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有聲完結 > 胡學文短篇小說

胡學文短篇小說

發布時間:2022-04-18 07:37:28

㈠ 有什麼書籍是反映中國底層的書籍

描寫中國社會底層的現代小說:1、《圍城》2、《慾望塔》3、《在社會的最底層微笑》4、胡學文的中篇小說《命案高懸》5、曹征路的短篇小說《真相》

㈡ 哪能找到胡學文的<一棵樹的成長方式>這篇小說

部分 不全不好意思啊呵呵
慧慧問了問水庫上的事就走開了,隻字沒提書包的事。姚洞洞回家不久,聽到慧慧在外面喊他,急忙跑出去。慧慧說,我來還你書包。說完,垂下睫毛,不看姚洞洞。慧慧的鼻尖有一滴亮晶晶的汗珠。姚洞洞讓慧慧進來坐坐,慧慧猶豫了一下,說自己有事。姚洞洞卻從她猶豫的眼神中窺見什麼,心下一冷。他想到了母親姚氏醜陋的面容。因此進屋後,他將書包往櫃上一扔,躺在炕上。姚氏拿起洗得乾乾凈凈的書包,一掏,掏出一塊花手絹。姚氏咦了一聲。姚洞洞突然跳起來,劈手搶過那塊花手絹,大聲責備母親,瞎翻啥呀,你?姚氏哆嗦了一下,忙低頭幹活去了。姚洞洞又掏了掏書包,什麼也沒有。他背轉母親,端詳了會兒花手絹,又湊近聞了聞,方小心翼翼地疊好,裝在貼身的兜里。他和慧慧,好像一下拉得更近了。每天,他都能聞到她的體香。

姚洞洞和慧慧是一個隊,秋天割地又和慧慧分在了一個組。慧慧是割地的好手,小組里她總是第一個到頭。姚洞洞有力氣,割地卻不在行。那天割莜麥,慧慧的鐮刀硌了口子,慧慧磨了會兒鐮刀,最後一個進地,可很快就搶在了姚洞洞前面。姚洞洞割著割著,覺得少了一壟。他沒有細想,快追上慧慧時,突然又成了兩壟。等到落下,又成了一壟。姚洞洞挺展望瞭望,突然明白慧慧在暗中幫他。姚洞洞又是驚喜,又是內疚。姚洞洞暗暗罵著自己,發狠地割著。數日後,姚洞洞就成了割地的好手。姚洞洞和慧慧總是遠遠地把眾人甩在身後。兩人用力割著,只為和眾人拉開距離,單獨呆會兒。但兩人單獨站在麥浪中,只是互相望,很少說話。有時,姚洞洞掏出那塊手絹,在慧慧面前擦汗。慧慧臉一紅,便低下頭割地。那是一段甜蜜的日子。

放電影是村裡的節日,每當放電影,收工要比往日早。演《南征北戰》那天,姚洞洞連飯也沒顧上吃,早早地來到放電影的地方。姚洞洞悠閑地吹著口哨,目光卻四下睃巡。他在等慧慧。可直到電影開演,慧慧才露面。慧慧站在一個不顯眼的位置。姚洞洞悄悄跟上去,往慧慧手裡放了把豆子。豆子是姚洞洞家能拿出的最好的食物。就是那一次,姚洞洞和慧慧抓了手,足有十分鍾。姚洞洞握著慧慧打滿繭子的手,心幾乎要從嗓眼兒里蹦出來。回家後,姚洞洞還一個勁兒地端詳自己的手。

姚洞洞怎麼也沒想到孫關水也喜歡上了慧慧。那天正干著活,孫關水興沖沖地帶來一個消息,鄰村放電影《黑三角》。說著,有意掃了慧慧一眼。孫關水在大隊部工作,不用下地。孫關水走後,一個婦女對另一個婦女說,孫關水看上慧慧了。另一個婦女說是嗎?張皮匠燒高香了。姚洞洞心裡咯噔一下。收工時,姚洞洞故意落在後面。慧慧覺出姚洞洞眼裡有話,也放慢了步子。姚洞洞上來,問,你去看電影不?慧慧反問,你呢?姚洞洞說,你去我就去。

看電影多成群結伴,男的一夥,女的一夥。男的在前,女的在後,一路笑聲。看電影的確令人興奮,但興致不完全在電影上,眾人都心照不宣。

電影開演後,姚洞洞便往慧慧身邊靠。這時,他看清孫關水在慧慧身邊站著。姚洞洞明白了婦女的話不是虛言,而是鐵錚錚的事實。姚洞洞被挖走了心似的,尖銳的疼痛感立刻傳遍全身。孫關水對慧慧說著什麼。姚洞洞看見慧慧左顧右盼。後來,孫關水就抓住慧慧的手,慧慧甩了一下沒甩開。姚洞洞走過去,吭了一聲。孫關水回過頭,姚洞洞說,哎,你說哪個是特務?趁孫關水給姚洞洞指點的工夫,慧慧溜開了。這次看電影,姚洞洞挨都沒挨著慧慧。

姚洞洞和孫關水同時追慧慧,一個暗裡迫,一個明著追。姚洞洞只用目光和慧慧彼此傳遞著心思,在眾人面前,姚洞洞幾乎不和慧慧說話。孫關水卻不這樣,專揀人多的時候和慧慧說話,有意表明他喜歡慧慧。有時,孫關水往工地上送水,婦女們開孫關水和慧慧的玩笑,慧慧總是紅著臉低下頭,孫關水則齜出白白的牙齒,幸福得要死。這時,姚洞洞便若無其事地吹著口哨,心裡恨不得把孫關水的牙全敲碎。(待續)

㈢ 胡學文的寫作與創作

胡學文的小說有著異常堅硬的質地,其對於當代鄉村兒女生存的艱難與精神的慘烈有著真實而深刻的表現。他筆下的人物大都是生活在底層的平凡的小人物,他們常被命運裹挾著跌入深淵般的低谷,但他們倔強地與灰暗絕望的命運搏鬥,哪怕頭破血流也不屈服。因此,胡學文的小說充盈著在現實、倫理、人性、命運、性格之間糾纏的極為復雜的意蘊與內涵。
胡學文的寫作以農村為主,自然要寫農民的生活和精神狀態。小說中沒有明顯的時代烙印,時代更多是隱性的。如果寫一個人的成長,這種烙印就明顯一些,如《一棵樹的生長方式》。
胡學文的小說樸素、干凈、准確,以獨特的草原風情、濃郁的生活氣息深深打動讀者。他的小說創作體現了現實風格的堅守與發展,他傾注筆力書寫當代鄉土中國的生存困境,直擊生活的痛處,持續地推進苦難的深度,直到生存的極限。
他的小說,不追逐時尚,不求領風氣之先,踏踏實實,穩穩當當地反映著壩上人們的生活,抒發著自己對生活的理想。自古以來,守得住自己是一直被稱頌的美德。如今的社會要想守住什麼實在是很難了,唯其不易,才愈顯可貴。堅守著自己的創作理念與風格的胡學文,筆下的小人物總是遠離喧囂,有著自己的生活范圍和軌跡。
他的小說是很典型的現實主義風格,但在描寫現實時,他的小說往往能達到一種近乎荒誕的色彩,這既與轉型期中國農村現實中所具有的不合理性有關,也是作者在藝術上提煉所達到效果,正因為逼近現實,小說也將現實中的荒誕性充分地表現了出來。 有朋友在評論我的某篇小說時,說過這樣的話:寫底層是胡學文的宿命。從某種意義上說或許是有道理的,但這樣的說法我並不完全認可。確實,一個作家寫什麼或喜歡寫什麼,並非作家能左右,有的當然可以,有的永遠不能。我也曾經寫過幾篇知識分子的小說,但實話說,我的情感離不開小人物,我更願意寫他們,比如農民,比如普通市民。其實,也包括知識分子。我寫過一篇創作談:《人物之小與人心之大》,我認為一個作家如何構建文學世界,傳達什麼聲音,如何傳達,與人物的性別、身份、職業、地位、能力等並無關聯,起碼沒有直接關聯。寫高官不一定就成名著,寫小人物不一定就不能卒讀。狄更斯、契訶夫作品中的許多人物小到卑微,但誰能否定狄更斯和契訶夫的成就?所以,寫小人物也好,大人物也好,取決於作家的經歷與情感,與題旨無關。如果說與題旨有關,在於從這個點進入後,能拓展多大的空間。
一個作家的寫作與他的出生地、童年生活有著極大的關系。有種說法,作家的寫作是在抒寫自己的童年。換種話說,一個作家總是有自己的領地,那個地方因為是作家最為熟悉的,因此最易爆發情感。站在那個地方,有恣肆的想像和嚴肅的思考。就如一棵樹,扎了根,才能有筆直的樹干、繁茂的枝葉。 故事一定要有創造性
好的小說一定要有一個創造性的故事,超出他人的想像。
哈代的《彼特利克夫人》。一個平民婦女愛上一個青年貴族,像是得了癔病,她把幻想當成現實,竟以為自己和丈夫生的孩子是自己和那個青年貴族生的。臨死前,她將這個「秘密」向丈夫公開了。她的丈夫開始是震怒,後來卻欣喜若狂,驕傲萬分。原來,他也極端討厭自己的資產者血統,認為它太平庸了。在他看來,貴族的血統才是高貴的。他希望貴族的血統融入自己的家族,改變自己的譜系。
哈代這樣寫,是一個創造。地位卑賤的羨慕地位顯赫的,奴才羨慕主子並想爬到主子的位置,自古以來並不稀少。在哈代生活的年代,也並不少見。可是願意自己的老婆和貴族生孩子,並且看得比親生孩子還要好的事確實難見。正是這種「難見」把人的靈魂刻畫得入木三分。
細節是成敗的關鍵
故事固然重要,但胡學文認為,細節是一篇小說成敗的關鍵。
如紀錄片《風吹紅裙》:一個丈夫的死,縣官破案是靠一個偶然發現的細節,即妻子黑裙里邊的紅裙發現的。
如遲子建的《世界上所有的夜晚》:一個女人喝酒,撒野,罵大街,罵鄉幹部,沒人敢惹,她自己什麼也不害怕,但卻特別害怕停電,最後謎底解開:礦難之後,她死去的丈夫不能安葬,只能在冰箱里「睡著」。
如荊永鳴的《大聲呼吸》:兩個進城打工的人心理上壓抑,沒有可哭的地方,最後打車到城外,只為哭一場。
故事可以編,但細節是編不出來的。一篇小說,讀過之後,可能很快就把它的內容忘卻,但某個或某幾個細節卻嵌在腦子里。細節是靠尋找,靠經驗創造的。
人物帶著故事走
小說與故事的區別在於小說要塑造人物性格,人物要帶著故事走,而不是故事帶著人物走。
文學史上,優秀的小說都塑造了鮮明的人物。同樣一件事,不同的人物態度是不一樣的。如看戲,收票者拒進,不同氣質和性格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處理方式,有ABCD四種 :堅決要進,給煙拉關系而進,央求而進,不讓進不進。
語言是小說的血液
故事的設置,情節的推進,人物的塑造都要靠語言來完成。
語言是小說的血液,是一個作家的武器,我記得兩篇作文關於「爬」這個字的運用。如:我從四十名爬到十五名。細節,一個老人把剝了皮的瓜子裝在火柴盒裡等自己的孫子,十多盒。
余華敘述一個波蘭作家寫一個煮熟了的螃蟹在逃路,沿途掉下了它的腳。這種逃跑方式讓人詫異。
余華的《活著》寫福貴把兒子有慶埋到一棵樹下,站起來要回家的時候,看了一眼那條日光下的路,這是一條他兒子每天都要走的路。余華覺得福貴剛把兒子埋了,這條路一定得寫一下,因為它就在那裡,他可能走不穩。余華想了很久,想出一個比喻:日光照在那條路上,像撒滿了鹽。
歌德曾言,藝術的真正生命在於對個別特殊事物的掌握和描述。所以,優秀的作者總是善於尋找別人看不見的東西。用距離來比喻,那就是不僅要有難度,還有別致。 故鄉的土地在作家的心裡有著特殊的位置。這里的一抹夕陽、一縷炊煙,抑或是快樂的回憶和痛苦的瞬間,都會成為作家的精神滋養和人生體味。「張垣這塊土壤豐厚、奇異,寫作時間愈久就愈發現她的珍貴。」省作協副主席、市作協主席、著名作家胡學文與記者談及他的文學創作時,對故土充滿了感情。
1967年,胡學文出生在有著遼闊草原、淳樸民風和邊塞情調的沽源縣。他考入張北師范讀書,再入河北師范中文系學習,後回到沽源老家任教。在二十歲出頭的時候,胡學文開始了帶給他無數榮譽的文學創作。
「最初創作時,我總是把小說背景放在清末民初,也寫當代,但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的,多數在別人的地里刨食。」胡學文這樣介紹自己創作初期的狀況。
胡學文的創作在繼續,同時他也不斷地吸收文學營養。法國18世紀著名史學家及文藝批評家丹納在《藝術哲學》的一段話讓胡學文深受啟發。丹納寫道:「我們隔了幾個世紀,只聽到藝術家的聲音,但在傳到我們耳邊來的響亮的聲音之下,還能辨出群眾的復雜而無窮無盡的歌聲,在藝術家四周齊聲合唱。只因為有了這片和聲,藝術家才成其偉大。」
「一個人永遠忘不了的是什麼?經歷不同,答案各異。但有些是共同的:童年、母親、土地。」漸漸地,胡學文有了這樣的生活感悟。童年快樂,母親慈愛,土地影響性格。也就是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感受在胡學文的心中日漸清晰,並迸發出奇異的光彩。在這之後,胡學文將自己的目光投向張垣熱土:在心靈飛翔過的天空,在體味和思考過生命意義的老屋,生活的記憶從未有過的真摯而清晰。地域特色十分濃郁的小說《天外的歌聲》、《秋風絕唱》、《極地胭脂》、《一棵樹的生長方式》等相繼問世,被評論家貼上了草原文化的標簽。亦如文壇許多著名作家所獨有的「自留地」:沈從文的湘西、莫言的高密、周大新的豫西南等等。

「我倒覺得,什麼標簽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找到了自己的土壤。」胡學文如是說。
在明確了寫作方向後,胡學文創作了一批地域文化特徵鮮明的小說。與此同時,胡學文對於文學創作也有了更深層次的思考。他認識到,地域並不是隔絕、孤立的,它有著超越時空的共性。優秀的作品經年流傳,感動著一代又一代人,是因為它們都有著對美好和善良的崇尚,對冷酷和自私的摒棄。環境異,情感同。胡學文在創作中開始有意識地淡化地域特徵,而更多地尋找人類的共性。
胡學文的小說作品以穩定的質量贏得了文學界的廣泛認可,形成自己較為獨特的創作風格。《婚姻穴位》、《私人檔案》、《命案高懸》、《背叛》、《逆水而行》等多部小說發表在《十月》、《人民文學》、《當代》、《中國作家》等國內一流的、重要的文學雜志上,並被《小說月報》、《小說選刊》、《中篇小說選刊》、《新華文摘》、《中華文學選刊》、《作家文摘》等轉載。其中的優秀作品多次在全國、省、市獲獎,多個作品還改編成電影、電視劇,在文壇的影響力日益擴大。
紮根於家鄉堅實的土壤,以家鄉獨有的生活為創作素材,使得胡學文的小說空間充盈著無限的張力,勃發著「所有人心靈的內在需要」。其作品中對人性的懇切思考、對生活細膩扎實的觀察體驗,營造出的溫暖的氣氛,較強的表現力和生動傳神的語言品質,無不讓讀者深切地感受到他現實主義寫作風格的靈動與張揚。
胡學文在文學創作上取得的優異成績,得到國內著名文學評論家吳秉傑、范詠戈、李敬澤、馮敏、陳東捷、陳福民、秦萬里等的一致肯定和期待。他們在河北省作協和《小說選刊》分別為胡學文舉辦的作品研討會上,給予胡學文的小說創作一致的肯定和期待。稱「胡學文是一個勤奮而有良知的作家,他的小說記錄了時代的變遷,為文壇營造了一處特殊的風景。」「胡學文是帶著血性與悲憫情懷的年輕作家。」「張家口為當代中國貢獻了一個很重要的作家———胡學文。他是這個城市帶有符號性質的人物。」「胡學文作品的字里行間顯現出了中國氣派和中國經歷。」
2005年年初,時任中國作協副主席、省作協主席的鐵凝用「扎實的生活,誠實的寫作」概括了胡學文所具有的文學品質。 在後面的近十年間,胡學文直面現實和生活,默默地在自己熟悉的土地耕耘,不斷豐富自己的文學土壤。這個時期,他開始有意識地淡化地域特徵,更多地尋找人類的共性。作品沉重厚實,繁復多變,搖曳多姿。無論在現實關懷、情感深度,還是敘事上,都呈現出大家風范,用作品確立了自己在當下中國文壇的地位,贏得了文學界的廣泛認可,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創作風格。 《小說選刊》副主編馮敏曾評價,胡學文是一個很有現實感的作家,現實感對於小說來講至關重要。小說逐漸失去讀者,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小說正在遠離現實,鮮有對時代的把握與反映。90年代以來的時代變化,讓作家們普遍感到了困惑,於是很多人選擇退縮回鄉土文學的傳統里去。而胡學文是一個忠實於自己眼睛和感受的作家,也是敢於直面現實的作家,他的小說記錄了鄉土社會的詩意的崩潰。
作家陳沖曾評說,胡學文是位高產作家,他的小說質量也很整齊,素材多取自現實生活,涉及的領域也很廣,當下性很強。作為一個小說家,他的生活資源很豐富很會講故事。 《文藝報》主編范詠戈曾評論,今天的小說界,「慾望寫作」和「小資寫作」正大行其道,他們自然構成對小說的召喚。而我們也不能不看到,「底層寫作」也是一種召喚。胡學文正是一位被「底層寫作」召喚到小說中來的作家。我看到的他的中篇小說集《婚姻穴位》中的五個中篇,是他「底層寫作」的一個橫截面,這個橫截面所顯示的,是作家對大地人間災難的專注目光,對抗爭命運的底層人物的精神關懷,這些小說裡面充滿著發現。除了發現城市燈紅酒綠或者鄉村牧歌炊煙下的泣血故事,能發現新富人群或者小康人家之外的邊緣部落,最重要的發現是在極度低下的生存環境中,發現了人物的精神生長方式。
中國社科院文學所副研究員陳福民曾說:胡學文這些年的小說創作,真實反映了中國農村的變異。這些作品,絕大部分都取自他所熟知的壩上草原底層人民的艱辛生活,但是與那些打起旗幟處處誇飾的「底層秀」不同,胡學文的小說深深紮根於這個時代的要害之處,他所著力要表達的是人的無奈、無助於軟弱。面對生活——日子的蠻橫、粗暴,面對著被日子所消磨所磨損所強暴的人性,胡學文所能做的,就是讓這日子呈現並且推進著自己的邏輯。在平靜地呈現著生活——日子對於人性的損毀強暴的同時,胡學文則以一種堅韌平實的道德激情與那種撕裂感無力感相搏。從來沒有喪失人性的信念。
鐵凝曾說過,胡學文的小說中寫到了抗爭的激情與快感,如《飛翔的女人》中的荷子與《一棵樹的生長方式》中的姚洞洞,他們在對命運和境遇抗爭的過程中,最後竟然抗爭本身逐漸失去了它的目的意義,而成為了主人公們的生活方式。也許是他們在抗爭中體會到了快感的激情?《亂花漸欲迷人眼》中的小玉,《誰是誰的敵人》中的黃周等,面對苦難和磨礪,他們往往體現出一種不甘的近乎歇斯底里的刨根問底。胡學文的小說,主要依靠情節和人物的行為來推進他的敘述。而他的小說語言是利落的,少用排比長句,不拖泥帶水。我在這里想要提醒胡學文的是,他的某幾篇小說,使用了重復的情節,對於一個優秀的小說家來說,這在小說裡面恐怕是不能允許的。

㈣ 我想看幾本中國現代文學,誰能能介紹幾本

長篇小說排序為:莫言的《生死疲勞》、鐵凝的《笨花》、艾偉的《愛人有罪》和張悅然的《誓鳥》;中篇小說(10篇)排序為:王松的《雙驢記》、胡學文的《命案高懸》、喬葉的《銹鋤頭》、羅偉章的《我們能夠拯救誰》、王祥夫的《尖叫》、李浩的《失敗之書》、徐則臣的《跑步穿過中關村》、葉彌的《小男人》、葛水平的《連翹》、黃詠梅的《單雙》;短篇小說(10篇)排序為:魏微的《姊妹》、郭文斌的《吉祥如意》、王手的《軟肋》、盛可以的《淡黃柳》、姚鄂梅的《黑眼睛》、范小青的《我就是我想像中的那個人》、蘇童的《拾嬰記》、溫亞軍的《成人禮》、蘇瓷瓷的《李麗妮,快跑》、秋風的《洛城戲癮》;小小說·微型小說(12篇)排序為:安勇的《光頭》、陳毓的《伊人寂寞》、謝志強的《一片白雲》、陳永林的《膽小鬼》、孫方友的《雷老昆》、劉國芳的《賊》、王奎山的《在親愛的你與一頭豬之間》、侯德雲的《笨雞》、秦德龍的《因為你瘦得像條狗》、徐慧芬的《姐妹花》、宗利華的《大嫂》、蔡楠的《馬濤魚館》。
《平凡的世界》 作者:路遙

《穆斯林的葬禮》 作者:霍達

《挪威的森林》 作者:村上春樹

《白鹿原》 作者:陳忠實

《萬曆十五年》 作者:黃仁宇

《美的歷程》 作者:李澤厚

《圍城》 作者:錢鍾書

《塵埃落定》 作者:阿來

《生命從明天開始》 作者:心曼 春曼

《活著》 作者:余華

《許三觀賣血記》 作者:余華

《曹禺劇本選》 作者:曹禺

1.《平凡的世界》 作者:路遙

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現中國當代城鄉社會生活的長篇小說。全書共三部。作者在近十年間廣闊背景上,通過復雜的矛盾糾葛,刻劃了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巨大社會沖突,紛繁地交織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 銅城除過河南人之外,從北方黃土高原和南方平原地區貧困縣漫流來的鄉民也是它的重要組成部分。自從有了煤炭業,這里就成了中國西部的阿拉斯加,吸引來無數尋找生活出路的人。在這個口音五花八門的「聯合國」里,由於河南人最多,因此公眾交際語言一般都用河南話。在銅城生活的各地人,都能操幾句河南腔,哼幾句嗯嗯啊啊的豫劇。 這城市四周全是山樑土峁。山上石多土薄,不宜耕作,農業人口遠比不上黃土高原腹地稠密,更不要說和擁擠不堪的中部平原相比了。因為事農者甚微,加之此地又不缺乏燃料,這些山山峁峁竟然長起了茂密的柴草,甚至還有一些樹木梢林,顯得比黃土高原其它地方更有風光。每當入秋之時,有些山上紅葉如火,花團錦簇般奪人眼目…… 山樑土峁間,由於地層深處挖掘過甚而形成空洞,地表時有下陷,令人觸目驚心的大裂縫往往撕破了幾架山樑,甚至大冒頂造成整座大山崩塌陷落,引起周圍里氏三級左右的地震。大山以北一二百華里處就是黃河,它帶著成千上萬噸泥沙沉重地喘息著淌向東方…… 城市在這條狹長的山溝里只能擺下一條主街。那商店鋪面,樓房街舍,就沿著這條蜿蜒曲折的街道,沿著鐵路兩側,沿著那條平時流量不大的七水河,鱗次櫛比,層層疊疊,密集如蜂房蟻巢,由南到北鋪排了足有十華里長。 火車站位於城市中心。一幢長方形的候車室塗成黃色,在這座沾灰染黑的城市裡顯得富麗堂皇。除過南郊軍民兩用的飛機場,火車站不大的廣場也許是市內最為開闊的地方了。 火車從這里向南,穿越綠色的中部平原,五六個小時就可以抵達省城。而向西,向東,向北,都有公路伸出,一直可以通往鄰近幾個省份。這個火車站每天上下午分別和省城對開兩趟快慢客車,其餘就全都是運煤車了。 從隴海鐵路岔出來的這條支線,它的最後一節鐵軌並沒有在這個車站終止。這鋼鐵階梯又在這里岔出兩股,一路爬坡穿洞,沿途串起了東西兩面二十多個礦區。 外地人提起銅城,都知道這是個出煤的地方,因此想像這城市大概到處都堆滿了煤。其實,銅城邊上只有一兩個產量很小的煤礦,其餘的大礦都在東西兩面那些山溝里。 當你沿著鐵路支線拐進這些山溝,便會知道那裡有著多麼龐大的世界。這些相距只有十來里路的煤礦,每個礦區都有上萬名工人,連同他們的家屬,幾乎都超過了一個山區縣城的規模。密集的人口,密集的房屋,高聳的井架,隆隆的機聲,喧囂的聲浪,簡直使人難以置信這些小小的山溝山灣,怎麼能承載了如此大的負荷?
2.《穆斯林的葬禮》 作者:霍達

一個穆斯林的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有著不同內容卻又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揭示了他們在華夏文化和伊斯蘭文化的撞擊和融合中獨特的心理結構,以及在政治、宗教的氛圍中對人生真諦的困惑和追求。展現了古老的民族風情和充滿矛盾的現實垂涎。作品清新流暢、質朴無華,以細膩的筆觸探測人的心靈,讀後盪氣回腸,留下深沉的思索。

3.《挪威的森林》 作者:村上春樹

一本風靡全亞洲百分之百的戀愛小說,曾高居日本文學史上的「超級暢銷書」。
這當然要被算成是村上春樹的代表作。許多人認識這位日本人就是從這本書開始。全書以回憶為線索,表達了青少年面對青春期的孤獨困惑以及面對成長的無奈、無聊。村上通過年輕人在社會壓力下無法擺脫的生存痛苦,第一次明明白白地強調了他在以後書中不斷反復強調的主題:生命的悲哀與無力感。

這是一部傷感,又有痛苦,百分之百的戀愛小說。小說主人公渡邊展開他同兩個女孩間的愛情糾葛。渡邊的第一個戀人直子原是他高中要好同學木月的女友,後來木月自殺了。一年後渡邊同直子不期而遇並開始交往。此時的直子已變得嫻靜靦腆,美麗晶瑩的眸子里不時掠過一絲難以捕捉的陰翳。兩人只是日復一日地在落葉飄零的東京街頭漫無目標地或前或後或並肩行走不止。直子20歲生日的晚上兩人發生了性關系,不料第二天直子便不知去向。幾個月後直子來信說她住進一家遠在深山裡的精神療養院。渡邊前去探望時發現直子開始帶有成熟女性的豐腴與嬌美。晚間兩人雖同處一室,但渡邊約束了自己,分手前表示永遠等待直子。返校不久,由於一次偶然相遇,渡邊開始與低年級的綠子交往。綠子同內向的直子截然相反,「簡直就像迎著春天的晨光蹦跳到世界上來的一頭小鹿」。這期間,渡邊內心十分苦悶彷徨。一方面念念不忘直子纏綿的病情與柔情,一方面又難以抗拒綠子大膽的表白和迷人的活力。不久傳來直子自殺的噩耗,渡邊失魂魄地四處徒步旅行。最後,在直子同房病友玲子的鼓勵下,開始摸索此後的人生。
我本人認為,內容錯綜復雜,不仔細看,容易弄不明白

7.《麥田裡的守望者》 作者:塞林格

《麥田裡的守望者》是塞林格唯一的一部長篇,雖然只有十幾萬字,它卻在美國社會上和文學界產生過巨大影響。1951年,這部小說一問世,立即引起轟動。主人公的經歷和思想在青少年中引起強烈共鳴,受到讀者,特別是大中學生的熱烈歡迎。他們紛紛模仿主人公霍爾頓的裝束打扮,講「霍爾頓式」的語言,因為這部小說道出了他們的心聲,反映了他們的理想、苦悶和願望。經過30多年來時間的考驗,證明它不愧為美國當代文學中的「現代經典小說」之一。現在大多數中學和高等學校已把它列為必讀的課外讀物,正如有的評論家說的那樣,它「幾乎大大地影響了好幾代美國青年」。

8.《萬曆十五年》 作者:黃仁宇

明萬曆十五年,即公元1587年,在中國歷史上原本是極其普通的年份。作者以該年前後的史事件及生活在那個時代的人物為中心,抽絲剝繭,梳理了中國傳統社會管理層面存在的種種問題,並在此基礎上探索現代中國應當涉取的經驗和教訓。作者以其「大歷史」觀而聞名於世,本書中這一觀念初露頭角,「敘事不妨細致,但是結論卻要看遠不顧近」。本書自80年代初在中國大陸出版以來,好評如潮,在學術界和文化界有廣泛的影響。...
《萬曆十五年》由黃仁宇先生於1976年在美國所著,在國內直到近些年才引起大眾的注意。其實這一年大明王朝並沒有發生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所以不為一般研究者所注意,但在這一年發生的許多瑣細小事,卻如青萍之末成為帝國走向崩潰的前兆。

元輔張居正已去世五年,海瑞在這一年也故去了,一代名將戚繼光也在年底歿了,時年29歲的努爾哈赤在東北崛起了:始建宮室,布教令於部中,禁暴亂,戢盜竊,立法制……然而朝廷卻未予注意;西班牙無敵艦隊即將出征英吉利,揭開世界歷史新的一頁……

9.《美的歷程》 作者:李澤厚

《美的歷程》從宏觀鳥瞰角度對中國數千年的藝術、文學作了概括描述和美學把握。其中提出了諸如原始遠古藝術的「龍飛鳳舞」,殷周青銅器藝術的「獰厲的美」,先秦理性的「儒道互補」,楚辭、漢賦、漢畫像石之「浪漫主義」,「人的覺醒」的魏晉風度,六朝、唐、宋佛像雕塑、宋之山水繪畫以及詩、詞、曲各具審美的三品類,明清時期小說,戲曲由浪漫而感傷而現實之變遷等等重要觀念,多發前人之所未發,此書於一九八一年初版,多次再版理印達幾十萬冊。已有英文、德文、日文、韓文等多種譯本問世。這篇文章真的很好。

10.《圍城》 作者:錢鍾書

《圍城》是中現代文學史上一部風格獨特的諷刺小說。作者錢鍾書1910—1998,江蘇無錫人,1933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外文系,後留學英、法,是位學貫中西而富才情的學者。《圍城》動筆於1944年,完稿於1946年,其時,作者正蟄居上海,耳聞身受日本侵略者的蠻橫,「兩年裡憂世傷生」《圍城·序》,同時又堅韌地「錙銖積累地」把自己對人生、對學術的感悟與思考付諸筆端,先後完成了小說《圍城》和學術著作《談藝錄》。

就憑這部唯一的長篇小說,錢鍾書成為中國現代文學中小說大師級人物。本書自四十年代末出版以來,有多少人為它哭,為它笑,為它深深長嘆,為它久久思索。人生是圍城,婚姻是圍城,沖進去了,就被生存的種種煩愁包圍。錢鍾書以他灑脫幽默的文筆,述說著一群知識分子的快樂與哀愁。錢鍾書的深入骨髓的洞見,通達超脫的生存智慧足以讓讀者品評再三。。

11.《活著》 作者:余華

這部作品的題目叫《活著》,作為一個詞語,「活著」 在我國的語言里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自來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作為一部分作品,《活著》講述了一個人和他的命運之間的友情,這是最為感人的友情,因為他們互相感激,同時也互相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他們活著時一起走在塵土飛揚的道路上,死去時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與此同時,《活著》還講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難,就像那句老話:千鈞一發。讓一根頭發去承受三萬斤的重壓,它沒有斷。《活著》還講述了眼淚的寬廣和豐富;講述了絕望不存在;講述了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而活著。

12.《許三觀賣血記》 作者:余華

《許三觀賣血記》是余華1995年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它以博大的溫情描繪了磨難中的人生,以激烈的故事形式表達了人在面對厄運時求生的慾望.小說講述了許三觀靠著賣血渡過了人生的一個個難關,戰勝了命運強加給他的驚濤駭浪,而當他老了,知道自己的血再也沒有人要時,精神卻崩潰了.法國《讀書》雜志在評論《許三觀賣血記》時說道:這是一部精妙絕倫的小說,是朴實簡潔和內涵意蘊深遠的完美結合.余華目前正在創作一部長篇小說,講述的是一個時間跨度很大的愛情故事,從文學風格上說,這將是一部與《許三觀賣血記》迥然不同的作品,這部小說將於明年初完成. 這本書表達了作者對長度的迷戀,一條道路,一條河流,一條雨後的彩虹,一個綿延不絕的回憶,一首有始無終的民歌,一個人的一生.這一切尤如盤起來的一捆繩子,被敘述慢慢拉出去,拉到了路的盡頭. 在這里,作者有時候會無所事事.因為他從一開始就發現虛構的人物同樣有自己的聲音,他認為應該尊重這些聲音,讓它們自己去風中尋找答案.於是,作者不再是一位敘述上的侵略者,而是一位聆聽者,一位耐心,仔細,善解人意和感同身受的聆聽者.他努力這樣去做,在敘述的時候,他試圖取消自己作者的身份,他覺得自己應該是一位讀者.事實也是如此,當這本書完成之後,他發現自己知道的並不比別人多. 書中的人物經常自己開口說話,有時候會讓作者嚇一跳,當那些恰如其分又十分美妙的話在虛構的嘴裡脫口而出時,作者會突然自卑起來,心裡暗想:"我可說不出這樣的話."然而,當他成為一位真正的讀者,當他閱讀別人的作品時,他又時常暗自得意:"我也說過這樣的話." 這似乎就是文學的樂趣,我們需要它的影響,來糾正我們的思想和態度.有趣的是,當眾多偉大的作品影響著一位作者時,他會發現自己虛構的人物也正以同樣的方式影響著他. 這本書其實是一首很長的民歌,它的節奏是回憶的速度,旋律溫和地跳躍著,休止符被韻腳隱藏了起來.作者在這里虛構的只是兩個人的歷史,而試圖喚起的是更多人的記憶. 馬提亞爾說:"回憶過去的生活,無異於再活一次."寫作和閱讀其實都是在敲響回憶之門,或者說都是為了再活一次.

15.《塵埃落定》 作者:阿來

《塵埃落定》是青年藏族作家阿來的小說,該小說獲第五屆茅盾文學獎。 在上個世紀四十年代的四川阿壩地區,當地的藏族人民被十八家土族統治著,麥其土司便是其中之一。

《塵埃落定》講述的是康巴藏族的故事,這當然是一個很民族化的題材。因為作家的族別,他的生活經歷,這個看似獨特的題材的選擇其實是一種必然,但小說並不囿不於民族題材,小說中涉及到的權力、英雄、宗教、信用、仇殺、愛情等話題都具有現代意義。這使《塵埃落定》在題材上不僅有特殊性,更具有普遍意義。《塵埃落定》寫的是歷史,但歷史也是一種現實,而這種現實得到更為充分的表達,它的面貌會更加文闊,更加深遠。同一種空間,也就是具有演繹多種故事的可能。關於這段歷史,阿來說「史是寫出了它的一種狀態,或者說是我對它某一方面的理解。」

㈤ 胡學文的介紹

本詞條為歧義詞條,在我國叫胡學文的較為著名的人物有:河北省當代作家胡學文、貴州大學教師作家胡學文,以及工藝美術家胡學文等。2014年8月1河北作家胡學文憑借中篇小說《從正午開始的黃昏》獲第六屆魯迅文學獎。

㈥ 求文檔: 從正午開始的黃昏 胡學文

胡學文的中篇《從正午開始的黃昏》刊於《鍾山》2011年第2期。《中篇小說選刊》2011年3期轉載。

小說延續了胡學文一貫的關懷和思考。對人的深度關懷,對生存的嚴肅思考。普通人心靈世界的探尋,分裂的心靈世界與現實生活的往返穿越,顯示出胡學文對生活獨特的領悟。

喬丁出身農家,大學期間為了家人四處借債也無力負擔的學費,走上歧路,終於未能畢業身陷囹圄。出來後,為活下去受盡艱辛和屈辱。「鳳凰女孩」的出現,改變了他的人生。從此二人行走江湖,大有縱情山水,劫富濟貧,快意恩仇之豪情。

然後,喬丁收手開店,過正常日子。「鳳凰女孩」不肯,最後一次攀越失足墜樓。喬丁結婚,孩子懂事,妻子溫順,岳父平和,岳母智慧,一家人其樂融融。直到有一天喬丁行竊進入一間屋子,偶遇婚外情的岳母。平靜被打破,兩個世界之間的追逐和穿越,讓喬丁身心俱疲。多年之後的最後一次告別之旅,另一個世界的門就此關閉,只在記憶的深處追隨他生命的旅程。

小說中的鳳凰女孩和喬丁,岳母都是雙面人生。

女孩在孤兒院長大,備受歧視,孤獨,脆弱,羞怯,自我封閉;然而又因此生出了反抗心理,形成了無所畏懼的性格,大膽,執著,愛憎分明,無拘無束,渴望自由。這個女孩子的身世在她活著的時候始終是個謎,等到她訣別人世,一切即使大白於天下,又有何益?喬丁在孤兒院度過的所有時光,和他一個人帶著女孩的影子穿行在陌生的城市一樣,是一種儀式。緬懷,還有直面自己的心靈。

喬丁生活在兩個世界裡,家庭和工作中他是個負責任,愛家人的好男人,在正常的社會秩序里循規蹈矩的生活。而在夜深人靜的異地他鄉,他攀越一幢又一幢建築,進入一間又一間陌生的屋子,不為了偷到什麼東西,只是為了懷念那個雕刻在他生命深處的女孩和那段時光。其實這個人物塑造得更豐饒馥郁有深度,一部分靈魂活在過去,一部分探尋追問現在,一部分努力嚮往永恆的彼岸。

岳母是個沉靜淡然的人,對家人呵護備至,然而,那個深夜,喬丁和她的偶遇,揭開了兩個人的另一面。偷情,偷竊,背叛,挑戰,誰更具備質問與指責的資格?岳母沒有退讓和逃避,喬丁更是滿懷痛楚和憤怒。要用道德來衡量嗎?岳母沉在心底的故事,該是怎樣的曲折和幽婉?喬丁終於也沒有講出和鳳凰女孩埋葬在一起的那段往事,因為,即便講了,別人又如何能真的了解那種感受?

小說無論在現實關懷,還是情感深度,抑或在敘事上,都相當精彩。

每個人是不是都有兩個分裂的世界,於喬丁而言,吳歡(這個名字啊,真讓人悲傷)是現實的依託,鳳凰女孩是長了翅膀的,五彩的,心靈世界的飛翔。給喬丁帶來快樂的,從來不是偷竊本身,而是和女孩在一起的渴望。當一切都已沉寂,女孩不再左右喬丁的心靈世界,他的靈魂磨礪終獲超然的寧靜,那些「一開始便如蒺藜扎在她心上,也扎著他」,終於不再疼痛,在心靈的最深處,二人永遠彼此相望。小說不僅在鳳凰女孩的累累傷痕里寫出了愛與淚,而且在喬丁的累累傷痕里寫出了自救和超越。胡學文沒有在道德和道義上局限自己,也沒有因底層生存艱辛逼良為寇大聲控訴,而是將思索的筆墨,穿越幽暗的現實,直接抵達生命和靈魂層面。

小說的敘事是從容的,兩個世界,兩種時空,交叉疊加,現實與虛擬的,繁華與落寞的,喧囂與寂靜的,兩種人生,兩種感情,都寫得錯落有致,搖曳生姿。也喜歡小說的題目,從正午開始的黃昏,如何面對隨時可能鋪天蓋地到來的人生與心靈的暗夜?

花絮:讀這個小說,開頭,我很自然地想起趙本夫的《天下無賊》。捎帶著還想起馮小剛的《天下無賊》和華仔奶茶。還有當年師門兄弟一起看《天下無賊》的往事:出了影院,上計程車,車啟動,兩個師弟大叫:「打,打,打劫!」我在後排:「等,等會兒,我先,劫,劫個色!」計程車司機一腳剎車,哆嗦著說:各位大,大,大哥大姐,車,車壞了,你,你們換個車吧……還有人記得范偉的台詞嗎?呵呵

㈦ 請推薦幾部描寫社會底層的現代小說

一.《慾望塔》
一部自《圍城》以來,描寫知識分子的無奈及自私、怯懦、貪欲、窩里斗等劣根性最為成功的小說;一部語言藝術成就很高,幽默感很強,「圓形人物」與「扁形人物」都塑造得十分成功的小說;一部足以改變你的思維方式,甚至你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小說。一部自《圍城》以來,描寫知識分子的無奈及自私、怯懦、貪欲、窩里斗等劣根性最為成功的小說;一部語言藝術成就很高,幽默感很強,「圓形人物」與「扁形人物」都塑造得十分成功的小說;一部足以改變你的思維方式,甚至你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小說。
二.《在社會的最底層微笑 》
一個酒吧歌手和兩個殘疾、重病女孩的奮斗經歷
三.胡學文的中篇小說《命案高懸》
《命案高懸》寫了一個弱者的非正常死亡,鄉政府卻以正常死亡的方式處理。這背後肯定有什麼見不得人的罪行。吳響出於良心的覺悟,想要調查出這樁人命案的真相,但真相卻隱藏在一張無形的鐵幕後面,這張無形的鐵幕是由權力由輿論由習慣勢力等構成。《命案高懸》的批判性顯然不是針對某一個具體的執掌權力的官員的,權力可以掩蓋真相,但同時受害者的親屬因為利益等原因也寧願三緘其口。
四.曹征路的短篇小說《真相》
學校老師打了學生,學生家長將老師告上法庭,這是明擺著的事實,家長勝訴。但明擺著的事實也會變卦。老師反訴原告侵犯了本人名譽權。這時候,全班的同學全都翻供,眾口一詞地證明老師沒有打學生。反過來,挨打的學生要向打她的老師道歉,但道歉也改變不了她倒霉的命運,她被同學侮辱、毆打,甚至被逼著吃屎。而這一切都是因為「真相」造成的。作者的憂思更在於未來,這也是他為什麼選擇一群天真的小學生做敘述對象的原因。他借小說中的人物嘆息道,這些理直氣壯地扯謊的孩子「再過二十年,他們就是法官、律師,管理國家的人啊」!
五.葉舟的中篇小說《目擊》
王力可有著一個美滿的家庭,她也為自己的婚姻和家庭深感幸福。可一次意外的車禍奪去她丈夫的生命。愛情的驅動使她迫切要了解車禍的真相,她於是每天長跪在車禍發生地尋求目擊者。目擊者最終不得不出來說話。但目擊者說出的真相卻是讓人震撼不已的。目擊者是王力可丈夫的情人。車禍的那天他們兩人開車去幽會。在車禍真相的背後則隱藏著愛情的真相:現實生活中愛情的忠貞和婚姻的美滿都有可能是一種虛假的外殼。

㈧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電子書txt全集下載

鏈接:

提取碼:mjsl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為第六屆魯迅文學獎獲得者胡學文於2005年推出的中篇小說集,共收錄作者六篇中篇小說,其中《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為馮鞏同名電影的原著小說。

㈨ 一個勺子到底講的什麼意思看不懂啊。

講述了一個好人是否等同於傻子的故事。

片名中的「勺子」,和甘肅方言「傻子」同音。在甘肅方言里,「傻子」就念成「勺子」。也和該片的英文名《AFool》(一個傻子)契合。陳建斌與妻子蔣勤勤飾演拉條子夫婦,衣衫襤褸的他們臉上泛著自然質朴的紅二團,操一口甘肅方言喃喃自語:「我就不相信我對付不了一個勺子。」

《一個勺子》這部電影的尖刻之處,在於它進一步拋出了這樣的問題:好人是不是就等於傻子?是不是只有傻瓜才是善良的?比如,主人公拉條子收留傻子並非自願,他是實在沒有辦法了,只好收留了這個傻子。所以,一開始,拉條子的善良是他不得不善良。

因為一時的善良(或者也可以叫「一時的軟弱」),這個家庭一步步陷入困境,老婆金枝子多次喊出,「人善被人欺!」主人公其實已經很明顯意識到「善良」可能是一種「人格缺陷」,但是他們卻由於封閉的環境、有限的見識無法擺脫這種「缺陷」。究竟誰才是傻子呢?善良是不是也是一種傻?在形象上具有顛覆效果的則是「李大頭」王學兵和「勺子」金世佳。

在電影《一個勺子》里,從台詞到劇情,喜劇荒誕的意味都十分濃厚。首先是西北方言自帶喜感,再加上陳建斌等主演戲中台詞惹眼十足,比如「人生就是這樣」「把牙給你敲下來」等好玩有趣的話層出不窮,很多被奉為「金句」廣為傳播。

與之前許多「爆米花」電影截然不同的是,《一個勺子》雖披著喜劇的外衣,但擁有直戳人心的內在力量。拉條子從一個救助「勺子」的善良老實人,逐步被社會各方「拉扯」蒙騙,最終只能變成「勺子」來解決所有問題,影片爆笑之餘,讓人不由生發「好人難當」的無限感慨。

創作背景:

談及創作緣起,陳建斌透露,他從1999年就開始嘗試寫劇本,但是一直不滿意,直到他在《人民文學》中看到了胡學文所著中篇小說《奔跑的月光》。

發現這才是他多年一直在找的故事,「這個小說講的是我們在跟自己的人生、自己的價值觀和整個世界作斗爭,它就像一個瓶子,可以容納我這么多年想要表達的東西。」

㈩ 胡學文的作品所達高度

《極地胭脂》獲《中國作家》大紅鷹杯佳作獎
《秋風絕唱》獲《長江文藝》2000年度方圓文學獎、河北作協2000年度優秀作品獎、河北省第九屆文藝振興獎
《飛翔的女人》獲2002年河北作協十佳作品獎,河北省第十屆文藝振興獎
《麥子的蓋頭》 獲河北作協2004年十佳作品獎
《命案高懸》獲 河北作協2006年度優秀作品獎 ,《中篇小說選刊》2006——2007年度優秀小說獎 ,2006——2007年度《小說選刊》「全國讀者最喜愛的小說獎」, 《小說月報》第十二屆百花獎

《淋濕的翅膀》獲《小說選刊》首屆中國小說雙年獎 ,《十月》福星惠譽杯文學獎
《裝在瓦罐里的聲音》獲得《中國作家》2007年首屆鄂爾多斯文學獎
《逆水而行》獲 2008—2009年度《中篇小說選刊》 優秀中篇小說獎 ,《小說月報》第十三屆百花獎
《柳絮》 第二屆《紅岩》文學中篇小說獎
《像水一樣柔軟》獲《小說月報》第十四屆百花獎
《隱匿者》獲首屆「全國青年產業工人文學大獎」
《從正午開始的黃昏》獲《小說月報》第十五屆百花獎
《從正午開始的黃昏》獲第六屆魯迅文學獎
長篇小說《紅月亮》獲第二屆魯彥周文學獎 胡學文的小說不斷地被改編成大銀幕作品,語言文字上呈現出的獨特風格,特別是作品表達的對人的深度關懷、對生存的嚴肅思考成為影視導演捕捉的「目標」。
《極地胭脂》被改編為電影《極地彩虹》、《飛翔的女人》被改編為同名電影、 《向陽坡》被改編為電影《向陽坡傳說》 。
小說《婚姻穴位》被馮鞏以《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搬上大銀幕,主演馮鞏因此片獲得第12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受歡迎男演員獎。

小說《大風起兮》被改編為范偉、馬伊琍主演電影《跟蹤孔令學》 ,為第三屆英國萬像國際華語電影節閉幕影片。 范偉憑借本片贏得第三屆英國萬像國際華語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 馬伊琍憑借本片贏得優秀女配角獎。
小說《奔跑的月光》被改編為陳建斌主演電影《一個勺子》 ,在第51屆台灣金馬獎頒獎禮上獲得最佳新導演、最佳男主角的獎項。
小說《私人檔案》被改編為22集電視劇《左偉與杜葉的婚姻生活》,由吳剛、劉蓓主演。

閱讀全文

與胡學文短篇小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主角智慧武俠小說 瀏覽:882
哪部小說女主角叫男的為夜夜 瀏覽:233
爽點合理的穿越小說 瀏覽:300
末世穿越之異能系統類小說排行榜 瀏覽:695
一部玄幻小說男主被雷劈中左眼 瀏覽:339
最熱穿越小說txt 瀏覽:264
田園福妃童謠小說全文免費閱讀 瀏覽:708
昭華劫小說全文免費閱讀 瀏覽:577
主角非常nb的網游小說 瀏覽:826
美女和租小說閱讀網 瀏覽:357
容景是哪部小說主角 瀏覽:533
我的女友重生了飛盧小說 瀏覽:998
小說執著全文閱讀 瀏覽:378
古代les小說宮傾 瀏覽:81
主角叫雲不凡小說 瀏覽:158
網游小說主角叫公子川 瀏覽:350
有寓意小說推薦完本 瀏覽:565
寵物小精靈之無限抽獎系統類小說 瀏覽:116
寫夢幻西遊比較好的小說 瀏覽:790
重生小說非人 瀏覽: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