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書《高老頭》好看嗎故事的大概如何
還不錯
高老頭》是巴爾扎克的代表作之一。這部小說以1819年底至1820年初的巴黎為背景,實際上反映的是1830年後法國社會的面貌。作品通過退休面條商高老頭被兩個女兒拋棄的故事,展現了法國金融資產階級當政時期冷酷的金錢關系和金錢對人心的腐蝕。
高老頭是作者著重刻畫的人物,被金錢毀滅了的父愛的典型形象。
金錢是資本主義新時代的標記,而父愛是過了時的宗法制殘留感情,這兩者構成高老頭的矛盾性格。
在社會上,高老頭是個資產者,順應時代,追逐金錢。可是,在家庭內,卻是個時代的落伍者,他還保留著對亡妻和女兒的一片痴情,達到了病態的、瘋狂的地步,他把血親之愛擺到高於金錢的地位上,因而錢盡情絕,這個"父性基督就象野狗一樣,慘死在公寓里。
拉斯蒂涅是作品中另一個重要人物。貴族子弟蛻變為資產階級野心家的典型。
由貴族到資產階級是他階級屬性的改變,由純朴的外省青年變成寡廉鮮恥的野心家是他道德品質的墜落。「人生三課」:鮑賽昂子爵夫人「越沒有心肝,越高升得快」的告誡,逃犯伏脫冷「要弄大錢,就要大刀闊斧地干」的指點,以及目睹的高老頭的悲慘遭遇,使他懂得了金錢的重要性,並且很快適應了新的生活方式,學會了豺狼哲學。他在埋葬了高老頭的同時,也埋葬了「年輕人最後一滴眼淚」,用更加利己主義的手段,向社會發起挑戰。
『貳』 高老頭txt全集下載
鏈接:
《高老頭》是法國作家巴爾扎克創作的長篇小說,成書於1834年。
該講述主人公高老頭是法國大革命時期起家的麵粉商人,中年喪妻,他把自己所有的愛都傾注在兩個女兒身上,為了讓她們擠進上流社會,從小給她們良好的教育,且出嫁時給了她們每人80萬法郎的陪嫁,可他的兩個女兒生活放盪,揮金如土,他的愛輕而易舉就被金錢至上的原則戰勝了。
『叄』 《高老頭》
【作品簡介】
《 高老頭》發表於1834年,是巴爾扎克最優秀的作品之一。這部作品在展示社會生活的廣度和深度方面,在反映作家世界觀的進步性和局限性方面,在表現《人間喜劇》的藝術成就和不足之處方面,都具有代表意義。其藝術風格最能代表巴爾扎克的特點。在這篇小說中,作者第一次使用他創造的「人物再現法」—讓一個人物不僅在一部作品中出現,而且在以後的作品中連續不斷地出現,它不僅使我們看到人物性格形成的不同階段,而且使一系列作品構成一個整體,成為《人間喜劇》的有機部分。在此,一些主要人物如拉斯蒂涅、鮑賽昂子爵夫人、伏特冷紛紛登場亮相,《人間喜劇》拉開了序幕。
■著名譯本
傅雷先生在1963年首譯的《高老頭》版本,人民文學出版社在1978年又重新出版,至今無人企及。
■有關於《人間喜劇》
巴爾扎克用總標題為《人間喜劇》的一系列小說,反映了急劇變革時期的法國生活。《人間喜劇》分為三大部分:風俗研究、哲理研究和分析研究;其中風俗研究內容最為豐富,又分為六個「場景」。其基本內容表現為:首先,反映了上升的資產階級取代貴族階級的罪惡發家史;同時也寫出了貴族階級的沒落衰亡史,至為重要的內容是對金錢勢力的批判,巴爾扎克描寫了一幕幕圍繞著金錢而展開的人間慘劇,從而使我們對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與骯臟有一個形象的認識。
【作者簡介】
巴爾扎克是19世紀法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歐洲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和傑出代表,是一位具有濃厚浪漫情調的偉大作家,一邊因奢華的生活而負債累累,一邊以崇高深刻的思想創作出博大精深的文學巨著。他的生活趣事層出不窮,而作品更被譽為「法國社會的一面鏡子」。在他逝世時,文學大師雨果曾站在法國巴黎的蒙蒙細雨中,面對成千上萬哀悼者慷慨激昂地評價道:「在最偉大的人物中間,巴爾扎克是名列前茅者;在最優秀的人物中間,巴爾扎克是佼佼者。」
【作品目錄】
共有六章,分別是:
第一章 伏蓋公寓
第二章 兩處訪問
第三章 初見世面
第四章 鬼上當
第五章 兩個女兒
第六章 父親的死
【內容梗概】
1819年冬,在巴黎拉丁區有一個叫伏蓋公寓包飯客房,是一個叫伏蓋的美國老婦人開的。這里住著各種各樣的人:有窮大學生拉斯蒂涅;歇業的麵粉商人高里奧;外號叫「鬼上當」的伏脫冷;被大銀行家趕出家門的泰伊番小姐;骨瘦如材的老處女米旭諾等。每逢開飯的時候,客店的飯廳就特別熱鬧,因為大家可以在一起取笑高老頭。
69歲的高老頭,6 年前結束了他的買賣後,住到了伏蓋公寓。當時,分住在二樓一間最好的房間,每年交一千二百法朗的膳宿費,他衣著講究,每天還請理發師來給他梳頭發,連鼻煙匣都是金的,他算得上這所公寓里最體面的房客,人們都叫他高里奧先生。寡婦老闆娘還向他搔首弄姿,想改嫁於他當一名本地區的闊太太。
高老頭把他全部的愛都放在兩個出嫁的女兒身上,不受伏蓋太太的誘惑。第二年年末,高老頭就要求換次等房間,並且整個冬天屋子裡沒有生火取暖,膳宿費也減為九百法郎。大家把他當作「惡癖、無恥、低能所產生的最神秘的人物」。常有兩個貴夫妻來找他,以為他有艷遇,高老頭告訴大家,那是他的女兒:雷斯多伯爵夫人和銀行家紐沁根太太。第三年,高老頭又要求換到最低等的房間每月房錢降為四十五法郎,他戒了鼻煙,批發了理發匠,金剛鑽、金煙匣、金鏈條等飾物也不見了,人也越來越瘦,看上去活像一個可憐蟲。伏蓋太太也認為:要是高老頭真有那麼有錢的女兒,他決不會住在四樓最低等的房間。
可是,高老頭這個謎終於被拉斯蒂涅揭開了。拉斯蒂涅是從外地來巴黎讀大學的青年,出身破落貴族家庭,白皮膚、黑頭發、藍眼睛,熱情而有才氣,想做一個清廉正直的法官。但巴黎的豪華生活的刺激加強了他「對權位的慾望與出人頭地的志願」。他認為靠自己的勤奮學習求上進的路太艱苦,也太遙遠,還不一定行得通,而現實社會依靠幾個有錢的女人作進身的階梯則容易得多,於是他想「去征服幾個可以做他的後台的婦女」。由於姑母的引薦,他結識了遠房表姐,巴黎社交界地位顯赫的鮑賽昂子爵夫人。拉斯蒂涅很得意地向伏蓋公寓的房客們講了在舞會認識了伯爵夫人的事。高老頭興奮地問:「昨晚雷斯多太太很漂亮嗎?」公寓老闆娘便認定高老頭定是給那些婆娘弄窮的。拉斯蒂涅想弄清高老頭和伯爵夫人的關系,決定去雷斯多伯爵夫人家。在伯爵夫人家他的寒酸相引起僕人輕蔑;接著他莽撞地沖進了一間浴室,大出洋相;後又到提到和高老頭住在一起,卻引起伯爵夫婦的不快,把他趕了出來。拉斯蒂涅十分懊惱,只好趕去向表姐求教。鮑賽昂夫人告訴他,雷斯多太太便是高里奧的女兒。
高老頭是法國大革命時期起家的麵粉商人,中年喪妻,他把自己所有的愛都傾注在兩個女兒身上。為了讓她們擠進上流社會,從小給她們良好的教育,出嫁時,給了她們每人80萬法郎的陪嫁,讓大女兒嫁給了雷斯多伯爵,做了貴婦人;小女兒嫁給銀行家紐沁根,當了金融資產階級闊太太。他以為女兒嫁了體面人家,自己便可以受到尊重、奉承。那知不到兩年,女婿竟把他當作要不得的下流東西,把他趕出家門。高老頭為了獲得他們的好感,忍痛出賣了店鋪,將錢一分為二給了兩個女兒,自己便搬進了伏蓋公寓。兩個女兒只要爸爸的錢,可現在高老頭已沒錢了。
鮑賽昂夫人教導拉斯蒂涅社會又卑鄙又殘忍,要他以牙還牙去對付這個社會。她說:「你越沒有心肝,就越高升得快。你毫不留情的打擊人家,人家就怕你。」「沒有一個女人關切,他在這兒便一文不值,這女人還得年輕、有錢、漂亮。」按照表姐的指點,拉斯蒂涅決心去勾引高老頭的二女兒妞沁根太太。
伏脫冷是個目光敏銳的人,看出拉斯蒂涅想往上爬的心思。他對拉斯蒂涅說:「在這個互相吞筮的社會里,清白老實一無用處,如果不像炮彈一樣轟進去,就得像瘟疫一般鑽進去,清白誠實是一無用處的。」他指點拉斯蒂涅去追求維多利小姐,他可以叫人殺死泰伊番小姐的哥哥,讓她當上繼承人,這樣銀行家的遺產就會落到拉斯蒂涅手中,只要給他二十萬法郎作報酬。拉斯蒂涅雖然被伏脫冷的赤裸裸的言辭所打動,但又沒敢答應下來。
拉斯蒂涅通過鮑賽昂夫人結識了紐沁根太太,而紐沁根太太並不是他想要追求的對象。她的丈夫在經濟上對她控制很嚴,甚至要求拉斯蒂涅拿自己僅有的100 法郎去賭場替她贏6000法郎回來。於是拉斯蒂涅便轉向對泰伊番小姐的進攻。
這時伏脫冷已讓同黨尋釁跟泰伊番小姐的哥哥決頭,並殺死了他。拉斯蒂涅矛盾重重,是愛維多利小姐呢,還是愛紐沁根太太呢?最後,他選擇了後者,他想「這樣的結合既沒有罪過,也沒有什麼能教最嚴格的道學家皺一皺眉頭的地方。」
房客米旭諾老小姐,她接受了警察局暗探險的差使,刺探伏脫冷的身份。她在伏脫冷的飲料中下麻葯,伏脫冷被醉倒不省人事。米旭諾脫下伏脫冷的外衣,在肩上打了一巴掌,鮮紅的皮膚上立刻現出「苦役犯」的字樣。當伏脫冷醒來時,警察已經包圍了伏蓋公寓。特務長打落了他的假發,伏脫冷全身的血立刻湧上了臉,眼睛像野貓一樣發亮,他使出一股蠻勁,大吼一聲,把所有的房客嚇得大叫起來。暗探們一齊掏出手槍,伏脫冷一見亮晶晶的火門,突然變了面孔,鎮靜下來,主動把兩只手伸上去。他承認自己叫雅克·柯冷,諢名「鬼上當」,被判過20年苦役,他被逮捕了。
高老頭得知拉斯蒂涅愛自己的二女兒,想為拉斯蒂涅與女兒牽線搭橋,購買了一幢小樓,供他們幽會。一天,紐沁根太太急忙來找高老頭,說明她丈夫同意讓她和拉斯蒂涅來往,但她不能向他要回陪嫁錢,高老頭要女兒不要接受這條件,「錢是性命,有了錢就有了一切。」這時,雷斯多夫人也來了。她哭著告訴父親:她的丈夫用她賣掉了項鏈的錢去為情人還債,現在她的財產已差不多全部被奪走,她要父親給她一萬二千法郎去救她的情夫。兩個女兒吵起嘴來,高老頭愛莫能助,他急得暈過去,患了初期腦溢血症。
在他患病期間,兩姐妹都沒來看他一次,大女兒關心的是即將參加盼望已久的鮑賽昂夫人的舞會;二女兒來過一次,但不是來看父親的病的,而是要父親給她支付欠裁縫一千法郎的定錢。高老頭被逼得付出了最後1 文錢,致使中風症猛發作。
鮑賽昂夫人舉行盛大的舞會,場面非常壯觀,公主、爵爺、名門閨秀都前來參加。500 多輛車上的燈燭照得屋內處處通明透亮。子爵夫人裝束素雅,臉上沒有表情,彷彿還保持著貴婦人的面目,而在她心目中,這座燦爛的宮殿已經變成一片沙漠,一回到內室,便禁不住淚水長流,周身發抖。舞會結束後,拉斯蒂涅目送表姐鮑賽昂夫人坐上轎車,同她作了最後一次告別。他感到「他的教育已經受完了」他認為自己「入了地獄,而且還得呆下去」。
可憐的高老頭快斷氣了,他還盼望著兩個女兒能來見他一面。拉斯蒂涅差人去請他的兩個女兒,兩個女兒都推三阻四不來。老人每隻眼中冒出一顆眼淚,滾在鮮紅的眼皮邊上,他長嘆一聲,說:「唉,愛了一輩子的女兒,到頭來反給女兒遺棄!」
只有拉斯蒂涅張羅著高老頭的喪事,兩個女兒女婿只派了兩駕空車跟在靈柩後面。棺木是由一個大學生向醫院廉價買來的,送葬費由拉斯蒂涅賣掉金錶支付的。他目睹這一幕幕悲劇,隨著高老頭的埋葬也埋葬了自己最後一滴同情的眼淚,他決心向社會挑戰,「現在咱們倆來拼一拼吧!」
【思想感情】
《高老頭》著重揭露批判的是資本主義世界中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系。小說以1819年底到1820年初的巴黎為背景,主要寫兩個平行而又交叉的故事:退休面條商高里奧老頭被兩個女兒冷落,悲慘地死在伏蓋公寓的閣樓上;青年拉斯蒂涅在巴黎社會的腐蝕下走上墮落之路。同時還穿插了鮑賽昂夫人和伏脫冷的故事。通過寒酸的公寓和豪華的貴族沙龍這兩個不斷交替的主要舞台,作家描繪了一幅幅巴黎社會人慾橫流、極端丑惡的圖畫,暴露了在金錢勢力支配下資產階級的道德淪喪和人與人之間的冷酷無情,揭示了在資產階級的進攻下貴族階級的必然滅亡,真實地反映了波旁王朝復辟時期的特徵。
【寫作背景】
19世紀上半葉是法國資本主義建立的初期,拿破崙在1815年的滑鐵盧戰役中徹底敗北,由此波旁王朝復辟,統治一直延續到1830年。由於查理十世的反動政策激怒了人民,七月革命僅僅三天便推倒了復辟王朝,開始了長達18年的七月王朝的統治,由金融資產階級掌握了政權。《歐也妮·葛朗台》發表於1833年,也即七月王朝初期。剛過去的復辟王朝在人們的頭腦中還記憶猶新。復辟時期,貴族雖然從國外返回了法國,耀武揚威,不可一世,可是他們的實際地位與法國大革命以前不可同日而語,因為資產階級已經強大起來。剛上台的路易十八不得不頒布新憲法,實行君主立憲,向資產階級做出讓步,以維護搖搖欲墜的政權。資產階級雖然失去了政治權力,卻憑借經濟上的實力與貴族相抗衡。到了復辟王朝後期,資產階級不僅在城市,而且在貴族保持廣泛影響的農村,都把貴族打得落花流水。復辟王朝實際上大勢已去。巴爾扎克比同時代作家更敏銳,獨具慧眼地觀察到這個重大社會現象。
【相關評論】
「《高老頭》還成功地塑造了青年野心家拉斯蒂涅和沒落貴夫人鮑賽昂的形象。前者原為一個外省貴族青年,想來巴黎進大學重振家業,但目睹上流社會的揮金如土、燈紅酒綠,他往上爬的慾望倍增,他在鮑賽昂子爵夫人和逃犯伏特冷的唆使下,日益喪失正直的良心,開始為金錢而出賣正直,特別見證了高老頭的兩個女兒對待父親象榨乾的檸檬一般以後,更堅定了向資產階級的道路走去的決心。《高老頭》中主要描寫了他野心家性格形成的過程,在以後的一系列作品中他更一發不可收拾,靠出賣道德和良心竟當上了副國務秘書和貴族院議員,而一切的取得都依賴於極端利己主義原則。鮑賽昂子爵夫人是巴爾扎克為貴族階級唱的一曲無盡的輓歌,她出身名門貴族,是巴黎社交界的皇後,只因缺乏金錢而被情人拋棄,被迫退出巴黎上流社會,高貴的門第再也敵不過金錢的勢力,她在後來的小說中因為同樣的原因又一次被金錢出賣。她的遭遇告訴人們,貴族階級除了失敗之外不可能有更好的命運,金錢才是這個世界的主宰。
《高老頭》在藝術上很嚴謹,作者設置了典型環境,讓典型人物活動於其中,使人與人的金錢關系與環境相契合,書中安排了四條情節線索,以拉斯蒂涅的墮落為主線,其它幾條起輔助作用,縱橫交錯又脈絡分明;典型人物的刻劃是巴爾扎克的最大特色,不論是外貌描寫還是心理刻劃,甚至一個細節,如高老頭每吃一塊麵包都要放在鼻下嗅一嗅,都使人物更鮮明生動;人物語言的個性化也是作者一大功力,貴族沙龍中的語言與逃犯的語言絕不一樣。」
【精彩片段】
高老頭臨死前想見女兒一面,讓人去叫他的女兒,可兩個女兒誰也沒來。
高里奧不出聲了,彷彿集中全身的精力熬著痛苦。「她們在這兒,我不會叫苦了,幹麼還要叫苦呢?」他迷迷糊糊昏沉了好久。克利斯朵夫回來,拉斯蒂涅以為高老頭睡熟了,讓傭人高聲回報他出差的情形。
「先生,我先上伯爵夫人家,可沒法跟她說話,她和丈夫有要緊事兒。我再三央求,雷斯多先生親自出來對我說:高里奧先生快死了是不是?哎,再好沒有。我有事,要太太待在家裡。事情完了,她會去的。——他似乎很生氣,這位先生。我正要出來,太太從一扇我看不見的門里走到穿堂,告訴我,你對我父親說,我同丈夫正在商量事情,不能來。那是有關我孩子們生死的問題。但等事情一完,我就去看他。——說到男爵夫人吧,又是另外一樁事兒!我沒有見到她,不能跟她說話。老媽子說她今兒早上五點一刻才從舞會回來,中午以前叫醒她,一定要挨罵的。等會她打鈴明我,我會告訴她,說她父親的病更重了。報告一件壞消息,不會嫌太晚的。我再三央求也沒用。哎,是呀,我也要求見男爵,他不在家。」
「一個也不來」拉斯蒂捏嚷道,「讓我寫信給她們。」「一個也不來,」老人坐起來接著說,「她們有事,她們在睡覺,她們不會來的。我早知道了。直要臨死才知道女兒是什麼東西!朋友,你別結婚,別生孩子!你給他們生命,他們給你死。你帶他們到世界上來,他們把你從世界上趕出去。她們不會來的!我已經知道了十年。有時我心裡這么想,只是不敢相信。」
高老頭死了,兩個女兒誰也沒有來,他的錢都給女兒花光了,到死連入殮的衣服都沒有,是拉斯蒂涅賣了自己的表才給他入殮的。
拉斯蒂涅奔下樓梯,到雷斯多太太家去了。剛才那幕可怕的景象使他動了感情,一路義憤填胸。他走進穿堂求見雷斯多太太,人家回報說她不能見容。
他對當差說:「我是為了她馬上要死的父親來的。」「先生,伯爵再三吩咐我們……」「既然伯爵在家,那麼告訴他,說他岳父快死了,我要立刻和他說話。」歐也納等了好久。「說不定他就在這個時候死了,」他心裡想。
當差帶他走進第一窖室,雷斯多先生站在壁爐前面,見了客人也不請坐。「伯爵,」拉斯蒂涅說,「令岳在破爛的閣樓上就要斷氣了,連買木柴的錢也沒有;他馬上要死了,但等見一面女兒……」「先生,」伯爵冷冷的回答,「你大概可以看出,我對高里奧先生沒有什麼好感。他教壞了我太太,造成我家庭的不幸。我把他當做擾亂我安寧的敵人。他死也好,活也好,我全不在意。你瞧,這是我對他的情分。社會盡可以責備我,我才不在乎呢。我現在要處理的事,比顧慮那些傻瓜的闊言閑語緊要得多。至於我太太,她現在那個模樣沒法出門,我也不讓她出門。請你告訴她父親,只消她對我,對我的孩子,盡完了她的責任,她會去看他的。要是她愛她的父親,幾分鍾內她就可以自由……」
「伯爵,我沒有權利批評你的行為,你是你太太的主人。至少我能相信你是講信義的吧?請你答應我一件事,就是告訴她,說她父親沒有一天好活了,因為她不去送終,已經在咒她了!」雷斯多注意到歐也納憤憤不平的語氣,回答道:「你自己去說吧。」
拉斯蒂涅跟著伯爵走進伯爵夫人平時起坐的客廳。她淚人兒似的埋在沙發里,那副痛不欲生的模樣叫他看了可憐。她不敢望拉斯蒂涅,先怯生生的瞧了瞧丈夫,眼睛的神氣表示她精神肉體都被專橫的丈夫壓倒了。伯爵側了側腦袋,她才敢開口:「先生,我都聽到了。告訴我父親,他要知道我現在的處境,一定會原諒我。想不到要受這種刑罰簡直受不了。可是我要反抗到底,」她對地的丈夫說。「我也有兒女。請你對父親說,不管表面上怎麼樣,在父親面前我並沒有錯,」她無可奈何的對歐也納說。
那女的經歷的苦難,歐也納不難想像,便獃獃的走了出來。聽到特·雷斯多先生的口吻,他知道自己白跑了一趟,阿娜斯大齊已經失去自由。
接著他趕到特·紐沁根太太家,發覺她還在床上。「我不舒服呀,朋友,」她說。「從跳舞會出來受了涼,我怕要害肺炎呢,我等醫生來……」歐也納打斷了她的話,說道:「哪怕死神已經到了你身邊,爬也得爬到你父親跟前去。他在叫你!你要聽到他一聲,馬上不覺得你自己害病了。」
「歐也納,父親的病也許不象你說的那麼嚴重;可是我要在你眼裡有什麼不是,我才難過死呢;所以我一定聽你的吩咐。我知道,倘若我這一回出去鬧出一場大病來,父親要傷心死的。我等醫生來過了就走。」她一眼看不見歐也納身上的表鏈,便叫道:「喲!怎麼你的表沒有啦?」歐也納臉上紅了一塊。「歐也納!歐也納!倘使你已經把它賣了,丟了,……哦!那太豈有此理了。」
大學生伏在但斐納床上,湊著她耳朵說:「你要知道么?哼!好,告訴你吧!你父親一個錢沒有了,今晚上要把他入鹼的屍衣都沒法買。你送我的表在當鋪里,我錢都光了。」
但斐納猛的從床上跳下,奔向書櫃,抓起錢袋遞給拉斯蒂捏,打著鈴嚷道:「我去我去,歐也納。讓我穿衣服,我簡直是禽獸了!去吧,我會趕在你前面!」她回頭叫老媽子:「丹蘭士,請老爺立刻上來跟我說話。」
【藝術成就】
《高老頭》集中表現了巴爾扎克現實主義創作藝術的主要特色。
■精細而富有特徵的典型環境
巴爾扎克非常重視詳細而逼真的環境描繪,一方面是為了再現生活,更重要的是為了刻畫人物性格。作品圍繞拉斯蒂涅的活動,描寫了巴黎不同等級、不同階層的人們的生活環境;拉丁區的伏蓋公寓,形似牢獄的黃色屋子,到處散發著「閉塞的、霉爛的、酸腐的氣味」,塞滿了骯臟油膩、殘破醜陋的器皿和傢具,這是下層人物的寄居之地。唐打區內高老頭的兩個女兒家裡,雖有金碧輝煌的房子、貴重的器物,但「毫無氣派的迴廊」,掛滿義大利油畫的客廳卻「裝飾得像咖啡館」,這顯示了作為新貴的資產階級暴發戶們俗不可耐的排場。聖日爾曼區古老的鮑賽昂府則顯示出完全不同的氣派,院中套著精壯馬匹的華麗馬車,穿著金鑲邊大紅制服的門丁,兩邊供滿鮮花的大樓梯以及只有灰和粉紅色的小巧玲瓏的客室,這些精雅絕倫的陳設、別出心裁的布置都襯托出上流社會貴族「領袖」的風雅超群。這些精細而富有特徵的環境描寫,有利於展示其對人間性格形成的影響。當拉斯蒂涅從雷斯多夫人和鮑賽昂夫人兩處訪問後回到棲身的伏蓋公寓時,作品寫道:「走入氣味難聞的飯廳,十八個食客好似馬槽前的牲口一般正在吃飯。他覺得這副窮酸相跟飯廳的景象丑惡已極。環境轉變太突兀了,對比太強烈了,格外刺激他的野心……」已經享受過上流社會生活的拉斯蒂涅再也不肯自甘貧賤,最後,他決心弄臟雙手,抹黑良心,不顧一切地向上撲。拉斯蒂涅的墮落是這種特定的典型環境所決定的。
■人物性格的典型化
巴爾扎克不僅塑造了高里奧、拉斯蒂涅、鮑賽昂夫人、伏脫冷等典型形象,而且在其他人物形象的塑造中也做到了共性與個性的統一。雷斯多伯爵夫婦和紐沁根男爵夫婦雖然有貴族的頭銜,實際上都是資產者。他們既有追求個人私利的共同特性,又都是獨具個性的典型。銀行家紐沁根心目中只有金錢,他對待妻子尋求外遇的態度很明朗:「我允許你胡攪,你也得讓我犯罪,教那些可憐蟲傾家盪產。」雷斯多伯爵對妻子的美著了迷,雖聽憑她和瑪克勾搭,卻有一定限度,這和他的貴族門第觀念有關。他知道妻子偷賣祖傳鑽石後,想方設法贖回,讓她戴著參加舞會,以維護門第的尊嚴。
阿娜斯塔齊和但斐那都是高老頭的女兒,但兩姊妹各有自己的個性。前者身材高大、結實、黑發,眼睛炯炯有神,進宮謁見過皇上,不把妹妹放在眼裡。後者嬌小、金發,極有風韻,自知社會地位不高,陪嫁被丈夫侵佔,又遭情夫遺棄,性格憂郁善感,經常懷念童年時代的幸福生活。但她們倆都是虛榮心極強的利己主義者,為了滿足慾望,不惜榨乾父親的積蓄。阿娜斯塔齊向父親要錢,往往用勒索的方法,但斐那則用撒嬌哄騙的辦法。
■精緻的結構
小說以高老頭和拉斯蒂涅的故事為兩條主要線索,又穿插了伏脫冷、鮑賽昂夫人的故事。幾條線索錯綜交織,頭緒看似紛繁而實際主次分明、脈絡清楚、有條不紊。作品以敘述高老頭被女兒榨乾錢財遭拋棄為中心情節,以拉斯蒂涅為中心人物,通過他的活動穿針引線,將上層社會與下層社會聯系起來,將貴族沙龍與資產者客廳連結起來。隨著高老頭之謎在拉斯蒂涅眼前展現、解開,情節步步推向高潮。伏脫冷被捕、鮑賽昂夫人被棄、高老頭慘死,拉斯蒂涅都是目睹者、見證人。社會的丑惡證實了他接受的反面教育,高老頭埋葬之日,也是拉斯蒂涅的青年時代結束之時。幾條線索緊密交織、環環相扣、步步深入,起著互相深化、互為補充的作用,從而深刻地表現了作品的主題。
■對比手法的廣泛運用
藝術上的對比手法在《高老頭》中運用得十分廣泛。伏蓋公寓與鮑賽昂府的強烈對比,不僅促使拉斯蒂涅個人野心的猛烈膨脹,而且表明不管是赫赫聲威的豪門大戶還是窮酸暗淡的陋室客棧,一樣充斥著拜金主義,一樣存在著卑劣無恥。高貴莊重的鮑賽昂夫人與粗俗強悍的伏脫冷形成鮮明對比,一個文質彬彬,一個直言不諱,但不同的語言卻又揭示了同樣的道理,而他們兩人看透社會的理論又與自己生活中的慘敗成為反襯,更加深了悲劇的意味。此外,還有高老頭女兒的窮奢極欲與高老頭的貧苦窘困的對比,鮑賽昂夫人退隱時熱鬧的場面與凄涼心情的對比等等。這種鮮明對比的手法,使作品的主題更加鮮明突出。
『肆』 求《高老頭》TXT百度雲謝謝了
書籍名稱:《高老頭》[法]巴爾扎克
書籍格式:epub/mobi
豆瓣評分:8.0分
鏈接:http://ziyuan.jingdouwang.cn/t-481.html
內容簡介:
這部名聞遐邇,常盛不衰的小說。
奧諾雷·德·巴爾扎克,法國小說家,被稱為現代法國小說之父,生於法國中部圖爾城一個中產者家庭,1816年入法律學校學習,畢業後不顧父母反對,毅然走上文學創作道路,但是第一部作品五幕詩體悲劇《克倫威爾》卻完全失敗。爾後他與人合作從事滑稽小說和神怪小說的創作,曾一度棄文從商和經營企業,出版名著叢書等,均告失敗。商業和企業上的失敗使他債台高築,拖累終身,但也為他日後創作打下了厚實的生活基礎。1829年,他發表長篇小說《朱安黨人》,邁出了現實主義創作的第一步,1831年出版的《驢皮記》使他聲名大震。他要使自己成為文學事業上的拿破崙,在30至40年代以驚人的毅力創作了大量作品,一生創作甚豐,寫出了91部小說,合稱《人間喜劇》。《人間喜劇》被譽為「資本主義社會的網路全書」。但他由於早期的債務和寫作的艱辛,終因勞累過度於1850年8月18日與世長辭。
『伍』 名著《高老頭》簡介
《高老頭》簡介
作者簡介:
巴爾扎克是19世紀法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歐洲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和傑出代表。一生創作96部長、中、短篇小說和隨筆,總名為《人間喜劇》。其中代表作為《歐也妮·葛朗台》、《高老頭》。
《高老頭》梗概
《高老頭》發表於1834年,是巴爾扎克最優秀的作品之一。這部作品在展示社會生活的廣度和深度方面,在反映作家世界觀的進步性和局限性方面,在表現《人間喜劇》的藝術成就和不足之處方面,都具有代表意義。
小說以1819年底到1820年初的巴黎為背景,主要寫兩個平行而又交叉的故事:退休面條商高里奧老頭被兩個女兒冷落,悲慘地死在伏蓋公寓的閣樓上;青年拉斯蒂涅在巴黎社會的腐蝕下走上墮落之路。同時還穿插了鮑賽昂夫人和伏脫冷的故事。通過寒酸的公寓和豪華的貴族沙龍這兩個不斷交替的主要舞台,作家描繪了一幅幅巴黎社會人慾橫流、極端丑惡的圖畫,暴露了在金錢勢力支配下資產階級的道德淪喪和人與人之間的冷酷無情,揭示了在資產階級的進攻下貴族階級的必然滅亡,真實地反映了波旁王朝復辟時期的特徵。
『陸』 高考名著高老頭、巴黎聖母院在哪裡下載有聲小說
下載懶人聽書軟體應該可以了
『柒』 跪求小說《高老頭》的五個人物及有關他們的情節
小說的主要人物有四個:拉斯蒂涅、高老頭、伏脫冷和鮑賽昂夫人。他們的經歷構成了這個小說的主要情節《高老頭》是巴爾扎克1834年發表的優秀作品,小說以1819年底和1820年初為時代背景,以伏蓋公寓和鮑賽昂夫人的沙龍為舞台,以高老頭和拉絲蒂涅兩個人物的平行而又交叉的故事為主要情節.巴爾扎克以自己的生活體驗,通過細致描寫,入木三分地刻畫了資本主義社會里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系,用鋒利的筆刻畫出了當代法國巴黎--哪個興盛一時的社會背後隱藏著的許許多多的故事,它就是波旁王朝的縮影,就是資本階級的真實寫照。讀了以後,我不禁從心底感嘆高老頭的悲慘遭遇,更不禁掩卷沉思。 <高老頭>這部小說是資本主義金錢上百丑圖。當時的上流社會,充滿了虛偽和丑惡。有錢有勢者,好像不參加貴族的聚會就無所事事了,聚會中的虛榮、調情、賣弄,就是他們的生存價值所在。在這樣的舞台上,大家比賽著虛偽的優雅和真實的奢侈,人與人之間互相攀比,勾心鬥角,每個人都自私和虛榮得可怕。而且,活躍在上層社會的人,他們的地位也並不穩當,表面上的高貴富裕下面,可能是重重的危機,每個家庭都隨時有破產和一貧如洗的危險。總之,在我看來,他們的生活並不幸福,他們活在一種肥皂泡中而已。 高老頭是個資產階級暴發戶,愛女成癖,並為她們花光了所有家財,而自己卻省吃儉用,成了個吝嗇鬼,最終因為貧窮而被女兒拋棄,成為金錢關系的犧牲品,凄然死去。高老頭的父愛,讓兩個女兒踏入上流社會,卻也正是由於他的溺愛,使兩個女兒拋棄了他。「6點鍾,高老頭遺體下了墓穴,周圍站著女兒家中的管事。拉斯蒂涅出錢買來的簡短祈禱詞剛念完,那些關事便與神父消失得無影無蹤。」即使在高老頭的葬禮上,他的女兒也沒來看他一眼。可憐的高老頭!還有他那可憐的父愛,在燦爛奪目的金錢面前,實在是太微不足道了,最終也只能折服在金錢腳下。高老頭對女兒的愛是病態的,他兩個女兒的生活本身也是病態的。高老頭算不上一個好人,當然也算不上一個壞蛋;他對女兒的愛有時令人感動,有時令人嘆息。他的兩個女兒,擠進上層社會的代價是,學會了虛榮,自私,冷血,利用與被利用,隨時膽戰心驚。 高老頭在臨死前和拉斯蒂涅說的一句話對我的印象特別深:「錢可以買到一切,甚至能買到女兒。」可兩個女兒只認錢不認父,在迷人的外表下藏著一顆醜陋的心靈。巴爾扎克把兩個女兒的陰險、虛偽和高老頭的善良、純朴、描寫得淋漓盡致,一批具有個性化的人物,一一展現在人們面前。 至於文章的另一位主人公,高老頭唯一的朋友,那個原本正直善良的拉斯蒂涅,後來也因禁不住上流社會和金錢的誘惑,蛻化成不顧一切去弄錢的野心家。「他看著墳墓,灑下了年輕人最後一滴眼淚。這是神聖的感情在一個純潔心中逼出來的眼淚,一滴剛落地便立即飛到天上的眼淚。」這滴眼淚在那個金錢社會中是多麼難能可貴。可是在這滴真誠的眼淚過後,「他貪婪的目光停留在旺多姆廣場的柱子和安伐里特宮的穹頂之間,那裡便是上流社會的區域。面對這個喧囂的蜂窩,他眼中熠熠放光,似乎要把那裡的蜜汁一口吮盡。」即將上演的又是金錢之間的交易和為了金錢不顧一切出賣自己的種種悲劇。 《高老頭》這本書,是一部批判現實主義的時代小說,它濃縮了時代色彩,展現了當時社會里人與人之間的虛偽、狡詐、殘忍……總之,看罷這篇小說,深感那個時代里,人人都像木偶,難能改變自己的命運歸宿。社會像個染缸,想活下去只好與大眾一般顏色。上流社會也好,底層社會也罷,人間充滿自私,虛偽,找不到一點凈土,看不到一點希望。魯迅所說的黑房子,就是這樣吧。 「人間的真情,美好的愛情,父母的親情……這一切的一切在赤裸裸的金錢面前顯得是那樣蒼白無力。」書本後面的這幾句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的,在19世紀上半期的巴黎社會中,人與人的那種金錢關系實在是太普遍了。 對於現在,過去的那個巴黎社會已不復存在。但其實,它那時種種的一切,仍潛伏在現在這個社會中。又或者說:任何時代,都是最壞的時代,任何時代,也都是最好的時代。我活著,我就要盡力做我自己的主人。
『捌』 求《高老頭》電子版全文
http://wenku..com/view/2e79be45b307e87101f6965d.html
已發
『玖』 請問:小說《高老頭》和《葛朗台》誰是守財奴這兩個人有什麼區別么是不是同一個作者寫的多謝了!
《葛朗台》中的葛朗台是法國索漠城一個最有錢、最有威望的商人,但他為人卻極其吝嗇,在他眼裡,女兒妻子還不如他的一枚零幣。是守財奴的代表。
小說《高老頭》主人公高老頭向讀者展示了一份特別的父愛。他把女兒當作天使,樂於犧牲自己來滿足她們的種種奢望。為了女兒的體面,他歇了生意,隻身搬進伏蓋公寓;為了替女兒還債,他當賣了金銀器皿和亡妻的遺物,出讓了養老金,弄得身無分文;最後,仍然是為了給女兒弄錢,他竟想去「偷」去「搶」去代替人家服兵役,去「賣命」、「殺人放火」。
]:《歐也妮·葛朗台》中的老格朗台和《高老頭》中的高老頭均可看作是為了子女甘願付出一切,擁有偉大父愛的人物。老葛朗台和高老頭二人有著極為驚人的相似之處,他們都極其的有錢,都是社會上的富豪,對自己的女兒又都喜愛有佳,在他們的餘生之際都把自己的家業交給了自己的女兒,然而兩人卻有著截然不同的結局。在此本文著重探討兩個財富相當,愛女相似,同樣愛女為何會上演出來截然相反的結局,以期能夠引起我們現代青年的思考:如何正確親人之間的感情和正確使用金錢的思考。
[關鍵詞]:老葛朗台,歐也妮·葛朗台,高老頭,高老頭的兩個女兒,性格,教育方法,生活際遇
《歐也妮·葛朗台》和《高老頭》都是巴爾扎克的作品,從表面上看,《歐也妮·葛朗台》中的老葛朗台和《高老頭》中的高老頭有著極為驚人的相似之處:兩人都是當時商業活動中的佼佼者,擁有著商業的頭腦,是個精明能乾的人。或來兩人都成為了社會中有錢的大地主,大富豪,對自己的又都女兒十分的疼愛,並卻都把自己的全部財產給了女兒。然而最終是老葛朗台在臨死的時候有女兒陪在身邊,在其死後女兒繼承了他優秀的商業運作技能,而高老頭卻臨死也沒能把一個女兒叫到身邊來,死不瞑目。為什麼兩個財富相當,又都是愛女,又都給女兒很多財產的父親,換來的結果卻截然相反呢?從表面上看,老葛朗台和高老頭從財富,愛女,和都給女兒財產上看,是十分相似的,但是如果深入分析比較,我們不難發現兩人的相似之處只是幾點,也只是表面上的相似,其本質上是截然不同的,而這本質上的不同正是造成其的結果迥異的根本原因。
一、社會背景
老葛朗台和高老頭雖然都生活在19世紀初期,拿破崙戰敗,波旁王朝復辟時期,其社會背景是相同。但是,他們對社會背景所做出的反映是不同的。
資本社會里,金錢毀滅人性,破壞著家庭的關系。誰掌握著錢,誰就掌握了自己的命運,掌握了一切。老葛朗台正是因為他看透了著一點,所以他把錢看的比任何東西都重要,在其教育兒女的時候也是著重培養她的理財之道。在其死後,她成功的繼承了老葛朗台的經商之道。
高老頭認為父女關系之愛是天經地義,「父道」是家庭,社會的軸心;但他又像當時一般中小資產階級那樣,懷著往上爬的虛榮心,把對女兒的「愛」作為攀援名貴,抬高地位的手段。他通過百萬財產把女兒送進了上流社會,是滿以為自己也好乘機插足其間,安享天倫之樂。他對女兒滿懷深情,認為父女之情勝過金錢,可他又相信金錢的力量,以資產階級的金錢方式籠絡女兒的感情,表達自己的父愛。
正因為如此,老葛朗台成功的在那個年代操控之自己的命運,而高老頭卻因為失去了掌握命運的砝碼——錢,而將自己仍入社會的底層,從而陷入絕望的深淵。
二、不同的人物形象反映了其不同的人物性格,而這不同的性格導致了其不同的結局
老葛朗台是一位精明強干,善於經營理財之人,甚至可以說是掌握積累財富秘密的人,是一位從平凡的工人成為富翁的白手起家者。其次,他為人處世低調,不事張揚,大智若愚,且具有永不滿足的精神。第三,他是因為追求單一狹隘的生活目標,喪失了人的自然本色之人,更是缺乏良好教育和審美情操,難以體驗豐富的精神樂趣之人。
因此,不難看出老葛朗台的一生都是在為錢而活著,貪婪,吝嗇就成了其性格的全部。
高老頭首先是一位資產階級暴發戶的形象,是一位依靠個人奮斗,時代際遇積累巨大財富的普通人。其次,他一個擁有巨大財富卻未能贏得相應的尊重和社會地位的不幸的人。第三,他是一位慈祥的父親,也是無私忘我的父親,同時也是一位只能表帶父愛,卻不能施加有效影響的父親。
在高老頭的性格中,除了有高超的理財技巧,還有著偉大的父愛,而這對女兒無私忘我的父愛成了其性格和後半生的全部。
正因為,老葛朗台的父並非是他生命的全部,他在金錢和兒女親情方面更看重前者。他對兒女的教育也是如其本人那樣,重在理財之道。而高老頭固然懂得理財之道,可是他更看重對女兒的親情,以至於這種親情具有畸形,變異的極端性,從而無法使女兒真正把父愛看的偉大。
三、不同的教育方法,表愛方式,導致其不同的結局
老葛朗台教育完全是「金錢教育」,歐也妮過生日的時候,老葛朗台要給她一枚金幣,並且要求歐也妮把所有的金幣拿出來在他面前擺弄。這就顯示了其對金錢的渴望和貪婪,並且把這種思想傳教給歐也妮,但是,作為從未離開過庄園的歐也妮並不理解其父親的行為,也並不知道金錢對這個社會的影響,她所知道的只是老葛朗台的持家之道,家人的親情和對表哥的喜歡。所以,金錢和老葛朗台的金錢教育並為對她產生太大的影響,反而讓她的心靈看到了金錢更善的一面。
高老頭的父愛缺乏理性的表達方式,從而其女兒的對待父女關系的情感時,也趨於了社會金錢化的變態發式。他給女兒百萬的財產,將兩個女兒送進了上流社會,貌似是父親捨身忘我的父愛,其實他又像一般中小資產階級那樣,懷著往上攀爬的虛榮心,將自己的家財贈給女兒是想借女兒之力,幫助自己也插入上流社會,並安享其晚年。他對女兒的感情勝過金錢,可又相信金錢的力量,以資產階級的金錢關系方式籠絡女兒的感情,表達自己的父愛。當其女兒進入上流社會,並由被上流社會那種奢華,荒淫無度的生活方式吸引,到把上流社會的金錢至上的理念根深蒂固的植入心底的時候,高老頭開始失去了掌控女兒的砝碼,從而失去了一切。
老葛朗台除了把金錢看成的十分重要外,也把女兒看的十分重要,因為他認為歐也妮也是他的財產,也是和金錢一樣的。但是,高老頭則不然,高老頭對自己的女兒是多少還有些情誼的,他幻想過父女之情勝過金錢。因此,將金錢和女兒看的很重的老葛朗台到死都將他們樓得很緊,而高老頭則因為放棄而失去了一切。
四,歐也妮與高老頭的兩個女兒的不同的生活際遇,產生了不同的影響
歐也妮從小就生活在庄園之內,從未離開過,她了解不到外面的世界正在被在資本主義「金錢至上」的觀念吞噬的現象。生活在庄園里的她只能懂得父親的吝嗇,媽媽的慈愛和女傭的照顧,以及對表哥的好感。老葛朗台每當她過生日的時候都會贈給她一枚金幣,當老葛朗台欣賞給她的那些金幣的時候,她卻有些麻木和不以為然的看著。錢對於她來說就失去了本有的意義,因為她不需要。沒有對金錢貪婪慾望的歐也妮顯得格外可愛,對父親的話也是格外的聽從。
高老頭的兩個女兒恰恰相反,當高老頭用百萬的家產將他們送進上流社會的同時,他們自身也處在變化之中了。在這個資本主義茁壯成長的年代裡,他們深深的被「金錢至上」的觀念吸引著。他們的人生道路已經不是由他們的父親高老頭來指引了,而是在金錢的指引下,慢慢的前行著。他們的生活習性,對金錢的渴望,奢華糜爛的生活已然取代了從前,並將他們改造成了資本主義社會里的揮霍者。在上流社會的生活際遇使他們忘記了親情,看透了金錢主宰一切的本質特徵,從此走上了金錢之路。
父愛女關系本來是很單純的,父女之愛本來也是很高尚和捨身忘我的,本是沒有階級性的,但在19世紀法國資產階級成長階段,表達發式卻有了很大的階級差異,以及表達發式帶來的後果。雖然,老葛朗台死的時候有歐也妮的陪伴,但是他沒能讓女兒得道真正的幸福,他的父愛也不能說是成功的。高老頭雖然給了兩個女兒很多家產,並將他們從入上流社會,但是女兒已經成為了社會的犧牲品,而自己也淪落到在臨死也無親人想念,安葬的下場,更是悲劇的失敗者。這是封建宗法思想被資產階級金錢至上的道德原則所戰勝的歷史悲劇的一個縮影。在現代社會里應該特別引起我們關注的是,我們該如何使金錢成為我們表達感情的手段,載體,而不是目的本身,或是如何避免手段大於目的。同時,高老頭的悲劇的教訓還告訴我們要注意在表達情感時,不能迷失自己,即在熱愛之中保留自己的意志,決不能讓對方的意志決定一切。
兩部都是巴爾扎克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