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有聲完結 > 菲茨傑拉德短篇小說簡介

菲茨傑拉德短篇小說簡介

發布時間:2021-08-31 20:01:25

① 菲茨傑拉德短篇小說

長篇小說

短篇小說集

② 菲茨傑拉德生平故事

菲茨傑拉德,F.S.(1896~1940)美國小說家。1896年9月24日生於明尼蘇達州聖保羅市。父親是傢具商。他年輕時試寫過劇本。讀完高中後考入普林斯頓大學。在校時曾自組劇團,並為校內文學刊物寫稿。後因身體欠佳,中途輟學。1917年入伍,終日忙於軍訓,未曾出國打仗。退伍後堅持業余寫作。1920年出版了長篇小說《人間天堂》,從此出了名,小說出版後他與吉姍爾達結婚。婚後攜妻寄居巴黎,結識了安德遜、海明威等多位美國作家。1925年《了不起的蓋茨比》問世,奠定了他在現代美國文學史上的地位,成了20年代「爵士時代」的發言人和「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之一。
菲茨傑拉德成名後繼續勤奮筆耕,但婚後妻子講究排場,後來又精神失常,揮霍無度,給他帶來極大痛苦。他經濟上入不敷出,一度去好萊塢寫劇本掙錢維持生計。1936年不幸染上肺病,妻子又一病不起,使他幾乎無法創作,精神瀕於崩潰,終日酗酒。1940年12月21日迸發心臟病,死於洛杉磯,年僅44歲。
菲茨傑拉德不僅寫長篇小說,短篇小說也頻有特色。除上述兩部作品外,主要作品還有《夜色溫柔》(1934)和《最後一個巨商》(1941)。他的小說生動地反映了20年代「美國夢」的破滅,展示了大蕭條時期美國上層社會「荒原時代」的精神面貌。
人們通常都會問小說作家這個問題:「你的角色擁有多少你的特質?」對作家史考特.菲茨傑拉德,也就是《了不起的蓋茨比》 (The Great Gatsby) 的作者來說,答案是「很多」。 菲茨傑拉德於1896年9月24日出生在明尼蘇達州的聖保羅,他最為人所知的就是他對「爵士時代」 (Jazz Age,1920年代) 的描述,而那也是他所成長的年代。史考特的名字是以遠房親戚法蘭西斯.史考特.凱伊 (Francis Scot Key) 的名字來命名的,法蘭西斯也就是美國國歌《星條旗永不落》 (The Stat-Spangled Banner) 的作者。 菲茨傑拉德在聖保羅從小就被以美國貴族的養成方式培養長大,但是他寫作的主要動力卻來自高度浪漫的想像。
菲茨傑拉德從學校畢業之後,他選擇進入軍隊服務。當他駐扎在雪瑞登營 (Camp Sheridan) 的時候,他遇到了麗爾達.莎伊瑞 (Zelda Sayre) ,而且與她相戀。為了贏得麗爾達的芳心, 菲茨傑拉德在1920年重寫並出版了他的第一本小說《天堂的那一端》 (The Side of Paradise) 。這本小說反映了 菲茨傑拉德在普林斯頓大學就讀時的時光,內容在說明一個年輕人努力追求愛情與工作上的成就滿足。在接下來的數十年裡,雖然 菲茨傑拉德必須面對自己的酒癮毛病,以及麗爾達的健康問題,但是 菲茨傑拉德夫婦還是沉浸在文學上的生活與名聲。
1925年, 菲茨傑拉德出版了《了不起的蓋茨比》這本書,而世人也認為這是他最傑出的作品。雖然這本書一開始並不暢銷,但是這本關於美國物質美夢的小說,卻成為美國文學小說的代表作,受到大眾的喜愛,廣泛閱讀及討論。書中主角傑.蓋茨比 (Jay Gatsby) 也成為人們拿來與 菲茨傑拉德相比較的人物。
雖然 菲茨傑拉德夫婦後來搬到法國的里威耶拉 (Riviera) 度假勝地,但是麗爾達的病況卻越來越嚴重。她有時候會突然想要練習芭蕾,就日夜都不休息的跳著。麗爾達第二次精神崩潰之後, 菲茨傑拉德只好把她送到北卡羅萊納州愛須為爾 (Asheville) 的醫院里接受治療。在他生命的最後數年, 菲茨傑拉德搬到好萊塢,並且靠著編劇的工作維生。他在44歲的時候因為心臟病發而去世,留下他最後一本小說《最後的大亨》 (The Last Tycoon) ,這是一本有關好萊塢生活的小說,不過只寫了一半。

③ 幫忙介紹一下菲茨傑拉德

菲茲傑拉德,F.S.(1896~1940)美國小說家。1896年9月24日生於明尼蘇達州聖保羅市。父親是傢具商。他年輕時試寫過劇本。讀完高中後考入普林斯頓大學。在校時曾自組劇團,並為校內文學刊物寫稿。後因身體欠佳,中途輟學。1917年入伍,終日忙於軍訓,未曾出國打仗。退伍後堅持業余寫作。1920年出版了長篇小說《人間天堂》,從此出了名,小說出版後他與吉姍爾達結婚。婚後攜妻寄居巴黎,結識了安德遜、海明威等多位美國作家。1925年《了不起的蓋茨比》問世,奠定了他在現代美國文學史上的地位,成了20年代「爵士時代」的發言人和「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之一。
菲茲傑拉德成名後繼續勤奮筆耕,但婚後妻子講究排場,後來又精神失常,揮霍無度,給他帶來極大痛苦。他經濟上入不敷出,一度去好萊塢寫劇本掙錢維持生計。1936年不幸染上肺病,妻子又一病不起,使他幾乎無法創作,精神瀕於崩潰,終日酗酒。1940年12月21日迸發心臟病,死於洛杉磯,年僅44歲。
菲茲傑拉德不僅寫長篇小說,矩篇小說也頻有特色。除上述兩部作品外,主要作品還有《夜色溫柔》(1934)和《最後一個巨商》(1941)。他的小說生動地反映了20年代「美國夢」的破滅,展示了大蕭條時朗美國上層社會「荒原時代」的精神面貌。
人們通常都會問小說作家這個問題:「你的角色擁有多少你的特質?」對作家史考特.費茲傑羅,也就是大亨小傳 (The Great Gatsby) 的作者來說,答案是「很多」。費茲傑羅於1896年9月24日出生在明尼蘇達州的聖保羅,他最為人所知的就是他對「爵士時代」 (Jazz Age,1920年代) 的描述,而那也是他所成長的年代。史考特的名字是以遠房親戚法蘭西斯.史考特.凱伊 (Francis Scot Key) 的名字來命名的,法蘭西斯也就是美國國歌「星條旗永不落」 (The Stat-Spangled Banner) 的作者。費茲傑羅在聖保羅從小就被以美國貴族的養成方式培養長大,但是他寫作的主要動力卻來自高度浪漫的想像。
費茲傑羅從學校畢業之後,他選擇進入軍隊服務。當他駐扎在雪瑞登營 (Camp Sheridan) 的時候,他遇到了麗爾達.莎伊瑞 (Zelda Sayre) ,而且與她相戀。為了贏得麗爾達的芳心,費茲傑羅在1920年重寫並出版了他的第一本小說「天堂的那一端」 (The Side of Paradise) 。這本小說反映了費茲傑羅在普林斯頓大學就讀時的時光,內容在說明一個年輕人努力追求愛情與工作上的成就滿足。在接下來的數十年裡,雖然費茲傑羅必須面對自己的酒癮毛病,以及麗爾達的健康問題,但是費茲傑羅夫婦還是沉浸在文學上的生活與名聲。
西元1925年,費茲傑羅出版了「大亨小傳」這本書,而世人也認為這是他最傑出的作品。雖然這本書一開始並不暢銷,但是這本關於美國物質美夢的小說,卻成為美國文學小說的代表作,受到大眾的喜愛,廣泛閱讀及討論。書中主角傑.蓋茲比 (Jay Gatsby) 也成為人們拿來與費茲傑羅鄉比較的人物。
雖然費茲傑羅夫婦後來搬到法國的里威耶拉 (Riviera) 度假勝地,但是麗爾達的病況卻越來越嚴重。她有時候會突然想要練習芭蕾,就日夜都不休息的跳著。麗爾達第二次精神崩潰之後,費茲傑羅只好把她送到北卡羅萊納州愛須為爾 (Asheville) 的醫院里接受治療。在他生命的最後數年,費茲傑羅搬到好萊塢,並且靠著編劇的工作維生。他在45歲的時候因為心臟病發而去世,留下他最後一本小說「最後的大亨」 (The Last Tycoon) ,這是一本有關好萊塢生活的小說,不過只寫了一半。
◎重要作品概述及評價
☆人間天堂
描寫一群二十年代美國青年放盪不羈的生活,小說的主人公阿莫瑞家境富裕,享有各種特權,他嬌生慣養,多情善感,充滿了年輕人的幻想:要娶「最漂亮的姑娘」,要登上社會的「頂峰」做個「大人物」。他進入普林斯頓大學讀書,愛上了費城年輕寡婦克拉拉,並提出要跟她結婚,被婉言拒絕。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阿莫瑞赴訓練軍營受訓。戰爭期間母親病死,家業敗落,朋友各奔東西。戰後阿莫瑞愛上了好友亞歷克的妹妹羅莎琳德,可是她卻決定嫁給比阿莫瑞更有錢的道森。阿莫瑞的一切幻想都破滅了,便終日沉浸於酗酒之中。不久,在一次去馬里蘭州的旅途中,遇到一個名叫伊莉諾的漂亮女子。在那裡,他們度過幾星期的共同生活,然後各奔東西。對此,阿莫瑞先是詛咒那姑娘,後來開始「厭惡這個社會制度」,盼望著來一場社會革命,把自己推到社會的頂峰。
小說准確地抓住了時代的脈搏。被稱為開啟了美國的爵士時代。有評論家說這部小說是真正的美國小說,而不是像其他作品一樣模仿英國或者法國的作品。
☆了不起的蓋茨比
小說通過完美的藝術形式描寫了20年代販酒暴發戶蓋茨比所追求的「美國夢」的幻滅,揭示了美國社會的悲劇。
蓋茨比與黛茜的戀愛和分手本來是個很普通的愛情故事。但作者出手不凡,把蓋茨比熱戀的姑娘當作青春、金錢和地位的象徵,當作靠手段追求富裕物質生活的「美國夢」。蓋茨比為了追求黛茜耗盡了自己的感情和才智,最後葬送掉自己的生命。他天真地以為:有了金錢就能重溫舊夢,贖回失去的愛情。可惜,他錯了。他看錯了黛茜這個粗俗淺薄的女人。他看錯了表面上燈紅酒綠而精神上空虛無聊的社會。他生活在夢幻之中,被黛茜拋棄,為社會冷落,終於鑄成了無法挽回的悲劇。
蓋茨比是20年代典型的美國青年。他的遭遇正是歡歌笑舞的「爵士時代」的寫照。
☆夜色溫柔
《夜色溫柔》發表於一九三四年,是菲茨傑拉德生前所完成的最後一部長篇小說,描寫的是一個出身寒微但才華出眾的青年對富有夢幻色彩的理想的追求以及最終如何遭到失敗、變得頹廢消沉的故事。小說的背景被安排是作者所熟悉的歐洲大陸,時間跨度為1917年到1930年間,但小說所展現的仍是美國「爵士樂時代」的社會場景。
《夜色溫柔》的主要內容介紹了強烈的懷舊情緒、悔恨心理、失落的希望、破滅的幻想、人格的分裂。
《夜色溫柔》是一部帶有很強的自傳性的小說,探索了一種酷似作者所經歷的感情與精神的崩潰過程。
[編輯本段]詩人
愛德華.菲茨傑拉德(1809-1883),主要作品有《魯拜集》譯本。
波斯古典詩中的傑出作品,1857年被譯成英語,大受歡迎。普遍認為英譯本是作者和譯者的共同創作的結果。值得一提的是,菲茨傑拉德將此書譯過五稿,而且初版還沒有署名。
[編輯本段]物理學家
菲茨傑拉德(FitzGerald,George Francis)
愛爾蘭物理學家。1851年8月3日生於都柏林;1901年2月21日卒於都柏林。
菲茨傑拉德求學於都柏林三一學院,1871年畢業,他後半生在該學院任自然哲學教授。由於他的努力,愛爾蘭的技術教育獲得很大的發展。
在青年時代,他是個有名的科學保守派,他不為麥克斯韋提出的電磁輻射理論所動,反而發表了一篇文章,堅持認為電振盪是不可能產生類光波動。此文發表後沒過幾年,赫茲便證明這是可能辦到的。
後來,菲茨傑拉德的保守思想有了改進。當J.J.湯姆孫於十九世紀九十年代提出陰極射線是由比原子小得多的粒子組成的時候,菲茨傑拉德搶先為亞原子粒子鳴鑼開道,並且預言在了解原子方面很快就將獲得新的巨大的進展。他還首先提出彗星並非普通意義上的的連續物體,就連彗核也是些石塊。
然而,使他最出名的卻是對邁克耳孫和莫利1887年著名試驗的失敗原因所做的解釋。邁克耳孫和莫利未能測出傳播方向不同的兩道光束有速度差,盡管他們認為地球在以太中運動就會造成這樣的速度差。
菲茨傑拉德於1895年提出解釋說:光束傳播的距離隨光源的運動速度變化,其變化方式可使光束在任何方向上表現出相同的傳播速度。所以,當人們根據牛頓力學推斷出光的速度因光源的運動而在一定距離內變慢時,這段距離也同時縮短到恰好夠使光束節省一段相應的傳播時間,使它看上去仍以原來的速度傳播。菲茨傑拉德提出了一個簡單的公式來描述距離隨運動速度變化時的收縮量,這個量正好抵消了本該出現的光速差。一切物體都會收縮,但是這種收縮只有在速度極高時才較為明顯。因此,當速度達到161,000英里/秒的巨大值時,一英尺長的尺子就會縮短到六英寸。在186,282英里/秒的光速下,就會出現完全的收縮,一切物體沿此運動方向上的長度為零。由於負長度看來沒有意義,所以這個菲茨傑拉德收縮首次表明,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可能是任何物體理論上所能達到最高速度。
菲茨傑拉德收縮看來違背人們的常識,但是隨著人們對物質的電本質的理解加深,這種認識差距就越來越小了。洛倫茲稍晚些時候也獨立地提出了同一理論並有所發展,所以人們常常將這一概念稱為「洛倫茲-菲茨傑拉德收縮」。菲茨傑拉德沒有活到親眼看見他的收縮假說成為一種新的世界體系一一愛因斯坦於1905年首次創立的相對論一一的一個組成部分。

④ 菲茨傑拉德寫的第一本長篇小說是什麼

《塵世樂園》是菲茨傑拉德的首部長篇,也是最具個人傳記色彩的一部回,是首部描述生長在爵士年答代年輕人的作品。小說中主人公們的行為某種程度上彰顯了當時對舊傳統的抗拒,而贏得了讀者的心。有評論家認為《塵世樂園》結構上集結了詩、短篇小說、甚至作者早期寫的一些戲劇,是一種不成熟的寫作方式,不免有淪為一種嘗試寫作的嫌疑。盡管如此,這本書表達出的一種難言的精神與活力,仍為評論家所稱道。

⑤ 菲茨傑拉德作品的作者簡介

作者: 譯者:林惠敏 鄭天恩 吳文娟 柔之
斯科特·菲茨傑拉德,著名美國小說家。從1920年開始創作,以《人間天堂》一舉成名。他的小說生動地反映了20年代「美國夢」的破滅,展示了大蕭條時期美國上層社會「荒原時代」的精神面貌。直到1944年去世時,他仍在創作《最後一個大亨》。在他有限的創作生涯里,推m了包括《人間天堂》《偉大的蓋茨比》《夜色溫柔》等多部長篇小說和150篇短篇小說。
菲茨傑拉德在聖保羅從小就被以美國貴族的養成方式培養長大,但是他寫作的主要動力卻來自高度浪漫的想像。他創造力最旺盛的時期是美國歷史上一個特殊的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了,經濟大蕭條還沒有到來,傳統的清教徒道德已經土崩瓦解,享樂主義開始大行其道。用菲茨傑拉德自己的話來說,「這是一個奇跡的時代,一個藝術的時代,一個揮金如土的時代,也是一個充滿嘲諷的時代。」菲茨傑拉德稱這個時代為「爵士樂時代」,他自己也因此被稱為爵十樂時代的「編年史家」和「桂冠詩人」。

⑥ 菲茨傑拉德的一個短篇故事名字

菲茨傑拉德,F.S.(1896~1940)美國小說家。1896年9月24日生於明尼蘇達州聖保羅市。父親是傢具商。他年輕時試寫過劇本。讀完高中後考入普林斯頓大學。在校時曾自組劇團,並為校內文學刊物寫稿。後因身體欠佳,中途輟學。1917年入伍,終日忙於軍訓,未曾出國打仗。退伍後堅持業余寫作。1920年出版了長篇小說《人間天堂》,從此出了名,小說出版後他與吉姍爾達結婚。婚後攜妻寄居巴黎,結識了安德遜、海明威等多位美國作家。1925年《了不起的蓋茨比》問世,奠定了他在現代美國文學史上的地位,成了20年代「爵士時代」的發言人和「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之一。
菲茨傑拉德成名後繼續勤奮筆耕,但婚後妻子講究排場,後來又精神失常,揮霍無度,給他帶來極大痛苦。他經濟上入不敷出,一度去好萊塢寫劇本掙錢維持生計。1936年不幸染上肺病,妻子又一病不起,使他幾乎無法創作,精神瀕於崩潰,終日酗酒。1940年12月21日迸發心臟病,死於洛杉磯,年僅44歲。
菲茨傑拉德不僅寫長篇小說,短篇小說也頻有特色。除上述兩部作品外,主要作品還有《夜色溫柔》(1934)和《最後一個巨商》(1941)。他的小說生動地反映了20年代「美國夢」的破滅,展示了大蕭條時期美國上層社會「荒原時代」的精神面貌。
人們通常都會問小說作家這個問題:「你的角色擁有多少你的特質?」對作家史考特.菲茨傑拉德,也就是《了不起的蓋茨比》 (The Great Gatsby) 的作者來說,答案是「很多」。 菲茨傑拉德於1896年9月24日出生在明尼蘇達州的聖保羅,他最為人所知的就是他對「爵士時代」 (Jazz Age,1920年代) 的描述,而那也是他所成長的年代。史考特的名字是以遠房親戚法蘭西斯.史考特.凱伊 (Francis Scot Key) 的名字來命名的,法蘭西斯也就是美國國歌《星條旗永不落》 (The Stat-Spangled Banner) 的作者。 菲茨傑拉德在聖保羅從小就被以美國貴族的養成方式培養長大,但是他寫作的主要動力卻來自高度浪漫的想像。
菲茨傑拉德從學校畢業之後,他選擇進入軍隊服務。當他駐扎在雪瑞登營 (Camp Sheridan) 的時候,他遇到了麗爾達.莎伊瑞 (Zelda Sayre) ,而且與她相戀。為了贏得麗爾達的芳心, 菲茨傑拉德在1920年重寫並出版了他的第一本小說《天堂的那一端》 (The Side of Paradise) 。這本小說反映了 菲茨傑拉德在普林斯頓大學就讀時的時光,內容在說明一個年輕人努力追求愛情與工作上的成就滿足。在接下來的數十年裡,雖然 菲茨傑拉德必須面對自己的酒癮毛病,以及麗爾達的健康問題,但是 菲茨傑拉德夫婦還是沉浸在文學上的生活與名聲。
1925年, 菲茨傑拉德出版了《了不起的蓋茨比》這本書,而世人也認為這是他最傑出的作品。雖然這本書一開始並不暢銷,但是這本關於美國物質美夢的小說,卻成為美國文學小說的代表作,受到大眾的喜愛,廣泛閱讀及討論。書中主角傑.蓋茨比 (Jay Gatsby) 也成為人們拿來與 菲茨傑拉德相比較的人物。
雖然 菲茨傑拉德夫婦後來搬到法國的里威耶拉 (Riviera) 度假勝地,但是麗爾達的病況卻越來越嚴重。她有時候會突然想要練習芭蕾,就日夜都不休息的跳著。麗爾達第二次精神崩潰之後, 菲茨傑拉德只好把她送到北卡羅萊納州愛須為爾 (Asheville) 的醫院里接受治療。在他生命的最後數年, 菲茨傑拉德搬到好萊塢,並且靠著編劇的工作維生。他在44歲的時候因為心臟病發而去世,留下他最後一本小說《最後的大亨》 (The Last Tycoon) ,這是一本有關好萊塢生活的小說,不過只寫了一半。
◎重要作品概述及評價
☆人間天堂
描寫一群二十年代美國青年放盪不羈的生活,小說的主人公阿莫瑞家境富裕,享有各種特權,他嬌生慣養,多情善感,充滿了年輕人的幻想:要娶「最漂亮的姑娘」,要登上社會的「頂峰」做個「大人物」。他進入普林斯頓大學讀書,愛上了費城年輕寡婦克拉拉,並提出要跟她結婚,被婉言拒絕。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阿莫瑞赴訓練軍營受訓。戰爭期間母親病死,家業敗落,朋友各奔東西。戰後阿莫瑞愛上了好友亞歷克的妹妹羅莎琳德,可是她卻決定嫁給比阿莫瑞更有錢的道森。阿莫瑞的一切幻想都破滅了,便終日沉浸於酗酒之中。不久,在一次去馬里蘭州的旅途中,遇到一個名叫伊莉諾的漂亮女子。在那裡,他們度過幾星期的共同生活,然後各奔東西。對此,阿莫瑞先是詛咒那姑娘,後來開始「厭惡這個社會制度」,盼望著來一場社會革命,把自己推到社會的頂峰。
小說准確地抓住了時代的脈搏。被稱為開啟了美國的爵士時代。有評論家說這部小說是真正的美國小說,而不是像其他作品一樣模仿英國或者法國的作品。
☆了不起的蓋茨比
小說通過完美的藝術形式描寫了20年代販酒暴發戶蓋茨比所追求的「美國夢」的幻滅,揭示了美國社會的悲劇。
蓋茨比與黛茜的戀愛和分手本來是個很普通的愛情故事。但作者出手不凡,把蓋茨比熱戀的姑娘當作青春、金錢和地位的象徵,當作靠手段追求富裕物質生活的「美國夢」。蓋茨比為了追求黛茜耗盡了自己的感情和才智,最後葬送掉自己的生命。他天真地以為:有了金錢就能重溫舊夢,贖回失去的愛情。可惜,他錯了。他看錯了黛茜這個粗俗淺薄的女人。他看錯了表面上燈紅酒綠而精神上空虛無聊的社會。他生活在夢幻之中,被黛茜拋棄,為社會冷落,終於鑄成了無法挽回的悲劇。而其文描寫愛情與理想時所表現出的一股哀傷。像一股細流流露在字里行間,正是反饋出作者本身對美國夢的失望。作者在別處也提到過這部小說的重心正是放在」美國夢「的幻滅上。
《了不起的蓋茨比》之所以成為一部不朽的名著,與其形式和寫作上的特點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結合了客觀與抒情、現實與夢幻、理想與象徵、順敘與倒敘、鋪陳與簡約等手法並運用的完美和諧使其統一為一體,使這部作品有了及其深刻豐富的含義與內涵。對小說人物本事的刻畫也突出了重要的時代的特點。 蓋茨比是20年代典型的美國青年。他的遭遇正是歡歌笑舞的「爵士時代」的寫照。
☆夜色溫柔
《夜色溫柔》發表於一九三四年,是菲茨傑拉德生前所完成的最後一部長篇小說,描寫的是一個出身寒微但才華出眾的青年對富有夢幻色彩的理想的追求以及最終如何遭到失敗、變得頹廢消沉的故事。小說的背景被安排是作者所熟悉的歐洲大陸,時間跨度為1917年到1930年間,但小說所展現的仍是美國「爵士樂時代」的社會場景。
《夜色溫柔》的主要內容介紹了強烈的懷舊情緒、悔恨心理、失落的希望、破滅的幻想、人格的分裂。
《夜色溫柔》是一部帶有很強的自傳性的小說,探索了一種酷似作者所經歷的感情與精神的崩潰過程。

⑦ 弗.司各特.菲茨傑拉德的英文簡介

Francis Scott Key Fitzgerald was born on September 24, 1896, and named after his ancestor Francis Scott Key, the author of The Star-Spangled Banner. Fitzgerald was raised in St. Paul, Minnesota. Though an intelligent child, he did poorly in school and was sent to a New Jersey boarding school in 1911. Despite being a mediocre student there, he managed to enroll at Princeton in 1913. Academic troubles and apathy plagued him throughout his time at college, and he never graated, instead enlisting in the army in 1917, as World War I neared its end.
Fitzgerald became a second lieutenant, and was stationed at Camp Sheridan, in Montgomery, Alabama. There he met and fell in love with a wild seventeen-year-old beauty named Zelda Sayre. Zelda finally agreed to marry him, but her overpowering desire for wealth, fun, and leisure led her to delay their wedding until he could prove a success. With the publication of This Side of Paradise in 1920, Fitzgerald became a literary sensation, earning enough money and fame to convince Zelda to marry him.
Many of these events from Fitzgerald』s early life appear in his most famous novel, The Great Gatsby, published in 1925. Like Fitzgerald, Nick Carraway is a thoughtful young man from Minnesota, ecated at an Ivy League school (in Nick』s case, Yale), who moves to New York after the war. Also similar to Fitzgerald is Jay Gatsby, a sensitive young man who idolizes wealth and luxury and who falls in love with a beautiful young woman while stationed at a military camp in the South.
Having become a celebrity, Fitzgerald fell into a wild, reckless life-style of parties and decadence, while desperately trying to please Zelda by writing to earn money. Similarly, Gatsby amasses a great deal of wealth at a relatively young age, and devotes himself to acquiring possessions and throwing parties that he believes will enable him to win Daisy』s love. As the giddiness of the Roaring Twenties dissolved into the bleakness of the Great Depression, however, Zelda suffered a nervous breakdown and Fitzgerald battled alcoholism, which hampered his writing. He published Tender Is the Night in 1934, and sold short stories to The Saturday Evening Post to support his lavish lifestyle. In 1937, he left for Hollywood to write screenplays, and in 1940, while working on his novel The Love of the Last Tycoon, died of a heart attack at the age of forty-four.
Fitzgerald was the most famous chronicler of 1920s America, an era that he bbed 「the Jazz Age.」 Written in 1925, The Great Gatsby is one of the greatest literary documents of this period, in which the American economy soared, bringing unprecedented levels of prosperity to the nation. Prohibition, the ban on the sale and consumption of alcohol mandated by the Eighteenth Amendment to the Constitution (1919), made millionaires out of bootleggers, and an underground culture of revelry sprang up. Sprawling private parties managed to elude police notice, and 「speakeasies」—secret clubs that sold liquor—thrived. The chaos and violence of World War I left America in a state of shock, and the generation that fought the war turned to wild and extravagant living to compensate. The staid conservatism and timeworn values of the previous decade were turned on their ear, as money, opulence, and exuberance became the order of the day.
Like Nick in The Great Gatsby, Fitzgerald found this new lifestyle sective and exciting, and, like Gatsby, he had always idolized the very rich. Now he found himself in an era in which unrestrained materialism set the tone of society, particularly in the large cities of the East. Even so, like Nick, Fitzgerald saw through the glitter of the Jazz Age to the moral emptiness and hypocrisy beneath, and part of him longed for this absent moral center. In many ways, The Great Gatsby represents Fitzgerald』s attempt to confront his conflicting feelings about the Jazz Age. Like Gatsby, Fitzgerald was driven by his love for a woman who symbolized everything he wanted, even as she led him toward everything he despised.

⑧ 關於菲茨傑拉德的小說夜色溫柔的內容問題

⑨ 求:菲茲傑拉德生平故事英文簡介500字 重賞,謝謝啦!

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菲茨傑拉德(Francis Scott Key Fitzgerald,1896年9月24日-1940年12月21日),二十世紀美國最傑出作家之一。
F.S.菲茨傑拉德,美國小說家。1896年9月24日生於明尼蘇達州聖保羅市。父親是傢具商。他年輕時試寫過劇本。讀完高中後考入普林斯頓大學。在校時曾自組劇團,並為校內文學刊物寫稿。後因身體欠佳,中途輟學。1917年入伍,終日忙於軍訓,未曾出國打仗。退伍後堅持業余寫作。1920年出版了長篇小說《人間天堂》,從此出了名,小說出版後他與吉姍爾達結婚。婚後攜妻寄居巴黎,結識了安德遜、海明威等多位美國作家。1925年《了不起的蓋茨比》問世,奠定了他在現代美國文學史上的地位,成了20年代「爵士時代」的發言人和「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之一。菲茲傑拉德成名後繼續勤奮筆耕,但婚後妻子講究排場,後來又精神失常,揮霍無度,給他帶來極大痛苦。他經濟上入不敷出,一度去好萊塢寫劇本掙錢維持生計。1936年不幸染上肺病,妻子又一病不起,使他幾乎無法創作,精神瀕於崩潰,終日酗酒。1940年12月21日並發心臟病,死於洛杉磯,年僅44歲。
菲茲傑拉德不僅寫長篇小說,短篇小說也頻有特色。除上述兩部作品外,主要作品還有《夜色溫柔》(1934)和《末代大亨的情緣》(1941)。他的小說生動地反映了20年代「美國夢」的破滅,展示了大蕭條時期美國上層社會「荒原時代」的精神面。

閱讀全文

與菲茨傑拉德短篇小說簡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極品修真強少有聲小說下載 瀏覽:86
女局長的絲襪小說全集 瀏覽:430
穿越小說女主楚嫣然 瀏覽:151
女尊男主宅斗小說推薦 瀏覽:473
玄幻小說中的最強神眼 瀏覽:500
女主叫春心的穿越小說 瀏覽:578
泰克斯芬利同人小說 瀏覽:291
寫隋唐的穿越小說 瀏覽:631
小說推薦九庫閱讀 瀏覽:499
寫刺客信條的無限小說 瀏覽:922
男主有腿疾的穿越小說 瀏覽:695
神豪奶爸系統小說 瀏覽:420
qq閱讀小說推薦 瀏覽:46
穿越重生女強架空完結小說排行榜 瀏覽:388
分析小說人物形象ppt 瀏覽:741
不敗戰神小說閱讀 瀏覽:205
烏桓小說主角 瀏覽:195
破案刑偵小說排行榜 瀏覽:319
中考小說閱讀訓練解析 瀏覽:250
巨肉的都市小說 瀏覽: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