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魯迅哪部小說有「天賜」這個人物叫天賜
《牛天賜傳》是老舍先生優秀代表作之一。
《牛天賜傳》以老舍特有的幽默風格描寫了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一個棄嬰被家境富裕卻沒有孩子的牛姓夫妻收養,取名牛天賜。
⑵ 牛天賜傳的作者簡介
老舍(1899.2.3-1966.8.24),我國現代文豪,小說家,戲劇作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北京人。出身寒苦,自幼喪父,北京師范學校畢業,早年任小學校長、勸學員。1924 年赴英在倫敦大學東方學院教中文,開始寫作,連續在《小說月報》上發表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趙子曰》、《二馬》,成為我國現代長篇小說奠基人之一。歸國後先後在齊魯大學、山東大學任教,同時從事寫作,其間代表作有長篇小說《貓城記》、《離婚》、《駱駝祥子》,中篇小說《月牙兒》、《我這一輩子》,短篇小說《微神》、《斷魂槍》等。抗日戰爭爆發後到武漢和重慶組織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對內總理會務,對外代表「文協」,創作長篇小說《四世同堂》,並對現代曲藝進行改良。1946 年赴美講學,四年後回國,主要從事話劇劇本創作,代表作有《龍須溝》、《茶館》,榮獲「人民藝術家」稱號,被譽為語言大師。曾任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全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及北京文聯主席。1966年「文革」初受嚴重迫害後自沉於太平湖中。有《老舍全集》十九卷。
老舍是一位多產作家,一生寫了一千多篇(部)作品,在現代中國文學史上佔有獨特的地位。老舍的作品尤以長篇小說著稱,代表作有《駱駝祥子》、《四世同堂》等。當他開始創作時,新文學作家中還很少有人撰寫長篇,他是中國現代長篇小說最早的作者之一,為開拓這種體裁作出了貢獻。而他的中短篇小說也不乏綽約多姿、意味深長的優秀之作,如《斷魂槍》、《上任》、《柳家大院》、《馬褲先生》等篇,或深沉厚重或幽默風趣或詼諧諷刺,都寫得各有特色,其藝術構思的精緻和題材的寬廣,有的還勝過長篇作品。此外,老舍在劇作方面也留下了許多傳世經典,《茶館》、《龍須溝》等均為中國話劇的扛鼎之作。
⑶ 《牛天賜傳》的主要內容
《牛天賜傳》主要講述了一對牛姓夫婦收養了一個在其門口被發現的小孩子,這個孩子是老天爺給的,就叫牛天賜的故事。
一名剛剛出生的嬰兒被遺棄路邊,被本無後嗣的牛家收養,取名「天賜」。牛天賜的養父牛老者,是個有著若干店鋪和房產的商人,牛老者一心想把牛天賜培養成一個精明的商人,承繼自己的家業;養母牛老太太,則是出身官宦之家的婦人,一心想把牛天賜培養成為一個「官樣」的兒子,以完成自己未竟的心願。卻事與願違,牛天賜的成長道路與牛老太太的期待截然相反。
《牛天賜傳》背景簡介。
1934年,老舍先生在山東濟南執教的間隙寫下了長篇小說《牛天賜傳》,以全知視角敘述,細膩而生動地講述了牛天賜從嬰兒到成年的成長經歷,為讀者提供了一種獨特的閱讀體驗,但這也成為二度改編過程中的最大難點。
因此,《牛天賜傳》也被認為是老舍先生最難改編的作品之一。方旭坦言,此次僅修改《牛天賜》的劇本便用了五個半月,難度非常大。
⑷ 有沒有現當代作家作品研究的資料,只要老舍研究的,因為重慶自考自考老舍一個人的。謝謝
3.1.《正紅旗下》的大姐是(B)A.城市貧民B.老派市民C.新派市民D.正派市民
3.2.覺得作官是「惟一增光耀祖的事」是老舍塑造的哪位市民形象(D)A.祁瑞宣B.小馬C.張大哥D.老馬
3.3.以「作媒人和反對離婚」為神聖使命是老舍塑造的哪位市民形象(B)A.老馬B.張大哥C.祁天佑D.牛老者
3.4.「凡事經小篩子一篩,永不會走到極端上去;走極端是使人生命失去平衡,而要平地摔跟頭」,是老舍筆下哪位人物的處事准則(B)A.老馬B.張大哥C.祁天佑D.牛老者
3.5.《四世同堂》中體現新舊兩種文化思想劇烈沖突的人物是(B)A.祁老人B.祁瑞宣C.錢默吟D.韻梅
3.6.老舍對哪類人物採取漫畫式的描寫手法(A)A.新派市民B.老派市民C.正派市民D.城市貧民
3.7.《離婚》中的俠義英雄人物是(B)A.趙子日B.丁二爺C.李景純D.李子榮
3.8.下列對《月牙兒》的描述錯誤的是(B)A.「我」是一個城市貧民形象B.小福子是一個城市貧民形象C抒寫了一個被拋到生活最底層的被侮辱與被損害者的命運D.用「月牙兒」這一意象來襯托弱女子的悲慘生活和悲苦命運
3.9.「有價值的東西的毀滅」的悲劇體現在下列哪個人物的悲劇中(B)A.《月牙兒》中的「我」B.《二馬》中的老馬C.《離婚》中的張大哥D.《牛天賜傳》中的牛老者
3.10.對老舍小說語言描述錯誤的是(C)A.俗白、清淺、簡明有力B.富有生動性和幽默感C.細膩生動、頗為傳神D.明白曉暢的北京話
3.1.老舍塑造的城市貧民形象有(BCDE)A.李景純B.祥子C.「我」D.小崔E.孫七
3.2.對祁老太爺描述正確的有(ABDE)A.表現出老北京市民身上普遍存在的封建落後性B.善良而又蒙昧,朴實中夾雜著閉塞的老派市民C.最終由柔弱的詩人變成了堅強的戰士D.處處講體面與排場E.最終勇敢地站起來捍衛人的尊嚴
3.3.對祁瑞宣描述正確的有(ACDE)A.老派市民形象B.不關心國事和家事,沒什麼理想和追求C.忍辱負重為家盡孝D.是不能擺脫傳統文化倫理觀念的知識分子E.最終投入宣傳抗戰之中
3.4.對錢默吟描述正確的有(ACD)A.是一個帶有中國古典風味的老詩人B.是老派市民形象C.最終由一個柔弱的詩人變成了堅強的戰士D.體現了不屈不撓、勇於自我犧牲的民族精神E.因暗殺軍閥而慘遭殺害
3.5.對《月牙兒》中的「我」描述正確的有(ABCE)A.城市貧民形象B.是一個被拋到生活最底層的被侮辱與被損害者C.是一個有血肉有心靈的妓女形象D.是文明城市中的「走獸」E.揭示出社會的黑暗與殘酷
3.6.對祥子形象描述正確的有(ABCD)A.現代文學中城市下層勞動者形象的著名典型B.最終成為失去靈魂的「走獸」C.被黑暗的環境、腐敗的社會鎖住而不得不墮落D.真實地反映了舊中國城市底層市民的苦難生活E.其悲劇首先是性格悲劇
3.7.下列哪些悲劇體現出「幾乎無事的悲劇」(BCE)A.《月牙兒》中「我」的悲劇B.《離婚》中張大哥的悲劇C.《四世同堂》中祁瑞宣的悲劇D.《駱駝祥子》中祥子的悲劇E.《二馬》中老馬的悲劇
3.8.樣子的悲劇是(ABDE)A.社會悲劇B.性格悲劇C.命運悲劇D.心靈悲劇E.舊社會城市貧民的普遍性悲劇
3.9.老舍小說的「京味」特徵體現在(ABCD)A.北京市民的生活場景和人生世相的描繪上B.北京文化特徵的揭示上C.市民風情與市民心靈的溝通上D.語言風格上E.「改造國民性」上
3.10.老舍所概括的「官樣」北京市民化特徵包括(ABE)A.講禮儀守成規B.愛面子C.俠義心腸D.勤勞善良E.「有錢的真講究,沒錢的窮講究」
3.1.老舍小說的傑出貢獻,是從(文化批判)的立場,繼承魯迅(改造國民性)的精神傳統,對他所熟悉的北京市民社會和市民性格的藝術表現。
3.2.(老舍)被人們譽為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最傑出的市民詩人。
3.3.老舍筆下的市民形象大致可以分為四個形象系列:(老派市民形象)、(新派市民形象)、(正派市民形象)、(城市貧民形象)。
3.4.(老舍)是中國市民社會市民階層「最重要的表現者與批判者」。
3.5.老舍寫得最為出色和成功的,是被稱為(老中國的兒女們)的老派市民形象。
3.6.《二馬》中老舍塑造的老派市民形象是(老馬)。
3.7.《牛天賜傳》中老舍塑造的老派市民形象是(牛老者)。
3.8.《離婚》中老舍塑造的老派市民形象是(張大哥)。
3.9.韻梅是老舍在(《四世同堂》)中塑造的老派市民形象。
3.10.祁天佑是老舍在(《四世同堂》)中塑造的老派市民形象。
3.11.牛老者是老舍在(《牛天賜傳》)中塑造的老派市民形象。
3.12.張大嫂是老舍在《離婚》中塑造的(老派)市民形象。
3.13.牛太太是老舍在《牛天賜傳》中塑造的(老派)市民形象。
3.14.《二馬》中,老舍塑造的迷信、中庸、懶散、馬虎的奴才式人物是(老馬)。
3.15.《二馬》的故事發生地是(英國(倫敦))。
3.16.《離婚》中的(張大哥)樂天安命,墨守成規,好成人之美。
3.17.《四世同堂》中,最能體現老派市民性格特徵的是(祁老太爺(祁老人))。
3.18.「別管天下怎麼亂,咱們北平人絕不能忘了禮節」,出自《四世同堂》中(祁老太爺(祁老人))之口。
3.19.《四世同堂》中,(祁瑞宣)經過長期的惶惑、偷生,最終投入到宣傳抗戰工作中。
3.20.《二馬》中,老舍塑造的新派市民形象是(小馬)。
3.21.張天真是老舍在(《離婚》)中塑造的新派市民形象。
3.22.馬克同是老舍在(《離婚》)中塑造的新派市民形象。
3.23.趙老師是老舍在(《牛天賜傳》)中塑造的新派市民形象。
3.24.《離婚》中「每天看三份小報,不知道國事,專記影戲院的廣告」的是(張天真)。
3.25.《四世同堂》中的(祁瑞豐)在同是漢奸走狗的同夥的私利打擊和報復下可恥地死去。
3.26.趙四是《老張的哲學》中的(正派(理想))市民形象。
3.27.李景純是《趙子曰》中的(正派(理想))市民形象。
3.28.李子榮是《二馬》中的(正派(理想))市民形象。
3.29.丁二爺是《離婚》中的(正派(理想))市民形象。
3.30.錢默吟是(《四世同堂》)中的正派市民形象。
3.31.《趙子曰》中因暗殺政客而慘遭殺害的人物是(李景純)。
3.32.《四世同堂》中的(錢默吟)最終從一個柔弱的詩人變成了一個堅強的戰士。
3.33.小福子是老舍在(《駱駝祥子》)中塑造的城市貧民。
3.34.洋車夫小崔是老舍在(《四世同堂》)中塑造的城市貧民。
3.35.小文夫婦是老舍在(《四世同堂》)中塑造的城市貧民。
3.36.《月牙兒》中的(「我」)是一個城市貧民形象。
3.37.《月牙兒》用(月牙兒)的意象來襯托弱女子的凄慘生活和悲苦命運,使小說有一種濃重的抒情氣息。
3.38.老舍對(城市貧民)的刻畫,具有深沉的抒情性和濃重的悲劇性。
3.39.「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是(魯迅)的話。
3.40.老舍小說(《月牙兒》)描繪了美麗純潔的少女如何在黑暗中被玷污、被踐踏的悲慘命運。
3.41.從小說的心理結構來看,《駱駝祥子》是一部(探索靈魂)的小說。
3.42.老舍通過祥子的悲劇,探索了(城市病態文明)對人性造成的沖突和傷害。
3.43.在對城市貧民形象的塑造上,老舍小說體現出(有價值的東西的毀滅)的悲劇特徵。
3.44.在對老派市民形象的塑造上,老舍小說體現出(幾乎無事的悲劇)的特徵。
3.45.老舍小說的京味首先表現在他對北京市民的(生活場景)和(人生世相)的描繪。
3.46.老舍小說的京味特徵還體現在對北京獨特的(文化特徵)的揭示。
3.47。老舍愛用(官樣)來概括北京市民文化的特徵。
3.48.老舍小說的市民世界裡具有一種獨特的(文化批判)意識。
3.1.為什麼說老舍是「中國市民社會市民階層最重要的表現者與批判者」?
3.2.老舍筆下的市民形象可分為幾類?各有什麼特點?
3.3.簡析《離婚》中張大哥形象。
3.4.簡析《四世同堂》中祁瑞宣形象。
3.5.簡析老舍塑造的新派市民形象。
3.6.簡析《四世同堂》中祁瑞豐形象。
3.7.簡析老舍塑造的正派市民形象。
3.8.簡析《四世同堂》中錢默吟形象。
3.9,簡析老舍塑造的城市貧民形象。
3.10.簡析《二馬》的悲劇特徵。
3.11.簡析《離婚》的悲劇特徵。
3.12.簡析老舍小說對北京文化特徵的揭示。
3.13.簡析老舍小說的語言藝術。
3.1.為什麼說老舍是「中國市民社會市民階層最重要的表現者與批判者」?答:老舍小說的傑出貢獻,是從文化批判的立場,繼承魯迅「改造國民性」的精神傳統,對他所熟悉的北京市民性格的藝術表現。老舍一生不懈創作,為中國文學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他用如椽巨筆,寫出了《老張的哲學》、《趙子日》、《二馬》、《離婚》、《牛天賜傳》、《駱駝祥子》和《四世同堂》等長篇佳構,以及《月牙兒》、《斷魂槍》、《我這一輩子》和《柳家大院》等短篇傑作,逼真而生動地展現了在古城文化氛圍中生成的特有的市民文化,構築了一個千姿百態的市民世界,描繪了一幅現代北京市民的「清明上河圖」。正因為如此,老舍被人們譽為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最傑出的市民詩人,是中國市民社會市民階層「最重要的表現者與批判者」。
3.2.老舍筆下的市民形象可分為幾類?各有什麼特點?答:老舍筆下的市民形象大致可分為四個系列:老派市民形象,新派市民形象,正派市民形象和城市貧民形象。(1)老派市民是時代的落伍者,因循守舊、怯懦苟且,是深受傳統因襲的鄉土中國的子民。(2)新派市民接受了一些新式教育和資本主義生活方式的熏陶,一味地追逐新潮,卻只是浮光掠影地從中摘取片言只語來妝點自己,承襲了他們前輩的苟且與怯懦,成為靈魂日漸墮落的一類人物。(3)正派市民大都是質朴善良的城市平民,他們都是俠客或實幹家,從這些人物身上,讓人看到傳統小市民的生活理想。(4)城市貧民生活在市民社會最底層,他們的生活異常艱辛,其悲慘命運充分說明了社會的黑暗與殘酷。
3.3.簡析《離婚》中張大哥形象。答:張大哥是一個典型的北京市民,他樂天知命,墨守成規,好脾氣,講交情,好成人之美,「張大哥一生所要完成的神聖使命:作媒人和反對離婚」。作為財政所的科員,他整天忙著串科室,為別人操勞辦事,調和矛盾。張大哥的處事准則是:「凡事經小篩子一篩,永不會走到極端上去;走極端是使人生命失去平衡,而要平地摔跟頭的。張大哥最不喜歡摔跟頭。他的衣裳、帽子、手套、煙斗、手杖,全是摩登人用過半年的,而頑固老還要再思索三兩個月才敢用的時候的樣式和風格。」他的生活理想不大,對兒子並無奢望,只希望憑著託人情的方法使他大學畢業,當個小科員,「作事不要太認真,交際可得廣一些,家中有個賢內助——最好是老派家庭的,認識些個字,會生白胖小子。」從張大哥身上,作者展示和諷刺了市民階層的日常生活哲學和為人處世的行為方式。
3.4.簡析《四世同堂》中祁瑞宣形象。答:祁瑞宣是《四世同堂》中的重要人物。他是這個「四世同堂」的祁老太爺的長孫,受過現代文化的教育,有愛國心,有著一些現代意識;但他又是在老北京文化氛圍中熏陶出來的大家庭的子孫。他受現代文明的濡染,有著對美好未來和自由愛情的嚮往,卻又承襲古老傳統的負擔,為了父母、祖父不流淚而違心接受一場無愛的婚姻,為自己在孤寂悵惘之餘找到一絲安慰。他有一顆真摯的愛國心,「在國旗下吃糞,也比在太陽旗下吃肉強」!卻又因家庭的重負,於是,只能鼓勵三弟去為國盡忠,而自己忍辱負重為家盡孝。他不願與漢奸同流合污,卻又因家庭負累而不能為國盡忠,不斷忍受靈魂的痛苦,在遭受外國神父侮辱之後,為養家糊口到英國使館去謀職,這正是那些不能擺脫傳統文化倫理觀念的束縛的知識分子,在民族危亡之時不能也難以保家所造成的精神痛苦。最後,在兄弟瑞全的幫助下,祁瑞宣經過長期的惶惑、偷生,終於投入到宣傳抗戰工作中,從他身上,我們看到新舊兩種文化思想的劇烈沖突和這種沖突造成的他靈魂上的不安和痛苦。
3.5.簡析老舍塑造的新派市民形象。答:老舍筆下的新派市民形象,寫得相對比較單薄,主要是採取一種漫畫式的描寫手法,刻畫得不如老派人物那樣血肉豐滿。這類人物有小馬(《二馬》),張天真、馬克同(《離婚》),牛天賜、趙老師(《牛天賜傳》)、祁瑞豐(《四世同堂》)等。這一類人物與老派市民一樣生長於封建宗法制的小生產者的社會土壤,可以說是老派市民的後代。然而,他們接受了一些新式教育和資本主義生活方式的熏陶,一味地追逐新潮,卻只是浮光掠影地從中摘取片言只語來妝點自己,失去了祖輩父輩的淳厚與熱誠,承襲了他們前輩的苟且與怯懦,成為靈魂日漸墮落的一類人物。
3.6.簡析《四世同堂》中祁瑞豐形象。答:《四世同堂》中的祁瑞豐是一個新派市民的代表,更是這類人物的最為可恥者,老舍在刻畫這個人物時,毫無保留地進行嘲諷,瑞豐「長得干頭干腦,什麼地方都彷彿沒有油水」,因此,他特別注意修飾自己,「凡是能以人工補救天然的,他都不惜工本,虔誠修飾」,拚命學習時髦和文雅,卻失去了家傳的純朴,他從不關心國事和家事,也沒有什麼理想和追求,「所注意的永遠是最實際的東西與問題」,他「永遠不和現實為敵,亡國就是亡國,他須在亡了國的時候設法去吃、喝、玩與看熱鬧。即使吃完就殺頭也沒有什麼不可以的」,生活完全為口欲而存在,失去了對精神和理想的追求。這樣一個貪圖享受的無聊之人,在北平淪陷後不久,便受不了生活困苦的煎熬,甘心充當連敵人也看不起他的走狗和幫凶,在洋味中更加上了一種漢奸味,最後在同是漢奸走狗的同夥的私利打擊和報復下可恥地死去。
3.7.簡析老舍塑造的正派市民形象。答:老舍塑造了一系列正派或理想的市民形象,老舍在描寫老派市民愚昧落後、因循守舊和新派市民的庸俗無聊、淺薄可笑的同時,沒有放棄自己對理想的追求,於是,常常帶著較為傳統的觀點構思他理想中的市民性格。這類理想市民有趙四(《老張的哲學》)、李景純(《趙子日》)、李子榮(《二馬》)、丁二爺(《離婚》)、錢默吟(《四世同堂》)等。這些人物大都是質朴善良的城市平民,他們都是俠客或者實幹家,從這些人物身上,讓人看到傳統小市民的生活理想。
3.8.簡析《四世同堂》中錢默吟形象。答:錢默吟是一個帶有中國古典風味的老詩人,他酷好陶淵明的詩,在他的生活中,有詩、有畫、有花木、有茵陳酒,過著與世外隔絕,與鄰居也幾乎不交往的田園生活。他還是個有民族氣節的詩人,深深知道自己能夠平靜地tJ由生活全是因為國家的安定,在國家遭受災難時,他表示甘願為國捐軀,「錢先生是地道的中國人,而地道的中國人,帶著他的詩歌,禮義,圖畫,是會為一個信念而殺身成仁的」。日本侵略者把他逮捕入獄,使他家破人亡,也使他終於由一個柔弱的詩人變成了一個堅強的戰士,從事秘密的抗日宣傳工作和暗殺活動。在錢默吟的身上,作家開始自覺地從傳統文化中去挖掘民族精神的力量,我們看到了中國傳統文化中殺身成仁的民族氣節,在作者看來,這種不屈不撓、勇於自我犧牲的民族精神應該成為我們民族和國家振興的精神力量。
3.9.簡析老舍塑造的城市貧民形象。答:城市貧民形象系列在老舍小說中占著重要地位。這類市民形象有祥子、小福子(《駱駝祥子》)、「我」(《月牙兒》)、老王家的小媳婦(《柳家大院》)、洋車夫小崔、剃頭匠孫七、小文夫婦(《四世同堂》)等等。對於底層城市貧民的描寫也是老舍小說最豐滿、最有抒情氣息的部分。這是因為,老舍來自社會最底層的親身經歷,使他熟悉市民社會最底層的生活情狀,也使他更多地接觸到社會黑暗與殘酷,體味到人生的艱辛與磨難,因此他筆下的這類人物形象更顯生動感人。
3.10.簡析《二馬》的悲劇特徵。答:老馬的悲劇是人物不知自身悲哀的悲劇,老馬先生是一個在老北京封閉的文化傳統中熏陶出來的老派市民,是「老」民族裡的「老」分子,作者在刻畫這個人物形象時,把他放在不同的文化環境中,在帝國主義民族歧視非常嚴重的國度中,他死抱著陳腐的規矩,過時的理想和不值一文的面子,在讓人忍俊不禁的笑聲背後,卻又有一種壓抑的悲涼感,讓人看到了在世界潮流沖擊下依然陳腐愚鈍、封閉保守的老中國兒女的文化心理,有著一種壓抑的悲涼感,透露出老舍在中西文化的比較下對傳統文化的深深思考。
3.11.簡析《離婚》的悲劇特徵。答:《離婚》體現了悲劇人物自覺不自覺去製造別人的悲劇,張大哥這個一切人的大哥,他的生命浸泡於說媒拉閑、討好敷衍的北京文化之中,人的價值已被吞沒,卻自以為操縱著人們的心靈,見縫插針地去製造別的同類,使不滿舊式婚姻的同事老李把鄉下的家眷接來同住,使他由對「詩意」的追求回到沉悶的現實中來,不斷地製造著人性淪落的循環。最後,自己的兒子被抓進監獄卻束手無策,兒子出來以後,作為好人的張大哥則又拾起那套人生哲學,如魚得水地暢游其間,好像什麼事都沒有發生一樣。使人體會到一種踐踏人生異化心靈的悲劇氛圍。
3.12.簡析老舍小說對北京文化特徵的揭示。答:老舍對北京文化特徵有著獨特的揭示,在他筆下,寫得最多的也最為出色的是對於北京市民庸常人生的抒寫,即所謂老北京市民的人生世相,體現在他對於老北京獨特的文化心理特徵的揭示。老舍愛用「官樣」來概括北京市民文化的特徵。在這種文化中,講禮儀和守規矩成為老舍小說經常涉及的一個方面,在老北京這個市民社會中,無論是豪門貴族,還是市井平民,都講究禮節,重視老祖宗定下的規矩,在下層市民身上,講禮節重規矩成了他們的一種心理特徵。販夫走卒都講禮節,老馬為了面子,賠錢送禮,請人吃飯,老李(《離婚》)的家眷從鄉下來到北京城裡同事要送禮,張大哥的兒子從獄中出來也得送禮,祁老人雖出身貧民,卻自幼在北京長大,也染上滿洲貴族人遺下的許多規矩,「凡事都要講禮節」,「別管天下怎麼亂,北平人絕不能忘了禮節」,這種文化甚至也影響到北京的新一代知識分子,祁瑞宣正是老北京文化在新思潮沖擊下形成的一個矛盾性格,北京文化形成了他溫柔和善的性格和靜穆雍容的外表,遇任何事都缺乏青年應有的沖動和興奮。
3.13.簡析老舍小說的語言藝術。答:老舍一生致力於他的語言藝術的鍛造,追求一種俗白、清淺、簡明有力的語言風格,這與他所描繪的市民社會正相適合。老舍在「努力去找現在的活字」,「在活字中求變化,求生動」,「把頂平凡的話調動得生動有力」(《言語與風格》),力求「把一切東西都寫得活活潑潑的,就好像一個健壯的人,全身的血脈都那麼新鮮流暢。」(《景物的描寫》)。老舍長期生活在北京,北京話成為他小說語言的主要來源,他的語言是明白暢曉的北京話,並且有聲有色,可謂當行本色。不僅如此,他也擅於巧妙運用一些市井方言來形成他獨特的京味風格,選擇一些形象生動又朗朗上口的土語方言來增加語言的生動性和幽默感,也正是運用這種京味語言,老舍構造了一個鮮活生動的市民世界,也使京味成為老舍小說的一大特色。
3.1.結合《四世同堂》中祁老太爺談老舍對老派市民形象的塑造。
3.2.結合《月牙兒》中的「我」談老舍對城市貧民形象的塑造。
3.3.分析《駱駝祥子》的悲劇意蘊。
3.4.分析老舍市民世界的悲劇色彩。
3.5.分析老舍小說的「京味」特徵。
3.6.對下面一段話進行分析:「我生在北平,那裡的人事、風景、味道和賣酸梅湯杏兒茶的吆喝的聲音,我全熟悉,一閉眼我的北平就完整的像一張彩色鮮明的圖畫浮立在我的心中。我敢放膽的描畫它。」--《三年寫作自述》
⑸ 牛天賜傳的基本資料
老舍作品《牛天賜傳》
作者:老舍
·出版社:文匯出版社
·頁碼:229 頁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7807414650/9787807414650
·條形碼:9787807414650
·包裝版本:第1版
·裝幀:精裝
·開本:32
·正文語種:中文
·叢書名:老舍小說精匯
⑹ 老舍的長篇小說
老舍的長篇小說
老張的哲學、趙子曰、火葬、二馬、貓城記、離婚、蛻、版文博士、小坡的生日權、駱駝祥子、正紅旗下、牛天賜傳、無名高地有了名、鼓書藝人、四世同堂(包含《惶惑》、《偷生》、《飢荒》三部長篇)。
(6)牛天賜傳有聲小說擴展閱讀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慶春,字舍予,現代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傑出的語言大師,被譽為「人民藝術家」。老舍是滿族正紅旗人,北京人,父親是一名滿族的護軍,陣亡在八國聯軍攻打北京城的時候。老舍這一筆名最初在小說《老張的哲學》中使用,其他筆名還有舍予、絜青、絜予、非我、鴻來等。老舍一生勤奮筆耕,創作甚豐。20世紀30年代就成為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著有長篇小說《小坡的生日》、《貓城記》、《離婚》、《牛天賜傳》、《駱駝祥子》等,短篇小說《趕集》等。老舍的文學語言通俗簡易,朴實無華,幽默詼諧,具有較強的北京韻味。1966年8月24日,中國作家老舍因不堪忍受紅衛兵的暴力批鬥,在北京太平湖投湖自盡。
⑺ 聽書永遠取代不了自主看書,但我們也沒有必要完全拒絕,你同意嗎
書籍,是用來閱讀的,而今這幾年又多了聽書這種方式。
可惜這樣的好聲音並不多,有人連普通話都說不好就隨便錄制,辜負了書中的好內容。
平時有時間就多看看書,碎片時間再聽聽書,不讓聽書來取代看書,這是我的選擇。
⑻ 牛天賜傳怎麼樣
很好的小說,與《四世同堂》各擅勝場,比《駱駝祥子》強5倍,比《貓城記》強20倍。中國人栩栩如生,中國話准確流利,中國故事嚴絲合縫,不容易。老舍是非常好的小說家,他的小說基於經驗而不是臆想,雖然跟國外大師們沒法比。拿他們那一代作家跟當代作家比起來,區別只有兩個字:專業。
⑼ 牛天賜傳txt全集下載
牛天賜傳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