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分析蒲松齡《聊齋志異�6�1葉生》的藝術特色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最著名最偉大的短篇小說集;經過三百多年的流傳,《聊齋志異》中的故事早已家喻戶曉。這是一個花妖狐魅,幻想中的天地;可又能在現實的人生中尋找到故事中的種種真性情。 除了大量反映家庭、婚姻和愛情問題的篇章,關於對科舉制弊端的抨擊諷刺的篇章也佔了很大的比重。在這類作品中,《葉生》當是獨具一格,寫的最深沉的一篇了。故事的大概是這樣。 淮陽葉生「文章詞賦,冠絕當時」,卻屢試不中,悲憤填膺,抑鬱而死。但他死不瞑目,其鬼魂又幻形入世,盡力教導很賞識自己的邑尹丁乘鶴之子學習舉業,使那個青年人考中進士,自己也「入北闈,竟領鄉薦」。他說:「借福澤為文章吐氣,使天下人知半生淪落,非戰之罪也,願亦足矣。且士得一人知己可無憾,何必拋卻白紵,乃謂之利市哉!」懷才不遇的心境表露無疑,悲憤之極,又無可奈何。然而葉生北闈中式後,衣錦還鄉,見「門戶蕭條,意甚悲惻」,聽妻子說:「君死已久,何復言貴?」不啻迎頭一棒,使他無言以對,便「憮然惆悵。逡巡入室,見靈柩儼然,撲地而滅。」 一個本已經死去的人,竟然憑著一股怨氣而又幻出一個人形去繼續實現自己的理想,讀到這些我們只能驚嘆蒲氏著文的立意之奇巧、構思之新穎、想像之豐富。這應該是這篇文章最明顯的藝術特徵了。 《葉生》所表現的第二個藝術特徵是反映時事,現實性強。科舉制度發展到明清時期,流弊越來越明顯。為了獲得一官半職,讀書人埋頭於時文八股,「代聖賢立言」,有的考生拉關系走後門,甚至行賄行騙,撈個舉人、進士;有的主考官,或有眼無珠,或徇情枉法;以致真才實學者往往名落孫山,而那些文墨不通、品行低劣者往往又擠入衣冠之列,使本為選拔人才的制度,成為扼殺人才的機器。葉生如此的遭遇蒲松齡也深受其害,這應該是他寫這篇文章的原始動機。 第三,文章所塑造的幻想人物具有具體的原型特點。了解蒲松齡生平的人應該知道,蒲松齡11歲隨父讀書,19歲應童子試,以 縣、府、道三個第一補博士弟子員。當時主持山東學政的施潤章,更是對他贊賞有加。但此後蒲松齡卻屢試不第。他開始了一生最貧困的生活。後來他到一戶姓畢的大戶名門教書,畢家兩代對蒲松齡頗多賞識,賓主相處的十分融洽,蒲松齡在懷才不遇、家道貧寒的境遇中,有了很好的讀書、寫作的良好條件,也感到比較滿足,就這樣30年春來秋去,直到古稀之年才撤帳歸家,到也有了「養老之田五十餘畝」。此後才過了幾年無憂無慮的舒適日子,也是這時才博得個歲貢功名。原來葉生就是蒲松齡自己人生的影子。同樣的少年得志,同樣的屢試不中,同樣的成為為大戶教書的先生,同樣的因為學生的提攜才得以實現心中夙願。難怪評點家馮鎮巒說「余謂此篇(《葉生》)即聊齋自作小傳,故言之痛心。 《葉生》藝術特徵的第四個表現是原型來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的現實。為了進一步揭示科舉制度對讀書人毒害之深,作者並不以葉生的生作為結局,而是讓葉生之魂隨丁乘鶴而去,把自己的平生所學,教給丁,使其學業大進,很快登位做官。這一方面證明了葉生的確有真才實學,考不中並不是文不如人,另一方面也向人們展示了他「己不能達,而徒能致」的悲慘命運。接下來,作者寫葉生因門生的幫助,獲取了功名,衣錦還鄉,回家見到妻子,說道:「我今貴矣。」這句話出自生前貧寒、亡已多年的葉生之口,聽來令人心酸、心痛!《儒林外史》中,范進中了舉人,瘋瘋癲癲,連叫「我中了」。此二人之言,何其相似乃爾!使人瘋,致人死,死而不悟,這就顯示了封建科舉制度的本質。《聊齋志異》中對於科舉制度的弊病的批判,盡管不及後來吳敬梓那樣全面、徹底和深刻,但他是清代第一個以小說的形式來批判科舉制的作家,而且筆鋒相當犀利和尖銳。
Ⅱ 「短篇小說」有哪些特點
短篇小說是小說的一種,其特點是篇幅比較短小,情節比較簡潔,人物比較集中。它通常選取和描繪富有典型意義的生活片斷,極力刻畫主要人物的 性格特徵,能夠及時、迅速地反映出社會生活的某一側面或生活內容,做到了 以小見大,使讀者能「借一斑略知全豹」。正如茅盾所說:「短篇小說主要是抓住一個富有典型意義的生活片斷,來說明一個問題或表現比它本身廣闊得 多、也復雜得多的社會現象的。」所以他在《試談短篇小說》中得出這樣的結 論,雖然「它的篇幅不可能長,它的故事不可能發生於長年累月(有些短篇小說的故事只發生於幾天或幾小時之內),它的人物不可能太多,而人物也不可 能一定要有性格的發展」。短篇小說所反映的生活范圍雖不像中篇小說那樣廣闊,但是它善於抓住典型的生活片段,來說明復雜的社會現象。在中國文學史中,自唐宋以來,短 篇小說就日趨發展、豐富。特別是到了清代,文言短篇小說取得了長足的發 展,如清代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和紀昀的《閱微草堂筆記》等,就是非常優秀的文言短篇小說集。現代文學史上,短篇小說更加彭勃發展,魯迅的《狂人 日記》、《葯》、《祝福》,茅盾的《春蠶丁玲的《沙菲女士日記》,葉 紫的《豐收》等,都是著名的短篇小說。
Ⅲ 《聊齋志異》有什麼特點
《聊齋志異》的作者蒲松齡(1640年~1715年),字留仙,又字劍臣,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省淄川縣(今山東淄博)人,清代傑出小說家,在中國乃至世界文學史上有極高的聲譽。蒲松齡自幼聰慧好學,十九歲參加科舉考試,縣、府、道三考皆第一,名聞鄉里,他熱衷功名,但後來卻科場不利,直到七十一歲時才成歲貢生。為生活所迫,他曾給寶應縣知縣孫蕙做了數年幕賓,一生大部分時間在官宦人家做塾師,前後將近四十年。他將自己的懷才不遇、窮困潦倒,反對當時社會現實的思考,傾注於筆端,集成《聊齋》一書。除《聊齋志異》外,蒲松齡還有大量詩文、戲劇、俚曲以及有關農業、醫葯方面的著述存世。計有文集十三卷,四百餘篇;詩集六卷,一千餘首;詞一卷,一百餘闋;戲本三出(《考詞九轉貨郎兒》、《鍾妹慶壽》、《鬧館》)、俚曲十四種(《牆頭記》、《姑娘曲》、《慈悲曲》、《寒森曲》、《翻魘殃》、《琴瑟樂》、《蓬萊宴》、《俊夜叉》、《窮漢詞》、《丑俊巴》、《快曲》、《禳妒咒》、《富貴神仙復變磨難曲》、《增補幸雲曲》);以及《農桑經》、《日用俗字》、《省身語錄》、《葯崇書》、《傷寒葯性賦》、《草木傳》等多種雜著,總計近二百萬言。
《聊齋志異》取材廣泛,想像非富,雖然情節曲折多變,但它敘次周密、構思奇妙,且意境瑰麗,「用傳奇法,而以志怪」,藝術風格獨特。
《聊齋志異》中作者對人物的刻畫十分成功。它談鬼說狐,寫仙描神,百幻並作,無奇不有,展示出一個個神奇莫測的迷人境界。這些想像,大大增強了故事情節的感染力。
《聊齋志異》的語言很有特色。作者創造性地運用了古代的文學語言,同時又大量提煉和融會進了當時的方言俗語,從而形成了一種既典雅俏麗又生動活潑的語言風格。無論是抒情寫景,還是敘事狀物,都繪聲繪色,多彩多姿。顯出深厚的文化功底。人物語言雅中有俗,俗中見雅,雅俗結合,更生動活脫,諧謔有趣。只是古語過多,增加了讀者的困難。至於書中短篇,文字雖不似長篇出色,然敘事簡潔明快、下筆文雅、清新,使讀者百看不厭。
《聊齋志異》約包括500篇小說。它的故事來源也非常廣泛,或出自作者的親身見聞和離奇的想像,或借鑒於過去的題材,或采啟民間傳說,或為作者自己的虛構。有些故事,雖有模擬的痕跡,但作者以豐富的想像和生活經驗,推陳出新,使這些故事的內容更加豐滿。
《聊齋志異》一書揭露了當時社會的黑暗作品。政治腐敗、官貪吏虐、豪強橫行、生靈塗炭,都在《聊齋志異》中有所反映,揭示了人民痛苦生活的原因主要來自貪官污吏。
《聊齋志異》在暴露統治階級貪暴不仁的同時,還寫出了被壓迫人民的反抗斗爭,對他們表示深切的同情。其中有「大冤未伸,寸心不死」的席方平(《席方平》);有最終變成猛虎,咬死仇人的向杲(《向杲》);有直人陰間、殺死兩吏卒的王鼎(《伍秋月》)這些具有反抗精神的人物形象在激發被壓迫者的斗爭意識方面,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聊齋志異》的另一重要內容是揭露了科舉考試的種種弊端。蒲松齡才華過人卻名落孫山,他對科場的黑暗、試官的昏聵、士子的心理等都非常熟悉,所以寫起來能切中要害,力透紙背。通過一些夢幻的境界,作者嘲笑了那些醉心功名利祿的士子。與這些醉心於科舉的士子相對照,書中還寫了一些不肯「易面目圖榮顯」的人物。如《賈奉雉》中「才名冠一時」的賈奉雉,屢試不中,終於「遁跡山丘」,棄家出走。還有《三生》中的興於唐、《素秋》中的俞慎和俞士忱等,他們都有真才實學,卻「困於名場」,「懷才不遇」。作者給予他們極大的同情。
描寫愛情婚姻的故事,在《聊齋志異》中數量最多。有的是人和人的戀愛,有的是人和狐鬼精靈的戀愛。一些敘述青年男女真誠相愛、自由結合的故事,寫得十分動人。如《青鳳》寫耿去病與狐女青鳳相愛,對青鳳感情懇摯;青鳳也不畏禮教閨訓,愛慕耿生,終於獲得幸福結局。在封建禮教盛行的年代裡,作者藉此表達了廣大青年男女對真正愛情的嚮往和憧憬。
在愛情主題作品中,作者塑造了許多「情痴」、「情種」的形象,刻畫了他們對愛情的堅貞專一,描寫了他們以「知己之愛」為基礎的愛情生活。《連城》寫喬生與連城相愛,遭到連父的阻撓,連城含恨而死,喬生也一痛而絕,二人在陰間相會。還魂前,他們惟恐再發生變故,便先結為夫妻。
《聊齋志異》中還有一部分作品抨擊了淺薄的社會風氣,歌頌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如《鏡聽》寫「貧窮則父母不子」的人情世態,《羅剎海市》寫「顛倒妍媸,變亂黑白」的社會惡習。《聊齋志異》中還有其他一些含義深刻的篇章,有的故事頌揚女子超人的才智,如《顏氏》、《狐諧》和《仙人島》等;有的故事描寫兒童的膽量和智謀,如《賈兒》等;有的寫了民間藝人高超的技藝,如《偷桃》、《口技》等;有的則富有寓言意味,能夠啟發讀者領悟某些生活道理,如《畫皮》、《黑獸》、《禽俠》、《狼三則》、《大鼠》、《螳螂捕蛇》等。
以下介紹其中著名的篇章:《賈奉雉》:賈奉雉才華橫溢,寫一手好文章,考試卻屢屢落榜。後來,郎秀才指點他寫了一些狗屁不通的文章交給考官,卻考中舉人。賈奉雉以為恥,決心隨郎秀才赴深山修行。只住一夜,就因情慾未絕被師父趕出來。哪知仙境一天,世上已百年。賈奉雉回到家,兒子都老死了。家裡窮困,二孫子又不孝,賈奉雉無奈,只好再去應試考取功名,中進士,做了侍御史,卻因姓格耿直被奸臣陷害,革職充軍。賈奉雉此時才知榮華的場所原來都是地獄的境界。充軍途中,賈奉雉被仙人接走。
《促織》:皇帝有一個奇怪的嗜好——鬥蟋蟀,每年都要從民間徵集蟋蟀。老實人成名,在女巫的指點下,才捉到一隻蟋蟀,但卻被愛子弄死。兒子害怕被責罵,投井自盡。成名對兒子弄死蟋蟀悲痛萬分,得知兒子死去,又悲慟欲絕。後來兒子復活,魂魄化為一隻善斗的蟋蟀,才免去一家瀕於毀滅的厄運。皇帝得了蟋蟀,龍心大悅,成名的一家也因此過上了好日子。
《青鳳》:荒蕪的耿家大院庭里常出怪事,不信鬼神的書生耿去病決意去探個究竟。不料與異類的青鳳同墜愛河,卻被青鳳的叔父——黑狐活活拆散。一日去病在上墳的路上救起一隻被狗追逐的小狐,原來這小狐就是自己朝思暮想的青鳳,自此二人恩愛相處。一日,青鳳的叔父遇難,其子向耿去病求助。青鳳的叔父得救後,感謝去病的搭救之恩,並為自己以前的行為感到後悔。
《阿寶》:六指的孫子楚看中了美麗的員外之女阿寶,阿寶開玩笑說,如果孫子楚截去手指,那麼就嫁給他。孫子楚信以為真,用斧頭砍斷了自己的手指。後來在見到阿寶時,魂魄竟隨阿寶而去,又化作鸚鵡依偎在她身邊。阿寶雖生於富貴之家,貴家子弟爭相結姻,卻深深愛上了這個出身貧賤卻感情篤誠的「孫痴」。從此兩人甜蜜地生活在一起。
《翩翩》:羅子浮生性風流,眠花宿柳。他偷了叔父的錢,跟了娼妓到南京。錢花光了,又生了一身膿瘡,被娼妓趕走。羅子浮一路乞討,回到家鄉附近,但無顏回家。夜晚遇到翩翩,隨翩翩到了深山的洞穴。翩翩治好了他的膿瘡,並用芭蕉葉做成錦蜜衣服,用雲做棉花,用樹葉剪的雞和魚,與羅子浮做了夫妻。羅子浮只要一戀其女色,動了邪念,身上的衣服就會變成棉花和枯葉,飛到天上。從此,羅子浮不敢再生妄想。後來翩翩為其生一男孩,就從此消失了。孩子聰慧過人,後來做了大官。
Ⅳ 蒲松齡的創作風格
蒲松齡(1640~1715)清代小說家,字留仙,一字劍臣,號柳泉居士,淄川(今山東淄博)人。出身於一個逐漸敗落的地主家庭,書香世家,但功名不顯。父蒲棄學經商,然廣讀經史,學識淵博。蒲松齡19歲時,以縣、府、道三個第一考取秀才,頗有文名,但以後屢試不中。20歲時,與同鄉學友王鹿瞻、李希梅、張篤慶等人結「郢中詩社」。後家貧,應邀到李希梅家讀書。31~32歲時,應同邑進士新任寶應知縣、好友孫蕙邀請,到江蘇揚州府寶應縣做幕賓。這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離鄉南遊,對其創作具有重要意義。南方的自然山水、風俗民情、官場的腐敗、人民的痛苦,他都深有體驗。還結交了一些南方下層歌女。北歸後,以到縉紳家設館為生,主人家藏書豐富,使他得以廣泛涉獵。71歲撤帳歸家,過了一段飲酒作詩、閑暇自娛的生活。一生熱衷科舉,卻不得志,72歲時才補了一個歲貢生,因此對科舉制度的不合理深有體驗。加之自幼喜歡民間文學,廣泛搜集精怪鬼魅的奇聞異事,吸取創作營養,熔鑄進自己的生活體驗,創作出傑出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以花妖狐魅的幻想故事,反映現實生活,寄託了作者的理想。除《聊齋志異》外,還有文集4卷,詩集6卷;雜著《省身語錄》、《懷刑錄》等多種;戲曲3種,通俗俚曲14種。今人搜集編定為《蒲松齡集》。
Ⅳ 短篇小說的特點是
短篇小說是小說的一種,其特點是篇幅比較短小,情節比較簡潔,人物比較集中。它通常選取和描繪富有典型意義的生活片斷,極力刻畫主要人物的 性格特徵,能夠及時、迅速地反映出社會生活的某一側面或生活內容,做到了 以小見大,使讀者能「借一斑略知全豹」。正如茅盾所說:「短篇小說主要是抓住一個富有典型意義的生活片斷,來說明一個問題或表現比它本身廣闊得 多、也復雜得多的社會現象的。」所以他在《試談短篇小說》中得出這樣的結 論,雖然「它的篇幅不可能長,它的故事不可能發生於長年累月(有些短篇小說的故事只發生於幾天或幾小時之內),它的人物不可能太多,而人物也不可 能一定要有性格的發展」。短篇小說所反映的生活范圍雖不像中篇小說那樣廣闊,但是它善於抓住典型的生活片段,來說明復雜的社會現象。在中國文學史中,自唐宋以來,短 篇小說就日趨發展、豐富。特別是到了清代,文言短篇小說取得了長足的發 展,如清代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和紀昀的《閱微草堂筆記》等,就是非常優秀的文言短篇小說集。現代文學史上,短篇小說更加彭勃發展,魯迅的《狂人 日記》、《葯》、《祝福》,茅盾的《春蠶丁玲的《沙菲女士日記》,葉 紫的《豐收》等,都是著名的短篇小說。
Ⅵ 分析蒲松齡《聊齋志異葉生》的藝術特色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最著名最偉大的短篇小說集;經過三百多年的流傳,《聊齋志異》中的故事早已家喻戶曉。這是一個花妖狐魅,幻想中的天地;可又能在現實的人生中尋找到故事中的種種真性情。 除了大量反映家庭、婚姻和愛情問題的篇章,關於對科舉制弊端的抨擊諷刺的篇章也佔了很大的比重。在這類作品中,《葉生》當是獨具一格,寫的最深沉的一篇了。故事的大概是這樣。 淮陽葉生「文章詞賦,冠絕當時」,卻屢試不中,悲憤填膺,抑鬱而死。但他死不瞑目,其鬼魂又幻形入世,盡力教導很賞識自己的邑尹丁乘鶴之子學習舉業,使那個青年人考中進士,自己也「入北闈,竟領鄉薦」。他說:「借福澤為文章吐氣,使天下人知半生淪落,非戰之罪也,願亦足矣。且士得一人知己可無憾,何必拋卻白紵,乃謂之利市哉!」懷才不遇的心境表露無疑,悲憤之極,又無可奈何。然而葉生北闈中式後,衣錦還鄉,見「門戶蕭條,意甚悲惻」,聽妻子說:「君死已久,何復言貴?」不啻迎頭一棒,使他無言以對,便「憮然惆悵。逡巡入室,見靈柩儼然,撲地而滅。」 一個本已經死去的人,竟然憑著一股怨氣而又幻出一個人形去繼續實現自己的理想,讀到這些我們只能驚嘆蒲氏著文的立意之奇巧、構思之新穎、想像之豐富。這應該是這篇文章最明顯的藝術特徵了。 《葉生》所表現的第二個藝術特徵是反映時事,現實性強。科舉制度發展到明清時期,流弊越來越明顯。為了獲得一官半職,讀書人埋頭於時文八股,「代聖賢立言」,有的考生拉關系走後門,甚至行賄行騙,撈個舉人、進士;有的主考官,或有眼無珠,或徇情枉法;以致真才實學者往往名落孫山,而那些文墨不通、品行低劣者往往又擠入衣冠之列,使本為選拔人才的制度,成為扼殺人才的機器。葉生如此的遭遇蒲松齡也深受其害,這應該是他寫這篇文章的原始動機。 第三,文章所塑造的幻想人物具有具體的原型特點。了解蒲松齡生平的人應該知道,蒲松齡11歲隨父讀書,19歲應童子試,以縣、府、道三個第一補博士弟子員。當時主持山東學政的施潤章,更是對他贊賞有加。但此後蒲松齡卻屢試不第。他開始了一生最貧困的生活。後來他到一戶姓畢的大戶名門教書,畢家兩代對蒲松齡頗多賞識,賓主相處的十分融洽,蒲松齡在懷才不遇、家道貧寒的境遇中,有了很好的讀書、寫作的良好條件,也感到比較滿足,就這樣30年春來秋去,直到古稀之年才撤帳歸家,到也有了「養老之田五十餘畝」。此後才過了幾年無憂無慮的舒適日子,也是這時才博得個歲貢功名。原來葉生就是蒲松齡自己人生的影子。同樣的少年得志,同樣的屢試不中,同樣的成為為大戶教書的先生,同樣的因為學生的提攜才得以實現心中夙願。難怪評點家馮鎮巒說「余謂此篇(《葉生》)即聊齋自作小傳,故言之痛心。 《葉生》藝術特徵的第四個表現是原型來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的現實。為了進一步揭示科舉制度對讀書人毒害之深,作者並不以葉生的生作為結局,而是讓葉生之魂隨丁乘鶴而去,把自己的平生所學,教給丁,使其學業大進,很快登位做官。這一方面證明了葉生的確有真才實學,考不中並不是文不如人,另一方面也向人們展示了他「己不能達,而徒能致」的悲慘命運。接下來,作者寫葉生因門生的幫助,獲取了功名,衣錦還鄉,回家見到妻子,說道:「我今貴矣。」這句話出自生前貧寒、亡已多年的葉生之口,聽來令人心酸、心痛!《儒林外史》中,范進中了舉人,瘋瘋癲癲,連叫「我中了」。此二人之言,何其相似乃爾!使人瘋,致人死,死而不悟,這就顯示了封建科舉制度的本質。 《聊齋志異》中對於科舉制度的弊病的批判,盡管不及後來吳敬梓那樣全面、徹底和深刻,但他是清代第一個以小說的形式來批判科舉制的作家,而且筆鋒相當犀利和尖銳。
Ⅶ 蒲松齡作品特點
蒲松齡的創作風格主要是簡潔,注重景物描寫,語言生動有趣而不復雜。
Ⅷ 蒲松齡 阿寶的寫作特色
《聊齋志異》是一部具有獨特思想風貌和藝術風貌的文言短篇小說集。多數小說是通過幻想的形式談狐說鬼,但內容卻深深地紮根於現實生活的土壤之中,曲折地反映了蒲松齡所生活的時代的社會矛盾和人民的思想願望,熔鑄進了作家對生活的獨特的感受和認識。蒲松齡在《聊齋自志》中說:「集腋為裘,妄續幽冥之錄;浮白載筆,僅成孤憤之書:寄託如此,亦足悲矣!」在這部小說集中,作者是寄託了他從現實生活中產生的深沉的孤憤的。因此我們不能只是看《聊齋志異》奇異有趣的故事,當作一本消愁解悶的書來讀,而應該深入地去體會作者寄寓其中的愛和恨,悲憤和喜悅,以及產生這些思想感情的現實生活和深刻的歷史內容。由於《聊齋志異》是一部經歷了漫長時期才完成的短篇小說集,故事來源不同,作者的思想認識前後有發展變化,加上作者世界觀本身存在矛盾,因而全書的思想內容良莠不齊,比較復雜。但從總體看來,優秀之作佔半數以上,主要傾向是進步的,真實地揭示了現實生活的矛盾,反映了人民的理想、願望和要求。歌頌生活中的真、善、美,抨擊假、惡、丑,是蒲松齡創作《聊齋志異》總的藝術追求,也是這部短篇小說集最突出的思想特色。
郭沫若評價說:「寫鬼寫妖高人一籌,刺貪刺虐入木三分
Ⅸ 聊齋志異白秋練因聽到船上吟詩聲竟愛上吟詩人並思念成疾,體現了小說什麼特點
白秋練》是清代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故事裡,白秋練是比較罕見的白鰭豚精,慕蟾宮則是一位少年書生,其父是一商人,雇船往返於燕楚之間。夜裡閑得無聊,慕蟾宮就對著月亮吟詩,吟者無心聽者有意,船舷外的美人魚白秋練竟暗戀上慕公子,以致相思成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