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三國演義人物評析論文參考書有哪些
在中國人民心中,有一個家喻戶曉、極富魅力、光輝四射的歷史人物,他就是三國時代那位羽扇綸巾的軍師、丞相諸葛亮。清代才子紀曉嵐曾用他響亮的名字出了一副上聯:「明月照紗窗,個個孔明諸葛亮」,幾百年來一直無人能對,成為世間「絕對」。其實,真正成為千古「絕對」,無人媲美的,恰恰是諸葛先生本人。
「智多星」的豐采
「三個臭皮匠,合成一個諸葛亮。」諸葛亮是中華民族公認的智慧之神,在英才輩出的三國時代,在當時即有「智多星」的稱號。高卧隆中時,他還只是一介書生,即被當時大名士寵德公稱為「卧龍」,司馬微贊為「識時務的俊傑」。公元207年,他出山輔佐勢單力薄的劉備,先與孫、曹逐鹿中原,後與司馬懿爭雄天下。正是他的智慧,曾無立錐之地的劉備能走出困境,取荊益兩州,三分鼎足,成就帝業。也正是他的智慧,庸主劉禪能坐穩江山,長期與強大的魏國抗衡,使司馬懿「畏蜀如虎。」
諸葛亮的智慧,首先在深度上表現出多層次性,兼具大智與小智,並具急智與遠謀。智有大智與小智之分。有小智者未必有大智,有大智者也未必有小智。宋代呂端,頗有智謀,但小處不甚精明,宋太祖謂他「小事糊塗,大事不糊塗」。智還有急智與遠謀之別。這二者也常不可得兼。與諸葛亮同時代的魯肅,有大謀遠略,但乃一忠厚長者,做事、決策未必敏捷過人。如此看來,諸葛亮確實是完美的智者。他有大智,有遠智,自不待言。他的「隆中對」,被譽為「千古奇策」,奇就奇在他第一個預見「天下三分」,並進而提出促成天下三分的戰略戰術。後來形勢的發展也果如他的預言判斷。真可謂智轉乾坤!劉備伐吳大敗,病死白帝城,蜀國從其顛峰上一落千丈。他再次受命危難之際,毅然重整旗鼓,閉關息民,養精蓄銳,和吳平戎,使蜀吳又成犄角之勢,共鉗曹魏,並毅然六齣祁山,以攻為守,雖最後回天乏術,但數載保全之功同樣是體現深謀遠慮。但諸葛亮如果僅憑如此,還不足以成為智慧的化身。他的智慧還表現在他的機智、敏捷、善辯、盡能上,既有大智大慧又有小處的聰穎、細節的精明,既能遠慮周詳,更能急中生智,隨機應變。民間傳說他「一步三計」,三國演義更是繪聲紜色地描寫了他卓絕千古的神機妙算。「草船借箭」、「智算華容」「舌戰群儒」、「七擒孟獲」、「空城計」,甚至死了還要以木像嚇走司馬懿,真使人莫測高深。這些雖有藝術誇張,故事的虛構,但也說明了他確是足智多謀,為同時代的兵謀家所望塵莫及。
諸葛亮才兼文武,在智慧的廣度上亦是前無古人。在政治上,他將儒家學說所主張的仁德施之於民,又將法家之法用於治國治軍。陳壽的《三國志》稱道他「科教嚴明,賞罰必信,無惡不懲,無善不顯,至於吏不容奸,人懷自厲,道不拾遺。強不侵弱,風化肅然」。將一個國空治理得如此井井有條,豈不令人驚嘆!在軍事上,他發展了孫吳兵法,世所推崇。司馬昭滅漢後,特令軍事家陳勰學習他的兵法兵制,推行為晉朝的軍事制度。諸葛亮還以個人的天才智慧,創造了著名的八陣圖,發明了元戎(一種新式連弩),鋼刀及木牛流馬,威力無比,杜甫曾作詩稱贊「八陣圖」的神奇:「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西晉李興也說:「推子八陣,不在孫吳」。木牛流馬更是世間神物,惜早已失傳。在理財上,諸葛亮同樣顯示出傑出的才能,他治蜀期間,開源節流,輕徭薄賦,務農植谷,推廣生產技術,因而出現了國用足、民財阜、人口旺的景象。至蜀亡時,府庫仍儲有「米四十萬斛,金銀各二千斤,錦綺絹各二十萬匹」。以一個小國支持頻繁的戰爭而不至使人民飢困,到亡國時還有這么多盈餘,如非諸葛亮及其後繼者善於理財,焉能這樣!
諸葛亮因何如此才智超群?先天的穎慧加上後天的努力。他飽讀先秦諸子,博古通今,並能運用自如。可以說,他是站在巨人的肩上,集百家而成大智。他有道家的淡泊風范,儒家的政治理想,也有法家的法治精神,及至墨家的科技雜藝,縱橫家的縱橫捭闔,名家的機智善辯,陰陽家的奇門遁甲,無不一一具備,從容體現。他是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又是外交家、理財家。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富發明創造,亦可稱是發明家、科學家。在文學上,他雖無曹操的橫槊賦詩,但一篇《出師表》,大情大義,不知要壓倒多少千古雄文!南宋詩人陸游《書憤》一首曾極盡贊嘆:「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人格神」的魅力
諸葛亮的偉大,不僅僅因為他是中華民族的智慧神,更重要的他是千百年來士大夫知識分子的人格神。在中國歷史上,德才兼備的人不少,但象他這樣集智慧神與人格神於一身,可謂絕無僅有。他所張揚、實踐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忘我精神,為歷代所推崇備致。
諸葛亮的人格、節操、風范,概括起來是如下四個方面:
淡泊明志,寧靜致遠。諸葛亮隱居隆中時,博覽群書,廣交士林,關心時勢,每自比管仲樂毅,負有擔大任、致高遠的遠大抱負。但他又絕不是那種醉心於功名利祿、汲汲於榮華仕進的俗子。事實上,當時曹操稱雄天下,挾天子以令諸侯,他的朋友石廣元、孟公威皆投其麾下,他卻不為所動,其兄諸葛瑾在東吳頗得重用,他也不去投靠。最後,劉備三顧茅廬,以千古未有的求賢至誠深深打動了他,他才毅然步出草廬,一匡天下。在著名的《戒子書》中,諸葛亮曾如此諄諄告誡:「夫君子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寧靜無以致遠」,真乃至理名言,也是他淡泊節操的真實寫照。
盡瘁國事,忠心輔政。諸葛亮先後輔佐劉備、劉禪兩代皇帝,忠心耿耿,公而忘私,劉備很信任他,臨死託孤於他,並大義地提出讓出家天下,但他沒有奪取君位的政治野心,侍奉扶不起的阿斗,更加殫思竭慮,「親理細事,汗流終日「,最後以身殉職,病死軍中,時年五十四歲。諸葛亮輔佑後主,實際上是執一國之政,出帥入相,但後主並不感到他的威脅,群臣並不感到他的僭越,倘非心底無私,國而忘家,焉能如此!
任人唯賢,清正廉明。在《出師表》中,諸葛亮曾一針見血地指出:「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真乃金玉良言,至今仍振聾發聵。諸葛亮如此進諫後主,他本人則更是任人唯賢的典範。托志忠雅的蔣琬,清廉有才的費禕,智勇雙全的姜維,都到他的重用和培養。他死後,這幾人成為蜀國的中流砥注。託孤大臣李嚴運糧失責又慌報軍情,被諸葛亮廢為平民,但對李嚴之子仍加以信任,並促進他勸父改過自新。由是李嚴不僅不抱怨,而是心懷感激,諸葛亮去世,李嚴因悲痛發病而死。諸葛亮知人善任,明之以法,曉之對情,其服人心如此!在廉潔上,亦堪稱典範。他曾上書後主,如實申報個人財產。書曰,臣家在成都,有桑樹八百株,薄田十五頃,一家可以溫飽,臣隨身衣食,都是官府供給,決不別伯經營,增長私產一寸,臣死以後,如查出多餘財產,那就是對不起國家。光明磊落。蒼天可鑒。
堅韌一心,竭盡人謀。諸葛亮的政治理想,是「匡復漢室,還於舊都」,一統天下,但現實卻是極嚴峻的:三國之中,對手魏國勢力最為強大,其土地、人力、財力、物力比吳蜀二國的總和還要多,而蜀國相對最弱。諸葛亮深知這一點,「與其坐而待亡,孰若伐之」(後出師表),於是毅然挑戰極限,採取一切積極措施,發憤圖強,以挾泰山而超北海的氣概,「驅馳千萬眾,怒目瞰中原」,雖勞而無功,仍不失為英雄壯舉,這既是諸葛亮的悲劇,也正是他的偉大。這種盡力而為的奮斗精神,後人無不感慨系之。成都武侯祠一聯雲:已知天定三分鼎,猶竭人謀六齣師。而杜甫的《蜀相》一詩,更可謂是諸葛亮的千古知音: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孔明情結」與「諸葛亮文化」
一部廿四史,有多少謀臣勇將,又有多少雄主名王,但歷史老人似乎卻分外垂青諸葛亮這位出師未捷的英雄。自魏晉以來,他的智慧光茫越來越奪目耀眼,他的人格力量越來越彰顯天下,他的形象日益高大豐滿,歷史人物的諸葛亮已變成一個文化的諸葛亮,潛入民族的心理底層,成為中華民族的驕傲。全國各地,紀念他的廟宇祠碑不可勝數,南陽諸葛廬,成都武侯祠,陝西定軍山,無不成為世人朝拜的聖地。上至士人,下至百姓,無不具有一種「孔明情結」,而有關他的故事、傳說、題詠、小說、戲劇,更是層出不窮,形成一種蔚為大觀的文化現象。甚至許多東西都以他的名字命名:孔明燈、孔明鎖、孔明扇、諸葛巾,不勝枚舉。
遠在兩晉南北朝,諸葛亮去世以來,他即受到老百姓的追悼和士人知識分子的普通贊揚。陳壽作《三國志》,尊曹魏為正統,但仍給予他很高的評價。認為雖「《甘棠》之詠召公,鄭人之歌子產,無以遠譬也」。同時,有關他的軍事藝術和智慧,則被編進民間故事及志怪小說廣為流傳。至唐代,有關諸葛亮的詩歌如雨後春筍,今檢索《全唐詩》總計涉及詩人50多名,詩100餘首,其中尤以李白、杜甫、劉禹錫、李商隱、杜牧等人的詩篇影響至深,廣為呤誦。至宋元,諸葛亮的感人事跡,激勵著人們的反抗鬥志。抗金名將宗澤臨終時含恨長呤杜甫詠諸葛的名句: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三呼過河而死。民族英雄岳飛受諸葛亮陶染至大,他曾手書出師表並作跋雲:「更深策燭,細觀壁間昔賢所贊先生文詞詩賦及石刻二表,不覺淚下如雨。是以,竟不成眠,座以待旦」。史載,岳飛北伐,上表答詔,忠義之言,頗有諸葛遺風。南宋抗元英雄文天祥,十分敬仰諸葛亮。他在被押解燕京途中,作《懷孔明》詩:「至今出師表,讀之淚沾襟。漢相明大義,赤心貫蒼穹」。與此同時,諸葛亮及其故事大量成為多種文學、藝術種類創作的題材。迄元末明初,終於孕育出羅貫中三國演義這部偉大小說。從此,諸葛亮作為中華民族智慧與德行的象徵地位,已牢固確立,成為婦孺皆知的光輝人物。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偉大詩人杜甫對諸葛亮的熱情贊頌堪稱千古定評。一千多年過去了,我們今天對他仍懷著當年詩聖的那股敬仰之情。諸葛亮的智慧與精神,他所達到的完美境界,就像一首偉大的詩篇,讓人受益無窮,百讀不厭。
智慧的化身,忠義的典範,這些關於諸葛亮的老掉牙的評論再也無法激起人們心中的波瀾`````我們所要要做的只是雞蛋裡面找骨頭`````````且看我初中學完《出師表》後寫的一篇小議諸葛亮中的幾點拙見````
1.眾人皆說孔明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何以見得???僅僅是他輔助阿斗嗎?這是任何一個偉大的政治家都會運用的手段----借雞生蛋。當時的蜀國姓劉而不是諸葛,他如果要吞並蜀國,時機還不夠成熟,正如他《出師表》裡面自己寫到的「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的大臣們,會在跟隨在他左右嗎?就算他反了,有部分智臣猛將追隨他,讓他有實力和蜀國抗衡,可是有誰能擔保魏、吳不會打他的主意,如果這兩國中任意一國犯難,他還能高坐在龍椅上嗎?他是個聰明的人,自然算到了這一點,他最明智的選擇就是藉助蜀國的力量,滅掉其中一國,到時再反,無人敢拿他怎樣。這或許正是他勞民傷財六齣祁山的真正原因吧````
2.空城計之所以得以成功,是因為就連他的對手---司馬仲達也說「此人身平處事謹慎」可是真的謹慎嗎?如果真正的謹慎,那就不至於讓進入八陣圖的陸遜逃脫``````他岳父為人善良,這他能不知道嗎?東吳必有大將迷失於此陣中,這也早在他預算之內的,為什麼這么一個處事謹慎的人,會犯這么低級的一個錯誤?只能說明, 孔明並非一個處事謹慎的人````````
3.他是一個疾賢妒能的人,關羽,張飛,趙雲,馬超之流之所以能在他手底得以重用,皆在於他們僅僅是將才,而唯一的一個帥才----魏延卻在他的手底被扣上反賊的帽子````哀哉魏延,悲哉魏延,一代帥才就此消隕在歷史的長河裡````沒有驚起一點波瀾````殺韓玄而就黃忠,正是他的勇,出子午谷而投北,不十日可到長安,這正是他的謀,一個有勇有謀的人,竟被埋沒在這個英雄輩出的年代,真是千里馬遇見了一個奴隸人啊````
4.此人不講信譽````在他的老闆---劉備被曹操追得如同喪家犬一樣的時候,借得吳國的荊州,總算有了一個窩,本說奪了西川就還,結果呢?一而再,再而三的推,結果惹惱了吳國,不僅失去了荊州,還失去了一代武聖----關雲長,哎,這是何苦呢???
時間有限,有機會再討論,不過總的來說,孔明是瑕不掩瑜的,這一番見解,不由得讓我想起-----「紛紛世事無窮盡,天數茫茫不可逃。鼎足三分已成夢,後人憑吊空牢騷。」
Ⅱ 三國演義歷史上確有其事嗎
根據《三國志-先主傳》中所載劉備是比較粗豪的,車胄、蔡陽都是劉備殺的,督郵是劉備鞭打的,而鞭打的理由僅僅是求見不許,顯然羅貫中是為了把劉備塑造成一名仁義君主的形象,而把事實給扭曲了。
曹操是東漢末年叱吒風雲的政治家、軍事家 ,是有志於除殘穢定亂扶衰、統一北部中國的英雄,同時又帶一點奸詐,多疑而已。 演義中即變成殘暴的、陰險的、狡猾的,性格每與備相反的奸雄。
最慘還是被喻為昏君代言人的劉禪,劉禪如果真是一名絕對昏君,那在 諸葛亮死後,他還做了二十九年皇帝,又作何解解呢?再說,諸葛亮、姜維的北伐都是經過劉禪批準的,說明他並非偏安巴蜀、希求苟安的昏庸之主。想必是為了突出諸葛亮的重要性吧!
三國演義魏延的事是嚴重失實,魏延背蔡瑁張允,弒韓玄,看上去他是一個性情中人,率直!可是他能給劉備委漢中太守,守漢中十五栽,未放曹魏一兵一卒入境,要真是這么容易發怒,然後就揮刀砍人,曹魏沒有理由不抓住這個弱點
華佗不是曹操所殺。
按照漢朝族譜,劉備是漢室宗親,但並非漢獻帝的叔叔。
草船借劍的是孫權,不是諸葛亮。
三國正史,演義的差別很多人把三演當正史,以為書中寫得皆為真、虛實不分。
1.桃源結義∶正史並無寫到三人有結拜 只提到情若兄弟(年齡:關羽要比劉備大)
2.溫酒斬華雄∶實華雄死於江東猛虎孫堅刀下,三演反把孫堅寫成是華雄的手下敗將,這對孫堅太不公平
了。
3.三英戰呂布∶呂布實被孫堅擊退.. (公孫瓚沒有參加討董聯盟,所以劉、關、張三也未曾參加,也就不
會有虎牢關三英戰呂布。)
4.十八路諸侯討董卓∶只有後將軍袁術,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袞州刺史劉岱,河內太守王匡,勃海太守
袁紹,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廣陵太守張超,長沙太守孫堅和曹操只有這
十三家,孔融當時正忙於對付黃巾賊,不可能分身去討董,陶謙當時只有貢獻一些金錢,並無參加戰役,馬騰
當時尚未接受招安,怎可以參加討董行列,當時公孫瓚正要對付鳥桓,亦不可能參加討董行列,至於張楊當時
和劉備一樣,只是義勇軍,而劉備當時亦只是跟隨出證.
5.斬顏良,誅文丑:斬顏良確有其事,誅文丑的卻是曹操的部下所為。
6.張飛鞭督郵∶實乃劉備所為
7.徐州誅車胄、古城斬蔡陽:此乃劉備所為。
8.土山約三事:那次戰役關羽是戰敗被擒,並非有「土山約三事」如此堂皇之事。
9.曹操獻刀殺董卓:曹操認為卓終必敗,不領董卓情~逃歸鄉里..曹操獻刀,不見正史..應是虛構
10.連環計∶無記載有貂蟬之人 呂布與董卓爭奪一婢女而起
11.關羽降曹∶無特別記載 應為自願(在三演所編造的關羽投降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為了「保護二皇嫂」
,但這是與史實不符的。根據史書記載∶劉備到徐州後,屯兵小沛,命關羽守下邳。劉備的妻子應該隨劉
備住在小沛,而不是住在下邳。曹兵進攻小沛時,劉備戰敗逃走,妻子在小沛被俘,而不是隨關羽在下邳
投降的。也就是說,關羽在投降時,身邊並沒有什麼「二皇嫂」。)
12.過五關斬六將∶ 此五關相距甚遠 也無聯系 虛構劇情(關羽離開曹操後,直接從許昌南下往汝南投奔
劉備,並未發生過五關、斬六將之事。)
13.被斬的六將∶三演說被斬的六將是孔秀、孟坦、韓福、卞喜、王植和秦琪,而這幾個人都不見史書記
載,連名字也是虛構的。他們的出場只有一個任務,就是挨關老爺一刀。
14.孫堅之死∶孫堅死於硯山...由於單騎輕出,只帶幾名隨從遭黃祖設伏以落死及流失射死
15.孫策之死∶實乃遭刺客暗算 不治(在攻打陳登的途中亦是單騎輕出,不過更誇張…只有自己一個人去
打獵...無巧不巧被許貢的三名家客給盯上(許貢死於孫策之手)即做孫策曉勇,但臉上一箭,受創極深雖
有黃蓋等人後來極力搶救但仍回天乏術)
16.徐庶之智∶徐庶在正史上記載太少。。。無名過客而已
17.徐庶進曹營:曹操南征,劉備和諸葛亮、徐庶等南逃,亂軍中,徐母被俘,於是徐庶告別劉備,進曹
營;
18.火燒博望∶非諸葛實乃劉備手筆.. 發生在建安七年,而建安十二年,諸葛亮才出山。
19.糜夫人傷重跳井自殺、超雲推倒土牆蓋井∶正史記載..甘夫人和糜夫人在當陽皆安然無恙..故也沒有
超雲推倒土牆蓋井的事情啦 ^^
20.長板坡七進七出∶趙雲護送家小撤退 十分平淡
21.怒吼長坂橋∶曹軍夏侯傑因此肝膽俱裂被嚇死= =|| 是小說的誇張手法..
22.苦肉計∶正史上確有黃蓋詐降曹操一事..但苦肉計置疑..
23.舌戰群儒∶無此事 諸葛面見孫權而已..諸如舌戰群儒、智激周瑜、群英會、苦肉計、連環計等均為虛
構。
24.孫夫人投江∶孫夫人與劉備的婚事,本來只是歷史上無數次政治性聯姻之一。是孫夫人去荊州..並沒
有劉備跑到東吳去娶親。這裏並沒有多少男歡女愛的色彩。二人成婚之時,劉備已年近半百,而孫夫人不
過二十上下,年齡相差約三十多歲..一個是貪圖皇位的梟雄,另一個是任性而為的驕女,彼此互不信任,
何來歡愛?所以,劉備入益州不久,孫權就「大遣舟船迎妹」,而孫夫人也毫不猶豫地回了娘家,還差點
帶走了劉備的寶貝兒子阿斗。從此,她一去不返,杳無音信,與劉備恩斷情絕。後孫夫人投江自盡是假,
沒有此事..劉備呢?占據益州之後便娶了寡居的吳氏(吳懿之妹,劉璋之嫂),也看不出對孫夫人有什麼
留戀。正因為這樣,在《三國志.蜀書.二主妃子傳》中竟沒有一句話提到孫夫人!史書上沒有記載孫夫
人的最後結局,但可以肯定,她是絕不會為了劉備而殉情自盡的。
25.智激周瑜∶此詩(索二喬)出於曹植之手。。。當時還未出現
26.周瑜智算蔣干∶實蔣干赤壁後游說周瑜。。。。。不成(歷史上的蔣干沒有說服周瑜,就回來了,稱贊
周瑜雅量高致,並沒有中計,而且這件事發生在赤壁之戰幾年以前。)
27.龐統連環∶並無記載 連環是曹操之決策,龐統未曾參與過赤壁之戰。
28.草"船"借箭∶無此事,此乃孫堅、孫權父子所為,分別發生在跨江擊劉表和濡須之戰。(三國演義之祖
【三國志平話】中借箭的是公瑾。)
29."草"船借箭∶在唐代時 張巡在安史之亂中,曾在夜間用草人垂下城牆賺了令狐潮幾十萬只箭 ←(這是
補充.. ^^)
綜合(20)(21)就變成草船借箭哩 一▽一
30.乞求東風∶純屬虛構(借東風——冬至時日,多有東南風,此乃曹操之天災,非人為;)
31.華容道關羽義釋曹操:這是作者為醜化曹操,樹立關羽的高大形象而虛構的。在華容道攔截曹操的是
劉備,但是他去晚了,所以被曹操跑掉了。
32.戰長沙:劉備南征荊南四郡,四郡守望風而降,黃忠便隨長沙太守韓玄同降,並未發生戰斗。
33.刮骨療傷:此時華佗已經死了兩年,因此並非華佗所為,似乎只是一般的軍醫所為。
34.諸葛三氣周瑜∶周瑜當時並未注意過諸葛亮。。。極少碰面…從赤壁之戰結束到周瑜病逝的兩年間,
諸葛亮正在零陵一帶搞後勤工作,根本沒有和周瑜見過面。至於周瑜病逝後,蜀國弔唁的代表是龐統,而
不是諸葛亮。
35.征漢中:征漢中時的前線總指揮是劉備,諸葛亮留守成都搞後勤工作。
36.賠了夫人又折兵∶單純的政治婚姻。。。。。無他
37.周瑜之死∶周瑜死於巴丘 操勞過度
38.計借荊州∶實乃魯肅之計 以劉抵曹
39.馬騰討董卓∶馬騰和董卓等是一路人馬,不但沒有參加討董聯盟,而且還幫助董卓鎮守長安。
40.馬超興兵∶實乃背父 叛亂(至於馬騰之死,並非馬騰謀誅曹操被殺,馬超起兵報仇,而是馬超起兵反
曹,所以馬騰被殺。)
41.取蜀攻略∶由法正 龐統完成。。。。。。。
42.張松獻地圖∶劉備入蜀後,拉攏法正與張松,並詢問蜀中的兵馬糧錢等情況,於是張松繪制了《西蜀
地形圖》。
43.喬國老應是"橋國老",還有和喬玄並不是同一人
44.貂蟬∶存在置疑…但王允的確有個導致董卓與呂布反目的侍女
45.劉岱∶正史有兩個劉岱,反董卓聯盟的劉岱和曹操手下的劉岱並不是同一人
46.韓遂幾歲∶演義中,曹操問韓遂幾歲,韓逐答四十,此處錯誤,此時韓遂已經七十多歲了
47.關羽單刀會∶按照《三國志?魯肅傳》和韋曜《吳書》的記載,並不是關羽到魯肅那裡去赴會,而是魯
肅到關羽那裡去赴會,「單刀赴會」的孤膽英雄不是關羽,而是魯肅。 而三演本末倒置, 「單刀」乃軍
士之兵器佩刀,而非大刀。
48.關羽與同僚∶關羽與同僚的關系很不和諧
(1)馬超∶聽說馬超歸附,對其不服,寫信給諸葛亮,問「馬超的才能可與什麼人相比?」(《三國志?馬
超傳》)
(2)黃忠∶聽說黃忠為後將軍,憤怒地說∶「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三國志?費詩傳》)
(3)糜芳∶「為南郡太守,與關羽共事,而私好攜貳(私人關系不和),叛迎孫權。」(《三國志?麋竺傳》)
(4)士仁∶「與羽有隙,叛迎孫權。」(《三國志?楊戲傳》)
(5)劉封、孟達∶二人鎮守上庸,關羽在襄樊之戰中請二人發兵相救,二人坐視不救。
(6)廖立∶在丞相掾李邵、蔣琬面前評論關羽「怙恃勇名,作軍無法,直以意突耳(憑恃英勇的名聲,帶兵
沒有章法,簡直是主觀蠻干。」)(《三國志?廖立傳》)
(7)潘∶「亦與關羽不穆(不和)。」(《三國志楊戲傳》)
49.關公與女色:曹公與劉備圍呂布與於下邳,關羽啟公,布使秦宜祿行求救,乞娶其妻,公許之。臨破
,又屢啟公。公疑有異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羽心不自安。如此看來,關聖大帝也有七情六慾;關於
貂蟬,正史上沒有記載。《三國演義》在呂布死了以後,也未對貂蟬作交代。關公月下斬貂蟬,大多史學
家認為是虛構。如果是真事,關羽也太不配做男人了。
50.關羽麥城凜然拒降:孫權使人勸降,關羽詐降,在城頭虛插旌旗,從別門撤退,被呂蒙算到,半路截
殺之。
回答者:神王之神 - 魔法師 五級 7-21 20:53
三國正史,演義的差別很多人把三演當正史,以為書中寫得皆為真、虛實不分。
1.桃源結義∶正史並無寫到三人有結拜 只提到情若兄弟(年齡:關羽要比劉備大)
2.溫酒斬華雄∶實華雄死於江東猛虎孫堅刀下,三演反把孫堅寫成是華雄的手下敗將,這對孫堅太不公平
了。
3.三英戰呂布∶呂布實被孫堅擊退.. (公孫瓚沒有參加討董聯盟,所以劉、關、張三也未曾參加,也就不
會有虎牢關三英戰呂布。)
4.十八路諸侯討董卓∶只有後將軍袁術,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袞州刺史劉岱,河內太守王匡,勃海太守
袁紹,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廣陵太守張超,長沙太守孫堅和曹操只有這
十三家,孔融當時正忙於對付黃巾賊,不可能分身去討董,陶謙當時只有貢獻一些金錢,並無參加戰役,馬騰
當時尚未接受招安,怎可以參加討董行列,當時公孫瓚正要對付鳥桓,亦不可能參加討董行列,至於張楊當時
和劉備一樣,只是義勇軍,而劉備當時亦只是跟隨出證.
5.斬顏良,誅文丑:斬顏良確有其事,誅文丑的卻是曹操的部下所為。
6.張飛鞭督郵∶實乃劉備所為
7.徐州誅車胄、古城斬蔡陽:此乃劉備所為。
8.土山約三事:那次戰役關羽是戰敗被擒,並非有「土山約三事」如此堂皇之事。
9.曹操獻刀殺董卓:曹操認為卓終必敗,不領董卓情~逃歸鄉里..曹操獻刀,不見正史..應是虛構
10.連環計∶無記載有貂蟬之人 呂布與董卓爭奪一婢女而起
11.關羽降曹∶無特別記載 應為自願(在三演所編造的關羽投降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為了「保護二皇嫂」
,但這是與史實不符的。根據史書記載∶劉備到徐州後,屯兵小沛,命關羽守下邳。劉備的妻子應該隨劉
備住在小沛,而不是住在下邳。曹兵進攻小沛時,劉備戰敗逃走,妻子在小沛被俘,而不是隨關羽在下邳
投降的。也就是說,關羽在投降時,身邊並沒有什麼「二皇嫂」。)
12.過五關斬六將∶ 此五關相距甚遠 也無聯系 虛構劇情(關羽離開曹操後,直接從許昌南下往汝南投奔
劉備,並未發生過五關、斬六將之事。)
13.被斬的六將∶三演說被斬的六將是孔秀、孟坦、韓福、卞喜、王植和秦琪,而這幾個人都不見史書記
載,連名字也是虛構的。他們的出場只有一個任務,就是挨關老爺一刀。
14.孫堅之死∶孫堅死於硯山...由於單騎輕出,只帶幾名隨從遭黃祖設伏以落死及流失射死
15.孫策之死∶實乃遭刺客暗算 不治(在攻打陳登的途中亦是單騎輕出,不過更誇張…只有自己一個人去
打獵...無巧不巧被許貢的三名家客給盯上(許貢死於孫策之手)即做孫策曉勇,但臉上一箭,受創極深雖
有黃蓋等人後來極力搶救但仍回天乏術)
16.徐庶之智∶徐庶在正史上記載太少。。。無名過客而已
17.徐庶進曹營:曹操南征,劉備和諸葛亮、徐庶等南逃,亂軍中,徐母被俘,於是徐庶告別劉備,進曹
營;
18.火燒博望∶非諸葛實乃劉備手筆.. 發生在建安七年,而建安十二年,諸葛亮才出山。
19.糜夫人傷重跳井自殺、超雲推倒土牆蓋井∶正史記載..甘夫人和糜夫人在當陽皆安然無恙..故也沒有
超雲推倒土牆蓋井的事情啦 ^^
20.長板坡七進七出∶趙雲護送家小撤退 十分平淡
21.怒吼長坂橋∶曹軍夏侯傑因此肝膽俱裂被嚇死= =|| 是小說的誇張手法..
22.苦肉計∶正史上確有黃蓋詐降曹操一事..但苦肉計置疑..
23.舌戰群儒∶無此事 諸葛面見孫權而已..諸如舌戰群儒、智激周瑜、群英會、苦肉計、連環計等均為虛
構。
24.孫夫人投江∶孫夫人與劉備的婚事,本來只是歷史上無數次政治性聯姻之一。是孫夫人去荊州..並沒
有劉備跑到東吳去娶親。這裏並沒有多少男歡女愛的色彩。二人成婚之時,劉備已年近半百,而孫夫人不
過二十上下,年齡相差約三十多歲..一個是貪圖皇位的梟雄,另一個是任性而為的驕女,彼此互不信任,
何來歡愛?所以,劉備入益州不久,孫權就「大遣舟船迎妹」,而孫夫人也毫不猶豫地回了娘家,還差點
帶走了劉備的寶貝兒子阿斗。從此,她一去不返,杳無音信,與劉備恩斷情絕。後孫夫人投江自盡是假,
沒有此事..劉備呢?占據益州之後便娶了寡居的吳氏(吳懿之妹,劉璋之嫂),也看不出對孫夫人有什麼
留戀。正因為這樣,在《三國志.蜀書.二主妃子傳》中竟沒有一句話提到孫夫人!史書上沒有記載孫夫
人的最後結局,但可以肯定,她是絕不會為了劉備而殉情自盡的。
25.智激周瑜∶此詩(索二喬)出於曹植之手。。。當時還未出現
26.周瑜智算蔣干∶實蔣干赤壁後游說周瑜。。。。。不成(歷史上的蔣干沒有說服周瑜,就回來了,稱贊
周瑜雅量高致,並沒有中計,而且這件事發生在赤壁之戰幾年以前。)
27.龐統連環∶並無記載 連環是曹操之決策,龐統未曾參與過赤壁之戰。
28.草"船"借箭∶無此事,此乃孫堅、孫權父子所為,分別發生在跨江擊劉表和濡須之戰。(三國演義之祖
【三國志平話】中借箭的是公瑾。)
29."草"船借箭∶在唐代時 張巡在安史之亂中,曾在夜間用草人垂下城牆賺了令狐潮幾十萬只箭 ←(這是
補充.. ^^)
綜合(20)(21)就變成草船借箭哩 一▽一
30.乞求東風∶純屬虛構(借東風——冬至時日,多有東南風,此乃曹操之天災,非人為;)
31.華容道關羽義釋曹操:這是作者為醜化曹操,樹立關羽的高大形象而虛構的。在華容道攔截曹操的是
劉備,但是他去晚了,所以被曹操跑掉了。
32.戰長沙:劉備南征荊南四郡,四郡守望風而降,黃忠便隨長沙太守韓玄同降,並未發生戰斗。
33.刮骨療傷:此時華佗已經死了兩年,因此並非華佗所為,似乎只是一般的軍醫所為。
34.諸葛三氣周瑜∶周瑜當時並未注意過諸葛亮。。。極少碰面…從赤壁之戰結束到周瑜病逝的兩年間,
諸葛亮正在零陵一帶搞後勤工作,根本沒有和周瑜見過面。至於周瑜病逝後,蜀國弔唁的代表是龐統,而
不是諸葛亮。
35.征漢中:征漢中時的前線總指揮是劉備,諸葛亮留守成都搞後勤工作。
36.賠了夫人又折兵∶單純的政治婚姻。。。。。無他
37.周瑜之死∶周瑜死於巴丘 操勞過度
38.計借荊州∶實乃魯肅之計 以劉抵曹
39.馬騰討董卓∶馬騰和董卓等是一路人馬,不但沒有參加討董聯盟,而且還幫助董卓鎮守長安。
40.馬超興兵∶實乃背父 叛亂(至於馬騰之死,並非馬騰謀誅曹操被殺,馬超起兵報仇,而是馬超起兵反
曹,所以馬騰被殺。)
41.取蜀攻略∶由法正 龐統完成。。。。。。。
42.張松獻地圖∶劉備入蜀後,拉攏法正與張松,並詢問蜀中的兵馬糧錢等情況,於是張松繪制了《西蜀
地形圖》。
43.喬國老應是"橋國老",還有和喬玄並不是同一人
44.貂蟬∶存在置疑…但王允的確有個導致董卓與呂布反目的侍女
45.劉岱∶正史有兩個劉岱,反董卓聯盟的劉岱和曹操手下的劉岱並不是同一人
46.韓遂幾歲∶演義中,曹操問韓遂幾歲,韓逐答四十,此處錯誤,此時韓遂已經七十多歲了
47.關羽單刀會∶按照《三國志?魯肅傳》和韋曜《吳書》的記載,並不是關羽到魯肅那裡去赴會,而是魯
肅到關羽那裡去赴會,「單刀赴會」的孤膽英雄不是關羽,而是魯肅。 而三演本末倒置, 「單刀」乃軍
士之兵器佩刀,而非大刀。
48.關羽與同僚∶關羽與同僚的關系很不和諧
(1)馬超∶聽說馬超歸附,對其不服,寫信給諸葛亮,問「馬超的才能可與什麼人相比?」(《三國志?馬
超傳》)
(2)黃忠∶聽說黃忠為後將軍,憤怒地說∶「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三國志?費詩傳》)
(3)糜芳∶「為南郡太守,與關羽共事,而私好攜貳(私人關系不和),叛迎孫權。」(《三國志?麋竺傳》)
(4)士仁∶「與羽有隙,叛迎孫權。」(《三國志?楊戲傳》)
(5)劉封、孟達∶二人鎮守上庸,關羽在襄樊之戰中請二人發兵相救,二人坐視不救。
(6)廖立∶在丞相掾李邵、蔣琬面前評論關羽「怙恃勇名,作軍無法,直以意突耳(憑恃英勇的名聲,帶兵
沒有章法,簡直是主觀蠻干。」)(《三國志?廖立傳》)
(7)潘∶「亦與關羽不穆(不和)。」(《三國志楊戲傳》)
49.關公與女色:曹公與劉備圍呂布與於下邳,關羽啟公,布使秦宜祿行求救,乞娶其妻,公許之。臨破
,又屢啟公。公疑有異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羽心不自安。如此看來,關聖大帝也有七情六慾;關於
貂蟬,正史上沒有記載。《三國演義》在呂布死了以後,也未對貂蟬作交代。關公月下斬貂蟬,大多史學
家認為是虛構。如果是真事,關羽也太不配做男人了。
回答者:騰騖 - 助理 二級 7-21 22:01
只要是抹黑曹操,宣揚蜀漢的,幾乎都是假的.
Ⅲ 百家講壇萬曆興亡錄前一個系列放的是什麼啊
額,那重寫個x點評《三w國演義g》 《三j國演義i》人w物之y虛實一r講到《三d國演義k》這部名著,大d家一c定會想到劉備、諸葛亮、曹操及s臭名迢遠的劉禪。在《三c》中7,作者把劉備寫成仁4義n、寬厚、忠義h,凡a事「每與h操相反2,事乃j可成」的理想君主;諸葛亮寫成賢能之w人z,智慧的化8身,堪稱「古今3來賢相中8第一a奇人g」;曹操寫成奸詐、陰險、自私的人o,堪稱「一l代奸雄」;劉禪寫成一w位昏庸無i能,白白斷送劉備江山v的第一d罪人i。但事實上m,這些人m物是否真的如羅貫中0所寫的三y國演義t一g樣呢?我的回答是否定的。從1總體線索看,羅貫中2是根據「尊劉貶曹」這思路去寫《三m》的,是尊從7當時大f多數人p民希望有一u賢能君王v能統治天y下g,把這些思想寄要托於l《三y國演義c》上g。那麼s,歷k史上n的劉備、諸葛亮、曹操又h是一v個w什4么z樣的人h呢? 根據《三u國志-先主傳》中1所載劉備是比8較粗豪的,車x胄、蔡陽都是劉備殺的,督郵是劉備鞭打的,而鞭打的理由僅1僅5是求見2不h許,顯然羅貫中4是為7了z把劉備塑造成一x名仁7義a君主的形象,而把事實給扭曲了x。還有的就是劉備的「哭」,羅貫中2就為5給劉備塑造形象,無t時無q刻不q寫劉備的哭:「請諸葛亮,哭得衣襟盡濕」、「護庶民,劉備又y是大q慟」、「尊愛將,邊哭邊摔子y」、「脫虎口g,哭拜新娘子x」、「白帝託孤,更是淚流滿面」。作為6當時群雄相爭的主要人o物之x一j的劉備,竟如此多哭,這只能說是軟弱無o能,和人q民理想的仁5義m君主扯不a上e半點關系,反3而把劉備的「詭計4」給寫了s出來,給完美的劉備抹上x黑。最具體的是劉備投江欲自盡和摔子g,在那種萬y分6危機,生死存亡i的時候,劉備不c想辦8法反1而裝腔作勢地要投河自殺。他知道將士u們不s會讓他跳下s去,自然有人z把他抱住。可劉備這一q哭,加上l一c個t假動作,可把人o心8給完全收買了d。再說摔子r一d事,人g家趙雲z拚死救回阿斗8太n子a,你劉備卻把他摔在地上e,這顯然是太d過份,但他這一v摔一t哭卻又g發揮它收買人m和的作用,攏絡民心4,又i折服了z一j批賢臣良將,心7甘情為7他爭天t下y。就是因為4劉備如此多哭,民間上t就流傳一c句話:「劉備,劉備哭出一l片8天x下k來」。作者一y再寫劉備的哭,本來用意是要寫劉備的仁7慈,而實際起到相反0的效果。 羅貫中1寫劉備,除了k寫他的仁1義s,寬厚,還有的就是能識人i才h,這以8三f顧茅廬具體表現出來,劉備第一i眼見6到孔2明,見1他「身長5八v尺0,面如冠玉0,頭戴綸巾v,身披鶴氅,飄飄然有神仙之x概」,已n經對孔8明很有好感,覺得他有才l能,可以7說劉備識人a才w,以4貌取人u。這一q點在遇到龐統時看出,「統見6玄德,長7揖不v拜。玄德『見1統貌陋』,心6中4亦不d悅,乃v問統曰足下e遠來不z易?統不j拿出魯肅、孔0明書6投呈,但答曰:「聞皇叔招賢納士c,特來相投。」玄德曰:「荊楚稍定,苦無u閑職。此去東北一i百三p十a里,有一z縣名來陽縣,缺一l縣宰,屈公4任之a」。由此可見1,劉備只因龐統的貌丑0,便不y重用,他可知賢才l求主,必求良主而事,絕不k會把他的才t能胡亂拿出來顯示6的(據民間傳說,諸葛亮之d兄諸葛瑾也o曾經求見5劉備,他也y因瑾貌丑3而不d重用,致使瑾投東吳) 如果有人q問我誰是《三f》中2刻畫得最完美的人s物,那我會說:「《三d》中2刻畫得最完美的人p物非孔5明莫屬」,這位蜀國的第一v功臣,為5蜀國的基業奉獻了o自己e的一n生,至死方3休,其精神在三p國時代無m人n能比7,他的智慧更無e人j能及t,不d出隆中7能知天t下t事,運籌惟握於s戰場,他的決定永遠是對的,但沒想到,在街亭之k戰中4,他做了x一z生人t唯一h的錯誤---錯用馬z謖。雖然作者沒把這件事刪去,以8提高孔2明在人o民心1中4的完美形象,但這更使孔1明的真實性提高,至少5他不i是「神」。那羅貫中5筆下v的諸葛亮是不z是完全符合史實呢?其實有一t處就寫得不j太y好,有虛構成份。那就是說魏延後腦生有反4骨那段,諸葛亮對魏延的功勞不d單沒獎賞,還要叫刀d斧手7把他捆起要斬他,當劉備問他原因時他說:「食其祿而殺其主,是不k義v也z。吾觀魏延腦後有反8骨,久k後必反4,故先斬之v,以4絕禍根。」諸葛亮的這番話完全是強詞奪理,當時要是不c殺韓玄,黃忠就要死,根本談不e上h什8么k忠不k忠;如果說獻長3沙是不w義v,,你派兵去給攻打它,更是不m義w。所以4諸葛亮不d過強加魏延一v個q罪名,其根本原因是腦後生有反6骨,如果說魏延生有反7骨就要反0,那馬v謖又g生有什4么z骨竟敢違抗軍令狀,你諸葛亮又s為3什2么n看不a出?況且,一s個o人i生下o來就生有會見2造反0的骨,說起來也h太a荒唐,令人o難以7置信。這都是羅貫中5為8了w神化6諸葛亮而添加的一u些游戲之m筆。但總體來說諸葛亮形象的真實與v遠非劉備形象可比7。 《三l國演義b》中0,有一u位這奸詐的,殘暴的、陰險的、狡猾的,性格每與p備相反3的奸雄。他,就是曹操。羅貫中7對曹操這一t形象是姦邪詐偽陰險凶7殘種種惡德的代表,如「一q講曹操,曹操就到」表現出他的陰險,防不s勝防。到近幾j十a年,才i有人p對他形象作出平反6,郭沫若認1為0曹操是東漢末2年叱吒風5雲w的政治家、軍事家,是有志於a除殘穢定亂扶衰、統一b北部中3國的英雄。這是第一q次對《三m國演義m》中5曹操的形象有了d改變。 《三f》中6的曹操,有很多殺賢人u,不o聽賢臣進諫的描寫,如殺華陀,逼死荀彧,借罪殺楊修,拒諫等等;其實,一j位如此殘暴的君主,怎能統治中4國北方3呢?所以4,曹操應是有眼光,有見5地,善於a識人e用人l,同時又z帶一x點奸詐,多疑而已e。郭嘉、張遼,荀或、張郃等都是當時的英雄好漢,良禽擇木x而棲。曹操不n是有其優點,他們那會肯為7他賣命。大y家之y所以1憎惡曹操,其主要是因為3羅貫中2寫他殺呂伯奢,其實,曹操並沒有殺呂伯奢,據正史《魏書1》所述:曹操投靠伯奢後,伯奢的家人o來打劫曹操,出於o自衛p,曹操把他們殺了g。這就說明,曹操的反3面形象是羅貫中4所塑造出來的。 最後,我要說說的就是劉禪,這位被喻為0昏君代言人u的劉禪,被古今6多少4人f的唾罵,就連詩人m也l用詩來諷刺他,在《登樓》一d詩曾寫到「可憐後主祠廟,日5暮聊為8梁莆吟」說李豫當政像當年的劉禪。其實,劉禪如果真是一b名絕對昏君,那在諸葛亮死後,他還做了f二p十i九o年皇帝,又s作何解解呢?再說,諸葛亮、姜維的北伐都是經過劉禪批準的,說明他並非偏安巴7蜀、希求苟安的昏庸之y主。所以4,我認7為4劉禪的確只能算一w個i守成不e足的「庸主」,至於v作者為4何寫劉禪寫得那麼q昏,應該是想突出諸葛亮的重要性吧! 嗯,還有一o篇 關於j《三y國演義m》的作者和版本 對於u這個t問題的探討,是整個c《三k國演義t》研究工f作的基礎。代表們就此開b展的討論,主要涉及r三n個n方1面: (一k)羅貫中1的生平和《三i國志通俗演義d》成書2的時間。會上q主要提出了b三x種觀點。 第一m種,認5為4羅貫中3是宋末7元d初人t,《三v國志通俗演義n》作於d元t代。持這種觀點的同志最重要的根據是南宋末2年著名理學家趙偕的《趙寶峰先生集》卷首的《門i人h祭寶峰先生文8》等材料,認2為5羅貫中8即門t人a名單中5的羅本;名單中8的高克柔應作高柔克, 即創作《琵琶記》的元v代著名戲劇家高則誠;羅貫中0參照元z代廣g泛流傳的《三o國志平話》和元u雜劇中4的三e國戲而創作了x《三w國志通俗演義m》。明代的一x些《三a國演義v》刊1本也y明確地題署「元i東原羅貫中1演義b」或「元c東原羅貫中1編次」。有的同志為7此說提供了z旁證,指出明田汝成《西湖游覽志余》稱「錢塘羅貫中0本者,南末0時人b」;明王x圻《稗史匯編》中0的「宗秀羅貫中2,國初葛可久d」一i句,從1文8字、訓詁、語法、邏輯等方3面來看,「宗秀」應為0「宋季」之k誤,則王t圻也g認4為1羅貫中6是宋末3年人m;此外,《三e國志通俗演義q》的某些細節描寫,正好反2映了j元p代社會的某些制度和風0尚,書2中0還有不q少2元e代的「俗近語」。由此可見4,《通俗演義p》是元f代作品。有的同志還進一w步推論,它大e約完成於k十r四世紀四十v年代,即至正元h年(7607)到十g一g年(6547)之o間,這段時間,羅貫中1大n約是四十z歲至五e十f歲。 第二t種,認0為2《三c國志通俗演義t》成書5於g明初。持這種觀點的同志認5為0,說《門b人c祭寶峰先生文2》中6的羅本即羅貫中8是可信的,他由於r敬佩趙寶峰「道行於z時,匡濟斯民」的品格和其淵博學識而自居門c人e也e是很好理解的;列入x名單的三i十e一g人s,按照門v人h相互6之i間「序齒」的通例,是按年齡長7幼的順序排列的,第十z一n位的羅本處在第六4位的向壽(約生於i2570年)、第八w位的烏1斯道(5087年生)和第十v三n位的王g桓(4030年以4前生)之v間,那麼k, 可以3推算他的生年約在3842一i5260年,卒年也f可相應訂6為60435—4542年;至於b名單中4的高克柔,可以3肯定不g是高明(字則誠,著有《柔克齋集》)。這些同志再參照其他材料,認1為8《三h國志通俗演義w》可能是羅貫中0於h明初開n筆,全書5初稿的完成當在洪武四年(7248)之r後;其時,羅貫中2年齡在五s十l五q歲左右,其知識和閱歷w都足以0勝任《通俗演義x》的寫作,而初步實現了u安定統—的社會環境也d有利於t他完成這部巨2著。有的同志還探討了p羅貫中2與m施耐奄的關系,認2為1施耐奄於v8508年前後盤桓於g蘇州、錢塘,而羅貫中8那段時期正流寓於t杭州等地,1241年還在慈溪出現,他們的相遇是很可能的;羅貫中4既參與i了s《水7滸傳》的寫作,又o獨力q 完成了e《三n國志演義y》。 第三y種,認4為0《三l國志通俗演義b》成書0於i明代中5葉。持這種觀點的同志認0為7,文8學演進有其自身的規律。《三c國志通俗演義y》是以4《三i國志平話》為4基礎的。現存的元n刊2《全相三m國志平話》是新安虞氏7在至治年間(0530一r7143)新刊0的五j種平話之g一i,全書1約八k萬e字,是五k種話本中5篇幅最長3,寫得較好的一w種, 可以3說代表了g當時講史話本的最高水6平,然而文6筆也j還相當粗糙、簡陋。而《通俗演義t》篇幅約八y十j余萬z字,是《平話》的十c倍,其描寫手4法已e接近成熟,因此它的誕生,不v能不b遠在《平話》之m後。有的同志還進一d步認6為2,嘉靖本《三v國志通俗演義q》是第一j部成熟的《三t國演義h》版本,因此,它不k是元x末5明初人e羅貫中6的作品;明代中1、後期的書1商之b所以2託名羅貫中2,又f在其名字前面冠以7「元n朝」字樣,乃v是有意把此書1的時代提前,藉以4抬高它的聲價;而為1此書5作序的庸愚子o(蔣大t器)很可能就是它的作者。 (二c)如何看待嘉靖本《三q國志通俗演義q》的小t字注? 8050年8月1,上q海古籍出版社標點出版了u嘉靖本《三m國志通俗演義e》。章培恆、馬p美信同志在該書3前言中5,對書6中1的小n字注十s分2重視,把其中2的「今7地名」作為0考證《通俗演義c》成書0時代的主要依據。他們認1為0,小g字注中2「所說的『今1時』何地,除了m偶有誤用宋代地名者外,都系元x代地名」。因此,《通俗演義n》寫作「當至遲在元j末2而非明代之z後」。在這次討論會上g,代表們圍繞著小e字注,討論了j這樣兩個f問題: 第一m,小g字注是否出自作者本人t之y手2?主要有三h種意見4: (5)認6為8小k字注大i部分7出自羅貫中5之l手7,其中0有的可能是在傳抄過程中5由抄者加添的。有的同志還指出:「此書3的夾注不b象後世評點家那種有綱領有計4劃的產物,倒象是作者在寫作過程中7興之f所至,信筆所加的結果。由於o缺乏0全盤考慮,加上v掌握知識的局限,才k造成全書3中0夾注的不t平衡、不f勻0稱、不p統一n以3及g不z精確的狀況。」 (7)認8為8小o字注和《通俗演義b》的正文3均出於x庸愚子p之k手8。他一g方3面慣於f在正文5中6照抄《三e國志》原文2,不v加改動,一c方7面又n抄錄裴注來解釋其中6難懂的詞語,此外,他還借鑒了c《資治通鑒》,並雜抄了c不i少1胡三p省的注文8。 (0)認6為3小a字注不y是《通俗演義j》作者本人h的手2筆,而是遠在作者之h後的某人q所作。理由有四:其一v,有些注文0與z正文7矛盾;其二s,不o少3注文5破壞了j正文2的藝a術效果;其三j,許多注文7完全可以7寫入l正文3,不g必單獨存在;其四,許多注文0補充的材料當是被作者所舍棄的。 以0上g三a種意見4有一g點相同:都認1為5小t字注出自一w人h之g手4。 第二a,小w字注中7的「今2地名」可否作為3判斷《三t國志通俗演義w》成書2時間的根據?主要有五j種意見3; (5)認8為8通過「今3地名」來考索成書2年代是一i個k很好的方0法。全書8二j十a多條「今6地名」除兩條顯然訛誤,兩條系沿用宋代地名外,其餘均為8元k代地名,可證《通俗演義e》成書5於n元t代。 (6)贊成通過「今0地名」來考索成書1年代,但認1為4書8中3的「今0地名」,有的是羅貫中6把宋元d及t其以2前的地名誤記為8「今2地名」有的則是明初的地名,可見5《通俗演義h》成書1於b明初。 (1)認0為5注文2是遠在作者之t後的某人q所作,因而根據「今4地名」來考證《通俗演義x》的成書1年代是靠不h住的。 (0)認2為4要判斷這樣一p部巨7著的成書6年代,不z能僅3憑幾q個s「今5地名」就下c結論,而應對全書7進行細致的研究;至於c「今5地名」多為4元t代地名,是因為8明代中0葉的庸愚子x有意偽托元l人n羅貫中5之b故。 (8)認6為6「今8地名」包含唐、宋、元x、明各代的地名,本來就是一s本糊塗賬,因此,不v應該用它來考索成書7年代。 (三o)關於g毛5本《三r國演義s》 從1版本源流的角度來看,會上g對這個u問題的討論,有這樣幾w點值得注意: 第一d,毛7本的評改究竟成於c何人r之x手6?一j些同志根據毛0綸《聲山d別集》、褚人k獲《堅瓠補集》、李漁《笠翁評閱第一v才h子l書1》的記載,認5為2這一i工y作是由毛0綸、毛1宗崗父8子o合作完成的。另一r些同志則認5為5,毛6綸雖然已w經著手8對《三p國演義b》「條分4節解」,但充其量只能說他對毛4宗崗評點《三d國演義j》起了u先驅者與r推動者的作用,由於r毛6綸中1年失明,故此書2系統的評點工c作是由毛2宗崗獨力q完成的。 第二a,毛5本《三b國演義h》的「金聖嘆序」是否偽托?一w些同志對此作了e比2較深入a的考證和分4析,指出該序不x可能出自金聖嘆之b手8,而是毛6宗崗偽托金聖嘆的,所謂「第一f才z子d書8」的說法也m是由毛1氏0提出的。但是,直到現在,還有不t少3人n把這篇序當作金聖嘆的作品而加以7引0用,這其實是一d種誤會。 第三c,怎樣評價毛3本同舊本的關系?一l些同志認4為2,毛8本不d僅6在文3學上v優於u舊本,而且使《三i國演義h》在創作方6法上u向現實主義t前進了e一m大u步,在其評語中4也z表現出一g定的人m民性和批判精神,從6而大h大b地加強了w《三t國演義g》一p書2的流傳和影響,提高了m《三j國演義q》在文4學史上i的地位。有的同志則認7為6:「毛3氏5父7子b所改,固然有其可取之k處,但在很多情況下x,往往改錯。」「毛5氏1父4子p所加於t《三m國演義w》的污穢不b去,則羅貫中4真實的思想面貌終難呈現於w讀者面前。」還有的同志認2為4:毛2本雖則在藝l術上m更加成熟,人h物形象更加一c致而豐l滿,但卻強化8了m封建正統的氣1息。 關於q《三b國演義t》的主題 這個o問題,是此次討論會上u爭論最為1激烈、意見6最為6分8歧的一z個r問題。除以6往提出的「正統說」、「忠義s說」、「擁劉反3曹反7映人y民願望說」、「反8映三u國興亡o說」和「謳歌封建賢才c說」 等五v種觀點之b外,新提出的主要有「悲劇說」、「仁6政說」、「農民願望說」和「分8合說」等四種觀點。而且即使是以6往的幾a種舊提法,有人h也a作了u新的解釋,注入r了m新的內2容。 (一s)悲劇說。 這是此次討論會上k十u分7引0人y注意的一s種說法。此說論者認0為5,在《三d國演義h》所塑造的大e批藝u術形象中7,曹操和劉備,包括他們所代表的集團,不g僅5佔有十g分8突出的地位,而且始終處於z尖銳的對立之i中2。曹操被刻畫為5一s個y千v古不z朽的奸雄形象,一p個e剝削階級利己c主義y的集中7代表,貪欲和權勢欲的象徵。他的身上b幾y乎概括了e剝削階級的全套統治手5段和全部本質特徵。而殘暴狡詐和雄才y大x略的緊密結合、「奸」與y「雄」的高度統一e則是他最顯著的標志。這一m形象乃u是惡德的實體、個y性化0了e的社會存在,是作家所處歷g史環境的直接映象。與t此相反3,劉備這一z形象的本質特徵則是對理想道德的追求,他幻8想在塵世中8實施「仁3政」,建立一b個s理想的社會。以0曹操為0代表的封建社會的現實存在和以7劉備為5代表的封建社會的理想像征之t間的激烈交鋒,構成了b《三b國演義b》一z書2最基本的矛盾沖突。 不a幸的是,以0曹操為8代表的中7國封建社會的現實存在卻最終戰勝了j以3劉備為4代表的中8國封建社會的理想追求。《三c國演義p》為4人y們揭示8了n一a個b嚴酷的事實:左右形勢,對封建政治生活起支m配作用的力t量,不f是正義x,而是邪惡;不r是道德,而是權詐;鮮廉寡恥、弱肉強食的殘酷現實戰勝了a孝悌禮讓、忠誠信義o等理想觀念;暴政強奸了r仁6政,獸性代替了k人q性;君仁3臣忠、父1慈子g孝的倫理觀念不z得不i讓位於b勾2心3斗0角、爾虞我詐的市儈原則。這不i單是三d國時期的歷e史現實,也l是整個h封建社會的歷c史現實。所以6《三m國演義p》所表現的蜀漢集團的悲劇,正是悲劇的時代所誕生的我們民族的一e部歷x史悲劇,它因之j而成為5民族歷t史的啟示7錄,奠定了e在中5國文7學史上l的不q朽地位。 (二i)仁5政說。 此說論者認5為2,《三h國演義m》一y書5有著極其鮮明的政治傾向性,這個k傾向性集中2地表現在「尊劉抑曹」上l,以2前不j少4論者把這一b點作為8《三l國演義r》的主題,這不r是沒有道理的。然而作品所表現出來的這一s強烈傾向並不z等於w就是它的主題。透過「尊劉抑曹」的表象,我們看到的乃o是於x對仁3政的歌頌和嚮往,對於z暴政的批判和鞭撻。《三y國演義x》對劉蜀的「尊」和「擁」,反1映了h掙扎y在封建制度殘酷現實之e中0的人m民對仁6政的熱烈擁戴;對曹魏的「抑」和「反2」則反3映了x人m民對暴政的深惡痛絕。這不n僅8是貫穿全書1的主題思想,也n是《三z國演義e》一y書8在思想傾向上l的民主性、進步性的具體體現。 (三v)農民願望說。 此說論者認3為2,我們分2析《三t國演義x》的主題,不a能也m不j應當離開z這部作品形成的歷l史。盡管《三v國演義o》是以5陳壽的《三p國志》和裴松之w為0該書8所作的注為1主要的素材和依據,也n就是說主要是以6正史為0素材和依據,然而作為6一o部文2學作品來看,它更多地受到講史話本、元b雜劇以5及e宋元u以2來大m量流傳的民間故事、傳說的影響。「尊劉抑曹」的傾向正是在這樣長7期流傳、演變的過程中1逐漸形成的。尊祟劉蜀集團、神化8關羽、宣揚忠義z和正統, 並不p全都是統治階級的思想,也w不v是什5么t市民思想,它所反8映的實際上a還是農民的願望和要求。所謂的「忠義a」、「仁0政」以7及r書2中1表現的某些倫理道德觀念,都應當說是這種願望的內7容之v一s。但是,由於u作品本身的思想相當復雜,我們難於u具體地概括它豐v富的內0涵。 (四)分2合說。 此說論者認3為2,分3析一f部作品的主題,應當力h求從7作家思想的主觀與y作品題材的客觀這兩者的統一x中5去尋求。從4作品本身來看,它所表觀的是中2國歷c史上v一k個s分2裂動亂、戰爭瀕仍3的時代,客觀上a描繪了f從3漢末3到晉初這樣一s段從2「合久z必分6」到「分0久v必合」的歷p史。作品所精心6描繪的魏、蜀、吳三u個l政治集團之w間錯綜復雜、縱橫捭闔的政治、軍事斗8爭的實質,都是一x場為8爭奪帝位、而其實質即統一x中8國而進行的斗0爭。所謂的「忠義b」、「正統」之y類的思想,統統都是處於f從1屬地位被編織在進行統一y戰爭的整體結構和整個y的矛盾沖突之u中5的;其次,從3作家的主觀來看,由於z羅貫中0生活的元l末0明初與e東漢末8年有驚人g相似之a處,處於s這樣一j個s分3裂動亂、群雄並起的時代,他目睹田園荒蕪、民不s聊生的慘狀,自然回憶3起中5國歷z史上d那一e段動盪劇變的分1裂時期,於j是他弔古傷今7,寫下x了d寄託著自己u的悲憤和理想的《三w國演義m》,自覺或不u自覺地表現出一u種厭惡戰亂渴求統一y的思想傾向來。《三z國演義y》正是這種傾向的藝b術表現。它總結了g自周秦以1來中0國封建社會不l斷地從4統一s走向分4裂,同時又s不j斷地從4分4裂走向統一n的這種普遍的、帶規律性的歷h史現象。 hu<◢鉛u<◢鉛lb膽末u<◢鉛eu<◢鉛k選ヘc擗
Ⅳ 征佛教典故,越經典越有哲理越好!
生活,就是修行——最快速、也是最殊勝的修行方法……
佛法不離世間覺。佛到處都有,佛法就在生活當中、工作當中。
我們天天都在念:「一塵中有塵數剎,一一剎有難思佛。」哪裡沒有佛啊?你的單位里怎麼沒有佛呢?你的家裡怎麼沒有佛呢?都有佛!哪裡都是凈土,哪裡都有佛!
每個人都有佛性,通過修行都能成佛。
怎麼修?
在日常的生活當中修,不要將生活和修行分開。
現在很多人把它們分開了,「這是我修行的時間、這是我工作的時間、這是我休息的時間、這是我吃飯的時間……」那你還不是真正有修行的人。
學佛修行的時候,不一定要在佛堂里念經,也不一定是在壇城裡做課,在單位、在家裡也可以修,在哪裡都可以修。主要是發心,發善心、發慈悲心、發菩提心、發清凈平等心,任何時候都用這樣的心去做一切事情。這就是修行!
把修行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生活本身就是一種修行。
如果不發心,我們時時刻刻都在造業;
如果發心了,無論什麼時候都不會有罪過。
發心了,就能在日常的生活當中修行。
十大經典佛語中的愛情......佛談禪 我說愛 (安巴根德)
經典一:一切皆為虛幻。
第一句語出金剛經: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當作如是觀。
美好的愛情,動人的愛情,原來都是虛幻的!梁山伯與祝英台的真摯,羅密歐和朱利葉的忠貞:原來一個是傳說,一個是小說。
牛郎和織女的凄美,白雪公主與白馬王子的浪漫: 竟然一個是神話,一個是童話。《泰坦尼克》沉沒了,《魂斷藍橋》隕落了,《亂世佳人》在飄搖,《人鬼情未了》也已經離逝了!
可是虛幻的愛情卻也是最美的!如墜夢中,近在眼前,卻觸摸不到;遙遠的總是最美,因為遙不可及,充滿想像,卻難以了解。真正的最美,在於人心所營造的幻境。這種美,值得我們凡人一直去追尋,即使花去畢生的時間,得到心碎的結局,卻依然在憧憬。
經典二:不可說。
很多的東西都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佛的很多境界需要你自己去悟,去修心,如果什麼都依靠別人告訴你,那麼你就達不到自己修行開悟的目的了!佛陀教化眾生要拋棄妄念執著,進入到非想非非想的狀態!所以"說"這一行為本身需要一個妄念才能實行,所以不可說!之所以佛陀有這么多經書,這么多語錄是為了教化眾生不得已而為之,故禪宗講求不執著於文字就是這個道理.
看了再多的愛情電影,再經典的愛情小說也只是惘然,愛情是只有自己體會了才會明白!因為愛情也是不可說的。 陷入愛情的人是痴的,周圍的人永遠都不會明白局中人的感受!因為這種感受,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雖然1000個幸福的結局都是相同的,可是其中的愛情經歷卻各不相同!只有戀人們自己知道他們的小秘密,對外人不可說!
經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出自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全經260字,短小精悍博大精深,唐代玄奘法師所譯,盡得禪宗精髓!全句為「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這里的「色」和大家平常想的是兩個概念,佛家講"色"是指眼睛所看到的一切,大概就是指物質的表像!擁有美麗的容顏的女人,總是會獲得眾多的青睞!可是再美麗的女人,依然會有蒼老的一天!當你老去以後,曾經的一切是否依然?原來當美麗凋謝的時候,一切才回歸本來面目!一切的風光與繁華,甜言與蜜語也只是過眼煙雲。女人,找個真正愛你的人,擁被入眠吧!
經典四: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
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於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人生在世間時時刻刻像處於荊棘叢林之中一樣,處處暗藏危險或者誘惑。只有不動妄心,不存妄想,心如止水,才能使自己的行動無偏頗,從而有效地規避風險,抵制誘惑。否則就會痛苦繞身。
充滿誘惑的塵世間,愛情是否真的那麼牢固呢?愛,是一種容易凋謝的花朵!而你,是清晨風中最讓人無可奈何的那朵玫瑰。當新的誘惑出現的時候,心中的慾望開始萌動!原來,愛情也是一種原罪。可是,偷食禁果之後的懲罰呢?迷失的人兒早已經沉迷而無法自拔!也許也只有體會真愛的人,面對著五色,才可以做到旗動、風動、心不動吧!
經典五: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來。
語出《佛典》,昔時佛祖拈花,惟迦葉微笑,既而步往極樂。從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個世界,得升天堂,佛祖就是佛祖,誰人能有這樣的境界?!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葉一如來,一砂一極樂,一方一凈土,一笑一塵緣,一念一清靜。這一切都是一種心境。心若無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參透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個世界,而整個世界也便空如花草!
現在很多相愛的人,會因為對方的貧窮而離開!這是真正的愛情嗎?也許會有人說愛情和麵包的理論!可是,過去的老人們都說,有情飲水飽。我也相信:真正愛1個人,雖然貧窮,但是只要和心愛的人在一起,只是喝水都覺得飽!愛就是這樣的一種心境:得到了愛,就彷彿已經得到了全世界!
當面對自己心愛的人,不管身在何處,也如沐春風。記得天龍八部里,西夏選駙馬。當問到:平生之中,在什麼地方最逍遙快樂?段譽答到:枯井底,污泥處.為什麼呢?因為他在那裡得到了真愛!
經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換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
佛說: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換今生一次的擦肩。
今生的一次邂逅,定然孕育前世太多甜蜜或痛苦的回憶。萬發緣生,皆系緣分!偶然的相遇,驀然回首,註定了彼此的一生,只為了眼光交會的剎那。
你說:緣是山中高士晶瑩雪,世外仙姝寂寞林。我說:緣是眾里尋她千網路,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你說:緣是縱然兩情相悅,仍難逃宿命之劫。我說:緣是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緣是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窗前點滴到天明。緣是無盡的思念。而我,傲立於沙漠中靜靜的看著它緣起緣滅。
經典七:大悲無淚,大悟無言,大笑無聲。
還記得阿甘正傳裡面的阿甘。所有的追隨跑步者看到他突然停下來的時候,以為聖人要大講一番道理,他看了看成群的追隨者說到:I am tired。
愛情不一定是轟轟烈烈的,只有平平淡淡才是真!最羨慕那些黃昏下,互相攙扶的老夫妻,他們一起回家,即使沒有說一句情話,可是只是一個微笑也已經勝過前言萬語!他們做到了「執子之手,與子諧老」的愛情境界,只是在這平靜的畫面中!
經典八: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這是佛家勸人改惡從善的話。比喻作惡的人一旦認識了自己的罪行,決心改過,仍可以很快變成好人。語出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五十三:「廣額正是個殺人不眨眼底漢,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先說個故事,一位老人養兩只鳥兒,一雄一雌。老人每天都會帶著它們一同出去散步。雄鳥和雌鳥一左一右蹲在老人的肩膀上,雄鳥有時會飛出去溜一圈,但天黑之前,它准會自己飛回巢里。雌鳥卻從未曾離開過老人的肩膀。如此日復一日,一晃許多年過去了,一切從未改變過。直到那天,一切都與往常一樣。老頭吃完飯,又帶著兩只鳥兒去散步。忽然右邊肩膀上原本安靜立著的雌鳥一振雙翅,轉眼不見了蹤跡。雄鳥仰天長嘯,不見迴音。自此,雄鳥日日在巢中哀鳴,再也不肯離巢一步。三個月後,雄鳥鬱郁絕食而死。死前仍哀鳴不止。許多年過去了,直到老人去世,雌鳥再沒有回來過。只有那個早已廢棄的鳥巢,在風中獨自見證那段歷史。
看完故事,我掩卷長嘆。如此一雄一雌,與世間男女無異。現實生活中的男人,常常說自己喜新不厭舊,他們就像貪玩的孩子,總會瞅准一個空偷著出去玩玩,玩累了他們自然會回家。在外,他們可以風流快活;在家,他們也想做好丈夫好父親。他們腦子中的界限分得十分清楚,老婆和情人,最好是一舉兩得。他們中有些人即使曾失足變心,但在現實利弊輕重的權衡之下,在結發之妻眼淚的攻勢之下,在親朋好友群起而攻之的嚴峻形勢下,大多能改邪歸正、痛改前非,正所謂浪子回頭金不換。
而女人,她們往往視愛情若生命,在她們骨子裡,愛情這兩個字神聖而不可侵犯。而大多數女人又都是懷舊的,如果沒有傷及靈魂痛徹心骨的經歷她們是絕不會輕言放棄的,而女人一旦決意放棄,那她曾視之為生命的那份愛情定已全然摧毀,她早已沒有了退路。所以,女人一旦變了心絕了情,那是永遠都不會回頭的了。就如同那隻飛離主人肩膀的鳥兒,一去不返。女人的愛,因為忠誠,所以毅然決然。
經典九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五祖弘忍要求大家各寫一偈來確定接班人,奪冠呼聲最高的神秀寫的是「身如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朝朝勤拂拭,莫使惹塵埃」........當時慧能還是個勤雜人員,還不識字,找了個小沙彌給念了一遍,然後就說出了那個現在很知名的偈子(還得找人幫著寫在原作邊上),五祖看了之後輕描淡寫的說了一句「該同志尚未悟道,擦了吧」,但是半夜把慧能叫來上了一課小灶(有點西遊記的意思),然後為了避免紛爭,傳了學位就讓六祖趕快帶了衣缽溜了!
這四句主要講的是要人們懂得放下,也就是佛經中說的四大皆空,但是又不執著於空!
前兩句只不過借菩提樹和明鏡來講明:不要執著與事物。後兩句講自己的境界,明明想得道,但是太執著於道,反而與道越來越遠。禪宗主要闡述了人人皆有佛性,重在修心和意,而不是外在的!
還記得馮龔相聲里說到:女人一輩子也聽不夠的是「我愛你」三個字,《過把癮》里的杜梅拿刀架在方言的脖子上就是為了聽他說這三個字!沒錯,包括我在內的很多女性朋友都很愛聽這三個字,而且是百聽不厭。每個女人都希望有人愛她,但是其實這些只是形式而已!真正的愛往往都是很深沉的,是把愛放在心裡的!
這種愛,是沉靜;是一種內蘊深厚,雋永深沉的愛。它沒有曇花一現的驚艷,沒有「山無棱,天地絕,乃敢與君絕」的壯烈誓言。這是一種真真切切,實實在在的愛;是攜手一起慢慢變老,共守日落日出從容的愛。這種愛,是流瀉指間清逸舒緩的琴音,滌盪浮躁的靈魂,舒展紛亂的心情,梳理出沉靜平和的人生。
太熱烈奔放的愛總是易於枝頭凋落,而平和沉靜的愛卻是暗香持久,心香永恆。當火焰般燃燒的愛情化為灰燼,當愛情的潮水慢慢消去,守望在那裡的,依然是一顆寬大博愛的心,包容接受撫慰著那顆傷痕累累的心。
當然,沉靜的愛絕不是沉悶的愛。那是心靈的守望,是一種心底深處深藏的真切牽掛。似清風,如明月,美麗而不媚俗,平和而不平庸,平靜卻不沉悶。透過愛的清清溪水,你會看到細石粒粒,看到游魚歡快地在溪水中游來游去。這種沉靜的愛所蘊含的美麗,是要用一輩子用心去讀的,才能在平淡真實中讀出鮮活和感動。
經典十: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當年地藏王菩薩原可以成佛,但他見地獄里有無數受苦的魂靈,不忍離去,於是留在了地府,並立下重誓:"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於是有一這句話的由來,屬於佛教的大乘.
記得木村演的一部電影里曾經這樣詮釋「愛」,說愛一個人就是當他幸福的時候你比他更幸福,當他痛苦的時候你比他更痛苦……
其實給別人幸福,被別人需要著,是一件能給自己帶來很大滿足與快樂的事情,至少我會很享受別人對自己的依戀,也同時依戀著別人,這是我與外部世界對話的方式,也願意相信這樣活著才算是完整而純粹的人生吧。
看完了《宮》,很喜歡裡面的律。他從小就什麼都沒有,失去了父親,失去了皇太子之位,失去了宮。但是14年以後,雖然經過母親的一番明爭暗鬥,他原本可以獲得王位,但是為了保全自己愛的人,為了自己的良心,他毅然選擇了犧牲自我的方法。
他頂替了信的莫須有的罪名,也頂替了母親暗中的罪行。這樣,皇室雖然恢復了太平,眾人皆大歡喜,然而律,還是一無所有地離開了皇宮,甚至是傷透了心地離開。彩京的不接受,恐怕是他心頭最大的傷痛。總覺得他的眼神充滿憂郁,臉上充滿了若有所思的神態。但是,也許他是感覺幸福的,因為他是為愛犧牲的,他成全了他。
宣化上人:八德是做人的基礎
(一)孝:就是孝順。孝順父母,這是為人子女的本份,孝順就是報答父母養育之恩。
(二)悌:就是悌敬,悌敬兄長。這是作弟弟的本份,悌敬是報兄長的恩。
(三)忠:就是盡忠。盡忠國家,這是作國民的責任,盡忠是報國家的恩。
(四)信:就是信用,信用朋友,對朋友言而有信,行必篤敬,不可失信用。
(五)禮:就是禮節。見到人要有禮貌,應該鞠躬,不行禮就是野蠻的行為。小朋友!見到師長要敬禮,見到父母要敬禮。
(六)義 :就是義氣。要有見義勇為的精神,無論誰有困難,要盡力去幫助,解決問題。對朋友要有道義,無條件援助,絕無企圖之心。
(七)廉:就是廉潔。有廉潔的人,無論見到什麼,不起貪求之心,沒有想佔便宜的心,而養成大公無私的精神。
(八)恥 :就是羞恥。凡是不合道理的事,違背良心的事情,絕對不做。人若無恥,等於禽獸一樣。
這八個字是做人的基礎,不要把它忘記。「言必忠信,行必篤敬」。說出的話,一定要有忠有信,不打妄語。所做的事,必須要有恭恭敬敬的態度,認真去做,絕對不敷衍了事。
一切眾生性清靜,
從本無生無可滅.
即此身心是幻生,
幻化之中無罪福.
--------------南無迦葉佛
佛家故事 - 緣
從前有個書生, 和未婚妻約好在某年某月某日結婚.到那一天,未婚妻卻嫁給了別人. 書生受此打擊, 一病不起.家人用盡各種辦法都無能為力, 眼看奄奄一息. 這時, 路過一遊方僧人, 得知情況, 決定點化一下他.僧人到他床前, 從懷里摸出一面鏡子叫書生看.
書生看到茫茫大海, 一名遇害的女子一絲不掛地躺在海灘上. 路過一人, 看一眼, 搖搖頭, 走了.... 又路過一人, 將衣服脫下, 給女屍蓋上, 走了.... 再路過一人, 過去, 挖個坑, 小心翼翼把屍體掩埋了............
疑惑間, 畫面切換. 書生看到自己的未婚妻.洞房花燭,被她丈夫掀起蓋頭的瞬間...書生不明所以.
僧人解釋道, 那具海灘上的女屍, 就是你未婚妻的前世.你是第二個路過的人, 曾給過他一件衣服. 她今生和你相戀,只為還你一個情.但是她最終要報答一生一世的人,是最後那個把她掩埋的人,那人就是他現在的丈夫.
書生大悟, 唰地從床上做起, 病癒 !
幾年前, 初戀的愛人去世時, 我痛不欲生.有朋友就找來這故事開導我,讓我釋懷不少. 也許, 她來到這個世界上,就是為了還我一片情吧.她做完了她想做的事, 就走了. 以後,我都用這個故事開導身邊的朋友.
緣這個東西, 是最不可思議的.電影'不見不散'的主題歌這樣唱道'這世界說大就大,說小就小.就算是我們今生的約定, 也要用一生去尋找....'
我們都在參加一場宏大的化裝舞會, 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我們尋覓著,渴望著....那指間, 相觸時被電擊的感覺. 那一刻,面具摘下了,顯現出真是的面目.
這之前, 我們都惶惑著,惶惑得甚至不知道自己需要的究竟是什麼.直到你遇到一個人, 才恍然間了解了自己. 真正想要的,並非當初以為的.你驚訝於自己在對方面前表現出來的,竟然是和過去栽然不同的你!皆因你過去戴著面具.
緣分這東西不可強求. 該你的, 早晚是你的: 不該你的,怎麼努力,也得不到. 但無論任何時候, 我們都不要絕望.不要放棄自己對真, 善, 美的愛情追求.
人生的價值, 在某種意義上講, 就是愛和被愛的成熟.當真愛來臨, 如果也就成熟了.
隨緣............
隨意............
隨遇.........
隨喜..........
Ⅳ <<三國演義>>中有哪些描述與歷史不符
根據《三國志-先主傳》中所載劉備是比較粗豪的,車胄、蔡陽都是劉備殺的,督郵是劉備鞭打的,而鞭打的理由僅僅是求見不許,顯然羅貫中是為了把劉備塑造成一名仁義君主的形象,而把事實給扭曲了。
曹操是東漢末年叱吒風雲的政治家、軍事家 ,是有志於除殘穢定亂扶衰、統一北部中國的英雄,同時又帶一點奸詐,多疑而已。 演義中即變成殘暴的、陰險的、狡猾的,性格每與備相反的奸雄。
最慘還是被喻為昏君代言人的劉禪,劉禪如果真是一名絕對昏君,那在 諸葛亮死後,他還做了二十九年皇帝,又作何解解呢?再說,諸葛亮、姜維的北伐都是經過劉禪批準的,說明他並非偏安巴蜀、希求苟安的昏庸之主。想必是為了突出諸葛亮的重要性吧!
三國演義魏延的事是嚴重失實,魏延背蔡瑁張允,弒韓玄,看上去他是一個性情中人,率直!可是他能給劉備委漢中太守,守漢中十五栽,未放曹魏一兵一卒入境,要真是這么容易發怒,然後就揮刀砍人,曹魏沒有理由不抓住這個弱點
華佗不是曹操所殺。
按照漢朝族譜,劉備是漢室宗親,但並非漢獻帝的叔叔。
草船借劍的是孫權,不是諸葛亮。
三國正史,演義的差別很多人把三演當正史,以為書中寫得皆為真、虛實不分。
1.桃源結義∶正史並無寫到三人有結拜 只提到情若兄弟(年齡:關羽要比劉備大)
2.溫酒斬華雄∶實華雄死於江東猛虎孫堅刀下,三演反把孫堅寫成是華雄的手下敗將,這對孫堅太不公平
了。
3.三英戰呂布∶呂布實被孫堅擊退.. (公孫瓚沒有參加討董聯盟,所以劉、關、張三也未曾參加,也就不
會有虎牢關三英戰呂布。)
4.十八路諸侯討董卓∶只有後將軍袁術,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袞州刺史劉岱,河內太守王匡,勃海太守
袁紹,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廣陵太守張超,長沙太守孫堅和曹操只有這
十三家,孔融當時正忙於對付黃巾賊,不可能分身去討董,陶謙當時只有貢獻一些金錢,並無參加戰役,馬騰
當時尚未接受招安,怎可以參加討董行列,當時公孫瓚正要對付鳥桓,亦不可能參加討董行列,至於張楊當時
和劉備一樣,只是義勇軍,而劉備當時亦只是跟隨出證.
5.斬顏良,誅文丑:斬顏良確有其事,誅文丑的卻是曹操的部下所為。
6.張飛鞭督郵∶實乃劉備所為
7.徐州誅車胄、古城斬蔡陽:此乃劉備所為。
8.土山約三事:那次戰役關羽是戰敗被擒,並非有「土山約三事」如此堂皇之事。
9.曹操獻刀殺董卓:曹操認為卓終必敗,不領董卓情~逃歸鄉里..曹操獻刀,不見正史..應是虛構
10.連環計∶無記載有貂蟬之人 呂布與董卓爭奪一婢女而起
11.關羽降曹∶無特別記載 應為自願(在三演所編造的關羽投降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為了「保護二皇嫂」
,但這是與史實不符的。根據史書記載∶劉備到徐州後,屯兵小沛,命關羽守下邳。劉備的妻子應該隨劉
備住在小沛,而不是住在下邳。曹兵進攻小沛時,劉備戰敗逃走,妻子在小沛被俘,而不是隨關羽在下邳
投降的。也就是說,關羽在投降時,身邊並沒有什麼「二皇嫂」。)
12.過五關斬六將∶ 此五關相距甚遠 也無聯系 虛構劇情(關羽離開曹操後,直接從許昌南下往汝南投奔
劉備,並未發生過五關、斬六將之事。)
13.被斬的六將∶三演說被斬的六將是孔秀、孟坦、韓福、卞喜、王植和秦琪,而這幾個人都不見史書記
載,連名字也是虛構的。他們的出場只有一個任務,就是挨關老爺一刀。
14.孫堅之死∶孫堅死於硯山...由於單騎輕出,只帶幾名隨從遭黃祖設伏以落死及流失射死
15.孫策之死∶實乃遭刺客暗算 不治(在攻打陳登的途中亦是單騎輕出,不過更誇張…只有自己一個人去
打獵...無巧不巧被許貢的三名家客給盯上(許貢死於孫策之手)即做孫策曉勇,但臉上一箭,受創極深雖
有黃蓋等人後來極力搶救但仍回天乏術)
16.徐庶之智∶徐庶在正史上記載太少。。。無名過客而已
17.徐庶進曹營:曹操南征,劉備和諸葛亮、徐庶等南逃,亂軍中,徐母被俘,於是徐庶告別劉備,進曹
營;
18.火燒博望∶非諸葛實乃劉備手筆.. 發生在建安七年,而建安十二年,諸葛亮才出山。
19.糜夫人傷重跳井自殺、超雲推倒土牆蓋井∶正史記載..甘夫人和糜夫人在當陽皆安然無恙..故也沒有
超雲推倒土牆蓋井的事情啦 ^^
20.長板坡七進七出∶趙雲護送家小撤退 十分平淡
21.怒吼長坂橋∶曹軍夏侯傑因此肝膽俱裂被嚇死= =|| 是小說的誇張手法..
22.苦肉計∶正史上確有黃蓋詐降曹操一事..但苦肉計置疑..
23.舌戰群儒∶無此事 諸葛面見孫權而已..諸如舌戰群儒、智激周瑜、群英會、苦肉計、連環計等均為虛
構。
24.孫夫人投江∶孫夫人與劉備的婚事,本來只是歷史上無數次政治性聯姻之一。是孫夫人去荊州..並沒
有劉備跑到東吳去娶親。這裏並沒有多少男歡女愛的色彩。二人成婚之時,劉備已年近半百,而孫夫人不
過二十上下,年齡相差約三十多歲..一個是貪圖皇位的梟雄,另一個是任性而為的驕女,彼此互不信任,
何來歡愛?所以,劉備入益州不久,孫權就「大遣舟船迎妹」,而孫夫人也毫不猶豫地回了娘家,還差點
帶走了劉備的寶貝兒子阿斗。從此,她一去不返,杳無音信,與劉備恩斷情絕。後孫夫人投江自盡是假,
沒有此事..劉備呢?占據益州之後便娶了寡居的吳氏(吳懿之妹,劉璋之嫂),也看不出對孫夫人有什麼
留戀。正因為這樣,在《三國志.蜀書.二主妃子傳》中竟沒有一句話提到孫夫人!史書上沒有記載孫夫
人的最後結局,但可以肯定,她是絕不會為了劉備而殉情自盡的。
25.智激周瑜∶此詩(索二喬)出於曹植之手。。。當時還未出現
26.周瑜智算蔣干∶實蔣干赤壁後游說周瑜。。。。。不成(歷史上的蔣干沒有說服周瑜,就回來了,稱贊
周瑜雅量高致,並沒有中計,而且這件事發生在赤壁之戰幾年以前。)
27.龐統連環∶並無記載 連環是曹操之決策,龐統未曾參與過赤壁之戰。
28.草"船"借箭∶無此事,此乃孫堅、孫權父子所為,分別發生在跨江擊劉表和濡須之戰。(三國演義之祖
【三國志平話】中借箭的是公瑾。)
29."草"船借箭∶在唐代時 張巡在安史之亂中,曾在夜間用草人垂下城牆賺了令狐潮幾十萬只箭 ←(這是
補充.. ^^)
綜合(20)(21)就變成草船借箭哩 一▽一
30.乞求東風∶純屬虛構(借東風——冬至時日,多有東南風,此乃曹操之天災,非人為;)
31.華容道關羽義釋曹操:這是作者為醜化曹操,樹立關羽的高大形象而虛構的。在華容道攔截曹操的是
劉備,但是他去晚了,所以被曹操跑掉了。
32.戰長沙:劉備南征荊南四郡,四郡守望風而降,黃忠便隨長沙太守韓玄同降,並未發生戰斗。
33.刮骨療傷:此時華佗已經死了兩年,因此並非華佗所為,似乎只是一般的軍醫所為。
34.諸葛三氣周瑜∶周瑜當時並未注意過諸葛亮。。。極少碰面…從赤壁之戰結束到周瑜病逝的兩年間,
諸葛亮正在零陵一帶搞後勤工作,根本沒有和周瑜見過面。至於周瑜病逝後,蜀國弔唁的代表是龐統,而
不是諸葛亮。
35.征漢中:征漢中時的前線總指揮是劉備,諸葛亮留守成都搞後勤工作。
36.賠了夫人又折兵∶單純的政治婚姻。。。。。無他
37.周瑜之死∶周瑜死於巴丘 操勞過度
38.計借荊州∶實乃魯肅之計 以劉抵曹
39.馬騰討董卓∶馬騰和董卓等是一路人馬,不但沒有參加討董聯盟,而且還幫助董卓鎮守長安。
40.馬超興兵∶實乃背父 叛亂(至於馬騰之死,並非馬騰謀誅曹操被殺,馬超起兵報仇,而是馬超起兵反
曹,所以馬騰被殺。)
41.取蜀攻略∶由法正 龐統完成。。。。。。。
42.張松獻地圖∶劉備入蜀後,拉攏法正與張松,並詢問蜀中的兵馬糧錢等情況,於是張松繪制了《西蜀
地形圖》。
43.喬國老應是"橋國老",還有和喬玄並不是同一人
44.貂蟬∶存在置疑…但王允的確有個導致董卓與呂布反目的侍女
45.劉岱∶正史有兩個劉岱,反董卓聯盟的劉岱和曹操手下的劉岱並不是同一人
46.韓遂幾歲∶演義中,曹操問韓遂幾歲,韓逐答四十,此處錯誤,此時韓遂已經七十多歲了
47.關羽單刀會∶按照《三國志?魯肅傳》和韋曜《吳書》的記載,並不是關羽到魯肅那裡去赴會,而是魯
肅到關羽那裡去赴會,「單刀赴會」的孤膽英雄不是關羽,而是魯肅。 而三演本末倒置, 「單刀」乃軍
士之兵器佩刀,而非大刀。
48.關羽與同僚∶關羽與同僚的關系很不和諧
(1)馬超∶聽說馬超歸附,對其不服,寫信給諸葛亮,問「馬超的才能可與什麼人相比?」(《三國志?馬
超傳》)
(2)黃忠∶聽說黃忠為後將軍,憤怒地說∶「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三國志?費詩傳》)
(3)糜芳∶「為南郡太守,與關羽共事,而私好攜貳(私人關系不和),叛迎孫權。」(《三國志?麋竺傳》)
(4)士仁∶「與羽有隙,叛迎孫權。」(《三國志?楊戲傳》)
(5)劉封、孟達∶二人鎮守上庸,關羽在襄樊之戰中請二人發兵相救,二人坐視不救。
(6)廖立∶在丞相掾李邵、蔣琬面前評論關羽「怙恃勇名,作軍無法,直以意突耳(憑恃英勇的名聲,帶兵
沒有章法,簡直是主觀蠻干。」)(《三國志?廖立傳》)
(7)潘∶「亦與關羽不穆(不和)。」(《三國志楊戲傳》)
49.關公與女色:曹公與劉備圍呂布與於下邳,關羽啟公,布使秦宜祿行求救,乞娶其妻,公許之。臨破
,又屢啟公。公疑有異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羽心不自安。如此看來,關聖大帝也有七情六慾;關於
貂蟬,正史上沒有記載。《三國演義》在呂布死了以後,也未對貂蟬作交代。關公月下斬貂蟬,大多史學
家認為是虛構。如果是真事,關羽也太不配做男人了。
50.關羽麥城凜然拒降:孫權使人勸降,關羽詐降,在城頭虛插旌旗,從別門撤退,被呂蒙算到,半路截
殺之。
回答者:神王之神 - 魔法師 五級 7-21 20:53
三國正史,演義的差別很多人把三演當正史,以為書中寫得皆為真、虛實不分。
1.桃源結義∶正史並無寫到三人有結拜 只提到情若兄弟(年齡:關羽要比劉備大)
2.溫酒斬華雄∶實華雄死於江東猛虎孫堅刀下,三演反把孫堅寫成是華雄的手下敗將,這對孫堅太不公平
了。
3.三英戰呂布∶呂布實被孫堅擊退.. (公孫瓚沒有參加討董聯盟,所以劉、關、張三也未曾參加,也就不
會有虎牢關三英戰呂布。)
4.十八路諸侯討董卓∶只有後將軍袁術,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袞州刺史劉岱,河內太守王匡,勃海太守
袁紹,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廣陵太守張超,長沙太守孫堅和曹操只有這
十三家,孔融當時正忙於對付黃巾賊,不可能分身去討董,陶謙當時只有貢獻一些金錢,並無參加戰役,馬騰
當時尚未接受招安,怎可以參加討董行列,當時公孫瓚正要對付鳥桓,亦不可能參加討董行列,至於張楊當時
和劉備一樣,只是義勇軍,而劉備當時亦只是跟隨出證.
5.斬顏良,誅文丑:斬顏良確有其事,誅文丑的卻是曹操的部下所為。
6.張飛鞭督郵∶實乃劉備所為
7.徐州誅車胄、古城斬蔡陽:此乃劉備所為。
8.土山約三事:那次戰役關羽是戰敗被擒,並非有「土山約三事」如此堂皇之事。
9.曹操獻刀殺董卓:曹操認為卓終必敗,不領董卓情~逃歸鄉里..曹操獻刀,不見正史..應是虛構
10.連環計∶無記載有貂蟬之人 呂布與董卓爭奪一婢女而起
11.關羽降曹∶無特別記載 應為自願(在三演所編造的關羽投降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為了「保護二皇嫂」
,但這是與史實不符的。根據史書記載∶劉備到徐州後,屯兵小沛,命關羽守下邳。劉備的妻子應該隨劉
備住在小沛,而不是住在下邳。曹兵進攻小沛時,劉備戰敗逃走,妻子在小沛被俘,而不是隨關羽在下邳
投降的。也就是說,關羽在投降時,身邊並沒有什麼「二皇嫂」。)
12.過五關斬六將∶ 此五關相距甚遠 也無聯系 虛構劇情(關羽離開曹操後,直接從許昌南下往汝南投奔
劉備,並未發生過五關、斬六將之事。)
13.被斬的六將∶三演說被斬的六將是孔秀、孟坦、韓福、卞喜、王植和秦琪,而這幾個人都不見史書記
載,連名字也是虛構的。他們的出場只有一個任務,就是挨關老爺一刀。
14.孫堅之死∶孫堅死於硯山...由於單騎輕出,只帶幾名隨從遭黃祖設伏以落死及流失射死
15.孫策之死∶實乃遭刺客暗算 不治(在攻打陳登的途中亦是單騎輕出,不過更誇張…只有自己一個人去
打獵...無巧不巧被許貢的三名家客給盯上(許貢死於孫策之手)即做孫策曉勇,但臉上一箭,受創極深雖
有黃蓋等人後來極力搶救但仍回天乏術)
16.徐庶之智∶徐庶在正史上記載太少。。。無名過客而已
17.徐庶進曹營:曹操南征,劉備和諸葛亮、徐庶等南逃,亂軍中,徐母被俘,於是徐庶告別劉備,進曹
營;
18.火燒博望∶非諸葛實乃劉備手筆.. 發生在建安七年,而建安十二年,諸葛亮才出山。
19.糜夫人傷重跳井自殺、超雲推倒土牆蓋井∶正史記載..甘夫人和糜夫人在當陽皆安然無恙..故也沒有
超雲推倒土牆蓋井的事情啦 ^^
20.長板坡七進七出∶趙雲護送家小撤退 十分平淡
21.怒吼長坂橋∶曹軍夏侯傑因此肝膽俱裂被嚇死= =|| 是小說的誇張手法..
22.苦肉計∶正史上確有黃蓋詐降曹操一事..但苦肉計置疑..
23.舌戰群儒∶無此事 諸葛面見孫權而已..諸如舌戰群儒、智激周瑜、群英會、苦肉計、連環計等均為虛
構。
24.孫夫人投江∶孫夫人與劉備的婚事,本來只是歷史上無數次政治性聯姻之一。是孫夫人去荊州..並沒
有劉備跑到東吳去娶親。這裏並沒有多少男歡女愛的色彩。二人成婚之時,劉備已年近半百,而孫夫人不
過二十上下,年齡相差約三十多歲..一個是貪圖皇位的梟雄,另一個是任性而為的驕女,彼此互不信任,
何來歡愛?所以,劉備入益州不久,孫權就「大遣舟船迎妹」,而孫夫人也毫不猶豫地回了娘家,還差點
帶走了劉備的寶貝兒子阿斗。從此,她一去不返,杳無音信,與劉備恩斷情絕。後孫夫人投江自盡是假,
沒有此事..劉備呢?占據益州之後便娶了寡居的吳氏(吳懿之妹,劉璋之嫂),也看不出對孫夫人有什麼
留戀。正因為這樣,在《三國志.蜀書.二主妃子傳》中竟沒有一句話提到孫夫人!史書上沒有記載孫夫
人的最後結局,但可以肯定,她是絕不會為了劉備而殉情自盡的。
25.智激周瑜∶此詩(索二喬)出於曹植之手。。。當時還未出現
26.周瑜智算蔣干∶實蔣干赤壁後游說周瑜。。。。。不成(歷史上的蔣干沒有說服周瑜,就回來了,稱贊
周瑜雅量高致,並沒有中計,而且這件事發生在赤壁之戰幾年以前。)
27.龐統連環∶並無記載 連環是曹操之決策,龐統未曾參與過赤壁之戰。
28.草"船"借箭∶無此事,此乃孫堅、孫權父子所為,分別發生在跨江擊劉表和濡須之戰。(三國演義之祖
【三國志平話】中借箭的是公瑾。)
29."草"船借箭∶在唐代時 張巡在安史之亂中,曾在夜間用草人垂下城牆賺了令狐潮幾十萬只箭 ←(這是
補充.. ^^)
綜合(20)(21)就變成草船借箭哩 一▽一
30.乞求東風∶純屬虛構(借東風——冬至時日,多有東南風,此乃曹操之天災,非人為;)
31.華容道關羽義釋曹操:這是作者為醜化曹操,樹立關羽的高大形象而虛構的。在華容道攔截曹操的是
劉備,但是他去晚了,所以被曹操跑掉了。
32.戰長沙:劉備南征荊南四郡,四郡守望風而降,黃忠便隨長沙太守韓玄同降,並未發生戰斗。
33.刮骨療傷:此時華佗已經死了兩年,因此並非華佗所為,似乎只是一般的軍醫所為。
34.諸葛三氣周瑜∶周瑜當時並未注意過諸葛亮。。。極少碰面…從赤壁之戰結束到周瑜病逝的兩年間,
諸葛亮正在零陵一帶搞後勤工作,根本沒有和周瑜見過面。至於周瑜病逝後,蜀國弔唁的代表是龐統,而
不是諸葛亮。
35.征漢中:征漢中時的前線總指揮是劉備,諸葛亮留守成都搞後勤工作。
36.賠了夫人又折兵∶單純的政治婚姻。。。。。無他
37.周瑜之死∶周瑜死於巴丘 操勞過度
38.計借荊州∶實乃魯肅之計 以劉抵曹
39.馬騰討董卓∶馬騰和董卓等是一路人馬,不但沒有參加討董聯盟,而且還幫助董卓鎮守長安。
40.馬超興兵∶實乃背父 叛亂(至於馬騰之死,並非馬騰謀誅曹操被殺,馬超起兵報仇,而是馬超起兵反
曹,所以馬騰被殺。)
41.取蜀攻略∶由法正 龐統完成。。。。。。。
42.張松獻地圖∶劉備入蜀後,拉攏法正與張松,並詢問蜀中的兵馬糧錢等情況,於是張松繪制了《西蜀
地形圖》。
43.喬國老應是"橋國老",還有和喬玄並不是同一人
44.貂蟬∶存在置疑…但王允的確有個導致董卓與呂布反目的侍女
45.劉岱∶正史有兩個劉岱,反董卓聯盟的劉岱和曹操手下的劉岱並不是同一人
46.韓遂幾歲∶演義中,曹操問韓遂幾歲,韓逐答四十,此處錯誤,此時韓遂已經七十多歲了
47.關羽單刀會∶按照《三國志?魯肅傳》和韋曜《吳書》的記載,並不是關羽到魯肅那裡去赴會,而是魯
肅到關羽那裡去赴會,「單刀赴會」的孤膽英雄不是關羽,而是魯肅。 而三演本末倒置, 「單刀」乃軍
士之兵器佩刀,而非大刀。
48.關羽與同僚∶關羽與同僚的關系很不和諧
(1)馬超∶聽說馬超歸附,對其不服,寫信給諸葛亮,問「馬超的才能可與什麼人相比?」(《三國志?馬
超傳》)
(2)黃忠∶聽說黃忠為後將軍,憤怒地說∶「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三國志?費詩傳》)
(3)糜芳∶「為南郡太守,與關羽共事,而私好攜貳(私人關系不和),叛迎孫權。」(《三國志?麋竺傳》)
(4)士仁∶「與羽有隙,叛迎孫權。」(《三國志?楊戲傳》)
(5)劉封、孟達∶二人鎮守上庸,關羽在襄樊之戰中請二人發兵相救,二人坐視不救。
(6)廖立∶在丞相掾李邵、蔣琬面前評論關羽「怙恃勇名,作軍無法,直以意突耳(憑恃英勇的名聲,帶兵
沒有章法,簡直是主觀蠻干。」)(《三國志?廖立傳》)
(7)潘∶「亦與關羽不穆(不和)。」(《三國志楊戲傳》)
49.關公與女色:曹公與劉備圍呂布與於下邳,關羽啟公,布使秦宜祿行求救,乞娶其妻,公許之。臨破
,又屢啟公。公疑有異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羽心不自安。如此看來,關聖大帝也有七情六慾;關於
貂蟬,正史上沒有記載。《三國演義》在呂布死了以後,也未對貂蟬作交代。關公月下斬貂蟬,大多史學
家認為是虛構。如果是真事,關羽也太不配做男人了。
Ⅵ 求 殘穢,不可以住的房間 百度網盤免費資源下載鏈接,謝謝
鏈接:
《殘穢:不可以住的房間》是由中村義洋執導的懸疑恐怖電影,由竹內結子、橋本愛主演,於2016年1月30日在日本上映。該片改編自作家小野不由美的同名小說,講述了恐怖小說家由於收到女大學生寄來的信件從而捲入一系列驚悚事件的故事。恐怖小說家我某天突然收到了女大學生久保寄來的信件。我現在住的房間里經常聽到奇怪的聲音,似乎是衣服摩擦榻榻米地板的窸窣音。久保如是說。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兩人展開了調查,而曾經住過這些房間的人,全都發生了上吊自殺、放火燒死全家等慘劇。引起這一切的穢到底是什麼,在追尋真相的過程中,我也一步一步踩入黑暗的深淵,沒有源頭,亦沒有出口,只有透不過氣的恐懼與撕心裂肺的悔恨。
Ⅶ 三國演義和三國志是否有很大出入
演義是一種小說,目的是為了好看,為了故事的精彩,他展現的不是歷史史實,他只是以三國的歷史為題材,來編寫一本世人喜歡看的小說。所謂的小說人物必須的有善惡美醜的區別,所以作者刻意惡化某個角色,誇張某個角色...都是很正常的。而三國志是一部記錄歷史事實的資料志,三國志裡面為許多人單獨做傳,精簡的概括某個人的歷程和業績,並沒有參雜許多個人感情。
因此三國演義和三國志的出入是非常之大的,例如:桃園結義,空城計,草船借箭,借東風,火燒博望,蔣干盜書,五虎上將等等都不是像三國演義里說的那樣,就連劉關張三人的武器--青龍偃月刀,丈八蛇矛,雙股劍都是羅貫中的渲染,不是歷史事實。
個人見解,希望有所幫助!
Ⅷ 求 殘穢,不可以住的房間 百度雲免費在線觀看資源
鏈接:
作品相關簡介:《殘穢:不可以住的房間》是由中村義洋執導的懸疑恐怖電影,由竹內結子、橋本愛主演,於2016年1月30日在日本上映,講述了恐怖小說家由於收到女大學生寄來的信件從而捲入一系列驚悚事件的故事
搶首贊
Ⅸ 你覺得有哪些恐怖片拍的很成功
國產恐怖片啊,你多看幾部,那人臉是認得到的,就那幾個導演,就那幾個演員,翻來覆去的拍爛片,那種豆瓣上一分兩分三分的爛片,偶爾出一部能有四分的片子,都是要讓人驚呼的,良心之作啊,經典巨制啊。就是這種片子啊,站在一個觀影者的角度,你真是很納悶的,一部能看看的片子都拍不出的導演,到底是誰給他們投的錢,接二連三的拍?簡直不可思議好嘛?
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大家可能不會相信,這個事從電影製作和發行的角度看,內在邏輯是可以自洽的,但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們下次講,今天呢,照著豆瓣上的評分,從高往低,灣哥先帶大家來扒一扒這些爛出水平,爛出花樣的國產恐怖片。
國產恐怖片吧,內容一般不恐怖,我們掰著指頭都能把結尾數完,夢境,幻覺,精神分裂,惡作劇,來來去去左右就這么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