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北周滅北齊的歷史是
北齊(550年—577年),是中國南北朝時期的北朝割據政權,由東魏權臣高歡次子高洋所建,建都鄴城。因皇室姓氏為高氏,故又稱高齊。歷經文宣帝高洋、廢帝高殷、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後主高緯、幼主高恆六帝,於577年被宿敵北周攻滅,享國二十八年。
❷ 北齊是怎麼滅亡的
北齊是被北周攻打滅亡的。
北齊在公元550年由東漢時期魏國的權臣,高歡的第二個兒子高洋建立,是中國南北朝時期,割據北方的一個政權,在鄴城定都。
因為北齊的皇室成員全部姓高,所以也被叫做高齊,北齊一共經歷了文宣帝、廢帝、孝昭帝、武成帝、後主和幼主六代帝王,在公元577年,被長期以來的敵對勢力北周攻打至滅國,享國二十八年。
(2)滅北齊有聲小說擴展閱讀:
北齊的建立者高洋是高歡的第二子。高洋小時候智商還是蠻高的。一次父親拿出一些絲團讓兒子們解開,只有高洋一刀將絲團砍成數段,從而創造了快刀斬亂麻這個成語。可是,高洋的智商隨年齡的增加卻在不斷地退化,本來就相貌奇醜,還整天流著兩抹鼻涕。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中國歷史上帥哥輩出的時代,高氏家族一個個也都是如花似玉,偏偏他就是個另類,所以經常遭到兄弟們的嘲笑甚至欺侮。高洋娶了一個貌美如花的妻子李祖娥,哥哥高澄時不時就當著他的面凌辱她,高洋也一聲不吭。
高澄笑話他說:這個傻子要是能成器,算命的人都得丟掉飯碗。當高澄志得意滿、掃清障礙就要稱帝之時,卻被他的廚子所殺。消息傳來,高洋突然擦掉掛在臉上的兩抹鼻涕,又拿出昔日快刀斬亂麻的勁頭來,迅速平息叛亂。
又逼迫孝景帝禪讓大位,從而成功登頂皇帝寶座,開創了北齊王朝。即位之初,這位皇帝還合格,可好景不長,其酗酒淫暴瘋癲的本性開始暴露。高洋酗殺成性,他在院子里特別製造了大鍋、長鋸、銼刀、石錐等刑具,每次醉酒後都要親手殺人。
殺了之後,還要割下四肢,或投到火中焚燒,或投到水裡喂魚。有時興起,他會到百官中隨意叫出一人當場斬首。一次酒後把他的親生母親婁太後摔個半死,還有一次酒後一箭穿透他岳母的腮幫子,並用馬鞭抽打一百多下。
❸ 北周滅北齊之戰:歷史上的北齊是怎麼滅亡的
北齊武平七年(公元575年),北周武帝率軍攻北齊,因病班師。次年十月,復攻北齊,以越王宇文盛、杞公宇文亮、隋公楊堅為右三軍;譙王宇文儉、大將軍竇泰、廣化公丘崇為左三軍;齊王宇文憲、陳王宇文純為前軍。宇文邕率軍至晉州,駐於汾曲,命宇文憲領兵2萬守雀鼠谷,宇文純率步騎兵2萬人守千里徑,宇文盛率步騎兵1萬人守汾水關,達奚震率步騎兵1萬人守統軍川,以阻遏晉陽的齊軍南下;命韓明率步騎兵5000人守齊子嶺,尹升率步騎兵5000人前往鼓鍾鎮,以阻遏河內的齊軍北上;另派辛韶率步騎兵5000扼守蒲津關,以保證後方的安全;命宇文招率步騎兵1萬自華谷攻打北齊汾水以西諸城,派內史王誼指揮主力進攻平陽城。北齊海昌王尉相貴據城固守。北齊帝高緯率諸軍自晉陽向晉州進發。宇文邕從汾曲到晉州城下督戰,北齊行台左丞侯子欽出城降周。北齊晉州刺史崔景嵩防守北城,見無後援,請降於北周宇文邕令上開府儀同大將軍王軌應之。王軌遣部將段文振率數十人為先遣,在崔景嵩接應下,首先登城。俘尉相貴及士卒8000人。北齊兵潰散,北周軍佔領平陽。十一月,齊帝高緯率援軍至平陽。宇文邕見齊軍兵盛,引軍西還以避其鋒。北周諸將皆認為不可撤軍,宇文邕權衡利弊得失後,將主力撤出晉州,留兵一萬,命梁士彥堅守。齊軍追擊西撤的周軍,周軍後衛宇文憲、宇文忻等,在阻擊中斬齊驍將賀蘭豹子等,齊師乃退。宇文邕命宇文憲率軍6萬屯於涑川,聲援平陽,並留諸軍於河東,自返長安。周軍退走後,齊軍包圍平陽,晝夜攻之,梁士彥激勵將士奮勇抵抗,以一當百,多方固守,擊退齊師。宇文邕回長安後,得知北齊軍攻平陽甚急,又率軍赴救。十二月,宇文邕復至平陽。周軍集結約8萬人,近城列陣,東西20餘里。周軍奮力進擊,大敗北齊援軍,斬萬餘人,齊後主敗退晉陽,周軍乘勝向晉陽進軍。
隆化元年(公元576年),北齊帝高緯於平陽戰敗後,退至晉陽。周武帝率軍乘勝追擊。北齊高阿那肱率軍1萬鎮守高壁。宇文邕率軍至高壁,高阿那肱望風而逃。十二月,宇文邕與宇文憲在介休會師。逼降北齊守將韓建業後,向晉陽和北朔州急進。高緯欲奔突厥,隨員多散,乃回奔鄴城。宇文邕親率諸軍攻破晉陽,疾趨鄴城。高緯退至鄴城後,禪位於皇太子高恆,恆時年八歲。六年正月,高恆從鄴城出逃濟州。宇文邕圍攻鄴城,焚燒西門,北齊軍戰敗。高緯率百騎東走。北周軍攻入鄴城,北齊王公以下官員皆降。高恆在濟州遣人持璽紱至贏州,禪位於任城王高湝,高緯等再逃青州。宇文邕派尉遲勤追擊高緯和高恆至青州,齊將高阿那肱降。高緯、高恆率十餘騎倉促南逃,欲奔陳朝,在南鄧村被周軍俘獲。二月,周軍攻下信都,俘北齊任成王高湝,廣寧王高孝珩等。隨後,周武帝遣軍平定各地反抗勢力。北齊亡。北周統一北方。
❹ 求 關於宇文邕和高長恭的文,數量,長短不限。發我就好!~~~感激
以下來自一個歷史愛好者對於南北朝的了解,非網路~
宇文邕是南北時期北周的第4代帝王,也就是周武帝(545—567),在位期間最大的政績是韜光養晦除去權臣宇文護,也就是他的叔父,還有就是中國史上最大、打擊最深的一次滅佛運動,南北朝時期戰亂不斷,佛教又剛剛傳入中國不久,人們對現實的殘酷無法逃避只能通過佛教信仰來獲得暫時的慰藉。因此無論是南朝還是北朝佛寺大肆修建,連南梁武帝都是著名的「菩薩皇帝」,青壯年都入寺出家,因為可以免除兵役和稅租。但這些僧人都是「純消費者」,僧人的大量增多導致國家生產力下降,負擔加重,周武帝在除去宇文護之後發起了這場滅佛運動。還有就是滅了北齊,統一了北方。我認為宇文邕作為帝王最大的優點是不聽任何大臣對於其他大臣的壞話,只要是揭發一概不聽,生活簡朴,對女色無興趣,後宮妃子只有7、8個。我覺得他是一個想法現實,性格很好、同時人格健全的皇帝。如果他能多活幾年絕對可以統一全國。
再說高長恭,北齊蘭陵王,和宇文邕是同時期人,年齡差不了幾歲,可能周武帝大他一歲,蘭陵王是歷史上有名的美男子,不止北齊史,還有其他的一些史冊都稱他「音容兼美」就是聲音也好聽,長的又美。就是長的太美了,對方每次不把他放在眼裡,所以打仗時總帶著面具,你可以查一下史書,高長恭的性格是非常好的,對下人極好,從來不追究別人的陷害。他被齊後主毒死的第二年宇文邕就派兵滅了北齊。
至於他們兩的關系,宇文邕對蘭陵王是很欣賞的,《南北朝歌》中記載,周武帝曾感嘆名將難得說過「自古名將如美人」身邊的近臣道「況且美人又名將」。歷史上的巧合太多了,現在看歷史就是很嚴肅的文言文,但是你想啊,歷史就是過去的生活,生活中太多說不清道不明的事情了。我想思慕是不一定的,但如果說宇文邕為了高長恭滅北齊是說不過去的,因為不現實。
就是這樣,南北朝歷史相當多彩,只是沒有類似《三國》的小說、電視做傳,不然拍出來是很好看的。兄台,小弟打字肩膀都痛了,我估計沒人和我一樣給你這么詳細的解釋了吧~~如果覺得好,就採納為最佳答案吧~我也不算分,你採納為最佳答案,我也算沒白忙活一場~~~閃了~~
❺ 北周是如何滅北齊的
從西魏宇文泰到北周武帝宇文邕,宇文氏政權經過宇文泰等幾十年的苦心經營和不斷改革,國勢日漸昌盛。在政治方面,遵循「六條詔書」中「擢賢良」的精神,吸納許多賢才。在軍事方面,創建了府兵制度,加強了武裝力量。在經濟方面,釋放奴婢、雜戶,禁斷佛、道二教,大大增加了國家的均田農民的數量和經濟實力。通過這些改革,到北周武帝後期,不僅中央集權製得到加強,而且國家實力與東方的北齊相比,也是由弱變強,蒸蒸日上。與此相應的是,軍事局勢也發生變化,由對北齊的積極防禦轉變為主動出擊,全面進攻。
與北周相反,北方的政治和社會狀況卻是每況愈下,帝王貴族荒淫腐敗,傾軋不已,國內各種矛盾日趨激化,齊後主高緯上台後,政治更為混亂。他厭倦政事,整日懷抱琵琶彈唱「無愁之曲」,和唱者數百人,被人稱之為「無愁天子」。而且也又寵幸一奸佞之人,委宦官重任,讓他們參預朝政,允許他們賣官鬻爵。此外州縣之官多來自富商大賈,這些人得官後不顧百姓死活,貪贓枉法,稅括百姓,大發橫財,造成了「官由財進,政以賄成」民不聊生的政治局面。他又胡亂封官拜爵,庶姓封王者以百數,開府一千多人,儀同無數。他豢養的跑馬、斗雞、鷹、犬等,竟也被授予儀同、郡居、開府等官爵,與大臣一樣享有同等俸祿。後宮婢女也皆封為郡君,宮女中寶衣玉食者達五百餘人,宮女一裙值萬匹,一個鏡台值千金。又大發徭役,盛修宮苑,極為裝麗,建成後稍不如意,則折毀重建,至使百工匠人,連休息的時間都沒有,「勞費億計,人牛死者不可勝紀」。與北周武帝和北周的政治相比,形成極為鮮明的對比。
周武帝即位以後,北周就不斷進攻北齊,北周保定三年(北齊河清二年,563年),北周大將楊忠、達奚武與突厥曾聯合分路討伐北齊,一度兵臨晉陽城下,後被北齊軍中的精銳部隊擊退。北齊名將斛律光還乘勢反攻入北周境內,俘掠三千餘人。此後北周軍隊又數次東進,由於北齊有斛律光、段韶等名將名臣,政治雖然敗壞,而軍事上卻還保持一定實力,故北周軍隊收獲並不大。
周武帝殺宇文護後,親自掌握了高軍權,他一面與北齊通商和好,使對方麻痹鬆懈,一面卻加緊練兵,積極准備,伺機滅齊。周武帝殺宇文護後三個月,齊後主誣蔑斛律光謀反,將其誅殺,盡滅其族。周武帝聽到此訊大喜,為之大赦。北周建德四年(北齊武平六年,575年),周武帝與諸將伐齊。大將韋孝寬獻計三策:一為聯合陳朝、稽胡等軍隊,數道並進,可一舉而成。二為廣事屯田,招募強悍之士,嚴加訓練,與陳朝軍隊互相配合,使其疲於奔命。一二年後,待其內部離叛,然後乘機舉攻下。三為作長期打算,簽訂盟約,安民和眾,蓄銳養威,觀釁而動。周武帝又與齊王宇文憲,內史王誼、安州總管於翼長計議,於這年七月下詔伐齊。出兵十八萬,命宇文純、司馬消難、達奚震為前三軍總管,宇文盛、侯莫陳崇、宇文招為後三軍總文憲,於謹、李穆等將所向勢靡,連取北齊三十餘城。周武帝大軍在金墉城下遭到北齊洛州刺史獨孤永業的頑強抵抗,數攻未克。這時,周武帝忽然患病,又逢北齊右丞相高阿那肱率援軍自晉陽趕至河陽,故周軍不得不棄城撤軍。
次年,北周再次大舉攻齊,周武帝認為前一年未能滅齊,原因主要在於「直為拊背,未扼其喉」。這次應直攻高歡發跡之地晉州,爭得此地,北齊必派重兵援救,我軍可嚴軍以待,擊之必勝,然後乘破竹之勢,揮軍東進,定可「窮其巢穴」,滅亡高齊。十月,周武帝再次親征,以宇文盛、宇文亮、楊堅為右三軍,宇文儉、竇泰、丘崇為左三軍,宇文憲、宇文純為前軍,親率中軍,開入齊境,並駐軍於晉州汾曲(今山西臨汾市南)。然後分判派遣宇文憲率精騎二萬駐守雀鼠谷,宇文純率步騎二萬駐守千里徑,達奚震率步騎一萬守統軍川,韓明率步騎五千守齊子嶺,尹升率步騎五千守鼓鍾鎮,辛韶率步騎一萬駐守汾水關。又遣王誼監諸軍進攻平陽城(今山西臨汾市),但是北齊海昌王尉相貴據城堅守。周武帝宇文邕趕赴平陽城下督戰,城中情況緊急,北齊諸將紛紛投降,北周軍隊佔領了平陽,生擒尉相貴及其部下八千餘人。宇文憲率領的另一路軍也攻克洪洞、永安二城。本計劃乘勝前進,但由於北齊軍焚橋守險,軍不得進,只好屯守永安。
齊後主此時正帶著馮淑妃與右丞相高阿那肱在天池(今山西寧武縣西)圍獵。晉州告急的信使,從清晨至中午,連來三批。高阿那肱卻攔住信使,不準報告,說:「皇帝正圍獵高興,何必急著報告。」到了黃昏,又一信使趕到,報告「平陽已陷」,高阿那肱乃轉報齊後主。齊後主聞訊准備立即返回晉陽,但馮淑妃此時正在興頭上,請再圍獵一次,齊後主便又留下繼續圍獵。獵畢,齊後主才攜帶馮淑妃回晉陽,調兵遣將,分軍向千里徑、汾水關發動反攻。齊後主自率主力開上雞棲原。駐守汾水關的宇文盛派人告急,宇文憲馬上率兵來援,大破這一路齊軍。齊後主率大軍到達平陽城下,周武帝見齊軍聲勢頗盛,周軍疲憊,長留下一些將士鎮守平陽,自率主力軍西退。
齊軍包圍了平陽,晝夜攻城。城已殘破不堪但仍不能攻克。北周守將梁士彥慨慨激昂,身先士卒,激勵了士卒。守城軍民士氣大振,無不是以一當百。齊軍再次挖地道攻城,城牆塌陷十餘步,齊軍將士呼喊著要沖進去,被齊後主下令阻止。齊後主派人召馮淑妃來觀看,馮淑妃正在化妝,等她化妝完畢,周軍已用木棍塞住缺口,齊軍再次進攻,已經沖不進去。
周武帝本已引兵西歸,聞平陽危急,又率軍趕至平陽,會集諸軍,向齊軍發起猛烈攻擊。齊後主與馮淑妃在陣後並騎觀戰,東邊稍退,齊後主便與馮淑妃率先逃走,齊軍見皇帝先跑,隨之全線潰敗。齊後主逃回晉陽不久,周軍又尾追而來。齊後主任便命安德王高延宗為相國、並州刺史,總領山西兵,自己卻不顧群臣勸阻,在夜裡砍殺守城門的士兵,率少數侍衛逃出晉陽城。他想投奔突厥,侍官多所不願,許多人半路悄悄溜走。領軍梅勝郎也百般諫阻,他這才帶著剩下的數十人逃到鄴城。穆提婆見大勢已去,不得己投降了周軍。
周軍包圍了晉陽,高延宗在北齊留守將帥的堅決要求下,即皇帝位。周軍四面攻城,終於攻破東門,周武帝率數千人沖進去,卻在城內展開基戰,周武帝幾乎被困在城內,好不容易才突圍出城。直到二次組織攻城,才佔領了晉陽,俘虜了高延宗。誰知齊後主在鄴城,聽望氣的人說,當有革易,遂禪位於太子高恆。次年正月,高恆即位,是為幼主。改元承光,尊齊後主高緯為太上皇,朝政大權卻仍掌握在高阿那肱手裡。高阿那肱對主戰將領頗為猜忌,於是齊軍士氣聚而復散,更加離心離德。周軍進兵鄴城,齊軍出擊,大敗而歸,高緯只得帶上高恆東逃。周軍攻入城內,俘獲百官。高緯逃至濟州,留下高阿那肱守濟州關,又與穆後、馮淑妃、高恆、韓鳳等數十人逃至青州、准備投奔江南的陳朝。不料高阿那肱表面上雖勸高緯先居住青州,暗地裡卻勾結周軍速至青州,將高緯、高恆等人全部俘虜。北齊滅亡。北齊自顯祖文宣帝高洋至幼主高恆,凡6帝,28年(550—557年)。
北方自東西魏分裂以來,已近半個世紀,至此終於統一。周武帝准備乘勢「平突厥,定江南」,統一全國,可是不久他便病死在征討突厥的途中,統一全國的事業未能由他完成。但是他為統一所作的一切准備並沒有白費,為後來隋文帝楊堅統一全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❻ 北齊滅亡的故事簡短的
北齊後主高緯(公元556年—公元577年),性格吝嗇荒淫。父高湛,母胡皇後。字仁綱,他即位時,腐朽的北齊政權已經風雨飄搖,他自己仍然荒淫無道,自稱「無愁天子」,政治腐敗,尤其最大致命傷是誅殺名將斛律光、蘭陵王,這使得北齊失去得以抗擊北周侵略的有能將領。
北齊武平六年(公元575年),北周武帝率軍攻北齊,因病班師。次年十月,復攻北齊,以越王宇文盛、杞公宇文亮、隋公楊堅為右三軍;譙王宇文儉、大將軍竇泰、廣化公丘崇為左三軍;齊王宇文憲、陳王宇文純為前軍。宇文邕率軍至晉州,駐於汾曲,命宇文憲領兵2萬守雀鼠谷,宇文純率步騎兵2萬人守千里徑,宇文盛率步騎兵1萬人守汾水關,達奚震率步騎兵1萬人守統軍川,以阻遏晉陽的齊軍南下;命韓明率步騎兵5000人守齊子嶺,尹升率步騎兵5000人前往鼓鍾鎮,以阻遏河內的齊軍北上;另派辛韶率步騎兵5000扼守蒲津關,以保證後方的安全;命宇文招率步騎兵1萬自華谷攻打北齊汾水以西諸城,派內史王誼指揮主力進攻平陽城。北齊海昌王尉相貴據城固守。北齊帝高緯率諸軍自晉陽向晉州進發。宇文邕從汾曲到晉州城下督戰,北齊行台左丞侯子欽出城降周。北齊晉州刺史崔景嵩防守北城,見無後援,請降於北周宇文邕令上開府儀同大將軍王軌應之。王軌遣部將段文振率數十人為先遣,在崔景嵩接應下,首先登城。俘尉相貴及士卒8000人。北齊兵潰散,北周軍佔領平陽。十一月,齊帝高緯率援軍至平陽。宇文邕見齊軍兵盛,引軍西還以避其鋒。北周諸將皆認為不可撤軍,宇文邕權衡利弊得失後,將主力撤出晉州,留兵一萬,命梁士彥堅守。齊軍追擊西撤的周軍,周軍後衛宇文憲、宇文忻等,在阻擊中斬齊驍將賀蘭豹子等,齊師乃退。宇文邕命宇文憲率軍6萬屯於涑川,聲援平陽,並留諸軍於河東,自返長安。周軍退走後,齊軍包圍平陽,晝夜攻之,梁士彥激勵將士奮勇抵抗,以一當百,多方固守,擊退齊師。宇文邕回長安後,得知北齊軍攻平陽甚急,又率軍赴救。十二月,宇文邕復至平陽。周軍集結約8萬人,近城列陣,東西20餘里。周軍奮力進擊,大敗北齊援軍,斬萬餘人,齊後主敗退晉陽,周軍乘勝向晉陽進軍。
隆化元年(公元576年),北齊帝高緯於平陽戰敗後,退至晉陽。周武帝率軍乘勝追擊。北齊高阿那肱率軍1萬鎮守高壁。宇文邕率軍至高壁,高阿那肱望風而逃。十二月,宇文邕與宇文憲在介休會師。逼降北齊守將韓建業後,向晉陽和北朔州急進。高緯欲奔突厥,隨員多散,乃回奔鄴城。宇文邕親率諸軍攻破晉陽,疾趨鄴城。高緯退至鄴城後,禪位於皇太子高恆,恆時年八歲。六年www.zhao-kao.com正月,高恆從鄴城出逃濟州。宇文邕圍攻鄴城,焚燒西門,北齊軍戰敗。高緯率百騎東走。北周軍攻入鄴城,北齊王公以下官員皆降。高恆在濟州遣人持璽紱至贏州,禪位於任城王高湝,高緯等再逃青州。宇文邕派尉遲勤追擊高緯和高恆至青州,齊將高阿那肱降。高緯、高恆率十餘騎倉促南逃,欲奔陳朝,在南鄧村被周軍俘獲。二月,周軍攻下信都,俘北齊任成王高湝,廣寧王高孝珩等。隨後,周武帝遣軍平定各地反抗勢力。北齊亡。北周統一北方。
❼ 平了南梁,滅了北齊,還氣死了高歡卻被遺忘了的戰神是誰
韋孝寬,名寬,族名叔裕,字孝寬,京兆杜陵人,自小便用他的字作名。韋孝寬為人深沉機敏,溫和正直,好讀經史。他在年紀輕輕之時,就顯示出非常出色的軍事才能。西魏文帝年間,他一直率軍在邊境與東魏作戰,而且''每戰有功''。
在其二十歲時就遇到蕭寶夤率數萬叛軍,在關中發動叛亂,於是他前往都城洛陽,請求朝廷讓他作為大軍的先鋒前去平定叛亂。
朝廷很欣賞他的這種行為,便任命他為統軍,統兵前去平叛。
因此率軍直逼北齊都城,一舉滅亡北齊。在潼關之戰中,東魏統帥高歡率十餘萬人軍西征,兵臨黃河,威逼潼關。
高歡搭起三座浮橋准備強渡黃河。西魏統帥宇文泰率軍前出潼關拒敵,部眾僅兩萬人。在眾寡懸殊的情況下,韋孝寬集中兵力出其不意,消滅東魏的前鋒主力竇泰的部隊。後又直沖高歡大營,斬其上將,令東魏大軍頓時大亂,高歡戰後被氣的數次吐血而亡。
❽ 評書滅北齊完事接下來應該聽哪部評書
下來基本上可以跳過北周短暫的歷史,直接聽《隋唐演義》(或者《說唐》),然後看武媚娘傳奇,再看《馬嵬坡》,再看《殘唐演義》……
❾ 以前聽過一部講靠山王楊林的評書好像叫(滅北齊)誰有幫忙發下地址
沒聽說過,你也沒說是誰講的,但我知道一個最全的網站,給你介紹一下, http://www.5ips.net/
❿ 周國滅齊
公元576年(北周建德五年)十二月至六年正月,北周武帝宇文邕決定北連突厥,南和陳朝,並乘陳攻佔北齊淮南地之機,發起攻滅北齊的戰爭。此次戰爭歷時3年,較大的戰役有河陰之戰、平陽之戰和鄴城之戰。
邙山之戰
公元564年(北周保定四年),北周十萬大軍圍攻北齊重鎮--洛陽,北周派遣尉遲迥進攻,北齊高湛派蘭陵王高長恭、大將軍斛律光、段韶救援洛陽。最終北齊以少勝多。
邙山
公元564年9月,突厥在塞北集結兵力,決定聯合北周攻打北齊。北周宇文護於是徵集內外諸軍20萬東進。10月,宇文護派尉遲迥率10萬大軍進攻洛陽。12月,宇文護派兵切斷河陽(今河南孟縣)道路,以阻斷齊國援兵。但是,因齊國兵力甚微,北周輕敵,認為齊國必須不敢出兵迎戰,於是放鬆警惕戒備不嚴。北齊派蘭陵王高長恭、大將軍斛律光救援洛陽,但他們畏懼周軍兵力強盛,不敢前進。高湛於是決定與並州都督段韶一起自晉陽南下,親督諸軍解救洛陽。以段韶部為左軍,長恭部為中軍,斛律光部為右軍,周軍不意齊軍突至,軍心不穩,倉卒上山迎戰,段韶且戰且退誘敵深入;周軍越戰越疲,齊軍趁勢發起反擊,大敗北周軍。周軍全線潰退被迫撤軍。
這是一次關乎北齊生死存亡的戰役,又稱邙山之戰。[5]
河陰之戰
公元575年(北周建德四年)七月至九月,北周武帝宇文邕率軍於河陰(今河南盂津爾)地區與北齊軍進行的一次作戰。
是年,北周帝乘北齊淮南兵敗、主昏政亂之際,採納驃騎大將軍韋孝寬建議,向邊境集結兵力,准備東出擊
北齊北周形勢
北齊,北齊聞知,亦增築守御。七月,宇文邕發兵十餘萬,分兵六路進攻北齊。以柱國字文純、滎陽公司馬消難、鄭公達奚震分別勾前三軍總管,越王宇文盛、周昌公侯莫陳崇、趙工宇文招分別勾後三軍總管。齊王宇文憲率兵2萬趨黎陽(今河南浚縣東北);隋公楊堅等率水軍3萬臼渭河入黃河;梁公侯莫陳芮率眾2萬守太行道,以斷北齊並、冀、殷、定諸州援軍;申公李穆率眾3萬守河陽道,切斷黃河以北與洛陽的聯系;常山公於冀率眾2萬出陳(今河南淮陽)、汝(今河南汝南)以南防陳軍,掩護主力右翼。
周武帝自率主力前後六軍6萬人直指河陰。八月二十一日,北周軍進入北齊境內,為爭取民心,禁止伐樹、踐踏莊稼,違者軍法從事。二十四日武帝親自指揮諸軍攻佔河陰大城,宇文憲攻拔武濟(今河南盂津),進圍洛口(今河南鞏縣東北),攻克其東、西二城,焚毀黃河浮橋。北齊永橋大都督傅伏從永橋(今河南武陟西)增援至河陽,因浮橋已斷,遂入中潬城(今河南盂津西南黃河中),北周軍攻克河陽南城後,圍攻中潬城二十餘日不能下。北齊洛州刺史獨孤永業扼守金墉(今河南洛陽東北),武帝攻之亦未克。九月,北齊右丞相高阿那肱自晉陽(今山西太原)率軍南援洛陽,兵臨河陽(今河南孟縣)。北周軍以屯兵金墉及中潬城下,久攻不克,而北齊援軍業已到達,又因宇文邕陣中患病,遂放棄所拔30餘城,焚舟回師僅留韓正控守王葯城(今河南濟源境),掩護撤軍。[3]
平陽之戰
公元576年(建德五年)十月,北周武帝宇文邕再次進攻北齊,其作戰企圖是:攻擊攻擊晉州,扼北齊咽喉,吸引北齊主力大軍救援,再集中力量消滅援軍,乘勢東進,攻滅北齊。按這一企圖採取如下部署:以宇文盛、宇文亮、楊堅為右三軍,宇文儉、竇泰、丘崇為左三軍,宇文憲、宇文純為前軍,宇文邕親自率領諸軍進至汾曲,分派諸將各自據守要地,阻擊北齊援軍,派辛韶率步騎5000守蒲津關,保障後方安全,命內史王誼督諸軍攻平陽城。二十五日,北齊後主高緯親率10萬大軍自晉陽南下救援平陽。宇文邕親自平陽城下督戰,北齊將侯子欽、刺史崔景嵩投降;二十七日,北周將段文振率數十人入城,俘北齊守將尉相貴及甲士8000人,北周軍佔領平陽。同時,宇文憲攻佔洪洞,永安二城。十一月,北齊援軍已進平陽,宇文邕為避其鋒銳,以梁士彥為晉州刺史,率精兵萬人守平陽;自率大軍撤退到玉璧一帶,使宇文憲領兵6萬駐扎,自還長安。北齊援軍至平陽,晝夜圍攻,梁士彥頑強守御。十二月,宇文邕知平陽緊急,先使宇文憲率所部趨平陽,隨後親至,集諸軍8萬,東西列陣20餘里,與北齊軍對峙。北齊軍圍平陽時,恐北周援軍突至,於城南挖掘溝塹,經喬山至汾水。北周軍至即與北齊軍對峙於溝塹南北兩側,周軍渡溝塹進攻,齊軍抵禦,戰斗一天未決勝負。齊後主聽從幸臣意見,命令齊軍填溝塹而進,此舉正合周武帝之意,遂率軍迎戰,戰斗十分激烈。齊後主攜馮淑妃和幸臣穆提婆觀戰,見齊軍東翼稍退,便認為齊軍已經戰敗,不聽勸阻,趕緊後進,北齊軍因而大敗,死傷者萬餘人,軍資甲仗丟棄如山。[3]
鄴城之戰
公元580年(北周大象二年)八月,在楊堅平尉遲迥之戰中,北周上柱國韋孝寬率軍在鄴城(今安陽北郊,臨漳西南)平定相州總管尉遲迥叛亂的進攻戰。
北周北齊
武陟之戰後,行軍元帥韋孝寬率6總管軍乘勝追擊尉遲迥潰軍,迅速迫近相州(治鄴城),叛軍頭目尉遲迥之根據地鄴城。尉遲迥遂以精兵3000埋伏於相州南之野馬崗,被孝寬屬下行軍總管宇文忻率500騎兵突襲殲滅。尉遲迥又在草橋(鄴城南)部署阻擊,亦為宇文忻部擊敗。孝寬軍於十六日進抵鄴城近郊。尉遲迥集中全部兵力13萬,列陣城南,准備決戰。時青州總管尉遲勤(迥弟之子)來援之先頭部隊3000騎已經到達,5萬主力尚在途中。孝寬當即發起進攻。
尉遲迥不顧年老,仍披甲上陣,其部屬關中兵均拚死力戰,孝寬軍進攻受挫,被迫撤退。時宇文忻見鄴城百姓數萬人觀戰,即與監軍高熲、長史李詢商定:先射觀者,造成混亂,然後乘勢沖擊。觀戰士民被射,紛紛逃避,喊聲震天。宇文忻趁機傳呼:「賊敗矣」!孝寬軍士氣復振,乘亂進擊,大敗尉遲迥軍,迥率余部退入城中。孝寬乘勢揮軍圍攻。李詢和大將軍賀婁子干率部首先登城,破城而入,迥被迫自殺。尉遲勤、尉遲惇等向青州(治益都,今山東淄博)方向逃走,被開府儀同大將軍郭衍率精騎千人追獲。至此,尉遲迥舉兵68天即宣告失敗。[3]
公元572年,北齊名將斛律光受戮,北周皇帝趁勢進軍北齊。
宇文邕
公元576年,北齊帝高緯於平陽(今山西臨汾)戰敗後,退至晉陽(今山西太原)。周武帝率軍乘勝追擊。北齊高阿那肱率軍1萬鎮守高壁(今山西靈石東南)。宇文邕率軍至高壁,高阿那肱望風而逃。十二月,宇文邕與宇文憲在介休(今屬山西)會師。逼降北齊守將韓建業後,向晉陽和北朔州急進。高緯欲奔突厥,隨員多散,乃回奔鄴城。宇文邕親率諸軍攻破晉陽,疾趨鄴城。高緯退至鄴城後,禪位於皇太子高恆,恆時年八歲。
公元577年正月,高恆從鄴城出逃濟州(今山東茌平西南)。宇文邕圍攻鄴城,焚燒西門,北齊軍戰敗。高緯率百騎東走,以慕容三藏守鄴宮。北周軍攻入鄴城,北齊王公以下官員皆降。高恆在濟州遣人持璽紱至贏州(治趙都軍城,今河北河間),禪位於任城王高浩,與高緯等再逃青州(治益都,今山東淄博臨淄)宇文邕派尉遲勤追擊高緯和高恆至青州,齊將高阿那肱降,高緯、高恆率十餘騎倉促南逃,欲奔陳朝。在南鄧樹(今山東臨朐西南),被周軍俘獲。二月,周軍攻下信都(今河北冀縣),俘北齊任成王高浩,廣寧王高孝珩等。
隨後,周武帝遣軍平定各地反抗勢力。北齊亡。北周統一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