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有聲完結 > 短篇小說司爐

短篇小說司爐

發布時間:2022-04-03 06:46:12

『壹』 卡夫卡的作品有哪些都描寫了什麼

卡夫卡主要的文學成就是小說。有代表性的3部長篇小說《美國》(1912~1914)、《審判》(1914~1918)、《城堡》(1922)均未寫完。短篇小說有《鄉村婚事》(1907)、《判決》(1912)、《變形記》(1912)、《司爐》(1913,後成為《美國》的第1章)、《在苦役營》(1914)、《鄉村醫生》(1917)、《致科學院的報告》(1917)、《獵人格拉克斯》(1917)、《中國長城的建造》(1918~1919)、《飢餓藝術家》(1922)、《地洞》(1923~1924)、《致父親的信》(1919)等,均受讀者的青睞。

卡夫卡臨死時曾要求布羅德把他所有的作品「毫無例外地予以焚毀」,但布羅德違背了他的遺願,對他的所有著作,甚至有書信和日記作了整理並出版。共9卷的《卡夫卡全集》(1950~1958)即是由布羅德主編的,其中只有一卷是卡夫卡生前發表過的。

卡夫卡的作品貫穿著社會批判的精神,小說《美國》(原名《生死不明的人》),採用傳統的敘事手法,描寫了卡爾·羅斯曼在美國的遭遇,展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的貧富懸殊、勞資對立的現象和工人結社、罷工遊行與資產階級黨派斗爭的場面,以及都市一隅社會渣滓的活動情景。小說指出了資本主義腐朽黑暗的共同本質。

《審判》是卡夫卡獨特的藝術方法形成的標志,它寫一個公民無端遭到逮捕和處決,揭露了帶有封建專制特徵的資本主義社會司法制度的腐敗及其反人民的本質。其中有些情節近於荒誕,但真實地反映了奧匈帝國的社會環境。

《城堡》中的主人公K去城堡(官府)要求批准在附近的村子裡落戶。城堡雖近在咫尺,由於受到層層阻撓,沒法進入。小說沒有寫完,卡夫卡原定的結局是K將「奮斗至精疲力竭而死」,他臨終時,才得到了批准。作者借這個城堡揭示當時社會制度的不合理。

短篇小說《中國長城的建造》寫中國無數無辜老百姓,背井離鄉去幫統治者建造長城。

短篇小說《變形記》中的主人公格里高爾·薩姆沙一天清早突然變成一隻甲蟲,因而失業了,成為家庭的累贅,最後在寂寞和孤獨中死去。小說似乎荒誕,但深刻而生動地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關系的冷漠和「異化」現象。

《地洞》的主人公是一隻不知名的動物,它造了一個又大又堅固的地洞,但仍時時擔心外敵的侵襲。表現資本主義社會一般小人物的恐懼心理,揭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多數人的心理狀態。卡夫卡塑造的人物共同特徵是有一種自怨自艾的情緒,對強權統治(社會的、家庭的)有一定的畏懼而又無力反抗,對某種義務不能完成而內疚,《判決》就表現了這一思想。

卡夫卡筆下的主人公幾乎都是受欺壓,受凌辱的小資產階級及其知識分子。奧匈帝國窒息的政治空氣和資本主義經濟畸形發展導致這些小人物雖勤勤懇懇工作卻得不到合理的報償,以及他們對社會不滿,但無力反抗,逐漸變得孤獨、煩悶、恐懼、內疚。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更有所發展,因而卡夫卡的作品引起廣泛的共鳴,被認為具有時代意義的傑作。

卡夫卡的創作手法很特別,他善於通過特別的構思,把現實與非現實、合理與悖理並列在一起,作品並不點明時點、地點和社會背景,瞬間的直覺和夢幻,使畫面顯得支離破碎。這種寫作方法與傳統的寫作方法相去甚遠,但受到現代派作家的認可、效仿,甚至加以發展。從這一點來說,卡夫卡是現代派文學的鼻祖。

『貳』 《世界小說100篇·上西方高效文學系中短篇小說教材》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世界小說100篇·上》(詹姆斯·H·皮克林 編)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提取碼: fqvi

書名:世界小說100篇·上

作者:詹姆斯·H·皮克林 編

豆瓣評分:9.6

作者簡介:

弗朗茨•卡夫卡(1883—1924),20奧地利德語小說家。卡夫卡被認為是西方現代派文學的鼻祖,是表現主義文學的先驅,也是表現主義作家中最有成就者。他創作的有中短篇小說、長篇小說,還有大量書信、日記、隨筆等,他生前共出版七本小說的單行本和集子,即小說《判決》、《司爐》、《變形記》、《在流放地》和小說集《觀察》、《鄉村醫生》、《飢餓藝術家》;在他去世後,他的好友違背了他要銷毀一切手稿的遺言,替他整理出版了未定稿的三部長篇小說,即《失蹤者》(《美國》)、《審判》(《訴訟》)、《城堡》。

『叄』 卡夫卡的作品

著名的像 變形蟲 審判 城堡 判決 蟲洞 飢餓藝術家等,推薦你好好看看。畢竟是意識流派的鼻祖人物,但是不要沉入太深!!

『肆』 卡夫卡有哪些代表作品

、小說
1.長篇節選
審判
城堡
2.中短篇小說
判決
司爐
變形記
在流刑營
在法的門前
鄉村醫生
獵人格拉庫斯
為某科學院寫的一份報告
一隻雜交動物
一條狗的研究
飢餓藝術家
地洞
3.小小說
一道聖旨

開小差的狗
豺與阿拉伯人
徒費口舌
權力與女人
奇怪的動物
猛禽
陀螺
小寓言一則
十一個兒子
憑窗閑眺
殺兄
一個夢
鄰居
敲門
集體
出發
論比喻
臨街的窗
考驗
舵手
荊棘叢
回家
算了吧
二、箴言與隨筆
對罪愆、苦難、希望和真正的道路的觀察
八本八開本筆記
「他」——內心的獨白
三、書信、日記
致父親
二十四篇日記
四、談話錄
談話錄

『伍』 變形記作者是誰,要求國籍,姓名。

《變形記》是卡夫卡短篇代表作,是卡氏藝術上的最高成就,被認為是20世紀最偉大的小說作品之一。創作於1912年,發表於1915年。

弗蘭茲·卡夫卡(奧匈帝國著名作家)
弗蘭茲·卡夫卡,生活於奧匈帝國統治下的捷克 小說家。出生猶太商人家庭,18歲入布拉格大學學習文學和法律,1904年開始寫作,主要作品為4部短篇小說集和3部長篇小說。可惜生前大多未發表,3部長篇也均未寫完。卡夫卡是歐洲著名的表現主義作家。他生活在奧匈帝國即將崩潰的時代,又深受尼采、柏格森哲學影響,對政治事件也一直抱旁觀態度,故其作品大都用變形荒誕的形象和象徵直覺的手法,表現被充滿敵意的社會環境所包圍的孤立、絕望的個人。文筆明凈而想像奇詭,常採用寓言體,背後的寓意言人人殊,暫無(或永無)定論,令二十世紀各個寫作流派紛紛追認其為先驅。
「卡夫卡」在捷克語中是「寒鴉」的意思,卡夫卡父親的鋪子即以寒鴉來作店徽。而「卡夫卡」在希伯來語中是「穴鳥」的意思(希伯來語和意第緒語都是猶太人的語言)。為紀念這位獨一無二的大師,1983年發現的小行星3412以「卡夫卡」來命名。
卡夫卡是捷克人,他是西方現代派文學的宗師和探險者,他的創作風格是表現主義,是表現主義作家中創作上最有成就者。他生活和創作的主要時期是在一戰前後,當時,經濟蕭條,社會腐敗,人民窮困,這一切使得卡夫卡終生生活在痛苦與孤獨之中。於是,對社會的陌生感,孤獨感與恐懼感,成了他創作的永恆主題。英國詩人奧登評價卡夫卡時說:「卡夫卡對我們至關重要,因為他的困境就是現代人的困境。[1]

『陸』 卡夫卡作品《變形記》內容簡介 快~~``

內容簡介:
主人公格里高爾是個小人物。父親破產,母親生病,妹妹上學。沉重的家庭負擔和父親的債務,壓得格里高爾喘不過氣來。他拚命幹活,目的是還清父債,改善家庭生活。在公司,他受老闆的氣,指望還清父債後辭職。可以說,對父母他是個孝子,對妹妹他是個好哥哥,對公司他是個好職員。變成甲蟲,身體越來越差,他還為還清父債擔憂,還眷戀家人,甚至為討父親歡心,自己艱難地乖乖爬回卧室。這樣善良、忠厚而又富有責任感的人,最終被親人拋棄。格里高爾的悲劇是令人心酸的,具有豐富的社會內涵。

《變形記》簡介:
《變形記》(德語Die Verwandlung,英語The Metamorphosis)卡夫卡短篇代表作,是卡氏藝術上的最高成就,被認為是20世紀最偉大的小說作品之一。創作於1912年,發表於1915年。
《變形記》可以說是表現主義的典型之作。作者在其中使用了一種間離(或「陌生化」)技巧,藉以揭示人與人之間——包括倫常之間——表面親親熱熱,內心裡卻是極為孤獨和陌生的實質;之所以親親熱熱,因為互相有共同的利害關系維系著,一旦割斷這種關系,則那種親熱的外觀馬上就消失而暴露出冷酷和冷漠的真相。

卡夫卡其人:
弗蘭茲·卡夫卡(Franz Kafka,1883年7月3日—1924年6月3日),奧地利小說家,20世紀德語小說家。文筆明凈而想像奇詭,常採用寓言體,背後的寓意人言人殊,暫無(或永無)定論。生前默默無聞,死後卻贏得世人驚服,與馬塞爾·普魯斯特,詹姆斯·喬伊斯等並稱為西方現代主義的先驅和大師。1909年開始發表作品,1915年因短篇小說《司爐工》獲馮塔納德國文學獎金。
卡夫卡創作勤奮,但並不以發表、成名為目的。工作之餘的創作是他寄託思想感情和排遣憂郁苦悶的手段。許多作品隨意寫來,並無結尾,他對自己的作品也多為不滿,臨終前讓摯友布洛德全部燒毀其作品。布洛德出於友誼與崇敬之情,違背了卡夫卡遺願,整理出版了《卡夫卡全集》(1950—1980)共九卷。其中八卷中的作品是首次刊出,引起文壇轟動。

『柒』 《變形記卡夫卡中短篇小說全集》epub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變形記》([奧]卡夫卡)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z-MtRIUERzQEYucBWVH9fA

提取碼:xnc7

書名:變形記

作者:[奧]卡夫卡

譯者:葉廷芳

豆瓣評分:8.6

出版社:中央編譯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8-2-1

頁數:568

內容簡介:

本書囊括了卡夫卡所有的中短篇及微型小說,共計119篇,包括《變形記》、《判決》、《司爐》、《在流刑營》、《在法的門前》、《中國長城建造時》、《約瑟芬,女歌手或耗子的民族》等膾炙人口的名篇。卡夫卡作品所描寫的對象多為底層不知姓名的人物,他們深受帝國官僚體制的擠壓,內心充滿孤獨、恐懼、迷惘與不安,情節多支離破碎,從中折射出帝國末季的社會矛盾及眾生世相,成為那個時代的典範之作。

作者簡介:

卡夫卡(Franz Kafka, 1883—1924),20世紀初葉最重要的德語作家,與喬伊斯、普魯斯特等同為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他的長篇《城堡》、《訴訟》及中篇《變形記》等為他贏得了世界范圍的廣泛、不朽的聲譽。卡夫卡出生於奧匈帝國晚季的布拉格,父親個性剛毅、嚴酷,這一特定的時代和家庭環境在卡夫卡的個性和創作中打下鮮明的烙印:奧匈帝國的專制主義與歐洲現代潮流的悖逆,猶太民族的無家可歸與受歧視、受壓抑的處境,以及父親家長制的威權,這一切都導致卡夫卡對現實世界的陌生感和異己感,他在自己的生命中深切地感受到黑格爾、克爾凱戈爾哲學中所指出的現實世界的「異化」,並在自己的作品中完整地反映了出來。

『捌』 卡夫卡《鍋爐工》講述的主要內容

你說的卡夫卡《鍋爐工》普遍翻譯為《司爐》他是卡夫卡寫的未完成的長篇小說《美國》(又譯《失蹤者》或者《失蹤的人》)的第一章。但作者是把它當作獨立的短篇小說看待的。作者在當時致女友費麗斯�6�1鮑威爾的信中稱:他於1912年冬至1913年春寫的這篇五十頁的故事是以五百五十頁廢稿為代價的。他曾想將這篇小說與《判決》、《變形記》集成一冊,題為兒子們出版,後放棄了,於1913年夏單獨發表在萊比錫庫爾特�6�1沃爾夫出版社出版的創作年鑒《末日審判》上。 要想了解《司爐》我們不防看一看《美國》。《美國》講的是16歲的卡爾因為他十六歲時被一個中年女僕引誘,與她生了孩子,被父親逐出家門,隻身投奔美國的舅舅。然而當卡爾在舅舅的家裡帶的不耐煩,想去舅舅的朋友波倫德爾做客,借著權威舅舅的關系並且對他家裡的克拉拉小姐產生不切實際的幻想時,卻遭到粗暴野蠻的對待,當他心情不暢想回舅舅那時,卻被舅舅的一封信告知他不能回去了,從此他在美國一次次陷入窘境,好心卻沒招到善待,最終淪為無業遊民的奴僕。 那麼我們回過頭看看《司爐》,這裡面講的就是卡爾去往美國的船上,為司爐遭遇的不公平的待遇打抱不平的故事。在這里卡爾就把他故鄉帶來的東西弄丟了,為了將來卡爾失去了一切原有的東西打下伏筆或者隱喻。接下去卡爾失落的是他的同情心與正義感——家鄉留給他的遺產。他在船上遇見他的同類司爐。司爐過著牛馬不如的生活,他向卡爾訴苦。聽了他的訴苦,卡爾誤認為自己有伸張正義的義務(他完全誤解了司爐的意思),便與司爐一塊去見船長。在船長辦公室里,卡爾加入了司爐的控訴,以求得改變司爐的處境。當他滿懷激情地,甚至有點自鳴得意地為司爐做完了辯護之後,才發現他和司爐已經一敗塗地。他們的失敗與他們的辯護毫無關系,卻與某種微妙的氛圍、某種無法改變的制度和原則直接相關,這種東西說不出來,但時時體會得到。那個巨大的船長辦公室就是這種氛圍之體現。人站在那些大玻璃窗前,就如站在大海之中。大海以她那毀滅性的力量不斷感染著無依無靠的、渺小的人類,讓人類懂得自身努力的徒勞。司爐是過來人,知道自己的行為的含義,他從來也沒有對自己的這次行動抱卡爾那種希望。向船長申訴只是出自他本性的一次沖動,一次直接與最高原則晤面的生命的爆發。他對於結果並不介意,因為結果是早就預定了的。蒙在鼓裡的只有卡爾,家鄉的影響給他留下了想入非非的毛病。他老覺得他和司爐的辯護應該有個結果,難道人們連天經地義的事都不懂得嗎?司爐受到了錯待,人們應當糾正他們的錯誤! 事情的發展完全在卡爾的意料之外,卻在司爐的意料之中。司爐說過,碼頭變了,船上的風尚也就會變的。卡爾已經到了美國——一個陌生的理想之地,先前的道德和判斷就不再起作用了。不管他如何聲張,結局仍然是失落。沒有人需要他的正義感與同情心。如果他不是個自戀狂,就只有暫時放棄。於是他就放棄了,並由這放棄導致了一場嚎陶大哭。這場大哭是他即將踏上美國領土時向過去百感交集的告別。與司爐的相遇是他求索之路上的第一站,這一站發生的主要事件就是一系列的丟失。司爐、船長和舅舅共同幫助他開始了對自身的改造。這種改造是以美國為象徵的嚴謹的科學精神對於散漫軟弱、不負責任的浪漫情調的制裁,嚴厲、苛刻,完全沒有人情味。不甘墮落的卡爾不知不覺地接受了美國對他的改造。漫長的苦難生活從此降臨到他的身上。 從司爐的辯護過程可以看出,在原則(或上帝)面前,人要開口說話是多麼地不可能。所有竭盡全力的敘述都不過是一種慾望的躁動,一種激情的抒發,完全無助於證實。盡管如此,司爐還是將肚子里的苦水都吐出來了。他為什麼要這樣做呢?他當然不是像卡爾一樣,是出於正義感來申訴的。在這條船上起作用的不是那種空洞幼稚的正義,而是原則。司爐的申訴動機是出於人要表現自己的存在的天性——將遭受過的事情說出來。當然毫無疑問,卡爾的慫恿也起了很大的作用。他申訴過了,船長也傾聽了他的申訴,這件事就完成了,最後的判決完全與他的努力無關。他傾心於這件事的過程,也傾心於過程中卡爾表現出來的對他的友愛,以及船長對他的短暫的關注。船上所有的人當中只有卡爾一個在斤斤計較事情的結果——他是個局外人。 從《美國》整體看來,卡爾一開始總是想辯護什麼,可是隨著這樣一個個遭遇,卡爾也漸漸明白過來,想靠爭辯是幼稚的。

『玖』 童年章節簡介(簡短的)

《童年》是高爾基自傳體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主要描寫阿廖沙的童年,三部曲中的另外兩部《在人間》、《我的大學》主要敘述阿廖沙的青少年經歷。為使讀者對阿廖沙的成長過程有一個完整的認識過程,這里簡介一下後兩部作品的內容。《在人間》描繪阿廖沙歲走向社會外出謀生的經歷。他備受生活煎熬,做過各種工役,受盡欺凌、侮辱、愚弄、甚至毒打和陷害,體驗了社會生活底層的艱辛,認識到人性的丑惡。不過,外婆的善良、廚師的正直、瑪戈爾皇後的博學,又使他看到生活的光明面。同文物鑒定人、司爐工、木匠等人的交往也使他感到人性的多面與復雜。他酷愛書籍,利用一切機會讀他所能碰到的書籍,為此吃了種種苦頭。《我的大學》描寫他在喀山時期的活動與成長經歷。他16歲報著上大學的願望來到喀山,但理想無法實現,喀山的貧民窟與碼頭成了他的社會大學。他無處棲身,與人共用一張床板。在碼頭、麵包房、雜貨店到處打工。後來,因接觸大、中學生、秘密團體的成員及西伯利亞流放回來的革命者,思想發生變化。他閱讀革命民主主義和馬克思主義著作,直至參加革命活動。在革命者的引導之下,擺脫了自殺的精神危機。喀山的4年使他在思想、學識、社會經驗方面都有長足的進步。1914年俄國作家梭羅古勃在《作家日記》中談到高爾基自傳體小說三部曲時寫道:「我邊讀邊感到遺憾。我不由得想起列夫·托爾斯泰那充滿芬芳氣息的童年。相反地這里卻是打架,斗歐,鞭笞……簡直是一種在心理上不可理解的施虐狂。」的確,整篇《童年》中所描繪的是一種濃厚的、色彩斑斕的、離奇的難以形容的生活。那段生活,彷彿是由一個善良而且極端誠實的天才美妙的天才講出來一個悲慘的童話。在那種黑暗生活中,殘酷的社事情太多了。小孩子做錯了一點事,要脫掉褲子挨打;父子兄弟間為了分家,吵架斗毆,甚至打得頭破血流;外祖母毫無過失,也逃不了外祖父的拳打腳踢;米哈伊爾舅舅為了尋開心,用燒紅的頂針捉弄老匠人格里戈里;母親跪在地上請求繼父不要在外面鬼混,繼父卻用他穿著靴子的腳狠狠地踢她的胸部;格里戈里為外公幹了一輩子活,當他雙目失明,喪失勞動能力時,卻被趕出染坊,流浪街頭乞食為生;外公不但殘酷剝削工人,而且六親不認,與老伴一起煮茶時,茶葉也要放在手心裡細細數過,生怕自己吃了虧。最後,又把老伴與外孫趕出家門,讓她們自謀生路。但盡管作品中描寫了那麽多目不忍睹的慘事與醜事,整部作品仍然象陽光透過雲層一樣放射出了樂觀主義的思想光輝。主人公阿廖沙沒有被艱辛、痛苦和屈辱的生活所壓倒,他滿懷信心,奮斗拼搏,沖破種種障礙與不幸,不斷探索新生活,這種樂觀主義精神使作品在思想內容上帶上了積極的色彩。作者高爾基在《童年》中也一再說明:「每當我回憶起俄國令人壓抑的齷齪野蠻的生活,我常常問自己:這種醜陋的行為有必要去寫嗎?我每次都懷著充分的信心回答自己:有必要!因為這就是活生生的醜陋的生活現實,這種現實目前還存在著。要改變這種現實,要從人們的記憶和心靈中,從我們沉重齷齪的生活中清除它的影響,就必須透徹地了解這種現實。」「我描寫現實生活中的這種丑惡行為,還有一個比較積極的原因:雖然這些醜行令人惡心,使我們感到壓抑;雖然它們扼殺了無數美好的靈魂,但俄羅斯人的心靈仍舊是那樣健康、年輕,正在克服並且最終能夠克服這種丑惡的行為。」「我們的生活是非常奇妙的。在我們的生活中,雖然有滋生各種無恥的敗類的肥沃的土壤,但這種土壤終究會生長出卓越的、健康而且富有創造性的力量,生長出善良和人道的東西,它們不斷激發我們建設光明的人道的新生活的不滅的希望。」這一方面表明了高爾基的美學原則:作家不必迴避生活中的任何醜事,但目的是為喚醒人們的重視,從而徹底消滅它,並且堅信人類社會有一種真善美的自我調節機制。另一方面也表明高爾基寫童年的悲慘經歷,目的不是為了向人顯示他是多麽值的同情與可憐,也不僅僅是簡單的回憶童年生活,而是用自己童年的親身經歷,告訴讀者,無論環境多麽惡劣,生活多麽艱難。總有一些善良美好的人,只要懷著一顆向上的心,在齷齪的環境下也能培養出健康、正直的心靈。因此,我們說全書的思想內容表現上是積極向上而非頹廢委靡的。作品主要塑造了兩大類人物形象,作者通過對這兩大類人物的敘述表達了對他們的愛憎之情。兩大類人物一類以外公為代表的自私殘暴的人,一類是以外婆為代表的正直、善良的人。外公是阿廖沙十分討厭的一個人<SPAN lang=EN-US>,對他無論是外貌描寫還是內心世界的刻化,總有作者辛辣的諷刺意味在裡面。他矮小、乾瘦,只有外婆的肩膀高,走起路來步子快而細,自私殘忍,野蠻粗暴,動輒就打人罵人,哪怕遇上一點不如意的事情也要歇斯底里的發作。為了維護他那搖搖欲墜的小業主地位和分崩離析的家庭,他殘酷的虐待工人伙計,甚至六親不認,將替他勞動了一輩子的老匠人格里戈里趕出家門,共同生活了一輩子的老伴他也要她自謀生路。有錢時作威作福,獨斷專行。破產後更加貪婪吝嗇,品格底下。物質上破產,精神上也完全垮掉。盡管在這個市儈氣十足的人身上還有一點人性的閃光,如他年輕時候在伏爾加河當纖夫,經歷了貧困和沉重的生活,是一個生活的鬥士與勇士。當他給阿廖沙講到那時的經歷時,露出一種真誠而興奮的表情。再如他叫阿廖沙識字也體現對阿廖沙的疼愛。但這一切並不能掩蓋他整體人性上的殘忍與自私。對於外公的種種惡劣行為,阿廖沙是非常討厭的,尤其是外公無故毆打善良的外婆時,他無比憤怒,報復外公。這種厭惡、憤怒同樣也存在於作者心中,通過對阿廖沙反抗外公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以外公為代表的那一類人的蔑視、厭惡、否定,也表達了作者對小市民階層骯臟、齷齪不良品性的否定。與對外公那類人的厭惡相反,作者通過對外婆等人的回憶,表達了對以外婆為代表的勞動人民的熱愛、崇敬之情。外婆善良慈祥,愛親人,愛鄰居,愛所有的人。她心甘情願把生活中的一切壓力都承擔下來而毫無怨言。生活的困苦、丈夫的毆打、兒子的忤逆……都熄滅不了她內心深處的仁愛之光。她是一個充滿生活氣息與詩意的勞動婦女,她能歌善舞,善於講形形色色的傳說、童話、民間故事。她還是一個勇敢的人,作坊起火時,所有的人都驚慌失措,只有她沖進火海,搶出水桶大小的一桶硫酸鹽。因此,盡管她有對惡勢力順從忍耐,對上帝盲目信仰的缺點,這並不影響她整體人性上的光輝。與外婆同類的人還有小夥子茨岡與房客「好事兒」。小夥子茨岡是個棄嬰,被外婆收養,長大後就成了外公的僱工,他勤勞能幹,力大無窮,雖然被外公與舅舅當成牛馬使喚,仍很善良樂觀。相對於小夥子茨岡來說,房客「好事兒」則是一個成年人,對生活有透徹的了解與感悟。他是祖國無數優秀人物中的一個,見識遠大,教阿廖沙用心觀察生活、發現生活,教他做任何事都要講究技巧。這些人都是阿廖沙所喜歡與崇敬的,他們對阿廖沙人生觀的形成有重要影響,從正面喚起了阿廖沙對生活的熱烈嚮往。這些人都不同程度的向阿廖沙敞開自己的心靈,幫助他了解到在生活中除醜事之外,還存在著健康與富有創造性的東西。作者在作品裡寫道:「在童年,我把自己想像成一個蜂窩,一些普通、平凡的人們象蜜蜂一樣,把自己的知識和關於生活的想法的蜜送到那裡,每個人盡自己的力量慷慨大方的充實著我的心靈,這種蜜往往是骯臟而苦澀的,但這一切知識仍然是蜜。」因此,高爾基在作品中流露出對這些人的熱愛、贊美之情,通過阿廖沙的與他們的交往熱情謳歌了他們。作品通過對阿廖沙童年經歷的描寫從側面也暴露了當時社會的現實。當時的俄國社會處於<SPAN lang=EN-US>19世紀70—90年代,正是俄國大革命的前夕,整個社會處於沙皇的統治之,下人民流離失所。偷竊在村民中已形成一種風氣,已經不算是罪惡,而且對於半飢半飽的小市民來說差不多是唯一謀生的手段。兒童無錢上學,淪落街頭,靠撿破爛為生。從廣義上講,也正是這種民不聊生的社會環境造成了阿廖沙的個人悲劇。

閱讀全文

與短篇小說司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校園小說密碼123456 瀏覽:171
不喜歡言情小說的女生 瀏覽:763
古代言情小說兄弟爭權 瀏覽:271
古代穿越小說王爺王妃 瀏覽:648
霈霈小說好看嗎 瀏覽:252
欲愛無邊小說閱讀 瀏覽:731
男主姓燕重生的玄幻小說 瀏覽:772
十部重生校園精典小說 瀏覽:225
校園小說男主和他室友 瀏覽:608
現代重生小說方唯依 瀏覽:502
一本小說有一章名字是關於婚前財產 瀏覽:498
主角智慧武俠小說 瀏覽:882
哪部小說女主角叫男的為夜夜 瀏覽:233
爽點合理的穿越小說 瀏覽:300
末世穿越之異能系統類小說排行榜 瀏覽:695
一部玄幻小說男主被雷劈中左眼 瀏覽:339
最熱穿越小說txt 瀏覽:264
田園福妃童謠小說全文免費閱讀 瀏覽:708
昭華劫小說全文免費閱讀 瀏覽:577
主角非常nb的網游小說 瀏覽: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