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吳冠中作品賞析有哪些
1、吳冠中作品賞析之獅子林
畫中假山均以線條勾出,直線、折線、曲線及弧線等等的組合,雅緻大方,變幻莫測。假山形狀各異,有的玲瓏剔透,有的氣勢磅礴,有平易近人之情,有光怪陸離之狀,千奇百怪,妙在似與不似之間。
大量線條的運用使畫面極富東方神韻,不過運筆並不追求傳統意義上的筆鋒和頓挫,而是流暢、明快、飄逸的。在疾徐揮灑間凸現的節奏感、韻律美,在大片色塊烘染下產生的富有平面感的張力,使畫面產生一種全新的美感。既有傳統中國畫之氣韻,又有西方繪畫之形式趣味。
② 誰能告訴我吳冠中老先生生平所出過的所有文學書籍有哪些,要全的。
散文《橋之美》
散文集《美醜緣》
畫冊《吳冠中》
《吳冠中談藝集》《吳冠中散文選》《生命的風景》《吳冠中文集》
《吳冠中畫語錄》 《吳冠中全集》
③ 吳冠中的一部作品名稱
你發這份作品是什麼意思,是要賣還是要鑒定
④ 吳冠中的文學作品有哪些
散文《橋之美》散文集《美醜緣》
吳冠中先生的畫的代表作有《長江三峽》、《北國風光》《小鳥天堂》、《黃山松》、《魯迅的故鄉》等
⑤ 關於吳冠中的小故事
文革期間,吳冠中被下放到農村勞動,認識一位非常和藹的連長,與他結下友誼。後來,下放結束,吳冠中回京。連長也被復員到了江南某鎮。吳冠中便給連長寫了一封信,還附上了自己的一小副水墨畫做留念。連長回信說,這是『千里送鵝毛』。原本,吳冠中還為這而高興。但是後來,他在一次香港舉辦的拍賣會上看到了自己送給連長的那幅畫,他估計,連長以非常低廉的價格將畫賣了出去,或者用便宜的東西做交換換走了。又一天,連長來拜訪吳冠中,帶來了一些床單、毛巾被一類的禮物,想要一幅吳冠中的油畫。但吳冠中卻無意贈送,連長只好將東西帶了回去。吳冠中在自傳《我負丹青》中寫道:「我以千里鵝毛拂掉了心目中的好連長!我寫了一篇《點石成金》,談的就是以畫毀掉友情的苦澀故事。」
- -我也是濟外的
⑥ 吳冠中代表作
吳冠中的代表作品有:《長江三峽》,《魯迅的故鄉》,《春雪》,《長城》等等
⑦ 吳冠中的文學作品有哪些
個人文集有《吳冠中談藝集》《吳冠中散文選》《美醜緣》《生命的風景》《吳冠中文集》等十餘種。
初中教材《橋之美》
之後吳冠中把自己多年對美術的思考寫成了《繪畫的形式美》、《造型藝術離不開人體美》、《關於抽象美》等文章,系統地闡述自己的觀點,提出要打一場「創造新風格的美術解放戰爭」。1992年,吳冠中所寫的《筆墨等於零》在明報周刊上發表以後,在美術界引起廣泛關注,藝術評論家賈方舟告訴記者,80年代中國美術界還比較禁錮,但吳冠中敢言,毫不顧慮地說出自己的革新之言,「他是中國現代藝術的啟蒙者。」
⑧ 求吳冠中的代表作品的資料
吳冠中[1],別名荼,1919年,生於江蘇宜興農村。1942年,畢業於杭州國立藝術專科學校,曾任教於國立重慶大學建築系。1946年,考取全國公費留學繪畫第一名。1947年,就讀於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校。1950年,留學歸國,任教於中央美術學院。1953年,任清華大學建築系副教授。1956年,任教於北京藝術學院。1964年,任教於中央工藝美術學院。1970年,「文革」期間被下放到河北農村勞動。1973年,調回北京參加賓館畫創作。1978年,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主辦「吳冠中作品展」。1979年,當選中國美協常務理事。1987年,香港藝術中心主辦「吳冠中回顧展」。1991年,法國文化部授予其「法國文藝最高勛位」。1992年,大英博物館打破了只展出古代文物的慣例,首次為在世畫家吳冠中舉辦「吳冠中——二十世紀的中國畫家」展覽,並鄭重收藏了吳冠中的巨幅彩墨新作《小鳥天堂》。1993年,法國巴黎塞紐奇博物館舉辦「走向世界——吳冠中油畫水墨速寫展」,並頒發給他「巴黎市金勛章」。1994年,當選為全國政協常委。1999年,國家文化部主辦「吳冠中畫展」。2000年,入選法蘭西學院藝術院通訊院士,是首位獲此殊榮的中國籍藝術家,這也是法蘭西學院成立近二百年來第一位亞洲人獲得這一職位。根據《吳冠中年表》中可以知道,1939年,吳冠中20歲,吳冠中於國立藝專期間,酷愛梵高、高更,在畫面中喜用大紅大紫強烈的色彩,給自己取名「吳荼茶」的筆名,後改為「荼」,專做畫面簽名。2002年香港藝術館館方曾為吳冠中舉辦大型回顧展,當時展覽館的設計深得吳冠中贊賞,認為在香港覓得「知音」,懂得讀通和理解他的藝術。隨後,香港藝術館一直與吳冠中保持聯絡。香港藝術館1995年首次獲吳冠中贈送兩幀水墨畫,2002年再獲贈12幅油畫、水墨及手稿,包括吳冠中最具代表性的經典之作以及他的即席揮毫之作等。香港藝術館至今共獲吳捐贈47幅作品。作為「國寶級」的藝術家,吳冠中還被譽為「最慷慨的大師」,隨著作品價格的日益走高,吳冠中的作品捐贈也越來越多。1999年,吳先生向中國美術館第一次捐獻了10幅作品。2009年,吳先生再一次向中國美術館捐贈了以21世紀以來的新創作為主的作品36幅。吳冠中還先後向上海美術館捐贈作品共計72件。
吳冠中在美術創作和美術教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致力於油畫民族化和中國畫現代化的探索,在海內外享有很高聲譽。多次在中國美術館和全國十餘個主要城市舉辦個人畫展,並先後在新加坡國家博物館、香港藝術中心、美國舊金山中華文化中心、伯明翰博物館、堪薩斯大學藝術館、紐約州聖約翰博物館及底特律博物館、大英博物館、巴黎市立塞紐奇博物館等舉辦畫展。已出版個人畫集50餘種、個人文集有《吳冠中談藝集》《吳冠中散文選》《美醜緣》《生命的風景》《吳冠中文集》《吳冠中人生小品》等十餘種,曾寫《橋之美》。 藝術家生平 從無錫師范初中部畢業後,吳冠中考入浙江大學代辦省立高級工業職業學校。1936年轉入杭州藝術專科學校,從李超士、常書鴻及潘天壽等學習中、西繪畫。1942年畢業,任國立重慶大學助教。1946年考取公費赴法國留學。1947~1950年在巴黎高等美術學校J�蘇弗爾皮教授工作室進修油畫;同時在A�洛特工作室學習,並在盧佛爾美術史學校學習美術史,各項成績優異。
吳冠中1950年秋返國。先後任教於中央美術學院、清華大學建築系、北京藝術學院、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現任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全國政協委員等職。
吳冠中大師的畫
吳冠中在50~70年代,致力於油畫風景創作,並進行油畫民族化的探索。他力圖把歐洲油畫描繪自然的直觀生動性、油畫色彩的豐富細膩性與中國傳統藝術精神、審美理想融合到一起。他擅長表現江南水鄉景色,如初春的新綠、薄薄的霧靄、水邊村舍、黑瓦白牆,和諧、清新的色調,寧靜、淡美的境界,使畫面產生一種抒情詩般的感染力。
從70年代起,吳冠中漸漸兼事中國畫創作。他力圖運用中國傳統材料工具表現現代精神,並探求中國畫的革新。他的水墨畫構思新穎,章法別致,善於將詩情畫意通過點、線、面的交織而表現出來。他喜歡簡括對象,以半抽象的形態表現大自然音樂般的律動和相應的心理感受。既富東方傳統意趣,又具時代特徵,令觀者耳目一新。
作為美術教育家,吳冠中注重學生藝術個性的培育。作為善思考的藝術家,他又勤於著述,立論獨特,而且文字生動流暢。其中關於抽象美、形式美、形式決定內容、生活與藝術要如風箏不斷線等觀點,曾引起美術界的爭論。
吳冠中是一個勤奮多產的優秀畫家,敏感、犀利、坦率的評論家,中國藝術界少有的思想者。其坦誠與直言的個性同樣體現在其不顧年事已高,持續不斷的打擊假畫上,以一個藝術家的身份極力維護藝術市場的純凈。
⑨ 吳冠中的作品
吳老一生作品無數,有許多他自己不太滿意的都毀掉了,沒有辦法去統計他作品的數量,他一生除了畫畫幾乎別無他求,在他年老之前他的所有時間都是在畫畫上面,當年歲漸大,才對家庭多一些照應。吳老是以為偉大的畫家,他的一生有著太多的故事,他的文章也寫的非常好,如果關心吳老的話可以買他的自傳《我負丹青》看一下,真的是一本非常好的書,
⑩ 吳冠中畫作有什麼代表作
荼
荼:茅、葦之類的白花。《國語 吳語》:「萬人以為方陣,皆白裳、白旗(音其;旗)、素甲、白羽之矰(音增;箭),望之如荼。」
荼者,自必需要一份熱情,壯烈似火。
吳冠中初曾以優異成績考入浙大電機系,研學工科,那時讀工科特別是像浙大這樣的名校即便意味著以後生活衣食無憂,其父與之君子約定,選此專業不能中途更改,但對於吳冠中而言,沒有什麼事情是絕對的。一次吳冠中和同學利用浙大在杭州軍訓的間隙參觀了杭州藝專,第一次吳冠中和藝術碰了面,先生這樣形容這次邂逅「我一看就說,我從來沒見過這個美。繪畫的美這么吸引我,好像小孩兒剛生出來,沒見過世界這樣一種感覺。」吳冠中便這樣一見鍾情於藝術,非要愛上她不可,但鍾情於藝術就意味著要放棄未來穩定安逸的生活,意味著要違背父命……吳冠中心裡很清楚這些犧牲究竟會意味著什麼。然而,對於一個十六、七歲陷入藝術「初戀」的年青人而言,似乎已經喪失了理智,什麼都變得不那麼重要了唯有藝術。於是,吳冠中毅然決然的放棄了就讀了一年的浙大,改考入杭州藝專。藝術是瘋狂的感情事業,需要這份瘋狂的熱情,吳冠中的這種感情非常強烈超過了他的血液承受能力。吳先生曾說:「如果不用藝術作為發泄的話,此生不知如何度過。不能想像以後的人生道路怎麼走,也許瘋了,也許怎麼了。」以至於後來,這份強烈的感情用他的繪畫也不能完全表達,於是轉向於寫作。
荼者,還須保有一份純粹,源自內心。
吳先生表達他作品的時候,經常提及「真感情」這三個字。藝術之所以偉大,也正是因為它承載了無數偉大藝術家各自獨特的「真感情」,梵谷曾經說過:「我要人們看了我的畫之後,贊嘆到我感受到的深刻和敏銳。」如果一個人不能真誠的對待自己,不能清楚的認識自己,不能執著於自己內心最本初的想法,遇到事情總是有所顧及,背叛於內心,那麼他給人的呈現便是一種表面,是一種輕浮的東西,這種東西對自身而言是一種耗費,因為他內心得不到表達,便無法有所長進,內心永遠都是那顆止步不前有所顧及的內心。藝術不是這樣,相反,藝術是一種描述內心的語言,藝術家們都寄希望於自己的作品能展現出當時創作時自己的真實心態,這種要求是極高的,對於吳冠中而言,他也坦言自己並沒有創作出自己當年熱愛美術時想要創作出來的東西,但是吳冠中堅定的執著於自己的「真感情」,以至於曾一次毀去自己不滿意的200幅作品。這種「真感情」猶如一隻畫筆,描述的是人的心靈語言,呈現在繪畫、雕塑、建築、音樂、文學……各種藝術形式中。欣賞者可以文化背景不同,語言不通,男女老幼;創作者可以隨心所欲於各種技法,不拘一格,但是最後能震撼人心靈的東西是一樣的,這便是美,這便是人性。
荼者,定要尋其一方誌向,堅定不移。
初到法國的吳冠中對其熱愛的美術理解並不是很深,一次蘇弗爾皮老師在課上談及藝術時講到,藝術是分兩種路的,一種是大路,一種是小路。小路藝術是娛人耳目使你感覺很舒服,好看,這叫漂亮。大路藝術是震撼你的心魂,這才叫美(美與漂亮在法文里是兩個詞)。一下子,吳冠中便尋到了自己為之奮斗一生的志向,「應該走大路藝術,震撼人心魂的藝術」。正是因為這一點,在吳冠中心中藝術是極其的神聖,比什麼都偉大,藝術已然成為了他心中的上帝,「想成為很偉大的藝術家,成為很有成就的藝術家」這個堅定的信念占據著他的內心,以至於為了專注於搞出自己內心所篤定的好藝術,他甘願放棄一切,這個想法在他內心十分真切。同時,也正是源於這份堅定不移的信念,使吳冠中能夠集中所有精力全身心投入作畫的狀態,吳先生戲稱這種狀態為「氣功」。一次,其岳母生病,吳冠中隨妻赴桂林探望,此時,吳冠中亦身受肝病折磨,生活十分清苦,夾帶著這種苦悶,吳冠中一路上瘋狂的作畫,甚至想過藉助於這種瘋狂而遠離人世,整整8小時,他能不吃不喝,只用心於畫畫,這次旅程後奇跡般的吳冠中的肝病不治自愈,難怪吳先生會稱之為「氣功」。
荼
荼:一種苦菜。《詩經 邶風 北風》:「誰謂荼苦?其甘如薺(音即;薺菜)。」
荼者,深植於苦難,汲取營養
梵谷—吳冠中仰慕的藝術大師,公認為是一個「極端痛苦藝術家」,曾親自削去自己部分右耳,並最終自殺而亡,死時年僅37歲,臨終遺言「苦難永遠沒有終結」。但也正是透過這位痛苦藝術家的心靈,我們才得以窺視到如天堂般的燦爛藝術。苦難對於人,一者可以將人擊垮,一者卻可以給人巨大滋養,吳冠中和梵谷就是這種樂於在苦難中成長的人,吳先生說過,其一生當中有兩大幸運:第一就是年輕的時候出國,第二便是中年封閉的苦悶。歸國後,吳冠中自以為找到了自己藝術得以壯大的土壤,但是解放後處於文革時期的中國,自然是不會接受吳冠中從西方帶來的現代主義繪畫,很長的一段時間,吳冠中被責令不準作畫而去從事一些最底層的農村勞改。一方是自己神聖的「大路藝術」,一方是為政治畫像的「小路藝術」,一方是勞動改造,吳冠中沒有權利選擇「大路藝術」,便毫不猶豫的去參加了勞動改造,這段經歷對於吳冠中是十分珍貴的,他深切的體會到了勞動階層的生活,體會到了梵谷畫作中土壤的意義,這對於致力於創作「憾人心魂」藝術的畫家來講,無疑得到了很好的啟發。吳冠中樂於將自己創作的過程比喻為一次艱難的分娩,並稱「每一張畫的苦難經歷都是不一樣的」。現實中的苦難是那麼艱澀,而畫布上的苦難確是那麼壯美,是一種「憾人心魂」的壯美,無論是梵谷,無論是吳冠中,都看上了這種壯美,這是其它任何精細、婉轉的感情所望塵莫及的。
荼者,自安於卑微,不屈不撓
吳冠中另一位精神父親便是魯迅。對於魯迅的熱愛,吳冠中說:「為什麼我對魯迅那麼崇拜?因為魯迅寫的東西都是我家鄉的, 都是故鄉的,他寫的小說裡面都是我童年的那些印象。所以我更愛我的故鄉,讀了魯迅的小說,我更了解我的故鄉,通過魯迅的認識我更認識自己的位置了。」正如梵谷,「你是麥子,你的位置應該在麥田裡」,而這株不起眼的麥子,讓我們體驗到了麥子眼中麥田的絢爛。吳冠中的位置也是平凡的,平凡到你無法從外表分辨出這是一個藝術家或是一個年邁農夫,在平凡外表之下,隱藏的是豐富的精神生活。吳冠中安於這種平凡,雖然其作品拍賣價格以致巔峰,但其從不過問,甚至痛心於作品在商業上的流失,他想保有這份平凡,用對藝術一如既往的真誠眼光去審視世界,去跋涉於自己心中永無終點的「藝術大路」。平凡卑微並不意味著軟弱,魯迅的文字帶給吳冠中一種振奮的感覺,相比於自己的畫作和魯迅的文章,吳冠中發現了自己先前所追尋的苦難壯美的感覺在魯迅文章中能更親切體驗到。「是魯迅感染我的,美術這東種藝術形式的力量和文學不一樣,它不能表現那樣悲劇性的感人的東西,它的功用是審美提高」吳先生如是說。由於心中強烈的感情和繪畫上所表達出來的東西出現了不一致,吳冠中憂郁於自己的「真感情」得不到完全的表達,這種憂郁卻讓吳冠中更加堅強的去抗爭,猶如魯迅,以至於後來他無法用美術來表達的東西,就改用文字,一定要忠於自己的「真感情」,忠於自己的藝術信仰,將自己內心體察到的深刻感悟,通過藝術形式去發泄出去,以「憾人心魂」,這種功效,好似「一百個齊白石也比不上一個魯迅」。
[吳冠中其人] (以下來源網路,筆者略有整理)
吳冠中,別名荼,1919年,生於江蘇宜興農村。1942年,畢業於杭州國立藝術專科學校,曾任教於國立重慶大學建築系。1946年,考取全國公費留學繪畫第一名。1947年,就讀於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校。1950年,留學歸國,任教於中央美術學院。1947~1950年在巴黎高等美術學校J蘇弗爾皮教授工作室進修油畫;同時在A洛特工作室學習,並在盧佛爾美術史學校學習美術史,各項成績優異。1953年,任清華大學建築系副教授。1956年,任教於北京藝術學院。1964年,任教於中央工藝美術學院。1970年,「文革」期間被下放到河北農村勞動。1973年,調回北京參加賓館畫創作。1978年,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主辦「吳冠中作品展」。1979年,當選中國美協常務理事。1987年,香港藝術中心主辦「吳冠中回顧展」。1991年,法國文化部授予其「法國文藝最高勛位」。1992年,大英博物館打破了只展出古代文物的慣例,首次為在世畫家吳冠中舉辦「吳冠中——二十世紀的中國畫家」展覽,並鄭重收藏了吳冠中的巨幅彩墨新作《小鳥天堂》。1993年,法國巴黎塞紐奇博物館舉辦「走向世界——吳冠中油畫水墨速寫展」,並頒發給他「巴黎市金勛章」。1994年,當選為全國政協常委。1999年,國家文化部主辦「吳冠中畫展」。2000年,入選法蘭西學院藝術院通訊院士,是首位獲此殊榮的中國籍藝術家,這也是法蘭西學院成立近二百年來第一位亞洲人獲得這一職位。
吳冠中在50~70年代,致力於油畫風景創作,並進行油畫民族化的探索。他力圖把歐洲油畫描繪自然的直觀生動性、油畫色彩的豐富細膩性與中國傳統藝術精神、審美理想融合到一起。他擅長表現江南水鄉景色,如初春的新綠、薄薄的霧靄、水邊村舍、黑瓦白牆,和諧、清新的色調,寧靜、淡美的境界,使畫面產生一種抒情詩般的感染力。從70年代起,吳冠中漸漸兼事中國畫創作。他力圖運用中國傳統材料工具表現現代精神,並探求中國畫的革新。他的水墨畫構思新穎,章法別致,善於將詩情畫意通過點、線、面的交織而表現出來。他喜歡簡括對象,以半抽象的形態表現大自然音樂般的律動和相應的心理感受。既富東方傳統意趣,又具時代特徵,令觀者耳目一新。他的油畫代表作有《長江三峽》、《魯迅的故鄉》等。中國畫代表作有《春雪》及《獅子林》、《長城》等。出版有《吳冠中畫集》、《吳冠中畫選》、《吳冠中油畫寫生》、《吳冠中國畫選輯》(1~4)及《東尋西找集》、《風箏不斷線》、《天南地北》、《誰家粉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