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老舍作品語音特色是什麼
簡單點就是:俗(通俗)白(直白)
老舍的小說語言通俗易懂、京味十足,朴實、自然、不造作,被譽為「人民藝術家」和文藝界的勞動模範、傑出的語言大師、幽默大師,是當之無愧的,其作品便成了人們最好的精神食糧。老舍作品語言特色:幽默風趣、俗白精緻、飽含溫情、富含潛台詞,濃郁的北京風味、 "談話風"式的語言。主要是幽默風趣、飽含溫情!
俗白簡練、幽默詼諧、散發著濃郁北京味的語言風格,是老舍作品(尤其是小說)的一個顯著特點。北京韻味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老舍是用地道的北京語言從事創作的一位作家。他的絕大多數小說從北京為背景,例如《老張的哲學》、《趙子曰》、《離婚》、《駱駝祥子》、《我這一輩子》、《四世同堂》、《正紅旗下》等等。這些作品的語言,都富有濃郁的北京特色,猶如魯迅的作品語言富有紹興特色,沈從文的作品語言富有湘西特色,趙樹理的作品語言富有山西特色一樣,任何人讀老舍的作品,都會感到其語言富有北京韻味兒。老舍作品語言的北京韻味兒,有賴於老舍的作品取材於北京下層市民生活。他自幼生活在北京,熟悉北京。描寫北京的人,北京的事,為老舍運用北京語言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㈡ 老舍的正紅旗下是不是沒寫完就去世了
一、是的,這是老舍先生沒有創作完成的一部書,也是所有讀者心中永遠的遺憾,詳解如下:
《正紅旗下》是老舍自傳體長篇小說。著於1961年至1962年。遺憾的是,因當時的政治風波,老舍未完成,就被迫停筆。但諾貝爾文學獎選擇了他,而他卻選擇了離去,離不去的是他留給我們的經典!1968年,老舍先生在諾貝爾文學獎的評選中,以最高票數當選,然而此時距離他逝世已近兩年,無奈只能重新投票。
二、關於本書內容的解釋如下:
正紅旗是清代八旗之一。八旗是清代滿族的一種軍隊組織和戶口編制,以旗的顏色為號,有鑲黃、正黃、鑲白、正白、鑲紅、正紅、鑲藍、正藍八旗(正即整字的簡寫),凡滿族成員都隸屬各旗。這是「滿洲八旗」,以後又增設「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八旗成員,統稱「旗人」。本文作者隸屬「滿洲八旗」的「正紅旗」,所以這篇自傳體的長篇小說,即取名為《正紅旗下》。
清朝末年,社會動盪,民風腐化,旗人們的生活也日見窘迫。庚子年間,隨著義和團的到來,老北京順民們看似平靜的生活陡起波瀾,而此後發生的一系列事件更讓老百姓百思不解、顏面掃地,官軍和團民圍攻東交民巷,旗兵們盡了職責,報國寺的老方丈也帶著滿腔的怨恨走進了熊熊烈火……面對這破碎的河山、殘存的家園,經受了劫掠的老北京只能將這段歷史永遠地銘記在心。
《正紅旗下》
隨著老舍先生的筆在舞台上呈現一個個鮮活的人物——溫和老實的父親、勤儉朴實的母親、尖刻自大的姑母、吃喝玩樂的大姐夫、蠻橫無理的大姐婆婆、無過是福的大姐公公、聰明能乾的福海二哥、奸滑鑽營的多老大、性格直率的多老二、正直善良的老王掌櫃,倔強耿直的王十成、養尊處優的定大爺、逍遙自在的博勝之、能說會道的索老四、身殘「志堅」的查二爺、妄自尊大的牛牧師……一朝子民,他們在自己的世界裡都活得有滋有味無憂無慮,可當他們賴以支柱的大清王朝搖搖欲墜破碎飄零時,他們的命運就同樣不濟了。
㈢ 老舍的《正紅旗下》簡介!!!
1、內容簡介
自傳體長篇小說《正紅旗下》是一部老舍先生傾注了極大心血卻沒有完成的作品。這是一部以清末北京社會為背景的家傳性質的歷史小說,1962年老舍擱筆時留下11章8萬文字,只描述了自己的降生,盡管只開了一個頭,但已經顯示了很高的藝術價值,反映了老舍晚年創作風格的成熟和發展。
2、作者簡介
老舍(1899.2.3-1966.8.24),現代作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正紅旗人,北京人,父親是一名滿族的護軍,陣亡在八國聯軍攻打北京城的時候。老舍是他在小說《老張的哲學》中使用的筆名。他的筆名還有絜青、絜予、非我、鴻來等。中國現代小說家、戲劇家、著名作家,曾任小學校長、中學教員、大學教授。
3、作品評價
老舍一方面又回到他以前創作的審視國民性的角度,另一方面,在不違背時代共名的前提下,他以個人所見所聞的民族風習及其變遷為敘述的中心,與本民族的歷史保持一種親熟的反省態度。這種態度與《茶館》類似,是採取了一種把重大的歷史事件與思想主題化人對日常生活的描繪之中的敘事策略,從而由時代共鳴走向對民族民間風習的詩意描繪。
這部小說的語言藝術也很值得回味,老舍把理性的反思融入形象的描繪之中,從而形成一種含蓄的諷刺筆調,特別適合小說所要表現的民族風習與反思國民性的需要。
㈣ 老舍《正紅旗下》下載
http://www.tianyabook.com/laoshe/laoshe7/zhqx.htm
綠化林找不到...
㈤ 求老舍的《正紅旗下》有聲小說,最好不要網址,直接發可以在手機上聽的格式
你直接下一個愛聽txt聽書,所以本地的txt小說都可以聽啊。
㈥ 老舍的正紅旗下是沒寫完的自傳么一共有多少章
《正紅旗下》是沒有完成的作品,是自傳體,共11章
一、簡介《正紅旗下》主要內容
全書共寫十一章:
第一章寫「我」出生的事兒(其間重點介紹了幾個人物:大姐婆婆、大姐公公、大姐夫和「我」的姑母——文字主教材所選的片斷之一就節選自這一章);
第二章介紹「我」的家庭情況、出身及清末皇城的一些民俗(媽媽、爸爸、大姐、二姐、姑媽,並且介紹了清末的皇城的民俗——媽媽為老兒子的出生「賀喜」而發愁);
第三章寫大舅家二哥福海與大舅媽前來賀喜,福海精明地為「我」的「洗三」之禮進行籌劃,解去「我」媽的一塊心病(福海、大舅媽、大舅等人物出場——文字主教材所選片斷之二的出處);
第四章寫清末皇城民俗——「我」的「洗三」典禮在福海二哥的張羅下圓滿成功、經濟「合規」(引得「小六兒」白姥姥、尤其是老王掌櫃地出場);
第五章寫「我」們一家如何過了年;
第六章寫「我」滿月的喜氣:意外得到了定祿定大爺的賀喜與賀禮;還有少數民族朋友的慶賀(很有人氣與福氣;也介紹了王掌櫃和定大爺的交情,為後文定大爺出面擺平洋鬼子作鋪墊);
第七章寫王掌櫃的兒子十成在山東打洋鬼子造反來京逃難,得到福海的暗地支持(引出當時的社會背景與清王朝的懦弱無能);
第八章寫王掌櫃與多老大交好卻受崇洋媚外的多老二的欺負,引出洋鬼子牛牧師;
第九章寫王掌櫃求救於二哥福海來解決多老大的欺凌與訛詐,二哥又求助於有官職身份地位的旗人——自己的父親和「我」大姐的公公,他們確是擺設無能無力也無意參與解決;
第十章寫福海二哥找定大爺出面擺平洋鬼子牛牧師,並與其商議對策;
第十一章寫牛牧師應定大爺之邀前來赴宴,宴前卻遭遇狼狽而有氣無言。據老舍妻子言稱:《正紅旗下》未完成的下幾章很可能將結合老舍的悲慘家史(自己兩歲那年,父親被八國聯軍的燒夷彈打燃身上火葯而燒死,墓冢中沒有遺骨、只有父親的一雙布襪子)和其要寫有關義和團內容的小說的心願而進行創作。
二、解題:正紅旗下——正紅旗,清代八旗之一。八旗是清代滿族的一種軍隊組織以旗的顏色為號,有鑲黃、正黃、鑲白、正白、鑲紅、正紅、鑲藍、正藍八旗(正即整字的簡寫),凡滿族成員都隸屬各旗。八旗成員,統稱「旗人」。本文作者隸屬「滿洲八旗」的「正紅旗」, 所以這篇自傳體的長篇小說,即取名為《正紅旗下》。
三、賞析
老舍在這部作品中的追求:即以自傳為線索,表現社會風習與歷史的變遷,尤其與他過去的寫作不同的是,他在這部作品中對本民族的歷史——清末旗人的生活習氣作了出色的表現。對這一目的來說,自傳性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觀察、進入歷史與審視民族風習的視角。
老舍一方面又回到他以前創作的審視國民性的角度,另一方面,在不違背時代共名的前提下,他以個人所見所聞的民族風習及其變遷為敘述的中心,與本民族的歷史保持一種親熟的反省態度。這種態度與《茶館》類似,是採取了一種把重大的歷史事件與思想主題化人對日常生活的描繪之中的敘事策略,從而由時代共鳴走向對民族民間風習的詩意描繪。
這部小說的語言藝術也很值得稱道,老舍把理性的反思融入形象的描繪之中,從而形成一種含蓄的諷刺筆調,特別適合小說所要表現的民族風習與反思國民性的需要。
《正紅旗下》對福海行為、動作描寫所體現的老舍小說語言洗練、傳神的特點。
㈦ 老舍的作品小說有
長篇小說:《駱駝祥子》、《趙子日》、《老張的哲學》、《四世同堂》、《版二馬》、《小坡的生日》、《離權婚》、《貓城記》、《正紅旗下》
中篇小說:《月牙兒》、《我這一輩子》、《出口成章》
短篇小說集:《趕集》、《櫻海集》、《蛤藻集》、《火車集》、《貧血》
作品風格:
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於市民生活。他善於描繪城市貧民的生活和命運,尤其擅長刻畫浸透了舊有宗法觀念的保守落後的中下層市民,在民族矛盾和階級搏鬥中,在新的歷史潮流沖擊下。惶惑、猶豫、寂寞的矛盾心理,和進退維谷、不知所措的可笑行徑。
他喜歡通過日常平凡的場景反映普遍的社會沖突,筆觸往往延伸到民族精神的挖掘或者民族命運的思考,讓人從輕快詼諧之中品味出生活的嚴峻和沉重。關於自然風光的色彩鮮艷的渲染和關於習俗人情的細致入微的描摹,增添了作品的生活氣息和情趣。
老舍的作品的另一個特點,是表現出鮮明的反帝愛國的題旨。老舍的作品中往往直接揭露帝國主義侵略罪行,從不同側面描寫它們的經濟、文化、宗教滲透和種族歧視所給予中國人民種種傷害。他表現民族覺醒、表彰民族氣節,同時抨擊在這些侵略和滲透面前卑躬屈節、為虎作倀的洋奴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