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有聲完結 > 馬克吐溫短篇小說集讀後感

馬克吐溫短篇小說集讀後感

發布時間:2020-12-26 19:34:43

Ⅰ 讀後感:馬克吐溫短篇小說

《百萬英鎊》讀後感
馬克吐溫著的短篇小說《百萬英鎊》是一部很好的作品。文章對「金錢就是一切」「金錢是萬能的」的想法進行了諷刺,揭穿了資本主義社會的丑惡面容。
《百萬英鎊》是講一個貧窮、誠實的人,也就是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收到了一對兄弟的信,信裡面送給了他一百萬英鎊。原來這對兄弟打了一個賭,賭如果一個貧窮、誠實的人收到天上掉下的一百萬英鎊,他會有怎樣的結果?哥哥認為他會餓死,因為他無法證明這些錢是他自己的,會受到別人的懷疑,連銀行都不會讓他存錢。弟弟則認為他會過得很好,於是他們兄弟倆將一百萬英鎊的支票借給了這個貧窮的人,並出國呆了三十天。沒想到在這段時間內,人們對這位突然暴富的罕見富翁,竟拚命地拉攏他,從免費吃飯,買衣服,到免費住宿,一個個像乞丐一樣討好他,並不斷提高他的社會地位,一直到了除王室外最高的公爵之上!不光如此,他還得到了一位好妻子和三萬英鎊的銀行利息,最後還從兩兄弟那兒得到了一份很好的工作。過著非常非常幸福的生活。
看到這兒,我很羨慕這位如此「幸運」的主人公,但同時我又想:人們之所以討好他,不就是因為當時人們太看重金錢了嗎?拜金主義是可恥的,不勞而獲更不應該!金錢不是萬能的,世界上還有許多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
希望採納,手好酸啊,樓主多給點分

Ⅱ 馬克吐溫短篇小說《火車上的嗜人事件》所表達的是什麼求感想。

《火車上的嗜人事件》寫的是作者聽一位老人講述的旅行故事,故事的內容十分驚悚,老人在多年前乘火車旅行,結果半路上因為暴風雪導致火車輪軸斷裂被風雪圍困,車上的人因為食物不足而成立裁判小組投票吃人,一直吃到只剩老人一個人為止,最後老人投下棄權票時救援人員到來而被獲救。
作者當時覺得老人講的嗜人事件很可怕,找列車員詢問時被其告知老人是一個退休政府公務員,多年前乘火車被暴風雪圍困,獲救後已經精神失常,所以每次見到乘火車的人都將那個故事直到把一車人吃完為止。作者的心中才松下一口氣。
本文作者借一個瘋人之口說了一故事,以相當冷峻的筆調描述了當時的美國社會,作者處於的美國當時正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是資本主義的擴張時期,美國的社會財富也正在迅速的積累,而人性這一理念顯得蒼白而脆弱。作者通過一個瘋人講述的嗜人故事,將一群人封閉在一個火車車廂里,這里有足夠的木柴生火取暖,但缺乏食物,給了人一定的希望,但又同時迅速的毀滅希望,這時人性就徹底的暴露在每個人的眼前。
車廂中的人大多時社會名流,有著很高的社會地位,開始的時候人們還都忍受著飢餓的折磨,但過了幾天後,人性便開始讓位於人的本能,開始選舉委員會,開始投票吃人,把吃人這一行為合法化。
作者寫這個故事,無疑是在美國飛速發展的同時看到了許多因為資本主義發展同時所帶來得丑惡,而對人性丑惡的一面做出了很深刻的反思,恐怖的背後正是作者的深刻反思。
就事論事,飛速發展的社會,金錢對人的刺激,物質的富足而精神的落後,人們應該會得到許多啟示。

Ⅲ 馬克吐溫短篇小說《火車上的嗜人事件》讀後感,只要求300字左右 ,不要過多

《火車上的嗜人事件》
小說寫的是作者聽一位老人講述的旅行故事,故事的內容內十分驚悚,老人在多年前容乘火車旅行,結果半路上因為暴風雪導致火車輪軸斷裂被風雪圍困,車上的人因為食物不足而成立裁判小組投票吃人,一直吃到只剩老人一個人為止,最後老人投下棄權票時救援人員到來而被獲救。

本文作者借一個瘋人之口說了一故事,以相當冷峻的筆調描述了當時的美國社會,作者處於的美國當時正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是資本主義的擴張時期,美國的社會財富也正在迅速的積累,而人性這一理念顯得蒼白而脆弱。作者通過一個瘋人講述的嗜人故事,將一群人封閉在一個火車車廂里,這里有足夠的木柴生火取暖,但缺乏食物,給了人一定的希望,但又同時迅速的毀滅希望,這時人性就徹底的暴露在每個人的眼前。

Ⅳ 馬克吐溫短篇小說集 讀後感500字

作業自己做-_-||

Ⅳ 有關於馬克吐溫小說集1000字的讀後感嗎

《馬克 吐溫中短篇小說選》讀後感
美國社會對人的腐蝕力最甚者莫過於金錢.馬克·吐溫雖然也不自覺地流露出小市民暴富的夢想,如《湯姆·索亞歷險記》結局處讓湯姆和哈克發現了強盜的大量藏金;但他對金錢的批判還是一針見血的.如果說《一張百萬英鎊鈔票》中的主人公雖獲橫財尚能自持,在醜陋中反襯出他良心米混、崇尚愛情的純潔高尚的話,《三萬元的遺產》則活畫出那對窮苦夫妻的黃金夢的虛幻可笑——但我們只能苦笑,同時也不能不深感哀憐,他們畢竟是無辜的小人物啊!但到了《腐蝕了哈德利堡鎮居民的人》,簡直是「洪桐縣里沒好人」,鎮上的那些稍有地位的人物,幾乎無一倖免地全都屈從於金錢拜物的面前.讀者在這樣的解剖下,又有誰還笑得出來呢?我們恐怕只能為人類悲哀了.從嬉笑怒罵皆成文章的玩世不恭,到針隨時政、鞭辟入裡的憤世嫉俗,是馬克·吐溫思索的深化和作品的成熟,我們欣賞他的作品,也就此步步深入了.
文學作品離不開語言文字這一載體.馬克·吐溫的作品之所以深受歡迎,除去立意清新,剖析得當之外,很重要的要歸功於他對語言的駕馭.大家都知道,群眾日常生活中的用語是最為鮮活、生動和富於生命力的;但只有經過作家採納,寫入作品之中,才能成熟、定型和推廣.蕭伯納曾稱馬克·吐溫為語言大師,這是毫無溢美成分的.可以說,如果沒有馬克·吐溫(當然也會有別人),就沒有今天的美國英語.應該說,正因為馬克·吐溫把美國英語運用得恰到好處,才有如此充分體現美國民族個性的豪爽、樂觀和不拘小節的他的那些純美國式的作品.
作為幽默諷刺和美國英語大師,馬克·吐溫在美國文學史上的地位是不可動搖的.
馬克·吐溫在我國五六十年代那一種特定的氣候下,是對讀者介紹最多的為數有限的美國乃至西方作家之一.但也正因此,對他的分析評價往往帶有過多的功利目的而不夠充分全面.此次人民文學出版社將馬克·吐溫的中短篇小說選與其長篇代表作一並收入《世界文學名著文庫》,確實能夠收到將世界文學名家名篇以精美的版本永遠保留在文學愛好者書架上世代傳閱的功效.

Ⅵ 讀馬克.吐溫的<<鍍金時代>>和<<傻瓜威爾遜>>的讀後感

馬克·吐溫(1835~1910)

英文名:Mark Twain

美國作家。原名塞繆爾·朗赫恩·克萊門斯。1835年11月30日生於密蘇里州,1910年4月21日卒於康涅狄格州。

幼時家境貧困,12歲時因父親去世輟學,開始到印刷所當學徒,稍大一點便外出找活干。21歲時,對輪船上的領港員生活發生極大興趣,決定拜師學藝。密西西比河上 4 年領港生活使他熟悉各式各樣的人。這一段經歷為他今後的創作提供了許多素材 。 他的筆名馬克 · 吐溫就取自船工生活:mark 是「測標」,twain為「兩英尋(合12英尺)」,「測標兩英尋」說明仍是安全水位。1861年,南北戰爭爆發,他隨哥哥去內華達;先捲入找礦熱潮,後去報館工作,從此開始創作生涯。

19世紀60~70年代,馬克·吐溫發表幽默短篇共70篇,其中多數為小品類。它們的主要特色是極度誇張、幽默、滑稽。主人公往往天真老實,思想單純,有一套先入為主的想法,結果處處碰壁。他的成名作《卡拉維拉斯縣馳名的跳蛙》和名篇《競選州長》、《神秘的訪問》都是這樣寫的。在一部分作品裡,幽默含有諷刺,如《競選州長》、《壞孩子的故事》 、《好孩子的故事》等 。作者解釋說「 幽默只是花絮」,「為幽默而幽默是不能經久的」,他的幽默滑稽出自嚴肅的創作目的。這期間他諷喻的社會現象有: 種族歧視、新聞界的烏煙瘴氣、投機心理以及社會道德的錯位與虛偽。

60年代末馬克·吐溫到了東部之後,發表了《傻子出國記》、《過苦日子》和《鍍金時代》三部長篇作品。

《傻子出國記》為通訊集,是馬克·吐溫的旅歐報道。寫天真無知的美國人在歐洲的旅遊見聞,滑稽、詼諧,表現出美國人在歐洲封建社會及其印記面前的優越感。《過苦日子》是一部回憶錄,寫作者到內華達找礦經過,其中有不少虛構成分,把艱苦的淘金生活寫得生氣勃勃,熱氣騰騰,其間一些誇張 、滑稽的故事表現出馬克·吐溫的喜劇才能。《鍍金時代》是他同鄰居、作家查爾斯·沃納合寫的長篇小說,旨在諷刺當時瘋狂的社會投機心理。小說的人物有企業家、政客、農場主和小市民。作者通過藝術形象告訴我們:在那個資本主義自由競爭時代,獲得大量財富的是投機商、企業家和政客,小人物永遠是在做夢,就像那位塞勒斯上校,發財夢做了一個又一個,可餐桌上「只見冷水和生蘿卜」。

70年代初,馬克·吐溫同一位富商的女兒奧利薇亞·蘭登結婚,定居在馬薩諸塞州的哈特福德。《湯姆·索亞歷險記》、《在密西西比河上》和《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就是這段穩定的生活期間寫的。《湯姆·索亞歷險記》描寫少年兒童追求新奇、冒險的生活。小湯姆厭惡呆板乏味的小鎮生活,包括主日學校的虛偽刻板、守舊的小市民習氣、老一套的佈道演說……他同小夥伴去島上「探險」,同大自然融為一體,表現出少年兒童的活潑的稚氣。《在密西西比河上》回憶了作者當年的水上生涯。大河景色、航運經歷、弟弟遇難等真實故事,富有詩意,抒情氣氛很濃。書中寫到領港員協會的組織和斗爭是19世紀美國勞工運動的寶貴史料。

《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是馬克·吐溫的代表作,也是美國文學的一部名著。小說續《湯姆·索亞歷險記》的內容,主人公換成湯姆的朋友哈克——一個窮苦白人的兒子 。他害怕醉鬼父親毒打,又受不了保護人的清規戒律,離家出走,半路上遇見黑奴吉姆,兩人乘木排沿著密西西比河逃亡,去尋找自由州。哈克雖沒有受過教育,愛撒謊,但本性善良,好開玩笑,又富於同情心。一路上吉姆照顧哈克,哈克幫助吉姆匿藏。哈克長期生活在蓄奴州,流行的種族歧視觀念常牽制著他。他們越接近自由州,哈克的內心矛盾越尖銳。當時蓄奴州的法律規定,幫助黑奴逃跑是有罪的,他決定寫信向吉姆的主人告發。可是一想起吉姆渴望自由,臨危不懼 ,而且舍己為人等優良品質,哈克就感到為難,最後終於把信撕掉。哈克的作為表現了作者自由、平等的民主理想。書中還描寫了南北戰爭前多方面的社會生活,創造了許多人物形象。小說純粹用美國口語寫成,開創了美國文學口語文體的傳統。

80年代後期開始,馬克·吐溫的作品有:用荒誕情節批判英國封建體制的 《亞瑟王朝廷上的康涅狄格州美國人》,用巧妙錯位的故事諷刺美國種族歧視的《傻瓜威爾遜》,歌頌法國民族女英雄的《冉·達克》,以及深刻剖析金錢腐蝕作用、暴露上等人偽善面貌的《敗壞了赫德萊堡的人》。

80年代馬克·吐溫籌辦出版公司並投資新式排字機的試制工程。這兩項工作均告失敗,致使馬克·吐溫破產。1891年,他遷家歐洲,自己作環球巡迴演講以償還債務。1900年回國。這個時期,他發表的長篇作品有《赤道環游記》。

20世紀初,馬克·吐溫發表了一系列反帝政論:《使用私刑的合眾國》、《給生在黑暗中的人》、《為芬斯頓將軍辯護》、《戰爭祈禱》等。在這些論文中,作者控訴帝國主義的侵略行徑,同情並支持殖民地人民的斗爭。隨著作者對社會現實認識的深化,他的幽默風格逐漸從滑稽趨向諷喻 ,開朗活潑的心情也逐漸變為憂郁憤慨,這在他後期反帝政論中尤為明顯。在《什麼是人》 ,《第44號,神秘的陌生人》等作品中還流露出人生如夢的悲觀情緒。
馬克吐溫

(Mark Twain l835~1910)

作者簡介:

美國作家。本名塞謬爾·朗赫恩·克萊門斯。馬克·吐溫是其筆名。出生於密西西比河畔小城漢尼拔的一個鄉村貧窮律師家庭,從小出外拜師學徒。當過排字工人,密西西比河水手、南軍士兵,還經營過木材業、礦業和出版業,但有效的工作是當記者和寫作幽默文學。

馬克·吐溫是美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說大師。他經歷了美國從「自由」資本主義到帝國主義的發展過程,其思想和創作也表現為從輕快調笑到辛辣諷刺再到悲觀厭世的發展階段。

他的早期創作,如短篇小說《竟選州長》(1870)、《哥爾斯密的朋友再度出洋》(1870)等,以幽默、詼諧的筆法嘲笑美國「民主選舉」的荒謬和「民主天堂」的本質。

中期作品,如長篇小說《鍍金時代》(1874,與華納合寫)、代表作長篇小說《哈克貝里·費恩歷險記》(1886)及《傻瓜威爾遜》(1893)等,則以深沉、辛辣的筆調諷刺和揭露像瘟疫般盛行於美國的投機、拜金狂熱,及暗無天日的社會現實與慘無人道的種族歧視。《哈克貝里·費恩歷險記》通過白人小孩哈克跟逃亡黑奴吉姆結伴在密西西比河流浪的故事,不僅批判封建家庭結仇械鬥的野蠻,揭露私刑的毫無理性,而且諷刺宗教的虛偽愚昧,譴責蓄奴制的罪惡,並歌頌黑奴的優秀品質,宣傳不分種族地位人人都享有自由權利的進步主張。作品文字清新有力,審視角度自然而獨特,被視為美國文學史上具劃時代意義的現實主義著作。

19世紀末,隨著美國進入帝國主義發展階段,馬克·吐溫一些游記、雜文、政論,如《赤道環行記》(1897)、中篇小說《敗壞了哈德萊堡的人》(1900)、《神秘來客》(1916)等的批判揭露意義也逐漸減弱,而絕望神秘情緒則有所伸長。

馬克·吐溫被譽為「美國文學中的林肯」。他的主要作品已大多有中文譯本。

Ⅶ 《馬克吐翁短篇小說精選》讀後感

馬克·吐溫是三大短篇小說巨匠之一,他被稱為美國文學史上最知名人士之一,被推崇為「美國文壇巨子」,擅長寫具有諷刺意義的小說,被譽為文學史上的林肯。他是美國鄉土文學的集大成者,海明威曾經說過「一切當代美國文學都起源於馬克·吐溫一本叫《哈克貝里·費恩歷險記》的書」。他於1910年4月21日去世,享年七十五歲,安葬於紐約州艾瑪拉。
我最喜歡的是他寫的《百萬英鎊》。文中主要講的是:主人公亨利.亞當斯,是一個老實但貧窮的人。有一天他遇上兩名打賭的倫敦億萬富翁兄弟, 「借」給他了一百萬英鎊。他的生活從此發生了轉變。以前,他被別人看不起。但他拿出一百萬英鎊讓別人找錢時,人們不僅對他點頭哈腰,卑躬屈膝,就連對亨利. 亞當斯來說比較昂貴的一些費用也不需要馬上支付,甚至有些人都願意直接不要錢——因為他們找不開錢,還堅信他是富翁,一定不會在意這點錢的。最後亨利.亞當斯得到了一位如花似月的妻子和三萬英鎊的利息。
書中那些餐館的老闆和服務員,禮服店的老闆、伙計和許多在場的人對亨利.亞當斯的反應,都十分讓人尋味。那些人先前是都不用正眼看亨利,給他提供的更是一些剩菜、別人不要的衣服。後來看到了那張百萬英鎊後,表情特誇張,從本質和態度上對亨利. 亞當斯發生了改變,不僅時時刻刻地微笑,還改變了說詞。
從中我明白了:不要因為人家有錢,才看的起人家,這是錯誤的。人人都有尊嚴,不要瞧不起窮人,欺負窮人,其實他們的自尊心,比誰都強。

Ⅷ 遇見馬克吐溫節選,讀後感

馬克·吐溫這個我們從小就有些耳聞名字雖然只一個偉大作家筆名卻有著非凡意義這位美國作家用筆諷刺、揭穿了某些「虛偽」作為一個諷刺小說作家可謂「大師」特別《百萬英鎊》一書中《百萬英鎊》一文對「金錢就一切」「金錢萬能」想法進行了一定諷刺
文中主人公亨利?亞當斯在被確定一個誠實但貧窮人後受到一對奇怪兄弟為了打賭而「借」給一百萬英鎊遭遇也十分有趣人們先從穿著上看不起當拿出一百萬英鎊希望別人找錢時人們不但對點頭哈腰卑躬屈膝而且就連對亨利來說比較昂貴一些費用也不需要馬上支付甚至有些人都願意直接不要錢因為們不但找不開錢而且堅信這位百萬富翁一定不會在意這點「小」錢最後亨利不但如獲至寶地得到了一位如花似玉妻子還獲得了三萬英鎊利息
我不禁想感嘆這位主人公「幸福」遭遇其實世界上又怎會有如此「美事」?!但書中那些餐館老闆和服務員禮服店老闆、諸多伙計甚至一些在場人對亨利?亞當斯前後反應都十分耐人尋味那些老闆、伙計先前都不用正眼看亨利給提供更一些殘羹剩菜、別人不要禮服後來看到了那張百萬英鎊支票後表情誇張到無法想像從本質上和態度上就對亨利發生了改變不僅時刻保持微笑還改了說詞作者想要諷刺其實就當時社會狀態根本就一模一樣對有錢人奉承巴結都來不及卻看不起那些窮苦人

Ⅸ 馬克吐溫小說跳蛙的讀後感

馬克·吐溫的短篇小說《卡拉維拉斯縣的著名跳蛙》是世界幽默文學回寶庫中一顆璀答璨的明珠。它形象地勾勒出當時正在開發的美國西部地區的文化特徵,充分體現了馬克·吐溫幽默的創作風格。其幽默應用陌生化理論從該小說的語言、情節、敘事結構及象徵性意義分析。

Ⅹ 《馬克 吐溫中短篇小說選》讀後感

《馬克 吐溫中短篇小說選》讀後感

美國社會對人的腐蝕力最甚者莫過於金錢。馬克·吐溫雖然也不自覺地流露出小市民暴富的夢想,如《湯姆·索亞歷險記》結局處讓湯姆和哈克發現了強盜的大量藏金;但他對金錢的批判還是一針見血的。如果說《一張百萬英鎊鈔票》中的主人公雖獲橫財尚能自持,在醜陋中反襯出他良心米混、崇尚愛情的純潔高尚的話,《三萬元的遺產》則活畫出那對窮苦夫妻的黃金夢的虛幻可笑——但我們只能苦笑,同時也不能不深感哀憐,他們畢竟是無辜的小人物啊!但到了《腐蝕了哈德利堡鎮居民的人》,簡直是「洪桐縣里沒好人」,鎮上的那些稍有地位的人物,幾乎無一倖免地全都屈從於金錢拜物的面前。讀者在這樣的解剖下,又有誰還笑得出來呢?我們恐怕只能為人類悲哀了。從嬉笑怒罵皆成文章的玩世不恭,到針隨時政、鞭辟入裡的憤世嫉俗,是馬克·吐溫思索的深化和作品的成熟,我們欣賞他的作品,也就此步步深入了。

文學作品離不開語言文字這一載體。馬克·吐溫的作品之所以深受歡迎,除去立意清新,剖析得當之外,很重要的要歸功於他對語言的駕馭。大家都知道,群眾日常生活中的用語是最為鮮活、生動和富於生命力的;但只有經過作家採納,寫入作品之中,才能成熟、定型和推廣。蕭伯納曾稱馬克·吐溫為語言大師,這是毫無溢美成分的。可以說,如果沒有馬克·吐溫(當然也會有別人),就沒有今天的美國英語。應該說,正因為馬克·吐溫把美國英語運用得恰到好處,才有如此充分體現美國民族個性的豪爽、樂觀和不拘小節的他的那些純美國式的作品。

作為幽默諷刺和美國英語大師,馬克·吐溫在美國文學史上的地位是不可動搖的。

馬克·吐溫在我國五六十年代那一種特定的氣候下,是對讀者介紹最多的為數有限的美國乃至西方作家之一。但也正因此,對他的分析評價往往帶有過多的功利目的而不夠充分全面。此次人民文學出版社將馬克·吐溫的中短篇小說選與其長篇代表作一並收入《世界文學名著文庫》,確實能夠收到將世界文學名家名篇以精美的版本永遠保留在文學愛好者書架上世代傳閱的功效。

閱讀全文

與馬克吐溫短篇小說集讀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古代les小說宮傾 瀏覽:81
主角叫雲不凡小說 瀏覽:158
網游小說主角叫公子川 瀏覽:350
有寓意小說推薦完本 瀏覽:565
寵物小精靈之無限抽獎系統類小說 瀏覽:116
寫夢幻西遊比較好的小說 瀏覽:790
重生小說非人 瀏覽:209
雙性受從古代穿到現代的小說 瀏覽:200
好看的唐朝歷史小說推薦超經典 瀏覽:240
乳娘母乳小說在線閱讀 瀏覽:653
有關丹道的小說完結 瀏覽:15
鳳輕歌是哪個小說里的女主 瀏覽:623
單身女主小說下載 瀏覽:264
古言小說女主養著婆婆小姑 瀏覽:310
都市之無限刷錢的小說 瀏覽:513
現代男男小說已完結 瀏覽:176
重生到古代王朝爭霸的小說 瀏覽:246
女主胸大獃萌的言情小說微肉 瀏覽:556
完結穿越斗羅大陸小說免費閱讀 瀏覽:243
神鵰俠侶小說結局截圖 瀏覽: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