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短篇小說怎麼寫
寫作短篇小說,一般情況下,往往是從特定的生活感受出發的。作者在現實生活中,被某些事件、某些人物打動了,覺得這些感觸,能夠寫成一篇短篇小說,於是在此基礎上,提煉出比較完整的情節。
寫作中,常見的提煉情節的方法有:
(一)依據主幹、充實血肉
作者在生活中發現某一事件,這事件比較完整,又有一定意義。作者對這樣的事件往往不作大的改動,而是充分調動自己的積累,來充實、豐富這一事件。如王蒙談到《說客盈門》時,曾指出,這篇小說的故事梗概就是聽來的,"為了解僱一個工人,或是為了處分一個工人,在短短幾天內就有二百多人來當說客",作者寫作時,只把說客的人數改為199個,故事梗概並沒有作什麼改動,而是充分調動自己的生活積累,將這個故事情節充實,豐滿,使它灌注血肉。
(二)改頭換面、更置關鍵
作者在生活中見到或聽到某個故事,覺得這故事很有意思,但某個具體環節還不夠理想,於是把這個故事稍加改動。如果戈理《外套》的創作。有一次,果戈理和一些朋友閑談,聽到一個笑話,一個窮苦的小官吏,酷愛打鳥,他節衣縮食,積蓄二百個盧布,買了一支很好的獵槍。可他第一次坐船出去打獵時,獵槍被蘆葦擋入了水裡。小官吏十分痛心,回家便病倒在床,再也爬不起,後來幸虧同僚們湊錢買了一枝獵槍送給他,才算救了他一命。果戈理後來寫《外套》,利用這個笑話,把獵槍改為外套這一生活必需品,將蘆葦把槍擋入水中改為行劫,將小官吏的命運改為一個悲劇,從而使故事情節更真實、更典型、更具思想意義。
(三)移花接木、揉和綜合
作者將聽到或見到的許多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的人物、事件,通過加工、改造,將它們綜合成一個有機整體。如短篇小說《賣驢》:孫三老漢誤入火葬場,這不吉祥的兆頭與他怕政策變化的疑惑一拍即合。他決定把毛驢賣掉,不想到市場後,遇到老獸醫老尚,他不但用"神鬼鞭"給孫三老漢治好了驢的病,也給孫三老漢治好了頭腦中的病,終於決定不賣驢了。據作者介紹,這個故事是兩個生活素材綜合而成的。一個是八、九年前,在閑聊中聽到一個故事,說某地一個老漢在拉腳回來的路上,因睏倦在平板車上睡著了,毛驢拉著他往回走,半路上恰遇一輛驢車拉死人去火化,拉老漢的毛驢也一路尾隨入了火葬場。老漢驚醒後十分氣惱,把毛驢暴打了一頓。當他重新收拾韁脫准備回家時,不提防被驚懼的毛驢一腳踢在前額上,當場死去,結果真的被火化了。另一個生活素材,是作者蹲點時得來的。他認識了一位老獸醫,這位老獸醫出身富農,解放前家裡養過不少騾馬。牲畜病了,他喜歡細細觀察,向懂行的人請教,然後自己摸索治療,久而久之,積累了許多醫術。解放後,他專門行醫
,以後在公社獸醫站任站長,頗有名望,性格也很開朗。他的醫術有許多獨到之處,治牲畜脫胯即是一例,他既不用針葯,也不用推拿,而是站在斜對面突然一鞭,使牲畜重心後壓,藉助本身的力量使胯骨自行復位。這兩個故事本來風馬牛不相及,但作者將兩個故事加以改造、綜合,便形成了小說的情節。
(四)依據情感,連綴片斷
作者在生活,積累了許多生動的細節,片斷;但這些細節、片斷之間沒有直接的因果聯系。這時,作者往往通過自己思想、感情的線索,將它聯綴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如史鐵生《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就是這樣寫的。從小說的局部看,一個一個片斷好像是不連貫的、分散的,但總起來看,又有著整體感。據作者介紹,他寫這篇小說時,沒有著意去編故事,而是依據情感,讓細節一個一個從心裡流出來。
(五)依據因果,環環推導
作者在生活中,獲得某個片斷、某個場面、某個細節,覺得很有意思,又覺得缺乏相對的獨立性,還不夠豐滿。於是,依據這個片斷本身提供的可能性、暗示性,規定性,回溯、鋪墊它發展至今的過程,猜測它發展的結果。如高曉聲寫《陳奐生上城》,據他介紹,最初引起他創作動機的,是他本人住進了高級招待所看到高級招待所與農民暫時貧困的差別,住一晚就要花掉一個農民近十天的工資。他感到這太懸殊了,於是想讓一個農民到高級招待所去住一晚,讓他在沙發上、高級床上和地毯上盡情體驗一番、表演一番、比較一番。於是他決定讓"漏斗戶主"陳奐生住進去。但是,陳奐生一般情況下是進不了城的,於是作者讓他在政策開放以後進城賣油繩;賣油繩與高級招待所仍掛不起鉤來,非要一個有地位的人介紹不可,於是引出了吳書記;那麼吳書記為什麼會介紹陳奐生住高級賓館呢?這里一定有特殊原因,於是設法讓陳奐生生病;而且這場病必須來勢重,好得快,所以就安排他患重感冒。陳奐生為什麼會患重感冒呢?因為他沒有買帽子。陳奐生住進了高級招待所,吳書記又急於去開會,於是,陳奐生就能夠單純在招待所並且有充裕的時間去體驗"高級"生活了。從作者構思的過程看,採用的就是因果推導法。
(六)依據性格,推導揣測
作者心中有比較成熟的人物形象,構思中將這個人物放在特定的人際關系和環境中,依據人物本身的性格,去推測猜想人物會怎麼做、做什麼,從而構思出作品的情節。如契訶夫的《小官員之死》,寫的是一個小官員在看戲時,不小心給前排座位上將軍的脖子上濺了點噴嚏沫,他為此膽顫心驚,一再向將軍道歉,最後竟為此事被嚇死。這篇小說的情節,就完全依據人物的性格推導出來的。換一個人物,如果是張飛或李逵,定會把將軍嚇死;換了阿Q,恐怕挨了將軍一頓呵斥後,他會在里暗罵"兒子打老子",而且尋解脫。可是,在19世紀充滿奴性的俄羅斯社會里生長出來的小官吏,他的命運,不僅是怕,賠情,而且是死。小說情節的發展,安全是人物性格發展的結果。一般說來,依據人物性格推導,與依據因果推導是有區別的。我們平時說的因果推導,指的是由原因到結果或由結果到原因的比較明顯、直接的因果鏈條,它往往是單純的、單線的,由一定原因,往往能推導出明確的結果,這裡面並不包含著很多復雜的原因與變化。而人的性格是一個十分復雜的綜合體,始終充滿著各種各樣的矛盾和斗爭,往往因時而異,因人而異,瞬息萬變,沒有一成不變的模式與程序,比起單純的因果邏輯更具有人物的豐富性與復雜性。
無論用何種方法提煉、編織情節,都應該處理好人物與情節的關系。通常的教科書,把情節定義為人物性格發展的歷史,其實又對又不對。倘若"事緣人起","事以顯人",情節自然也就成了人物性格發展的歷史;倘若編置情節時,見事不見人,把注意力集中在事件的趣味性、傳奇性上,也就陷入了"為情節而情節"的惡障,很難成為"人物性格發展的歷史",很難登大雅之堂給人以深刻的美感。因此,好的情節,應該是人物性格發展的歷史。
二、要善於安排小說的結構
短篇小說是一種以小見大,以局部反映整體的語言藝術,它選材要嚴,開掘要深,雖然不一定要重大的社會題材,但必須反映重大的社會意義。同時,它在結構安排上,也應見出匠心,一絲不苟。
安排短篇小說的結構,總的說來,頭緒不能過繁,過程不能拉得太長,人物不能過多,鋪述不宜過詳,表達不宜和盤托出,高潮不能一個接一個。它應該凝練集中,以少顯多。否則,極易寫成壓縮的中篇。短篇小說常見的結構形態有下面幾種:
(一)情節結構
情節結構以事件的發生發展為結構線,小說的展開完全依據事件之間的因果關系,事件的發生往往表現為一系列的因果鏈,承上起下,環環相扣,關系緊密。巧妙的作者,往往將情節搓擰、顛倒,使讀者產生陌生感、驚奇感,但小說仍建築在一個相當完整的故事結構上。情節結構的展開一般有開頭、發展、高潮與結尾,有的還有序幕和尾聲。依據情節展開的線索,又可分為單線結構、雙線結構、三線結構。單線結構往往是一人一事一線貫穿到底,情節單純,其間間或有轉折、曲折、升降等,但無論怎樣地變化、反復,情節線索總是單一的。雙線結構的特點是情節交叉或平行,前者如魯迅的《葯》,後者如《麥客》。《麥客》寫父子倆一同去打短工,到了不同的人家,父親在艱難的境遇中失掉自尊,偷手錶被發現,內疚而歸;兒子則被新生活攪起愛情、自由的渴望,最後就範於傳統道德。作者把兩個本來可以各自獨立的故事交互結合在一起,構成一個整體,兩個空間,兩組人物、兩組不同的人際關系和不同的情感追求,構成雙重現實內容。這種結構,減弱了作者有頭有尾講述一個故事的封閉性,使小說具有廣闊的社會內容,具有現代人的時空感。短篇小說還有三條或三條以上情節線索的。有時候,作者將三條以上情節線索交織在一起,大故事裡套小故事,如《被愛情遺忘的角落》。有時,則將幾條情節線交織平行推進,形成一種網狀結構,如王安憶的《小院瑣記》。一般說來,三條情節線索以上的結構,初學者不易把握。
情節結構是短篇小說最基本的一種結構方式,它的優點是行動、吸引人,符合一般人的審美習慣,但又有它的局限性:①以事件為結構中心,作者的注意力停留在故事情節本身的生動有趣上,處理不好,容易削弱人物的刻畫。②人物性格的展開或作者感情的抒發,需要足夠的空間,但情節結構重視事件的縱向連綴,不能給人物發展在橫向展示方面以更大的地盤,更不允許脫離情節規定的具體時空規定,作者必須時時抓住情節發展的線索並把它推進,這樣就限制了作者創作的才華。③為了保持故事的完整性,作者往往不得不將許多代情節的過場戲塞進作品,這樣的過場戲往往失去精彩,不利於人物的塑造。④情節結構將萬花筒一般十分豐富的生活提煉為一個首尾完整的生活過程,讓小說的一切因素都服從情節發展的因果鏈條,不能有絲毫的游離,這樣做,很容易損失生活的真實性、豐富性,給人以編造、失真的感覺。以上這些局限,是安排情節結構特別要注意的地方。
(二)散文結構
有人覺得情節小說太顯編造失真了,極力迴避那種奇妙的、戲劇性情節,努力按生活的自然形態來描寫生活,於是產生了一種散文似的小說。散文式的結構摒棄了那種由發端、發展而推向高潮,然後下降到解決的情節模式,它沒有常見的緊張集中的情節,也不講懸念、扣人心弦的戲劇效果,看來只是一些看似零碎的片斷,彷彿與日常生活差不多,並不明顯地表現"起"、"承"、"轉"、"合"。它像一棵樹,枝枝椏椏向各個方向自然伸展,各有各的空間,時空關系的設置很散。但仔細體會,舒展自如中又有一種內在的聯系,很有點像散文的"形散神不散"。如孫犁的《荷花澱》、汪曾琪的《受戒》、《大淖紀事》,日本作家志賀直哉的《到網走去》,都屬這類作品。
散文結構往往給人自然本色之美。但由於它有意放棄了戲劇性的情節,有意淡化了事件與事件之間直接的、明顯的因果關系,寫作的難度也就大一些。它放棄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更需要寫得深、寫得美、寫得可信,寫得入情入理、津津有味,娓娓動聽。它雖然寫得開放、隨意,但不能失之混亂、鬆散,要有一種整體的有機性。
(三)心理結構
心理結構又稱"意識流結構"、"情緒結構"、"心態結構"、"心理分析結構",是現代小說一種新興的結構方法。它不按事物的因果律和時空關系來安排結構。而是按照人物心理活動的流程來組織材料,通過人物的回憶、聯想、閃念、內心獨白、幻覺、夢境等內心活動連綴生活片斷。在這種結構里,傳統意義上的故事情節看不到了,內心秩序取代了事件秩序,心理時空代替了物理時空,生活場景、片斷、細節將主要地通過人物心靈屏幕展現。而這種展現,有回漩、有倒流、有明暗、有跳躍,有時間的顛倒與空間的重疊,有時空的分解與重新組合。心理結構是心理小說所採用的主要結構方式,但又不同於心理小說。心理小說以人物心理為主要表現對象,而心理結構,有的側重於人物心理表現,有的側重於現實生活的反映。如王蒙的《春之聲》與茹志鵑的《剪輯錯了的故事》,同屬心理結構,其表現的側重點就有區別。
中國當代作家所採用的"心理結構",與西方現代派"意識流"作家所採用的"心理結構"技巧,也是有區別的。
從整體看,他們都以人物意識流動為小說的結構框架;現實場景的描寫只是作為人物意識流動的支撐點;時序的顛倒與溶合、自由聯想情節的跳躍式穿插、心理分析形式的意識獨白等也是他們常用的手法。但現代派作家強調人物意識流動是非邏輯的、非理性的、瞬息萬變的,因此,他們筆下的意識流動是閃念性的,雜亂無章,互不關聯,像散布的彩點隱隱約約地閃爍,畫面感不強,讀來晦澀難解。中國作家描寫的意識流動,常常是回憶性的,情理性的,畫面相對完整,無數心理片斷的連綴往往構成完整的情節,反映出豐富的社會生活內容。
心理結構的優點是:①以心理流程來結構作品,讓作品的一切從主人公的心靈屏幕上放映出來,摒棄了由敘述人敘事、評價、描寫、議論的手法,具有了傳統小說沒有的新質。②心理結構不受客觀時空限制,可以把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發生的事件同時鋪敘、交錯穿插,或放射擴展,加大了小說表現的容量。③以意識流動為結構框架,在場面與場面之間,人物動作與動作之間,可以略去那些容易使氣氛沉悶拖泥帶水的過渡描寫,擺脫了追求故事情節表面連貫完整的某種束縛,取材靈活。有利於人物精神世界內心世界的揭示,可以相當充分地揭示人物心靈的真實。但心理結構的局限也是明顯的。首先,依據心理流程結構作品,極易寫得拖沓、瑣屑、冗長、晦澀,往往要讀者重新梳理、索解。另一方面,這類作品,人物想什麼往往很細膩,做什麼卻不太清楚、清晰,使人物形象性格內向、模糊。採用心理結構,要特別注意克服這方面的毛病。
(四)蒙太奇結構
蒙太奇是從電影里學來的手法,它和情節結構有相似之處,往往有一定的情節線索,但表現情節的手法不同。它的情節,常常以畫面感很強的"分鏡頭"似的片斷,跳躍性的向前推進。片斷與片斷之間,干凈利索地省掉了過程性的交代。同時,它往往以時間為經、空間為緯,交錯地敘述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的生活片斷,通過一組一組"鏡頭"的組接,顯示人物性格的形成、發展和情節的連貫、推進。採用這種結構可以突破時空局限,閃現主要情節,省略繁瑣的過程性交代,節奏明快,視覺形象感強,穿插自然,變而不亂。但要掌握這種結構,必須熟悉電影藝術才行。
(五)板塊結構
結構由幾個相對獨立的"情節板塊"構成。採用這種結構方式,作者描寫一個人物或景物後,往往把它放置在一邊,又去描寫另一個人物或景物,各部分自成一統,有對相獨立的情節內容,形成了獨立的"情節板塊"。"板塊"之間,一般沒有直接的聯系,甚至舍棄了過渡性的語句,好像把完全不相乾的"板塊"前言不搭後語地直接組合在一起了。但讀完全篇,讀者可以由作品內在的無形的思想線索,把各個"單元"的內容聯接起來。如張石山的《互不關聯的四個故事》。這種結構也突破了由敘述人講述一個完整故事情節模式,擴大了作品的容量。但處理不好,容易把篇幅拉得很長。寫作時要特別注意"情節板塊"之間的關系,既不要有直接的關聯,又不要有內在的聯系;同時,還要處理好"情節板塊"的繁簡,不能把它寫成頭緒繁多的中篇。
短篇小說結構多姿多彩,學寫短篇小說,最好先從"橫斷式"和"縱向式"的情節結構入手。掌握了這兩種基本形式,就有了進一步提高的基礎。
『貳』 有哪些關於寫作的書籍值得推薦
我看的第一本寫作書,是史蒂芬金的《寫作這回事》,當時驚為天人。
這本書沒有系統地論述寫作問題,而是講了一些散碎的知識點,比如「通往地獄的路是用副詞鋪成的」、「初稿都是狗屎」、「如果有漏洞——我是說能看過去一輛半掛卡車那樣的漏洞,你再去改。」等等。
這本書算是入門級了,語言通俗易懂,技巧都好操作,初學者一看就能上手。而且史蒂芬本人對寫作的態度、寫作習慣、寫作中經歷的磨難,對作者們來說也是很值得一看的。到了現在,這本書里講的技巧我都忘了,但是還記得史蒂芬每次寫完書都要和家人出去玩兩天,坐在船上釣魚的樣子。
《短篇小說寫作指南》沒看完,也是一些零碎技巧。印象很深的是教你寫外貌。如果你想寫主角很醜,但是又害怕太丑了,讓讀者們反胃,怎麼辦呢?明貶實褒。「她皮膚蒼白,臉上幾粒雀斑,瘦得很離譜。」拜託,又白又瘦有幾粒雀斑,不是大美人嗎?但是作者非要說她丑,讀者也只能認了,不光認了,還心生同情,覺得這么個美人被作者誹謗,實在可憐。
《故事》看到第二遍,能看懂百分之五十吧。這本書仍舊是我向所有作者大力安利的,他是一個基礎體系,講述了故事的本質,故事的分類,人們為什麼會被故事吸引。後續我看到的其他書,基本都是針對故事的某一個章節詳細解釋的書。這本書屬於什麼呢?你要是沒寫到那種程度,你基本看不懂。你寫到了,你就懂了。但是當你寫到的時候到底還需不需要故事的指導,這也很費解。而你半懂不懂的時候看,又常常會生出許多自作主張的解釋,把你帶歪。┑( ̄Д  ̄)┍但是呢,看看是沒有壞處的。就算看不懂,心裡有個影子,寫作中遇到類似困難時,模模糊糊你就感到有個方向是對的了。最後,故事這本書對我幫助最大的,是印在書皮上的一句話「故事是生活的比喻。」每每想到,感慨良多。
《你的劇本遜斃了》、《救貓咪》……以及一些其它編劇書。這些書給我唯一的教訓,就是寫小說的,就別特么看編劇書了,事倍功半,稀里糊塗。我是看著劇本書學習故事結構的,學了兩年……其實結構就是一個三幕劇,幾個月就能掌握了。
不寫劇本以後,我才算真正開始看小說技巧書籍,真是相見恨晚。我的觀點是:一本寫作書,你看完也就一個下午。沒用的話你就浪費了一下午。有用的話你就可以節省幾個月甚至幾年的學習時間。
《成為作家》:大力安利。這本書沒有具體技巧,而是講述作者的心理困難。創作是一件透支腦力和情感的事,因此很容易陷入不健康的精神狀態(你很難說是因為創作而不健康,還是本來就不健康,創作緩解了症狀。)一個作者如果心理健康,精神充沛,不自我懷疑不嫉妒同行,那麼創作進度肯定一日千里。這本書就有很多調節心理的辦法,也很實用。
《情節與人物》:劇情流人物廢的作者看過來,就是這本了。我以前寫人很糟糕,看了這本書後,立刻寫出兩個有生命的角色,活蹦亂跳會(劃掉)搞基(劃掉)談戀愛那種。這本書就是教你寫人物小傳,然後告訴你情節和人物的關系。雖然標題叫情節與人物,但是據說——人物流劇情廢的作者,基本學不到什麼東西。
《虛構小說速成指南》:看看也行。裡面說每個場景結束時,主角一定要比開頭陷入更大的麻煩。我理解這句話對於初學者來說,是金玉良言。但是一旦過了初學者階段,這句話就不能再信了。小說的寫法千變萬化,任何帶著「一定」、「必須」的建議,都不可見盡信。我教人寫作,在學習結束時都會說:再教你最後一件事——我教你的,你都忘了吧。我的很多建議只適合某一階段的你,你進步了,這些建議就不合用了。」這本書第七章,講述「要展示不要敘述」非常好,推薦時間緊的朋友們只看這一章。這本書書里還有關於修改的觀點也很好:改五遍就行,改到你覺得再改下去,故事不一定更好,那就行了。「初稿是垃圾」這句話在很多書里都提到,我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反正我現在聽信這些話,寫了一個特辣雞的初稿。我試試修改後能不能鳳凰涅槃,能的話我會來知乎寫怎樣修改小說的回答。不能的話我就來寫「被寫作書坑了是怎樣的體驗!」
《情節!情節!》看了開頭,有點看不下去。我是劇情流的作者,會覺得書里的建議比較淺顯,而且非常武斷,不考慮實際情況的千變萬化。對於劇情廢的朋友,也許會很有用……初學者為進步快,都是要進行專項練習的嘛。專項練習哪有不武斷的。
來源:知乎
『叄』 短篇小說寫作指南的目錄
實實在在的指導(譯者的話)
序
短篇小說的性質
動筆
「你當然行」
保持創作狀態的五種方法
作家是先天生成還是後天造就的?
作家是天生的嗎?
貝麗·摩根采訪記
醞釀小說思想
怎樣醞釀小說的主題思想
靈機巧思自己找
人物塑造
讓筆下人物活起來
新的「假空大」
『肆』 短篇小說寫作指南怎麼樣
看了有所啟發的書,很多小說理論書講的空、大、干,都是條條框框的理論,而且很多理論還是從國外直接接過來的,弄得門外漢翻了兩頁就不想看了,不巧,我就是個門外漢......
『伍』 自媒體寫作的套路是什麼
如果是新手還不知道其中套路可以先多看平台規則類的文章或是同行爆文,亦或是藉助工具都是很好的提升之道,易撰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它有各大平台爆文精選,海量數據,還有包括爆文標題助手
1、公眾號決定寫什麼
很多人的公眾號就像是一個雜貨店,什麼文章都寫,散文、小說、詩歌,甚至今天寫政治,明天寫汽車,沒有一個主線去寫,所以也沒有固定的粉絲群體。准哥建議大家找一個主題堅持寫下去,這樣的公眾號才能壯大。
2、多讀他人的公眾號
如果你沒有關註上百個公眾號,就不是一個合格的自媒體人,寫出好文章的前提就是看更多的文章,我們要清楚什麼樣的文章容易火起來,其他自媒體人在做什麼。
3、文章要對讀者有價值
這就是寫之前為什麼要多問自己寫這篇文章的目的,你是誰?你能給讀者帶來怎樣的價值?有用的干貨還是有趣的文章?這都是我們必須要想清楚的問題。例如我經常分享一些自媒體干貨文章的目的,就是希望更多的自媒體小白在這條路上走的容易一點。
4、給文章起個好標題
雖然不建議標題黨,但是也得有吸引力啊,沒有吸引力的標題怎麼吸引別人打開文章。所以多研究幾十篇10萬+的標題有什麼特徵,寫著寫著就學會標題的技巧。
5、固定頻率更新
固定時間和固定日期更新是最好的方式,這樣會形成粉絲的閱讀習慣。開通公眾號就像開了一家小吃店,就算沒人來吃飯,也得每天固定時間開張啊。
6、認真排版
排版就如同人的外表,這是一個看臉的時代,再優美的文章如果披上邋遢的外表,是沒有人願意去讀的。其實很簡單,就是掌握幾個關鍵的設置數據,排版就會優美。
7、確定的語氣,堅持下去
語氣相當於語言風格,之前我也一直在糾結自己的文風,到底是嚴肅一點還是幽默一點,還是逗比一點,還是犀利一點。一定要找到屬於自己的語言風格,這樣也會形成固定的粉絲群體
『陸』 誰有《短篇小說寫作指南》狄克森
http://item.jd.com/10314302.html
『柒』 想寫好小說需要什麼教材
最好的教材是所有你自己覺得好的書。因為那類書跟你自己的感情最貼近。寫小說主要是感情。寫到連自己都覺得被感動了。那就大成了。說不定一不小心就會成為一個新的大神。
要想寫好。有三個客觀方面。
1 看過的書,自己要有收獲。謂之自學。表達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說出來。這個看似簡單,卻最考驗功底,是要大量的閱讀量。和許多文學的沉澱。用筆如神,園轉滿意。就會有這個效果。
2 多寫、就是隨時寫寫的心情。舒舒心緒。只要某時的感情到了。常會寫出事後連自己都驚嘆「原來我是這樣的有才華啊。。。。」
3 找高人指點。(要想有最大的成就,這個必不可少。)這點很重要。別人要是肯教。而且你還用心學。一定會受益匪淺的。因為寫作不是個死板的東西。裡面有很多技巧。比如到哪裡改用怎樣的方法。哪裡改適可而止。再多就是累贅羅嗦。又例如,同一個地方,兩次不同心情。又該怎樣寫。才會取得最好的效果。
這三點,按步而行最好。一步一步來。只有前兩步走好了。踏實了。第三步才能有最大的收益。
至於。教材。根本就不是指定要那本書的事。別人覺得好的。可不一定適合你。別人看的,津津有味。神光滿面,精神抖擻。也許你看了,就會昏昏欲睡。不得其味。
與其,這樣花錢還不如。找你側重點。是散文類小說。還是深沉醇厚的傳統敘事小說。。。。
長篇還是短篇的。
國內還是國外的。
至於你說的材料有本《記敘文小說材料大全》就夠用了。這種東西。要是投入不進去。收獲甚小。
要我說,我看過的最好的書就是《紅樓夢》了。至於水滸和三國。本人是根本就看不進去。
還有就是余秋雨的書。煙雨江南的書。金庸的書。。。。。這些書都很好看。還很有營養。網路小說有水平的很多。沒水平的也不少。
『捌』 怎樣寫短篇小說
好復雜 哦。。。
短篇小說 你可以去起點看看 那些寫小說的人是怎麼寫的內 可以與他容們交流 下 完全可以重他們那獲取不少經驗
順便 重該網站查詢下如你第一個問題 這些
。。。。。。。。。。。。。。。。。。。。。
胡說八道 不要信 哦
MING~揚萬
『玖』 寫網路小說需要閱讀些什麼書籍
古龍金庸讀一遍。
『拾』 有沒有關於寫作的入門書籍
1、《寫作這回事》
推薦原因:入門級,語言通俗易懂,技巧容易操作,未系統地論述寫作問題
2、《虛構小說速成指南》
推薦原因:初學者入門級。
3、《短篇小說寫作指南》
推薦原因:技巧零碎,如描寫外貌:明貶實褒。
4、《情節與人物》
推薦原因:教你寫人物小傳,告訴你情節和人物的關系。有助於幫助劇情廢作者。
5、《千面英雄》
推薦原因:從神話學角度解讀流傳已久的神話內核和比喻。
6、《發展心理學》
推薦原因:有利於各階段心理的轉變。
7、《經典人物原型45種》
推薦原因:講述了常見人物類型,探討寫作內核。
8、《故事》
推薦原因:體系基礎,講述了故事的本質,故事的分類,人們為什麼會被故事吸引。
9、《成為作家》
推薦原因:實用,無具體技巧,講述作者的心理困難。有很多調節心理的辦法。
10、《故事思維》(五星推薦)
推薦原因:詳述了用故事影響他人的技巧,以及故事帶來的影響和說服力。
11、《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五星推薦)
推薦原因::超實用筆記讀書法
12、《完全寫作指南》(五星推薦)
推薦原因:「寫作界的網路全書」。從大目標的寫作流程入手:明確目標,了解讀者,頭腦風暴,組織文章,寫初稿和修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