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有沒有《教父》
《教父》是由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執導,馬龍·白蘭度、阿爾·帕西諾等主演的黑幫電影,於1972年3月24日在美國上映。該片改編自馬里奧·普佐的同名小說,講述了以維托·唐·柯里昂為首的黑幫家族的發展過程以及柯里昂的小兒子邁克如何接任父親成為黑幫首領的故事。1973年該片獲得第45屆奧斯卡獎最佳電影、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編劇本獎。2007年被美國電影協會選為「百年百佳影片第二位」。
《教父》9.0《教父2》8.5《教父3》8.0,這是教父在豆瓣上的評分!為什麼能拿到這么高的評分呢?真的有那麼好么?
在《教父》的拍攝片場,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抽空上了個廁所,他偶然聽到隔壁兩個劇務在閑聊,「那菜鳥到底誰找來的?」「誰知道啊,反正我從來沒見過這么菜的導演。」那一年科波拉剛剛三十齣頭,他唯一拿得出手的履歷是做過《巴頓將軍》的編劇。
前些年,有個叫馬里奧·普佐的落魄作家為了還賭債,寫了本名叫《教父》的小說,您甭說混跡黑道的經驗了,上至黑手黨大佬下至收保護費的混混,他壓根兒一個都不認識,Don Vito Corleone 閣下的原型,其實是馬里奧那勤勞能乾的老母親。
出版社預支的5000塊稿費顯然不夠填補窟窿,走投無路的他在小說還沒寫完的情況下又硬著頭皮以12000美元的價格,把電影改編權賣給了派拉蒙。不成想小說出版以後大受歡迎,派拉蒙聞風而動,立即上馬項目著手開發,可是連著約了十幾個導演,都被拒絕了,那會兒黑幫片和西部片一樣,都似乎走到了盡頭,黑幫類型片錢景不明,一不小心還可能惹惱真正的大佬,怎麼看都不是件好差事。
製片委員會連夜開會,覺得以前的黑幫片之所以反響平平,是因為總拍不出來原汁原味的義大利范兒,他們決定這回一定要物色一個義大利導演。
他們首先找到賽爾喬·萊翁內,那會兒他剛拍完「往事三部曲」的前兩部,已經是享有聲譽的大導演,委員會想著,他既然可以妙手回春拯救西部片,自然也能拯救黑幫片。已經把西部片拍到又一個極致的萊翁內確實把目光轉向了黑幫題材,然而他心心念念的黑幫故事唯有《美國往事》,於是面對《教父》的邀約,他只好十動然拒。
自暴自棄的委員會決定破罐子破摔,乾脆隨便找一個義大利菜鳥來執導,唯一的要求是,必須聽話。當時的派拉蒙根本沒人對這個項目寄予厚望,所有人都覺得,反正小說正當暢銷,只要找一個任你搓圓捏扁的小鬼,把預算控制好,肯定能賺一波快錢。
那一年,被趕鴨子上架的菜鳥科波拉一邊躊躇滿志一邊其實心裡沒底,沒了伊利亞·卡贊約束的馬龍·白蘭度開開心心地當著他的片場暴君,而大牌攝影師戈登·威利斯總是一邊嚷嚷著「你懂個錘子的攝影」一邊懟天懟地懟導演。
那一年,麥克·科里昂剛從戰場歸來,一身戎裝出席盛大婚禮的他還只是個心思純凈的陽光青年,他從未想過有朝一日會是自己不得不擔過重任,成為一念之間生殺予奪的黑手黨教父。
彼時在攝影機後面,緊張而又投入地注視並調度著這一切的弗朗西斯·科波拉,同樣也沒有想過他會成為整個新好萊塢時期最重要的四位導演之一,而正由他一手締造的這個電影系列,會成為整個人類影史上最為重要的三部曲,沒有之一。
對光影的「記錄」是電影的基礎,其實「遺忘」也是。正是因為人類把所有過往遺忘成了斷續,「剪輯」才能給順理成章地被觀眾所接受。
不必害怕遺忘,甚至於我們理應感謝遺忘,都說「吹盡狂沙始到金」,唯有經其侵蝕以後依舊歷歷在目的,才是對你而言真正寶貴的經歷。向來我覺得,一首詩一本書讀下來,最終能留下一兩句詩或觀點,時間和精力就不算虛擲,觀影自然亦復如是。
所以我經常看完電影時隔很久再去寫影評,為的是把體驗交給「遺忘」做一個篩選,任由我大腦的「愚笨與健忘」派上用場。至於「拖延症」什麼的,根本就是子虛烏有的無稽之談,請不要憑空污人清白。
《教父》的偉大之處正在於,即使經由「遺忘」侵蝕,我一眼望去,仍舊覺得「佳句」遍布,甚至於多到了「俯拾皆是」的地步——開場,「我相信美國」的先聲奪人,馬龍·白蘭度,演技之神的氣度,懷里的貓,胸口的玫瑰。繁雜的人物誰先誰後,在精心編織之下悉數粉墨登場,他們的性格、命運以及所有情節的伏筆,都不動聲色地埋下,那些歌舞昇平背後,盛極而衰的隱憂,全在這一場婚禮中被穩穩地建立起來。對於電影創作者而言,這是一次《戰爭與和平》級別的開場教學。
醫院刺殺,麥克的警覺、膽略、細致,與急躁大哥懦弱二哥所形成的對比,老教父眼角的淚滴。
餐館一殺二,強弱的此消彼長,站在人生轉折點上,猶豫之後的兇猛殺意。同樣初出茅廬的艾爾·帕西諾在此貢獻了精妙的表演,三十多年後美國電影協會授予他終身成就獎時,選取了兩個片段作為他演藝生涯的代表時刻,一段是這兒,另一段,是《聞香識女人》里那一曲探戈。
桑尼被殺,陰謀的鋪墊,緊張氛圍的營造,暴力場面對《邦妮與克萊德》的致敬。
殯儀館,馬龍·白蘭度一個人狂飆演技的酣暢淋漓,打光的陰影與他臉上每一道皺褶共同演繹著最深沉的愛與痛苦與隱忍。
還有結尾!結尾!結尾!近乎攝魂奪魄的平行剪輯,6條故事線,天主注視下的神聖教堂,新生兒啼哭,管風琴奏鳴,以及殺戮、殺戮、殺戮、殺戮、殺戮,純真與獰惡共同譜曲,神父威嚴地提問,「你是否棄絕撒旦?」
新一代教父麥克·柯里昂閣下低眉斂目,他虔誠地回應道,「我棄絕。」他平靜地,墮入無邊地獄。
⑵ 教父txt全集下載
教父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教父最新章節回TXT----- 第五節答
清晨,快到四點鍾的時候,他們還坐在樓角大房間辦公室里。他們是:桑兒、邁克爾、湯姆。黑根、克萊門扎、忒希奧。
鮑里。嘎吐還在起居室等待著。他還蒙在鼓裡,根本不知道忒希奧手下的人已經受命不許他離開,也不許他亂竄到他們看不到的地方。
湯姆。黑根如實轉達了索洛佐提出的交易方案。他還說,索洛佐在得知老頭子還活著後,顯然想殺掉他。黑根咧嘴一笑,又說:
「如果我向最高法院上訴,效果也絕不會比我今天晚上就向這個該死的「土耳其人」上訴的效果好。我對他說,即使老頭子還活著,我也可以說服考利昂家族接受這個交易方案。
桑兒啊,我告訴他說,我可以把你攢在我的手心裡,還說我倆從小就是好朋友什麼的。你別見怪,我故意讓他產生一種錯覺:要是你早點接替你老子的職務,你也並不感到太遺憾。我當時說的這些話,請求上帝寬恕我。」
說罷,他面帶笑容,抱歉地望著桑兒;桑兒把手一擺,表示他懂得這類話是不算數的。
邁克……
確認後請採納
⑶ 教父百度雲
《教父》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jSToqNkUaDUHZJhUmfqT2Q
《教父》是由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執導,馬龍·白蘭度、阿爾·帕西諾等主演的黑幫電影,於1972年3月24日在美國上映。
⑷ 教父內容簡介
《教父》內容簡介:
1945年夏季,紐約黑手黨教父維多,科萊昂正在書房處理家族事務。博納塞拉向教父痛陳兩個年輕人重傷了自己的女兒卻得到法庭假釋,他懇求教父主持正義,教父答應了他的請求。
與此同時,在宅邸花園,教父女兒康妮的婚禮正在歡快的氣氛中進行,教父的小兒子邁克爾也從海軍部隊返家與女友凱亞當斯一起參加妹妹的婚禮。
演員約翰尼方丹請求教父幫他取得在一部好萊塢影片中扮演主角的資格.教父派養子操辦此事.湯姆乘飛機抵洛杉磯後,直接前往影片公司向經理沃爾茲提出讓方丹擔任主角,遭斷然拒絕。
次日早晨沃爾茲醒來,突然在被窩里發現一鮮血淋漓的馬頭,信息是明確的,沃爾茲再也不敢拒絕,只好將主角給了約翰尼。
毒販弗吉爾.索洛佐在塔塔利亞家族的支持下與教父會面,提出借款一百萬美元,並要教父利用其政治關系為他的毒品交易提供庇護。
教父不願捲入毒品交易,婉言加以拒絕兩人因此結仇,教父在購物時突遭襲擊他身負重傷,被送往醫院搶救,倖免一死,但教父的得力干將布拉西也被殘害。
湯姆被綁架後要求轉達合作的要求,長子桑尼開始接手家族的管理,邁克爾到醫院看望父親,發現病房內外均無保鏢,走廊也空無一人。
他預感到情況不妙,急忙將父親的病床推到另一病房,然後跟前來探視的麵包師一起守在門口,給人以保鏢的假象。
警長麥克洛斯基接受了索洛佐的賄賂,來醫院命令邁克爾立即離開在遭到拒絕後,警長狠狠地將他打傷。
教父長子桑尼為了復仇也為了保障父親的安全計劃對索洛佐及支持他的塔塔尼利亞家族全面攻擊.但邁克爾決心親手槍殺索洛佐和麥克洛斯基,為父親報仇.
經過周密策劃邁克爾與兩人在布郎克斯酒店會面討論休戰條件,他利用事先藏在廁所里的手槍將兩人擊斃,然後迅即逃往義大利西西里島暫避。
在那裡他娶了美麗的阿波蘿妮亞為妻過著田園詩般的生活,而此時紐約各個黑手黨家族間的仇殺卻越來越激烈,桑尼也被康妮的丈夫卡洛出賣,被人打得千瘡百孔。
聽到噩耗的邁克爾也受到了襲擊,被收買的保鏢法布里奇奧在邁克爾的車上裝了炸彈,邁克爾雖倖免於難,卻痛失愛妻教父傷愈復出。
為避免更多的流血,主動與美國五大黑手黨家族首領會談,謀求妥協與和平,終於使邁克爾於1951年回到了紐約.並和前女友凱結了婚。
但是兩人的感情卻因為凱對家族事業的反感而並不十分和諧,為擴展家族的勢力范圍,邁克爾親自到拉斯維加斯,企圖用重金收買莫。
洛林經營的旅館和賭場但未成功,不久老教父和孫兒在菜園嬉戲,突然心肌梗塞倒地平靜地死去,邁克爾開始長久以來的設定的計劃。
康妮兒子的洗禮在教堂舉行,邁克爾作為孩子的教父和凱一起參加了這一儀式,與此同時,他手下的槍手分別將各家族的首領一一槍殺,連遠在賭城的格林也不能倖免。
為給兄長桑尼復仇,邁克爾親自帶人將妹夫卡洛勒死,康妮因為丈夫被殺而沖進了家門,瘋狂地撕打邁克爾.凱詢問此事,他卻一口否認。
湯姆和家族的組織成員走進書房,一面吻邁克爾的手,一面稱他為Don Michael Corleone,此時他已經成了新一代的教父。
(4)教父中文有聲小說擴展閱讀:
《教父》電影的婚禮開場,讓許多人感到煩悶,看完之後,卻回過頭來回看一遍,這婚禮既是開端,又是電影與小說的完美結合。
小說當中,馬里奧·佐普用單獨故事的形式,講述了三個可憐人,殯儀館老闆、約翰·方坦、蛋糕店老闆。
用他們的走投無路,來襯托唐·維托·科里昂的救世主身份,用盧卡在台階上背台詞的橋段,表現出唐·維托·科里昂受人尊重。
科里昂家族婚禮,除了個別法官沒有到場外,幾乎全都來了,這表明科里昂家族的政治影響力。其中有FBI抄車牌這一橋段。
小說當中已經表明,唐·維托讓眾人不要開自己的車,這體現出教父的謹慎仔細。同時,美國政府對黑手黨的時刻關注,也為後來邁克槍殺警長埋下伏筆。
⑸ 教父由什麼來 主演是哪個
影片英文名: The Godfather 影片中文名: 教父 主題分類: 奧斯卡獲獎影片 影片分類: 故事片 色彩: 彩色 聲音: 有聲 影片產地: 美國 製片公司: 派拉蒙影片公司 出品年份: 1972年 影片長度: 180分鍾 影片演職員 導演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原著 馬里奧·普佐 編劇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男主角 馬龍·白蘭度 主演 艾爾·帕西諾 羅伯特·杜瓦爾 詹姆斯·凱恩
⑹ 求《教父1》百度雲鏈接,要中文字幕的
鏈接: https://pan..com/s/1za71C6SWj49GMJYPKu_3tQ
⑺ 求《教父》小說中文版下載,最好是txt格式的,謝謝
網路···謝謝
⑻ 教父的作者寫作背景,以及文學地位
《教父》是1969年美國出版的長篇小說,是美國出版史上的頭號暢銷書,早在七十年代初已拍成電影,發行世界各國,受到普遍歡迎。
一部令人拍案叫絕的成功之作
一部最具史詩氣魄的揭露黑社會明爭暗鬥內幕的影片
一幅氣勢恢弘的「社會圖卷」
作者馬里奧·普佐是土生土長的美國人,而且是長期生活在資本主義現代文明的心臟——紐約的美國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在美軍中服役。復員後,先在哥倫比亞大學研究文藝創作,後來又在社會調查學院專門研究美國社會的各個方面。他的第一部小說《明爭暗鬥》被認為是描寫戰後被佔領的德國的最佳小說;他的第二部小說《幸運的香客》被《紐約時報》稱之為「小經典作品」。《教父》是作者的第三部小說。這部小說一出版就轟動了整個美國,引起了廣泛的評論和贊揚。美國當代著名文學評論家霍爾·伯登在《星期六評論報》上對這部小說作了深刻的分析和精闢的評價。他是這樣寫的:
「馬里奧·普佐的新小說是一種對准頑固堡壘猛烈攻擊的攻城錘,其主旨在於振聾發聵。這是一部內容充實的家史,記錄的是一個家庭不惜用槍、用斧、用絞刑具、用攻心戰來實現自己對整個美國地下勢力集團體系的獨霸控制的詳細過程……
「這部作品的故事情節波瀾起伏。普佐的表現技巧頗見功力:在他的筆下,一個本來令人感到義憤的情節都十分入情入理。一切感情沖動,一切殺戮,一切粗鄙的兩性關系,都同他所刻畫的人物所處的情境協調一致。但同時他又能把他所塑造的人物的令人不寒而慄的氣質烘托得具有人情味,真實可信。
「《教父》是一部令人拍案叫絕的成功之作……是揭露陰險的犯罪集團的權威性的小說。」
普佐之所以能寫出這樣的成功之作,主要是因為他熟悉美國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和各個階層的秘密,也熟悉各種各樣人物的生活隱秘。對美國社會的本質,他洞見症結,因而最有發言權。
無論在美國國內或在美國以外的其他國家,都有不少人在考慮這樣的問題:美國社會究竟怎麼樣?它是不是理想社會?這部小說繼承批判現實主義的優良傳統,對這類人們普遍關心的問題提供了一個極其生動、形象、具有說服力的回答。作者忠於藝術規律,既不抽象地肯定,也不概括地否定,而只是客觀地把美國社會最隱蔽的本質赤裸裸地揭示了出來。作品是通過引人入勝的場面和扣人心弦的情節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的。剝開富麗堂皇、令人眼花繚亂的遮羞布,人們不難看出:這里絕不是無憂無慮的人間天堂,而是地地道道的爾虞我詐的冒險家的樂園;這里處處布滿了陷阱、明槍、暗箭;這里人人自危;這里,除了表面文章以外,骨子裡根本沒有什麼「自由、平等與博愛」。
作者以藝術家的手法讓我們看到的,不是美國社會生活中漂浮於表面的璀璨奪目的現象,而是隱匿於深層的陰森恐怖的本質或本質的某些方面:以維持社會治安為己任的警官、警察;以維護法律尊嚴為己任的法官、律師,以及身為合法民意代表的議員;以「公正、客觀」自詡的報刊編輯、記者,盡管有時在同自己或自己的集團無關的問題上也能信誓旦旦地履行自己的職責,但因為他們大都暗中隸屬於各個地下勢力集團,所以背地裡卻干著同自己的公開職責大相徑庭的見不得人的勾當。從小說的字里行間,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就社會組織關系來說,美國人大都有雙重身份:一種是公開的社會成員身份,例如警官、警察、法官、律師、議員、報刊編輯、記者,以及演員、店主、工會頭目等等,辦起事來「公事公辦、鐵面無私」,各人按照自己對社會的貢獻領取合法報酬,這一面實在無可指責;另一種是秘密的集團成員身份,他們暗中分屬於各個地下勢力集團,各人又必須以公開的身份、合法的形式,為自己所屬的地下勢力集團效忠,從而定期獲得額外報酬,這一面是絕對「保密」
的,甚至對自己的妻子兒女也是要守口如瓶的。對美國社會的本質進行如此入木三分的剖析,是美國文學史上絕無僅有的。
人們在公開社會受到了委屈,往往得不到正義的保護。原因是:人們在公開社會受到了委屈,根據不合理的法律條文,總是顯得「活該」;而徇私舞弊者總是可以利用法律的靈活性來歪曲本來就不合理的法律,而形式上仍然是在維護法律的嚴肅性,是在秉公辦事,結果也總是顯得「應該」。因此,人們為了在競爭中生存下去,為了預防有冤無處伸、有苦無處訴的悲楚,也都紛紛投靠地下勢力集團,要求必要時為他們伸張正義,為此他們甘願定期預交「保護費」。地下勢力集團買通有關當局,有恃無恐地進行各種非法活動——走私、販毒、擺賭場、開妓院等。通過這些活動,積聚了大量財富之後又可暗中串通公開的政治上的權貴勢力,或者把他們自己的親信安插到國家要害部門。這樣,上面有了強大的保護傘,再加上他們所掌握的輿論工具的附和,他們不但可以為所欲為,而且能夠無往而不勝。他們都有嚴密的組織:有核心領導班子、有單線聯系的內部系統,也有層層外圍組織;有自己的法律顧問,也有自己的「軍隊」,還有自己的情報網。一旦自己人受到了侵害、欺壓、委屈,能談判的就談判解決,無法談判的就採取破壞以至暗殺手段解決。甚至議員選舉,最佳演員的選舉,盡管表面上冠冕堂皇,無懈可擊,但大都操縱在地下勢力集團的手中。他們一插手,就可以出冷門,出乎意料地使某些人堂堂正正地當選。
這部小說通過對美國地下勢力集團之間真刀真槍的「戰爭」的敘寫,淋漓盡致地揭示了美國社會的表層下面的最隱蔽的本質。
作者講故事的方法也別開生面。故事發展,當然有一條主線。但常見的是,主線發展到一定階段,就暫停下來,分岔伸延開去,形成支線,支線發展到盡頭,然後再回到主線上來,繼續發展主線。根據需要,支線可多可少。整個故事的主線與支線的發展脈絡,很像一棵大樹的樹干與樹枝的關系。而《教父》中許許多多的支線都不是從主線上分岔出去的,而是各有自己的源頭,自己的流程,到末了才自然而然地匯攏到主線上來。整個故事的主線與支線的發展脈絡,很像一條大河的主流與支流的關系:各有源,最後聚成洪流,一瀉千里。因為可以另外重新起頭,所以故事繼續發展可以不受前一個階段發展的制約。作者有更大的迴旋餘地,海闊天空,縱橫捭闔。這個方法值得借鑒。
「教父」維托·考利昂是紐約五大地下勢力集團之一的頭頭。以他為首的考利昂地下勢力集團主要經營的是從歐洲走私進口橄欖油、開設賭場等等。他的勢力遍及美國東西南北各地,在政府各個要害部門也都有他的人。他神通廣大,渴求保護和支持的人們虔誠地尊稱他為「教父」。他對下面也有求必應,說話算數,從而贏得了人們的敬畏。隨便什麼事,只要他暗地或公開一插手就會按照他的意志發展變化。他是美國社會真正叱吒風雲的人物。「教父」他們堅信:在公開的社會要求正義是痴心妄想,只有在黑幫內部才有正義可言。這是熟諳美國社會和一切資本主義社會的底蘊的人根據自己的切身體會所發出的肺腑之言。這既是小說中人物的看法,也是作者本人的觀點。
在弱肉強食的社會里,必然有人不相信社會能給他們提供什麼保護。他們不甘心把自己的命運拱手交給那些達官貴人,任其擺布,任其捉弄。那些人有什麼能耐?只不過他們能夠糾集一撮人為他們捧場,使他們當選之後當官而已。「教父」他們之所以不願意進入公開的大社會,就是因為他們不甘心任人宰割。他們決心在地下世界利用一切手段發展自己,壯大自己,使自己成為強者,然後再「改邪歸正」。這樣,他們一進入弱肉強食的公開的大社會,就可以以強者的姿態出現,這也是一切資本主義社會,尤其是美國社會的上層實權人物帶規律性的相同發展道路。哪一個大財團或億萬富翁不是從營私舞弊、投機倒把起家的?中國有句古話說:「一將成名萬骨枯。」看了這部小說,我們也有理由說:「一人發財萬骨哭。」因此,作者在小說第一章正文的前面摘引了法國最傑出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巴爾扎克的一句名言:「在巨大財富的背後,都隱藏著罪惡。」這句名言引用到這部小說的前面,實在貼切極了,真是畫龍點睛之妙筆,點破主題之警句。
「教父」是美國社會的靈魂,是美國社會的精神之父,他和他的精神影響是這部小說的主角,也是美國社會的主角。
整個小說出現的人物將近一百個,著重刻畫的有二十多個,大都是美國那個社會里的「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他們既是美國社會的產兒,又是美國社會的締造者,也就是說,沒有美國社會,也就沒有他們;沒有他們,美國社會也就不成其為美國社會了。在這里對所有的人物一一加以評價是沒有必要的,還是讓讀者一面讀一面想吧。但除了主角以外,特別應該提一下的是「教父」的小兒子邁克爾的妻子愷·亞當姆斯。她心地善良,大學畢業後就去當教師,想當個奉公守法的公民,但是她同邁克爾結合了。她只知道邁克爾作為普通人是可愛的,卻不知道他作為考利昂集團的成員是可怕的。等她知道邁克爾殺人不眨眼並對她撒謊的時候,她忿然離開了他。但是,當她認識到邁克爾殺人都是「情有可原」、「不得已而為之」之後,她又毅然決然地回到了邁克爾的身邊。她天天禱告,祈求上帝保佑邁克爾的靈魂。愷·亞當姆斯的性格同她的遭遇是耐人尋味的,發人深省的。在美國那樣的社會,即使有決心當好人,也難於出污泥而不染,也難於獨善其身,除非是真正的徹底革命者。
作者最後讓愷·亞當姆斯忿然離開邁克爾,不久又讓她欣然回到邁克爾身邊,這絕不是一般愛情糾紛的喜劇結局,這個突兀奇特的結局有其非常豐富的思想內容。它向我們提出了一個極其復雜而深刻的文藝理論問題:作家通過對人物內心世界的描寫,應該把讀者的注意力引向個別人物抑或整個社會?具體一點說,處於黑暗的舊社會,作家應該引導讀者痛恨個別壞人抑或整個社會結構?處於光明的新社會,作家應該引導讀者膜拜個別英雄人物抑或整個社會?
《教父》這部小說的不同凡響的藝術魅力就在於:盡管描寫的全是壞蛋,但作者曲盡妙筆,竟然能讓讀者不痛恨個別壞蛋,而痛恨整個齷齪的社會結構。教父及其繼承人——他的小兒子邁克爾本來都是壞透了的壞蛋,但是卻並不顯得令人痛恨,因為他們殺人是整個不合理的社會逼出來的,因為他們殺的也都是更壞的人。他們同那些在幕後「坐地分贓」的政客比較起來,在「壞」的程度上,可真是小巫見大巫了。
想一想吧:明明寫的是壞蛋,而且還把壞蛋的「壞」寫得淋漓盡致、繪聲繪色,但又要設法不讓讀者去痛恨壞蛋,而是痛恨那個產生壞蛋的看不見、摸不著的整個社會結構。這談何容易!這需要多麼高超的藝術技巧啊!
愷·亞當姆斯能夠原諒邁克爾,讀者也會原諒邁克爾。要把邁克爾的靈魂從罪惡的淵藪中拯救出來,天真的愷·亞當姆斯同無知的老太婆一樣,也只能乞靈於上帝。
古今中外,傑出的作家在自己的作品裡絕不以「教師爺」自居,絕不滔滔不絕地大講正面道理;他們絕不蔑視讀者,絕不侮辱讀者;他們都非常尊重讀者的判斷力;他們往往只「舉一隅」,而讓讀者自己去「三隅反」;有時,他們甚至故意指出一條走不通的路,讓讀者自己返回到正路上來。要挽救教父的靈魂,要挽救邁克爾的靈魂,禱告,此路不通。那麼,出路在哪裡?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有理由認為,過去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品,盡管有些對資本主義社會批判得很深刻,但揭露的大都是表面現象,而《教父》才真正挖掘出了資本主義社會的靈魂。
我們在小說中所看到的男女關系,不是哈代筆下的那種以虔誠的愛慕和纏綿的柔情為基礎的、受命運捉弄的愛情悲劇,而是徹底撕去了溫情脈脈的面紗之後剩下來的赤裸裸的獸欲。人與人之間的高尚的愛情關系,已淪為禽獸與禽獸之間毫無感情的低級下流的獸欲關系。
美國社會的出路在哪裡?這就是小說里全體人物的所作所為必然要引起讀者認真思考的一個問題。
這里,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小說中所描寫的人和事,盡管在我們看來有點陰陽怪氣、荒誕不經,但在美國卻比比皆是,屢見不鮮,也就是說,這是一部有堅實的現實基礎的現實主義作品。也可以說,這是一部認識美國社會本質的理想的讀物。值得我們深思的是作者在小說正文的前面特別聲明說:
「這本書裡面的一切人物都是虛構的,若書里的描寫同現在還活著的或已經死了的真人有相似之處的話,那也純屬巧合。」
作者的這一聲明,酷似「此地無銀三百兩」,從反面點明了這部小說的現實社會意義和社會價值。它是一部膾炙人口的文藝作品,又是一部生動形象的社會風俗史。
普佐是一位嚴肅、莊重的現實主義作家。他的小說,不是在現代派作品裡所常見的那種以撲朔迷離的荒唐的渲染作為噱頭來誘使讀者陶醉於虛無縹緲之中,而是以引人入勝的真實可信的素描作為楔子來啟發讀者認識美國社會的本質。至於現代派,這里不打算作進一步的評述,只想援引英國文學史家艾奈特·魯賓斯坦的一段話,從中可以看出嚴肅的西方學者對現代派的看法:
「世紀末的美學觀,在他們(按指十九世紀末以王爾德為代表的唯美派作家、藝術家,他們大都不到四十歲就死了——引者)短暫的一生中得到了曇花一現的表現。後來又在從超現實主義到存在主義之間的許許多多陷於邪門歪道的文學流派中借屍還魂了,通過這些形形色色的流派,二十世紀資產階級文化加速衰退墮落的過程明顯地表現了出來。」(見《英國文學的偉大傳統:從莎士比亞到肖伯納》英文版,1969年,美國,下冊第850頁)
在現代派各種光怪陸離的變種的文藝思潮泛濫成災的美國文壇,普佐顯然是一位巍然屹立的現實主義作家。因為他在社會調查學院受過熏陶,所以他的小說具有特別明顯而突出的社會意義和認識價值。馬克思在談到以狄更斯為代表的英國批判現實主義小說家的輝煌成就時說:
「以他們那曉暢和令人感動的描寫,向世界揭示了政治的和社會的真理,比起政治家、政論家和道德家合起來所作的還多。」(見《馬克思恩格斯論藝術》中文版,第二卷第402頁)
恩格斯在談到法國作家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時也說:「我從這里,甚至在經濟細節方面(如革命以後動產和不動產的重新分配)所學到的東西,也要比從當時所有職業的歷史學家、經濟學家和統計學家那裡學到的全部東西還要多。」(見《馬克思恩格斯選集》中文版,第四卷463頁)
我們也可以說,《教父》通過生動的故事所揭示的政治和社會的真理,比起所有的政治家、政論家和一切新聞報導合起來所揭示的還要多,我們從這里所能學到的東西,也要比從所有的歷史學家、經濟學家和統計學家以及報刊雜志那裡所能學到的全部東西還要多。這本書,對譯者來說,之所以值得一譯,對讀者來說,之所以值得一讀,其根本原因就在這里。
美國作家馬里奧•普佐的作品,內容提要:美國紐約五大黑勢力集團之一的維托•考利昂一家採用多種極端手段,實現了在整個美國黑勢力團體中的獨尊地位。在這場斗爭中有黑團伙之間的火拚;有走私販毒的囂浪;有賭場的煙雲;有紅燈區的人慾橫流。本書被認為是描寫資本主義社會中黑社會現象的最具權威的作品。
⑼ 教父txt下載
少年教父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筆下文學 》整理收藏 http://www.Bxwx.Org《少年教父》1. 第一章 深夜驚變當大隊警察敲開蕭家的家門,將蕭遠山從熟睡的蕭峰身邊帶走時,六歲的蕭峰正夢見自己在迪斯尼樂園的摩天輪上盡情歡笑著。爸爸正在摩天輪下拿著一個大大的香草冰淇淋等著自己,等著一把把自己抱起來,用他滿臉的鬍子在自己臉上蹭來蹭去,扎的自己咯咯的笑。是什麼聲音這么吵,一定是爸爸手下的那些叔叔們又在抓人了,他們總這樣,看到壞人就抓,不過,老師說他們都是好人,沒有他們的話,小朋友們就不能一個人回家,不能去迪斯尼玩了,所以爸爸他們都是英雄,蕭峰喜歡英雄。蕭峰在睡夢中甜甜的笑了,蕭遠山回過頭來看了他最後一眼,輕輕的帶上了房門。蕭遠山的妻子張梅焦急的拉著帶隊的警察,「大張,這是怎麼回事,你們怎麼會來抓遠山了?他不是你們隊長嗎?」「嫂子,別問了,這是上面的命令,我們也沒有辦法。」大張無奈的看著張梅,帶著警察們走出了蕭家,忽然一拍腦袋,「唉呀,我怎麼把帽子忘裡面了,你們帶著人先走,我馬上下來。」說完急匆匆折了回去。一進門,張梅焦急的迎了上來,大張回過頭看了看背後沒人,於是掩上房門,語急切的對著她說道,「嫂子,跟山哥上次辦的案子有關,他打死的那個持槍拒捕的嫌犯是國家經濟促進委主任的兒子,當時誰也不知道對方的身份,現在對方追究下來了,趕緊找人吧。」說完大張拿了帽子,……
打字不易,如滿意,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