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想請問一下,有沒有什麼揭露社會的黑暗,反映人性丑惡的小說,不要什麼古代武俠,校園青春,總裁丫頭的看
莫言 老舍 魯迅 路遙
2. 我想問一篇短片小說的名字 好像是日本作家寫的,批判社會的黑暗
羅生門
3. 求揭露社會陰暗的小說
《逆骨》,作者十二月雨季。以奇幻的手法,寫出社會陰暗處我覺得是黑暗系小說里不錯的
4. 反映人性陰暗面的小說
《洛麗塔》:是作者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流傳最廣的作品,絕大部分篇幅是死囚亨伯特的自白,敘述了一個中年男子與一個未成年少女的戀愛故事。小說最初未獲准在美國發行,於1955年首次被歐洲巴黎奧林匹亞出版社出版。1958年終於出版了美國版,作品一路躥升到《紐約時報》暢銷書單的第一位。《洛麗塔》已被改編成電影。http://ke..com/view/20886.html?wtp=tt
《巴別塔之犬》故事開篇便將讀者引入一個神秘離奇的氛圍中,一個女人從蘋果樹上墜地身亡,是意外還是自殺?無人知曉,唯一的目擊者,就是她的愛犬「羅麗」。女人的丈夫是一位語言學家,因為思念妻子卻無從得知她真正的死因,竟異想天開地打算教愛犬「羅麗」說話,讓它道出事情的真相。也就在教「羅麗」說話的期間,語言學家逐漸開啟了和妻子之間的記憶之盒……至此,語言學家才漸漸拼貼出妻子的樣貌。那麼,他將用何種方式找到他與愛犬「羅莉」共通的語言?最後他能否讓愛犬「羅麗」說出女主人死亡那天到底發生了什麼嗎?(故事的中間有很多陰暗的東西,由於喜歡狗,所以覺得很想吐!)
卡夫卡
《變形記》:在本書中卡夫卡描述了小職員格里高爾·薩姆沙突然變成一隻使家人都厭惡的大甲蟲的荒誕情節,藉以揭示人與人之間--包括倫常之間--表面上親親熱熱,內心裡卻極為孤獨和陌生的實質,生動而深刻地再現了資本主義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冷漠。在荒誕的、不合邏輯的世界裡描繪"人類生活的一切活動及其逼真的細節"。
短篇小說《飢餓藝術家》描述了經理把絕食表演者關在鐵籠內進行表演,時間長達四十天。表演結束時,絕食者已經骨瘦如柴,不能支持。後來他被一個馬戲團聘去,把關他的籠子放在離獸場很近的道口,為的是遊客去看野獸時能順便看到他。可是人們忘了更換記日牌,絕食者無限期地絕食下去,終於餓死。這里的飢餓藝術家實際上已經異化為動物了。
另外一些小說是揭示現實世界的荒誕與非理性的,如《判決》和名篇《鄉村醫生》,這里,現實和非現實的因素交織,透過這些荒誕的細節和神秘的迷霧,這里寓意著:人類患了十分嚴重的病,已經使肌體無可救葯。人類社會的一些病症是醫生醫治不了的,這里的醫生最後也變成了流浪者。
卡夫卡的畫卡夫卡的長篇小說《美國》和《洞穴》等揭示的是人類現實生活中的困境和困惑感;而《審判》、《在流放地》以及《萬里長城建造時》則揭示了現代國家機器的殘酷和其中的腐朽。長篇小說《城堡》可以說是《審判》的延續,不僅主人公的遭遇繼續下去,主要精髓也是一脈相承。短篇小說《萬里長城建造時》中寫到:中國老百姓被驅趕去建造並無多大實用價值的長城,他們連哪個皇帝當朝都不知道,許多年前的戰役他們剛剛得知,彷彿是新聞一般奔走相告。「皇帝身邊雲集著一批能幹而來歷不明的廷臣,他們以侍從和友人的身份掩蓋著艱險的用心。」 「那些皇妃們靡費無度,與奸刁的廷臣們勾勾搭搭,野心勃勃,貪得無厭,縱欲恣肆,惡德暴行就像家常便飯。」他還寫出了表現民主主義思想的一句話:「在我看來,恰恰是有關帝國的問題應該去問一問老百姓,因為他們才是帝國的最後支柱呢。」
《伊甸園的鸚鵡》:你是否願意拿最親近的人的秘密換取成功?你是否願意在眾目睽睽下袒露內心,獲得名利?如果你願意,歡迎來到「追夢者天堂」! 讀過《巴別塔之犬》的讀者,絕對會在《伊甸園的鸚鵡》里發現更大的閱讀驚喜。你永遠猜不到作者想讓你看到什麼樣的人性,也猜不到下一頁會遇上什麼情節轉折。就是這種期待,讓人無法從她的小說中抽身。——《出版家周刊》 十七歲的少女凱西深夜生下一個女嬰,母親羅拉先前竟毫無覺察,愧疚自責的羅拉為了調和母女之情,帶女兒進行免費的環球之旅,參加「追夢者天堂」電視真人秀競賽。面對六對關系詭異、來歷復雜的競爭組合,100萬美元優勝獎金究竟是通向生命轉機的伊甸園,還是通向讓人性喪失殆盡的魔境?在如影隨形的攝像鏡頭背後,始終陪伴的鸚鵡還看到了什麼?
5. 魯迅的文章批判了黑暗的社會
魯迅的幾部短篇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都是批判中國黑暗社會的。你可以看一看。
6. 反映社會現實的短篇小說!!
人間現實是最精彩的小說,人心是最大的懸疑——這是蔡駿創作十年首次將這種認知用小說的形式去表現,同樣這也是我看《人間》直觀感受,蔡駿首次將他這種認知用小說的形式進行完美體現,以至於他說,除了他兒子以外,這就是他最重要的一部作品。
在蔡駿《人間》這本書里,懸疑不需要設局,感動不需要煽情,蔡駿完全拋棄他最先寫青春懸疑小說的套路,而用了另外一種更為成熟的敘述方式,一樣的細膩,一樣的糾結,一樣的充滿懸念,結局出乎意料。這樣的結局,除了蔡駿,誰也猜不到,蔡駿說:我倒可以給讀者一個暗示,料想讀者也猜不出來——「你的心在我的心上,他的臉在我的臉上,我能讀懂你卻讀不懂我自己,你能看到我卻根本無法認出我,那麼,我是誰?」 另外《人間》里失憶的小說主人公高能在尋找自我時的不信任感給了我很深的印象:我忘了我自己,我不知道誰是我!這個世界充滿欺騙,我又該相信誰是我——一個迷失男人的自我尋找…….
可以看出,《人間》其實並不是單純的懸疑小說,而是完全超越懸疑屬性,一本適合所有人看的懸疑小說,因為人間的懸疑並不是來自於神秘事件的解密,而是來自於現實,來自於人的內心,來自於人的本身,人對現實的疲憊,對生活的焦慮,對未來的不確定。小說中的高能就是這樣的人,他昏睡一年後醒來,完全遺忘自己過去,在他人安排下,開始自己新的生命。事業不順心、生活不如意,經濟危機來襲,他很快被炒魷魚,高能的生活達到最低潮。與此同時,一系列離奇事件在他身上接踵出現,一個又一個無辜的人在他身邊接連死去,他感覺自己正被一股可怕的未知力量控制著,而這一切又似乎和一千多年前的蘭陵王有著神秘聯系…… 蔡駿首次將現實、歷史、懸疑進行了完美的糅合,又從小說事件沖突上升到對人性的探索上——因為它的背景出現在你非常熟悉的現實生活中,它的懸疑主要來自於人的內心,註定的,就算不喜歡看懸疑類小說的人也能看得感同身受。我如此相信,只要你喜歡看小說,你就會喜歡看《人間》。
麥琪的禮物 歐亨利
《麥琪的禮物》(也叫《聖誕禮物》)是美國著名文學家歐·亨利寫的一篇短篇小說,它通過寫在聖誕節前一天,一對小夫妻互贈禮物,結果陰差陽錯,兩人珍貴的禮物都變成了無用的東西,而他們卻得到了比任何實物都寶貴的東西——愛。德拉將一頭長發賣掉給丈夫祖傳的金錶配了表鏈,而丈夫吉姆卻賣掉金錶給德拉買了全套的梳子。悲劇式的情節讓特定時代背景下夫妻之間的愛更加深刻.
希望能幫到您,滿意請採納~
7. 馬克吐溫的小說大都揭示了什麼社會的黑暗詳細一點,謝謝
馬克·吐溫是美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說大師。他經歷了美國從「自由」資本主義到帝國主義的發展過程,其思想和創作也表現為從輕快調笑到辛辣諷刺再到悲觀厭世的發展階段。
他的早期創作,如短篇小說《竟選州長》(1870)、《哥爾斯密的朋友再度出洋》(1870)等,以幽默、詼諧的筆法嘲笑美國「民主選舉」的荒謬和「民主天堂」的本質。
中期作品,如長篇小說《鍍金時代》(1874,與華納合寫)、代表作長篇小說《哈克貝里·費恩歷險記》(1886)及《傻瓜威爾遜》(1893)等,則以深沉、辛辣的筆調諷刺和揭露像瘟疫般盛行於美國的投機、拜金狂熱,及暗無天日的社會現實與慘無人道的種族歧視。《哈克貝里·費恩歷險記》通過白人小孩哈克跟逃亡黑奴吉姆結伴在密西西比河流浪的故事,不僅批判封建家庭結仇械鬥的野蠻,揭露私刑的毫無理性,而且諷刺宗教的虛偽愚昧,譴責蓄奴制的罪惡,並歌頌黑奴的優秀品質,宣傳不分種族地位人人都享有自由權利的進步主張。作品文字清新有力,審視角度自然而獨特,被視為美國文學史上具劃時代意義的現實主義著作。
19世紀末,隨著美國進入帝國主義發展階段,馬克·吐溫一些游記、雜文、政論,如《赤道環行記》(1897)、中篇小說《敗壞了哈德萊堡的人》(1900)、《神秘來客》(1916)等的批判揭露意義也逐漸減弱,而絕望神秘情緒則有所伸長。
8. 求一些寫的很棒的黑道小說,主角熱血正義,內容呢最好是揭露很多社會黑暗面,人性丑惡的小說,
獄鎖狂龍 非常好看 不知道你看過沒有
9. 辛克萊創作揭露資本主義社會黑暗面的長篇小說有哪些
1906年以後30年間,辛克萊繼續創作揭露資本主義社會黑暗面的長篇小說,其中比較重要的有描寫科羅拉多州煤礦工人罷工事件的《煤炭大王》(1917),抨擊壟斷資本家的《石油》(1927),揭露政治腐敗和警察暴行的《波士頓》(1928)等。
10. 魯迅寫過的揭露黑暗的文章有哪些
魯迅抨擊社會黑暗以及人民的劣根性的文章相當多,或以小說形式,或以雜文形式。魯迅的抨擊黑暗社會不是往大寫的,而是細化成一個個故事或者論據,所以數量相當之龐大。我在這里推薦樓主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1《狂人日記》抨擊吃人的封建社會,完美地詮釋出社會黑暗的根源。
2《阿Q正傳》以阿Q的角度證明個人的悲劇也是社會的悲劇。黑暗的個人映照出更加黑暗的社會。
3《葯》以小說形式剖析底層人民的劣根性和愚性。
4《祝福》批判黑暗社會的代表作,以祥林嫂的個人悲劇詮釋了黑暗社會對人的無情迫害。
雜文大部分是揭露當時社會黑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