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清朝作家有誰以及他們的作品
洪升:清代劇作家,代表作為傳奇劇本《長生殿》。
孔尚任:清代劇作家,代表作為傳奇劇本《桃花扇》。
蒲松齡:清代著名小說家,代表作為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
吳敬梓:清代著名小說家,代表作為長篇小說《儒林外史》。該書由許多彼此獨立的故事勾聯而成。
曹雪芹、高鶚:清代著名小說家,代表作為長篇小說《紅樓夢》。該書共一百二十回,又叫《石頭記》、《金玉緣》。前八十回為清朝曹雪芹所作,後四十回多認為由高鶚續成。
紀昀:清代著名學者,即紀曉嵐,代表作為《閱微草堂筆記》。
李寶嘉:清末著名小說家,代表作為長篇諷刺小說《官場現形記》。該書共六十回。
吳沃堯:清末著名小說家。代表作為長篇小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該書共一百零八回。
劉鶚:清末著名小說家,代表作為長篇小說《老殘游記》。該書共二十回。
曾樸:清代著名小說家,代表作為長篇小說《孽海花》。該書共三十回。
黃宗羲(1610~1695)字太沖,號南雷,又號梨洲,浙江餘姚人,明清之際思想家、史學家、愛國作家,曾領導「復社」反宦官權貴,招募義兵抗清。所著《明儒學案》是我國第一部學術史專著,在《明夷待訪錄》中提出反對君主專制的觀點,體現了民主性的思想。
李漁(1611~約1680)字笠鴻,號笠翁,浙江蘭溪人,清代戲曲理論家、劇作家。《芙蕖》節選自《李笠翁一家言·笠翁偶集》中的「種植部」。
顧炎武(1613~1682)初名絳,明亡後改名炎武,字寧人,江蘇崑山亭林鎮人,別號亭林,稱亭林先生。清初思想家、學者、愛國作家。曾參加「復社」反宦官權貴和抗清起義。《復庵記》出自《亭林詩文集》。
魏禧(1624~1681)字冰叔,號裕齋,寧都(江西)人,清初散文家。《大鐵椎傳》選自《魏叔子文鈔》。
林嗣環,字起八,清初文人,官至海南副使,著有《鐵厓文集》。他的《口技》節選自《虞初新志·秋詩自序》。
方苞(1668~1749)字靈皋,號望溪,安徽桐城人,清代散文家,官至禮部右侍郎。論文提倡「義法」即言之有物有序,為桐城派創始人。散文多為經說、序跋、書信、碑傳等。
吳敬梓(1701~1754)字敏軒,一字文木,全椒(安徽)人,清代小說家,所作《儒林外史》是我國第一部長篇諷刺小說,五十五回。
彭端淑(1699~1779)字儀一,清代中葉文學家,知識廣博,工詩能文。《為學》選自《白鶴堂集》,原題是《為學一首示子侄》。
全祖望(1705~1755)字紹衣,學者稱謝山先生,浙江鄞縣(寧波)人,清代史學家、文學家,一生潛心於學術,在經學、史學、文章諸方面均有成就,尤以經史學為最,為後期浙東學派代表人物,著有《鮚埼亭集》。《梅花嶺記》選自《鮚埼亭集外編》。
袁枚(1716~1797)字子才,號簡齋,隨園老人,浙江錢塘(杭州)人,清代詩人、散文家。曾任知縣,辭官後於江寧(南京)小倉山下修築隨園定居,自號倉山居士。《祭妹文》選自他的《小倉山房文集》,還著有《隨園詩話》。
姚鼐(1731~1815)字姬傳,一字夢谷,室名惜抱軒,人稱惜抱先生,清代散文家。安徽桐城人,是繼方苞、劉大櫆之後「桐城派」的集大成者。提出文章須以「考據」、「辭章」為手段闡明儒家的「義理」,三者合一的古文理論。《登泰山記》選自《惜抱軒全集》,其中「雪中觀日」一段,尤為後世稱道。
洪亮吉(1746~1809)字君直,一字稚存,號北江,陽湖(江蘇)人,清中葉經學家、文學家,在經史、地理、音韻、訓詁方面都有成就。論文《治平篇》選自《洪北江全集》,提出了人口繁衍與社會經濟力量存在矛盾的問題,這是我國歷史上人口論學說中一個值得注意的創見。
龔自珍(1792~1841)一名鞏祚,浙江仁和(杭州)人,清代思想家、文學家。深於經學、文學和史地學,為「今文學派」主要人物,近代改良運動先驅之一,已亥年(道光十九年)歸途中寫了三百一十五首絕句,總題為《已亥雜詩》,表達對國事的感慨與生平經歷的哀樂。著有《龔自珍全集》。
劉鶚(1857~1909)字鐵雲,筆名(別署)洪都百煉生,江蘇丹徒(鎮江)人,清末(近代)小說家,通數學、醫術、水利等。曾在上海行醫、官候補知府,棄官經商;八國聯軍入京後,向俄軍賤購太倉儲粟賑濟飢民,以私售倉粟罪徙戍新疆而死,他的《老殘游記》是我國近代四大譴責小說之一。
孫文(1866~1925)字逸仙,別號中山,廣東省中山縣人,我國民主革命偉大先行者,著有《孫中山全集》,共十一卷,課文有《<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吳趼人(1866~1910)名沃堯,字小允,又字繭人,後改趼人,廣東南海(廣州)人,因居佛山鎮,又自署我佛山人,清末小說家。所作《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為近代四大譴責小說之一。
李寶嘉(1867~1906)字伯元,號南亭亭長,江蘇武進人,清末小說家,他的《官場現形記》為近代四大譴責小說之一。《制台見洋人》節選自該書第五十三回。
曾樸(1871~1934)字孟朴,筆名東亞病夫,江蘇常熟人,近代小說家,通法文。所作《孽海花》為近代四大譴責小說之一。
梁啟超(1873~1929)字卓如,號任公,別署飲冰室主人,廣東新會人,戊戌維新的領袖,政治家、文學家,《少年中國說》《譚嗣同》出自《飲冰室合集》。
林覺民(1887~1911)字意洞,福建閩候(福州)人,是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之一,他的《與妻書》選自《廣州三月二十九革命史》。
2. 明清小說有那些代表作
除《紅樓夢》外﹐比較著名的清代長篇小說還有《儒林外史》﹑《醒世專姻緣傳》﹑屬《隋唐演義》﹑《說岳全傳》﹑《三俠五義》、《女仙外史》﹑《鏡花緣》﹑《雷峰塔傳奇》等。話
本小說則有《醉醒石》﹑《五色石》等,李漁的《無聲戲》﹑《十二樓》則是白話短篇小說藝術成就的代表。
自宋迄清,產生長篇小說三百餘部﹐短篇小說數以萬計。這些作品以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成為人民群眾認識社會和文娛生活的主要文學樣式。
中國古代的敘事文學,到了明清時期步入了成熟期,就文學理念、文學體式和文學表現手段而言,明清小說以其完備和豐富將敘事文學推向了極致。
從明清小說所表現的廣闊的社會生活場景、豐碩的藝術創作成果和豐富的社會政治理想而言,明清小說無疑鑄就了中國古典文學的最後的輝煌。
本講以明清小說的題材開拓和藝術探索為視點,試圖在傳統文化的背景下,描畫出明清小說的梗概面貌。
3. 根據幾個詞語選出相關聯的古代名著、短篇小說集、民間傳說、清代文學作品。
文學作品有以下:1.聊齋志異;2.《唐代傳奇小說》:南柯一夢;3.紅樓夢內。
4. 清代著名的小說有哪些
從清初到乾隆時期,是小說的全盛時期,代表民主傾向的、真實描寫社會現實的作品是這個時期小說的主流,《紅樓夢》是它的最高代表。乾隆時期以後到鴉片戰爭以前,即嘉慶、道光時期,脫離現實、宣揚名教和因果報應的作品大量出現,小說創作呈現萎頓、沉悶的景象。清初至乾隆末年(1644~1795),小說創作在數量和質量、內容和形式、風格和流派等方面,比前代均有較大發展。歷史演義和英雄傳奇在清初格外突出。
重要的作品有《水滸後傳》、《隋唐演義》、《說岳全傳》、《女仙外史》等,寫的是歷史和歷史人物,表現的是當時社會被壓迫人民和民族的反抗意識。
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繼承了六朝志怪和唐代傳奇的優良傳統,是中國文言小說的最高峰。
長篇小說《儒林外史》汲取了古代文學中諷刺藝術的營養,展示了一幅廣闊的社會生活圖卷 ,是中國古代諷刺文學的經典作品。
長篇小說《紅樓夢》,描寫一個貴族家庭的衰敗,反映了當時青年男女對個性自由的要求與封建制度不可調和的矛盾沖突,閃爍著初步的民主主義精神。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一部現實主義長篇小說。
此外長篇小說《綠野仙蹤》,話本小說《照世杯》等,也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現實生活。
嘉慶至道光二十年(1796~1840),歷史演義和英雄傳奇有《說唐演義全傳》、《萬花樓楊包狄演義 》等,但思想性和藝術性都不及前期同類作品。續《紅樓夢》成風,這類作品都是想改變《紅樓夢》的悲劇精神,讓賈林大團圓,反映了封建傳統文藝思潮對《紅樓夢》的反撥,是一種倒退。
《盪寇志》以續《水滸傳》為招牌,而立意與《水滸傳》正相反,表現了作者痛恨農民起義,維護封建統治的政治立場。
這時期較好或有新意的作品,有《綠牡丹》、《雷峰塔傳奇》、《粉妝樓全傳》、《雙鳳奇緣》和《鏡花緣》等。清代小說的面貌和明代小說有顯著的不同。明代小說大都有一個從民間傳說、戲劇、話本到文人編定的演化過程。清代小說則不同,作家依據自己的生活和經驗選材、構思和描寫,在作品中充分表現作者個人的意願和理想。在結構、敘述和描寫人物各方面,也都臻於成熟。一般的作品都有獨創之處。
《紅樓夢》完全打破了傳統的思想和寫法,是這時期小說的最傑出的代表。
5. 清代代表文言短篇小說最高成就的文言短篇小說是什麼
《聊齋志異》是清代文言短篇小說最高成就
6. 清代小說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清代是中國古典小說盛極而衰並向近代小說、現代小說轉變的時期。其中以《紅樓夢》為最高代表。清初的長篇章回小說,如陳忱的《水滸後傳》、錢彩的《說岳全傳》以及蒲松齡的《聊齋志異》最為著名。到雍正、乾隆年間,長篇小說大放異彩,出現吳敬梓的《儒林外史》和曹雪芹的《紅樓夢》兩部巨著。短篇文言的筆記小說,有紀昀的《閱微草堂筆記》、袁枚的《新齊諧》等。
7. 根據幾個詞語選出相關聯的古代名著:短篇小說集,民間傳說,清代文學作品
《唐代傳奇小說》:南柯一夢
8. 清朝著名小說
一、聊齋志異
《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的著作。書共有短篇小說491篇。題材非常廣泛,內容極其豐富。《聊齋志異》的藝術成就很高。它成功地塑造了眾多的藝術典型,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故事情節曲折離奇,結構布局嚴謹巧妙,文筆簡練,描寫細膩,堪稱中國古典短篇小說之巔峰。 《聊齋志異》,清代短篇文言小說集,是蒲松齡的代表作,在他40歲左右時基本完成,此後不斷有所增補和修改。「聊齋」是他的書齋名,「志」是記述的意思,「異」指奇異的故事,指在聊齋中記述奇異的故事。多數作品通過談狐說鬼的手法,對當時社會的腐敗、黑暗進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會矛盾,表達了人民的願望,但其中也夾雜著一些封建倫理觀念和因果報應的宿命論思想。 學史上,它是一部著名短篇小說集。全書共491篇,內容十分廣泛,多談狐仙、鬼妖、人獸,以此來概括當時的社會關系,反映了17世紀的中國的社會面貌。
二、紅樓夢
《紅樓夢》是一部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藝術性的偉大作品,代表古典小說藝術的最高成就,也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以榮國府的日常生活為中心,以寶玉、黛玉、寶釵的愛情婚姻悲劇及大觀園中點滴瑣事為主線,以金陵貴族名門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亡的歷史為暗線,展現了窮途末路的封建社會終將走向滅亡的必然趨勢。並以其曲折隱晦的表現手法、凄涼深切的情感格調、強烈高遠的思想底蘊,在我國古代民俗、封建制度、社會圖景、建築金石等各領域皆有不可替代的研究價值,達到我國古典小說的高峰,被譽為「我國封建社會的網路全書」。
三、官場現形記
《官場現形記》是晚清譴責小說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四大譴責小說之一。共60回,結構安排與《儒林外史》相仿,演述一人後即轉入下一人,如此蟬聯而下。作品以晚清官場為表現對象,集中描寫封建社會崩潰時期舊官場的種種腐敗、黑暗和丑惡的情形。這里既有軍機大臣、總督巡撫、提督道台,也有知縣典吏、管帶佐雜,他們或齷齪卑鄙或昏聵糊塗或腐敗墮落,構成一幅清末官僚的百丑圖。
李伯元的《官場現形記》是我國第一部在報刊上連載、直面社會而取得轟動效應的長篇章回小說,也是譴責小說的代表作,首開近代小說批判社會現實的風氣。全書從中舉捐官的下層士子趙溫和佐雜小官錢典史寫起,聯綴串起清代的州府長吏、省級藩台、欽差大臣以至軍機、中堂等形形色色的官僚,揭露他們為陞官而逢迎鑽營,矇混傾軋,可以說為近代中國腐朽醜陋的官場勾勒出了一幅歷史畫卷。
《官場現形記》是一幅封建社會的官僚百丑圖,曲妍盡態,呼之欲出。《官場現形記》是一部優秀的譴責小說,具有詼諧諷刺的現實主義特色。
四、鏡花緣
《鏡花緣》清代百回長篇小說,是一部帶有濃厚神話色彩、浪漫幻想迷離的中國古典長篇小說。作者清代著名小說家李汝珍以其神幻詼諧的創作手法數經據典,奇妙地勾畫出一幅絢麗斑爛的天輪彩圖。《鏡花緣》主要內容包括:武後催花 百花遭貶;唐敖出洋;君子國與大人國;勞民九國游記;從黑齒國到長人國;白民國與淑士國等內容。全書可分為兩部分,前五十四寫主人公唐敖科舉落弟,心存失落憂郁之感,既跟隨妻弟林之洋出遊海外,在船工多九公的導游之下,遍觀海外四十多個國家的奇人異事,後入小蓬萊求仙不返。花神之首百花仙下凡托生為唐敖之女名小山。唐小山思父心切,就出海尋找,在小蓬萊意外得到「天書」一卷。後五十四寫武則天首開女試,遭貶的百花之神皆及第,又在人間重聚,後唐小山又重進仙山。結尾寫唐中宗李顯復位,武則天又下招明年重開女試。
五、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是由清代吳敬梓創作的長篇小說(也稱章回小說),是我國古代諷刺文學的典範。全書共五十六回(按:也有人認為最後一回非吳敬梓所作),約四十萬字,描寫了近兩百個人物。小說假託明代,實際反映的是康乾時期科舉制度下讀書人的功名和生活。吳敬梓對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舉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的成功塑造,以及對吃人的科舉、禮教和腐敗事態的生動描繪,使他成為我國文學史上批判現實主義的傑出作家之一。
六、子不語
《子不語》是清朝中葉著名文學家袁枚撰寫的一部筆記小品,共二十四卷。多記述奇聞異事、奇人鬼怪,全篇行文流暢。
七、歧路燈
《歧路燈》清代長篇白話小說,警世稀品。清代李海觀作。一百零八回。該書敘述書香門第子弟譚紹聞墮落敗家,又浪子回頭重振家業的故事。對封建社會的吏治、教育和當時市井社會的世態人情、風習流俗有廣泛生動的描寫,但多封建說教。 《歧路燈》,洋洋70餘萬言,108回,在當時說部之林獨樹一幟。但是,此書脫稿後,直至20世紀20年代,都以鈔本形式在河南鄉村流傳,知者寥寥,並未引起讀者及學界的注意。本世紀20年代起,《歧路燈》始有印本出現,才開始了對之真正意義上的學術研究。
八、孽海花
《孽海花》內容繁富,時間跨度大。《孽海花》所表現的30年歷史內容,亦即同治中期至光緒後期這一特定歷史階段政治和文化的變遷史。 了對之真正意義上的學術研究。
九、老殘游記
《老殘游記》,清末中篇小說,是劉鶚的代表作,流傳甚廣。小說以一位走方郎中老殘的游歷為主線,對社會矛盾開掘很深,尤其是他在書中敢於直斥清官誤國,清官害民,指出有時清官的昏庸並不比貪官好多少。這一點對清廷官場的批判是切中時弊、獨具慧眼的。劉鶚的小說《老殘游記》是晚清的四大譴責小說之一。全書共20回,光緒二十九年(1903)發表於《綉像小說》半月刊上,到13回因故中止,後重載於《天津日日新聞》,始全。原署鴻都百煉生著。作者在小說的自敘里說:「棋局已殘,吾人將老,欲不哭泣也得乎?」小說是作者對「棋局已殘」的封建末世及人民深重的苦難遭遇的哭泣。小說寫一個被人稱做老殘的江湖醫生鐵英在游歷中的見聞和作為。老殘是作品中體現作者思想的正面人物。他「搖個串鈴」浪跡江湖,以行醫糊口,自甘淡泊,不入宦途。但是他關心國家和民族的命運,同情人民群眾所遭受的痛苦,是非分明,而且俠膽義腸,盡其所能,解救一些人民疾苦。隨著老殘的足跡所至,可以清晰地看到清末山東一帶社會生活的面貌。
十、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全書以主人公「九死一生」的經歷為主要線索,從他為父親奔喪開始,到經商失敗結束。通過「九死一生」二十年間的遭遇和見聞,廣泛揭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滿清末年的黑暗現實。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清末長篇小說,也是一部帶有自傳性質的作品,是吳趼人的代表作。它最初連載於1903年~1905年《新小說》雜志上面,1906年起由上海廣智書局出版分冊的單行本(每本12回,直到1910年才出齊,共108回)。全書以主人公「九死一生」的經歷為主要線索,從他為父親奔喪開始,到經商失敗結束。《怪現狀》通過「九死一生」二十年間的遭遇和見聞,廣泛揭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清朝末年的黑暗現實。書中自我介紹說:「只因我出來應世的二十年中,回頭想來,所遇見的只有三種東西:第一種是蟲蛇鼠蟻,第二種是豺狼虎豹,第三種是魑魅魍魎。
十一、說岳全傳《說岳全傳》,全稱《新增精忠演義說本岳王全傳》,它是一部以岳飛抗金故事為題材、帶有某種歷史演義色彩的英雄傳奇小說。本書所寫的忠奸斗爭是在南宋立國未穩、金兵大舉進兵中原的特殊歷史背景之下展開的。岳飛等愛國將領,力主抗戰,收復失地;而秦檜為首的權奸集團,則竭力主張賣國求和。因此,愛國與賣國、抗戰與投降,便成為作品中反映的忠奸斗爭的具體內容。
十二、隋唐演義
《隋唐演義》清代長篇白話歷史演義小說,20卷,100回,70餘萬言。是一部兼有英雄傳奇和歷史演義雙重性質的小說。以隋朝末年農民起義為故事背景,講述隋朝覆滅與大唐建立的一段歷史演義。小說中塑造人物個性鮮明,故事情節膾炙人口。其中的經典段落,經久不衰。
9. 清朝小說巔峰時期的代表作有哪些
比較有名的屬曹雪芹的《紅樓夢》、吳敬梓的《儒林外史》、石玉昆的《三俠五義》、李伯元的《官場現形記》、蒲松齡的《聊齋志異》
紅樓夢,四大名著之一,脫離了才子佳人固有形式的情派小說
儒林外史,諷刺小說,描寫了近兩百個人物。小說假託明代,實際反映的是康乾時期科舉制度下讀書人的功名和生活。
三俠五義,俠義派小說,中國最早出現的具有真正意義的武俠作品,掀起了各類武俠題材文學作品的高潮,王度廬的《卧虎藏龍》,還珠樓主的《蜀山奇俠傳》,一直到港台的金庸、古龍的武俠小說都在它的影響之下。
官場現形記,我國第一部在報刊上連載、直面社會而取得轟動效應的長篇章回小說,也是譴責小說的代表作,首開近代小說批判社會現實的風氣。作品以晚清官場為表現對象,集中描寫封建社會崩潰時期舊官場的種種腐敗、黑暗和丑惡的情形。
聊齋志異,多數作品通過談狐說鬼的手法,對當時社會的腐敗、黑暗進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會矛盾,表達了人民的願望,但其中也夾雜著一些封建倫理觀念和因果報應的宿命論思想。在文學史上,它是一部著名短篇小說集。
10. 清朝著名小說
《長生殿》、《桃花扇》、《聊齋志異》、《儒林外史》、《紅樓夢》、《閱回微草堂筆答記》等。
《長生殿》是清初劇作家洪升創作的傳奇(戲劇),共二卷。該劇定稿於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長生殿》重點描寫了唐朝天寶年間皇帝昏庸、政治腐敗給國家帶來的巨大災難,導致王朝幾乎覆滅。劇本雖然譴責了唐明皇的窮奢極侈,但同時又表現了對唐明皇和楊貴妃之間的愛情的同情,間接表達了對明皇統治的同情,還寄託了對美好愛情的理想。
《桃花扇》是清代文學家孔尚任創作的傳奇劇本,於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六月完稿,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刊成初版。《桃花扇》所寫的是明代末年發生在南京的故事。全劇以侯方域、李香君的悲歡離合為主線,展現了明末南京的社會現實。同時也揭露了弘光政權衰亡的原因,歌頌了對國家忠貞不渝的民族英雄和底層百姓,展現了明朝遺民的亡國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