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唐末刀鋒匯的內容簡介
《唐末刀鋒匯》從以心讀史,以人寫史的角度,存尊重正史,不戲說,不演義的態度,用劇目編排的手法來描寫一段分—爭—合的歷史三部曲,時代背景是唐未、五代、宋初。描寫對象是處於這段亂世中的一群梟雄。這裡面,有勇過張飛,武勝呂布,狡猾過曹操,城府超劉備的超級牛人。
唐朝末年,皇權漸弱,更不幸連年飢荒,王仙芝率先從鹽販轉行成為造反總頭領。起兵組草軍,志將均天下。落第書生,鹽幫新雄黃巢緊跟老大哥,聚眾響應。他們橫沖直撞,如風而行,席捲中原。不久,王仙芝戰死沙場,黃巢成為草軍領袖,開始轉戰南北,終於抓住唐軍養敵自重的機會,殺進河南,佔領長安,建立大齊。而大唐宰相鄭畋受命於危難之際,傳檄天下,開始反攻長安。可是,各軍閥各自為戰,不敢向前。為了收復長安,大唐監軍楊復光決定引沙陀人李克用入關。沙陀鐵騎踏入中原,黃巢兵敗撤出長安,不久,黃巢兵敗身亡。結束了其梟雄的一生。而後,唐朝權勢弱至極點,各地軍閥混戰,其中最有實力的是沙陀人李克用,占據太原,虎視中原,另一實力軍閥是原黃巢部將,後投降唐朝的草軍將領朱溫。他們招兵買馬,准備在中原一決雌雄。
㈡ 能幫我找到這幾個有聲讀物嗎,謝謝
大家現在都很忙,有的忙著上班,有的忙著打游戲上網,你覺得誰會有閑心幫你干這個,在這里提要求必須一個一個提,有人心情好或者見到過就順手幫幫你,你一下讓人找五個,你是大爺還是網友是大爺
㈢ 求《唐末刀鋒匯》全本的TXT文件
唐末刀鋒匯
㈣ 有沒有類似《明朝那些事》的書最好是有關魏晉南北朝,五代十國的…
五代的話推薦唐末刀鋒匯··
在天涯連載
㈤ 求一份《唐末刀鋒匯》txt完整版
給我發一個,謝謝[email protected]
㈥ 推薦一本歷史書
《唐末刀鋒匯》,中國友誼出版公司出版的中國唐末、五代、宋初的歷史故事,最初在天涯社區連載。作者小馬連環,居於深圳。從黃巢起義講起,到趙匡胤黃袍加身建宋。尊重正史,以《資治通鑒》《新唐書》《舊唐書》等史料為基礎,以王仙芝、黃巢、朱溫、李克用、李存勖、石敬瑭、劉知遠、郭威、柴榮、趙匡胤等梟雄人物為主線,理亂入整,清晰勾畫了唐末五代這段亂世的歷史格局。把現代思維融入到歷史人物的語言和行動中,用現代思維來解釋歷史人物對所面對事件的應對,讀起來很有代入感和親近感,可以從中領悟到實用的現實人生經驗,透過歷史領悟生存智慧和立世韜略。
㈦ 求幾本南北朝或五代十國時期的架空歷史小說!要全本的,在此謝謝大家的回答。
羅貫中寫的《殘唐五代史演繹》,寫的不錯。。。
㈧ 唐末刀鋒匯與五代十國的梟雄們的區別,哪位大神知道啊,我還沒看。
本來就是同一本書,出版後改名唐末刀鋒匯,作者是小馬連環,原來在天涯論壇可以看的
㈨ 求唐朝的全部歷史。從隋末到宋初,一點不要少哦,謝了(~ o ~)~zZ
1、(唐)魏徵等撰《隋書》,中華書局點校本,1973 年;
2、(後晉)劉昫等撰《舊唐書》,中華書局點校本,1975
年;
3、(宋)歐陽修、宋祁撰《新唐書》,中華書局點校本,1975 年;
4、(宋)薛居正等撰《舊五代史》,中華書局點校本,1976
年。
5、(宋)歐陽修撰《新五代史》,中華書局點校本,1974 年;
6、陳尚君撰《舊五代史新輯會證》,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
年;
7、(宋)司馬光等撰《資治通鑒》,中華書局點校本,1956 年;
8、(唐)溫大雅撰《大唐創業起居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年;
9、(唐)韓愈撰《順宗實錄》,收入《韓愈文集》;
10、(唐)杜佑撰《通典》,王文錦、王永興等點校,中華書局,1988
年;
11、(宋)王溥撰《唐會要》,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年;
12、(唐)李林甫等撰《唐六典》,陳仲夫點校,中華書局,1992
年;
13、(唐)蕭嵩等撰《大唐開元禮》,民族出版社,2000 年;
14、(唐)王涇撰《大唐郊祀錄》,民族出版社,2000
年;
15、(唐)長孫無忌等撰《唐律疏議》,劉俊文點校,中華書局,1983 年;
16、(宋)宋敏求編《唐大詔令集》,商務印書館,1959
年;
17、(日)仁井田升撰《唐令拾遺》,日本東京大學出版會,1983 年;
18、(日)池田溫等《唐令拾遺補》,日本東京大學出版會,1997
年;
19、黃正建主編《天一閣藏明鈔本天聖令校證》,中華書局,2006 年;
20、(唐)李吉甫撰《元和郡縣圖志》,賀次君點校,中華書局,1983
年;
21、(唐)李泰編、賀次君輯校《括地誌輯校》,中華書局,1980 年;
22、(宋)樂史撰《太平寰宇記》,中華書局,2007
年;
23、(元)駱天驤撰《類編長安志》,黃永年點校,中華書局,1990 年;
24、(清)徐松撰《唐兩京城坊考》,中華書局,1985
年;
25、(唐)玄奘、辯機撰、季羨林等校注《大唐西域記校注》,中華書局,1985
年;
26、(唐)慧立、彥悰撰《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中華書局,1983 年;
27、(日)元開撰《唐大和上東征傳》,中華書局,1979
年;
28、(日)圓仁撰《入唐求法巡禮行記》,花山文藝出版社,1992 年;
29、(唐)樊綽撰、向達校注《蠻書校注》,中華書局,1962
年;
30、(唐)林寶撰《元和姓纂(附四校記)》,中華書局,1994 年;
31、(清)趙鉞、勞格撰《郎官石柱題名考》,中華書局,1992
年;
32、(清)徐松《登科記考》,中華書局,1984 年;
33、(唐)吳兢撰、謝保成集校《貞觀政要集校》,中華書局,2003
年;
34、(唐)姚汝能撰《安祿山事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年;
35、(唐)張鷟著《朝野僉載》,中華書局,1979
年;
36、(唐)封演撰《封氏聞見記》,中華書局,1958 年;
37、(唐)李肇撰《唐國史補》,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年;
38、(唐)劉肅撰《大唐新語》,中華書局,1984 年;
39、(唐)趙璘撰《因話錄》,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年;
40、(唐)段成式撰《酉陽雜俎》,中華書局,1981 年;
41、(五代)王定保《唐摭言》,中華書局,1960
年;
42、(五代)孫光憲撰《北夢瑣言》,中華書局,2006 年;
43、(宋)李昉等編《太平廣記》,中華書局,1982
年;
44、(宋)王讜撰、周勛初校證《唐語林校證》,中華書局,1987 年;
45、(宋)李昉等編《文苑英華》,中華書局,1966
年;
46、(清)曹寅待等編《全唐詩》,中華書局,1960 年;
47、(清)徐松等編《全唐文》,中華書局,1983
年;
48、(唐)徐堅等撰《初學記》,中華書局,1980 年;
49、(唐)白居易《白氏六帖事類集》,文物出版社,1987年;
50、(宋)李昉等編《太平御覽》,中華書局,1960 年;
51、(宋)王欽若等《冊府元龜》,中華書局,1960
年;
52、(清)王昶撰《金石萃編》,中國書店,1985
年;
53、周紹良主編《唐代墓誌匯編》、《唐代墓誌匯編續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2001
年;
54、國家文物局古文獻研究室、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武漢大學歷史系合編《吐魯番出土文書》(錄文本1—10 冊,圖文本1-4
冊),文物出版社,1981-1991 年、1992-1996 年;
55、(日)池田溫撰《中國古代籍帳研究》,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1979
年;
56、(日)小田義久主編《大谷文書集成》(壹、貳、叄),法藏館,1984、1990、2003
年。
57、唐耕耦、陸宏基編《敦煌社會經濟文獻真跡釋錄》(第一輯),書目文獻出版社,1986年;
58、唐耕耦、陸宏基編《敦煌社會經濟文獻真跡釋錄》(第二至第五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復制中心,1990
年;
59、陳國燦著《斯坦因所獲吐魯番文書研究》,武漢大學出版社,1994
年;
60、陳國燦、劉永增編《日本寧樂美術館藏吐魯番文書》,文物出版社,1997
年;
61、柳洪亮著《新出吐魯番文書及其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 年;
62、劉俊文著《敦煌吐魯番唐代法制文書考釋》,中華書局,1989
年;
63、侯燦、吳美琳編著《吐魯番出土磚志集注》,巴蜀書社,2003
年;
63、榮新江、李肖、孟憲實主編《新獲吐魯番出土文獻》,中華書局,2008 年。
現當代論著
1、楊志玖《隋唐五代史綱要》,上海人民出版社,1955 年;
2、岑仲勉《隋唐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
年;
3、呂思勉《隋唐五代史》,上海中華書局,1959 年;
4、韓國磐《隋唐五代史綱》(修訂本),人民出版社,1983
年;
5、王仲犖《隋唐五代史》,上海人民出版,1988 年;
6、唐長孺主編《隋唐五代史》,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1988
年;
7、[英]崔瑞德主編《劍橋中國隋唐史》(漢譯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
年;
8、唐長孺《魏晉南北朝隋唐史三論》,武漢大學出版社,1992 年;
9、黃永年《唐史十二講》,中華書局,2007
年;
10、黃永年《唐史史料學》,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
年;
11、鞠清遠、陶希聖《唐代經濟史》,商務印書館,1935;
12、鞠清遠《唐代財政史》,商務印書館,1940;
13、全漢升《唐宋帝國與運河》,上海商務印書館,1946
年;
14、李劍農《魏晉南北朝隋唐經濟史稿》,三聯書店,1959;
15、[日] 加藤繁著、吳傑譯《中國經濟史考證》第一卷,商務印書館,1959
年;
16、[日]堀敏一著、韓國磐等譯《均田制的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 年;
17、韓國磐《北朝隋唐的均田制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
年;
18、宋家鈺《唐朝戶籍法與均田制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88;
19、武建國《均田制研究》,雲南人民出版社,1992;
20、楊際平《北朝隋唐均田制新探》,嶽麓書社,2003
年;
21、鄭學檬《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和唐宋江南經濟研究》,嶽麓書社,2003
年修訂版;
22、陳明光《唐代財政史新編》,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1
年;
23、李錦綉《唐代財政史稿》(上、下),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2001
年;
24、李伯重《唐代江南的農業發展》,農業出版社,1990;
25、張澤咸《唐代工商業》,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
26、魏明孔《隋唐五代手工業研究》,甘肅人民出版社,1999;
27、趙豐《唐代絲綢與絲綢之路》,三秦出版社,1992;
28、盧華語《唐代桑蠶絲綢研究》,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1995;
29、凍國棟《唐代的商品經濟與經營管理》,武漢大學出版社,1990;
30、陳明光《唐代財政史新編》中國財經出版社,1991
年,修訂本1999
年;
31、張弓《唐代倉廩制度初探》,中華書局,1985;
32、葛承雍《唐代國庫制度》,三秦出版社,1991;
33、王永興《唐代勾檢制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年;
34、張澤咸《唐五代賦役史草》,中華書局,1986;
35、李季平《唐代奴婢制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年;
36、郭鋒《唐代士族個案研究:以吳郡,清河,范陽,敦煌張氏為中心》,廈門大學出版社,1999
年;
37、鄭學檬主編《中國賦役制度史》,廈門大學出版社,1994;修訂本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年;
38、池田溫著、龔澤詵譯《中國古代籍帳研究》,中華書局,1984 年;
39、[法]謝和耐著、耿升譯《中國5-10
世紀的寺院經濟》,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年;
40、陳寅恪《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年;
41、陳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論稿》,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年;
42、王壽南《唐代藩鎮與中央關系之研究》、《唐代政治史論集》,台灣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會,1969 年;台灣商務印書館,1977
年,增訂本,2004 年;
43、黃永年《六至九世紀中國政治史》,上海書店出版社,2004
年;
44、張國剛《唐代藩鎮研究》,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
45、劉後濱《唐代中書門下體制研究》,濟南齊魯書社,2004
年;
46、榮新江《歸義軍史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年;
47、王壽南《唐代宦官權勢之研究》,台北,正中書局,1971
年;
48、嚴耕望《唐仆尚丞郎表》,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56;
49、唐長孺《唐書兵志箋正》,科學出版社,1957;
50、谷霽光《府兵制度考釋》,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
51、張國剛《唐代官制》,三秦出版社,1987;
52、陳仲安、王素《漢唐職官制度研究》,中華書局,1993
年;
53、謝元魯《唐代中央政權決策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2
年;
54、袁剛《隋唐中樞體制的發展演變》,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
55、雷家驥《隋唐中央權力結構及其演進》,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5;
56、胡滄澤《唐代御史制度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
年;
57、李錦綉《唐代制度史略論稿》,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8 年;
58、吳宗國《唐代科舉制研究》,遼寧大學出版社,1992
年;
59、高明士《隋唐貢舉制度》,台北,文津出版社,1999
年;
60、孫繼民《唐代行軍制度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
61、孫繼民《敦煌吐魯番所出唐代軍事文書初探》,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
62、王永興《唐代前期西北軍事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
年;
63、程喜霖《漢唐烽堠制度研究》,三秦出版社,1990;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91;
64、程喜霖《唐代過所研究》,中華書局,2000
年;
65、張國剛《唐代政治制度論集》,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
66、馬俊民、王世平《唐代馬政》,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5
年;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1996 年;
67、程樹德《九朝律考》,中華書局,1963
年;
68、楊廷福《唐律初探》,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
69、韓國磐《中國古代法制史研究》,人民出版社,1993
年;
70、劉俊文《唐代法制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9 年;
71、甘懷真《唐代家廟禮制研究》,台灣商務,1991
年;
72、吳麗娛《唐禮摭遺》,商務印書館,2002 年;
73、張澤咸《唐代階級結構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
年;
74、毛漢光《中國中古社會史論》,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
年;
75、姜伯勤《唐五代敦煌寺戶制度》,中華書局,1987;
76、郝春文《唐後期五代宋初敦煌僧尼的社會生活》,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
78、楊際平、郭鋒、張和平《五——十世紀敦煌的家庭與家族關系》,嶽麓書社,1997年;
79、牛志平《唐代婚喪》,三秦出版社,1996;
80、高世瑜《唐代婦女》,三秦出版社,1988;
81、李斌城、李錦綉、張澤咸、吳麗娛、凍國棟、黃正建《隋唐五代社會生活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
年;
82、黃正建《唐代衣食住行研究》,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 年;
83、王利華《中古華北飲食文化的變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
年;
84、余欣《神道人心——唐宋之際敦煌民生宗教社會史研究》,中華書局,2006 年;
85、孫機《中國古輿服論叢》,文物出版社,1993
年;
86、齊東方《唐代金銀器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
87、嚴耕望《唐代交通圖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85-1986
年;
88、史念海《唐代歷史地理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 年;
89、辛德勇《隋唐兩京叢考》,三秦出版社,1991
年;
90、程薔、董乃斌《唐帝國的精神文明》,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
年;
91、張弓的《漢唐佛寺文化史》(上下),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
年;
92、翁俊雄《唐代人口與區域經濟》,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5;
93、凍國棟《唐代人口問題研究》,武漢大學出版社,1993
年;
94、凍國棟《中國人口史》第二卷隋唐五代時期;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 年;
95、李燕傑《唐人年壽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
年;
96、崔明德《漢唐和親研究》,青島海洋大學出版社,1991
年;
97、劉統《唐代羈縻府州研究》,西北大學出版社,1998;
98、呂一飛《胡族習俗與隋唐風韻》,書目文獻出版社,1994
年;
99、岑仲勉《突厥集史》上下冊,中華書局,1958
年;
100、岑仲勉《西突厥史料補闕及考證》,中華書局,1958;
101、吳玉貴《突厥汗國與隋唐關系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
102、林干主編:《突厥與回紇歷史論文選集(1919-1981)》,中華書局,1987
年;
103、黎虎《漢唐外交制度史》,蘭州大學出版社,1997;
104、向達《唐代長安與西域文明》,三聯書店,1957;
105、姜伯勤《敦煌吐魯番文書與絲綢之路》,文物出版社,1994
年;
106、榮新江《中古中國與外來文明》,三聯書店,2001 年;
107、章群《唐代蕃將研究》及《續編》,台北,
聯經出版公司,1986、1990 年;
108、馬馳《唐代蕃將》,三秦出版社,1990
年;
109、[法]沙畹著、馮承鈞譯《西突厥史料》,商務印書館,1932 年;中華書局,1958
年;
110、馮承鈞譯《西域南海史地考證譯叢》,中華書局,1934-
1962;
111、[美]勞費爾著、林筠茵譯《中國伊朗編》,商務印書館,1964;
112、[美]謝弗著、吳玉貴譯《唐代的外來文明》,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
年;
113、蔡鴻生《唐代九姓胡與突厥文化》,中華書局,1998 年;
114、林悟殊《波斯拜火教與古代中國》,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5
年;
115、王小甫《唐、吐蕃、大食政治關系史》,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
年;
116、羅香林《唐代文化史研究》,商務印書館,1946;
117、[美]包弼德著、劉寧譯《斯文:唐宋思想的轉型》,江蘇人民出版社,2001
年;
118、高明士《東亞教育圈形成史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年;
119、張躍《唐代後期的儒學》,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年;
120、章權才《魏晉南北朝隋唐經學史》,廣東人民出版社,1996 年;
121、湯用彤《隋唐佛教史稿》,中華書局,1982
年;
122、範文瀾《唐代佛教》,人民出版社,1979;
123、郭朋《隋唐佛教》,齊魯書社,1980;
124、任繼愈《漢唐佛教思想論集》,人民出版社,1987
125、謝重光《漢唐佛教社會史論》,台北,國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0;
126、陳國符《道藏源流考》,中華書局,1963;
127、謝保成《隋唐五代史學史》,廈門大學出版社,1995;
128、瞿林東《唐代史學論稿》,北京師大出版社,1989;
129、張榮芳《唐代的史館與史官》,台北,中國學術著作獎助委員會,1984
年;
130、陳寅恪《元白詩箋證稿》,三聯書店,2001
年;
131、傅璇琮《唐代科舉與文學》,陝西人民出版社,1986;
132、孫昌武《唐代文學與佛教》,陝西人民出版社,1985;
133、陳允吉《唐音佛教辨思錄》,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134、傅璇琮《唐代詩人叢考》,中華書局,1979;
135、陳尚君《唐代文學叢考》,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
136、郁賢浩《唐刺史考全編》,安徽大學出版社,2000
年;
137、李劍國《唐五代志怪傳奇敘錄》,南開大學出版社,1993
年;
138、張忱石、許逸民合編《唐五代人物傳記資料綜合索引》,中華書局,1982;
139、方積六、吳冬秀編《唐五代五十二種筆記小說人名索引》,中華書局,1992;
140、吳汝煜編《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141、戴偉華《唐方鎮文職僚佐考》,天津古籍出版社,1994;
142、李廷先《唐代揚州史考》,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
年。
143、郁賢浩、胡可先《唐九卿考》,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 年;
144、李樹桐《唐史考辨》、《唐史新論》,台灣中華書局,1965
年、1972 年;
145、嚴耕望《唐史研究叢稿》,香港新亞研究所,1969 年;
146、岑仲勉《唐史余沈》,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年新1
版;
147、韓國磐《隋唐五代史論集》,三聯書店,1979 年;
148、陳寅恪《金明館叢稿初編》、《金明館叢稿二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年;三聯出版社,2001 年;
149、汪篯《汪篯隋唐史論稿》,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1
年;
150、金寶祥《唐史論文集》,甘肅人民出版社,1982 年;
151、唐長孺《山居存稿》,中華書局,1989
年;
152、胡如雷《拋引集》,河北教育出版社1993 年版;
153、池田溫《唐研究論文選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
年;
154、黃永年《文史探微》、《文史存稿》,中華書局,2000 年;三秦出版社,2001
年;
155、姜伯勤《敦煌藝術宗教與禮樂文明》,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 年;
156、陳國燦《唐代的經濟社會》,台北文津出版有限公司,1999
年;
157、朱雷《敦煌吐魯番文書初探》,甘肅人民出版社,2000 年;
158、王永興《陳門問學叢稿》,江西人民出版社,1993
年;
159、周一良、趙和平《唐五代書儀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
年;
160、張廣達《文書、典籍與西域史地》、《文本、圖像與文化流傳》、《史家、史學與現代學術》,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年。
新舊五代史 五代史略 十國春秋 血染刀鋒八十年 五代十國風雲錄 唐末刀鋒匯
㈩ 《明朝那些事兒》《唐朝那些事兒》《南北朝那些事兒》(X朝那些事兒)……哪本好看
十年前看南北朝那些事兒,覺得寫的好。十年後,我已經取得了很大進步。二史八書全部看完,同類型歷史小說如《唐史並不如煙》、《兩晉風雲》、《如果這是宋史》、《賈志剛說春秋》都看了。權威名家的,比如王仲犖、唐長孺、陳寅恪的代表作品,我都有。唯獨沒有呂思勉的。其實作為一位通史專家,呂老很全面了。而他的兩晉南北朝史在他的作品中是寫的最好的,特別是分析西晉分封制和宗室混戰那一段特別精彩。但我還是沒有購買他的作品。十年過去了,再看《南北朝那些事兒》,深感作者是下了功夫的。首先善於烘托環境。比如對拓跋珪成長環境的描寫,對胡夏「水土豐茂」的描寫,這些算的上是歷史地理學入門了。很榮幸,我讀過一些顧頡剛先生、史念海先生、胡阿祥先生等的作品,所以覺得南北朝寫的好。第二,標題寫的好。比如一章節名字「竟陵八友」,這是多麼准確和簡單的概括,很容易帶我們去思考這八個人都是誰?又如「步步生蓮花」,這可是《南齊書》本紀的內容。第三,故事細膩。書中出現的事件和人物,在典籍中都出現過,是一部很正點的小說。第四,主要人物刻畫好。人物是小說的靈魂,比如著名武俠小說家司馬翎先生,他的作品在故事情節、鬥智鬥力、陰陽八卦、九章算術上都很全面,但最重要的人物寫的很失敗,所以他的小說不如金古柳。怎麼說柳殘陽也是上了廣告詞的,不說他可不行。再看南北朝,拓跋珪、劉裕、拓跋燾、劉義隆、孝文帝、文明馮太後、高歡、宇文泰、蕭衍等人的描寫讓人印象深刻,對歷史人物的特點找的很准。現在,我們選擇書籍或者看影視劇,喜歡上豆瓣。沒錯,豆瓣的回答都是蠻良心的,比網路好。希望網路麻麻不要封我,我一十二年網路知道鐵粉,麻麻不能封自己的孩子。從豆瓣上看,《明朝那些事兒》在《南北朝那些事兒》之上,評分老高了,擁躉如雲,那怎麼辦呢?那就自嘲吧,我不屬於芸芸眾生!
描寫隋唐的歷史小說,尚未發現出類拔萃的作品。尾巴上的《唐末刀鋒匯》歸入隋唐史的話,那就賊優秀了。現在很多書籍讓人感覺距離太遙遠,下筆萬言,一個人埋頭苦幹,活在自己的世界。刀鋒匯寫的好,網路語言,輕松、腐、宅、萌、調侃、搞笑,不說此人長相,不說此人智謀,簡單而實用的點評,單刀直入道故事,王仙芝、黃巢、田令孜、朱溫、李克用,諸如此類的人物便活泛起來。看小說,享受自娛自樂的快感,或許是這部小說給大家的最大樂趣吧。回頭說《如煙》,《如煙》耗時很長,大約七八年,用心了。不過曲老師沒有做到「發前人所未發」,可能是他年長一些,並不像我們年輕人特別重視人物和時間,他主要在講大事情。其次,人物刻畫和布局沒留下什麼印象。比如第二部《貞觀長歌》,32萬字,不少了,但是人物性格不鮮明,突出事件不突出,看完之後還是停留在李世民統一天下、貞觀之治君臣對弈那些事兒上。第三,虎頭蛇尾。唐憲宗以前寫了足足六本書。後面還剩下90年的歷史,一本書收場。估計和《明朝那些事兒》最後一本那樣,人也寫累了,乾脆用古龍式短句,快刀斬亂麻,痛快!作者倒是痛快了,我們就痛苦了。
《元朝那些事兒》在眾多歷史小說里是很不知名的一部。故事可分上下,上部專寫成吉思汗,下部寫歷代元帝。我覺得此布局還行。成吉思汗畢竟是元朝大宗,他的個人專著也不少,單獨提出來沒有問題。元朝諸皇帝的故事寫的細膩,對一些政變敘述深刻,也記住了鐵木迭兒這樣和武宗、仁宗生母通姦的權臣。畢竟元朝中期就是宮廷斗爭。作者是歷史專業,雖然寫的是小說,但史料成分很足,寫作態度沒的說。比如蒙金戰爭第一戰,野狐狸之戰(我一般稱作野狐狸-會河堡之戰),作者就上了《元史》、《金史》、《宋史紀事本末》、《多桑蒙古史》、《蒙韃備錄》、《蒙古秘史》、《蒙兀兒史記》、《史集》、《親征錄》、《靜修文集》等等,這次真的可以稱得上「發前人所未發,斷後人所斷念」。作為一位中國古代少數民族史的普通愛好者,我真的是很欽佩作者。不就是寫一本小說嗎,老哥用心了。
最後需要說明的是,也是為了說明這一點,我才在幾年後重新編排要說的話,天地可鑒,童叟無欺,句句肺腑,字字滴血。作為出版社的一種營銷手段,後面的那些事兒的書名確實是跟了明朝那些事兒,但在內容上,可謂百家爭雄、萬花齊放,細節部分,上述已備矣。那我說的就對嗎?當然不是,人者皆為我師。但做人做事總得有個規矩,講個章程吧,打不過就送人頭,可不是英雄所為。我們不能做甩手掌櫃,說出去的話不能像潑出去的水。這不,有幾位朋友偏這樣,明事兒是真實可靠的,其他書不可靠,語言還不自然,頂的人居然門庭若市,一時洛陽紙貴。俺還能說什麼呢?我的靈魂在笑,血在燒,熱的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