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狼》選自文言_________集《聊齋志異》
《狼》選自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
2. 狼出自於清朝作家蒲松齡的文言文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是對的嗎
狼是出自於清朝作家蒲松齡的文言文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
原文:
有屠人貨肉歸,日已暮,欻一狼來,瞰擔上肉,似甚垂涎,隨屠尾行數里。屠懼,示之以刃,少卻,及走,又從之。屠思狼所欲者肉,不如懸諸樹而早取之。遂鉤肉,翹足掛樹間,示以空擔。狼乃止。屠歸。昧爽往取肉,遙望樹上懸巨物,似人縊死狀,大駭。
逡巡近視,則死狼也。仰首細審,見狼口中含肉,鉤刺狼齶,如魚吞餌。時狼皮價昂,直十餘金,屠小裕焉。緣木求魚,狼則罹之,是可笑也!
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剩骨。途遇兩狼綴行甚遠。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又從;復投之,後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而兩狼並驅如故。屠大窘,恐前後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以薪積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待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於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轉視積薪後,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
身已半入,露其尾,屠自後斷其股,亦斃之。方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一屠暮行,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者所遺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出不去,但思無計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極力吹移時,覺狼不甚動,方縛以帶。出視,則狼脹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張不得合。
遂負之以歸。非屠,烏能作此謀也!三事皆出於屠;則屠人之殘,殺狼亦可用也。
譯文:
一個屠夫傍晚回家,擔子裡面的肉已經賣完,只有剩下的骨頭。路上遇見兩只狼,緊跟著走了很遠。屠夫害怕了,把骨頭扔給狼。一隻狼得到骨頭停下了。另一隻狼仍然跟著他。屠夫又把骨頭扔給狼,後面得到骨頭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頭的狼又趕到了。
骨頭已經扔完了。但是兩只狼像原來一樣一起追趕屠夫。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後一起受到狼的攻擊。屠夫看見田野里有一個打麥場,打麥場的主人把柴草堆積在打麥場里,覆蓋成小山似的。
屠夫於是跑過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擔子拿起屠刀。兩只狼不敢上前,瞪著眼睛朝著屠夫。一會兒,一隻狼徑直走開了,另一隻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時間長了,那隻狼的眼睛好像閉上了,神情悠閑得很。
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腦袋,又連砍幾刀把狼殺死。屠夫剛想要走,轉身看見柴草堆的後面,另一隻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鑽洞進去,來攻擊屠夫的後面。身子已經鑽進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從狼的後面砍斷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殺死了。
屠夫這才明白前面的那隻狼假裝睡覺,原來是用這種方式來誘惑敵方。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會兒兩只狼都被殺死了,禽獸的欺騙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給人們增加笑料罷了。
(2)狼選自短篇小說集擴展閱讀:
《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的著作。書共有短篇小說491篇。題材非常廣泛,內容極其豐富。
《狼》表現屠戶的勇敢警覺和狼的狡詐陰險,這是故事的高潮和結局。描繪了貪婪、兇狠、狡詐的狼的形象。啟示我們對待像狼一樣的惡人,不能妥協退讓,而要像屠夫一樣勇敢斗爭、善於斗爭,這樣才會取得勝利。
屠戶不為假象迷惑,抓住時機,當機立斷敢於斗爭,取得了一半的勝利。到這兒並未讓人鬆口氣。「轉視積薪後」說明屠戶已深刻認識到狼的本性,變得警覺。「一狼洞其中」終將狼的本性暴露無遺,再點狼的狡詐陰險,「乃悟」說明斗爭使屠戶對狼的奸詐有了深刻認識。
3. 狼選自什麼小說
一、《狼》選自什麼小說:《聊齋志異》
《狼三則》節選自《聊齋志異》,描繪了貪婪、兇狠、狡詐的狼的形象。啟示我們對待像狼一樣的惡人,不能妥協退讓,而要像屠夫一樣勇敢斗爭、善於斗爭,這樣才會取得勝利。
二、《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的著作。(聊齋:書齋名;志:記錄;異:奇怪的故事)書共有短篇小說491篇。題材非常廣泛,內容極其豐富。《聊齋志異》的藝術成就很高。它成功地塑造了眾多的藝術典型,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故事情節曲折離奇,結構布局嚴謹巧妙,文筆簡練,描寫細膩,堪稱中國古典短篇小說之巔峰。
4. 狼的作者是誰哪個朝代的文學家本文選自研短篇小說集什麼
蒲松齡 清朝 山市 《聊齋志異》
5. <狼>選自
《狼》選自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作者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
描繪了貪婪、兇狠、狡詐的狼的形象,啟示我們對待像狼一樣的惡人,不能妥協退讓,而要像屠夫一樣勇敢斗爭、善於斗爭,這樣才會取得勝利。
蒲松齡一生熱衷功名,醉心科舉,但他除了十九歲時應童子試曾連續考中縣、府、道三個第一,補博士弟子員外,以後屢受挫折,一直鬱郁不得志。他一面教書,一面應考了四十年,到七十一歲時才援例出貢,補了個歲貢生,四年後便死去了。
一生中的坎坷遭遇使蒲松齡對當時政治的黑暗和科舉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認識;生活的貧困使他對廣大勞動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和體會。
全文賞析:
寫屠戶殺狼,表現屠戶的勇敢鎮定和狼的狡猾貪婪,這是故事的高潮和結局。「一狼徑去」,另有圖謀;「犬坐於前」(這里的「犬」是名詞活用作狀語,像狗一樣),牽制屠戶,更見出狼的狡詐。「目似瞑,意暇甚」,演得逼真,氣氛似有所緩和。
「暴起」、「刀劈」、「斃之」,屠戶不為假象迷惑,抓住時機,當機立斷敢於斗爭,取得了一半的勝利。到這兒並未讓人鬆口氣。
「轉視積薪後」說明屠戶已深刻認識到狼的本性,變得警覺。「一狼洞其中」終將狼的本性暴露無遺,再點狼的狡詐陰險,「乃悟」說明斗爭使屠戶對狼的奸詐有了深刻認識。
6. 狼的作者是誰哪個朝代的文學家本文選自研短篇小說集什麼
作者介紹:蒲松齡(1640-1715),明崇禎十三年—清康熙五十四年),字留仙,又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清代傑出文學家,小說家,
7. 《狼》選自哪裡呢
《狼》選自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作者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其一被蘇教版義務教育語文課本八年級下冊收錄為「專題 《狼》」,其二被選為滬教版義務教育語文課本八年級下冊第34課《狼》。
描繪了貪婪、兇狠、狡詐的狼的形象。啟示我們對待像狼一樣的惡人,不能妥協退讓,而要像屠夫一樣勇敢斗爭、善於斗爭,這樣才會取得勝利。
《狼》的啟示
這篇故事揭露了狠貪婪、兇狠和狡詐的本性,贊揚了屠戶的機智勇敢。故事的語言簡潔生動,主要通過動作、神態描寫來刻畫屠戶和狼的形象,按照故事的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展開雙方的矛盾和斗爭。
通過學習這篇文章,我們大家要懂得對待像狼一樣的惡勢力,必須敢於斗爭、善於斗爭,才能取得勝利。
8. 狼選自清朝文學家()的文言短篇小說集()
蒲松齡的狼三則或聊齋志異都可以~
9. 《狼》選自短篇小說集那部作品
《狼》選自(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