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愛麗絲·門羅 憑借哪部作品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愛麗絲·門羅 2013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沒有憑哪部作品 而是這位作家憑她的寫作跟影響力拿到的
《逃離》是其代表作
門羅寫的大部分是女人的故事,她的早期創作中,是一些剛剛進入家庭生活的女孩子,為愛情、性、背叛、孩子等苦惱;到後期,則是在中年危機和瑣碎生活中掙扎的女性,但她們都有著慾望和遺憾,有著強大和軟弱之處。門羅的小說並不特別重視情節,更多是利用時空轉換,將記憶和現實生活打碎重新組合,這也表現了她想表現的觀點:看世界,或許有新的角度,文學就可以幫助人們重新認識世界。她曾經在一篇散文中介紹讀小說的方式:「小說不像一條道路,它更像一座房子。你走進裡面,待一小會兒,這邊走走,那邊轉轉,觀察房間和走廊間的關聯,然後再望向窗外,看看從這個角度看,外面的世界發生了什麼變化。」
主要作品:
1968年:《快樂影子舞》獲得加拿大總督文學獎
1973年:《我青年時期的朋友》
1973年:《少女們和婦人們的生活》
1978年:《你以為你是誰?》第二次獲得總督文學獎
1986年《愛的進程》第三次得總督獎
1994年《公開的秘密》
1996年《一個善良女子的愛》
2001年《憎恨、友誼、求愛、愛戀、婚姻》
2004年《逃離》吉勒文學獎
2006年《石城遠望》
-- 派派小說論壇為您解答
⑵ 如何評價加拿大作家門羅的小說《逃離》
《逃離》講述愛的力量和無止境的背叛,講述瑣碎生活中的不安分、錯過的機會,講述一次又一次的逃離,以及人們為此付出的代價。門羅關注日常生活,善於捕捉人與人之間復雜而微妙的關系。不同年齡、不同境況中的人,在門羅朴實克制的文筆下生動鮮活,似可觸摸。
⑶ 門羅的《逃離》是一篇的還是一本的
《逃離》是201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加拿大短篇小說女王艾麗絲·門羅(又譯艾麗斯·芒羅)代表作,並曾於2009年榮獲布克國際獎,是國內引進的該作家的第一本中文簡體作品,全書共收錄八篇作品,集中體現了愛麗絲·門羅的文學造詣。
《逃離》是由幾部短篇小說而組成的, 主人公都是平凡的女人,她們都來自城郊小鎮, 在小說里同命運: 她們為自己的感情而煩惱, 被愛情所困惑, 為激情而一時沖動。她們同樣渴望愛情, 尋覓真愛, 但同時又不知所措……其中短篇《匆匆》講的是曾經是書獃子的未婚媽媽朱麗葉,與在小鎮上居住的做教師的父母以及帶著兩個孩子的22歲喪偶的保姆艾琳的故事。
(網路)
所以應該是八個小故事合集~
⑷ 愛麗絲.門羅的《逃離》是一部傑作,從這個故事中我們能明白什麼
《逃離》的整本書內收錄了八篇作品。而這八篇作品給人的的觀感就是:無論生活中經歷了什麼難言的苦難,我們都應該努力抬頭克服困難向前做。
這本書還表達著另外一種意思,愛情的確有時候會被生活所壓迫下去,讓人覺得疲憊。但是只要到了失去的時候人才會珍惜。
⑸ 2013年門羅的諾貝爾獎文學作品是哪部
諾貝爾文學獎好像並不是根據作家的某部作品來評獎的吧。不過她的作品在國內相對冷門,因為獲獎比較令人熟知的是一部《逃離》,是一部小說集性質的作品。
⑹ 有關愛麗絲門羅的勵志故事
愛麗絲·門羅,中年女文青的勵志榜樣 10月10日晚7點,瑞典文學院宣布,2013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82歲的加拿大短篇小說家愛麗絲·門羅。這位一生專攻短篇小說的加拿大女作家成為歷史上第110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第13位女性得主。瑞典文學院在當天發表的聲明中說,門羅的作品以情節細膩見長,文風透徹,帶有心理現實主義特色,享有「加拿大契訶夫」的美譽。她的小說多以小鎮為背景,描述主人公為了贏得社會承認而努力,卻往往陷入緊張的關系與道德沖突之中。 據媒體報道,身居加拿大的門羅在得知獲獎後接受采訪時說,自己在高興之餘「受寵若驚」。「我知道我在候選名單上,但我從沒想到過會贏。」門羅對加拿大媒體說,她稱自己一直把獲得諾貝爾獎視為一個「可能發生,但很可能不會成真的白日夢」。門羅表示,她希望自己的獲獎「能讓人們把短篇小說視為一門重要的藝術,而非一個你寫著玩的東西」。 1968年,她37歲,那一年,加拿大女權運動正在最高峰,她發表第一部短篇小說集《快樂影子舞》,一炮打紅,並得了她的第一座加拿大總督文學獎。此時,她已是3個女兒的母親。同為家庭主婦,我們很難想像,要想同時帶好三個孩子,仍舊堅持創作出一部部精美的作品,到底有多難。用她自己的話來說,她的許多早期創作,是陸陸續續地在孩子的呼嚕聲旁,或者等待烤爐的間歇中完成的。事實上,小說集《快樂影子舞》前後花了20年才寫完。套國咱們的一條俗語: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你去擠,總是會有的。 50歲之後,這個女人才真正開始擁有自己的生活,她爆發出驚人的創作力。不過她寫的都是她30歲到50歲期間歷史背景中發生的故事。1978年和1986年,門羅先後以《你以為你是誰?》和《愛的進程》,獲得了她第二及第三個總督獎。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她每隔4年都要出一部短篇小說集,開始享有世界級的名譽。 50歲才爆發出一股驚人的創作力,引發了QQ群里一幫中年女文青強烈的興趣,完全是一副勵志的感覺。50歲,也就是快到了退休年紀,在傳統中國人的眼睛裡,可在就此歇歇,去養老了,還有什麼可追求的?可是,在愛麗絲·門羅眼裡,50歲才大有所作為,在烤爐邊構思成文,一直堅持,卻淡定從容,從50歲到80歲才是她創作的鼎盛時期,最終終於問鼎文學之巔峰,多麼令人羨慕和嚮往!事實上,從所公布的照片來看,愛麗絲·門羅看上去精神矍鑠,氣質獨特,一襲白襯衣讓人看起來非常舒服,氣定神閑的樣子,這也是我認識的眾多文藝女青年和女中年嚮往和追求的境界。人生的努力也許從什麼時候起都不晚,愛麗絲·門羅就是最好的例證。
⑺ 求愛麗絲門羅小說的txt
合集打包
望採納
⑻ 急求愛麗絲·門羅的《逃離》英文原著PDF或txt
逃離"Runaway"
《逃離》是當代短篇小說大師艾麗絲·門羅的代表作。
《逃離》可以被視為「概念小說集」,八個故事隱隱被一個概念、一種氣質統一,人物的生活背景、遭遇、情感也多有近似,八個故事並無隔離之感,氣韻也並不被阻斷,混在一起組成了長卷。
PDF英文版已發在附件中,可下載閱讀!
⑼ 如何理解愛麗絲門羅的《愛的進程》這篇小說
這篇小說題中含「愛」,卻集中於「恨」——「我」的母親瑪麗埃塔對她的父親的恨。可謂別具匠心。他懂她,他能觸及到她的疼痛。這是人性的愛,無關乎社會道德准則,無關於別人贊不贊同。
⑽ 加拿大作家愛麗絲 門羅門羅的文章
艾麗絲·門羅(Alice Ann
Munro,1931-),加拿大短篇小說家,以其創作生涯的諸多優異作品獲得2009年度布克獎,並曾三次獲得加拿大總督獎。蒙若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優秀
的小說家之一,她的故事往往通過日常生活的鏡頭,透視人的處境,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盡管她的小說大都以加拿大的安省西南部和太平洋西北沿岸為背景,她
的聲譽卻遠遠超出加拿大,受到國際讀者的認可。
她的故事可感、動人,以看似毫不費力的風格探索人的心結。她的作品使她成為「當代最了不起的小說家之一」,Cynthia Ozick稱她為「我們時代的契柯夫」。
【小傳】
艾麗絲·門羅出生於安大略省Wingham鎮的一個以飼養狐狸和家禽為業的牧場主家庭。父親是Robert Eric
Laidlaw,母親是學校教師,名叫Anne Clarke
Laidlaw。愛麗絲十幾歲時開始寫作,並於1950年在西安大略大學就讀期間發表了第一篇作品:《影子的維度》。1949年,愛麗絲進入西安大略大學
主修英語,在校期間做過餐廳服務員,煙草採摘工和圖書館員。1951年,她離開大學與詹姆斯?蒙若結婚,移居到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溫哥華。她的女兒
Sheila,Catherine和Jenny相繼出生於1953年、1955年和1957年。Catherine出生後15個小時便不幸夭折。1963
年,蒙若夫婦移居維多利亞,在那裡創辦了蒙若圖書公司。1966年,他們的女兒Andrea出生。
1968年,艾麗絲·門羅出版的第一部小說集《快樂陰影的舞蹈》獲得了人們的高度贊譽,一舉贏得了當年的加拿大總督獎——加拿大的最高文學獎項。在此之後她又出版了《女孩和女人的生活》,書中講述了一組相互關聯的故事,它們合起來構成了一部長篇小說。
1972年,艾麗絲·門羅與詹姆斯·蒙若離婚。愛麗絲回到安大略,成為西安大略大學的住校作家。1976年,愛麗絲與地理學者Gerald Fremlin結婚,夫婦二人搬到安省柯林頓鎮外的一個農場,後來又從農場搬到柯林頓鎮,從那以後一直住在那裡。
1978年,艾麗絲·門羅的小說集《你認為你是誰?》出版,這也是一組相互關聯的故事,它在美國出版時採用的標題是《乞丐女孩——弗羅與羅斯的故事》。
這本書為她贏得了第二次總督獎。1979到1982年,蒙若游歷了澳大利亞、中國和斯堪底那維亞半島。1980年她同時擔任不列顛哥倫比亞與昆士蘭兩所大
學的住校作家。上世紀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這二十年裡,蒙若每隔四年就會出版一部短篇小說集,人們對她贊譽倍加,而她也不斷地在加拿大和國際上獲得各種獎
項。
2002年,蒙若的女兒Sheila出版了兒童時代的回憶錄:《母親與女兒的生活——在艾麗絲·門羅陪伴下長大》。
艾麗絲·門羅的故事經常發表於各類刊物,比如,《紐約客》、《大西洋月刊》、《格蘭德大街》、《女士》以及《巴黎評論》等等。在為推廣她
2006年出版的小說集《城堡岩石上的眺望》而做的一次訪談中,蒙若提到以後也許不會再發表新的小說集。但後來她放棄了這種打算,又有新作品問世。她的最
新小說集的標題暫定為《太多歡樂》,預計年內出版。
她的小說《越山而來的熊》改編後搬上銀幕,片名為《遠離她》,由Sarah Polley執導,Julie
Christie和Gordon
Pinsent主演。影片於2006年在多倫多國際電影節成功首映。Polley的影片獲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獎提名,但該獎項最終授予了影片《老無所
依》。
【寫作風格】
蒙若的很多故事都以安大略省的Horon縣為背景。突出的地方性是她的小說重要特點。另一個特點,是故事的無所不知的講述者,一邊講述一邊對世
界上發生的事情進行理解。很多人因為蒙若筆下的小鎮場景而把她跟美國南部的鄉村作家相類比。蒙若筆下的人物跟威廉?福克納和弗蘭納里?奧康納的作品中的人
物一樣,經常需要面對根深蒂固的風俗和傳統。但不同的是,蒙若的人物對事情的反應沒有那麼強烈。因此,具體就她筆下的男性人物而言,可以說蒙若掌握了描述
普通人的精髓,而她的女性人物卻比較復雜。蒙若的很多作品體現了南安大略哥特風格 。
人們經常拿蒙若與傑出的短篇小說家相比,美國作家Cynthia
Ozick就曾稱蒙若為「我們時代的契柯夫」。像契柯夫的作品一樣,情節在蒙若的故實里是次要的,而且「很少有事件發生」。在與契柯夫的比較
中,Garan
Holcombe寫道:「[故事的]全部基礎是瞬間的領悟,突如其來的昭示,以及精確而微妙地揭示事物的細節。」蒙若的作品涉及「愛與工作,以及這兩者的
失敗。她像契柯夫一樣對時間這個主題十分著迷,一再地描寫我們在時間面前的悲哀的、無能為力的處境——既無法拖延、也無法阻擋它無情的向前的腳步。」
蒙若作品的一個常見主題(尤其反映在她的早期作品裡)是正在步入成年的女孩子面對自己的家庭和她成長的小鎮時所面臨的兩難處境。在她近期的作品
中,例如2001年出版的《仇恨、友誼、禮儀、愛、婚姻》和2004年出版的《逃離》中,她的主題轉向中年人、獨身女人以及老人的勞苦。
蒙若那簡練而清晰的語言、對細節的嫻熟把握賦予她的小說「令人矚目的精確」——Helen
Hoy這樣評價她。蒙若的敘述揭示出生活含混的多義性:「諷刺與嚴肅同時出現」、「神聖庄嚴的箴言與炙熱的偏見」,「專門而無用的知識」,「尖利而快樂的
狂暴音調」,「庸俗趣味,冷漠無情,以及由此帶來的歡樂」等等。蒙若把奇妙與平常並列,兩者相互截斷、交織,直接地、毫不費力地為作品注入生命。正如
Robert Thacker所言:
蒙若的寫作……顯而易見地在讀者和評論者之間創造了一個相互理解的聯合體。我們都被她栩栩如生的描寫所吸引,這種栩栩如生並不是所謂的逼真的摹擬,也不是「寫實主義」,而是讓人感到她所寫的就是事物本身,就是人本身。
很多評論家認為蒙若的故事常常具有長篇小說的情感和文學深度。人們經常提出這樣的問題:蒙若寫的究竟是短篇故事還是長篇小說?Alex Keegan在《選編》雜志上做出了簡單的回答:「誰在意呢?蒙若的大部分故事包含著與長篇小說一樣多的東西。」
【作品】
Dance of the Happy Shades(《快樂陰影的舞蹈》),1968年(獲1968年加拿大總督小說獎)
Lives of Girls and Women(《女孩和女人的生活》),1971年
Something I've Been Meaning to Tell You(《我一直想告訴你的事》),1974年
Who Do You Think You Are?(《你認為你是誰?》),1978年(獲1978年加拿大總督小說獎)
The Moons of Jupiter(《木星的月亮》),1982年(獲加拿大總督獎提名)
The Progress of Love(《愛的進程》),1986年(獲1986年加拿大總督小說獎)
Friend of My Youth(《青年時代的朋友》),1990年(Trillium Book Award 崔靈獎)
Open Secrets(《公開的秘密》),1994年(獲加拿大總督獎提名)
Selected Stories(《故事選集》),1996年
The Love of a Good Woman(《一個善良女人的愛》),1998年(Giller Prize 吉勒獎)
Hateship, Friendship, Courtship, Loveship, Marriage(《仇恨、友誼、禮儀、愛與婚姻》),2001年
No Love Lost(《無愛失落》),2003年
Vintage Munro(《蒙若精選集》),2004年
Runaway(《逃離》),2004年(Giller Prize吉勒獎)
The View from Castle Rock(《城堡岩石上的眺望》),2006年
Too Much Happiness(《太多歡樂》),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