 周濂溪、邵康節
第十二章 張橫渠及二程
第十三章 朱子
第十四章 陸象山、王陽明及明代之心學
第十五章 清代道學之繼續
第十六章 清代之今文經學
附錄
原儒墨
原儒墨補
原名法陰陽道德
原雜家(與張可君合作)
孟子浩然之氣章解
審查報告一(陳寅恪)
審查報告二(金岳霖)
審查報告三(陳寅恪)
校勘後記(蔡仲德)

F.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的版本問題

偶知道他的《中國哲學簡史》是短小精悍的版本,原版英文,是他旅美時講授中國哲學史的教材,後來翻譯成中文,目前再版了很多次,有上下冊的中英對照本。《新編》是文革後所做,說是「經過馬克思主義思想改造後的重新認識」。《中國哲學史》沒看過,不清楚。

G. 求《中國哲學史》(任繼愈主編)哪裡可以下載

這里有PDF格式的。http://ishare.iask.sina.com.cn/search.php?key=%C8%CE%BC%CC%D3%FA+%D6%D0%B9%FA%D5%DC%D1%A7%CA%B7&format=

H. 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和《中國哲學史新編》哪個好

《中國哲學史新編》是他在文革以後受到政治壓力的情況下寫的,很多寫法和語言都不是出於他的意願。文革期間,毛澤東曾經點名批評馮友蘭:「北大有一個馮友蘭,搞唯心主義的。」那時候的馮友蘭被看管得很緊,有一次在印度開的一個學術會議上,一位台灣的學者想找他談談,他只能通過紙條告訴對方自己現在不方便跟他談。雖然他的《中國哲學史新編》的大部分是文革以後寫成的,但是那時候的中國哲學史研究已經被意識形態化,也就是處於兩軍對陣(唯物唯心)當中。這一時期寫出來的哲學史被意識形態影響非常重,往往都是把哲學史當作佐證馬克思主義的材料,《中國哲學史新編》以及任繼愈的《中國哲學史》都有這個毛病。現在的中國哲學史界對這兩本書的評價往往只是出於對前輩的尊重。客觀地說,奠定中國哲學學科的還是他的《中國哲學史》,後來很多哲學史的選材都在他的范圍當中。《中國哲學史新編》以及任繼愈的《中國哲學史》在哲學史地位上都是比較低的,當然不排除它們對一些材料解讀存在合理的地方,但是總的來說,這兩本書只能是一個時代的過客,當然,如果你要研究這個時代的中國哲學界在研究一些什麼,這兩本書是很好的資料,但是如果你要是想學習中國哲學史,我建議還是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比較好。

I. 中國哲學史

百家爭鳴是指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和戰國(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時期知識分子中不同學派的涌現及各流派爭芳斗艷的局面。所謂「諸子百家」,其實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其次有陰陽家、雜家、名家、縱橫家、兵家等等。「百家爭鳴」反映了當時社會激烈和復雜的政治斗爭,特別是新興地主階級和沒落奴隸主之間的階級斗爭。這個時期的文化思想,奠定了整個封建時代文化的基礎,對中國古代文化有著非常深刻的影響。

儒家

儒家的創始人是孔子,其理論的核心是「仁」,而體現仁的制度或行為的准則是「禮」。戰國中期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是孟子,孟子宣揚「仁政」,認為「民貴君輕」,主張「法先王」。儒家的代表人物還有荀子,他贊揚富國強兵的制度或政策,尤其贊揚秦國。

墨家

墨家學派創始人是墨子,他的主張和儒家是針鋒相對的。他主張「尚賢」,反對世卿世祿制度,要求打破舊的等級觀念;主張「非攻」,要求有一個安定的政治局面,反對互相侵犯;他提出「兼愛」的理論,對卑賤的人也要給予平等的地位,當然這在當時只能是一種幻想。

道家

道家學派的創始人是老子,反映他思想的書為《老子》,又名《道德經》。《老子》一書提出了禍福相依等樸素的辯證法觀點。老子主張「無為而治」,倡導「小國寡民」的理想境界。

道家在戰國時期的代表人物是莊周,他著有《莊子》一書。莊子認為宇宙萬物的本源叫做「道」。事物萬變無常,沒有什麼是非標准;他還認為要想社會安定太平,除非把一切都毀滅,還說人生只是一場大夢。

法家

法家學派代表新興地主階級的利益。早期代表人物有李悝、吳起、商鞅、慎到、申不害等人,後期法家韓非是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理論集大成者。

韓非出身於韓國的貴族家庭,《韓非子》一書是他總結前期法家思想的成果。韓非提出了「法」、「術」、「勢」相結合的法治理論,認為「法」是根本,「術」是政治斗爭的策略手段,「勢」是君王的地位和權力,只有將這三者結合起來,才能建立起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韓非曾為秦所用,他的學說也成為秦代的官學,對秦始皇統一中國、鞏固政權起了積極作用。
孔子哲學思想的十個要點,即:1、述古而非復古,2、尊君而不主獨裁,3、信天而懷疑鬼神,4、言命而超脫生死,5、舉仁智而統禮樂,6、道中庸而疾必固,7、懸生知而重聞見,8、宣正名以不苟言,9、重德教而輕刑罰,10、整舊典而開新風,

孔子的主要貢獻是:積極樂觀的有為精神,對道德價值的高度重視,開創了重視歷史經驗的傳統,奠定了漢民族共同文化心理的基礎。

老子的主要思想有以下幾個方面:一、道是什麼。老子認為有物混成,先天地而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二、道的作用。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而為和。一指混混沌沌的原始,二指由混沌二氣生出的陰陽二氣,三是陰陽二氣通過沖撞而形成統一;三生萬物。三、道的特點。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無為無不為,反者道之動。無是虛無的無,無才是最有用的。無為而無不為,反者道之動,是說事物總是向它相反的方向去轉化,矛盾依存的雙方影響其對立面的轉化。所謂福兮禍之所倚禍兮福之所伏。因此通過這兩者推出反者道之動;四、道的規律。事物總是向它相反的方向轉化為道的規律,從出生就走向死亡,從成長就走向衰老。物極必反,樂極生悲。老子說,柔弱勝剛強。比如說一陣大風吹過,大樹就要折斷,而小草卻留了下來。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能勝,水是最溫柔的,但是用之攻堅又有很大力量。把之中觀察事物的方法用於人事,老子有一個著名的論斷,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舉之,將欲奪之,必固予之,是謂微明。五、道的本質。老子認為,道的本質是聽任萬物自然的變化而不加干涉。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之能長久,是聽任物之自化,萬物之自然。老子把道法自然引人入勝,就得出了無為而治的觀點。

閱讀全文

與中國哲學史有聲小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極品修真強少有聲小說下載 瀏覽:86
女局長的絲襪小說全集 瀏覽:430
穿越小說女主楚嫣然 瀏覽:151
女尊男主宅斗小說推薦 瀏覽:473
玄幻小說中的最強神眼 瀏覽:500
女主叫春心的穿越小說 瀏覽:578
泰克斯芬利同人小說 瀏覽:291
寫隋唐的穿越小說 瀏覽:631
小說推薦九庫閱讀 瀏覽:499
寫刺客信條的無限小說 瀏覽:922
男主有腿疾的穿越小說 瀏覽:695
神豪奶爸系統小說 瀏覽:420
qq閱讀小說推薦 瀏覽:46
穿越重生女強架空完結小說排行榜 瀏覽:388
分析小說人物形象ppt 瀏覽:741
不敗戰神小說閱讀 瀏覽:205
烏桓小說主角 瀏覽:195
破案刑偵小說排行榜 瀏覽:319
中考小說閱讀訓練解析 瀏覽:250
巨肉的都市小說 瀏覽: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