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有聲完結 > 短篇小說的地位

短篇小說的地位

發布時間:2021-10-13 02:32:02

1. 如何評價《聊齋志異》在小說史上的地位

後人評價:
由於《聊齋志異》是一部經歷了漫長時期才完成的短篇小說集,故事來源不同,作者的思想認識前後有發展變化,加上作者世界觀本身存在矛盾,因而全書的思想內容良莠不齊,比較復雜。

歷史地位:
《聊齋志異》是中國古典小說的珍品,這部短篇小說集在他創作之初便有人傳抄,成書之後流傳更加廣泛。十九世紀中葉傳播到國外,已有英、法、德、日等二十多個語種的譯本。
《聊齋志異》是一部具有獨特思想風貌和藝術風貌的文言短篇小說集。多數小說是通過幻想的形式談狐說鬼,但內容卻深深地紮根於現實生活的土壤之中,曲折地反映了蒲松齡所生活的時代的社會矛盾和人民的思想願望,熔鑄進了作家對生活的獨特的感受和認識。

但從總體看來,優秀之作佔半數以上,主要傾向是進步的,真實地揭示了現實生活的矛盾,反映了人民的理想、願望和要求。歌頌生活中的真、善、美,抨擊假、惡、丑,是蒲松齡創作《聊齋志異》總的藝術追求,也是這部短篇小說集最突出的思想特色。
盡管《聊齋志異》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說,但它在清代,以至於現在,它的光輝都不曾有所減少,足可見蒲松齡的學識才華,以及他對於社會的洞察和自己心靈流露與整個世人的有著共通之處,從而使得大眾產生了共鳴。「中國文言短篇小說在唐代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峰,此後便進入了一個長期的衰落階段,歷經五六個世紀的藝術滑坡,至清初奇跡般地出現了又一個高峰,這便是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它的出現頁為後來的各種仿效或是批判的文言小說的出現提供了藍本,像清代袁枚的《子不語》、和邦額的《夜談隨錄》、沈起鳳的《諧鐸》、長白浩歌子的《螢窗異草》,更重要的是紀昀的《閱微草堂筆記》。可見如果沒有《聊齋志異》在這個清代鼓起一股大浪,那麼在後的這些小說的有無都還有待考證了,這正是說《聊齋志異》是「包括白話短篇小說在內的全部中國古代短篇小說的巔峰」之作。

2. 《聊齋志異》在中國古代短篇小說發展史的地位

《聊齋志異》是一部具有獨特思想風貌和藝術風貌的文言短篇小說集。多數小說是通過幻想的形式談狐說鬼,但內容卻深深地紮根於現實生活的土壤之中,曲折地反映了蒲松齡所生活的時代的社會矛盾和人民的思想願望,熔鑄進了作家對生活的獨特的感受和認識。蒲松齡在《聊齋自志》中說:「集腋為裘,妄續幽冥之錄;浮白載筆,僅成孤憤之書。寄託如此,亦足悲矣!」在這部小說集中,作者是寄託了他從現實生活中產生的深沉和孤憤。因此我們不能只是看《聊齋志異》奇異有趣的故事,當作一本消愁解悶的書來讀,而應該深入地去體會作者寄寓其中的愛和恨,悲憤和喜悅,以及產生這些思想感情的現實生活和深刻的歷史內容。

3. 寫出巴金和老舍各自的小說並評論他們的文學地位地位

巴金小說創作的文學價值與文學史地位
文學史第二階段的四位重要作家巴金、老舍、曹禺和沈從文都不是左翼的作家

1.巴金的創作道路分為三個階段:

(1) 20年代中後期到30年代初期的《滅亡》(處女作)、《新生》(《滅亡》的續篇)和《愛情三部曲》(《霧》、《雨》、《電》)是巴金小說創作的初步嘗試,顯示了巴金創作的基本風格,主要以家庭為題材背景,以年輕一代的命運抉擇為主要內容,作品充滿了熱忱的情感。

(2) 30年代中後期到40年代初期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標志著巴金的創作的成熟,達到了現實主義的高峰。這一時期巴金的創作,家庭的題材更加典型,更具有象徵意義,人物描寫更具有典型化內涵,藝術表現日趨成熟。

(3)40年代中後期的《憩園》、《第四病室》、《寒夜》(最後一部作品)顯示了巴金小說的深入發展和深刻的變化。發展體現在繼續採用家庭典型題材,繼續表現家庭中人物的命運,表現人與家庭、社會的沖突;變化在於作家先前所具有的熱情和理想,此刻化做了沉靜的思考和冷峻的批判,由過去的控訴到現在的無話可說。

2.巴金以家庭為主的小說創作在現文史上的意義

巴金的小說大多都選擇家庭題材,最重要的代表作都是典型的以家庭為背景,他不同階段的小說賦予了家庭不同意義與內涵。

(1)巴金以家庭為主要題材的文學創作,一方面充分體現了作家自身的人生經歷與文學作品的高度融合,描寫了作家個人與家庭的密切關系。他作品中的家庭不是客觀選取和講述別人家庭的故事,而是講述自己的家庭故事,講述自己的家、自己的感受,投入了作家自己的人生感受,「激情」是巴金創作的基調

(2)另一方面,他的創作體現了文學作品與時代社會的高度融合,深刻揭示了家庭與整個社會的密切關系。他筆下的家庭雖然都很具體、很個性化,但是他給這些具體、個性的家庭賦予了時代社會的內涵,將家庭作為社會的一個細胞來解剖、描寫,通過一個個家庭的興盛與衰亡,反映了個人與家庭、家庭與社會的關系,揭示了整個社會的本質特徵和時代的發展趨勢。我們從他的《家》中看到了封建社會走向滅亡的必然,通過《寒夜》中汪、曾二人小家庭的悲劇,看到了國民黨統治的黑暗,體會到不公正的社會終究不會長久的深道理,歷史的發展證實了巴金小說的預言。

3.巴金的文學創作給文學發展帶來的新質

巴金的小說創作塑造了一大批家庭關系中的人物形象。這些人物既有身處封建大家庭的,如:《家》中覺新、覺慧等年輕一代;也有身處社會底層普通家庭的,如:《寒夜》中的汪文宣、曾樹生等。他們的共同特點是:人物的性格往往充滿矛盾性,人與人的性格之間往往具有強烈的反差和鮮明的對比。顯示了巴金獨特的審美追求,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表面上把這些人物放在家庭的背景中,而實際上是將人物放在特定的社會關系中來加以刻畫,這樣的描寫更生活化,生活氣息濃,使讀者感到親切、真實。

(2) 巴金善於在生活的對比當中、矛盾沖突當中,來揭示人物的性格和命運,如:《家》中覺新和覺慧,《寒夜》中的汪文宣、曾樹生就各是一對矛盾,在現文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4.從「激流三部曲」到《寒夜》看巴金風格的發展變化過程

巴金的小說創作到「激流三部曲」發表的時候,達到了風格的成熟和現實主義的高峰。他的作品始終充滿了作家的主觀激情和生活的熱忱,作者本人始終是作品中一個無形的形象,在作品中大聲的吶喊呼號,大段議論,毫不掩飾的發表自己的看法。這種充滿激情的創作到40年代後期發生了變化,在《寒夜》中作家一改以往的直接吶喊、批判和議論,轉而變成一種冷靜的、沉思的、深層的分析。家庭題材的視角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從對大家庭、大家族的描寫,轉變成關注普通的、隨處可見的小家庭,關注這些小家庭中普通人的命運。這種變化給我們以新的啟發,作家以往對大家庭的描寫更多的具有象徵的意義,而對普通小家庭的描寫在更大意義上帶有普遍代表性,顯示了巴金的現實主義筆法更加深入、更加准確、更加尖銳。以往眾多人物復雜的關系,在《寒夜》中變成了一種非常簡單、非常樸素的描寫。但作品並不因為這種關系的簡單、描寫的樸素而缺乏魅力,反而更增加了生活的實感和現實的穿透力。充分顯示了巴金的現實主義創作已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地。
老舍小說創作的文學價值與文學史地位

1.老舍小說創作的主要階段

(1)20年代中後期,在英國期間創作了三個長篇《老張的哲學》、《趙子曰》、《二馬》。初步顯露了老舍創作獨特的藝術個性:擅長描寫北京市民的生活,筆調幽默,視野開闊,擅長寫結構完整的故事。

(2) 30年代中後期,老舍連續創作了《貓城記》、《離婚》、《牛天賜傳》、《駱駝祥子》、《大明湖》(書稿毀於戰火)等長篇小說,《陽光》、《我這一輩子》等中篇小說,《趕集》、《櫻海集》等短篇小說集,顯示了旺盛的創作力,這些作品標志著老舍小說創作的成熟。

(3)40年代以後,有長篇《火葬》、《四世同堂》(由《惶惑》、《偷生》、《飢荒》三部組成)、《鼓書藝人》等問世,這些作品在人物塑造、情節結構、語言風格等方面都顯示出進一步的成熟與突破,標志著老舍小說創作的深入發展。

2.對底層市民社會的描寫是老舍在文史上的重要貢獻,其重要價值體現在:

(1)首先,老舍對底層市民社會的描寫與他的獨特人生經歷是密切相關的,由於他自身就是底層市民,與底層市民的關系是天然的。因此他在創作中描寫的是他所熟悉的生活,投入了自身的生活感受。

(2) 其次,老舍對底層市民社會的描寫,並不是單純描寫底層社會,而是始終有一種深切的眼光,有一種憂慮,有一種思考,展示了對民族命運的關注。

(3) 第三,老舍在現代文學史上貢獻了一個底層市民人物形象的系列。

3.老舍創作的藝術特色與審美追求

(1)老捨出身平民,了解平民,始終為反映社會底層平民的命運而創作,從《老張的哲學》到《駱駝祥子》再到《四世同堂》,平民世界是老舍創作的主要內容和基本畫面。

(2) 老舍特別熱愛北京,大多作品以北京為背景。作品具有濃郁的北京地方色彩,以地道的北京方言土語為語言表現形式,使他的創作顯示出特有的民族特色,因而在中國文壇乃至世界文壇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3)老舍的作品具有一種厚道、溫情、具有一種人道主義,充滿對底層民眾的理解和同情;同時他的創作又有一種幽默諷刺的意味,特別是他始終關注著國民性的改造問題,從《駱駝祥子》到《四世同堂》這種思想發展的尤為充分

(4)老舍善於寫故事,他的作品總是情節連貫、生動、故事性強,這一點又使老舍的作品具有非常通俗的意味。

4.從《駱駝祥子》到《四世同堂》,老舍創作風格的發展和變化

(1)在市民形象塑造上更加完整,《四世同堂》集老舍平民世界之大成,完整地、系統地塑造刻畫了市民形象的群體,三教九流、各色人等,構成了完整市民形象的體系。

(2)在藝術結構上,《四世同堂》打破了老舍以往主要的主人公命運單線索發展的結構,而是眾多人物命運,眾多的情節線索,縱橫交*,構成了一個網狀的結構方式,極大地拓展了作品的生活分量和容納的空間。

(3)在語言方面,《四世同堂》把老舍以一以貫之的北京方言口語推向更為純熟、更為豐富、更為生動准確的境地,體現了鮮明的地方色彩和民族特色。該作可以稱為老舍的「語言庫」。

4. 小說的文學地位

隨著文學的發展,經典的積累,最早的詩歌已經和普通民眾相隔得越來越遠了。宋以後,詩歌已逐漸被典故和故作生僻的字詞所充斥。
在元朝,雜劇開始興起。代替詩歌成為廣大民眾喜聞樂見的文學形式。
到了元末明初,話本小說出現,從此開始了小說一直延續到現在的通俗文學統治地位。(話本是一種民間藝人說書而起源的一種文學形式,後經文人進行再創造。)
明代和清代的小說。明清兩代是中國小說史上的繁榮時期。從明代開始,小說這種文學形式充分顯示出其社會作用和文學價值,打破了正統詩文的壟斷,在文學史上,取得與唐詩、宋詞、元曲並列的地位。清代則是中國古典小說盛極而衰並向近代小說轉變的時期。
明代小說 明代小說包括短篇小說和長篇小說,短篇小說又可分為文言短篇和白話短篇。長篇小說和白話短篇小說,是在宋元時期說話藝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明代的長篇小說按題材和思想內容,可概括為以下幾類:①歷史演義小說。它是由宋元說話藝術中的講史一類發展而來的。歷史演義以一朝一代的歷史事實作基礎,吸取野史雜說和民間傳說的內容,敷演擴大而成。「七分事實,三分虛構」是其特點。元末明初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是最典型的歷史演義小說,也是中國的第一部歷史演義小說,代表了歷史演義小說的輝煌成就。在它的影響下,歷史演義大量出現,內容差不多從遠古傳說時代到漢晉唐宋都有所作。較著名的有《列國志傳》、《全漢志傳》、《唐書志傳通俗演義》等,其中以馮夢龍改編的《新列國志》成就較高,影響也較大 。②英雄傳奇小說。它也是在宋元講史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它與歷史演義小說的不同之處在於它不拘泥於一朝一代的歷史事件的演變,而是以描寫理想化的傳奇式的英雄人物為主,虛構的成分較多。明初施耐庵所著的《水滸傳》是它的代表作品,標志著中國古典小說現實主義藝術趨於成熟。明中葉以後,產生了不少英雄傳奇小說,較著名的是萬曆年間熊大木所著的《北宋志傳》和無名氏所作的《楊家府演義》。此外,郭勛的《皇明英烈傳》和袁於令的《隋史遺文》也是明後期影響較大的英雄傳奇作品。③神魔小說。這類小說受到宗教不同程度的影響,內容涉及鬼神魔怪,充滿奇異的幻想。吳承恩的《西遊記》是神魔小說中最優秀的一部。《西遊記》也是在宋元說話藝術和民間傳說的基礎上由文人作家加工創作而成的。此外,許仲琳所著的《封神演義》是影響較大的一部。羅懋登的《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董說的《西遊補》等也流傳較廣。④世情小說。它是以社會現實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為題材 ,刻畫種種世態人情的小說。以《金瓶梅》為代表。《金瓶梅》是中國第一部文人獨立創作的長篇小說,它開始擺脫了歷史故事、歷史傳說對小說創作的束縛,轉向現實題材,開始對日常生活作細致的描寫,這在中國小說發展史上有著重要的意義。《金瓶梅》之後,世情小說表現出兩種傾向:一種是在世情描繪中宣揚因果報應思想,如成書於明末西周生所著的《醒世姻緣傳》等。另一種則演化為才子佳人小說,如成書於明末清初的《玉嬌梨》、《好逑傳》等。⑤公案小說。明後期描寫冤獄訴訟的公案小說興起,是社會黑暗、政治腐敗的反映。較著名的公案小說有李春芳的《海剛峰先生居官公案傳 》和無名氏的《包孝肅公百家公案演義》等。這類小說在歌頌清官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社會政治的黑暗和階級矛盾的尖銳。公案小說一般都追求故事情節的離奇曲折而忽視人物性格的著力刻畫,藝術上顯得粗糙。同時在思想內容上也往往夾雜著鬼神迷信和封建說教。明代的短篇小說主要是白話短篇小說,白話短篇小說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明人創作的白話短篇小說是摹擬學習宋元話本的產物,故被稱為「擬話本」。現存最早的明人輯印的話本集是《清平山堂話本》。收集白話短篇作品較多而且對後世影響較大的是明末天啟年間馮夢龍編輯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恆言》)。三書都包括宋元話本和明人的擬話本兩部分。其後,凌濛初模仿「三言」創作了《初刻拍案驚奇》和《二刻拍案驚奇》,合稱「二拍」。均為擬話本。「三言」、「二拍」是明代白話短篇小說的代表作品。明代白話短篇小說比長篇小說更直接更廣泛地反映了社會生活。其中愛情婚姻題材作品占很大的分量 ,這類作品反映了市民階層的進步的愛情 婚姻觀念,批判了封建禮教的不合理性,歌頌了青年男女爭取婚姻自主和幸福生活的斗爭。部分作品揭露了封建統治階級的罪惡和黑暗政治,寫出了人民的苦難。另有些擬話本描寫了小商人和手工業者的生活和思想,帶有明顯的時代特點。擬話本承襲了宋元話本的傳統,一般都具有較強的故事性,情節生動曲折,感情色彩鮮明。它藝術手法更加成熟,特別是心理描寫和細節描寫更加趨於豐富細膩。比較優秀的作品有《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玉堂春落難逢夫》等。除「三言」、「二拍」之外,明代的擬話本小說集還有《石點頭》、《醉醒石》、《西湖二集》等。明代的文言小說,是沿著唐宋傳奇的線索發展而來的。較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說集有:瞿佑的《剪燈新話》、李昌祺的《剪燈余話》、邵景瞻的《覓燈因話》等。明人的文言短篇小說在寫法上模仿唐宋傳奇,缺乏創作新意,因而成就不高,其影響遠不及白話短篇小說。
清代小說 清代的階級矛盾、民族矛盾以及思想文化領域的斗爭給予小說深刻的影響。從清初到乾隆時期,是小說的全盛時期,代表民主傾向的、真實描寫社會現實的作品是這個時期小說的主流,《紅樓夢》是它的最高代表。乾隆時期以後到鴉片戰爭以前,即嘉慶、道光時期,脫離現實、宣揚名教和因果報應的作品大量出現,小說創作呈現萎頓、沉悶的景象。清初至乾隆末年(1644~1795),小說創作在數量和質量、內容和形式、風格和流派等方面,比前代均有較大發展。歷史演義和英雄傳奇在清初格外突出。重要的作品有《水滸後傳》、《隋唐演義》、《說岳全傳》、《女仙外史》等,寫的是歷史和歷史人物,表現的是當時社會被壓迫人民和民族的反抗意識。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繼承了六朝志怪和唐代傳奇的優良傳統,是中國文言小說的最高峰。長篇小說《儒林外史》汲取了古代文學中諷刺藝術的營養,展示了一幅廣闊的社會生活圖卷 ,是中國古代諷刺文學的經典作品。長篇小說《紅樓夢》,描寫一個貴族家庭的衰敗,反映了當時青年男女對個性自由的要求與封建制度不可調和的矛盾沖突,閃爍著初步的民主主義精神。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一部現實主義長篇小說。此外長篇小說《綠野仙蹤》,話本小說《照世杯》等,也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現實生活。嘉慶至道光二十年(1796~1840),歷史演義和英雄傳奇有《說唐演義全傳》、《萬花樓楊包狄演義 》等,但思想性和藝術性都不及前期同類作品。續《紅樓夢》成風,這類作品都是想改變《紅樓夢》的悲劇精神,讓賈林大團圓,反映了封建傳統文藝思潮對《紅樓夢》的反撥,是一種倒退。《盪寇志》以續《水滸傳》為招牌,而立意與《水滸傳》正相反,表現了作者痛恨農民起義,維護封建統治的政治立場。這時期較好或有新意的作品,有《綠牡丹》、《雷峰塔傳奇》、《粉妝樓全傳》、《雙鳳奇緣》和《鏡花緣》等。清代小說的面貌和明代小說有顯著的不同。明代小說大都有一個從民間傳說、戲劇、話本到文人編定的演化過程。清代小說則不同,作家依據自己的生活和經驗選材、構思和描寫,在作品中充分表現作者個人的意願和理想。在結構、敘述和描寫人物各方面,也都臻於成熟。一般的作品都有獨創之處。《紅樓夢》完全打破了傳統的思想和寫法,是這時期小說的最傑出的代表。
而在清末,小說的地位進一步由梁啟超從「下里巴人」提升到振興民族的高度。

5. 老舍的文學地位

人民藝術家 如果不是他被迫害而自殺,那他將是我國第一個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老舍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位多產作家,一生共創作了一千多部(篇)作品,約八百萬字,尤其在長篇小說創作上取得於舉世公認的成就。老舍是第一個把中國市民階層的命運、心理、情感引人中國文學,建立了完整的市民婚象體系的作家:也是第一個在文學中全方位地致力於締造北京文化的作家,被看作是「京味小說」的鼻祖。他的小說全景式地展示了北京的風土人情和市民生活,成為了北京文化的表徵。老舍是現代文學的幽默大師,尤其貢獻了長篇幽默小說的形式,占據了中國現代喜劇文學的一個重要的位置。同時,老舍也是一位語言藝術的大師,創造了具有獨特的幽默風格和鮮明的民族色彩的雅俗共賞的語言形式。

老舍的一生勤奮筆耕,創作甚豐。20世紀30年代就成為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著有長篇小說《小坡的生日》、《貓城記》、《離婚》、《牛天賜傳》、《駱駝祥子》等,短篇小說集《趕集》等。其《駱駝祥子》問世後蜚聲文壇,寫了在底層生活者的悲慘生活,標志著老舍現實主義風格的形成,達到了他小說創作的最高成就,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最優秀的長篇小說之一,曾先後被譯成十幾種外文。40年代的作品有:長篇小說《火葬》、《四世同堂》等,中篇小說《我這一輩子》,短篇小說集《貧血集》、《月牙集》,以及通俗文藝作品集《三四一》等。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的作品,主要有長篇小說《正紅旗下》,長篇報告文學《無名高地有了名》,散文雜文集《福星集》,劇本《龍須溝》、《茶館》等。老舍文學創作歷時40年,作品多以城市人民生活為題材,愛憎分明,有強烈的正義感。人物性格鮮明,細節刻畫真實。能純熟地駕馭語言,善於准確地運用北京話表現人物、描寫事件,使作品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和強烈的生活氣息。老舍以諷刺幽默和詼諧輕松的風格,贏得了人民的喜愛,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藝術家」的光榮稱號。

6. 短篇小說的要素

短篇小說的特點是篇幅短小,情節簡潔,人物集中,結構精巧。它往往選取和描繪富有典型意義的生活片斷,著力刻劃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徵,反映生活的某一側面,使讀者「借一斑略知全豹」。正如茅盾所說:「短篇小說主要是抓住一個富有典型意義的生活片斷,來說明一個問題或表現比它本身廣闊得多、也復雜得多的社會現象的。」這「也就決定了它的篇幅不可能長,它的故事不可能發生於長年累月(有些短篇小說的故事只發生於幾天或幾小時之內),它的人物不可能太多,而人物也不可能一定要有性格的發展」.短篇小說又稱為小小說。 小說有三個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節、環境(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小說反映社會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說中的人物,我們稱為典型人物;這個人物是作者根據現實生活創作出來的,,「雜取種種,合成一個」,通過這樣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普遍的代表性。小說塑造人物的手段可以是概括介紹,可以是具體的描寫,可以寫人物的外貌,也可以刻畫人物的心理活動;既可以人物的行動對話,也可以適當插入作者的議論;既可以正面起筆,也可以側面烘托。小說主要是通過故事情節來展現人物性格、表現中心的。故事來源於生活,但它通過整理、提煉和安排,就比現時生活中發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小說的環境描寫和人物的塑造與中心思想有極其重要的關系。在環境描寫中,社會環境是重點,它揭示了種種復雜的社會關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長的歷史背景等等。自然環境包括人物活動的地點、時間、季節、氣候以及景物等等。自然環境描寫對表達人物的心情、渲染氣氛都有不少的作用。 簡單地說,小說就是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故事情節的敘述和環境的描寫反映社會生活。 http://ke..com/view/1942.htm 先明確短篇小說的定義,再根據一般的小說的寫法寫

7. 短篇小說的小說發展史

古代短篇小說分文人小說和市人小說兩大類,體現在藝術語言上則為文言小說和白話小說。兩類小說除了在小說文體和美學規律必然互相溝通的趨同性之外,從內容到形式也有較明顯的區別。主要表現為:
第一,文言小說的創作主體一般都是高層文人,以唐人傳奇的作者言,幾乎全是當時第一流的知識分子,科舉成名,有的還當顯宦,如元稹、牛僧孺位至宰執;白居易白行簡兄弟、沈亞之、蔣防、李復言等人都有一代才名;宋明以來的劉斧、洪邁、瞿佑等作家亦然。而宋元以降的白話小說作者,不是出身下層,也便只是文化程度不高的書會先生這類中下層知識分子;馮夢龍、李漁這樣的飽學之士不多。創作主體的性狀必然要影響從意象到形象的風格區別。
其次,創作動機和目的不同。文人小說的作者不論由於現實人生的感興,或意在評價人生,或意在發抒情懷,創作都不是為了賣文維生,只是自我娛悅或娛悅周圍同好。白話小說的作者(演述者)卻是將作品作為在游藝場中謀生的手段,或為了刻印出售。前者可以單憑一己的感興,有獨立揮灑的自主性;以小說為謀生手段的就必須考慮「買方」,關注於群眾是否接受,還要顧及社會輿論的評價,以至受限於公眾傳媒式的言論自由度。後一點值得注意,古代沒有報刊之類的傳播工具,說話藝人演講故事,大抵採集周遭近事、民間傳聞,帶有現代報刊社會新聞報道的作用。只要看現存北宋傳來的話本大都敘述東京(今開封)一帶故事;南宋大都敘述行都臨安(今杭州)一帶的故事;除了都城是藝人集中之區的原故外,也有取近時近地的見聞為材料的性質,因而有輿論責任的負荷,和文人的關門著述不同。
復次,主體的社會地位、創作目的和欣賞對象的不同,必然導致思想觀點、感情態度和藝術趣味的不同。文人小說持上層文人圈的價值觀、感情和趣味;市人小說作者的意緒、情緒和口味既不同於上層文人,又必須代表市民群眾的意識、願望和趣味,作市民的代言人,才能為市民寫心而博得聽眾(讀者)的賞愛;這之間顯然要承受市民的進步的或庸俗落後的意識和趣味的影響,使兩者的傾向和美學品位異趣。
又,上下層人士的生活接觸面不同,所擇取表現的題材和角度自然也有差異。再次,主體的素養、創作目的等的歧異,導致兩者的表現方法直至驅使語言(不僅指文言和白話)的不同,文人通曉文體章法,有所秉承;豐厚的學養使之熟諳文史典故,運用自如;詩詞韻語更得心應手,無所窒礙;市人小說則多用俗諺俚語,以淺俗之言適應聽眾;敘述的情節必須更為繁富,細節描寫力求生動以吸引聽眾。比如,臨場演述時為了等齊後到的聽眾,正文之前必須先加一個小故事作「入話」,以至市人小說形成一種特定的格式,後來成了案頭文學時也承襲不變。唐代傳奇作家人人能詩,不以為奇,除了情節必要,極少夾入無謂的詩賦韻語(元明以後的文言小說大量使用詩詞韻語,是文言小說的劣化);而市民小說作家則因沒有作詩歌的素養,為了炫示風雅,反而要借用前人的詩詞或自謅幾句以文飾,往往不是情節發展所必需,反而成為破壞情節連貫流走的障礙。至於文言小說簡潔典雅、市人小說通俗親切,就更無庸解釋了。
文人小說自七世紀的初唐出現;至中唐而極盛,作品都密接現實,宣洩時代心聲;九世紀後葉起逐漸衰疲,迄宋明而不能復振,雖然余脈不絕如縷,但和全盛時期唐人傳奇相比,大抵僅存形骸,神氣蕭索。直到清初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出,才結合市人小說情趣,為文人小說作了一個光輝的總結。市人小說從宋元起取代文人小說而繁榮,實因為小說是群眾的藝術,而群眾對深奧的文言小說畢竟有語言障礙,對文人的思想感情也較隔膜,文人小說即使不自行衰頹,也難與廣大市民更貼近更能接受的市人小說爭席。但市人小說經過了晚明的全盛期也漸次衰落了,這因為,大量頭腦冬烘的文人(這在中國知識分子中占絕大多數)插手,將小說作為宣揚禮教的工具,這些充塞迂腐的教條的作品當然缺乏藝術,甚至沒有可讀性。更因為,中國陳腐的封建社會及其文化已經到了末世,已經缺乏新的美學生機,缺乏藝術創新的原動力。白話小說的長篇作品到《儒林外史》和《紅樓夢》問世後,立即進入了退潮期;短篇則比長篇更早衰落,明清之際的李漁成了最後一位佼佼者。此後雖仍有文言和白話的短篇小說行世,但在文學價值上已可存而不論了。

8. 經典短篇小說怎麼樣

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5e9dcf01000ar0.html 個人感覺整個選集中最喜歡的一篇就是郁達夫的《過去》了,而剛好,在網上看到了一篇評論文章,寫的挺好,轉過來與朋友們分享吧。 =================================================== 二十世紀20年代的中國文學界,小說是個有活力的異數。在當時的小說界,出現了一批不注重對客觀現實的真實再現,而是力主忠於自己的「內心的要求」,標舉自我情緒的審美表現的小說家。他們的這種別立新宗、另闢蹊徑,開拓出了現代小說的新園地——浪漫抒情小說。而這其中的佼佼者,首推郁達夫。 一提起郁達夫,人們首先想到的往往是他的《沉淪》、《春風沉醉的晚上》,似乎這兩部作品在某種程度上已然成為郁達夫的代名詞。其實,在郁達夫並不漫長的創作生涯中,他為我們留下的經典傳世之作又何止這么兩篇呢?1927年發表的《過去》便是其中一個很好的例子。短小精悍卻又耐人尋味。 某年的秋天,「我」在M港「實在是出乎意想之外」地遇上了當年在上海的舊相識陳家老三。當年,我愛上陳家老二,卻沒有接受老三對「我」的愛,後來老二嫁給了一個大學生,「我」因此漂泊天涯,如今再想與老三重溫愛情已是不可能的事了,「我」只能在悲哀中與她握別。 以上就是《過去》的內容梗概。應該說,小說的總體基調是平靜的,「如同山中的靜水湖似的」,色彩是素淡的,「灰色的層雲」、「灰色的雨衣」,就連小臉也是「灰暗的」。這是作者在性追求內容的作品中氣氛最為平淡的一篇,表現了他在激烈、哀怨中的另一面:懷念、惆悵。也許正是基於這一點,某些評論家將《過去》稱為郁達夫後期小說藝術上的界石,將郁達夫的小說創作分成前後不同的兩截。 「探索心靈的奧秘,顯現美好的心靈」,是郁達夫後期浪漫抒情小說創作的側重點所在。《過去》通過敘述人與人之間的復雜關系,表現了人物的悲歡離合的命運和喜怒哀樂的感情。小說寫老三此次和李白時的重逢,充盈著感傷的情調,實際上卻反映了人們的不幸遭遇和心靈上的創傷。作品並非寫抽象的人性,而是從作家的感受生發開去,寫了人的社會屬性,寫了在黑暗混濁的社會中顯得具有人格價值的高潔人性的美好。 在人物的性格刻畫方面,此時的郁達夫已經達到了相當的深度,尤其是那個「陰郁」的陳家老三的形象寫得很是成功。當年「我愛的人」不是「愛我的人」,被迫「嫁作商人婦」之後,夫死淪落,處在被賤視的社會地位,但時至重逢之日,她仍然保持著獨立的人格,不願李白時像施捨一樣與她結合,這其中表現出了一種不同於當時那個時代主流的嶄新的觀念:婦女畢竟不是男子的玩物,仍然有著自己的人格的尊嚴,愛情的尊嚴,理所應該地仍然要受到人們的尊重。作品通過這樣一個具備溫柔、憐憫、慈愛、莊重、無私的母性品質的人物形象,細膩地刻畫了女性的心理變化和性格特徵,在某種程度上顯現了女性的心靈美。 當然,陳家老三在這次不期重逢中所表現的悔恨之情,也並非單純的兒女私情,兩三年來所經歷的不幸,「被大姐及大姐夫當作禮物」隨意嫁人,直至現如今的不得不淪落異地,這不也正反映了婦女在舊社會的悲慘命運和卑微的社會地位嗎?就如老三所哭訴的那樣:「要是那一年你能像現在一樣的愛我,我也不會吃這一種苦」。 《過去》曾被某些評論家視為「狹邪小說的代表作」。其實,是作者精神的苦悶和對肉慾的嚮往導致了人物在追求異性愛情時表現出極度的盲目意識,這既是作家在當時的時代環境中所得到的一種不可避免的傳染(或稱為時代通病),也表明了作為這類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性格的懦弱本質。李白時與陳家老三的愛情失之交臂,成了不可重復的「過去」,通篇充溢著的濃重傷逝之感和深摯的人生苦味,「在消沉的表象下隱伏著積極進取的本質因素」(許子東語),非舊時的「狹邪小說」所可向媲美。文末「海上那一彎眉毛似的新月」不正意味著新的開始嗎? 「模擬的頹唐派,本質的清教徒」和卑己自牧——郁達夫的這種性格特徵,貫穿在他一生的生活道路上,也充分體現在他的小說創作實踐上。他以自己特有的「郁達夫式」的抒情方式在作品中解剖自己、分析自己、鞭撻自己、暴露自己,正是這種對藝術的誠懇和率真,使他的作品充分反映了自己所處的時代知識分子最普遍的苦悶心理和關於人性解放的最強烈呼聲,為我們留下了最彌足珍貴的精神遺產。《過去》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視為作家的「自序傳」。 對於文中的李白時來說,陳家老三的錯過,就無法重來;而對於我們來說,郁達夫在留下了讓人嘆為觀止的作品後,已然不在。我們除了感嘆,感嘆自己未能與他同屬於一個時代外,別無他法。 有的人一旦錯過就不再。 真的!~~~~~~

9. 日本稍後森鷗外的短篇小說《舞姬》在文壇處於什麼地位

稍後森鷗外(1862-1922年)於1890年發表了短篇小說《舞姬》,它與《浮雲》一樣,表現了近代知識分子生活中的苦惱。青年留學生太田豐太郎在德國大學的自由風氣的感染下,個性覺醒,違抗官方的指令,與德國舞女愛麗斯相愛,追求個性自由,可是最後在功名利祿的誘惑下,拋棄已懷孕的情人回國得到天方伯爵的「庇護」。整篇作品用感傷、浪漫的格調抒發了一個個性自由追求者的失敗的哀嘆。《舞姬》為日本近代浪漫主義文學確立了方向。

閱讀全文

與短篇小說的地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穿越在衛斯理世界小說全集 瀏覽:514
女主在酒吧跳舞的小說 瀏覽:456
東北黑道風雲6有聲小說 瀏覽:440
小說女主錢芊芊 瀏覽:143
玄幻小說里兵器的名字 瀏覽:52
小說蘇寧有個兒子7歲總裁秦 瀏覽:717
女主是爛貨小說 瀏覽:334
短篇小說世界 瀏覽:82
和校園絕品狂徒一樣的小說 瀏覽:39
好看的僵屍系統小說完本 瀏覽:699
哪些是離線閱讀的小說 瀏覽:87
穿越萬界之萬能系統app小說 瀏覽:97
好看的穿越抗日諜戰小說 瀏覽:918
玄幻長篇美女多的小說下載 瀏覽:102
張愛玲短篇小說在線讀 瀏覽:988
日女奧特曼的小說排行榜 瀏覽:529
小說主角叫邵息 瀏覽:787
什麼小說主人公叫韓羽 瀏覽:549
爸爸邪惡小說全集 瀏覽:953
許晴主人公小說 瀏覽: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