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有聲完結 > 有聲小說克利斯朵夫

有聲小說克利斯朵夫

發布時間:2022-06-08 06:14:00

Ⅰ 《約翰·克利斯朵夫》的特點與背景

【背景】:羅曼·羅蘭在寫這部小說以前曾經屢次宣稱:世界要窒息了,必須打開窗子,讓新鮮空氣吹進來。這個觀念在這部具有史詩規模的小說中表達出來,書中的情節在歐洲兩個主要的國家——德國和法國展開著。作者描繪他的主人公時以當時洶涌澎湃的各種事件作為背景,同時述及20世紀初葉歐洲生活中極其紛繁的各方面,從文化藝術以至政治動態。羅曼·羅蘭 1866 年生於法國一個中產者家庭,父親是公證人,母親是天 主教徒。年輕時他曾受到十八世紀啟蒙思想的影響,1889 年至 1891 年在羅 馬的法蘭西學校從事研究,回國後先後在巴黎高等師范學院和巴黎大學講授 美術史。
羅曼·羅蘭早期從事戲劇創作,在二十世紀初期開始重視傳記文學的創 作,陸續發表了三部英雄傳記:《米開朗琪羅傳》、《貝多芬傳》和《托爾 斯泰傳》。
1904 年到 1912 年,羅曼·羅蘭出版了洋洋十卷的長篇小說《約翰·克 利斯朵夫》。這部小說以貝多芬為原型,描寫平民出身的音樂家克利斯朵夫 以個人奮斗反抗資產階級社會的悲劇的一生。克利斯朵夫出身於萊茵河畔的 一座小城市,祖父和父親都是音樂師。他從小在父親的嚴厲教育下學習音樂, 並常隨父親進宮中演奏。在宮中他看到了封建貴族的專橫跋扈,此後他攻擊 貴族,鄙視豪門,反抗不公平的事物,結果到處受到排擠,加上生活困難, 初戀受挫,被迫逃離德國,來到巴黎。在巴黎,他看見的是同德國一樣的黑 暗和腐敗,到處受到冷遇,只有朋友的友誼和純潔的愛情給他以安慰。在一 次「五一」節遊行示威中,他的朋友奧里維埃被警察打傷致死,情人葛拉齊 亞不久也突然病故,這使他萬分悲痛,心灰意冷,從此不問世事,晚年移居 羅馬,專心從事宗教音樂創作,同時希望調合一切矛盾,追求精神上的自我, 最後在回憶中死去。
小說成功地塑造了約翰·克利斯朵夫的倔強性格和自我奮斗精神,廣泛
地反映了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歐洲社會黑暗現實,暴露了德、意、法等 資本主義國家的虛偽、墮落、勾心鬥角、趨炎附勢的腐敗風氣。

【特點】:《約翰·克利斯朵夫》是一部氣勢磅礴的史詩。該書描述了一顆堅強剛毅的心是如何戰勝自己心靈深處的怯懦卑鄙的陰暗面,由幼稚走向成熟,它是描述心靈歷程的史詩。敘說了一個真誠的音樂家是如何反抗虛偽輕浮的社會,從而在與社會反動勢力的斗爭中升華自己、完善自己,它是主人公克利斯朵夫的歷險記。它又是一部音樂的史詩,作者用他對音樂精神的深刻理解,描述了病態墮落的藝術與健康奮進的音樂之間的斗爭,歌頌了一種充滿生命力的音樂理念。該書同時又通過音樂折射了不同民族精神的融和與沖擊,把二十世紀初葉那一代人的奮斗與激情,用宏大優美的藝術手法表現得淋漓盡致,是一個時代精神的真實寫照。這部書歌頌了人類的精神生活上的經歷,它不僅僅是寫克利斯朵朵夫一個人的故事,它也是千千萬萬人的心靈歷程的寫照,是直正的英雄的描述。它贊揚著這樣一種精神:光明最終將戰勝黑暗,盡管其間要經過眾多曲折,但光明必將勝利。
希望可以幫到樓主~

Ⅱ 《約翰·克利斯朵夫(全二冊)》epub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約翰·克利斯朵夫(全二冊)》([法] 羅曼·羅蘭)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lOLCh7uHzp_tWT9qYnab7g

提取碼:lxz8

書名:約翰·克利斯朵夫(全二冊)

作者:[法] 羅曼·羅蘭

譯者:韓滬麟

豆瓣評分:8.9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2-1

頁數:1543

內容簡介:

《約翰·克利斯朵夫》是一部氣勢磅礴的史詩。該書描述了一顆堅強剛毅的心是如何戰勝自己心靈深處的怯懦卑鄙的陰暗面,由幼稚走向成熟,它是描述心靈歷程的史詩。敘說了一個真誠的音樂家是如何反抗虛偽輕浮的社會,從而在與社會反動勢力的斗爭中升華自己、完善自己,它是主人公克利斯朵夫的歷險記。它又是一部音樂的史詩,作者用他對音樂精神的深刻理解,描述了病態墮落的藝術與健康奮進的音樂之間的斗爭,歌頌了一種充滿生命力的音樂理念。該書同時又通過音樂折射了不同民族精神的融和與沖擊,把二十世紀初葉那一代人的奮斗與激情,用宏大優美的藝術手法表現得淋漓盡致,是一個時代精神的真實寫照。這部書歌頌了人類的精神生活上的經歷,它不僅僅是寫克利斯朵朵夫一個人的故事,它也是千千萬萬人的心靈歷程的寫照,是直正的英雄的描述。它贊揚著這樣一種精神:光明最終將戰勝黑暗,盡管其間要經過眾多曲折,但光明必將勝利。

作者簡介:

羅曼·羅蘭(1868—1944)生於一八六六年,二十歲時進入巴黎高等師范學校。從這著名的最高學府畢業後,又進一步深造,完成了博士論文,還當過中學教師,終於得以進入高等師范學校與巴黎大學講授藝術史。這一段學術道路盡管相當漫長,走下來頗為不易,但他卻很早就同時開始了文學創作。憑介《約翰·克利斯朵夫》一書獲1915年諾貝爾文學獎。

Ⅲ 《約翰·克利斯朵夫》txt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約翰·克利斯朵夫》([法] 羅曼·羅蘭)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xM-Lh1sTI0wN73YgYBYdZQ

提取碼:uut0

書名:約翰·克利斯朵夫

作者:[法] 羅曼·羅蘭

譯者:傅雷

豆瓣評分:9.0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8-8

頁數:1271

內容簡介:《約翰-克利斯朵夫》是羅曼·羅蘭的長篇小說代表作,通過約翰-克利斯朵夫一生經歷去反映現實社會一系列矛盾沖突,宣揚人道主義和英雄主義。小說描寫了約翰-克利斯朵夫奮斗的一生,從兒時音樂才能的覺醒,到青年時代對權貴的蔑視和反抗,再到成年後在事業上的追求和成功,最後達到精神寧靜的崇高境界。1915年羅曼·羅蘭憑借《約翰-克利斯朵夫》獲諾貝爾文學獎。

作者簡介:羅曼·羅蘭(1866—1944),法國思想家、文學家、音樂評論家、社會活動家。1915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是二十世紀上半葉法國有名的人道主義作家。主要作品有《革命戲劇集》,傳記《貝多芬傳》《米開朗基羅傳》《托爾斯泰傳》,小說《約翰-克利斯朵夫》《哥拉·布勒尼翁》《母與子》。

譯者:

傅雷(1908—1966),字怒安,號怒庵,原江蘇省南匯縣下沙鄉(現浦東新區航頭鎮)人,中國有名翻譯家、作家、教育家、美術評論家。早年留學法國巴黎大學。傅雷一生嫉惡如仇,其翻譯作品多以揭露社會弊病、描述人物奮斗抗爭為主。他翻譯了大量的法文作品,其中包括巴爾扎克、羅曼·羅蘭、伏爾泰等名家著作。

Ⅳ 約翰·克利斯朵夫的內容簡介

《約翰·克利斯朵夫》是羅曼·羅蘭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主人公約翰·克利斯朵夫的許多事跡都是以貝多芬為原型的。
作品主人公約翰·克利斯朵夫出生在德國萊茵河畔一個小城市的窮音樂師家庭里。其祖父和父親都曾是公爵的樂師,但此時家庭已經敗落。老祖父很喜歡小克利斯朵夫,向他灌輸了不少英雄創造世界的觀念,這使他從小就產生了要當大人物的想法。
克利斯朵夫在父親的嚴格管教下學習音樂,他早熟的音樂天賦引起了祖父的注意。祖父暗地裡把他隨口而出的片斷綴成樂曲,題名為《童年遣興》獻給了公爵。小克利斯朵夫被邀請到公爵府演奏,被誇贊為「在世的莫扎特」。11歲那年,他被任命為宮廷音樂聯合會的第二小提琴手。眼看孫子有了出息,祖父在欣慰中去世了。然而,他的家境愈發敗落了,父親整日酗酒,養家的重任過早地落到了他的肩上。克利斯朵夫在附近的一家豪宅找了一份教鋼琴的兼職工作,並與和他年紀相仿的學生米娜之間相互產生了好感,但在遭到米娜母親的一番奚落後憤然離開。此時,父親也去世了。克利斯朵夫的童年也就這樣結束了。
此後,克利斯朵夫經歷了兩次失敗的愛情,他的心緒煩亂,意志更見消沉,整天和一幫不三不四的人在酒館里泡。在這個時候,自小就教他安貧樂道、真誠謙虛的舅父再一次指引他走出了情緒的低谷,使他重新振作起來。有一次,克利斯朵夫去聽音樂會,他忽然感覺到觀眾都是百無聊賴,而演奏也是毫無生氣。他回到家裡,把他所景仰的幾位音樂大師的作品拿出來看,竟發現其中同樣充滿了虛偽和造作。桀驁不馴的克利斯朵夫隨即發表了對大師們的反面意見。結果可想而知,他失去了公爵的寵愛,把他所在的樂隊和觀眾也全部得罪了。一個星期日,他在酒館里借酒澆愁時替一位姑娘打抱不平,和一幫大兵發生沖突闖下殺人大禍,他只好逃到巴黎去避難 。
在巴黎,克利斯朵夫陷人了生活的困境之中。最後,他終於在一個汽車製造商家裡找到了一個教鋼琴的工作。製造商善良的外甥女葛拉齊亞對他的命運充滿了同情。克利斯朵夫繼續著他的音樂創作,他用交響詩的形式寫成了一幕音樂劇。然而,他拒絕一個聲音庸俗肉麻的女演員演出自己的音樂劇,又給自己惹了麻煩,演出被人搗亂搞得一團糟,他氣憤得中途退場。由於這次不成功的音樂會,他教課的幾份差事也丟了,生活又一次陷入窘境。深愛他的葛拉齊亞因無法幫助他而傷心地離開巴黎回到了故鄉。
在一個音樂會上,克利斯朵夫結識了青年詩人奧里維,二人一見如故,從此住到一起。不久,克利斯朵夫創作的《大衛》出版了,他再次贏得了「天才」的稱號,生活也出現了轉機。但不諳世故的克利斯朵夫仍被人利用,捲入一個又一個是非之爭,逐漸身心疲憊,狼狽不堪,幸得葛拉齊亞的暗中幫忙,他才又—次脫身。然而,在一次「五一」節示威遊行中,他的好友奧里維死於軍警的亂刀之下,他出於自衛也打死了警察,最後不得不逃亡瑞士。
在瑞士,克利斯朵夫思念亡友,悲痛欲絕。一個夏日的傍晚,他外出散步時與喪夫的葛拉齊亞不期而遇,兩人沉浸在重逢的喜悅中。然而,由於葛拉齊亞的兒子仇視克利斯朵夫,二人始終無法結合。
歲月流逝,克利斯朵夫老了,葛拉齊亞去世了,充滿激情與斗爭的生活也遙遠了。當克利斯朵夫從瑞士的隱居生活重新回到法國的社會生活中時。他的反抗精神已完全消失,他甚至和敵人也和解了,並反過來譏諷像他當年那樣反抗社會的新一代。晚年,他避居義大利,專心致力於宗教音樂的創作,不問世事,完全變成了一個世故老人,進入了所謂「清明高遠的境界」。

Ⅳ 《約翰·克利斯朵夫》主要講了什麼

多卷集長篇小說《約翰·克利斯朵夫》被認為是「我們時代最高水平,最優美的作品之一」,高爾基稱它是一部「長篇敘事詩」。作品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這一特定的時代氛圍里,在德、法、意等西歐主要國家的社會文化背景上,塑造了一個貝多芬式的平民音樂家約翰·克利斯朵夫的形象,再現了他為追求純真的藝術與「和諧」的生活理想而奮斗的一生,展示了十月革命前一代有頭腦、善思考、不懈追求的知識分子的精神面貌。

《約翰·克利斯朵夫》的思想蘊涵十分豐富,它的主題不是單一的,而是多重性的,歸結起來,大致有3層:第1層,通過平民音樂家克利斯朵夫頑強奮斗的一生,揭示十月革命前西歐進步的知識分子追求-反抗-幻滅的心靈歷程,謳歌他們孤軍反抗不合理世界的「不健全文明」的英雄主義精神;第2層,通過主人公的生活遭際,反映當時以德、法為主的歐洲國家的黑暗現實,抨擊依賴於金錢與權勢的虛偽、墮落的藝術,倡導真誠的能凈化道德的藝術,以此創造健全的文明;第3層,主人公為之奮斗的社會理想是反對西歐各民族間的仇恨和戰爭,企圖以「博愛」作為實現人類的和諧與團結的紐帶。

主人公約翰·克利斯朵夫是一個為追求真誠的藝術和健全的文明而頑強奮斗的平民藝術家的形象。他身上最突出的特點是強烈的反抗精神和為實現理想而不懈追求的英雄氣概。

克利斯朵夫是從逆境中成長起來的天才音樂家。在藝術觀上,舅舅教導他創作要發自心聲要真誠的影響明顯占上風;而他的個人英雄主義則得之於祖父的教誨。

克利斯朵夫個性倔強坦率,又有點魯莽,但心靈世界極其豐富而敏感。由於家庭貧困和社會地位低下,他從小就飽嘗了人間不公。在少年時期,他與一個貴族小姐彌娜純潔的初戀因門第懸殊而告吹。為了維護人格的尊嚴與獨立,他不斷地與周圍的環境發生沖撞。克利斯朵夫第一次與社會的公開沖突發生在他的祖國。他敏銳地發現了德國藝術的虛偽和鄙俗,以「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膽量對其進行了盡情的嘲笑和批評。為此,他遭到了圍攻,被當作國民公敵對待,連他的台柱子——宮廷也同他決裂了,他陷入了空前孤立的境地。面對一系列的厄運,他毫不服輸,對責備他的親王說;「我不是你的奴隸,我愛說什麼就說什麼,愛寫什麼就寫什麼。」

在德國,他的叛逆性格已初露鋒芒。到法國後,他對不健全的文明的反抗更是鋒芒畢露了。由於他在一次郊遊時打死了一個侮辱村姑的普魯士軍官,他不得不亡命法國。曾以大革命震撼過世界的法蘭西,一直是他嚮往的理想王國和自由藝術的聖地,但冷酷的現實給了他當頭一棒。盡管這位青年音樂家的名聲早已傳到了法國,但他的才華無人賞識,只得靠教授鋼琴和改寫樂譜來維持生計。尤其使他失望的是,他發現巴黎的文藝界簡直像個雜耍市場。那裡口頭上高喊為藝術而藝術,實際上為金錢而藝術,在藝術繁榮的表面下掩蓋著普遍頹廢墮落的景象,「到處彌漫著精神賣淫的風氣」。克利斯朵夫不僅不願入鄉隨俗、低下自己高傲的頭顱來換取名譽地位,反而不顧自己客居的地位,對法國的藝術界、文學界乃至整個法國社會進行了無所顧忌的抨擊。

這樣,他得罪了一大批藝術界的權貴和政客,遭到了比在祖國更慘的命運:出版商不肯出版他的作品,音樂會上不予演奏,文藝沙龍對他閉門不納,報紙上連篇累牘地對他大肆討伐,甚至斷絕了他的生計。他在飢寒交迫的死亡線上掙扎,要不是同公寓一位好心的女僕搭救了他,他幾乎成了異國的亡魂。面對這一切挫折,他比以前更執拗,更頑強。他輕蔑地對一個藝術權威說:「好吧,你批判我吧,我也批判你,100年之後,看你投降不投降!」

克利斯朵夫對現實的否定是與他對未來的理想聯結在一起的。他之所以奮斗,是希望通過真誠的藝術力量和天才的個人力量來改變現狀,重建歐洲健康文明。

克利斯朵夫的個人英雄主義並非一成不變的。在法國生活的運期,在奧里維的帶動下,他意識到「唯有跟別人息息相通的藝術才是有生命的藝術……連貝多芬也得照顧到大眾」,因此,「他不再希望音樂只是一種獨白,只是自己的語言」,而要使自己的音樂成為人類相互溝通的橋梁。他開始走出藝術的象牙之塔,到民間去,到工人區去,與工人交朋友,他還想辦一所平民音樂學校。雖然他對工人的思想和斗爭並不理解,也不贊同,但他與工人們相處得很融洽。在工人的五一示威遊行時,盡管他是無意中捲入的,但他毫不退卻,高唱著自己編的革命歌曲,同工人們一起同前來鎮壓的反動軍警展開了殊死的搏鬥。

知識分子「秀才」們對社會的反抗,理想青年的單槍匹馬的個人英雄主義的反抗,都是註定要失敗的。奮斗無望後的克利斯朵夫認為解決如此嚴重、復雜的社會問題的唯一手段是藝術,唯一思想武器是「愛」。他追求的真誠的藝術是超階級的「純藝術」,不為黨派之爭服務的藝術,這種藝術是超乎一切社會斗爭之上的精神力量。音樂藝術能減輕人間的苦難,凈化人們的靈魂,實現世界歸於「和諧」的理想。這種認識基於其博愛主義,他的博愛主義最終使他走向妥協。他晚年最大的樂趣就是在下一代中傳播愛的種子,把奧里維的兒子和葛拉齊婭的女兒結合成美滿的一對。

在創作上,他潛心於宗教音樂的創作,他的藝術境界變得清明恬靜,完全失去了往昔的戰斗氣息,「當年的作品像春天的雷雨」,「現在的作品卻像夏日的白雲,積雪的山峰」。就這樣,克利斯朵夫在他所追求的心靈的和諧中走完了自己的人生道路。

克利斯朵夫是一位貝多芬式的英雄。這不僅指他是一位天才的音樂家,更主要是兩人在思想氣質上非常想像,貝多芬那唐突鬼神、蔑視天地的反抗精神在他的身上得到了充分的再現。蕭伯納稱贊貝多芬具有「純音響世界最奔騰澎湃的靈魂」,用這句話來概括青年克利斯朵夫是十分恰切的。他在同舊的精神世界作斗爭時那種嫉惡如仇、奮不顧身的搏擊行為確實充滿了英雄氣概。但是,他和貝多芬生活在完全不同的時代。後者的一生貫串了法國大革命的資產階級英雄時代,而前者生活在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的時代,中間整整隔著一個世紀。克利斯朵夫仍打著資產階級反封建時代的「自由、平等、博愛」的旗幟,以「純藝術」為武器,單槍匹馬地向舊世界沖殺過去,必然遭致挫折和失敗。從這個意義上說,他不過是一個20世紀的堂吉訶德罷了。

克利斯朵夫思想上的落伍與作者早期思想上的局限有直接關系。羅蘭的人道主義與托爾斯泰的基督教人道主義頗為相似,他一方面以敏銳的洞察力發現了資本主義世界文明的不健全,另一方面又倡導以博愛、人道來改造社會。

克利斯朵夫由一個嫉惡如仇、頑強反抗的藝術界的鬥士變成一個隱忍恬退的舊世界的妥協者,表現了在新的歷史時期一代知識分子個人奮斗的悲劇。

《約翰·克利斯朵夫》是一部獨樹一幟的作品。

傳統性與現代性交融於一體,是這部小說在藝術上的一個突出特點。羅蘭在作品「原序」中聲明:它「不以故事為程序而以感情為程序」。的確,作者很少像巴爾扎克等現實主義大師那樣用許多具體的細節去描繪主人公的外部特徵及其所處的外部環境,而是採用內心獨白、自我對話、夢境、聯想、抒情性穿插以及情景交融等多種藝術手段,去表現主人公豐富而又奔騰的內心世界,展示他生命的流程,即一生精神探索的曲折歷程。

總的看來,人物的內心世界是同他對外部世界的感受和理性的思考結合在一起的,因而是具體可感的,不像意識流小說那樣捉摸不定。如作品第一冊中,作者將一場傾盆大雨及雨過天晴後自然景象的變化,同正處於青春期的騷亂與困惑之中的克利斯朵夫的心理感受交融在一起,暗示了他在肉體上和心靈上也經歷了一番暴風雨的洗滌,從舊的軀殼中蛻化出了一顆新的靈魂。同時,羅蘭的心理描寫,不只是為了在更深的層面上刻畫人物的個性特點,也是為了以主人公的內心世界為中心點去看客觀世界,即以心靈為窗口去反映外部的大千世界。羅蘭在這部小說中展現了當代法國的社會生活圖景,在「節場」一卷中表現最突出。在這里,主人公對社會問題的思考,主要是通過議論的方式表達出來的。在「反抗」和「節場」卷中,現實的針對性強,批判毫不留情,同法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筆法一脈相承。

音樂性是這部小說的另一個獨到的藝術特色。貝多芬用音符和旋律譜寫的英雄交響樂,羅蘭用語言文學譜寫了出來。這部作品無論在形式上還是內容上,都有濃郁的音樂色彩。它的結構是按交響樂的結構方式設計的。作者在此書的原序中說,他把這10卷作品分為4冊:少年、反抗、悲歌和復旦,「相當於交響曲的4個樂章」,即序曲、發展、高潮和結尾。作品採用這種結構方式,更適宜於展現作為音樂家的主人公的心靈發展史,因為他的一生就是為追求真誠的音樂藝術而斗爭的一生。

同時,在作品的主要人物關繫上體現了音樂中的「調性」,作者自雲,他是以「氣氛與調性來做結合作品的原則」的。克利斯朵夫可謂這部樂曲中的主音,處於核心地位;奧里維、安多納德和葛拉齊婭則是其餘的基本音,它們都傾向並圍繞著主音。更重要的是,音樂是主人公生命活動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一個真正的音樂家是生活在音響的宇宙中的,只要是顫抖的,震盪的,跳動的東西,在他聽來都是音樂」。這種無所不在的音樂,在克利斯朵夫心裡都有回響。他所見所感,全部化為音樂,「他的歲月就等於音樂的浪潮」。音樂是作品中無所不在的靈魂,作品中環境氣氛的渲染和主人公情感的觸發,往往滲透著音樂氣息。如小克利斯朵夫和舅舅在野外見到的夜色,就是一幅用色彩、音響和旋律組成的奇妙而清新的大自然圖景,在朦朧的月色下,青蛙、蛤蟆、蟋蟀和夜鶯都在以各種不同的音調歌唱,令人心曠神怡。

Ⅵ 世界十大名著有聲讀物

1.紅樓夢(又名《石頭記》) (清) 曹雪芹;
2.水滸傳 (明) 施耐庵;
3.三國演義版 (明) 羅貫權中;
4.西遊記 (明) 吳承恩;
5.鏡花緣 (清) 李汝珍;
6.儒林外史 (清) 吳敬梓;
7.封神演義 (明) 許仲琳;
8.聊齋志異 (清) 蒲松齡;
9.官場現形記 (清) 李寶嘉;
10.東周列國志 (明) 馮夢龍;

Ⅶ 簡要概括羅曼 羅蘭的長篇小說《約翰 克利斯朵夫》中的約翰 克利斯朵夫的形象特點

約翰•克利斯朵夫》是羅曼•羅蘭的代表作。主人公約翰•克利斯朵夫是一個個人反抗社會的小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知識分子形象。
克利斯朵夫的性格特徵主要通過他的三個生活階段顯示出來。他早年生活在德國,童年和少年時代就表現出出眾的音樂天賦,但卑微的出身使他從小感受到了生活的艱辛和社會的不平,開始形成反抗意識。年輕的音樂家鄙視封建貴族,痛恨資產階級暴發戶,不願讓他們將把藝術當作享受的玩物,但因此他也遭到社會的排斥和打擊。後又因仗義救人,造成命案,不得不流亡法國。到了巴黎以後,他目睹巴黎文學界乃至整個社會的墮落,十分失望。為了維護藝術的純潔和人格尊嚴,他毅然對法國藝術界進行了激烈抨擊。可是,他的反抗始終是孤獨的,唯一理解和支持他的只有好友奧里維。克利斯朵夫的社會地位使他同情下層人民,但他身上的個人英雄主義意識和對藝術作用的錯誤估計,又使他無法很好地與人民結合在一起,並從中找到精神力量。好友奧里維在「五一」示威斗爭中受傷死去,對克利斯朵夫是沉重打擊,從此他逃避斗爭。晚年的克利斯朵夫反省自己的一生,不再過問世事。他陶醉在愛情之中,向現實妥協,與過去的敵人講和,同時致力於宗教音樂創作,在追求內心和諧中死去。
小說中,克利斯朵夫具有真誠、執著、堅強的性格和強烈的反抗精神。作品力圖將這一形象塑造成高於庸俗資產階級社會的英雄人物。毫無疑問,克利斯朵夫的反抗具有積極意義,但是他的思想局限又使他陷入深刻的矛盾,並導致個人反抗以失敗告終。克利斯朵夫的反抗、失敗、動搖、幻滅的生活歷程,包含著豐富的社會內容。它深刻地概括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具有民主主義思想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精神面貌,廣泛地反映了這一時期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現實和矛盾,尖銳地批判了腐朽文化對真正藝術的摧殘。
《約翰•克利斯朵夫》開創了「長河小說」這一藝術體裁。作品以主人公一生為主要線索,構成了基本情節。次要的人物雖各自有其獨特的命運和遭遇,但時時呼應主線。整部作品就像一條由許多支流匯集而成的大河,奔騰不息。《約翰•克利斯朵夫》又是一部「音樂小說」,這不僅是因為小說寫的是音樂家的一生,而且整部小說無處不富有音樂色彩。主人公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巧妙地被編織在交響樂般的旋律之中,形成一個和諧而完美的整體。
作品還運用了大量的象徵手法,使得這首交響樂顯得更加多姿多彩。主人公誕生時,暴漲的萊茵河河水的隆隆聲伴隨著嬰兒的啼哭聲;童年時期,主人公學習提琴和作曲時的明朗鋼琴旋律與萊茵河的奔騰聲時時交融;主人公精神震盪或創作思潮翻滾時,又常常與萊茵河的水聲、濤聲相交織;主人公彌留之際,在夢中又見到萊茵河,心靈達到和諧。時而平靜時而洶涌的萊茵河成了這位藝術家一生頑強奮斗的象徵。作品的主要人物都有象徵含義:約翰•克利斯朵夫是力的象徵,奧里維和葛萊莉亞分別象徵著法國的理想主義和義大利的藝術美。三者的友誼和愛情構成了作者所追求的充滿生氣、擺脫舊習、和諧美好的人道主義理想世界

Ⅷ 約翰克里斯多夫小說簡介

在全書十卷中間,本冊所包括的兩卷恐怕是最混沌最不容易了解的一部了。因為克利斯朵夫在青年成長的途中,而青年成長的途程就是一段混沌、曖昧、矛盾、騷亂的歷史。頑強的意志,簇新的天才,被更趨頑強的和年代久遠的傳統與民族性拘囚在樊籠里。它得和社會奮斗,和過去的歷史奮斗,更得和人類固有的種種根性奮斗。一個人唯有在這場艱苦的戰爭中得勝,才能打破青年期的難關而踏上成人的大道。兒童期所要征服的是物質世界,青年期所要征服的是精神世界。還有最悲壯的是現在的自我和過去的自我沖突:從前費了多少心血獲得的寶物,此刻要費更多的心血去反抗,以求解脫。
這個時期正是他閉著眼睛對幼年時代的一切偶像反抗的時期。他恨自己,恨他們,因為當初曾經五體投地的相信了他們。而這種反抗也是應當的。人生有一個時期應當敢把不公平,敢把跟著別人佩服的敬重的東西不管是真理是謊言一概擯棄,敢把沒有經過自己認為是真理的東西統統否認。所有的教育,所有的見聞,使一個兒童把大量的謊言與愚蠢,和人生主要的真理混在一起吞飽了,所以他若要成為一個健全的人,少年時期的第一件責任就得把宿食嘔吐干凈。
這是傅雷先生一九四一年為《約翰·克利斯朵夫》第二冊撰寫的序文,原置於卷四之首,一九八六年再版時應讀者要求重新收入。——編者
是這種心理狀態驅使克利斯朵夫肆無忌憚地抨擊前輩的宗師,抨擊早已成為偶像的傑作,抉發德國民族底矯偽和感傷性,在他的小城裡樹立敵人,和大公爵沖突,為了精神的自由喪失了一切物質上的依傍,終而至於亡命國外。(關於這些,尤其是克利斯朵夫對於某些大作的攻擊,原作者在卷四底初版序文里就有簡短的說明。)
至於強烈獷野的力在胸中沖撞奔突的騷亂,尚未成形的藝術天才掙扎圖求生長的苦悶,又是青年期底另外一支精神巨流。
一年之中有幾個月是陣雨的季節,同樣,一生之中有些年齡特別富於電力
整個的人都很緊張。雷雨一天一天的醞釀著。白茫茫的天上布滿著灼熱的雲。沒有一絲風,凝集不動的空氣在發酵,似乎沸騰了。大地寂靜無聲,麻痹了。頭里在發燒,嗡嗡的響著;整個天地等著那愈積愈厚的力爆發,等著那重甸甸的高舉著的錘子打在烏雲上面。又大又熱的陰影移過,一陣火剌剌的風吹過;神經象樹葉般發抖……
這樣等待的時候自有一種悲愴而痛快的感覺。雖然你受著壓迫,渾身難過,可是你感覺到血管里頭有的是燒著整個宇宙的烈火。陶醉的靈魂在鍋爐里沸騰,象埋在酒桶里的葡萄。千千萬萬的生與死的種子都在心中活動。結果會產生些什麼來呢?象一個孕婦似的,你的心不聲不響的看著自己,焦急的聽著臟腑的顫動,想道:
「我會生下些什麼來呢?」
這不是克利斯朵夫一個人的境界,而是古往今來一切偉大的心靈在成長時期所共有的感覺。
歡樂,如醉如狂的歡樂,好比一顆太陽照耀著一切現在的與未來的成就,創造的歡樂,神明的歡樂!唯有創造才是歡樂。唯有創造的生靈才是生靈。其餘的盡是與生命無關而在地下飄浮的影子
創造,不論是肉體方面的或精神方面的,總是脫離軀殼的樊籠,捲入生命的旋風,與神明同壽。創造是消滅死。
瞧,這不是貝多芬式的藝術論么?這不是柏格森派的人生觀么?現代的西方人是從另一途徑達到我們古諺所謂"物我同化"的境界的,譯者所熱誠期望讀者在本書中有所領會的,也就是這個境界。
「創造才是歡樂",「創造是消滅死",是羅曼·羅蘭這闋大交響樂中的基調;他所說的不朽,永生,神明,都當作如是觀。
我們尤須牢記的是,切不可狹義地把《克利斯朵夫》單看做一個音樂家或藝術家底傳記。藝術之所以成為人生底酵素,只因為它含有豐滿無比的生命力。藝術家之所以成為我們的模範,只因為他是不完全的人群中比較最完全的一個。而所謂完全並非是圓滿無缺,而是顛豈不破地、再接再厲地向著比較圓滿無缺的前途邁進的意思。
然而單用上述幾點籠統的觀念還不足以概括本書底精神。譯者在第一冊卷首的獻辭和這段弁言底前節里所說的,只是《克利斯朵夫》這部書屬於一般的、平泛的方面。換句話說,至此為止,我們的看法是對一幅肖像面的看法:所見到的雖然也有特殊的徵象,但演繹出來的結果是對於人類的一般的、概括式的領會。可是本書還有另外一副更錯雜的面目:無異一幅巨大的歷史畫,——不單是寫實的而且是象徵的,含有預言意味的。作者把整個十九世紀末期的思想史、社會史、政治史、民族史、藝術史來做這個新英雄底背景。於是本書在描寫一個個人而涉及人類永久的使命與性格以外,更具有反映某一特殊時期的歷史性。
最顯著的對比,在卷四與卷五中占著一大半篇幅的,是德法兩個民族的比較研究。羅曼·羅蘭使青年的主人翁先對德國作一極其嚴正的批判:
他們耗費所有的精力,想把不可調和的事情加以調和。特別從德國戰勝以後,他們更想來一套令人作惡的把戲,在新興的力和舊有的原則之間覓取妥協……吃敗仗的時候,大家說德國是愛護理想。現在把別人打敗了,大家說德國就是人類的理想。看到別的國家強盛,他們就象萊辛一樣的說:「愛國心不過是想做英雄的傾向,沒有它也不妨事"並且自稱為"世界公民"。如今自己抬頭了,他們便對於所謂"法國式"的理想不勝輕蔑,對什麼世界和平,什麼博愛,什麼和衷共濟的進步,什麼人權,什麼天然的平等,一律瞧不起;並且說最強的民族對別的民族可以有絕對的權利,而別的民族,就因為弱,所以對它絕對沒有權利可言。它,它是活的上帝,是觀念的化身,它的進步是用戰爭,暴行,壓力,來完成的(在此,讀者當注意這段文字是在本世紀初期寫的。)
盡量分析德國民族以後,克利斯朵夫便轉過來解剖法蘭西了。卷五用的"節場"這個名稱就是含有十足暴露性的。說起當時的巴黎樂壇時,作者認為"只是一味的溫和,蒼白,麻木,貧血,憔悴……"又說那時的音樂家"所缺少的是意志,是力;一切的天賦他們都齊備,——只少一樣:就是強烈的生命。」
克利斯朵夫對那些音樂界的俗物尤其感到惡心的,是他們的形式主義。他們之間只討論形式一項。情操,性格,生命,都絕口不提!沒有一個人想到真正的音樂家是生活在音響的宇宙中的,他的歲月就寄於音樂的浪潮。音樂是他呼吸的空氣,是他生息的天地。他的心靈本身便是音樂;他所愛,所憎,所苦,所懼,所希望,又無一而非音樂……天才是要用生命力的強度來測量的,藝術這個殘缺不全的工具也不過想喚引生命罷了。但法國有多少人想到這一點呢?對這個化學家式的民族,音樂似乎只是配合聲音的藝術。它把字母當作書本……
等到述及文壇、戲劇界的時候,作者所描寫的又是一片頹廢的氣象,輕佻的癖習,金錢的臭味。詩歌與戲到,在此拉丁文化底最後一個王朝里,卻只是"娛樂的商品"。籠罩著知識階級與上流社會的,只有一股沉沉的死氣:
豪華的表面,繁囂的喧鬧,底下都有死的影子。巴黎的作家都病了但在這批人,一切都歸結到貧瘠的享樂。貧瘠,貧瘠。這就是病根所在。濫用思想,濫用感官,而毫無果實
對此十九世紀底"世紀末"現象,作者不禁大聲疾呼:
可憐蟲!藝術不是給下賤的人享用的下賤的芻秣。不用說,藝術是一種享受,一切享受中最迷人的享受。但你只能用艱苦的奮斗去換來,等到"力"高歌勝利的時候才有資格得到藝術的桂冠……你們沾沾自喜的培養你們民族的病,培養他們的好逸惡勞,喜歡享受,喜歡色慾,喜歡虛幻的人道主義,和一切足以麻醉意志,使它萎靡不振的因素。你們簡直是把民族帶去上鴉片煙館……
巴黎的政界,婦女界,社會活動的各方面,卻逃不出這腐化的氛圍。然而作者並不因此悲觀,並不以暴露為滿足,他在苛刻的指摘和破壞後面早就潛伏著建設的熱情。正如克利斯朵夫早年的劇烈抨擊古代宗師,正是他後來另創新路的起點。破壞只是建設底准備。在此德法兩民族底比較與解剖下面,隱伏著一個偉大的方案:就是以德意志的力救濟法蘭西的萎靡,以法蘭西的自由救濟德意志的柔順服從,西方文化第二次的再生應當從這兩個主要民族底文化交流中發軔。所以羅曼·羅蘭使書中的主人翁生為德國人,使他先天成為一個強者,力底代表(他的姓克拉夫脫在德文中就是力的意思);秉受著古弗拉芒族底質朴的精神,具有貝多芬式的英雄意志,然後到萊茵彼岸去領受纖膩的、精煉的、自由的法國文化底洗禮。拉丁文化太衰老,日耳曼文化太粗獷,但是兩者匯合融和之下,倒能產生一個理想的新文明。克利斯朵夫這個新人,就是新人類底代表。他的最後的旅程,是到拉斐爾底祖國去領會清明恬靜的意境。從本能到智慧,從粗獷的力到精煉的藝術,是克利斯朵夫前期的生活趨向,是未來文化——就是從德國到法國——底第一個階段。從血淋淋的戰斗到平和的歡樂,從自我和社會的認識到宇宙的認識,從擾攘騷亂到光明寧靜,從多霧的北歐越過了阿爾卑斯,來到陽光絢爛的地中海,克利斯朵夫終於達到了最高的精神境界:觸到了生命底本體,握住了宇宙底真如,這才是最後的解放,「與神明同壽"!義大利應當是心靈底歸宿地。(卷五末所提到的葛拉齊亞便是義大利底化身。)
尼采底查拉圖斯脫拉現在已經具體成形,在人間降生了。他帶來了鮮血淋漓的現實。托爾斯泰底福音主義的使徒只成為一個時代底幻影,煙霧似的消失了,比"超人"更富於人間性、世界性,永久性的新英雄克利斯朵夫,應當是人類以更大的苦難、更深的磨煉去追求的典型。
這部書既不是小說,也不是詩,據作者的自白,說它有如一條河。萊茵這條橫貫歐洲的巨流是全書底象徵。所以第一卷第一頁第一句便是極富於音樂意味的、包藏無限生機的"江聲浩盪」
對於一般的讀者,這部頭緒萬端的迷宮式的作品,一時恐怕不容易把握它的真際,所以譯者謙卑地寫這篇說明作為引子,希望為一般探寶山的人做一個即使不高明、至少還算忠實的向導。

Ⅸ 約翰·克利斯朵夫txt全集下載

約翰·克里斯朵夫

作者:羅曼·羅蘭

介紹:《約翰·克利斯朵夫》——在本專世紀初向歐屬洲的知識分子們發出的熱烈呼籲——無疑的是那個時代中最光輝的歷史性文獻之一。它籠罩著藝術性形象,並且用精煉的技巧寫成,同時是從一個仁愛而敏感的性靈深處進發出來的吶喊,這個性靈敏銳地感到了資產階級文化的衰落和一個腐敗社會的精神崩潰。那一系列《巨人傳》,尤其是其中的《貝多芬傳》,不過是一些先聲,導引著這部雄偉的、充滿了大氣磅礴的思想與形象的藝術創作。

您要的書我已經上傳為附件,您可以下載了,請下載解壓縮獲得txt格式!......

Ⅹ 求 《約翰克利斯朵夫》 主要內容

主要內容:

約翰·克利斯朵夫出生在德國萊茵河畔一個小城市的窮音樂師家庭里。其祖父和父親都曾是公爵的樂師,但此時家庭已經敗落。老祖父很喜歡小克利斯朵夫,向他灌輸了不少英雄創造世界的觀念,這使他從小就產生了要當大人物的想法。

他早年生活在德國,童年和少年時代就表現出出眾的音樂天賦,但卑微的出身使他從小感受到了生活的艱辛和社會的不平,開始形成反抗意識。

此後,克利斯朵夫經歷了兩次失敗的愛情,他的心緒煩亂,意志更見消沉,整天和一幫不三不四的人在酒館里泡。後又因仗義救人,造成命案,不得不流亡法國。到了巴黎以後,他目睹巴黎文學界乃至整個社會的墮落,十分失望。

在巴黎,克利斯朵夫陷入了生活的困境之中。最後,他終於在一個汽車製造商家裡找到了一個教鋼琴的工作。製造商善良的外甥女葛拉齊亞對他的命運充滿了同情。克利斯朵夫繼續著他的音樂創作,他用交響詩的形式寫成了一幕音樂劇。

好友奧里維在「五一」示威斗爭中受傷死去,對克利斯朵夫是沉重打擊,從此他逃避斗爭。晚年的克利斯朵夫反省自己的一生,不再過問世事。他陶醉在愛情之中,向現實妥協,與過去的敵人講和,同時致力於宗教音樂創作,在追求內心和諧中死去。

(10)有聲小說克利斯朵夫擴展閱讀

《約翰·克利斯朵夫》是一部多主題小說。在小說的扉頁上,羅蘭將小說題獻給「各國的受苦、奮斗、而必戰勝的自由靈魂。」

可見,對「生命力」的歌頌是作品的核心和靈魂,作者將貝多芬的音樂精神和「力」的特質融於克利斯朵夫的性格之中,借用了一個音樂家的奮斗經歷來倡導其英雄主義、人道主義和理想主義,表現了作者「和諧」、「統一」的藝術思想和美學理念。

對生命力的歌頌是通過克利斯朵夫反抗命運和戰勝內心,通過音樂對比沖突來體現的。比如通過對克利斯朵夫愛的力量和恨的力量的對比,通過克利斯朵夫與自身內心軟弱斗爭的對比等,而達到生命的澄明之境——和諧。

羅蘭讓克利斯朵夫成為了人類和諧精神的本體象徵,在對立矛盾中達到神聖的「統一」。不僅人物個性、人物配置上體現復調的對比和統一,而且從各個側面豐富克利斯朵夫性格的發展,反映了作者對人類精神完善發展的美好願望。

對自然音響的細膩描述是《約翰·克利斯朵夫》這部作品最具藝術特色的地方,文學史上可能還沒有多少作家像羅蘭一樣把自然當成人類的一部分而如此動情的潑墨。小說中萊茵河、聖馬丁教堂的鍾聲的多次出現就如音樂中的主導音響一般,成為貫穿作品,照應首尾的紐帶和橋梁。

將自然音響與樂聲、人聲相比擬,不僅使人物形象更加鮮活,而且為作品創造了詩一般的意境。作品中的藝術音響可分為音樂場景和音樂性場景。有音樂出現的音樂場景體現了風俗民情和歷史背景。

為人物活動創造一個適合的場所,而沒有音樂出現,但本身卻如同音樂一般的音樂性場景,如《節場》一卷的描寫可以深化主題思想,加強批判力度。用音樂環境營造背景和氛圍,是作品獨具魅力之處,不僅展現了紛繁復雜的社會場面,又細微地刻畫了人類的思想感情。

作者簡介:羅曼·羅蘭,法國作家,1866年1月29日出生於法國勃艮第地區的克拉姆西鎮。他的父母親都是公證人的後裔。他的家族世世代代都居住在尼韋內這塊土地上,因此,羅蘭一生中常常自豪地稱自己是「土生土長的高盧人」。

羅曼·羅蘭從小體弱多病,終日關在深院高牆之內,小他兩歲的妹妹在他五歲時就夭折了,這給母親精神上的打擊很大,也讓羅蘭的童年生活始終籠罩著一層陰影。最終他憑借《約翰·克利斯朵夫》一書獲1915年諾貝爾文學獎。

閱讀全文

與有聲小說克利斯朵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病嬌囚禁女主的小說 瀏覽:895
bl生存類游戲的小說排行榜 瀏覽:365
金庸小說全集txt下載微盤 瀏覽:837
間客有聲小說rar 瀏覽:174
人工學園2的同人小說 瀏覽:901
為什麼說網路小說 瀏覽:815
顧庭深和蘇沫小說名字 瀏覽:667
後宮明星重生小說推薦 瀏覽:469
匿名網路小說維權 瀏覽:298
小說虐心古代前世今生 瀏覽:548
女強都市異能小說完結小說推薦 瀏覽:538
求推薦女主是天蠍座的小說 瀏覽:702
重生之溺殺小說網 瀏覽:138
小村性奴小蘭小說全集 瀏覽:413
葉傲天小說全集 瀏覽:151
當廢宅得到系統咸魚上岸小說 瀏覽:214
總裁吃胸的小說 瀏覽:173
萬能的小說閱讀器下載最新版本 瀏覽:16
柳思思小說古代 瀏覽:561
一對一玄幻男主完結小說下載 瀏覽: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