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樣解讀莫言的短篇小說《木匠和狗》
權威解讀解讀莫言的短篇小說《木匠和狗》:狗是一種非常狡猾的動物,千方百計地想謀害主人!
有一個故事:狗離家出走。一日,主人午睡時發現狗叼一根麥稈進屋,在自己身邊轉了幾圈後離去,不解其意。又一日,主人獨自一人走在山路中,被狗攔住尋仇,原來之前叼麥稈進屋,是為了量主人身長,好挖一個可以埋其屍體的坑。
有智慧的人看清狗的兇殘本質,根本就不養狗。
⑵ 莫言的代表作品和其主要內容。
1、《透明的紅蘿卜》
講述的是一個頂著大腦袋的黑孩 ,從小受繼母虐待, 因為沉默寡言,經常對著事物發呆 ,並對大自然有著超強的觸覺 、聽覺等奇異功能的故事。
2、《 紅高粱家族》
《紅高粱》以抗日戰爭及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高密東北鄉的民間生活為背景,主要通過"我的奶奶"戴鳳蓮以及"我的爺爺"余占鰲兩個人之間的故事,講述發生在山東的生命贊歌。
《紅高粱》主線是"爺爺"余占敖率領的武裝壓擊日軍,輔線是"爺爺"余占鰲和"我奶奶"戴鳳蓮之間的愛情故事。故事發生的主要地點是高密東北鄉,從民間的角度給讀者再現了抗日戰爭的年代,展現的是一種為生存而奮起反抗的暴力欲。
在對時代背景進行塑造時,莫言通過狂歡式的語言形式給讀者展現了抗日戰爭初期的時代情緒,既有壓抑、荒涼、凄楚、沉悶,又有歡樂、抗爭、激憤,在這種復雜的情緒下奏響時代的旋律,在沖突與糾結之間表達一種憂郁的悲劇感,
有動盪不安的社會給人民造成的禍患,有因為列強入侵帶給人民的毀滅性傷害。莫言竭盡全力的對幾乎所有的戰爭場面都進行了精心的雕刻,無論戰爭場面的大小,甚至人與野狗在吞噬屍體時的較量也用了極多的筆觸,展現了一幅幅屍橫遍野、血肉橫飛的血淋淋的畫面。
在這些血肉交匯之中,莫言描繪了一片紅如鮮血的紅高粱,整個世界都是血紅的。
3、《蛙》
以新中國近60年波瀾起伏的農村生育史為背景,講述了從事婦產科工作50多年的鄉村女醫生姑姑的人生經歷,也反映出中國計劃生育的艱難歷程。該書秉承了作者鄉土文學的一貫風格,以細膩的筆觸、朴實的文字,落腳於中國社會的一隅。
4、《豐乳肥臀》
是莫言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 。小說熱情謳歌了生命最原初的創造者——母親的偉大、樸素與無私,生命的沿襲的無與倫比的重要意義。並且在這一幅生命的流程圖中,彌漫著歷史與戰爭的硝煙,真實,不帶任何偏見,再現了一段時期內的歷史。1997年《豐乳肥臀》奪得中國「大家文學獎」。
5、《生死疲勞》
《生死疲勞》是莫言的代表作之一。小說中敘述了1950年到2000年中國農村這50年的歷史發展過程。圍繞著土地這個沉重的話題,闡釋了農民與土地的種種關系,並透過生死輪回的藝術圖像,展示了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農民的生活和他們頑強、樂觀、堅韌的精神。
⑶ 莫言的短篇作品,很短的。
春夜雨霏霏(部分摘錄)
哥哥,你聽得到我的聲音嗎?——這從遠方一個最愛你的人心裡發出的浸透著眷眷之情的音波。近來,人們都在談論著「心靈感應」的事,對此我惟願其真惟恐其假。我想,愛人的心應該是時刻相連,息息相通的。記得聽老人說,從前,有一個母親懷念兒子,就咬咬自己的手指,遠方的兒子便心中疼痛,知道老母正在思念他……現在,我也咬住了自己的手指,直咬得隱隱作痛。但願這信號已經傳導給你,使你也知道我正在思念你:讓你在這神秘的雨夜裡也像我一樣靜坐在窗口,聽聽你這個饒舌的妹妹向你敘說我突然想起來的那些過去的、現在的和將來的事。
哥哥,此刻,家鄉上空正飄灑著霏霏的春雨。這雨從八點開始到現在已經下了兩個多小時。村子已經進入夢鄉,除了浙淅瀝瀝的雨聲,再也沒有別的音響。清爽的小風從窗欞間刮進來,間或有一兩個細小的水珠飄落到我的臉上。哥哥,你還記得我的臉嗎?你曾經吻過的那張臉。人家都說我俊,說我的臉是曬不黑的玉蘭花瓣;你說我不醜,說我的臉像玉蘭花瓣一樣曬不黑。別人這樣說是奉承我,而你是愛我才這樣說。其實,我的臉是很容易曬黑的,如果你現在見到我,一定會用雙手捧住我的臉說:「喲!我的玉蘭花瓣怎麼變成玫瑰花瓣了。」你一定會這樣說,一定的,因為你愛我……
……
天就要亮了,雨聲也零落起來。雨點兒落在花樹上、落在泥土上、落在門前倒扣的水桶上,噗噗簌簌的、滴滴答答的、丁丁冬冬的聲響一齊傳來,我傾聽著,像傾聽著海島上潮汐的漲落,像傾聽著你穩健有力的心跳,像傾聽著縹緲中傳來的音樂。
⑷ 求莫言的比較短的文章或小說中寫的好的一章和感想 我明天要在課上朗讀並說感想。謝謝了
這是最短的一篇文章了。
《難忘那帶著口罩接吻的愛》
回頭看文革前十七年的長篇小說中,我認為寫得最真的部分就是關於愛情的
部分,因為作家在寫到這些部分時,運用的是自己的思想而不是社會的思想。一
般說來,作家們在描寫愛情的時候,他們部分地、暫時地忘記了自己的階級性,
忘記了政治,投入了自己的美好感情,自然地描寫了人類的美好感情。
十七年的長篇小說中故事各異,但思想只有一個,作家只是在努力地詮釋著
什麼。但他們在篇幅很小的愛情描寫中,忘記了闡釋領袖思想,所以這些章節我
認為實際上代表著作家們殘存的個性。所以如我們上面列舉的那些愛情片段,就
顯得異彩紛呈,非同一般。
如丁尚武與林麗的愛情,就寫得爽朗瀟灑,不同凡響。這是美女愛英雄的典
型,丁尚武是一臉的大麻子,刺人的小眼睛,而林麗是天生麗質,多愁多病。兩
家還有血海深仇,丁尚武一直不用正眼看人家林麗,還老是當著人家的面磨他那
把大刀片子。當年我讀這本書時,殺死也想不到林麗竟然會愛上丁尚武,但人家
就是愛上了。
當我看到林麗在月光下向丁尚武這個粗魯醜陋的傢伙袒露情懷時,我的心裡
真是難過極了。我替林麗遺憾,應該去愛史更新史大俠呀!但人家偏偏不愛史大
俠,人家就愛丁大麻子。現在回頭想起來,這個作家真是會寫愛情,如果讓林麗
和史大俠談情說愛,那就沒勁了。
白茹對少劍波的愛情,也是女追男,那種多情少女的微妙細膩的心態,寫了
整整一章,標題就叫「白茹的心」。少劍波起初還假正經,可能是重任在肩,生
怕誤事,但打下威虎山之後,這老兄也頂不住了,站在雪地里,說了不少夢話。
當年我是一個少年,我姐姐是一個大姑娘,因為她的文化低,看書有困難,讓我
給她讀這兩個章節,在我母親做針線的油燈下。我害羞,不給她讀。她生了氣,
說她犧牲了自己,不上學,出大力掙工分,養活我們,讓我們讀書識字,可讓我
給她讀小說我都不願意,實在是忘恩負義。我母親也幫著我姐姐批評我。我就說,
娘啊,您不知道她讓我讀的是什麼東西!母親說,什麼東西?連你都讀得,你姐
姐比你大許多,反倒聽不得了?讀!於是我就說,讀就讀,但是中了流毒別怨我。
我就給我姐姐讀「白茹的心」,聽得我姐姐眼淚汪汪,聽得我母親忘了手中的針
線活兒。我母親就說起了當年在我家駐扎過的游擊隊里那些軍官和那些女兵的故
事。說男的如何地有才,吹拉彈唱樣樣行,寫就寫畫就畫,那些女的個個好看,
留著二刀毛,腰裡扎著牛皮帶,掛著小手槍,走起來像小鹿似的。我以為母親說
的是八路軍,但長大後一查文史資料,才知道當年駐扎在我們村子裡的那支隊伍
是國民黨領導的隊伍。——後來的事實證明,我姐姐還是中了流毒,她聽了「白
茹的心」之後就跟村子裡的一個小夥子談起了戀愛,打破了「父母之命,媒妁之
言」的婚姻模式,招來了村子裡的紛紛議論,把我父親氣得半死。我躺在被窩里
蒙著頭裝睡,聽到父親和母親在訓斥我的姐姐。我知道姐姐是讓「白茹的心」給
害了。
《三家巷》里周炳和區桃的愛情也寫得動人心魄,把我迷得幾乎死去。我躲
在我家磨房裡讀到區桃姑娘死去時,眼淚奪眶而出。現在回頭想起來,周炳這個
人物賈寶玉的影子重了一點,但就像與初戀的情人相逢一樣,固然有許多的失望,
但那份感情還是難忘。
我覺得,在文革前十七年的長篇小說中,對愛情的描寫最為成功、最少迂腐
氣的還是《苦菜花》。
中國人向來喜歡才子佳人的老套子,影響到作家,就願意讓英雄美女終於成
為交頸鴛鴦並蒂蓮。《苦菜花》里,杏莉和德強端的是天生一對地設一雙,青梅
竹馬兩小無猜,可作家把他們的愛情寫足、讓讀者在心理上享夠了艷福之後,突
然筆鋒一轉,就把杏莉給寫死了。杏莉這一死可是驚心動魄,這一死對殘酷的戰
爭,對殘酷的階級爭斗都是有力的控訴,讓人充分地體驗了悲劇的快感,體驗了
美好事物被毀壞之後那種悲劇的美。中國是一個封建歷史漫長得要命的國度,幾
千年來積淀下來的封建毒素在每個人的血管里流淌著。每個人的屁股上都打著封
建的紋章。在作家的愛情描寫中,一般來說不願歌頌甚至不願以同情的態度來描
寫男女之間的偷情。
《苦菜花》在這方面卻有重大的突破。作家用絕對同情的態度描寫了長工王
長鎖和杏莉媽媽的愛情。這種愛情帶著一種強烈的、震撼人心的病態美,具有很
大的征服力。我認為,馮德英這一招遠遠地超過了他同時代的作家,他通過這一
對苦命鴛鴦的故事,告訴了我們許多深邃的、被社會視為禁忌的道理。馮德英還
寫了花子和老起的愛情,如果說他對王長鎖和杏莉媽媽的愛情更多地是持一種同
情的態度,那麼,他對花子和老起這種充滿野性力量的愛情,就完全持一種贊美
的態度了。我非常敬佩作家的這種直面人生的勇氣。即便是愛情小插曲,作家描
寫得也不同凡響。如絹子和姜永泉的愛情,我讀書時就感到,姜永泉與絹子的年
齡差距是不是太大了一點?
還有美麗多情、才貌雙全的衛生隊長白芸主動向戰斗英雄王東海求愛,這是
多麼好的一對啊,但是作家竟然讓王東海拒絕了白芸的求愛,竟然讓戰斗英雄選
擇了寡婦花子。她一手抱著孩子,一手抱著大白菜,乳房肥大,動作粗俗,怎麼
能與白芸相比呢?當年看小說看到此處,我感到真是遺憾極了。這種遺憾說明了
我根本就不懂愛情,而馮德英是真懂愛情的。這種遺憾還說明即使在我一個小孩
子的心中也有著濃厚的封建意識。在我的心中,花子是一個拖著「油瓶」的寡婦,
用農村的話說就是一個「半貨子」,而白芸卻是一個黃花大閨女,兩個人簡直不
能比較。馮德英卻讓身穿軍裝、腰扎皮帶、身腰窈窕、亭亭玉立的白芸把花子抱
起來,連叫了幾聲好姐姐,讓王東海抱著花子和老起生的孩子站在一邊觀看。這
個場面簡直力量無邊,不但在文革前十七年的長篇小說中沒有,在文革後截止到
目前為止的小說中也還沒有。另外絹子和姜永泉的愛情、七子和病媳婦的愛情,
也都寫得很有感覺。《苦菜花》在對殘酷戰爭環境下的兩性關系的描寫卓有建樹,
其成就遠遠超過了同時代的作家。他確實把裝模做樣的紗幕戳出了一個窟窿。由
於有了這些不同凡響的愛情描寫,《苦菜花》才成為了反映抗日戰爭的最優秀的
長篇小說。
十七年的愛情描寫,是有成就的,但由於政治的和歷史的原因,限制了作家
的思想和才力,使這本來應該大放異彩的東西,被擠到一個憋窄的角落裡,宛如
在斷牆邊上偷偷地開放的小花,苦菜花。
由於過分強調政治性和階級性,更由於強烈的政治風雨把作家們抽打得縮頭
縮肩,他們在動筆前,鋼筆里就灌滿了「階級斗爭」牌墨水,無論他們主觀上采
取什麼樣子的態度,這種墨水留下的痕跡里,無法不散發出那種可惡的階級斗爭
氣味。
因此,十七年中的大多數長篇小說中的愛情描寫,很少有人去描寫除了無產
階級之外的別的階級的愛情,即使有,也是寫他們的淫盪和色情。好象只有無產
階級才懂得愛,而別的階級都是一些畜生。彷彿只有無產階級的愛才是愛的最完
美的形態。
所謂階級的愛情,其實是個很荒唐的說法,我覺得,愛情里反映出的階級斗
爭是很少的,尤其是在愛之初。
落後的道德觀念也粘滯了作家的筆,使作家只有在那種符合道德的軌道上迅
跑,而不願意下到生活的蠻荒里,去搜尋一下桑間濮上的愛情。作家只能吟唱既
符合現時道德又符合傳統道德的小夜曲,而不敢描寫掩藏在道德唾罵中的惡之花。
這樣就畫出了一幅幅經過了高溫滅菌的愛情圖畫,圖畫中的人不食人間煙火,男
的如天父,女的似聖母,他們懷抱中的嬰兒,不但體無血污,而且沒有肚臍眼。
在這樣的圖畫中,我們看到的只是一種道德化了的愛情,愛情本身所具有的那種
蓬勃的生命力被徹底地閹割了。這樣的愛情是虛假的,與生活中的愛情大相徑庭。
小說中,尤其是長篇小說中幾乎不能缺少的性愛描寫,在當代文學史上,一
直受到極不公正的待遇,這除了前面所講的道德的、政治的因素之外,我個人認
為還有科學上的、美學上的深刻原因。我們中國人,由於受到了幾千年的封建傳
統的影響,對性心理、性生理一直諱莫如深,視為洪水猛獸。這種現象至今存在。
這種科學上的落後,導致了整個社會在性方面的愚昧,這種愚昧又導致了變態瘋
狂和道貌岸然。作家一是無力與社會風尚抗衡,二是往往自己也被這種落後的社
會風尚所毒害。鋼筆里除了灌滿「階級斗爭」牌墨水之外,又灌進了「真封建偽
君子」牌墨水。
另外,我們一直不能把性愛當成一種美好的事物來欣賞,總認為這是見不得
人的醜事,總是羞羞答答,猶抱琵琶半遮面。這種科學和道德上的落後,表現在
文學上,一是可能出現極端的色情描寫,來發泄被扭曲了的情慾;二是出現帶著
口罩接吻的愛情描寫。這兩種現象都是不正常的,前一種是真墮落,後一種是假
正經。這中間還有一條路,還有一種對性愛的描寫方法。
當代文學正如江水向前流淌,性愛描寫所達到的藝術高度,會成為衡量某一
時期文學所達到的藝術水平的一個衡量標准。十七年中我們還有一部《苦菜花》,
何況現在,何況將來。
⑸ 莫言經典短篇小說
我有莫言的蛙,您要不要
⑹ 莫言的《賣白菜》段落分析
莫言的《賣白菜》段落分析
開端(第1—9自然段):年關已近,為貧困所迫的母親下決心賣掉原本要留著過年包餃子的那三棵白菜。
發展(第10—26自然段):母子倆去集市賣白菜的過程。
結局(第27—31自然段):因為我多要了買主的一毛錢,白菜被退回,母親流淚了,這眼淚讓我終身難忘。
(6)莫言的短篇小說評析擴展閱讀:
《賣白菜》曾被選家選入年度短篇小說集,也被莫言本人選入自己的散文隨筆集,還被當作小小說刊登在晚報副刊。時下,小小說的「小小說腔」令人生厭。這是一篇無「腔」的小說,真正的大家手筆。記得莫言曾經說過,什麼是風格?
風格就是一個作傢具有了自己獨特的,不混淆於他人的敘述腔調。這個獨特的腔調,並不僅指語言,而是指他習慣選擇的故事類型、他處理這個故事的方式,他敘述這個故事時運用的形式等等全部因素所營造出的那樣一種獨特的氛圍。從這個意義上說,這又是一篇帶「腔」的小說。
《賣白菜》是莫言憶舊系列作品中的一篇。莫言的文字朴實,真摯,字里行間流露出他對生活的獨到感悟。文中講述了特殊年代裡農民生活的艱辛與酸楚,但堅強的脊樑卻支撐了一代又一代人。文章通過一段辛酸往事的回憶,刻畫了一個堅強、自尊、朴實、誠信的母親形象。
⑺ 莫言著名的短篇小說有哪些
1981年《春夜雨霏霏》短 處女作
1982年《丑兵》短 《為了孩子》短
1983年《售棉大路》短 秋《民間音樂》短 《流水》中
1984年《島上的風》短 《雨中的河》短
1985年《枯河》短 《老槍》短 《白狗鞦韆架》短 《大風》短 《三匹馬》短 《秋水》短
1986年《草鞋窨子》短 《蒼蠅、門牙》短
1991年《神嫖》短 《夜漁》短 《魚市》短 《翱翔》短
1998年《拇指銬》短 《長安大道上的騎驢美人》短 《白楊林里的戰斗》短
《一匹倒掛在杏樹上的狼》短 《蝗蟲奇談》短
1999年《祖母的門牙》短《兒子的敵人》短 《沈園》短
2000年《冰雪美人》短
(同年份作品按照先後順序排列~~自己看吧~
———————滿意請採納哦~~
——-小卷發玲子
⑻ 怎麼賞析莫言短篇小說棄嬰
棄嬰中大多都是女嬰,為什麼會這樣呢?細細想來,這都是封建思想惹的禍。在這些人的心裡,只有男的才能傳宗接代;而女的小時候,吃家裡用家裡,而到頭來還是別人的。
《棄嬰》的故事很簡單:一個軍人回家探親,看望在鄉下的父母妻女,在葵花地里撿到一個被遺棄的女嬰,只得抱回去,然而這個棄嬰如燙手的山芋,扔,於心不忍;送,沒有人要。
讀完《棄嬰》後我在想,是什麼給了我閱讀的愉快?
這樣一個故事實在沒什麼大意思。故事中那些虛構的細節還有些意思。我欣賞莫言的想像,這些想像讓虛構具有了比真實更真實的魅力。
故事披著一件真實的外衣:作者莫言是軍人,父母和妻子都在農村,有一個女兒,自然全家人都渴望再有一個男孩子。然而,撿到棄嬰是虛構的,那麼前面所有的真實也就是虛構的了。
小說中出現的所有人物都個性鮮明,都不是符號。我欣賞莫言所有的描寫都直指人心,例如小說中「我」抱著棄嬰回到家中後,家裡人的一段對話:
家裡人除女兒外,都用麻木的目光盯著我,我也麻木地盯著他們。我自我解脫般的苦笑一聲,他們也跟著我苦笑,無聲,只能看見他們泥偶般的臉上僵硬的、流質般的表情。
「爸爸!我看看小弟弟!」女兒在我面前蹦著喊叫。
我向他們說:「撿的,在葵花地里……」
妻子憤怒地說:「我能生!」
我蔫頭蔫腦地說:「孩子她娘,難道能見死不救嗎?」
母親說:「救得好!救得好!」
父親始終不說話。
我把嬰孩放在炕上,嬰孩抽搐著臉哭。
我說她餓了。妻子瞪我一眼。
母親說:「解開看看是個什麼孩子。」
父親冷笑一聲,蹲在地上,掏出煙袋,巴嗒巴嗒抽起煙來。
父親、母親、妻子、女兒,反應都不一樣,因為他們的身份和性格不一樣。我感覺到了莫言進入情景世界的能力。
小說寫的實際是一個悲劇。莫言為這個悲劇虛構了足夠的自然和社會氛圍。伴隨著情節推進的是「我」無奈、絕望、憤激的內心感受。回家探親本是件愉快的事,可是長途車上只有自己一個乘客,因為自己不得不出車的女售票「一次次對我怒目而視」,剛下車,就被一個紙條忽悠著跑進葵花地,進去,才知道自己掉進了一個很難跳出來的陷阱:
到處都是恐怖,到處都是陷阱,到處都是欺騙、謊言、爾虞我詐,連葵花地里都藏匿著紅色的嬰孩。
⑼ 莫言中短篇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