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稻草人》的作者是他的代表作品有
葉聖陶
《稻草人》是新中國第一本為兒童而寫的童話集,作者葉聖陶也是中國現代童話創作的拓荒者。童話集《稻草人》展現了勞動人民的苦難,但有時氣氛顯得低沉和悲哀,稍後的童話集《古代英雄的石像》著重表現人民群眾團結抗暴的集體力量。他的童話構思新穎獨特,描寫細膩逼真,富於現實內容。魯迅說,葉聖陶的「《稻草人》是給中國的童話開了一條自己創作的路的」(《表·譯者的話》)。 本書收錄了葉聖陶中短篇童話作品三十餘篇,並附有豐子愷先生為《古代英雄的石像》所撰寫的文筆生動的讀後感言。
Ⅱ 我們會在天上飛這本書的內容簡介
《我們會在天上飛》是「動物科普日記」中的一 冊,圖書以動物的口吻敘事,同時結合「日記」體裁。選取了巨嘴鳥、蜜蜂、蝴蝶、火烈鳥、蝙蝠、烏鴉等動物寫的日記。採用了擬人的手法,讓小動物們通過寫日記記錄了它們的成長,生活習慣及對人類的用途。
這本書分為九個部分,每個部分都是一種動物的日記。該書出版於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作者是蕭袤。
(2)豐子愷短篇小說集擴展閱讀
蕭袤著有長篇童話《小鯉魚歷險記》《繭屋》,童話集《快樂星期八》《波波熊的故事》,短篇小說集《冒煙的書包》,圖畫書《西西》《男孩和青蛙》等。
作品曾獲首屆中國出版政府獎、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國家文化部蒲公英獎、國家圖書館文滓圖書獎、宋慶齡兒童文學獎、陳伯吹兒童文學獎、冰心兒童文學新作獎大獎、冰心兒童圖書獎、張天翼童話寓言獎、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中華優秀出版物圖書獎等多種獎項,並人選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三個一百」原創出版工程、向全國青少年推薦百種優秀圖書等。
在國內外多家報刊(包括美國《世界日報》、法國《歐洲日報》)開辦個人作品專欄。多部作品人選幼兒補充教材、新標准小學語文課本,並譯介至美國、法國、瑞典、韓國、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等國家。多部作品被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兒童圖書館、德國慕尼黑國際青少年圖書館館藏。
Ⅲ 短文兩篇
小思,1939年生,本名盧瑋鑾,另有筆名明川、盧颿。祖籍廣東番禺。1964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新亞學院中文系,翌年到羅富國師范學院學習,獲教育文憑。1973年赴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研究中國文學。1981年,以「中國作家在香港的文藝活動」之論文獲得碩士銜。
小思曾任多家中學中文教師,1978年任教於香港大學中文系,1979年起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已出版的作品有《路上談》《承教小記》《不遷》《彤雲箋》《香港文縱》《日影行》《豐子愷漫畫選繹》及合集的《七好文集》《七好新文集》《三人行》等。小思從事文學研究工作,多次出任文學獎評判,參與各種文學活動。
2、席慕蓉簡介
席慕蓉,另有筆名蕭瑞、漠蓉、穆倫•席連勃(蒙古語,即大江河)等。祖籍內蒙古察哈爾盟明安旗,1943年生於重慶,後隨父母由香港遷至台灣。她從小酷愛繪畫,1964年到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藝術學院學習。後在台灣新竹師專美術科任教。多次舉辦畫展,出版畫冊並獲獎。1981年她「從來沒有刻意去做過些什麼努力」的詩集《七里香》由台灣大地出版社出版,深得讀者喜愛。
她寫詩寫散文,只是作為累了一天之後的休息,為的是「紀念一段遠去的歲月,紀念那個只曾在我心中存在過的小小世界」。生命、時光、鄉愁是她作品的內在主題,而對人情、愛情、鄉情的細膩獨特的審美描摹、委婉傾訴則是吸引讀者們的奧秘。主要作品有詩集《七里香》《無怨的青春》、散文集《有一首歌》《成長的痕跡》《生命的滋味》《三弦》《同心集》《寫給幸福》等。
三、 課文朗讀:可以根據學生不同情況進行多種形式的閱讀。
四、整體把握,問題探究:
《蟬》
1.課文里有一句話,是全文的文眼,同學們嘗試找出來,並說說對它的理解。學生探究。
「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過要好好的活過」是全文的文眼。
它是由抑到揚的關鍵之處,也是由蟬引發的對於生命的深刻感悟。不管是寫蟬的煩人的聒噪、病蟬的弱小,還是寫蟬17年埋在泥下,出來只活一個夏天的短暫生命,都是因為有這句話,才顯得有了意義和光彩。它也提醒我們,不管生命有多短暫,都要好好地活,給人振奮精神的感覺。
2.「斜陽里,想起秋風顏色,就寬恕了那煩人的聒聒」,「秋風顏色」給你怎樣的感受?
我們一般說聽見秋風的聲音,但作者用了「秋風顏色」,巧妙地在聽覺感受之外,增加了獨特的視覺感受,很有新意。它賦予秋風一種「顏色」,把屬於秋天的一些視覺形象加了進來,比如金黃的落葉、火紅的楓葉、暗綠的松柏、晴朗的天空,都融進了秋風中,言少而意豐。
3、《蟬》這篇文章揭示了怎樣的人生意義?學生合作探究,教師總結:
這是一篇短小的哲理散文。作者用先抑後揚的手法,由一隻小小的蟬引發了對生命的感悟。從寫蟬的聒噪,到寫病蟬的微弱、細小,都刻意表現了蟬的惹人厭煩和微不足道的一面。然而當知道蟬17年埋在泥下,出來就活一個夏天時,本來無足輕重甚至惱人的蟬令作者驚訝起來。何必這樣受苦而又執著?朋友的話揭示了樸素而深刻的哲理:生活歷程就是如此,為了生命延續,必須好好活著。不管90年,90天,都不過要好好地活而已。
《貝殼》
1、「是不是也應該用我的能力來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緻、更仔細、更加地一絲不苟呢?」體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
此句上承接著「上蒼給它製作出來的居所卻有多精緻、多仔細、多麼地一絲不苟啊」,比較了自己和貝殼里的生命,感悟自己的生命盡管有限,但還是比貝殼里的生命時間要長一點,空間要多一點,以表達一種的激的心情:要力所能及地把事情做得更精緻些、更好些,讓後人為自己的執著、努力而感動。
因為愛美,所以她加倍珍惜生命;或者因為熱愛生命,她加倍喜歡美。在作者的心中和筆下,這生活中的美和生命的感激是緊密相連的,所以她才會想到要把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緻、仔細、一絲不苟。
2、《貝殼》中有這樣的話:「這是一顆怎樣固執又怎樣簡單的心啊!」你怎樣理解「怎樣固執又怎樣簡單的心」?
作者希望自己給這個世界留下一些像貝殼這樣的東西來,很小,甚至不起眼,但是是自己精緻、仔細、一絲不苟地做的東西或事情。她並不夢想自己成就偉大的功業,只想對自己的生命作出一些精美的回饋。她渴望的不是人們對她贊美和崇拜,而是有人能看懂她執著的愛美的靈魂。所以此處的「固執」「簡單」都是作者相對自謙的說法,其實是執著和單純的意思。
3、這篇文章揭示了怎樣的人生意義?學生合作探究,教師總結
貝殼非常堅硬、精緻,迴旋的花紋中間有著色澤。作者感嘆「在我手心裡躺著的實在是一件藝術品,是捨不得拿去和別人交換的寶貝啊」。
在描述了貝殼的精美之後,作者想到了貝殼里那曾經的小小柔軟的生命,想到為了這樣一個短暫、細小、脆弱、卑微的生命,上蒼是那樣用心地營造了它的居所——精緻的貝殼。並由此進一步想到自己的生命,雖然也有限,但總比貝殼里的生命要長一點,空間要多一點,那豈不是更應該好好面對它,創造它,讓它顯得像貝殼一樣美麗、令人珍惜、驚嘆呢?
因為愛美,所以她加倍珍惜生命;或者因為熱愛生命,她加倍喜歡美。在作者的心中和筆下,這生活中的美和生命的感激是緊密相連的,所以她才會想到要把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緻、仔細、一絲不苟
回答者:myjiujiuwosa - 試用期 一級 9-11 20:08
小思,1939年生,本名盧瑋鑾,另有筆名明川、盧颿。祖籍廣東番禺。1964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新亞學院中文系,翌年到羅富國師范學院學習,獲教育文憑。1973年赴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研究中國文學。1981年,以「中國作家在香港的文藝活動」之論文獲得碩士銜。
小思曾任多家中學中文教師,1978年任教於香港大學中文系,1979年起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已出版的作品有《路上談》《承教小記》《不遷》《彤雲箋》《香港文縱》《日影行》《豐子愷漫畫選繹》及合集的《七好文集》《七好新文集》《三人行》等。小思從事文學研究工作,多次出任文學獎評判,參與各種文學活動課文里有一句話,是全文的文眼,同學們嘗試找出來,並說說對它的理解。學生探究。
「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過要好好的活過」是全文的文眼。
它是由抑到揚的關鍵之處,也是由蟬引發的對於生命的深刻感悟。不管是寫蟬的煩人的聒噪、病蟬的弱小,還是寫蟬17年埋在泥下,出來只活一個夏天的短暫生命,都是因為有這句話,才顯得有了意義和光彩。它也提醒我們,不管生命有多短暫,都要好好地活,給人振奮精神的感覺。
2.「斜陽里,想起秋風顏色,就寬恕了那煩人的聒聒」,「秋風顏色」給你怎樣的感受?
我們一般說聽見秋風的聲音,但作者用了「秋風顏色」,巧妙地在聽覺感受之外,增加了獨特的視覺感受,很有新意。它賦予秋風一種「顏色」,把屬於秋天的一些視覺形象加了進來,比如金黃的落葉、火紅的楓葉、暗綠的松柏、晴朗的天空,都融進了秋風中,言少而意豐。
3、《蟬》這篇文章揭示了怎樣的人生意義?學生合作探究,教師總結:
這是一篇短小的哲理散文。作者用先抑後揚的手法,由一隻小小的蟬引發了對生命的感悟。從寫蟬的聒噪,到寫病蟬的微弱、細小,都刻意表現了蟬的惹人厭煩和微不足道的一面。然而當知道蟬17年埋在泥下,出來就活一個夏天時,本來無足輕重甚至惱人的蟬令作者驚訝起來。何必這樣受苦而又執著?朋友的話揭示了樸素而深刻的哲理:生活歷程就是如此,為了生命延續,必須好好活著。不管90年,90天,都不過要好好地活而已。
《貝殼》
1、「是不是也應該用我的能力來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緻、更仔細、更加地一絲不苟呢?」體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
此句上承接著「上蒼給它製作出來的居所卻有多精緻、多仔細、多麼地一絲不苟啊」,比較了自己和貝殼里的生命,感悟自己的生命盡管有限,但還是比貝殼里的生命時間要長一點,空間要多一點,以表達一種的激的心情:要力所能及地把事情做得更精緻些、更好些,讓後人為自己的執著、努力而感動。
因為愛美,所以她加倍珍惜生命;或者因為熱愛生命,她加倍喜歡美。在作者的心中和筆下,這生活中的美和生命的感激是緊密相連的,所以她才會想到要把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緻、仔細、一絲不苟。
2、《貝殼》中有這樣的話:「這是一顆怎樣固執又怎樣簡單的心啊!」你怎樣理解「怎樣固執又怎樣簡單的心」?
作者希望自己給這個世界留下一些像貝殼這樣的東西來,很小,甚至不起眼,但是是自己精緻、仔細、一絲不苟地做的東西或事情。她並不夢想自己成就偉大的功業,只想對自己的生命作出一些精美的回饋。她渴望的不是人們對她贊美和崇拜,而是有人能看懂她執著的愛美的靈魂。所以此處的「固執」「簡單」都是作者相對自謙的說法,其實是執著和單純的意思。
3、這篇文章揭示了怎樣的人生意義?學生合作探究,教師總結
貝殼非常堅硬、精緻,迴旋的花紋中間有著色澤。作者感嘆「在我手心裡躺著的實在是一件藝術品,是捨不得拿去和別人交換的寶貝啊」。
在描述了貝殼的精美之後,作者想到了貝殼里那曾經的小小柔軟的生命,想到為了這樣一個短暫、細小、脆弱、卑微的生命,上蒼是那樣用心地營造了它的居所——精緻的貝殼。並由此進一步想到自己的生命,雖然也有限,但總比貝殼里的生命要長一點,空間要多一點,那豈不是更應該好好面對它,創造它,讓它顯得像貝殼一樣美麗、令人珍惜、驚嘆呢?
因為愛美,所以她加倍珍惜生命;或者因為熱愛生命,她加倍喜歡美。在作者的心中和筆下,這生活中的美和生命的感激是緊密相連的,所以她才會想到要把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緻、仔細、一絲不苟
Ⅳ 李森祥的小說集
著有長來篇小說《傳世自之鼓》,短篇小說集《台階》,中篇小說《村野子弟》、《屋脊丘陵》、《秤盤》、《毛心》、《十八里營房》、《秋暈》、《樟樹潭記》,電視連續劇劇本《豐子愷》(合作)、《無名的功勛》(合作)、《錢塘人家》(合作)、《大潮煙雨》(均錄制播出)等。
Ⅳ 介紹點好書看
那你看看余華寫的《活著》《許三觀賣血記》《兄弟》《在細雨中呼喊》
寫文革那段時間的記憶,有些內容會讓你看的想哭,我有個男同學在圖書館一個角落看《活著》,回宿舍後說當時看的眼淚都出來了,很不好意思讓別人看見!
但我個人更喜歡看《兄弟》,文革時期的兄弟情寫的非常到位,但兄弟後面的結尾不知道是不是作者本人寫的,還真有些狗尾續貂的意思!
我以前也看三毛的全集,基本上都看了,也很喜歡她的文字和善良,我想你也應該會喜歡看余華的作品,因為我感覺我們兩比較像!
金庸的小說不知道你看沒有,我想你應該看過了。這是唯一能讓我不想吃飯不香睡覺的小說,如果沒看全的話,都看下吧!
Ⅵ 豐子愷的散文集中的最短的一篇是什麼
豐子愷作品
著有:《緣緣堂隨筆》、《豐子愷書法》等。
著作書目:
《子愷漫畫》1926,開明。
《子愷畫集》1927,開明。
《西洋美術史》1928,開明。
《緣緣堂隨筆》(散文集)1931,開明;增訂本,1957,人文。
《子愷小品集》1933,上海開華書局。
《隨筆二十篇》1934,天馬。
《藝術趣味》(散文集)1934,開明。
《繪畫與文學》(論文集)1934,開明。
《近代藝術綱要》(論文)1934,中華。
《車廂社會》(散文集)1935,良友。
《藝術叢話》(論文集)1935,良友。
《豐子愷創作選》(散文集)1936,上海仿古書店。
《藝術漫談》1936,上海人間書屋。
《緣緣堂再筆》(散文集)1937,開明。
《漫畫阿Q正傳》1939,開明。
《子愷近作散文集》1941,成都普益圖書館。
《藝術修養基礎》(論文集)1941,桂林文化供應社。
《畫中有詩》(詩配畫)1943,桂林文光書店。
《教師日記》(日記體散文集)1944,重慶崇德書店。
《藝術與人生》(論文集)1944.1,桂林民友書店。
《古詩新畫》(子愷漫畫全集之一)1945,開明。
《兒童相》(子愷漫畫全集之二)l945,開明。
《學生相》(子愷漫畫全集之三)1945,開明。
《民間相》(子愷漫畫全集之四)1945,開明。
《都市相》(子愷漫畫全集之五)1945,開明。
《戰時相》(於愷漫畫全集之六)1945,開明。
《率真集》(散文集)1946,上海萬葉書店。
《小鈔票歷險記》(童話)1947,上海萬葉書店。
《子愷漫畫選》1955.11,人民美術出版社。
《子愷漫畫全集》1962.11,香港嶺南出版社。
《緣緣堂集外遺文》明川編,1979,香港問學社。
《豐子愷散文選集》1982,上海文藝。
《緣緣堂隨筆集》1983,浙江文藝。
翻譯書目:
《苦悶的象徵》(理論集)日本廚川白村著,1925,商務。
《藝術概論》日本黑田鵬信著,1928,開明。
《初戀》(小說)俄國屠格涅夫著,1931,開明。
《自殺俱樂部》(長篇小說)英國史蒂文生著,1932,開明。
《獵人筆記》俄國屠格涅夫著,1953,文生 。
《源氏物語》(長篇小說)日本紫式部著,1987,人民文學出版社。
《音樂的常識》
《音樂入門》
《近世十大音樂家》
《孩子們的音樂》
Ⅶ 豐子愷的小故事有什麼
豐子愷的《小故事》是他親自編寫、謄抄和裝訂的故事集,是一位父親給孩子講故事的手抄讀本,蘊含著他對中國兒童講故事的藝術匠心。
《小故事》中有豐子愷自己的閱讀軌跡——這些故事基本都來自《說苑》《東坡志林》《二十四史》和《虞初新志》等古典作品。
這得益於他的閱讀習慣:他平時閱讀古文時,就把一些好玩的、有意義的文言文翻譯成白話文,抄寫在特製的「緣緣堂制箋」上,有空的時候就讀給孩子們聽。據豐子愷女兒豐一吟回憶,這本自製的「小故事」手抄本,當年大受兒童們歡迎,經常被借閱,是豐家的「熱門書」。
(7)豐子愷短篇小說集擴展閱讀
小故事,在豐子愷這里,意味著篇幅短小、結構簡單卻含義雋永的短篇故事。這本書中,有囫圇吞棗、晏子使荊、扁鵲治病、朱買臣休妻等耳熟能詳的古代歷史典故,也有讓人大開眼界的桃核念珠、跳高絕技、吃煙獻技等古代奇技,同時也有畫風箏、剪發圖、高岱受騙等等富有幽默詼諧色彩的日常生活故事。
其中既有蘊含著古代倫理的教化典故,也有著志怪奇俠歷險,題材選擇較為多樣,包含了適宜不同年齡段兒童口味的故事。這些故事大多源於兒童並不熟悉的文言短篇小說集和史著作品。
1929年,他寫《幼兒故事》一文,從自己經驗出發,提出「如何給孩子講故事」,再通過學理性反思、故事模型歸納和結構分析,探索給兒童講故事的方法:用故事類型學思維,將兒童故事拆解和分析,方便記憶和領會,然後根據這種結構類型的相似之處,尋找適合自己孩子口味的故事,進行填充。
某種意義上,《小故事》就是豐子愷給自己孩子開出的一份中國古典故事書單,同時也是他講故事的「原始材料」。這些故事或溫馨,或有趣,或雋永,在豐子愷聲情並茂講述之中,深得豐家兒童們歡迎。
Ⅷ 及需豐子愷的資料。要短一點的。
豐子愷 (1898—1975)曾用名豐潤、豐仁,號子愷,浙江崇德(今桐鄉)人。他一生涉獵文學、繪畫、音樂、翻譯、書法等各個藝術領域,並都取得了傑出的成就。
他早年就讀於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校,隨李叔同學習繪畫。1921年赴日本學畫,次年回上海教書。1927年出版第一本漫畫集《子愷漫畫》,1929年任開明書店編輯,1930年至1937年專事作畫著書。抗戰爆發後,先後任教於宜山浙江大學和重慶國立藝術專科學校。新中國成立後曾任上海文聯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等職。主要作品有散文集《緣緣堂隨筆》《緣緣堂再筆》《子愷近代散文集》等十餘種,畫集《子愷漫畫》《又生畫集》《繪畫魯迅小說》等多種,另有學術論著和翻譯作品多部,對我國的藝術教育做出了巨大貢獻。
豐子愷最負盛名的是他的散文作品。他的散文和他的漫畫,風格、神韻極為相似。繪畫上他力求用形狀色彩來代替語言文字,寫作中則注意用語言文字狀物繪形,表現視覺色彩。他寫散文,總是選取自己熟悉的生活題材,以自己的所感,用最質朴的文字坦率地表達出來,在樸素到接近白描的文字中,傾注了一股真摯而又深沉的情感,很容易打動讀者的心靈而引起共鳴。
Ⅸ 豐子愷短篇集小說txt全集免費下載
豐子愷短篇集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傾國小說網和您一起繼續關注豐子愷短篇集最新章節。
作者簡介豐子愷(1898-1975年)漫畫家、作家、翻譯家、美術教育家。原名豐潤,又名豐仁。浙江崇德(現屬桐鄉)人。1914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校,從李叔同學習音樂、繪畫。1921年東渡日本,學西洋畫。回國後在浙江上虞春暉中學和上海立達學園任教。1925開始文學創作並發表漫畫。1928年任開明書店編輯。1931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緣緣堂隨筆》。以漫畫著名藝壇。並寫作了以中小學生和一般音樂愛好者為對象的音樂讀物32種。文筆淺顯生動,起了普及西洋音樂知識的啟蒙作用。50年代還從事介紹蘇聯的音樂教育、音樂情況及翻譯歌曲。抗戰爆發後,舉家內遷,在任教的同時積極從事抗日文化活動。抗戰後返滬杭,居家從事創作和翻譯。新中國成立後定居上海,曾任上海中國畫院院長、中國美協上海分會主席、上海對外文化協會副會長、上海市文聯副主席等職。文學創作以散文為主。主要有《緣緣堂隨筆》、《緣緣堂再筆》、《緣緣堂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