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有聲完結 > 有聲小說徐悲鴻的一生打包

有聲小說徐悲鴻的一生打包

發布時間:2022-06-17 01:58:06

① 徐悲鴻生平事跡

1895年(光緒二十一年 乙未)1歲
7月19日出生於江蘇省宜興縣屺(qǐ)亭橋鎮。父親徐達章是私塾先生,能詩文,善書畫。母親魯氏從事家務。徐悲鴻為家中長子,原名壽康。
1901年(光緒二十七年 辛丑)6歲
從父識文斷句。
1902年(光緒二十八年 壬寅)7歲
開始執筆學書,每日揮毫塗寫,興趣盎然。
1904年(光緒三十年 甲辰)9歲
已讀完《詩》、《書》、《易》、《禮》和《左氏傳》等書目。正式從父習畫,每日臨摹晚清名家吳友如的畫作一幅,並且開始學習調色、設色等繪畫技能。

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 乙巳)10歲
幫父親在不重要的畫面上填彩敷色。歲末時,能夠幫鄉里人寫春聯。
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 戊申)13歲
隨父輾轉於鄰近的鄉村鎮里,賣畫為生。
1912年(民國元年 壬子)17歲
獨自到上海賣畫,並想借機學習西畫,以提高自身的繪畫水平。
1914年(民國三年 甲寅)19歲
父親病故。為養家糊口,返回故鄉並開始在彭城中學擔任圖畫教員,同時在始齊女子學校及宜興女子學校教習圖畫。

1915年(民國四年 乙卯)20歲
再次到上海。在黃警頑、黃震之的扶助下研習法、德文。結識畫家周湘、高奇峰、高劍父等人。
1916年(民國五年 丙辰)21歲
考入法國天主教會主辦的震旦大學。為猶太人哈同的「哈同花園」創作倉頡像,獲得高額報酬。結識維新派領袖康有為,並在書畫上深受康氏影響。
1917年(民國六年 丁巳)22歲
赴日本東京研究美術。回國後應蔡元培之邀受聘為北京大學「畫法研究會」導師。結識著名文人陳師曾。
1918年(民國七年 戊午)23歲
爭取到公派赴法留學的機會。與魯迅會晤。

1919年(民國八年 己未)24歲
3月,攜夫人蔣碧薇赴法留學。5月抵巴黎,入徐梁畫院進修。後考入巴黎美術學校,受教於弗拉芒格先生,接受正規的西畫教育。
1920年(民國九年 庚申)25歲
拜法國著名畫家達仰為師。

1921年(民國十年 辛酉)26歲
離開巴黎,轉至經濟蕭條的德國柏林,問學於畫家康普。
1922年(民國十一年 壬戌)27歲
從學於康普的同時,到博物館臨摹著名畫家倫勃朗的畫作,並常去動物園畫各種動物,以提高寫生能力。
1923年(民國十二年 癸亥)28歲
返回法國巴黎繼續學習。5月,作品《老婦》入選法國國家美術展覽會(沙龍)。

1924年(民國十三年 甲子)29歲
未接到北洋政府發放的學費,生活窘迫,胃病復發。繪畫技法日臻成熟。
1925年(民國十四年 乙丑)30歲
與游歷法國的黃孟圭結伴,途經新加坡回國。田漢在上海舉行「消寒會」,向文化界人士介紹和舉薦徐氏及其作品。
1926年(民國十五年 丙寅)31歲
春日,返回法國。夏季,至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並在此臨摹藝術大師約斯坦的《豐盛》,受益匪淺。自感這一年是創作最多的一年,其中不乏得意之作,如油畫《簫聲》、《睡》等。
1927年(民國十六年 丁卯)32歲
先後游歷了瑞士及義大利的米蘭、佛羅倫薩、羅馬等地,觀賞到眾多名家畫作。5月,法國國家美術展覽會展出其作品9件。秋,抵達上海,任國立第四中山大學(後改稱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

1928年(民國十七年 戊辰)33歲
1月,與田漢、歐陽予倩組織「南國社」。在上海成立南國藝術學院,擔任繪畫科主任。2月,應南京中央大學的聘請任藝術系教授。10月,任北平大學藝術學院院長,年底辭職。
1929年(民國十八年 己巳)34歲
專職在南京中央大學任教。在第一屆全國美術展覽會《美展匯刊》上連續發表《惑》、《惑之不解》等文章,批判了歐洲美術界的現代形式主義藝術流派及其對中國的影響。提倡繪畫的寫實性、創新性。
1930年(民國十九年 庚午)35歲
完成油畫《田橫五百士》。夏,在江西南昌走訪民間木雕藝人范振華。
1931年(民國二十年 辛未)36歲
春,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舉辦個人畫展。完成《九方皋》第七稿。
1932年(民國二十一年 壬申)37歲
在參照南齊謝赫提出的中國畫「六法」論的基礎上,根據西洋繪畫的藝術法則提出了在素描創作上應遵循的「七法」。
1933年(民國二十二年 癸酉)38歲
完成油畫《徯我後》。應法國國立美術館之邀前往巴黎舉辦中國近代繪畫展。
1934年(民國二十三年 甲戌)39歲
游歷義大利威尼斯、佛羅倫薩、羅馬等歷史文化名城。至德國柏林、前蘇聯莫斯科和列寧格勒等地舉辦中國近代畫展,宣傳中國傳統繪畫。此次歐洲之行,在法、比、德、意、蘇共舉辦展覽7次,在各大博物館、大學中成立四處「中國近代美術展覽室」。這次中國近代繪畫的歐洲巡禮引起了各國的普遍重視,宣傳了中國繪畫藝術。8月,返回南京。
1935年(民國二十四年 乙亥)40歲
捐獻作品及收藏,擬在廣西桂林獨秀峰下建一美術館,由於全國抗戰爆發,未能實現。
1936年(民國二十五年 丙子)41歲
與汪亞塵、顏文梁等人組織畫會「默社」。創作《逆風》、《沉吟》、《柳鵲》等畫作。
1937年(民國二十六年 丁丑)42歲
在香港、廣州、長沙等地舉辦畫展。在香港購得視為自己生命的宋人畫《八十七神仙圖》卷。10月,隨中央大學內遷赴重慶。創作《巴人汲水》。
1938年(民國二十七年 戊寅)43歲
繼續在中央大學藝術系任教。接受印度著名詩人泰戈爾的邀請籌備赴印辦展覽。10月,攜大批作品離開重慶。
1939年(民國二十八年 己卯)44歲
在新加坡舉辦籌賑畫展。在印度國際大學舉辦中國近代畫展。
1940年(民國二十九年 庚辰)45歲
繼續在印度逗留,與泰戈爾結下深厚的友誼。在加爾各答舉行作品展。完成中國畫《愚公移山》。
1941年(民國三十年 辛巳)46歲
由印度回國,途經檳城、怡保、吉隆坡等地,舉辦畫展,並將幾年來賣畫所得近10萬元美金全部捐出用於抗戰救災。
1942年(民國三十一年 壬午)47歲
在雲南保山、昆明舉辦畫展。至重慶,繼續在中央大學藝術系任教。在重慶磐溪籌備成立中國美術學院。
1943年(民國三十二年 癸未)48歲
繼續主持籌辦中國美術學院。在重慶舉辦畫展。
1944年(民國三十三年 甲申)49歲
因長期過度疲勞,患嚴重的高血壓及慢性腎炎,在中央醫院治療7個月,作品銳減。
1945年(民國三十四年 乙酉)50歲
與蔣碧微女士離婚。大病未愈,仍堅持在中央大學藝術系任教。在郭沫若起草的《文化界對時局進言》上簽名,主張廢除國民黨的一黨專政。
1946年(民國三十五年 丙戌)51歲
1月,與廖靜文女士結婚。擔任北平藝術專科學校校長,招納吳作人、李樺、葉淺予、馮法祀等一批有才華的進步美術家執教。擔任北平美術工作者協會名譽會長。
1947年(民國三十六年 丁亥)52歲
發表《新國畫建立之步驟》、《當前中國之藝術問題》等重要文章。
1948年(民國三十七年 戊子)53歲
與夫人廖靜文拒絕隨國民黨南遷,團結北平藝術專科學校全體師生員工保護學校。與吳作人、艾中信、董希文、馮法祀等人成立綜合性藝術團體「一二七藝術學會」。
1949年(民國三十八年 己丑)54歲
出席在前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首都布拉格舉行的第一屆保衛世界和平大會、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當選為全國文聯的全國委員、文聯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第一屆全國政協代表和北京市人民政協委員。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
1950年(庚寅)55歲
在全國戰斗英雄、勞動模範代表大會上為戰斗英雄畫像。為創作《毛主席在人民中》畫了大量速寫和構圖。
1951年(辛卯)56歲
抱病到山東導沭整沂水利工程工地體驗生活,為勞模、民工畫像,搜集反映新中國建設的素材。7月,患腦溢血,半身不遂。
1952年(壬辰)57歲
抱病卧床一年有餘,腦溢血病症尚未完全消除。自9月起,加強身體鍛煉。
1953年(癸巳)58歲
抱病指導中央美術學院教學工作,為結業班的學生講課,為教員油畫和素描進修小組上課。為抗美援朝的志願軍畫《奔馬》。9月23日,擔任第二次文代會執行主席,腦溢血症復發。26日晨,逝世於北京醫院。周恩來總理前往弔唁。入葬北京八寶山革命烈士公墓。

② 徐悲鴻生平和主要作品

徐悲鴻,中國著名國畫家、油畫家,畫「馬」名家,是中國現代寫實主義藝術奠基人,其獨特個性的繪畫風格自成一派,一生熱愛中國繪畫與美術教育事業,是中國現代美術事業的奠基者之一,中國國畫改革先驅者,被譽為「現代中國繪畫之父」。曾先後留日、法,游歷西歐諸國,觀摹研究西方美術,是中國公派留學美術第一人。徐悲鴻出身貧寒,自幼隨父親徐達章學習詩文書畫。1912年中國近代繪畫之父徐悲鴻17歲時便在宜興女子初級師范等學校任圖畫教員。1916年入上海復旦大學法文系半工半讀,並自學素描。1917年留學日本學習美術,不久回國,任北京大學畫法研究會導師,並兼職於孔德學院。
1919年赴法國留學,考入巴黎國立美術學校學習油畫、素描,並游歷西歐諸國,觀摩研究西方美術。1927年回國,先後任上海南國藝術學院美術系主任、中央大學(中央大學1949年更名為南京大學[6])藝術系教授、北京大學藝術學院院長。1933年起,先後在法國、比利時、義大利、英國、德國、蘇聯舉辦中國美術展覽和個人畫展。抗日戰爭爆發後,在香港、新加坡、印度舉辦義賣畫展,宣傳支援抗日。
後重返中央大學藝術系任教。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任中華全國美術工作者協會(現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等職,為第一屆全國政協代表。徐悲鴻的作品熔古今中外技法於一爐,顯示了極高的藝術技巧和廣博的藝術修養,是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典範,在我國美術史上起到了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巨大作用。
他擅長素描、油畫、中國畫。他把西方藝術手法融入到中國畫中,創造了新穎而獨特的風格。他的素描和油畫則滲入了中國畫的筆墨韻味。他的創作題材廣泛,山水、花鳥、走獸、人物、歷史、神話,無不落筆有神,徐悲鴻在作畫栩栩如生。
他的代表作油畫《田橫五百士》、《徯我後》、中國畫《九方皋》、《愚公移山》等巨幅作品,充滿了愛國主義情懷和對勞動人民的同情,表現了人民群眾堅韌不拔的毅力和威武不屈的精神,表達了對民族危亡的憂憤和對光明解放的嚮往。他常畫的奔馬、雄獅、晨雞等,給人以生機和力量,表現了令人振奮的積極精神。尤其他的奔馬,更是馳譽世界,幾近成了「現代中國畫」的「象徵」和「標志」。
徐悲鴻長期致力於美術教育工作。他發現和團結了眾多的美術界著名人士。他培養的學生中人材輩出,成為中國美術界的中堅骨幹。他對中國美術隊伍的建設和中國美術事業的發展作出的卓越貢獻,無與倫比,影響深遠。1953年9月26日, 徐悲鴻因腦溢血病逝,享年58歲。按照徐悲鴻的願望,夫人廖靜文女士將他的作品1200餘件,他一生節衣縮食收藏的唐、宋、元、明、清及近代著名書畫家的作品1200餘件,圖書、畫冊、碑帖等1萬余件, 全部捐獻給國家。次年,位於北京市西城區新街口北大街53號的徐悲鴻故居被辟為徐悲鴻紀念館,集中保存展出其作品,周恩來總理親自題寫「悲鴻故居」扁額。
2003年,為了紀念和弘揚徐悲鴻先生對中國美術事業的巨大貢獻,設立了全國書畫院系統最高美術獎項「徐悲鴻美術獎」。陳玉先、姚思敏、蔡超等十人為首屆獲獎的書畫家 。

③ 徐悲鴻一生

1895年7月19日,徐悲鴻出生在江蘇宜興的屺亭橋鎮。父親是個民間畫師,家境非常貧寒。他從小就跟父親讀書,9歲開始學畫,10歲時已能夠為父親的畫上顏色了。13歲那年,家鄉發生了大水災,他就隨著父親外出流浪。在流浪生活中,他開始接觸到日本和歐洲的繪畫,從此萌發了去日本、歐洲學習繪畫的願望。17歲時,父親病重,他肩負起全家生活的重擔,同時在宜興女子初級師范、始齊小學彭城中學擔任圖畫教師。不久父親去世,他決心離開故鄉,去上海尋找新的生活。
1915年,他來到上海。在貧困潦倒的時候,他到朋友的幫助,考進了震旦大學學習法文。後來,一個偶然的機會使他獲得了倉聖明智大學講授美術的職位,並且結識了康有為等有名的學者,得以觀賞些學者所收藏的大量的書畫碑帖,為他學習書法和後來創作中國畫奠定了深厚的基礎。
1917年5月,徐悲鴻赴日本學習繪畫;1919年3月,又以公費留學生的資格赴法國學習,進入巴黎高等美術學校。第二年,他認識了法國當代著名大畫家達仰,到達仰的賞識,從而進入他的畫室學習。1923年,徐悲鴻以優異成績通過巴黎高等美術學校的結業考試,並以老婦》一畫入選法國美展。以後,他先後去德國、比利時、瑞士、義大利等國游歷,廣泛地吸收歐洲繪畫的精華,充實自。在歐洲,他學習了整整八年。
1927年他學成歸國,先後擔任南國藝術學院教授、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北平藝術學院院長;創辦中國美術學院、北平藝專,長期從事美術教育工作,培養了大批美術人才成為我國現代卓越的美術教育家。
在從事美術教育工作的同時,為了弘揚我國的民族繪畫,1933年,他攜帶了許多中國近代的繪畫作品赴法國、德、比利時、義大利和蘇聯展覽,引起轟動,獲得很大的成功。抗日戰爭期間,他又多次將自己的作品送到新加坡等展售,將所得的錢款救濟祖國的難民。抗日戰爭勝利以後,他積極地支持學生參加民主運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他擔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當選為中華全國美術工作者協會主席。
繪畫創作上,徐悲鴻堅持現實主義,反對各種以「新潮」為名的形式主義;他的作品以人物造型精確寫實、神情逼肖著稱。對中國畫,他主張「 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絕者繼之,不佳者議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繪畫可采入者融之」。這就是說,優秀的,我們要遵守、繼承;不好的,要改革、增補;西方畫法中有可以採用的,要吸納、融化。他堅決主張藝術必須追求真實,追求真理。
徐悲鴻的這些繪畫主張,除了貫徹在他的美術教育中,還貫徹在創作實踐里。他一生創作了大量的油畫、中國畫和素描,究竟有多少幅,到今天都沒法統計。其中最著名的有《田橫五百士》、《九方皋》、《徯我後》、《愚公移山》、《逆風》、《風雨雞鳴》等寓有進步思想的歷史畫和花鳥畫,還有多簡練明快、富有生氣的風景畫,如《灕江春雨》。各種動物如獅子、牛、馬、貓、鵝、麻雀、老鷹都是他經常畫的題材,其中尤以畫馬馳譽中外。他的畫能夠融合中西技法而有自己的獨特面目和風格。他是我國現代的繪畫師,是我國現代油畫的奠基人之一。
徐悲鴻一生非常勤奮,不幸於1953年9月26日因腦溢血逝世,年僅58歲。畫家逝世以後,北京、宜興先後建立了「徐悲鴻紀念館」。紀念館里收藏著這位傑出畫家的遺作一千多幅,經常輪換展出。如果你有機會去北京或宜興,一定得去參觀一下。親眼看看這位藝術大師的原作,你將會覺得這是你一生中最難忘的一次美的享受,甚至是靈魂的禮。

④ 徐悲鴻的生平

徐悲鴻(1895-1953年),漢族,原名徐壽康,江蘇宜興市屺亭鎮人。中國現代畫家、美術教育家。曾留學法國學西畫,歸國後長期從事美術教育,先後任教於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系、北平大學藝術學院和北平藝專。1949年後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擅長人物、走獸、花鳥,主張現實主義,於傳統尤推崇任伯年,強調國畫改革融入西畫技法,作畫主張光線、造型,講求對象的解剖結構、骨骼的准確把握,並強調作品的思想內涵,對當時中國畫壇影響甚大,與張書旗、柳子谷三人被稱為畫壇的「金陵三傑」。所作國畫彩墨渾成,尤以奔馬享名於世。 徐悲鴻被尊稱為中國現代美術教育的奠基者,他主張發展「傳統中國畫」的改良,立足中國現代寫實主義美術,提出了近代國畫之頹廢背景下的《中國畫改良論》。 1953年9月26日,徐悲鴻因腦溢血病逝,享年58歲。按照徐悲鴻的遺願,夫人廖靜文女士將他的作品1200餘件,他一生節衣縮食收藏的唐、宋、元、明、清及近代著名書畫家的作品1200餘件,圖書、畫冊、碑帖等1萬余件, 全部捐獻給國家。

⑤ 你覺得《徐悲鴻一生》這本書怎樣

是的啊
紅顏知己太多了
難免爭風吃醋
蔣碧微與廖靜文
徐悲鴻在上海由同鄉朱子洲的介紹,認識了一位年長的宜興同鄉蔣梅笙。蔣家在當地是個頗有聲望的大戶人家,蔣梅笙當時在上海大同學院教國文,蔣家次女蔣碧微在十三歲時,便許配給蘇州查家,尚未過門。蔣碧微身材修長,白皙皮膚,眉目清秀,長著一頭閃亮烏黑的頭發。十九歲的蔣碧微認識悲鴻以後,常常不由自主地在心裡將在蘇州讀中學的未婚夫,一個家境衰微了的宦家子弟,與悲鴻比較,真覺得有天壤之別。她漸漸被悲鴻吸引,偷偷地愛上了他。開始,悲鴻並末察覺。直到有一天,蔣碧微聽到母親說,查家明年就要來迎娶了,她便失聲痛哭起來,悲鴻才好像了解她的心情似地拍拍她的肩膀說:「不要難過。」便匆匆走了。
當時悲鴻正處於父逝妻亡的悲痛心情中,而且他又專心致志於繪畫,無暇顧及其她。以至直到悲鴻准備東渡日本時,還未曾與蔣碧微有道單獨的接觸。但蔣碧微那多情的顧盼,有時也牽引他的心。

蔣碧微聽到悲鴻即將東渡日本、她是多麼想跟著他同去,但是,由於少女的羞澀和已經訂婚的種種顧慮,使她只能將這個願望痛苦地埋在心裡。但是,諳於人情世故的朱子洲早已洞察一切,自告奮勇地做了穿針引線的工作。
蔣碧微私奔前,曾留下「遺書」一封,其父已知內情,特意買了一口棺材,內裝石頭,並在《申報》上登了愛女病逝「訃告」,藉以掩人耳目。
當年,蔣碧薇為了追求愛情,拋棄富家小姐的生活,跟著一個窮書生離家

徐悲鴻與蔣碧微在上海 1928年

私奔,這在六十多年前封建思想彌漫著的舊社會當中,可真算個「事件」呢。
在日本徐悲鴻流連於書店和畫店,對藝術的如醉如痴的追求,使蔣碧微敏銳地看出,徐悲鴻只愛藝術,並不愛她。一對情侶剛剛開始共同生活的時候,就投下濃重的陰影。
到法國留學,徐悲鴻決定帶蔣碧微一同去巴黎,他希望蔣到世界藝術中心巴黎後,愛上藝術,成為志同道合的朋友。徐悲鴻攻美術,蔣碧微學音樂。二人彼此尊敬,互相鼓勵,當時在留法同學中不知引得多少人羨慕。二人也著實嘗過一段甜蜜的生活。
在柏林,認識在倫敦學習美術的中國學生張道藩,正在那裡旅遊,特地訪問了悲鴻,對悲鴻表示欽慕。不久,他又去巴黎學畫。在那兵荒馬亂的年月里,這位來自貴州貧家子弟能留洋求學的,很不簡單。張道藩舉止闊綽,無心學習,他仰慕的只是歐洲的物質文明,留學只不過是為了鍍金。因此,他在繪畫上一無所成。回國後,卻官運享通,步步高升,當過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長、國民黨政府教育部長,最後做到「立法院院長」。張道藩第一次見到蔣碧微,就對她有好感。悲鴻回到中國後,蔣碧微還留在巴黎,和張道藩等人經常在一起聊天、看電影、跳舞,張道藩對她殷勤、細致,使她覺得他們兩人在一起是多麼契合,他們親密關系已成為巴黎一些朋友們暗中議論的話題。
徐蔣當初的戀愛,原是一見鍾情的。在法國相處一段時間後,即發現彼此性格間的差距。加上張道藩的從中作梗;以及後來徐悲鴻與學生孫多慈發生所謂熱戀,他們夫妻感情漸漸惡化了。孫多慈是安徽壽縣人,她並沒有絕色的姿容,也不愛與人交往,是一個很普通的身材纖細的姑娘。她以繪畫100分的成績,考取中央大學藝術系。在當時女學生中,像她這樣才華出眾的並不多見。十分愛惜人才的徐悲鴻有時按捺不住心中的滿意,說幾句稱贊和鼓勵的話,誰知道,這些話馬上就傳到蔣碧微那裡。免不了家庭又摻進了新的糾紛。雖經朋友們不斷勸解,也無法彌補與日俱增的裂痕,終於走上了離婚的道路。離婚後的蔣碧薇帶著一兒一女走出了徐家。1948年,蔣碧薇隨張道藩去了台灣,徐悲鴻和孩子們都留在大陸。
張道藩確是真情實意千方百計追求蔣碧薇的,也贏得了蔣對他的相應的愛情。徐蔣離婚後,他們就同居了,可是蔣從不以張太太的名義作任何活動,二人始終沒有辦結婚手續,原因是張還有個法國妻子在巴黎。蔣碧薇就這樣委屈求全地過著,從無半句怨言,一直默默地過了三十來個寒暑,直到張道藩逝去前一年才分開。那一年,張的名分上的法國妻子忽然來到台灣找張「院長」了,夫妻相見之下,當然吵得很厲害。張道藩提議簽字離婚,法國夫人卻說得好:「你不愛我,是你的事;我愛你,難道犯法嗎?如今我老了,你使我痛苦多年,我也不讓你好受,這一生休想我簽字離婚。」法國太太似乎得了高人的指點,她直接找蔣介石告御狀,請「總統」主持公道。不然的話,她就向新聞界特別是西方記者陳說一切。張道藩無話可說,名譽、地位、前途最重要嘛——只好屈服下來,回到法國太太的懷抱。
蔣碧薇這方面呢,不用說,她的自尊心受到了極度的損害。三十年來的煩惱、痛苦夾雜著甜蜜的生活,許許多多、星星點點、各種各樣的回憶,這時候,象是一場夢醒過來了!
蔣碧微做事一向細心,她將那多麼年來徐與張給她的每一件東西都留起來了,凡徐張兩公寫給她的書信,即使一張小紙條,她都保存著,正好作為傳的材料。於是,她就寫了"我與悲鴻"、"我與道藩"兩部回憶錄。轟動一時,成為台灣的暢銷書。說來也巧,這部書出版之日,正是張道藩生病進住醫院之時,於是台灣社會的攸攸之口便說張道藩是因蔣的自傳而氣病的。不久,張道藩病情急劇惡化而溘然長逝,好事多嘴的閑人就更說,蔣碧薇的回憶錄是張道藩的催命符。
蔣碧薇,前幾年也已去世了,遺下了徐悲鴻的多幅名畫和張道藩的一些著作及書籍,全都捐給了台灣的歷史博物館。

廖靜文是1942年在重慶報名應考中國美術學院圖書管理員時認識徐悲鴻的,幫助徐悲鴻整理藏書和藏畫。當時徐悲鴻已和蔣碧微分居,一個人獨居生活。由於工作在徐悲鴻身旁,加深了對徐悲鴻的同情、憐憫和尊敬,徐悲鴻也愛上了她。當時徐悲鴻四十八歲,廖靜文二十八歲,但是感情這東西卻往往出人意料,廖靜文出現,重新燃起徐悲鴻渴求愛情和家庭的慾望,終干向廖靜文表白自己的愛戀。他們跨越年齡的障礙,走到了一起,在貴陽正式舉行了訂婚禮,按當時的習慣,在報紙上登了一則啟事,在這之前三天,徐悲鴻還正式在報上刊登一則聲明:
徐悲鴻廖靜文在築訂婚、敬告親友。

廖靜文畫像 1943牟

在這之前三天,徐悲鴻先生還正式在報上刊登了一則聲明:
悲鴻與蔣碧微女士因意志不合。斷絕同居關系,已歷八年。中經親友調解。蔣女士堅持己見,破鏡已難重圓。此後悲鴻一切。與蔣女士毫不相涉。茲恐社會末盡深知。特此聲明。
正當廖靜文和悲鴻准備結婚之時。蔣碧微忽然提出要辦理離婚手續的要求,並向悲鴻索取現款一百萬元,古畫四十幅,悲鴻的作品一百幅,作為她今後的生活費,此外,還須將每月收入的一半交給她,作為兒女撫養費。
徐悲鴻和蔣碧微沒有辦結婚手續,不存在要辦理離婚手續的問題。因此律師一再說,除了負擔兒女撫養以外,對她那些要求都可不予置理。但悲鴻在對待蔣碧敞的態度上,從來是忍讓的,他永遠未能忘懷和蔣碧微最初的愛情和在巴黎那

段艱苦的生活,所以決定竭盡所能來滿足她的願望。
於是,他又開始日夜不停地作畫。他不僅要畫一百幅國畫給蔣碧微,而且要畫一批畫出賣,以籌足一百萬元。徐悲鴻畫的第一批國畫五十幅完成後,送交蔣碧微。另外,還有四十幅徐悲鴻收藏的古畫,其中有她點名要的任伯年的傑作《九老圖,及現款二十萬元也同時送

徐悲鴻與廖靜文在北海公園 1953年

去。後來蔣碧微又重提辦理離婚的事,並且說原先付給她的二十萬元,她已花光了,要悲鴻再付給她一百萬元,和一百幅畫,原已付的五十幅畫也不算數了。此外,還提出每月付給兒女撫養費每人二萬元。
當時,悲鴻雖是最高一級的教授,但每月薪金也不到二萬元。於是,廖靜文進城去找郭沫若夫婦商量。郭老介紹我去找沈鉤儒律師,沈鈞儒律師是位德高望重的長者。他很同情悲鴻,十分熱情地答應承辦此事。他說,本來同居關系不必辦理什麼手續,但為了避免蔣碧微糾纏不休,還是立一個正式字據了結為好。
沈鈞儒律師為此事奔走、磋商,但蔣碧微對她所提的苛刻條件毫不讓步。最後,悲鴻又只好完全按照蔣碧微的條件達成協議。除已付的二十萬元、四十幅畫和五十幅悲鴻的作品外,悲鴻再一次付給蔣碧微國幣一百萬元,國畫一百幅;兒女跟隨蔣碧微生活,每月由悲鴻付給每人撫養費二萬元。

那天,由沈鈞儒律師到場作證,雙方在離婚協議上簽了字。悲鴻除了帶給蔣碧微的一百萬元和一百幅國畫以外,他還將一幅油畫《琴課》帶去送給她。那是描繪蔣碧微在巴黎時練習小提琴的油畫,他知道蔣碧微很喜愛這幅畫像。在最後分手的—刻,悲鴻還顧念著舊情。這個不幸的家庭悲劇,終於拉上了最後的幃幕。

病中徐悲鴻,右為廖靜文

當天,蔣碧微就帶著錢和畫,去到了張道藩主管下的「中國文藝讓」,在那裡打了一個通宵的麻將。也許她因為得到那麼一大筆錢和名貴的畫而感到十分愉快吧?
不久,悲鴻和廖靜文在重慶中蘇文化協會舉行了婚禮,由郭沫若先生和沈鈞儒先生證婚。悲鴻的許多朋友和學生都來參加了我們的婚禮。由於事先聲明「概不收禮」,他的學生們便買了許多鮮花花籃。那些美麗的五彩續紛的鮮花,將會場點綴得十分艷麗和莊重。郭沫若先生還寫了一首詩祝賀:
嘉陵江水碧於茶.
松竹青青勝似花。
別是一番新氣象.
磐溪風月畫人家。
悲鴻新家異常簡陋的,沒有為結婚購置任何一件用品,全部傢具依舊是那張未曾油漆過的木床,一張未曾油漆的寫字台和一個木櫃,兩把藤椅和一張帆布

躺椅,依舊和大家一起吃著粗糙的伙食,依舊點煤油燈……但他們卻感到無限愉快和幸福。悲鴻不止一次地對廖靜文說:「我真正找到了我所愛的人!除了你,沒有人能對我有這樣真誠、堅定、純潔、無私的愛情,我用什麼來報答你呢?」「我欠著你的情分,我要把我最珍愛的東西都送給你。」悲鴻決定,把他十分珍愛一些比較滿意的作品,將它

75歲的徐悲鴻夫人坐在徐悲鴻1943年
為她畫的《徐夫人像》前.

們全部送給廖靜文,寫上她的名字。後來我們看到徐悲鴻在許多畫上題寫了「靜文愛妻保存」的字跡。
徐悲鴻逝世後, 廖靜文擔任徐悲鴻紀念館館長,一九八二年寫了《徐悲鴻一生》一書,很多讀者流著眼淚讀完這本書,為徐悲鴻由一個貧苦農村的兒子而走向世界的坎坷歷程而感動,也為他那不幸的婚姻以及他和廖靜文短促的愛情而落淚。

⑥ 徐悲鴻的故事

1、與人打賭

徐悲鴻先生剛剛去法國留學的時候,開始有一位外國同學瞧不起中國,徐悲鴻先生很義正言辭的對那個學生說:「既然你瞧不起我的國家,那麼好,從現在開始,我代表我的國家,你代表你的國家,我們來等到畢業的時候再看。」此後,徐悲鴻先生發憤圖強努力練習,鑽研繪畫。

2、換伯年畫

徐悲鴻一生崇拜任伯年,自說是任伯年「後身」,因任伯年死的那天,正是徐悲鴻出生之日。想不到,任伯年五十六歲去世,徐悲鴻也只活了五十八歲。

徐悲鴻注意收藏任伯年作品,但由於徐悲鴻不願賣畫,生活拮據,見到任伯年畫,只能拿自己的畫和別人交換。最初,徐畫三、四張才換任畫一張,後來逐漸減少,到四十年代,一張徐畫就能換任畫一張。

徐悲鴻為任伯年編寫了年譜。他在其中評價道,任伯年繪畫最精彩處,在對象嘴和腳的描繪,挺拔而有力。

3、枯枝朽木

1929年9月,徐悲鴻由蔡元培引薦,就任北平大學藝術學院院長。徐悲鴻轉而聘齊白石為教授。當時的北平畫壇,死氣沉沉,以摹仿古人為能事,保守勢力相當頑固。木匠出生的齊白石大膽創新,變革畫法,可惜,卻得不到多少響應,北平畫壇對他一片冷嘲熱諷。

當徐悲鴻乘坐四輪馬車來到齊家時,齊白石為其誠心而感動:「我一個星塘老屋拿斧子的木匠,怎敢到高等學府當教授呢?」

「你豈止能教授我徐悲鴻的學生,也能教我徐悲鴻本人啊!」徐悲鴻說,「齊先生,我徐某正要借重您這把斧子,來砍砍北平畫壇上的枯枝朽木!」

4、愛國故事

「七七事變」後,日寇到處燒殺搶掠,使數以萬計的難民逃離家鄉。徐悲鴻冥思苦想:「該如何為國家。為人民、為抗戰出一點力呢?」他決定去新加坡舉辦畫展,籌款捐助難民,同時向海外華僑宣傳抗戰的道理。

1938年歲末,他來到新加坡,正值盛暑天氣。為了准備大量作品在畫展上出售,每天站在畫案前,揮汗如雨地作畫,夜以繼日地工作起來。一位華僑朋友勸阻他不必如此不分晝夜地作畫,徐悲鴻說:「我是在為祖國苦難中的同胞作畫啊!」

日日夜夜的煎熬使徐悲鴻突然病倒了,腰部劇烈疼痛,他被迫在病床上躺了下來。腰疼尚未痊癒,他又頑強地拿起了畫筆。畫展如期開幕,華僑們踴躍支持祖國抗戰,競相購買徐悲鴻的作品。畫展結束後,他把賣得的巨額畫款,全部捐獻用來救濟難氏,自己分文不取,連路費也是自己負擔。

5、徐悲鴻勵志學畫

一天,一個外國學生很不禮貌地沖著徐悲鴻說:「徐先生,我明白達仰很看重你,但你別以為進了達仰的門就能當畫家。你們中國人就是到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徐悲鴻被激怒了,但是他明白,靠爭論是無法改變別人的無知和偏見的,務必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

從此,徐悲鴻更加奮發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駿馬,日夜賓士,勇往直前。那個外國學生,看了徐悲鴻的作品,十分震驚。他找到徐悲鴻,鞠了一躬說:"我承認中國人是很有才能的。看來我犯了一個錯誤,用中國話來說,那就是'有眼不識泰山'。"

⑦ 徐悲鴻的詳細資料和經歷

徐悲鴻座右銘:"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
現代畫家、美術教育家

⑧ 徐悲鴻的人物生平

在20歲時再度來到上海,在友人的扶助下,他考入法國天主教會主辦的震旦大學,為日後的赴法留學打下了一定的法語基礎。其間認識了著名的油畫家周湘、嶺南畫派的代表人物高奇峰、高劍父,在畫作上得到了他們的贊許和指點,增強了繪畫創作的信心。他還結識了維新派領袖康有為,在其影響下確立了自己的創作思路。在康氏「鄙薄四王,推崇宋法」的藝術觀念影響下,他對只重筆墨不求新意的「四王」加以貶薄,認為只有唐代吳道子、閻立本、李思訓,五代黃筌,北宋李成、范寬等人的寫實繪畫才具精深之妙。在康有為的支持下,他觀摩各種名碑古拓,潛心臨摹《經石峪》、《爨龍顏碑》、《張猛龍碑》、《石門銘》等,深得北碑真髓,書法得以長進。後獲得赴日本東京研究美術的資助,在日本,徐悲鴻飽覽了公私收藏的大量珍品佳作,深切地感受到日本畫家能夠會心於造物,在創作上寫實求真,但在創作上缺少中國文人畫的筆情墨韻,無蘊藉朴茂之風。
徐悲鴻從日本歸國後受聘為北京大學「畫法研究會」導師。在京期間,相繼結識了蔡元培、陳師曾、梅蘭芳及魯迅等各界名人,深受新文化運動思潮的影響,樹立了民主與科學的思想。 1919年赴法國留學,考入巴黎國立美術學校學習油畫、素描,並游歷西歐諸國,觀摩研究西方美術。在北洋政府的資助下,24歲的徐悲鴻到法國學習繪畫。抵歐之初,他參觀了英國的大英博物館、國家畫廊、皇家學院的展覽會以及法國的盧佛宮美術館,目睹了大量文藝復興時期以來的優秀作品。徐悲鴻感到自己過去所作的中國畫是「 體物不精而手放佚,動不中繩,如無韁之馬難以控制。」於是,他刻苦鑽研畫學,並考入巴黎美術學校,受教於弗拉芒格先生,開始接受正規的西方繪畫教育。弗拉芒格擅長於歷史題材的人物畫,其畫作不尚細節的刻畫而注重色彩的和諧搭配與互襯,對徐悲鴻日後油畫風格的形成有著巨大的影響。
徐悲鴻每日樂此不疲地進行西洋畫的基本功訓練,上午在巴黎美術學校學習,下午去敘里昂研究所畫模特兒,有時還抽空去觀摩各種展覽會。此期間他有幸結識了著名畫家柯羅的弟子藝術大師達仰,每星期日攜畫到達仰畫室求教。達仰「勿慕時尚,毋甘小就」及注重默畫的藝術思想對他影響較大,使得他沒有追隨當時法國日漸興盛的現代派畫風,而是踏踏實實地鑽研歐洲文藝復興以來的學院派藝術,在繼承古典藝術嚴謹完美的造型特點的同時,掌握了嫻熟的繪畫技巧。留學4年之後,徐悲鴻的繪畫水平已達到可與歐洲同時期的藝術家相媲美的地步,其油畫作品《老婦》入選法國國家美術展覽會(沙龍)。
由於北洋政府一度中斷學費,徐悲鴻被迫轉至消費水平較低的德國柏林。在那裡,徐悲鴻仍然不放過每一個學習的機會。他求教於畫家康普,到博物館臨摹著名畫家倫勃朗的畫作,並且常去動物園畫獅子、老虎、馬等各種動物,以提高自己的寫生能力。當徐悲鴻重新獲得留學經費後,便立即從德國返回法國繼續學習。他抓緊每一寸時光,在名師們正規而系統的訓練和他本人孜孜不倦的努力鑽研下,繪畫水平日漸提高,創作出一系列以肖像、人體、風景為主題的優秀的素描、油畫作品,如《撫貓人像》、《持棍老人》、《自畫像》等。
徐悲鴻在旅歐的最後階段還先後走訪了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義大利的米蘭、佛羅倫薩、羅馬及瑞士等地。美麗的異國風光令他陶醉,歐洲繪畫大師們的佳作令他受益匪淺。長達8年的旅歐生涯,塑就了他此後一生的審美意趣、創作理念和藝術風格。 學有所成的徐悲鴻在32歲這一年回到中國,開始在國內投身於美術教育工作,發展自己的藝術事業。他參與了田漢、歐陽予倩組織的「南國社」,積極倡 導「求美、求善之前先得求真」的「南國精神」。他陸續創作出取材於歷史或古代寓言的大幅繪畫,這些畫作借古喻今,觀者從中能夠強烈地感受到畫家熱愛祖國和人民的真摯之情。1931年日軍侵華加劇,民族危亡之際,徐悲鴻創作了希望國家重視和招納人才的國畫《九方皋》;1933年創作了油畫《徯我後》,表達苦難民眾對賢君的渴望 之情;1939年創作《珍妮小姐畫像》,為徐悲鴻最著名的油畫人物肖像之一,為支持國內抗戰而作;1940年完成了國畫《愚公移山》,贊譽中國民眾堅忍不拔的毅力和奪取抗日最後勝利的頑強意志。除此之外,還創作了《巴人汲水》、《巴之貧婦》等現實題材,《灕江春雨》、《天回山》等山水題材以及大量人物肖像和動物題材的作品。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徐悲鴻在擔任政務、行政工作的同時,仍筆耕不輟地進行創作,滿腔熱情地描繪新中國建設中的新人、新事、新面貌。他為戰斗英雄畫像,到山東導沭整沂水利工程工地體驗生活,為勞模、民工畫像,搜集一點一滴反映新中國建設的素材。不幸的是,這一切藝術活動因畫家過早地離開人世戛然而止。

⑨ 徐悲鴻全集故事請詳細介紹


(1895—1953年),江蘇
人,原名壽康。中國現代美術事業的
之一,傑出的畫家和美術教育家。
父親是個小有名氣的畫家。自幼承襲家學,研習


,他接受
聘請,任北京大學畫法研究會導師,
留學法國,後又轉往柏林、比利時研習素描和油畫。學習畫畫、素描,觀摩、研究西方美術。1927年回國,先後任上海南國藝術學院美術系主任、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
藝術學院院長、北平藝術專科學校校長。新中國建立後,任首屆中華全國美術工作者協會主席、
院長等職。

堅持現實主義藝術道路,創作了《
》、《
》、《巴人汲水》、《
》等一系列對現代
、油畫的發展有著巨大影響的優秀作品,在
上起到了
的巨大作用,是我國偉大的愛

徐悲鴻先生不得不令人記住的故事
徐悲鴻先生剛剛去法國留學的時候,開始有一位外國同學瞧不起中國,徐悲鴻先生很
的對那個學生說:「既然你瞧不起我的國家
那麼好,從現在開始,我代表我的國家,你代表你的國家,我們來等到畢業的時候再看。」此後,徐悲鴻先生
努力練習,鑽研繪畫,後來一
畫驚人,震驚了巴黎藝術界,從此徐悲鴻先生踏上了一位愛國主義畫家的偉大道路……
徐悲鴻夫人
先生訪談錄 悲兮
君憫
靜兮
文洗萬代 文|

……
河流唱著歌,
很快地流去,
沖破所有的

但山峰都留在那裡。
懷念著,
滿懷依依之情。
……
——
[印度]
[編輯本段]
先生接受
林專訪
在徐悲鴻先生
111周年之際,我們采訪了
先生。刊出了部分作品,以表達對藝壇
徐悲鴻的深切懷念以及徐悲鴻夫人廖靜文先生的深深景仰。

林:人們都知道徐悲鴻先生是藝壇
,偉大的美術教肓家。可能很少有人知道,他在沒有成名前,同我們現在的每個普通人一樣,也在為生存而奔波。甚至,他當時的處境比我們大多數人還要差:作為家中長子,他過早地承擔了家庭的一切。廖先生,您編著的《
.徐悲鴻的一生》,我讀過很多遍。其中,徐悲鴻先生說的一句話:「一個人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而能夠自拔,才不算懦弱呵!」,對我產生了很大影響。一個人在藝術道路上的成功,是不是與其
追求有極大關系?請您結合徐悲鴻先生的一生談一下?
廖靜文:悲鴻

出生於江蘇省宜
屺亭橋鎮。這一年,甲午海戰剛剛結束,一系列不平等的條約加深了人民的苦難。農村日益凋敝,很多人破產流亡。悲鴻家裡僅僅依靠他父親鬻字賣畫已不能維持,幼年的悲鴻也要跟著父親參加勞動。13歲時,家鄉發生
,他隨父親外出謀生。6年後,悲鴻的父親病逝。他決心看一下
,來到了上海。不像現在,那時找一份工作是很難的事情。數次希望,幾次破滅。淪落上海的苦悶,找不到工作的煩惱,飢寒交迫……這一切,使得悲鴻瀕於絕望,面對著滾滾不息的
他一度想結束自己年輕的生命。這時,他想到了母親,想到了幫助過他的人,想到了自己的理想……。人,關鍵時挺一下,就過來了。否則,不會有日後悲鴻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先生推薦,悲鴻受聘擔任北平藝術學院院長。以復興中國藝術為己任的悲鴻,提出了革新的主張。尤其在用人方面,他也不
,以「一口反萬眾」的堅定態度聘請了白
為教授。白
也曾在一首詩中提到「草廬三顧不言辭,何況雕蟲老畫師」。悲鴻一生中,只要他認為對的事情,是決對不會放棄。
所謂「新舊國畫論戰」中,我也勸說過悲鴻離開北平,他說:「走就意味著妥協,而且不管我到什麼地方,都會有斗爭。為了中國美術的發展,我必須走這條艱難的斗爭道路」。

.......

⑩ 徐悲鴻一生的內容簡介

本書用充滿深厚感情的筆觸,描繪了中國傑出畫家徐悲鴻的一生——由一個貧苦農民的兒子,成長為享譽國內外的傑出畫家和開創中國美術教育的一代宗師的坎坷歷程,描寫了他對祖國和人民的摯愛,敘述了他曾經不幸的婚姻以及他與作者短促的愛情。書中流露的對徐悲鴻的感情,瀉於筆端,感人至深,文筆優美自然。
本書版本採用中國青年出版社1999年版。

閱讀全文

與有聲小說徐悲鴻的一生打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主角有兩個職業的網游小說 瀏覽:716
有沒有女主男主都是豪門的小說全集 瀏覽:342
小說區都市激情校園春色 瀏覽:437
銀老師的小說全集 瀏覽:552
女生現代空間小說推薦 瀏覽:141
小說燎火總裁潛規質 瀏覽:639
求一部古代言情小說 瀏覽:851
古裝穿越小說王妃是葉寧 瀏覽:86
玄幻小說穿越篇 瀏覽:993
回到古代做道士的小說 瀏覽:856
金庸小說全集精裝下載 瀏覽:1
小說女主角叫周晴晴 瀏覽:470
古風玄幻小說女強推薦 瀏覽:194
這個前任竟然該死的甜美小說免費閱讀 瀏覽:38
重生之時代若花無夜小說 瀏覽:943
最強尊上系統小說閱讀全文 瀏覽:456
月上重火同人小說 瀏覽:735
重生古風小說女主後悔 瀏覽:372
狗丈夫全文小說在線閱讀 瀏覽:924
男主角叫楚寒的小說全集 瀏覽: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