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有聲完結 > 紅色短篇小說

紅色短篇小說

發布時間:2021-11-03 10:10:29

『壹』 紅色小故事,要短的

抗日題材,夠紅了吧。我也是從其他地方翻出來的,希望能幫到你。

游擊隊巧捉鬼子官

在麻峪村東西兩個碉堡修好後,雖然日夜有鬼子兵站崗放哨,但也阻擋不住在村民們掩護下的游擊隊河東河西自由地往來。日寇在其既有武裝駐防,又搞了「連環保甲制」的情況下認為萬無一失,便在永定河東一些村子隨便出行。
孰不知在抗日情緒高漲的村莊里,老百姓、游擊隊已成一家,同時下地幹活,頻頻出現在街頭巷尾。一天下午(大圈兒)一名叫菊本的軍曹和一個叫白連碧的特務從河邊碉堡下來,去了保公所,村民看見了立刻通知了正在麻峪村工作的游擊隊長杜鋼和隊員李英。兩人迅速背上背筐,帶上除草的小薅鋤,化妝成農民,尾隨敵人其後。當鬼子和特務走到麻峪南「武道廟」時,杜鋼隊長從後面用沒把的小薅鋤頂住了鬼子菊本的腰,令其舉手繳械,李英同志健步飛奔過去下了特務白連碧的手槍。抓住鬼子和特務後,將他們押在村中的進步戶中。第二天,在過河幹活的人群掩護下,把敵人押送到河西遊擊隊根據地。
事過兩天鬼子發覺菊本和白連碧失蹤,便派兵到各村尋找,他們把老百姓集中起來詢問,人人都說「不認識,也沒看見有一個日本官和一個中國人在一起」。無可奈何的日本鬼子最後也只得不了了之了。

===============
游擊隊員
活捉敵人翻譯官

1943年春夏相交的一天下午,鬼子的翻譯官潘××身穿鬼子軍裝,頭戴鬼子牛皮帽,腳下一雙黑色牛皮大馬靴,騎著一輛自行車來到麻峪村,到保公所找到保長王××,帶他到一家吸鴉片的人家吸足鴉片後,又騎車回保公所。游擊隊安排的老鄉發現了潘××的行蹤,立刻報游擊隊的煉星海同志。
當天下午,太陽快落山時,日本翻譯官騎車走出東街要過大影壁時,被藏在影壁後的游擊隊員用河流石打了來,潘××還沒來得及反應,就被游擊隊員抓住,並奪下了他的手槍,帶回了「安全戶」,換了農民的衣服押送到河西去了。第二天,日本鬼子來麻峪村,把人們都集中到西街一個叫「西口兒」的地方,臨時找來北街楊某人的姑爺當翻譯,說明翻譯官失蹤之事,讓大家舉報,眾人全說不認識那個翻譯官,也不知道他來之事,敵偽保長說他在下午太陽下山時已經回去了。敵人無法只得作罷。
==================
步槍打飛機

步槍打飛機,聽起來簡直就是神話,但這的確是傳揚在平西抗日根據地齋堂川的一段抗擊日寇的佳話。

1939年10月某天,我平西抗日根據地挺進軍十團八連在門頭溝齋堂川青白口永定河畔與日軍展開激戰。挺進軍隱蔽在河邊山林中占據有利地形打擊來犯之敵,日軍匍匐在河北岸光禿禿的河灘上,目標暴露無遺。戰鬥打響後,水面上,河灘上日軍屍體橫七豎八,傷亡很大。不甘失敗的敵人,在太陽快落山的時候調來飛機,妄圖以空中優勢遏制挺進軍火力,挽回敗局。

頭上敵機猖狂呼嘯,硬拼就中了敵人的圈套。看看手中頂不上勁的步槍,戰士們攥緊拳頭眼裡噴出仇恨的火焰。敵機在八連陣地上空時而盤旋時而俯沖,戰士們的武器裝備與敵人懸殊太大,如果跟敵人拼火力肯定吃虧。地面的日軍得到空中支援後,乘勢又向八連陣地逼了過來,情況萬分緊急。

這時候,十團的徐存洋等20名戰士奉命趕來增援八連戰士。徐存洋和戰友們很快隱蔽好,等待戰斗時機。他觀察後發現,由於八連陣地在山谷之中,敵機投彈轟炸就必須盡可能接近地面俯沖,才能對陣地造成威脅。所以,敵機俯沖下來的時候距離地面很近,就好像就擦著戰士們的耳朵飛。而且,俯沖一次,敵機就得趕緊拉升,不然就會撞到山石上機毀人亡。敵機不能連續轟炸,攻擊力就減弱不少。得到這樣的結論,徐存洋心裡有了數。

徐存洋發現不遠處有棵大樹,就趁敵機拉升的空檔迅速奔到大樹下隱蔽好,待敵機俯沖迫近的時候,他噌地閃出身體,抬起手中的蘇制水連注步槍「啪」的就是一槍。敵機翅膀一抖,直奔徐存洋藏身的大樹橫沖而來,「嗒嗒嗒」一梭子子彈打在石頭上火星四濺。徐存洋機智地就地十八滾,藏到一塊巨石後面。說時遲那時快,趁敵機還沒顧得上拉升喘息,徐存洋抬手對准敵機又是一槍。這一槍,小日本的飛機吃不住勁了,只見飛機左右亂擺,尾巴拖著長長一道黑煙,一個猛子就扎在塔嶺溝中。戰士們歡騰了。日軍飛行員至死恐怕也不相信,自己的飛機會被挺進軍戰士的普通步槍給打了下來。

挺進軍戰士徐存洋用步槍打下日軍飛機的消息,很快在平西抗日根據地傳揚開來,鼓舞著抗日軍民更加頑強地抗擊日本帝國主義者。

『貳』 紅色短篇小說有木有,越多越好

金色的魚鉤。
豐碑

望採納

『叄』 有關紅色革命的文學作品

1、《野火春風斗古城》

《野火春風斗古城》是一部描寫我黨地下工作者的生活和斗爭的長篇小說。小說描寫的故事發生在1943年冬天,地點是敵偽佔領下的省城(即河北保定市)。由作家李英儒於1958年出版該作品。

2、《紅旗譜》

《紅旗譜》是現代作家梁斌所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首版時間1957年。

《紅旗譜》以朱、嚴兩家三代農民同地主馮老蘭父子兩代的矛盾斗爭為主要線索,描寫了冀中地區「反割頭稅」斗爭和保定二師的學生愛國運動。

真實地反映了從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前後到「九·一 八」事變時期北方社會錯綜復雜的階級關系,展現了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斗爭的偉大歷程。

《紅旗譜》在藝術上風格雄渾而又親切朴實,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語言風格、篇章結構、敘事手法也呈現鮮明的民族特色。

3、《紅岩》

《紅岩》是現代作家羅廣斌、楊益言所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1961年12月首版。

《紅岩》描寫人民解放軍進軍大西南的形勢下,重慶的國民黨當局瘋狂鎮壓共產黨領導的地下革命斗爭。

著重表現以齊曉軒、許雲峰、江雪琴等共產黨人在獄中所進行的英勇戰斗,雖然最後慘遭屠殺,但卻充分顯示了共產黨人視死如歸的大無畏英雄氣概。

《紅岩》結構錯綜復雜又富於變化,善於刻畫人物心理活動和烘托氣氛,語言朴實,筆調悲壯,作品一經面世,立即引起轟動。

4、《鐵道游擊隊》

《鐵道游擊隊》是現代作家劉知俠所創作的長篇小說,1954年首版。

《鐵道游擊隊》是一部反映在抗日戰爭時期,魯南地區黨領導下的一支游擊隊在臨棗支線、津浦干線上,打擊日偽軍的交通線、與敵人進行游擊斗爭的英雄故事。

《鐵道游擊隊》歌頌了鐵路工人抗擊日寇的頑強意志和英勇戰斗精神。故事生動曲折,人物栩栩如,富有傳奇性。

5、《敵後武工隊》

《敵後武工隊》是2009年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出版的長篇小說,作者是馮志。故事主要根據抗日戰爭時期武工隊戰斗經歷,描寫的冀中抗日斗爭的故事,是一部紅色經典之作。先後三次被改編拍攝成電視劇和電影。

『肆』 有哪些簡短的《紅色經典小故事》

1943年的一天,河北淶源的一個小山村, 鬼子掃盪來了,八路軍和幹部們組織鄉親們轉移。二小和鄉親們一起轉移到長城腳下。
吳連長帶著隊伍去山那邊,說要做個包圍圈等鬼子來鑽。
鬼子來了。
二小看到鬼子向鄉親們轉移的方向走去,心裡著急,就唱著放牛歌走了出來。
鬼子看到了山坡上的二小,要二小為他們帶路。
二小牽著一頭壯牛,就帶著鬼子走了。
二小領著鬼子在山裡轉圈,狡猾的鬼子起了疑心,鬼子頭拔出戰刀威脅二小。二小心裡很鎮定,卻裝出害怕的樣子,對鬼子說,那邊有條路,穿過去就能找到八路。鬼子說:「你撒謊,你想騙皇軍。」二小說:「那就算了,反正我也不想去。」鬼子相信了二小,就跟著他走了。
到了八路軍埋伏的山溝,二小機靈地從溝邊往山上跑。吳連長一邊高喊要二小快跑,一邊開槍打死了向二小瞄準的鬼子。可是鬼子小隊長端著大槍追上二小,把刺刀扎進了二小的身體,將二小挑到了山坡上。
二小像一片樹葉一樣落了下來,滿山的樹葉都一起落了下來,鮮血染紅每一片樹葉和綠草。
八路軍發起了進攻,消滅了鬼子。大壯牛像是要報仇,用尖角挑死了鬼子小隊子。
鄉親們把二小放到擔架上。吳連長喊著二小,鄉親們喊著二小,可是二小安詳地閉著眼睛。他再也聽不到了。
太陽也彷彿被染紅了,滿山都飄著紅色的樹葉,那景色,美麗極了。

『伍』 誰知道一些短篇的紅色書籍急急急!!!

有小說《復紅岩》《紅日》《紅旗譜制》《創業史》(柳青)《山鄉巨變》(周立波)《青春之歌》《保衛延安》《林海雪原》(被合稱為「三紅一創,山青保林」)《上海的早晨》(創作於1950年代)《太陽照在桑乾河上》(1949年以前),電影《中華兒女》《鐵道游擊隊》《烈火中永生》《紅色娘子軍》(導演謝晉)《英雄兒女》(創作於文革前)《閃閃的紅星》(文革中)《開國大典》《解放戰爭三部曲——大決戰、大轉折、大進軍》《周恩來》《焦裕祿》(文革後),歌曲《義勇軍進行曲》《東方紅》《保衛黃河》(1949年以前)《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歌唱祖國》《唱支山歌給黨聽》(文革前)《黨啊,親愛的媽媽》《春天的故事》《我的祖國》《走進新時代》(文革後)。 至於其他的你上網去查吧。

『陸』 紅色經典故事

一、劉胡蘭的故事

有一個星期天,雷鋒肚子痛,他趴在床上忍了一會,想硬挺過去,但又一想,明天還要出車,這樣疼下去可不行,趕快爬了起來,跑到衛生連。

值班醫生問了問病情,按了按肚子,給了些葯片,囑咐說:不要緊,回去用熱水袋壓一壓肚子,好好休息休息就好了,可別再累著呀! 雷鋒往回走,路過一個建築工地,工地上那熱烈的勞動場面,一下子把他吸引住了。

他心裡贊嘆著:嘿,真了不起,不久以前,這里還是一片煤渣地,現在就要蓋起高樓大廈了。在這里勞動的人,個個汗流浹背,干勁十足。砌磚的和運磚的,展開了社會主義勞動競賽,擴音器里響著一個尖嗓子姑娘的聲音,鼓動得整個工地熱氣騰騰的。

他正要離開這里,忽聽得那尖嗓子姑娘喊道:……砌磚的同志大顯身手,以懲每小時一千二百塊的速度,打破了過去的紀錄,運磚的同志加油呀!

雷鋒回身一看,見運磚的兩人一輛小車,一個拉一個推,個個幹得挺歡,還是供不上砌磚的需要。他忘了肚子痛,跑到推磚場,操起一輛小車就干起來。

他一個推一輛車,裝得滿滿的;上坡時挺費力,幾個工人趕來幫助他,有個工人問道:同志,誰叫你來的?雷鋒笑著逗他說:你們叫我來的呀!我們?是呀,你們為了社會主義,幹得熱火朝天,就不許我來嗎?

『柒』 急求短篇紅色經典小說

《燈光》《黨費》《糧食的故事》《七根火柴》《三人行》《支隊政委》《後代》《媽媽》《趕隊》《珍貴的紀念品》《百合花》。

『捌』 急求短篇紅色經典的小故事

1、楊靖宇

楊靖宇21歲參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軍圍困,身負重傷,啃不動樹皮,只能將棉衣里的棉花和著冰雪吞下去充飢。日軍勸降不成,便放亂槍,年僅35歲的楊靖宇壯烈犧牲。

2、狼牙山五壯士

五位英雄,為掩護群眾和主力撤退,毅然決然地把敵人引上了狼牙山棋盤陀峰頂絕路,在子彈打光了的情況下,縱身跳下了萬丈懸崖,用生命和鮮血譜寫出一首氣吞山河的壯麗詩篇。

3、黃繼光

抗美援朝戰爭中,黃繼光捨身堵槍眼的英雄壯舉,激勵和教育了幾代人。他那奮不顧身的大無畏英雄氣概為人們所景仰,他的英雄事跡為人們所傳頌。

4、董存瑞

巍然挺立,紋絲不動,像是一尊雕塑。這時他高聲喊道:"為了新中國,沖啊!"突然間,一聲巨響,地動山搖。敵人的橋型暗堡被炸得粉碎。 "為了新中國,沖啊!"董存瑞的戰友們高喊著這震撼山河的口號,沖進了隆化中學。 血一樣鮮艷的紅旗,升起在隆化城上空,高高飄揚。

5、1938年3月14日,駐守滕縣的一二二師師長王銘章下令城門全都封閉,沒有他的命令,任何人都不準進出,城存與存,城亡與亡!激戰後,還有300多名傷員滯留在西門一帶,每個傷員都准備了一顆手榴彈。戰斗結束後,日軍挨家挨戶地清查,發現這些傷兵後,讓他們投降,傷兵們走到一起,拉響了手榴彈,壯烈殉國。

『玖』 紅色短篇小說有哪些

金色的魚鉤。
豐碑。
好像是小學教材里的。

『拾』 簡短的「紅色故事」有哪些

簡短的「紅色故事」有:

一、農忙

1942年年底,轟轟烈烈的延安大生產運動開始後,毛主席更忙了。他有個習慣,喜歡晚上辦公,有時一忙就是一個通宵。這樣,毛主席的睡眠時間就越來越少了。大生產運動期間,他常常忙一晚,第二天下午照例還要和中央機關的同志們一塊去參加勞動。

那時,熊雲在中央機要科當譯電員,他們跟主席一塊住在棗園。棗園有一排窯洞,用兩道牆隔成了三個院,主席住在北邊的院內,機要科住在中間的一個院里。

機要科的同志們見主席工作那麼忙,休息時間卻那樣少,很擔心他累壞了身體。趁主席到地頭去的當兒,他們幾個機要員一合計,就搶著跑到主席面前,提出幫他挖地。主席慈祥地笑笑,望著他們這一幫十六七歲的小青年,擺手示意不讓他們幫助,並說:「你們挖的地,不算我的勞動,親手幹才算自己的勞動。」

就這樣,毛主席用了幾個下午的時間,親手挖了兩畝多地,並在地上澆了水,上了肥,種上了西紅柿、辣椒等蔬菜。綠油油的蔬菜、豐碩的果實綴在枝頭上,把棗園的後山坡裝點得更加美麗了。

二、有轎車不做

延河畔響起的隆隆馬達聲和清脆的喇叭聲,吸引著延安軍民。警衛戰士們更是有說不出的高興:「這回毛主席外出開會再也不用騎馬走路了!」

老紅軍楊辛克,貴州松桃人。抗日戰爭時期,曾擔任毛主席的警衛員。後任抗大學員、八路軍129師358旅教育幹事、指導員、公安總局科長、豫西地區副專員、貴州省工業廳副廳長、省經委副主任。1983年6月,楊辛克同志向我回憶起抗日戰爭時期毛主席在延安坐車還是騎馬而引發的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

抗戰時期的延安,中央領導到哪裡都是騎馬或步行。一位華僑送給延安兩輛小轎車,警衛戰士們有說不出的高興:「這回毛主席外出開會再也不用騎馬、走路了!」可是沒料到,在分配車時,毛主席提出要考慮軍事工作的需要,照顧年齡較大的同志。

盡管大家都希望配給毛主席一輛轎車,可在他的一再堅持下,一台配給了主管軍事工作的朱老總,另一台配給了延安的「五老」(徐特立、董必武、謝覺哉、林伯渠、吳玉章)。

三、毛主席對毛岸英「約法三章」

「和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這是毛主席對自己兒子的「約法三章」。一些領導幹部的腐敗,常常都是因子女而引發的,如果他們也用毛澤東的這個「約法三章」,黨內又何來因子女而產生的腐敗呢?田志芳,四川廣安人。

1933年參加紅軍,抗日戰爭時期曾任營長、團參謀長,建國後,曾任東北軍區後勤部車管處處長、沈陽軍區後勤部軍事代辦處顧問。如今回想起,1983年12月他跟我說的延安時期毛主席對兒了毛岸英嚴格要求的故事,對毛主席的崇敬之情再一次油然而生。

1946年初夏的一天,在中央機關大食堂吃晚飯時,田志芳發現新來了一位同志,高個、寬肩、體格健壯,著一身洗得乾乾凈凈的藍布軍裝,顯得很精幹。他發現這人有些面熟,在哪見過呢?尋思半天,可怎麼也沒想起來。吃完晚飯,田志芳來到楊家嶺溝口的花園。這里原來是個墓地,叫楊家墳。

中央機關搬到楊家嶺後,就在這里種上花草、瓜菜,便成了個小花園。這會兒,紅茸茸的雞冠花、紫幽幽的牽牛花、黃橙橙的南瓜連成一片,別有一番情趣。田志芳在一個石羊背上坐下,掏出整風文件准備看上兩頁。這時,只見自然科學院院長徐特立和一個青年慢慢走來,細瞧正是那位面熟的新同志。

他們一邊走,一邊親切交談,從他身旁走過。他連忙問身邊的一位同志:「和徐老在一起的是誰啊?」「那是毛岸英同志,剛從蘇聯回來。」「毛岸英?」「就是毛主席的兒子。」哦!田志芳猛地拍了一下腦門,怪不得面熟呢,原來是毛主席的兒子。

可他又有了疑問:「怎麼毛主席的兒子還和咱們一起吃大灶?他剛從蘇聯回來,能吃慣咱這小米飯、山葯蛋?」那位同志瞥了田志芳一眼說:「毛主席一向對自己要求嚴格,給毛岸英『約法三章』,要他和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啊,原來是這樣。過了一段時間,看不到毛岸英同志來大食堂吃飯了。

後來,在國民黨向解放區大舉進攻的前夕,毛岸英又回來了。他的臉變黑了,身體也瘦了。一打聽,原來是毛主席把自己的兒子派到最艱苦的山區,上「勞動大學」去了。

在那兒,他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身為領袖的毛澤東同志,對自己的子女嚴格要求,使邊區軍民很受教育。由於黨的領導同志都這樣以身作則,所以,艱苦奮斗的精神在延安才得以蔚然成風。

四、董存瑞

1948年5月1日,第11縱隊從朝陽地區西進,兵鋒直指熱河省會承德的北部屏障隆化城。25日,隆化戰鬥打響。董存瑞所在連隊擔負攻擊國民黨守軍防禦重點隆化中學的任務,他擔任爆破組長。

在全連戰斗動員會上,董存瑞代表全班表決心:「我就是死後化成泥土,也要填到隆化中學的外壕里去,讓大家踩著我們把隆化拿下來。」戰斗開始後,他帶領戰友們接連炸毀4座炮樓、5座碉堡,勝利完成了規定的任務。連隊隨即發起沖鋒,突然遭敵一隱蔽的橋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鎖。

部隊受阻於開闊地帶,二班、四班接連兩次對暗堡爆破均未成功。此時,離發起總攻僅15分鍾。在這關鍵時刻,董存瑞挺身而出,向連長請戰:「我是共產黨員,請准許我去!」毅然抱起炸葯包,沖向暗堡。

前進中他左腿負傷,仍頑強堅持沖至橋下。由於橋型暗堡距地面超過身高,兩頭橋台又無法放置炸葯包,他毫不猶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葯包,右手拉燃導火索,高喊:「為了新中國,沖呀!」將暗堡炸毀。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為部隊開辟了前進的道路,年僅19歲。

五、張思德

1944年初,張思德響應黨中央大生產運動的號召,主動報名參加中央機關組織的生產小分隊,到離延安70多里的安塞縣生產農場,被選為農場副隊長。同年7月,進安塞縣山中燒木炭。他處處起模範帶頭作用,不怕苦、不怕累,哪裡最苦最累,他就出現在哪裡,每到出炭時總是最先鑽進窯中作業。

9月5日,天下著雨,張思德帶著突擊隊的戰友們照常進山趕挖新窯。中午時分,炭窯在雨中發生崩塌。危急時刻,張思德一把將戰士小白推出窯口,自己卻被埋在坍塌的土裡,戰友得救了,張思德卻獻出了年僅29歲的生命。

閱讀全文

與紅色短篇小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診所小說全文免費閱讀 瀏覽:56
克里斯蒂小說全集 瀏覽:42
重生之回到分手前暗夜流星小說 瀏覽:466
二女主是對立面的小說 瀏覽:2
重生小說中父親承包一座山 瀏覽:929
男主心機的現代小說 瀏覽:41
修真小說完本長篇完結小說免費下載 瀏覽:299
被雷劈後穿越小說 瀏覽:98
高質量文筆好的輕松小說推薦 瀏覽:162
絲襪總裁車震小說閱讀 瀏覽:54
類似重生之婦來歸小說 瀏覽:649
重生之一生一世花小說 瀏覽:67
特種兵在都市同類型的小說嗎 瀏覽:721
紫之夢寫tfboy小說大全 瀏覽:618
男主叫帝什麼女主會變身小說 瀏覽:465
女主警察給男主開罰單的小說 瀏覽:784
古代小說女強重生 瀏覽:260
玄幻小說男主副業 瀏覽:884
顧北女主小說 瀏覽:844
孫悟空都市游小說 瀏覽: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