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請問有哪位了解民國軍閥混戰時的歷史,或有那些書是介紹這歷史的,告知一下
國民黨新軍閥混戰是以蔣、桂之間的戰爭拉開序幕的。
1929年2月19日,桂系的武漢政治分會發出決議,撤免魯滌平的湖南省主席兼18師師長職務。同時派葉琪的第9師,夏威的第7軍向長沙進兵。魯滌平措手不及,慌忙乘外輪逃往南京,桂軍控制了湖南。至此,桂系占據了兩湖,接通了廣西,勢成能攻能守、可進可退,要與蔣介石較量一番。這就是所謂的「湘案」。
蔣介石消滅白崇禧部的辦法是,利用唐生智與桂系的矛盾,起用唐生智,驅逐白崇禧。白崇禧帶到河北的李品仙、廖磊兩部原是唐生智的主力軍。白崇禧既想長駐河北,又想向西北發展,這引起部下的不滿。唐的部下都想早日回到湖南家鄉,又都覺得當桂系的軍官不光彩。蔣介石抓住這個矛盾,廣泛傳播唐生智將要復職的消息。唐生智在上海也活躍起來,派人向蔣介石表示竭誠擁護中央。蔣介石不但答應唐可重新指揮部隊,還賞以巨款,並促其立即北上平、津,收回舊部。
此時蔣、桂之戰已在弦上,白崇禧計劃率部南下浦口,配合李宗仁部攻蔣。但此時部隊已不聽白的指揮,並到處張貼「打倒桂系!」「打倒白崇禧!」「歡迎唐總司令東山再起」等標語。甚至把反桂迎唐的標語貼到北平、天津的火車車廂上。白崇禧在軍中不能立足,化裝由塘沽搭日輪逃走。
3月20日唐生智在塘沽登岸,受到舊部的歡迎。3月ZI日宣布討伐白崇禧,蔣介石立即任命唐生智為第五路軍總指揮。唐生智在北平順承王府設立總指揮部。蔣介石扶唐倒自計劃完全實現了,這等於砍去了桂系的一隻手臂。
李濟深是廣西梧州人,在廣東做官。在政治勢力的劃分上他屬於粵系。廣東財力充裕,但士兵的戰鬥力較差。廣西較窮,士兵勇敢。李濟深利用鄉士關系,長期以來與桂系結為一體。廣東支援廣西經費,廣西支援粵省兵力。李宗仁、白崇禧帶兵遠離廣西之後,李濟深與黃紹密切配合,使蔣介石無法插手兩廣。蔣介石要消滅桂系,不拆散粵、桂聯盟是難以成功的,因此,蔣介石陰謀暗算李濟深。
李濟深本不想來南京參加三全大會。蔣介石以人格擔保,特派吳稚暉、張人傑、蔡元培、李石曾四大國民黨元老請李到南京來調停湘案。李濟深信以為真。不料在3月21日晨,蔣介石突然下令將李濟深逮捕,關押在湯山俱樂部。3月28日國民黨三大閉幕的當天,蔣介石又派兵去抄了李濟深在南京的住宅。全國編遣會議後,蔣介石到處閱兵、演習,向地方實力派示威,李濟深曾為此電責蔣介石。蔣介石因而對李懷恨在心。
蔣介石無理扣押李濟深,引起各方面強烈不滿。幫助蔣介石勸說李濟深入京的吳稚暉和張人傑,首先怒氣沖沖地跑到蔣介石的面前斥責他的暴行,然後他兩人搬到湯山與李濟深同住,以表示抗議。蔡元培、李石曾也譴責蔣介石毫無信義。廣東將領群情激奮,蔣光鼎、蔡廷鍇等人聯名致電蔣介石,強烈要求立即恢復李濟深的自由。又電邀黃紹宏到廣州商議對策。但這時蔣介石已派粵籍將領陳銘樞、陳濟棠二人到粵活動,說服粵省將領服從中央。二陳以貌似公允的兩面派手法,用避免牽人戰爭為理由,把桂系孤立起來。隨後,蔣介石任命陳濟棠為討逆軍第8路總指揮。陳濟棠從此主宰了廣東。
蔣桂戰起,各實力派多為自己打算,3月29日,閻錫山發表通電,響應蔣介石的討伐令。四川的劉湘為防止蔣介石以追擊桂系為名進入四川,也聲明討桂。
馮玉祥在蔣桂戰爭中,採取兩邊應付的辦法,桂系曾請馮協助反蔣,馮滿口應允。蔣許給馮行政院長職位,馮為利所動,答應出兵14萬助蔣討桂。但馮在兵下徐州時,印刷了大批討逆布告,卻不印所討之逆為何人,只印「貪贓枉法、橫征暴斂、屠殺民眾,迫害青年」之類的罪名。他的用意是蔣、桂誰敗,就在布告上填寫誰的名字,並企圖先於蔣介石佔領武漢。馮玉祥的這種態度,不僅害了桂系,自己也遭到蔣介石的暗算,受到雙方責難。
蔣介石於3月29日親自擔任總司令,到九江指揮作戰,討伐桂系。何應欽任參謀總長。共出動3個軍:劉峙的第1軍,朱紹良的第2軍和朱培德的第3軍,並有14艘艦艇配合作戰。
然而,蔣介石最拿手的辦法是從對手內部收買叛將。蔣介石知道任何地方派系中都是派中有派,不可能沒有矛盾。蔣介石採用以派制派的方針從內部分化瓦解,利用他手握中央大權的條件,許諾投靠者以高官厚祿,往往容易找到叛投者。這種辦法瓦解對手能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見效甚快。
蔣桂戰起之時,李宗仁從上海返回廣西,白崇禧正從塘沽逃往廣西途中,黃紹宏坐鎮廣西,致使武漢軍中無主帥。武漢前線總指揮的大權交給了第一師師長李明瑞和楊騰輝。這時李明瑞和楊騰輝已被蔣介石買通。同時蔣介石又通過朱培德爭取張發奎,任命張為第1路軍右翼軍總指揮·,任務是叫張發奎搶在馮玉祥的前面佔領武漢。蔣介石手令:委任何鍵為討逆軍第4軍軍長,撥發該部給養70萬元,並應允事成之後:湘省一切要請芸樵(何鍵字)負責。何鍵立即發電表示「竭誠擁護」中央。就這樣,蔣、桂未經交戰,桂系占據的湖北、湖南兩省,從地方到軍隊,都已被蔣介石分化瓦解了。蔣介石的侍從副官鄭介民在武漢市內指揮蔣系的特務,已經做好了內應的安排。4月6日,蔣介石到達武漢,他宣布:「兵不血刃而定武漢。」因為李明瑞帶部隊脫離了戰斗,桂軍幾乎不戰自退了。馮玉祥先於蔣而人武漢的幻想也破滅了。
蔣介石進入武漢之後,封官犒賞,發給李明瑞部大批現金。又在武漢召開的群眾大會上,大罵叛逆。耀武揚威,不可一世。蔣介石還在武漢單獨召開了馮玉祥的部將韓復榘,蔣氏夫婦「盛情」款待,當面許韓任河南省主席職,並贈數十萬巨款,開始作瓦解馮部的工作。
從武漢敗下來的桂系第4集團軍的殘部,在胡宗驛、陶鈞、夏威的帶領下,退到鄂西,想聯絡四川軍閥楊森。蔣介石豈能容他們在鄂西立足,他命張發奎、朱紹良、夏斗寅部追擊,同時發出招撫桂系的《告桂系軍隊書》,稱:「官兵如帶械歸來,各賞洋五元;官兵如為待手來歸的一律收容;如能殺了你叛逆長官來歸的,必得重賞官級。殺了你連排長,賞銀百元官升一級;殺了團營長賞銀五百元,升二級;殺了師長總指揮來歸的,賞銀五千元,升三級。於是,胡、陶、夏三人頂不住蔣介石的武力與金錢雙管齊下的手段,三人同時宣布下野,部隊聽候改編。桂系第4集團軍至此全部瓦解。
蔣介石「徹底鏟除」桂系的戰爭是從5月5日開始的。蔣介石限5月25日前佔領柳州,他又從武漢跑到長沙督戰。此前蔣介石也曾誘迫過黃紹宏叛桂投蔣,但黃未能聽命。
李宗仁、白崇禧、黃紹宏在蔣介石的緊逼之下,決定爭取主動,以攻為守。在蔣介石向廣西進攻的同一天,5月5日,李宗仁在梧州打起「護黨救國軍」的旗號,由白崇禧、黃紹宏率兵分兩路向廣東進攻,企圖對粵作戰取勝後打開新局面。李宗仁則去香港聯系其他反蔣力量。5月21日,粵、桂軍在廣東白念進行血戰,桂軍失敗,退回廣西。白、黃在廣西雖反復作戰,但無力抵擋蔣介石從四面八方調來攻桂的軍隊,6月,白崇宏、黃紹宏由廣西南端的龍州敗逃越南,待機再起。
蔣介石鏟除桂系的方針及其陰險手段,引起國民黨各派系的極大震動,並感到驚恐。迫使他們各尋出路:或者奮起反抗,或者委身投靠,或者以兩面派的手法左右去逢迎。
蔣介石倒桂得手之後,他極力拉攏閻錫山,加緊攻擊馮玉祥,採用的仍是各個擊破的策略。
馮玉祥本想利用蔣、桂之戰,搶先佔領武漢。但被蔣介石所窺見,早有了防備。馮玉祥的打算落空,還增加了蔣介石對馮玉祥的怨恨,使蔣、馮之間的矛盾無法調和了。蔣介石佔領武漢之後,立即調集了主力部隊,准備進兵河南、山東,對馮系作戰。
蔣介石為了鏟除馮系,使出了全身的解數。首先,他開始大肆收買馮的部將。在武漢已把馮玉祥的老部下、最忠實的將領韓復榘收買。接著蔣介石又派人到襄樊,給石友三送去幾十萬元,進行收買。石友三本是反復無常的小人,立即答應聽從蔣介石的指揮。後來,蔣介石又用同樣的辦法,收買了劉鎮華、馬鴻逵等部將叛馮附蔣。西北軍在蔣介石的瓦解下發生了激烈的分化。其次,蔣介石廣泛散布謠言,製造馮玉祥勾結蘇聯、要南攻蔣介石並向山西發展打擊閻錫山的輿論,挑撥馮、閻關系,使閻錫山半信半疑。再次,蔣介石企圖誘騙馮玉祥入京,使西北軍群龍無首。當時,蔣接連電請馮玉祥人京供職。馮玉祥明確表示他不去南京的根本原因是「恐為李濟深第二」。同時馮玉樣在華陰召開軍事會議,決定武裝反蔣,馮自任「護黨救國軍西北路總司令」,要求各部收縮兵力,縮短戰線,馮軍從山東、河南一律撤至潼關集結,迎擊蔣軍。馮軍西撤之時,將歸德至馬牧集段13座橋梁炸毀以阻止蔣軍運兵。
5月8日,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推蔣介石為主席,23日,國民黨中央常委會決議,革除馮玉祥的一切職務,永遠開除黨籍,下令查辦。在這之後,國民黨中央發表的各項文告中,稱馮玉祥為「統一之梗」,「破壞革命」,「陰險成性」,「反復無黨」,「勾結蘇俄」,「背叛黨國」,總之是「十惡不赦」。蔣介石對他這位「死生不渝如胞兄」的馮玉祥,大有寢皮食肉而後快之意。文的、武的、正面進攻與內部瓦解一齊向馮玉祥的西北軍打過去,使馮玉祥的處境十分困難。
馮玉祥對蔣介石的強大壓力,不敢貿然迎戰,他突然宣布:「自5月27日起,所有各處電文,一概謝絕,從此人山讀書,遂我初衷。」馮玉祥下野當然不是為了讀書。目的是使蔣介石失去進攻西北軍的借口,以保存實力,然後馮設法拉閻反蔣。馮玉祥這一招果然收到一些效果,蔣介石的武力進攻暫時停止了。但是,戰場上的爭斗立即轉變為一場曲曲折折的蔣、馮、閻之間縱橫的政治斗爭。
閻錫山在蔣、馮沖突中,既媚蔣任馮,又拉馮抗蔣。媚蔣壓馮,是想借蔣之力把西北軍擠出豫、陝、他好稱王北中國;拉馮抗蔣,是為了在蔣介石面前抬高身價,阻止蔣介石進攻晉系。蔣介石為了各個擊破,緊緊拉住閻錫山先把馮玉祥趕下台,然後只剩下晉系就好收拾了。馮玉祥要想抗拒蔣介石,必須聯合晉系方能立足。這就是此時蔣、馮、閻三角關系的微妙之處。
6月7日,蔣介石致電閻錫山,要求閻錫山幫助他進攻西北軍,逼迫馮玉祥出洋,馮玉祥只「入山讀書」是不行的。閻錫山表示不主張內戰,提倡和平解決。並揚言他要與馮玉祥相偕下野出洋。隨後,他派人到天津訂購船票,到日本安排住處,擺出一副決心引退的樣子。閻錫山曾多次邀請馮玉祥到太原共商反蔣大計,但馮玉祥懷疑閻錫山別有他圖,不敢貿然入晉。馮看到閻的上述舉動,消除了馮的懷疑。閻又派馮玉祥敬重的老友李書城向馮說項,馮玉祥即決心人晉。6月ZI日,馮玉祥為了表示誠意,特帶上夫人李德全和女兒,從華陰山動身去山西,於24日到達太原,受到閻錫山的熱情接待。
馮玉祥到山西後,閻錫山並不認真地與馮商討反蔣大計,卻派人四處活動,准備出國的服裝用具,似乎閻、馮即刻就要手拉手起身出洋了。這下可急壞了蔣介石。果真馮、閻並肩出洋,無疑是使西北軍與晉軍聯合起來,蔣介石的各個擊破的目的就難以實現了。於是蔣介石又委任閻錫山為西北宣慰使,全權處理西北善後事宜。閻錫山對蔣的委任不加可否,卻又以更強硬的態度向蔣介石提出,一定要與馮玉祥同時出洋,如果中央不批准,則堅決辭去國府委員的職務。蔣介石又急忙致電挽留閻錫山,並決定自己屈尊赴北平與閻錫山晤談。這無形中使閻身價倍增。
6月25日,蔣介石到達北平,他要盡全力改變閻錫山腳踏兩只船的態度。6月27日,蔣介石派吳稚暉、趙戴文、孔祥熙三人,帶著他的親筆信到太原見閻錫山,請閻錫山赴北平與蔣商討處理西北善後事宜。閻錫山一面電請中央撤銷對馮玉祥的處分,一面隨同吳稚暉等人於6月30日來到北平。蔣、閻在北平經密談,蔣介石委任閻錫山為全國陸海空軍副司令,閻的地位在軍隊中途提高到蔣介石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閻錫山答應蔣介石盡快解決西北軍,蔣、閻達成了共同對付馮玉祥的秘密協議。這時,閻錫山的陰謀才暴露出來。他是先把馮玉祥騙到太原,手握馮這張王牌與蔣介石討價還價,一直要到蔣介石在北平許他任副總司令,價碼才算要足了。
閻錫山於7月2日突然「得病」住進了醫院,閉門謝客。7月4日他又退了去日本的船票。從此,閻錫山對馮玉祥也改變了態度。
他以馮住晉祠不便為名,將馮玉祥誘騙到建安村軟禁起來。村莊四周派軍隊封鎖,使馮與外界隔絕。
閻錫山背信棄義的行為,受到其他派系的譴責。說服馮玉祥人晉的李書城搬進建安村與馮玉祥同住,表示對閻錫山的抗議。
馮玉祥被閻錫山出賣,噬臍莫及,卻又不甘心坐以待斃。他已知蔣、閻有了新的交易,也不露聲色,只想設法拆散蔣、閻的勾結,以尋出路。他在軟禁之中,設法授意留陝主持西北軍的宋哲元,要他繞開閻錫山,直接與南京政府接通關系,向蔣介石靠攏。西北軍將領對閻錫山的背信棄義十分憤恨。馮玉祥被扣在建安村,軍餉無法解決。西北本屬貧脊地區,窮困萬狀,亟待接濟。他們得到馮玉祥的指令之後,感到靠攏南京也是一條出路。於是,西北軍在7月中旬派參謀長陳琢如到南京求見蔣介石,表示西北軍接受中央指揮,要求接濟軍餉。蔣介石認為西北軍向他屈服了,瓦解馮系已經不需要藉助閻錫山了。狡猾的蔣介石不知自己中了馮玉祥韜晦之計,於是,他派於右任、賀耀祖到西安宣慰與點編馮玉祥的部隊,安撫馮的部將,供應軍餉。為了籠絡西北軍將領,蔣介石下令把已經被免職的鹿鍾麟、薛篤粥、熊斌、唐悅良等人又請回南京。親自召見、宴請。8月17日特任命鹿鍾麟為軍政部長。8月22日又任命馮的另一親信李鳴鍾為全國編遣委員會遣置部主任。從此,蔣介石與西北軍的關系由對抗轉為密切了。
1929年8月,全國編遣實施會議之後,閻錫山開始感到他自身也難保了。馮系靠攏蔣介石,更使他狐疑。他猜想蔣、馮可能已有新的交易,下一步將是蔣、馮聯合起來對付晉系。閻錫山感到媚蔣壓馮的方針有些失策,為了擺脫困境,他准備再走拉馮抗蔣的道路。
中秋節之夜,閻錫山親往建安村,當面向馮玉祥賠禮道歉,提出聯合反蔣。馮玉祥指示宋哲元靠攏蔣介石,本為拆散蔣、閻聯盟。馮見目的已經達到,遂欣然向閻錫山表示,願摒棄前嫌,合作反蔣。9月26日,閻、馮同游五台山,以示重歸於好。
這次馮間發動反蔣戰爭,採取的辦法是:馮玉祥仍住在建安村,指示西北軍的宋哲元、孫良誠領銜發動反蔣。馮躲在幕後,以留迴旋之地。西北軍先發動戰爭,並擁戴閻錫山為首領,然後晉軍再起而響應,共同反蔣。
10月9日,宋哲元等先致電閻錫山、馮玉祥,列舉蔣之罪狀,聲言他們被迫起來反蔣。閻、馮即於10月10日復宋哲元等一電,稱:「應從長計議,以求政治趨人正軌,仍望先行切實編遣,冀達諸同志救國之初衷,國事當由國人解決也。」宋哲元與閻、馮電報往來的目的,是要造成閻、馮與此次反蔣無關的假象,以掩護他們在幕後的坐鎮指揮。
1929年10月10日,宋哲元等27名西北軍將領、聯合發表擁戴馮、閻,討伐蔣介石的通電。
宋哲元等人的討蔣通電慷慨激昂,所開列蔣之罪狀均為事實,有一定的號召力。西北軍兵分三路,浩浩盪盪向河南進軍。但卻在不到一個半月的時間內,就被蔣介石打敗了,原因何在?主要有三方面:
一、蔣介石在財力、物力、兵力上都占優勢。宋子文在寧、滬。浙一帶籌集軍餉,甚至把編遣公債也拿來打內戰,因為中央掌握國庫,財力充足。宋美齡組織的慰勞隊,帶著20萬現金到前線獎勵官兵。而西北軍窮得不能按月關餉。蔣介石還能得到帝國主義的裝備,武器彈葯充足。還有德國的軍事顧問獻計獻策。蔣介石以嫡系軍隊為骨幹,還有許多投靠他的雜牌軍,兵力也超過西北軍。
二、在政治策略上蔣介石也壓倒了西北軍。國民黨派系之間的混戰,本無正義可言。宋哲元的討蔣通電固然產生了一定的政治影響,但是,蔣介石回敬了一篇《告全國將士書》,稱西北軍「本屬利害結合,封建集團。只知有集團,不知有國家,只知有利害,不知有主義」。「此種封建集團,一日不消滅即國家統-一日不能成功」。宋哲元等對蔣介石的責罵也無法回答。
三、西北軍內部不團結。馮玉祥不在軍中,宋哲元與孫良誠爭當首領,互不相讓,互不服氣,指揮不能統一,作戰各行其事,因而削弱了戰鬥力。
然而,這次西北軍反蔣失敗的重要原因是閻錫山的再一次背信棄義。
事先講好的是馮、閻共同反蔣,否則馮玉祥不會單方貿然發動反蔣的。宋哲元等出於對閻錫山賣友求榮的痛恨,沒有按原來的約定推戴閻錫山為首領,只是籠統地提出擁護馮、閻。因此,西北軍發動之後,閻錫山按兵不動,使西北軍孤軍作戰。蔣介石看到馮、閻的裂痕,立即採取拉攏閻錫山、孤立馮系的策略。10月11日,南京以五院院長的名義致電閻錫山,請其就近負責處理西北問題。10月28日,蔣介石把特任閻錫山為陸海空軍副總司令的命令公布於眾。10月31日,蔣介石特派何應欽、方本仁等到太原,代表蔣介石與閻錫山勾結。11月5日,閻錫山宣布就任全國陸海空軍副總司令職。同時在北平、太原等地召開「討逆大會」以表示晉系完全擁護中央。閻、馮再次分離,蔣、閻重又勾結。隨後晉系對西北軍處於敵對狀態。戰敗而又徹底孤立了的西北軍退回陝西,固守陝縣、潼關一帶。馮玉祥的西北軍第二次反蔣又失敗了。
1929年,國民黨各派系幾乎都捲入了內戰的漩渦,槍炮聲沒有一天停止過,戰火遍及大半個中國。蔣介石的日子很不好過,他不得不急忙於12月3日召集黨國要員開會,謀劃對策。商討結果,蔣介石認定,爭取閻錫山和張學良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只要拉住閻、張,反對改組派,各實力派之亂則不難平復。於是蔣介石派吳鐵城以勞軍的名義去東北拉張學良,派趙戴文回山西勸說閻錫山。張學良在吳鐵城的說服下表示支持蔣介石。閻錫山與張學良早有往來。本已表示支持改組派的閻錫山,害怕奉軍入關,自己受到蔣、奉的夾擊,轉而支持蔣介石。於是,閻、張聯合發表通電,「毅然決然擁護中央」,反對改組派。這時,蔣介石派何應欽入粵與陳濟棠聯合擊退張發奎和桂系的「護黨救國軍」,調嫡系部隊劉峙部北上攻打唐生智。閻錫山親自到鄭州督戰,配合蔣軍攻打唐生智。1930年1月,唐生智潰敗,通電下野。石友三重新投降蔣介石。國民黨改組派的反蔣軍事投機宣告失敗。
蔣介石以勝利者的姿態進入了30年代,但由於反蔣派實力猶存,而且並未屈服,所以,一場更大規模的軍閥混戰正在醞釀之中。
1930年元旦給南京政府帶來的不是「福音」,而是嚴重的危機。雖然蔣介石因接連戰勝對手而趾高氣揚,卻並不能使危機有所緩和。
首先是政治危機。蔣介石的獨裁政治和國民黨的反動統治加深了國內的階級矛盾,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在黑暗看到了中國共產黨燃起的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勢;而國民黨反動政權的迅速腐敗與「惡化」,恰恰與紅色革命根據地的蓬勃發展形成鮮明對照。人民群眾參加土地革命的熱情越來越高漲,農村革命根據地在擴大,紅軍在發展。中心城市的工人、學生、青年和婦女等革命運動也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開展起來了。1927年以後的那種沉悶、壓抑的狀況,已經有了根本改變,人民革命力量的發展壯大,沉重地打擊了國民黨的反動統治,這是南京政府產生政治危機的根本原因。
此外,國民黨反動派內部的矛盾遠未解決。反蔣派的實力猶存。閻錫山、馮玉祥的手中握有50萬大軍,蔣介石為此晝夜不安。改組派繼續串連反蔣,頻繁活動,利用南京政府的腐化墮落到處作反蔣宣傳,給蔣的國民黨中央造成了不小的威脅。這也是造成南京政府政治危機的原因之一。
其次是外交危機。蔣介石指使張學良無端挑起中東路事件,引起中俄武裝沖突。不僅給邊境地區居民的生命財產造成嚴重損失,而且與蘇聯的外交談判曠日持久地進行,一直沒有達成和解的協議。蔣介石所搞的裁贓陷害馮玉祥的把戲,到頭來也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最後還有財政危機。連年不斷的內戰和長時期的邊界沖突耗資巨大,榨幹了人民的血汁。更為嚴重的是,宋子文等推行的賣國主義金融政策,把中國深深地拖入了世界資本主義的經濟危機之中。1929年,全世界資本主義國家發生了空前的經濟危機,金價猛漲、銀價狂跌,實行銀本位制的中國貨幣嚴重貶值。因為當時只有美國收購白銀,中國的白銀源源不斷地輸往美國,以維持中國的現行貨幣。美國靠中國廉價的白銀減少了損失,卻使中國陷人了「民生凋敝、國庫空虛」的境地中,民怨沸騰,一時間國內社會秩序混亂。
財政危機是南京政府最急迫的問題,蔣介石拿不出解決危機的有效辦法,他絞盡腦汁,還是要從強化南京反動統治上耍花招,提出所謂「刷新政治」,「增進政治效率」,加速全國統一等項措施,企圖壓縮開支,消極節流。而且他的「節流」辦法也僅只是「緊縮」。即緊縮編制、機構、裁減兵員等。但是,蔣系的軍事編制不縮,蔣系的御用機構不減;蔣介石收養的雞鳴狗盜之徒,不僅一個也不裁,還要派往各地去當官。對其他派系,蔣介石則以「國庫空虛」為理由,以「實行緊縮」為借口,要求他們迅速按編遣方案縮編。在未實現縮編之前,則拖欠或停發非嫡系部隊的軍餉。蔣介石還多次下令,調各實力派的部隊到指定地區點編,抽調各級軍官到中央軍校受訓。他企圖通過這些辦法,使各實力派的武力掌握到他的手裡。蔣介石為了擺出「緊縮」的樣子給人看,再次淘汰了一些老弱病殘的士兵,「精減」了部分無用的雇員。各實力派為了應付蔣介石,也照樣辦理,這樣,導致兵變蜂起,化兵為匪到處害人,使老百姓更加陷入水深火熱之中。除此之外,蔣介石又借口國庫空虛與國家不統一密切相關,強令地方必須服從中央,並以武力相威脅。這樣一來,國民黨反動集團內部的矛盾迅速加深,那些尚未公開反蔣的實力派也惴惴不安起來。新軍閥們置國家安危與人民死活於不顧,只為維護本集團的利益,又展開了一場新的爭斗。
1930年國民黨內部的爭戰,首先是從蔣、閻之間的爭吵開始的。
多年以來,蔣、閻關系一直飄忽不定,這是由於蔣介石的陰險和閻錫山的投機習性所造成的。閻錫山曾多次與蔣介石合作,但又多次破裂。桂系、馮系、唐系都先後受到蔣介石的致命打擊,唯獨閻錫山一直像游蛇一樣,安然迴旋於各實力派之間,使晉系得到了保存和發展。以往的經驗證明,蔣介石要利用他時,就給他一些利益,但往往過了河就拆橋,使閻空歡喜一場。如蔣介石為了籠絡晉系,曾把平津地區劃歸閻錫山治理,但平、津換旗後僅半年,到1929年1月,蔣介石即派宋子文到北平,以劃分「國稅」和「地方稅」為名,將平、津的稅收歸為「國有」也即「蔣有」。閻錫山忍氣吞聲服從了這個安排,同時向宋子文提出,平津衛戍部隊的軍餉應由中央財政部發給,以此作為讓出平、津「國稅」的交換條件。宋子文表面上答應了,但只發了一個月的軍餉,此後就再也不發了。閻錫山知道上了當,便申請發行省公債3千萬元,以抵補北伐時山西銀行墊付的3千萬元軍費,蔣介石卻沒有批准。閻認為這是蔣介石企圖利用經濟手段來控制晉系,為此,一直氣憤不已。國民黨軍佔領平、津後,在國民黨的內爭中,閻多次幫了蔣介石的忙。但蔣對閻卻只有利用而從不信任。閻親自率兵到河南助蔣滅唐,蔣又自食諾言,沒有把河南給閻,而是任命韓復第為河南省主席,又委任王金鈺為安徽省主席,馬鴻逵為皖南剿匪總指揮。蔣的嫡系部隊也紛紛北調,集中於徐州、蚌埠,並在河南駐扎重兵。這種態勢,無疑是為了防備晉系與西北軍,使晉軍不能在河南立足。閻的如意算盤落空,無可奈何地將晉軍撤回原防地。屢屢遭到蔣介石的算計,使閻錫山看出,蔣介石的下一個打擊目標就要輪到自己頭上了。這樣,在擁蔣還是反蔣的問題上,閻錫山不得不盡快作出抉擇了。
1930年1月16日,閻錫山回到太原,隨後,吳鐵城即銜蔣之命從北平趕來,為貫徹蔣的「刷新政治」方針,請閻補行副總司令就職宣誓儀式。這不僅是個手續問題,而是蔣介石要閻錫山表示服從中央的一種形式,閻錫山明白蔣介石的用心,他不願意再表示沉默。1月22日,閻錫山在太原補行了就職宣誓儀式,借機發表了對抗蔣介石的演說,提出要建立「整個的黨,統一的國」,反對蔣介石把持中央大權,指責蔣介石造成了黨的分裂、國家的分裂。蔣介石一面繼續調兵遣將,對晉閻武裝示威,一面公開向閻發出警告。2月9日,蔣介石向閻發出電報,稱「武力平定兩廣,極為有把握」,並特請趙戴文早日返京。面對蔣介石的威脅與恐嚇,閻錫山也不示弱*日即回蔣一復電。以此為發端,南京、太原之間展開了為時兩個月的電報論戰,間以談話、文告相輔,互相責罵,喋喋不休。蔣、閻的電報爭論展開之後,』雙方的陣線逐漸明朗。反蔣各派紛紛通電,表示擁護閻錫山。擁蔣的軍人政客打著維護中央的旗號為蔣介石搖旗吶喊。蔣介石在他的控制區掀起大規模的聲討閻錫山的運動;閻錫山也在自己的轄區內召開討蔣大會,查封蔣記中央主持的各地方黨部與報刊;以眼還眼,以牙還牙。蔣、閻論爭,使閻錫山與改組派的關系親密起來了。閻錫山否認南京國民黨中央的合法性,就必須樹一個「合法」中央才能與蔣記中央相對抗。為此,閻需要得到改組派與西山派的幫助。改組派在南方相繼失敗,他們軍事投機的本錢輸得差不多了,只好向北方的閻、馮找出路。同時,由於蔣介石襲擊了改組派
參考資料:http://book.tiexue.net/archivecontents269642/
『貳』 《桂系演義》txt全集下載
桂系演義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叄』 是誰全文朗讀了1992年廣西廣播電台播出的《桂系演義》
王進寶
『肆』 新桂系電子書txt全集下載
新桂系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新桂系 第一卷 崢嶸歲月 第五章 直言不諱
送走了李克凡,白崇禧來到了劉存身邊,默默注視著光著膀子的劉存,劉存立正叫聲「連長好」便低下頭。火光下白崇禧看到他沮喪的表情一愣,隨即大聲命令:「劉存!」
「到!」劉存挺起胸回答。
「給你二十分鍾,洗完澡立刻來見我!」
「是!」劉存回答完轉身而去。
看著劉存遠去的背影,白崇禧贊許的點點頭,向三班長韋耀清招了招手,韋耀清快步跑了過來,白崇禧詳細地詢問整個戰斗的過程後,又讓韋耀清把老陸找來,讓他說出發現匪徒來襲的前後經過,等將所有情況都了解清楚以後,才讓兩人離去。
劉存在小溪里洗完澡,回到營房換了身干凈的軍服,熟練地背上彈袋扎緊腰帶,提著槍一路小跑到白崇禧身邊:「報告!二排三班士兵劉存奉命前來報到。」
白崇禧轉過身面向劉存,上下打量了一番,滿意地點點頭;「不錯!來,陪我到河邊走走。」
「是!」
這時天已發白,白崇禧信步走出營區,劉存落後半步緊跟著,一路無話,走到……
免費的,直接下載就行
『伍』 新桂系小說txt全集免費下載
新桂系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新桂系-第三卷 躍馬中原-第一章 師出有名
上天早已註定,今年將是不平凡的一年。華夏大地上暗流洶涌,幾乎所有即將到來的大事件,都在這一年裡顯示出強烈的預兆。無論南北,各勢力之間明爭暗鬥爾虞我詐。衰敗與壯大、死亡與新生,正在無序地醞釀與躁動。
北方各軍閥勢力無不打著人民的名義妄圖竊取統治者至高無上的寶座,直系軍閥曹錕的賄選丑聞更是演出了一場波及全國的鬧劇,一時間群情激奮八方聲討,在奉系、皖系和南方勢力的威懾及道義等多重壓迫下,強橫的直系亦面臨分裂的危機。
五月的廣州百花盛開生機盎然。似乎找到了正確方向的大本營一片繁忙景象,各種政令與宣言、聲討和禮贊夾雜著各種試探和肯定,如雪片般在神州的天空中傳送。值此百忙之際,關於對廣西局勢分析及領導方略之特別會議,經過兩天的討論終於得出統一的意見:派遣以汪兆銘為首的中央特別代表一行前往梧州,傳達大本營的任命和商討兩廣統一之事宜,並給予思想的統一和道路的指引。
會議……
『陸』 急需讀後感
讀《誰動了我的乳酪》有感
《誰動了我的乳酪》寫的是個可愛的寓言故事,每頁都配有主人翁滑稽可愛個性鮮明的漫畫形象。可據說,就是這本不起眼的小書,在歐美創造了出版業的奇跡:自1998年9月出版後,兩年中銷售2000萬冊,同時迅速躍居《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商業周刊》最暢銷圖書排行榜第一名。
書中主要講述4個「人物」:兩只小老鼠「嗅嗅」、「匆匆」和兩個小矮人「哼哼」、「唧唧」。他們生活在一個迷宮里,乳酪是他們要追尋的東西。有一天,他們同時發現了一個儲量豐富的乳酪倉庫,便在其周圍構築起自己的幸福生活。很久之後的某天,乳酪突然不見了!這個突如其來的變化使他們的心態暴露無疑:嗅嗅,匆匆隨變化而動,立刻穿上始終掛在脖子上的鞋子,開始出去再尋找,並很快就找到了更新鮮更豐富的乳酪;兩個小矮人哼哼和唧唧面對變化卻猶豫不決,煩惱叢生,始終無法接受乳酪已經消失的殘酷現實.經過激烈的思想斗爭,唧唧終於沖破了思想的束縛,穿上久置不用的跑鞋,重新進入漆黑的迷宮,並最終找到了更多更好的乳酪,而哼哼卻仍在對蒼天的追問中鬱郁寡歡……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不難看出:事物總是在不斷地發展,我們的意識也該跟著不斷地更新,這樣我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當中才能有進步。生活中,其實「乳酪」是個比喻,代表我們生命中的任何最想得到的東西,它可能是一份工作,也可能是金錢,愛情,幸福,健康或心靈的安寧,也或許是一種生活的意願等等;「迷宮」代表著你花時間尋求著的東西所在的地方,它可以是你工作的機構,也可以是你生活的社區,亦或是你生活中的某種人際關系。我喜歡這本書,因為它是一個可愛的故事,輕松愉快地便澄清了混沌的生活。當一位被變化所困惑的人坐在一面骯臟的鏡子前,希望看清自己的真面目而無法實現時,《誰動了我的乳酪》就像一位智者,用一條白毛巾從容不迫地擦去鏡子上的污跡,讓困惑者真正發現自己的問題所在 。
別人都說: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生活何嘗不是這樣呢。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有自己想要的「乳酪」,我們追尋它,想要得到它,因為我們相信,它會帶給我們幸福和快樂。而一旦我們得到了自己夢寐以求的乳酪,又常常會對它產生依賴心理,甚至成為它的附屬;這時如果我們忽然失去了它,或者它被人拿走了,我們將會因此而受到極大的傷害。
生活在這樣一個快速,多變和危機的時代,每個人都可能面臨著與過去完全不同的境遇,人們時常會感到自己的「乳酪」在變化。各種外在的強烈變化和內心的沖突相互作用,使人們在各種變化中茫然失措,先是追問:「到底是誰動了我的乳酪」?然後對新的生活狀況無所適從,不能正確應對並陷入困惑之中難以自拔。今天,當我們回顧這幾年的新教育實驗,面對種種變化,《誰動了我的乳酪》四位主角的思維恰恰反映在社會上相關群落的行為中,有人牢騷滿腹,有人等待觀望,有人冷靜思考,有人不斷追求……而我,一個身臨其中的一分子又是怎樣?
讀完這本書,我知道每個人在必須為自己的事業,生活做出選擇時,必須充分地熱愛自己喜歡乾的事,熱愛才會努力去鑽研,努力鑽研必會有作為;選擇自己有能力乾的事,選擇一經確定,就要棄而不舍地去奮斗,從一點一滴做起,從最小的事做起,努力做到最好,在這個過程中增長才幹,樹立信心。久而久之,必定會有所作為,有所發展,有所創造!
世事變化本無常,《誰動了我的乳酪》告訴我一個最簡單的應對方法,那就是把跑鞋掛在脖子上,時刻准備穿上它,在千變萬化的世界裡奔跑追尋,去追尋其他更新鮮的乳酪
『柒』 三國,,趙雲,周瑜,甘寧墓
趙雲墓
在大邑縣城東1公里銀屏山下。冢大如小丘,依山而建,氣勢雄偉,四周有石砌女牆,古柏森森。墓前有清幽雅靜的木結構四合院建築,正中豎有高2.5米、寬1米的墓碑,上刻「漢順平侯趙雲墓」七篆體大字,兩側刻有填金對聯「赤膽永佑江原父老,忠魂猶壯蜀國山河。」匾文「永烈千秋」。趙雲(?-229),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南)人。三國蜀漢名將。建興六年(228年),隨諸葛亮攻漢中,分兵拒曹真,因兵力懸殊,退守漢中。翌年,病死成都。因趙雲曾在大邑戎兵防羌,故後主敕葬銀屏山麓。
一、廬江周瑜墓
年代:東漢
地址:廬江縣 軍二東路 橫街 朝墓巷(大轉盤)
周瑜,字公瑾,三國東吳名將,墓建於東漢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墓地約5畝,北域高約8尺,有封無表,平地起墳,以3×6×12小車紋漢代大磚砌成,墓門向東,墓周圍繞以石刻欄桿,旁建木質六角「談笑亭」。歷經千年,冢塌亭倒,石欄毀滅無存。明正統七年(公元1442),提學御史彭勖令知縣黃金蘭重加修葺,並立「吳名將周公瑾之墓」碑碣。清咸豐年間,墓址又遭破壞。民國31年,國民黨桂系駐廬部隊一七六師五二六團團長覃振元掘墓,後又重新修建,築墓成台,改圓形墓為凸型墓,分三層台階,正方體,圓頂。底台階邊長10米,墓高約5米,墓四角配以4頭石獅,墓正面豎立「吳名將周公瑾之墓」石碑,碑面兩側刻有對聯,文曰:「君臣骨肉江東水;兒女英雄皖北墳。」二層台階豎立國民黨駐軍團長覃振元、江防司令孫福安、縣長謝殿棟3塊石刻碑記。墓前兩旁豎立一對高大的長方形磚柱,上書對聯:「赤壁展鴻圖,三十功名公已勛垂宇宙;佳城封,兩千年後我來樹此風聲。」建國前柱已遭破壞,「文革」期間,碑碎墓毀,僅留下衰草荒丘。
建國後,特別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視文物古跡的修復和保護工作,1987年,周瑜墓被廬江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9年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撥款、募捐、劃地;1993年,廬江縣委、縣政府決定,拆遷墓附近26戶村民住房;2002年,廬江縣文化旅遊局對周瑜墓冢進行了重新修復,為利用有限空間,便於遊人參觀,根據省文物局專家建議,將墓冢改向朝南。2005年,重點對三國文物陳列館展示、享堂、碑廊等附屬仿古建築進行投入建設,不久一代英豪周瑜墓園再現千年勝跡,成為人們瞻仰、游覽勝地。
廬江的周瑜墓園的重新修建是從2007年初冬開始。由九華山的方丈出資修建廬江周瑜墓園。大概耗資2,3百萬。預計在2008年5,6月份完工。
補充:
周瑜墓在廬江縣城關鎮東門外朝墓巷。周瑜(175—210年),字公瑾,「廬江舒人也」(「廬江」古郡名,古舒縣即今廬江縣)。他20歲就跟隨孫策領兵攻下橫江、當利,渡江進擊秣陵……還鎮丹陽,吳中皆稱為周郎。建安十三年(208年),周瑜領精兵3萬,用火攻之計,使曹操幾乎全軍覆沒。著名的赤壁之戰使周瑜名聲大振,被封為偏將軍領南郡太守。著名詩人杜牧有《赤壁》詩: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周瑜在准備起攻蜀時,「道於巴丘(今湖南嶽陽)病卒」,時年36歲。靈柩運往蕪湖,孫權哭祭之後,「命厚葬於本鄉」。詩人彭教有詩雲:
一代英雄土一抔,寒雲衰草翳荒丘。
煙消赤壁人何在?月滿長江水自流!
已見有功成鼎足,誰雲無策定神州。
功名未就身先卒,日落青山萬古愁。
據《增補事類統編》和《廬江縣志》載:「周瑜墓在廬江縣東門外橫街頭」(即朝墓巷)。明《一統志》載:「周瑜墓在廬江縣東門外安豐鄉」(古廬江城東為安豐鄉)。此處今有墓巍然,墓前有碑,這就是明正統七年(1442年),提學御史彭勛,令知縣黃金蘭立「吳名將周公瑾之墓」的碑。
《江南通志》關於這塊碑石的高、寬、厚和字的排列形式,記得更為詳細,並有插圖。
1942年,國民黨一七六師五二七團團長覃振元伐其墓,後築墓成台,並刻石聯:
赤壁展鴻圖,三十功名,公已勛垂宇宙;
佳城封馬鬣,二千年後,我來樹起風聲。
1989年7月11日,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此墓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廬江縣志》載:「小喬墓在西門外真武觀西百步,墓墩俗稱瑜婆墩」,與城東周瑜墓遙遙相對。前人有詩雲:「凄凄兩家依城廓,一是周郎一小喬。」
孫策攻皖時,得漢太尉喬公二女,大喬和小喬,自娶大喬,小喬嫁周瑜。詩人黃庭堅《喬公故宅》詩雲:
喬公二女秀所鍾,秋水並蒂開芙蓉;
只今零落遺故址,令人千古思余風。
史載小喬貌若天仙,世稱「國色」,與周瑜情深恩愛,共同東戰西征達12年之久,育兩男一女。
千百年來,周瑜墓和小喬墓吸引著全國各地遊人前來觀光仰慕。
二、岳陽周瑜墓
岳陽是一塊人傑地靈的土地。周瑜雖不是岳陽人,但他在岳陽留下不可抹去的歷史足跡。話說東漢末年,正是軍閥割據的時候,年輕的周瑜就被孫策看中,於是便有周瑜兵戈鐵馬的一生。他24歲就當上了中護軍,吳國人都稱他為周郎。後來周瑜輔助孫權雄踞江東,被拜為偏將軍,擔任南郡的太守。由於他足智多謀,具有超凡的軍事指揮才能,像赤壁之戰這樣眾寡懸殊的險惡戰爭,他卻能「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赤壁大戰得勝後,他又被予以重任,鎮守江陵。建安十五年(210年),周瑜與孫權計議搶在劉備之前奪取西川(今四川一帶),再取襄陽,北擊曹操,以力消滅曹、劉,而一統天下,孫權欣然應諾。正在周瑜意氣風發,一展宏圖的時候,年僅36歲的他卻在回江陵,路過巴丘備辦糧草行裝的任所途中,忽然暴病而逝,給歷史,也給他自己留下了永久的遺憾,真是「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也許周瑜不死,三國的歷史就得重新更改,一統天下的有可能就是吳國。
赤壁大戰,曹操雖然慘敗,但他的實力仍然威脅著孫、劉。曹操掃盪孫、劉,一統天下的計劃仍如箭在弦,劉備借駐荊州,厲兵抹馬,勢力相當強大,對東吳威脅日深。這時,東吳主帥周瑜突然病逝,消息立即公之於眾,其後果嚴重,孫權是十分清楚的。據說為了安定軍心,穩定局面,吳國對周瑜的死秘而不宣,對周瑜進行就地安葬。然後縝密安排,一切准備停當,方才發喪。
岳陽周瑜墓,位於市郊南湖畔的金鶚村張家汊花墳坡。花墳坡又名發坡,金鶚山麓伸向南湖的一個小山咀。花墳坡是一個非常不起眼的地方,古時候當地百姓死了一般都葬在那裡,故名花墳坡。周瑜就夾雜在眾墳的中間,相當顯目。墓由四柱三開間石構牌坊、石桌,石墩,拜台,墓碑,墓冢及精工雕鏤的欄板式墓圍組成,佔地面積約600平方米,規模宏大,氣勢十分雄偉,可見後人對他的無限敬仰。
1958年以前,周瑜墓除牌坊坍塌外,余皆基本完好,只是掩沒在雜草叢中。1958年以後,周瑜墓不斷遭到破壞。其墓圍石料陸續被用來修水庫,築塘壩,甚至墊豬圈。1975年修機埠 時,將石料全部拆完,後來整個墓地被劃到開發區,墓冢被夷為平地。據目擊者回憶,墓被推平時,沒有發現什麼隨葬器物,只有一些長38厘米,寬17厘米,厚6厘米,四檔有水波浪花紋的墓磚。這種墓磚與我市出土的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墓磚,大小,花紋,火色完全相似。現殘存的花崗石欄柱20厘米見方,高160厘米,上部雕塑15厘米高的蓮花柱頂。浮雕青石欄板每塊80厘米見方,厚6厘米,上鐫吉祥圖案,龍鳳花鳥,有的左下方還刻有「周瑜」二字,並有詩文題詠,精緻講究。據當地村民回憶,原來這些石柱有160多根,石板有80多塊。
另在安徽、蕪湖、巢湖市潘灣、江西南昌、以及江蘇蘇州等地都傳有周瑜墓。
尋訪蕪湖周瑜墓
風嗚咽,雲低沉,蕪湖長江邊縞素一片,孫權率三軍將士皆白衣白袍守候在岸邊。一艘戰船駛過來了,正是山映斜陽時分,在江濤拍岸聲中戰船徐徐靠岸,孫權迎上前去,扶柩大哭:「沒有公謹,哪裡有江東,今後我依靠誰呢?」 江東軍民皆為之慟哭——那是漢獻帝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周瑜在征蜀途中,舊創復發,死於巴丘。
周瑜死後,江東震動,蒼梧郡太守吳巨在五嶺以南的地區趁機叛亂。孫權派兵平息了叛亂,斬了吳巨,但伐蜀大計只能一再延期。劉備趁機派兵入蜀,擊敗劉璋,奪得益州。而曹操也暫時無力攻取江東。
天下由此三分!
尋訪蕪湖魚市街
滾滾長江東流水,浪花淘盡英雄,三國風雲如狂飆在時空隧道呼嘯而去,轉眼就逝去了兩千多年,當年孫權素服舉哀,在蕪湖迎周瑜靈柩的荒涼江岸現在已經高樓成群,車水馬龍。
歷史在眼下放慢了腳步,你可以設想這是電影中的一個鏡頭:沿著青弋江入長江口處的中江橋而下,有一座楚天酒店,酒店旁的巷內有一片舊城改造中還沒有拆到的古舊住宅。在一個秋高氣爽的中午,我們在蕪湖市戲學專家和徽學研究員茆耕茹先生引領下走進了鏡頭。現代化的高樓與酒店旁的深深古巷彷彿是歷史切斷後橫截面,在這時代鉚接的夾縫中,我們尋找著東吳三軍大都督周瑜的履痕。
西內街上每塊青磚石板都刻滿了歷史的痕跡。木樓前,有幾位婦女坐在小板凳上擇菜,問起周瑜墓,她們都曾看見過那個高大的土丘,但具體情形她們也不甚了了。其中一位阿姨熱心地帶我們去找她的丈夫——在這里生活了64年的民間黃梅戲團的董培根先生。
從3歲起,67歲的董先生就在西內街上過去被人稱為洪公館的老屋裡居住。據他回憶:魚市街30號院內的確曾有一座人們傳說中周瑜墓。董先生為我們畫了一張草圖:在一個方圓500平方米左右的橢圓形院場內,有一個方圓幾十米、高約二層樓的圓形土冢。數代世居於此的老街坊稱其祖上見過墓碑:大都督周公謹之墓,土堆周圍尚存有部分護墓石。雖然年久無人修葺,但周圍的百姓世代相傳對其依然十分敬畏——婦女從不在周瑜墓的院場里曬衣晾被,小孩子也絕不敢爬到這土丘上玩耍嬉鬧。
周瑜一直是當地百姓景仰的大英雄,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描寫的諸葛亮三氣周瑜之說在這里根本沒人理會。在蕪湖百姓的傳說中,周瑜在如今荻港附近的蘆花盪中戰死,所以英雄遺體送至此處安葬。當地百姓甚至說曾有人看見過周瑜的英靈——在東方魚肚白的時候,一位白衣銀袍的英武小將騎著高頭大馬,進入墓內。當時,周瑜墓巷口處有個賣油條、花捲的早點鋪,為了看到傳說中的大英雄,附近住戶紛紛趕早到這里吃早點,早點鋪的生意也因此日益興隆。這個故事就是精明的小商販所編也未可知。
1998年,長街改造,傳說中的周瑜墓遺志址上建起了兩幢居民樓……
考證蕪湖周瑜墓
周瑜為歷史上一代名將,風流儒雅,當年與劉備聯合在赤壁大破曹操83萬大軍,周瑜也因「赤壁之戰」名揚千古。蘇東坡膾炙人口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塑造了周郎英氣勃勃的形象:「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人們都有一種仰慕名人的心理,都希望自己的家鄉能與歷史上的名人有點「沾親帶故」的因緣。鑒於此,周瑜墓有史記載竟有七處之多。
茆耕茹先生在《蕪湖政協》上曾撰《周瑜多墓現象的民俗內容》一文,以翔實的史料考證了這一現象。茆先生文中說:有關歷史民俗中瑜墓的記載,除唐代記有一墓外,余墓幾乎為《古今圖書集成》所囊括。各地的瑜墓據所見記載資料時間的先後分述如下。其次序為:江蘇吳縣、安徽的宿松、廬江(兩址)、蕪湖、繁昌(兩墓)及江西的峽江。
2 尋訪蕪湖周瑜墓
《古今圖書集成》、《蕪湖縣志》等史料均同記:瑜墓在蕪湖故城「城北周村鋪,吳置守冢戶」十個字。這與我們尋訪中得知魚市街過去有居民依周瑜墓圍牆而居的情況吻合,圍牆外的民居也許就是歷代守冢戶的傳承?
蕪湖民間傳聞的魚市街周瑜墓,到底是真是假?茆先生特從民俗口頭傳承價值上給予了論證,其中有不少鮮為人知的史料掌故。清乾隆至道光年間的蕪湖人黃鉞,在其著《壹齋集》中《於湖竹枝詞》中的第二十四首記述了當年在蕪的三座較為著名的古墓。其詞為:「居仁遠在白沙藏,深道依然表道旁。可慨周村置守冢,至今扃秘失周郎。」黃鉞考訂後在詞下自注為「今城西魚市街民家,牆圍古冢,相傳為瑜墓。有竊視者,中為隧道,鏈懸其棺。」當時蕪湖故城在咸保圩,魚市街正在其西北。
周瑜墓在蕪到底有多少合理性呢?茆耕茹先生從五個方面進行了研究:一,正史《三國志·吳書九·周瑜傳》記載:「瑜卒,權素服舉哀,感慟左右。喪當還蕪,又迎之蕪湖。眾事費度,一為供給。」這就說明,周瑜逝後靈柩確實到了蕪湖。各類史料對這一點均無一字否定,而周瑜靈柩來蕪,舉喪後是否移葬,至今未見任何記載。二,史料同記:瑜墓在蕪湖故城「城北周村鋪,吳置守冢戶」十個字。指出了周瑜墓在蕪湖的具體方向和地址,「吳置守冢戶」說明了墓葬已畢。三,「吳置守冢戶」是孫吳政權對周瑜逝後的禮遇,與《三國志》「眾事費度,一為供給。」完全吻合。四,蕪湖周瑜墓的傳聞早於廬江,元末明處的羅貫中在《三國演義》第五十七回寫到:「卻說魯肅送周瑜靈柩至蕪湖,孫權接著,哭祭於前,命厚葬於本鄉。」聯系全句,使人感到本鄉就是靈柩所到之地蕪湖。五,蕪湖人黃鉞是清朝的重臣,曾任軍機大臣、戶部尚書。道光六年黃鉞77歲時告老還鄉,一直居蕪。其考訂的結果不可視為街巷瑣議。
我們在尋訪中,還意外地得到了一個重要信息,董培根先生告訴我們,黃鉞的故居所在地——蕪湖人稱為黃家大院的,就在周瑜墓附近。這也證明了黃鉞對周瑜墓的熟知程度。
值得一提的是,據茆耕如先生考證,與周瑜多墓具有同源性的是其夫人小喬墓見諸方誌的至少也有三處:湖南嶽州的二喬墓,次為安徽廬江和南陵的小喬墓。茆耕如先生1956年曾與友人前往南陵小喬墓憑吊,親眼所見墓碑:吳大都督周公德配喬夫人之墓。碑文兩旁還刻有清人合篆的長聯。
歷史為周瑜正名
《三國演義》小說中周瑜的形象完全受到了歪曲,但歷史上真實的周瑜並不是心胸狹窄嫉賢妒能的小人。周瑜一生征戰,有強烈的進取精神和橫行天下的報負;周瑜少年英雄,風度翩翩,英姿勃發,有口皆碑;周瑜文采超群,精於音樂,樂人演奏的音樂中有很細微的疏失,周瑜都會轉頭看一看。所以當時有謠諺說:「曲有誤,周郎顧」(《三國志·吳書·周瑜傳》)。
周瑜待人謙恭有禮。當時孫權只是將軍,諸將及賓客對他禮儀並不全備,比較草率。只有周瑜對孫權敬慎服事,完全按君臣之禮來對待。
周瑜心胸開闊,以德服人,跟小說家虛構的那位截然不同。應該說,這才是周瑜的真性格。程普曾一度和周瑜關系不好。程普認為自己年齡比周瑜大,多次欺辱周瑜。周瑜卻始終折節容下,從不跟他一般計較。程普後來特別佩服周瑜,曾對人說:「與周公瑾交往,如同啜飲美酒,不知不覺就醉了!」至於後人說周瑜氣量狹小,忌賢妒能,被人氣死,則純是小說家言,不足為信。
對周瑜的才幹,劉備、曹操、孫權都非常清楚。劉備曾私下挑撥周瑜和孫權的關系。一次,孫權、張昭等人為劉備送行,張昭等人先離開了,孫權和劉備談話。劉備嘆息說:「公瑾文武籌略,萬人之英。只是他器量太大,恐非久居人下者!」曹操則有意貶低周瑜在赤壁之戰中的作用。他寫信給孫權說:「赤壁之戰,正趕上我的將士們染病,於是,我自己燒船退卻,沒想到,這下倒使周瑜成了名。」
而孫權對周瑜一向是信任有加,周瑜去世,他痛哭流涕,說:「公瑾有王佐之才,如今短命而死,叫我以後依賴誰呢?」他稱帝後,仍念念不忘周瑜,曾對公卿們說:「沒有周公瑾,我哪能稱尊稱帝呢?」
周瑜有兩子一女,女配太子孫登,長子周循娶公主,次子亦為官。足見孫權對周瑜子女的厚待。
當我們在西內街尋訪周瑜墓,尋覓這位吳國名將的足跡時,不由肅然起敬,「萬頃波濤陳跡盡,人間俯仰看興衰!」讓我們的鏡頭再一次來個遠景掃描——藍天白雲下,高樓聳立,盛世再現。只是,英雄歸處無處尋,讓人徒生遺憾。所以,茆耕如先生有個願望——在魚市街恢復周瑜墓的原貌,將其作為蕪湖古城新建的一個部分。茆耕如先生的研究為周瑜墓的修復提供了多麼寶貴的史料依據,可想而知,如果蕪湖有個周瑜墓,其旅遊的價值不會低於合肥的包公墓。
位於陽新縣富池鎮半壁山,臨江而立,背倚軍山。佔地66.7公頃,其中森林面積53.36公頃,為三國時吳國西陵太守甘寧之墓,是由當地政府籌資易地修復的,因原墓於「文革」期間遭破壞。園內山壑縱橫,四季常青,東北有十畝桂園,西南為十畝竹圃,甘寧墓坐落其中,墓高2米,周長6米,墓前矗立著仿古天柱石坊,大雅壯觀,石坊前有天然「甘泉」。
『捌』 周瑜墓在何處
一、廬江周瑜墓 年代:東漢 地址:廬江縣 軍二東路 橫街 朝墓巷(大轉盤) 周瑜,字公瑾,三國東吳名將,墓建於東漢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墓地約5畝,北域高約8尺,有封無表,平地起墳,以3×6×12小車紋漢代大磚砌成,墓門向東,墓周圍繞以石刻欄桿,旁建木質六角「談笑亭」。歷經千年,冢塌亭倒,石欄毀滅無存。明正統七年(公元1442),提學御史彭勖令知縣黃金蘭重加修葺,並立「吳名將周公瑾之墓」碑碣。清咸豐年間,墓址又遭破壞。民國31年,國民黨桂系駐廬部隊一七六師五二六團團長覃振元掘墓,後又重新修建,築墓成台,改圓形墓為凸型墓,分三層台階,正方體,圓頂。底台階邊長10米,墓高約5米,墓四角配以4頭石獅,墓正面豎立「吳名將周公瑾之墓」石碑,碑面兩側刻有對聯,文曰:「君臣骨肉江東水;兒女英雄皖北墳。」二層台階豎立國民黨駐軍團長覃振元、江防司令孫福安、縣長謝殿棟3塊石刻碑記。墓前兩旁豎立一對高大的長方形磚柱,上書對聯:「赤壁展鴻圖,三十功名公已勛垂宇宙;佳城封,兩千年後我來樹此風聲。」建國前柱已遭破壞,「文革」期間,碑碎墓毀,僅留下衰草荒丘。 建國後,特別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視文物古跡的修復和保護工作,1987年,周瑜墓被廬江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9年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撥款、募捐、劃地;1993年,廬江縣委、縣政府決定,拆遷墓附近26戶村民住房;2002年,廬江縣文化旅遊局對周瑜墓冢進行了重新修復,為利用有限空間,便於遊人參觀,根據省文物局專家建議,將墓冢改向朝南。2005年,重點對三國文物陳列館展示、享堂、碑廊等附屬仿古建築進行投入建設,不久一代英豪周瑜墓園再現千年勝跡,成為人們瞻仰、游覽勝地。 廬江的周瑜墓園的重新修建是從2007年初冬開始。由九華山的方丈出資修建廬江周瑜墓園。大概耗資2,3百萬。預計在2008年5,6月份完工。 補充: 周瑜墓在廬江縣城關鎮東門外朝墓巷。周瑜(175-210年),字公瑾,「廬江舒人也」(「廬江」古郡名,古舒縣即今廬江縣)。他20歲就跟隨孫策領兵攻下橫江、當利,渡江進擊秣陵……還鎮丹陽,吳中皆稱為周郎。建安十三年(208年),周瑜領精兵3萬,用火攻之計,使曹操幾乎全軍覆沒。著名的赤壁之戰使周瑜名聲大振,被封為偏將軍領南郡太守。著名詩人杜牧有《赤壁》詩: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周瑜在准備起攻蜀時,「道於巴丘(今湖南嶽陽)病卒」,時年36歲。靈柩運往蕪湖,孫權哭祭之後,「命厚葬於本鄉」。詩人彭教有詩雲: 一代英雄土一抔,寒雲衰草翳荒丘。 煙消赤壁人何在?月滿長江水自流! 已見有功成鼎足,誰雲無策定神州。 功名未就身先卒,日落青山萬古愁。 據《增補事類統編》和《廬江縣志》載:「周瑜墓在廬江縣東門外橫街頭」(即朝墓巷)。明《一統志》載:「周瑜墓在廬江縣東門外安豐鄉」(古廬江城東為安豐鄉)。此處今有墓巍然,墓前有碑,這就是明正統七年(1442年),提學御史彭勛,令知縣黃金蘭立「吳名將周公瑾之墓」的碑。 《江南通志》關於這塊碑石的高、寬、厚和字的排列形式,記得更為詳細,並有插圖。 1942年,國民黨一七六師五二七團團長覃振元伐其墓,後築墓成台,並刻石聯: 赤壁展鴻圖,三十功名,公已勛垂宇宙; 佳城封馬鬣,二千年後,我來樹起風聲。 1989年7月11日,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此墓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廬江縣志》載:「小喬墓在西門外真武觀西百步,墓墩俗稱瑜婆墩」,與城東周瑜墓遙遙相對。前人有詩雲:「凄凄兩家依城廓,一是周郎一小喬。」 孫策攻皖時,得漢太尉喬公二女,大喬和小喬,自娶大喬,小喬嫁周瑜。詩人黃庭堅《喬公故宅》詩雲: 喬公二女秀所鍾,秋水並蒂開芙蓉; 只今零落遺故址,令人千古思余風。 史載小喬貌若天仙,世稱「國色」,與周瑜情深恩愛,共同東戰西征達12年之久,育兩男一女。 千百年來,周瑜墓和小喬墓吸引著全國各地遊人前來觀光仰慕。 二、岳陽周瑜墓 岳陽是一塊人傑地靈的土地。周瑜雖不是岳陽人,但他在岳陽留下不可抹去的歷史足跡。話說東漢末年,正是軍閥割據的時候,年輕的周瑜就被孫策看中,於是便有周瑜兵戈鐵馬的一生。他24歲就當上了中護軍,吳國人都稱他為周郎。後來周瑜輔助孫權雄踞江東,被拜為偏將軍,擔任南郡的太守。由於他足智多謀,具有超凡的軍事指揮才能,像赤壁之戰這樣眾寡懸殊的險惡戰爭,他卻能「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赤壁大戰得勝後,他又被予以重任,鎮守江陵。建安十五年(210年),周瑜與孫權計議搶在劉備之前奪取西川(今四川一帶),再取襄陽,北擊曹操,以力消滅曹、劉,而一統天下,孫權欣然應諾。正在周瑜意氣風發,一展宏圖的時候,年僅36歲的他卻在回江陵,路過巴丘備辦糧草行裝的任所途中,忽然暴病而逝,給歷史,也給他自己留下了永久的遺憾,真是「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也許周瑜不死,三國的歷史就得重新更改,一統天下的有可能就是吳國。 赤壁大戰,曹操雖然慘敗,但他的實力仍然威脅著孫、劉。曹操掃盪孫、劉,一統天下的計劃仍如箭在弦,劉備借駐荊州,厲兵抹馬,勢力相當強大,對東吳威脅日深。這時,東吳主帥周瑜突然病逝,消息立即公之於眾,其後果嚴重,孫權是十分清楚的。據說為了安定軍心,穩定局面,吳國對周瑜的死秘而不宣,對周瑜進行就地安葬。然後縝密安排,一切准備停當,方才發喪。 岳陽周瑜墓,位於市郊南湖畔的金鶚村張家汊花墳坡。花墳坡又名發坡,金鶚山麓伸向南湖的一個小山咀。花墳坡是一個非常不起眼的地方,古時候當地百姓死了一般都葬在那裡,故名花墳坡。周瑜就夾雜在眾墳的中間,相當顯目。墓由四柱三開間石構牌坊、石桌,石墩,拜台,墓碑,墓冢及精工雕鏤的欄板式墓圍組成,佔地面積約600平方米,規模宏大,氣勢十分雄偉,可見後人對他的無限敬仰。 1958年以前,周瑜墓除牌坊坍塌外,余皆基本完好,只是掩沒在雜草叢中。1958年以後,周瑜墓不斷遭到破壞。其墓圍石料陸續被用來修水庫,築塘壩,甚至墊豬圈。1975年修機埠 時,將石料全部拆完,後來整個墓地被劃到開發區,墓冢被夷為平地。據目擊者回憶,墓被推平時,沒有發現什麼隨葬器物,只有一些長38厘米,寬17厘米,厚6厘米,四檔有水波浪花紋的墓磚。這種墓磚與我市出土的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墓磚,大小,花紋,火色完全相似。現殘存的花崗石欄柱20厘米見方,高160厘米,上部雕塑15厘米高的蓮花柱頂。浮雕青石欄板每塊80厘米見方,厚6厘米,上鐫吉祥圖案,龍鳳花鳥,有的左下方還刻有「周瑜」二字,並有詩文題詠,精緻講究。據當地村民回憶,原來這些石柱有160多根,石板有80多塊。 另在安徽、蕪湖、巢湖市潘灣、江西南昌、以及江蘇蘇州等地都傳有周瑜墓。 尋訪蕪湖周瑜墓 風嗚咽,雲低沉,蕪湖長江邊縞素一片,孫權率三軍將士皆白衣白袍守候在岸邊。一艘戰船駛過來了,正是山映斜陽時分,在江濤拍岸聲中戰船徐徐靠岸,孫權迎上前去,扶柩大哭:「沒有公謹,哪裡有江東,今後我依靠誰呢?」 江東軍民皆為之慟哭--那是漢獻帝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周瑜在征蜀途中,舊創復發,死於巴丘。 周瑜死後,江東震動,蒼梧郡太守吳巨在五嶺以南的地區趁機叛亂。孫權派兵平息了叛亂,斬了吳巨,但伐蜀大計只能一再延期。劉備趁機派兵入蜀,擊敗劉璋,奪得益州。而曹操也暫時無力攻取江東。 天下由此三分! 尋訪蕪湖魚市街 滾滾長江東流水,浪花淘盡英雄,三國風雲如狂飆在時空隧道呼嘯而去,轉眼就逝去了兩千多年,當年孫權素服舉哀,在蕪湖迎周瑜靈柩的荒涼江岸現在已經高樓成群,車水馬龍。 歷史在眼下放慢了腳步,你可以設想這是電影中的一個鏡頭:沿著青弋江入長江口處的中江橋而下,有一座楚天酒店,酒店旁的巷內有一片舊城改造中還沒有拆到的古舊住宅。在一個秋高氣爽的中午,我們在蕪湖市戲學專家和徽學研究員茆耕茹先生引領下走進了鏡頭。現代化的高樓與酒店旁的深深古巷彷彿是歷史切斷後橫截面,在這時代鉚接的夾縫中,我們尋找著東吳三軍大都督周瑜的履痕。 西內街上每塊青磚石板都刻滿了歷史的痕跡。木樓前,有幾位婦女坐在小板凳上擇菜,問起周瑜墓,她們都曾看見過那個高大的土丘,但具體情形她們也不甚了了。其中一位阿姨熱心地帶我們去找她的丈夫--在這里生活了64年的民間黃梅戲團的董培根先生。 從3歲起,67歲的董先生就在西內街上過去被人稱為洪公館的老屋裡居住。據他回憶:魚市街30號院內的確曾有一座人們傳說中周瑜墓。董先生為我們畫了一張草圖:在一個方圓500平方米左右的橢圓形院場內,有一個方圓幾十米、高約二層樓的圓形土冢。數代世居於此的老街坊稱其祖上見過墓碑:大都督周公謹之墓,土堆周圍尚存有部分護墓石。雖然年久無人修葺,但周圍的百姓世代相傳對其依然十分敬畏--婦女從不在周瑜墓的院場里曬衣晾被,小孩子也絕不敢爬到這土丘上玩耍嬉鬧。 周瑜一直是當地百姓景仰的大英雄,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描寫的諸葛亮三氣周瑜之說在這里根本沒人理會。在蕪湖百姓的傳說中,周瑜在如今荻港附近的蘆花盪中戰死,所以英雄遺體送至此處安葬。當地百姓甚至說曾有人看見過周瑜的英靈--在東方魚肚白的時候,一位白衣銀袍的英武小將騎著高頭大馬,進入墓內。當時,周瑜墓巷口處有個賣油條、花捲的早點鋪,為了看到傳說中的大英雄,附近住戶紛紛趕早到這里吃早點,早點鋪的生意也因此日益興隆。這個故事就是精明的小商販所編也未可知。 1998年,長街改造,傳說中的周瑜墓遺志址上建起了兩幢居民樓…… 考證蕪湖周瑜墓 周瑜為歷史上一代名將,風流儒雅,當年與劉備聯合在赤壁大破曹操83萬大軍,周瑜也因「赤壁之戰」名揚千古。蘇東坡膾炙人口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塑造了周郎英氣勃勃的形象:「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人們都有一種仰慕名人的心理,都希望自己的家鄉能與歷史上的名人有點「沾親帶故」的因緣。鑒於此,周瑜墓有史記載竟有七處之多。 茆耕茹先生在《蕪湖政協》上曾撰《周瑜多墓現象的民俗內容》一文,以翔實的史料考證了這一現象。茆先生文中說:有關歷史民俗中瑜墓的記載,除唐代記有一墓外,余墓幾乎為《古今圖書集成》所囊括。各地的瑜墓據所見記載資料時間的先後分述如下。其次序為:江蘇吳縣、安徽的宿松、廬江(兩址)、蕪湖、繁昌(兩墓)及江西的峽江。 2 尋訪蕪湖周瑜墓 《古今圖書集成》、《蕪湖縣志》等史料均同記:瑜墓在蕪湖故城「城北周村鋪,吳置守冢戶」十個字。這與我們尋訪中得知魚市街過去有居民依周瑜墓圍牆而居的情況吻合,圍牆外的民居也許就是歷代守冢戶的傳承? 蕪湖民間傳聞的魚市街周瑜墓,到底是真是假?茆先生特從民俗口頭傳承價值上給予了論證,其中有不少鮮為人知的史料掌故。清乾隆至道光年間的蕪湖人黃鉞,在其著《壹齋集》中《於湖竹枝詞》中的第二十四首記述了當年在蕪的三座較為著名的古墓。其詞為:「居仁遠在白沙藏,深道依然表道旁。可慨周村置守冢,至今扃秘失周郎。」黃鉞考訂後在詞下自注為「今城西魚市街民家,牆圍古冢,相傳為瑜墓。有竊視者,中為隧道,鏈懸其棺。」當時蕪湖故城在咸保圩,魚市街正在其西北。 周瑜墓在蕪到底有多少合理性呢?茆耕茹先生從五個方面進行了研究:一,正史《三國志·吳書九·周瑜傳》記載:「瑜卒,權素服舉哀,感慟左右。喪當還蕪,又迎之蕪湖。眾事費度,一為供給。」這就說明,周瑜逝後靈柩確實到了蕪湖。各類史料對這一點均無一字否定,而周瑜靈柩來蕪,舉喪後是否移葬,至今未見任何記載。二,史料同記:瑜墓在蕪湖故城「城北周村鋪,吳置守冢戶」十個字。指出了周瑜墓在蕪湖的具體方向和地址,「吳置守冢戶」說明了墓葬已畢。三,「吳置守冢戶」是孫吳政權對周瑜逝後的禮遇,與《三國志》「眾事費度,一為供給。」完全吻合。四,蕪湖周瑜墓的傳聞早於廬江,元末明處的羅貫中在《三國演義》第五十七回寫到:「卻說魯肅送周瑜靈柩至蕪湖,孫權接著,哭祭於前,命厚葬於本鄉。」聯系全句,使人感到本鄉就是靈柩所到之地蕪湖。五,蕪湖人黃鉞是清朝的重臣,曾任軍機大臣、戶部尚書。道光六年黃鉞77歲時告老還鄉,一直居蕪。其考訂的結果不可視為街巷瑣議。 我們在尋訪中,還意外地得到了一個重要信息,董培根先生告訴我們,黃鉞的故居所在地--蕪湖人稱為黃家大院的,就在周瑜墓附近。這也證明了黃鉞對周瑜墓的熟知程度。 值得一提的是,據茆耕如先生考證,與周瑜多墓具有同源性的是其夫人小喬墓見諸方誌的至少也有三處:湖南嶽州的二喬墓,次為安徽廬江和南陵的小喬墓。茆耕如先生1956年曾與友人前往南陵小喬墓憑吊,親眼所見墓碑:吳大都督周公德配喬夫人之墓。碑文兩旁還刻有清人合篆的長聯。 歷史為周瑜正名 《三國演義》小說中周瑜的形象完全受到了歪曲,但歷史上真實的周瑜並不是心胸狹窄嫉賢妒能的小人。周瑜一生征戰,有強烈的進取精神和橫行天下的報負;周瑜少年英雄,風度翩翩,英姿勃發,有口皆碑;周瑜文采超群,精於音樂,樂人演奏的音樂中有很細微的疏失,周瑜都會轉頭看一看。所以當時有謠諺說:「曲有誤,周郎顧」(《三國志·吳書·周瑜傳》)。 周瑜待人謙恭有禮。當時孫權只是將軍,諸將及賓客對他禮儀並不全備,比較草率。只有周瑜對孫權敬慎服事,完全按君臣之禮來對待。 周瑜心胸開闊,以德服人,跟小說家虛構的那位截然不同。應該說,這才是周瑜的真性格。程普曾一度和周瑜關系不好。程普認為自己年齡比周瑜大,多次欺辱周瑜。周瑜卻始終折節容下,從不跟他一般計較。程普後來特別佩服周瑜,曾對人說:「與周公瑾交往,如同啜飲美酒,不知不覺就醉了!」至於後人說周瑜氣量狹小,忌賢妒能,被人氣死,則純是小說家言,不足為信。 對周瑜的才幹,劉備、曹操、孫權都非常清楚。劉備曾私下挑撥周瑜和孫權的關系。一次,孫權、張昭等人為劉備送行,張昭等人先離開了,孫權和劉備談話。劉備嘆息說:「公瑾文武籌略,萬人之英。只是他器量太大,恐非久居人下者!」曹操則有意貶低周瑜在赤壁之戰中的作用。他寫信給孫權說:「赤壁之戰,正趕上我的將士們染病,於是,我自己燒船退卻,沒想到,這下倒使周瑜成了名。」 而孫權對周瑜一向是信任有加,周瑜去世,他痛哭流涕,說:「公瑾有王佐之才,如今短命而死,叫我以後依賴誰呢?」他稱帝後,仍念念不忘周瑜,曾對公卿們說:「沒有周公瑾,我哪能稱尊稱帝呢?」 周瑜有兩子一女,女配太子孫登,長子周循娶公主,次子亦為官。足見孫權對周瑜子女的厚待。 當我們在西內街尋訪周瑜墓,尋覓這位吳國名將的足跡時,不由肅然起敬,「萬頃波濤陳跡盡,人間俯仰看興衰!」讓我們的鏡頭再一次來個遠景掃描--藍天白雲下,高樓聳立,盛世再現。只是,英雄歸處無處尋,讓人徒生遺憾。所以,茆耕如先生有個願望--在魚市街恢復周瑜墓的原貌,將其作為蕪湖古城新建的一個部分。茆耕如先生的研究為周瑜墓的修復提供了多麼寶貴的史料依據,可想而知,如果蕪湖有個周瑜墓,其旅遊的價值不會低於合肥的包公墓。
『玖』 桂系演義電視劇 誰看過
已經被封了,小說網上有,可以看.
忠實反映新桂系興亡沉浮,結構恢弘、場面浩大、情節曲折的長篇歷史小說,
將桂系的歷史娓娓道來,一個個人物形象十分生動鮮明,當年的風雲人物栩栩如生地從文字間跳到讀者的眼前。桂系三巨頭的李宗仁、黃紹竑、白崇禧,給人留下的印象尤其深刻,軍閥派系斗爭的爾虞我詐,抗日戰場上的悲壯英勇,政治戰場上的勾心鬥角,一個波瀾壯闊的大時代展現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