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有聲完結 > 吶喊是魯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說的結集當時正值五四

吶喊是魯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說的結集當時正值五四

發布時間:2022-06-18 14:25:08

⑴ 誰能幫幫我!《吶喊》故事梗概!

吶喊》是魯迅1918~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說的結集,共收錄小說15篇,其中《狂人日記》、《孔已己》、《阿Q正傳》等文章都為魯迅的代表作。當時正值"五四"革命精神高揚時期,作者創作小說意在描寫"病態社會的不幸的人們",並為新文化運動"吶喊"。作品真實地描繪了從辛亥革命到"五四"時期的社會生活,揭示了種種深層次的社會矛盾,對封建制度及陳腐的傳統觀念進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徹底的否定,表現出對民族生存的濃重的憂患意識和對社會變革的強烈渴望。作品明顯地保留著作者於"五四"高潮時期,在結束了一段時間的沉默之後,奮起呼喊的特色。在藝術上,由於吸收和借鑒了外國小說的創作方法與表現手法,因此,本書中的作品以其"表現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別",令人耳目一新。_

⑵ 吶喊表達了什麼

1、控訴踐踏生命的封建傳統。

2、深刻揭露封建制度、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

3、深入剖析國民及民族的劣根性。

4、描寫激烈的社會矛盾下苦苦掙扎的知識分子的命運。

小說集真實地描繪了從辛亥革命到五四運動時期的社會生活,從革命民主主義出發,抱著啟蒙主義目的和人道主義精神,揭示了種種深層次的社會矛盾,對舊時中國的制度及部分陳腐的傳統觀念進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較徹底的否定,表現出對民族生存濃重的憂患意識和對社會變革的強烈希望

(2)吶喊是魯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說的結集當時正值五四擴展閱讀:

《吶喊》主要篇章

1、《狂人日記》以第一人稱的口吻敘述了一個「狂人」的故事,他害怕所有人的眼光,總覺得人們想害他,想吃掉他。醫生給他看病,讓他「靜養」,他便認為是讓他養肥可以多吃肉。他記得大哥曾對他講過「易子而食」「寢皮食肉」之事,然後想起「妹子」死時,大哥勸母親不要哭,便認為妹子是被大哥吃了。

「狂人」越反抗「吃人」,越被認為是「瘋子」,當他完全失望於改造周圍環境時,他也「痊癒」了,去某地當候補官了。小說中的「狂人」實際上是覺醒的知識分子形象,他周圍都是被封建禮教侵蝕了靈魂的人,他所害怕和反抗的則是封建傳統吃人的慣例。

2、《孔乙己》講述一個沒有考上秀才的讀書人的悲劇遭遇。主人公孔乙己是個心地善良的人,但他在科舉制度毒害下,除了滿口「之乎者也」之外,一無所能,窮途潦倒,成了人們取笑的資料。為生活所迫,他偶爾做些小偷小竊的事,終於被打斷了腿,在生活的折磨下默默死去。

小說通過對人物性格和遭遇的生動描寫,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的腐朽,鞭撻了封建教育對知識分子心靈的戕害。

3、《葯》表現了現代史上重大而發人深思的主題。作品描述華老栓用被統治者殺害的革命者夏瑜的鮮血蘸成「人血饅頭」為兒子治病的故事。

一個革命者為民眾的解放而慷慨犧牲,他的鮮血卻被民眾當作治病的靈葯,這種強烈的反差,有力地揭示了舊民主革命與民眾的嚴重隔膜,揭露了長期的封建統治給人民造成的麻木和愚昧。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吶喊

⑶ 魯迅 吶喊賞析

這篇文章是魯迅為自己的小說集《吶喊》寫的序言。《吶喊》共收作品十四篇,起於1918年的《狂人日記》,迄於1922年的《社戲》。作品的選材,「多采自病態的社會的不幸的人們中,意思是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魯迅 《南腔北調集·我怎麼做起小說來》)而當時的魯迅認為最須急切地療救的,正如這篇自序所言,是人的「病態」的靈魂。因此,《〈吶喊〉自序》是魯迅作品中一篇十分重要的作品。我們要理解魯迅憂憤深廣的思想和簡括鮮明的藝術風格,都應該從這篇序文入手。

這篇序文,勾勒出了作者前期思想的發展脈絡,同時對游盪在當時背景中的自弦靈魂進行了深入的剖析。

在這篇序文里,「醫病」的問題,成為作者用於表述過去的一個基本線索。首先是為父親買葯醫病,結果,「我的父親終於日復一日的亡故了」。接著是上日本的醫學專門學校學醫,決心「求治象我父親似的被誤的病人的疾苦。」但作者看到的「一樣是強壯的體格,而顯示麻木的神情」的一群中國看客。作者從這群看客的身上,看到不再是身體的疾病,而是精神上的病症。作者由關注身體的病痛到關注精神的病痛,展示了作者思想發展的進程。這一思想轉化的進程,對作者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同時,從藝術表現上,作者思想的這種轉化,又僅僅是通過並不曾為他人所注重的幾則小事的表述來實現的,這顯示出作者准確、精到的把握能力和藝術表現力。

在這篇序文里,作者並沒有迴避自己曾有的猶疑和孤寂,體現出了坦盪率直的藝術品格。而作為一篇序文,作品又恰當地提示了他所以要作小說的緣由:「鐵屋子」作為作者對傳統中國社會的象徵,它既顯現了魯迅深居其中的寂寞孤苦,同時也昭示了作者要領著國人從精神上走出它的決心。於是,「吶喊」就成為作者從深寂孤苦中所噴射出的一腔激情孤憤。從集子中所收作品看,也明顯地保留著作者於「五四」高潮時期,在結束一段的沉默之後奮起呼喚的特色。

這篇序文的寫作特點,突出地體現出作者的用筆素樸、簡括,不事鋪排。這種筆觸,與他深沉冷峻的思想桴鼓相應;同時作者的素樸、簡括,並不意味著作者思路的單調、狹促。作者在描述生活鎖事的同時,總是把他的得寸進尺觸,抵向我們的心靈和精神。至今,這篇序文仍以它簡括深思的藝術個性和憂憤深廣的思想,給讀者帶來深層次的思索。
然而《吶喊》是魯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說的結集,作品真實地描繪了從辛亥革命到五四時期的社會生活,揭示了種種深層次的社會矛盾,對中國舊有制度及陳腐的傳統觀念進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徹底的否定,表現出對民族生存濃重的憂患意識和對社會變革的強烈渴望。
這部小說集於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出版社出版,集中有《狂人日記》、《葯》、《明天》、《阿Q正傳》等十四篇小說,出版後得到很大回響。
在《吶喊》序中,魯迅談到他棄醫從文的經過和目的。他於1898年到南京江南水師學堂肄業,第二年改入江南陸師學堂附設的礦務鐵路學堂,1902年畢業後即由清政府派赴日本留學,1904年進仙台的醫學專門學校,1906年中止學醫,回東京准備從事文藝運動。是一次課堂上看畫片的經歷使他棄醫從文的。他回憶道:『有一回,我竟在畫片上忽然會見我久違的許多中國人了,一個綁在中間,許多站在左右,一樣是強壯的體格,而顯出麻木的神情。
據解說,則綁著的是替俄國做了軍事上的偵探,正要被日軍砍下頭顱來示眾,而圍著的便是來賞鑒這示眾的盛舉的人們。』他『便覺得醫學並非一件緊要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為不幸的。所以我們的第一要著,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而善於改變精神的是,我那時以為當然要推文藝,於是想提倡文藝運動了。』
魯迅又談到他把《狂人日記》等小說投稿到《新青年》的經過。他曾問辦《新青年》的朋友:『假如一間鐵屋子,是絕無窗戶而萬難破毀的,裡面有許多熟睡的人們,不久都要悶死了,然而是從昏睡入死滅,並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現在你大嚷起來,驚起了較為清醒的幾個人,使這不幸的少數者來受無可挽救的臨終的苦楚,你倒以為對得起他們么?』那人答道:『然而幾個人既然起來,你不能說決沒有毀壞這鐵屋的希望。』於是他便寫了《狂人日記》,此後還陸續推出了另外十餘篇。魯迅是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叫醒『鐵屋』中的人,使國人得救。談到《吶喊》的名稱,他說:『在我自己,本以為現在是已經並非一個切迫而不能已於言的人了,但或者也還未能忘懷於當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罷,所以有時候仍不免吶喊幾聲,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賓士的猛士,使他不憚於前驅。至於我的喊聲是勇猛或是悲哀,是可憎或是可笑,那倒是不暇顧及的;但既然是吶喊,則當然須聽將令的了,所以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筆,在《葯》的瑜兒的墳上平空添上一個花環,在《明天》里也不敘單四嫂子竟沒有做到看見兒子的夢,因為那時的主將是不主張消極的。至於自己,卻也並不願將自以為苦的寂寞,再來傳染給也如我那年輕時候似的正做著好夢的青年。
魯迅的小說是中國現代白話小說的奠基之作和經典之作,它以無窮的魅力,風行了大半個世紀,至今不衰。這三部小說集就是我們大家熟悉的《吶喊》、《彷徨》和《故事新編》。其中《吶喊》是魯迅先生自《狂人日記》後的第二本經典小說集,它是中國的名著。同樣也是世界的名著。
《吶喊》收入了魯迅先生1918-1922年所作的15部小說。後來作者抽出去一部歷史小說《不周山》(後更名為《鑄劍》),遂成現在的14部。這些小說反映了五四前後中國社會被壓迫者的痛苦生活和悲慘命運。以下介紹《吶喊》的內容。在《吶喊》自序中,作者回顧了自己的人生經歷,其中了反應了作者思想發展的過程和從事文藝活動的目的和態度。同時也說明了這些小說的由來和起名的原由。作者從學洋務、學醫、走科學救國之路,到推崇文藝,把文藝做為改變國民精神的武器,表現了他愛國主義思想的發展和求索救國救民道路的精神歷程。本篇對於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理解本集小說的內涵,及意蘊均有極大的參考價值。在寫作上,本篇自序文筆清新老到,周密流暢,震人心魄又引人入勝,讀之使人慾罷不能。其語言風格充溢著魯迅獨特的個性,具有極強的藝術魅力。
《狂人日記》是魯迅的第一篇白話小說,也是現代文學史上的第一篇白話小說,發表於1918年5月的《新青年》,作者首次採用了魯迅這一筆名。本篇塑了一個反封建戰士——「狂人」的形象。作者通過狂人的敘述,揭露了中國社會幾千年的文明史,實質上是一部吃人的歷史;披著「仁義道德」外衣的封建家庭制度和封建禮教,其本質是吃人。同時,作者發出「救救孩子」的呼聲,呼籲人民覺悟起來,推翻封建制度。本篇以鮮明的反封建思想和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在思想界,文化界引起了巨大反響,從而為整個中國新文學運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本篇在藝術手法上的特色,在新文化運動中產生了廣泛的影響。作者用寫實主義手法描寫狂人的多疑敏感、妄想,都符合迫害狂的病態特徵。而且用象徵主義的手法寫狂人含義雙關的表述。狂人對封建勢力作得象徵性描繪,將寫實的手法和象徵的手法結合得天衣無縫。從而產生了極強的藝術感染力,其次是語言性格化。《狂從日記》使用的是現代文學語言。作者精心構思了一個「語言雜錯無倫次」的狂人。語言似雜亂而實敏銳,即符合精神病人的特點,又道出了被壓迫者的心聲。性格化的語言成功的塑造了貌似狂人而實具象徵意義的戰士形象。
《孔乙己》塑造了一個封建社會中沒落知識分子的典型形象,窮困、潦倒、迂腐、麻木的孔乙己,在封建科舉制度的毒害、摧殘下終被封建社會所吞噬。作者抨擊了國民精神的麻木和社會對苦難者的漠視,同時對腐朽的封建科舉制度進行了尖銳的譴責。本篇的藝術特色在於結構嚴謹,先是開端,交待了環境和氣氛;其次發展,介紹人物;再是高潮,即小說中心——提示了社會的冷酷無情。小說經營謀篇,工於匠心。特色之二在於以側面描寫來塑造人物性格。作品用第一人稱「我」——酒店小伙計耳聞目睹的情況來寫孔乙己,他的肖像刻劃,對話,經歷,都通過「我」的概括敘述來表現,由此塑造的人物,顯得真實可信,從而把人物描繪的栩栩如生。小說的語言也極精煉簡潔。作者刻畫的酒店掌櫃,小伙計,短衣裳幫顧客,孩子們,眾多人物都是以簡練幾筆勾畫出來,惟妙惟肖。孔乙己結結吧吧地為自己靠不住的清白辯解時,那一句自欺欺人的「竊書不能算偷」,將舊時代知識分子自命清高而又迂腐不堪的形象畢現無余,令人嘆服!
《葯》是以1907年民主革命英雄秋瑾起義為背景,經過藝術加工和典型創造而寫成的。小說描寫了革命者流血犧牲而不被理解,他們的鮮血反被做成人血饅頭去醫治癆病這樣一個舊民主主義革命的悲劇,發人深省的剖析了這一革命之所以不成功的歷史原因。本篇獨具匠心的採用了雙線結構。一條線索寫華老栓為兒子治病;華老栓買人血饅頭,華小栓吃人血饅頭,華大媽上墳;一條線索寫夏瑜的革命活動和犧牲。兩個悲劇交織起來,形成了一幅悲壯的圖景。作者精細的構思,突出體現在採用特殊的反射和暗示的寫作手法。用「華」「夏」這兩個具有象徵意義的姓氏作為流血者和吃血者的代稱,其強烈深遠的意蘊極為豐富深長。全篇其實只是寫一個革命者犧牲事件的反面,通過一群不覺悟的人的印象及其反映,來反射出革命者的慘烈。夏瑜被殺沒有明寫,而是從圍觀人的動作描寫中暗示出來;其被殺地點也分明點出為古軒亭口,這正是秋瑾被害的紹興古軒亭口的暗示提供;其視死如歸的精神是通過牢卒和聽客們愚妄的反應反射出來的;其墳上的花圈則暗示:他們的同志們仍在堅持斗爭。小說末尾以墳頭比喻闊人祝壽的饅頭,其中的暗示意味就更加深遠令人警醒了。小說的全篇籠罩著濃重陰冷的氣氛,也是作者為突出人物和主題而成功營造出來的,便吃人血的故事更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
當然,在《吶喊》這本書中,像這樣的文章還有許許多多,魯迅先生寫這些文章是為了讓當時的中國人民看了以後,能夠清醒過來。魯迅先生用幽默而又帶有諷刺意味的語言,憤怒而又帶有鼓勵的語氣,激勵著當時半夢半醒的中國人,用帶有指責和批判的語言,說明當時社會的黑暗,表現了魯迅先生急切的希望沉睡中的巨龍——中國,早日蘇醒,重整我中華雄威!
中國經過幾十年的歷史,從封建社會走向了社會主義社會,向共產主義社會而邁進,這是經過我們許許多多的勞動人民,經過了幾代的國家領導,才走來來的,我們要繼續努力,為共產主義而奮斗!同學們,讓我們站起來,為我們的美好明天而奮斗吧!

⑷ 關於魯迅 吶喊小說的有關資料

作者介紹
魯迅(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樹人,字豫山,豫亭,後改名為豫才。浙江紹興人。文學家、思想家和 魯迅
革命家。魯迅是他在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開始使用的筆名。魯迅於1898年到南京求學,1902年留學日本學醫,後痛感醫治麻木的國民精神重於醫治肉體病痛,便棄醫從文。1909年回國,1918年參加《新青年》編輯工作,並在《新青年》上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其後又發表了《孔乙己》、《葯》、《阿Q正傳》等著名小說,並撰寫大量雜文、散文。1923年出版第一本小說集《吶喊》,成為中國新文學的奠基之作。 1903年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魯迅為發起人及領導者之一,曾先後主編《萌芽》、《前哨》、《十字街頭》等重要文學刊物。 魯迅生前出版有小說集三種、散文集兩種雜文集十五種、通信集一種、文學史著作兩種。在整理中國古籍和翻譯外國文學方面也成績卓著。其全部著譯後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匯編為《魯迅全集》、《魯迅譯文集》和《魯迅輯錄古籍叢編》。
編輯本段作品簡介
吶喊
《吶喊》是魯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說的結集。這部小說集於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出版社出版,集中有《狂人日記》《葯》《明天》《阿Q正傳》《孔乙己》《一件小事》《頭發的故事》《風波》《故鄉》《端午節》《白光》《兔和貓》《鴨的喜劇》 《社戲》這十四篇小說,出版後得到很大回響。
特點
在《吶喊》序中,魯迅談到他棄醫從文的經過和目的。他於1898年到南京江南水師學堂肄業,第二年改入江南陸師學堂附設的礦務鐵路學堂,1902年畢業後即由清政府派赴日本留學,1904年進仙台的醫學專門學校,1906年中止學醫,回東京准備從事文藝運動。是一次課堂上看畫片的經歷使他棄醫從文的。他回憶道:『有一回,我竟在畫片上忽然會見我久違的許多中國人了,一個綁在中間,許多站在左右,一樣是強壯的體格,而顯出麻木的神情。
解說
據解說,則綁著的是替俄國做了軍事上的偵探,正要被日軍砍下頭顱來示眾,而圍著的便是來賞鑒這示眾的盛舉的人們。『他』便覺得醫學並非一件緊要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為不幸的。所以我們的第一要著,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而善於改變精神的是,我那時以為當然要推文藝,於是想提倡文藝運動了。 回國後,與幾個人創立了《新生》,然在無鼓勵甚至沒有指責的境地下,先生感到了寂寞,心灰意冷起來。之後有人捲款逃走,也就趁這個時候回到家鄉抄起了古碑。專心致志的研究,逃避著現實世界。一天,金心異(錢玄同)來了,看到他們抱著自己以前的希望與抱負,也就慨然奮戰了。 魯迅又談到他把《狂人日記》等小說投稿到《新青年》的經過。他曾問辦《新青年》的朋友:「假如一間鐵屋子,是絕無窗戶而萬難破毀的,裡面有許多熟睡的人們,不久都要悶死了,然而是從昏睡入死滅,並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現在你大嚷起來,驚起了較為清醒的幾個人,使這不幸的少數者來受無可挽救的臨終的苦楚,你倒以為對得起他們么?」那人答道:「然而幾個人既然起來,你不能說決沒有毀壞這鐵屋的希望。」於是他便寫了《狂人日記》,此後還陸續推出了另外十餘篇。魯迅是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叫醒『鐵屋』中的人,使國人得救。談到《吶喊》的名稱,他說:「在我自己,本以為現在是已經並非一個切迫而不能已於言的人了,但或者也還未能忘懷於當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罷,所以有時候仍不免吶喊幾聲,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賓士的猛士,使他不憚於前驅。至於我的喊聲是勇猛或是悲哀,是可憎或是可笑,那倒是不暇顧及的;但既然是吶喊,則當然須聽將令的了,所以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筆,在《葯》的瑜兒的墳上平空添上一個花環,在《明天》里也不敘單四嫂子竟沒有做到看見兒子的夢,因為那時的主將是不主張消極的。至於自己,卻也並不願將自以為苦的寂寞,再來傳染給也如我那年輕時候似的正做著好夢的青年。」 魯迅的小說是中國現代白話小說的奠基之作和經典之作,它以無窮的魅力,風行了大半個世紀,至今不衰。這三部小說集就是我們大家熟悉的《吶喊》《彷徨》和《故事新編》,其《吶喊》中的中篇小說《阿Q正傳》不僅是中國的名著。同樣也是世界的名著。 《吶喊》收入了魯迅先生1918-1922年所作的15部小說。後來作者抽出去一部歷史小說《不周山》(後更名為《補天》),遂成現在的14部。這些小說反映了五四前後中國社會被壓迫者的痛苦生活和悲慘命運。以下介紹《吶喊》的內容。在《吶喊》自序中,作者回顧了自己的人生經歷,其中反應了作者思想發展的過程和從事文藝活動的目的和態度。同時也說明了這些小說的由來和起名的原由。作者從學洋務、學醫、走科學救國之路,到推崇文藝,把文藝做為改變國民精神的武器,表現了他愛國主義思想的發展和求索救國救民道路的精神歷程。本篇對於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理解本集小說的內涵,及意蘊均有極大的參考價值。在寫作上,本篇自序文筆清新老到,周密流暢,震人心魄又引人入勝,讀之使人慾罷不能。其語言風格充溢著魯迅獨特的個性,具有極強的藝術魅力。
狂人日記
《狂人日記》是魯迅的第一篇白話小說,也是現代文學史上的第一篇白話小說,發表於1918年5月的《新青年》,作者首次採用了魯迅這一筆名。本篇塑了一個反封建戰士——「狂人」的形象。作者通過狂人的敘述,揭露了中國社會幾千年的文明史,實質上是一部吃人的歷史;披著「仁義道德」外衣的封建家庭制度和封建禮教,其本質是吃人。同時,作者發出「救救孩子」的呼聲,呼籲人民覺悟起來,推翻封建制度。本篇以鮮明的反封建思想和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在思想界,文化界引起了巨大反響,從而為整個中國新文學運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本篇在藝術手法上的特色,在新文化運動中產生了廣泛的影響。作者用寫實主義手法描寫狂人的多疑敏感、妄想,都符合迫害狂的病態特徵。而且用象徵主義的手法寫狂人含義雙關的表述。狂人對封建勢力作得象徵性描繪,將寫實的手法和象徵的手法結合得天衣無縫。從而產生了極強的藝術感染力,其次是語言性格化。《狂人日記》使用的是現代文學語言。作者精心構思了一個「語言雜錯無倫次」的狂人。語言似雜亂而實敏銳,即符合精神病人的特點,又道出了被壓迫者的心聲。性格化的語言成功的塑造了貌似狂人而實具象徵意義的戰士形象。
明天
《明天》是魯迅著力反映婦女悲慘命運的小說之一。作品通過寡婦單四嫂痛失獨子的描寫,令人震悚地展示了一幅中國婦女孤立無助的圖景,同時抨擊了黑暗社會吃人的本質和沒落社會中人們的無情和冷漠。作者冷峻的寫作風格顯示出他對黑暗社會的憤恨。精煉而寫實的藝術顯示了作者寫作手法的純熟。洗練而朴實的筆精彩的勾勒了一幅小鎮風俗畫,而人物的刻畫與對話的描寫,更難有一字更改,實在是精品中的精品。
一件小事
《一件小事》的特點是短小精悍,內容警策深邃。全文僅一千字左右,作品描寫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在歌頌下層勞動人民崇高品質的同時,還反映了知識分子的自我反省,表現出真誠向勞動人民學習的新思想。在五四運動時期能有如此認識是很不尋常的,具有深遠的社會意義。本篇的寫作特點,一是運用對比手法,將車夫和「我」對於同一件事的不同態度進行對照,顯露出「我」自私自利的渺小,映射出車夫的光明磊落,敢做敢當,關心別人的高大形象。這種對比的妙處在於以間接而含蓄的筆墨突出勞動者的朴實無私。在表現形式上,本篇好似一篇速寫畫,又近於當代的「小小說」,短小精悍,清新可人而意味深長;情節真實可信,成為現代小說中傳頌最廣的名篇之一。
孔乙己
《孔乙己》塑造了一個封建社會中沒落知識分子的典型形象,窮困、潦倒、迂腐、麻木的孔乙己,在封建科舉制度的毒害、摧殘下終被封建社會所吞噬。作者抨擊了國民精神的麻木和社會對苦難者的漠視,同時對腐朽的封建科舉制度進行了尖銳的譴責。本篇的藝術特色在於結構嚴謹,先是開端,交待了環境和氣氛;其次發展,介紹人物;再是高潮,即小說中心——揭露了社會的冷酷無情。小說經營謀篇,工於匠心。特色之二在於以側面描寫來塑造人物性格。作品用第一人稱「我」——酒店小伙計耳聞目睹的情況來寫孔乙己,他的肖像刻畫,對話,經歷,都通過「我」的概括敘述來表現,由此塑造的人物,顯得真實可信,從而把人物描繪的栩栩如生。小說的語言也極精煉簡潔。作者刻畫的酒店掌櫃,小伙計,短衣幫顧客,孩子們,眾多人物都是以簡練幾筆勾畫出來,惟妙惟肖。孔乙己結結巴巴地為自己靠不住的清白辯解時,那一句自欺欺人的「竊書不能算偷」,將舊時代知識分子自命清高而又迂腐不堪的形象畢現無余,令人嘆服!

《葯》是以1907年民主革命英雄秋瑾就義為背景,經過藝術加工和典型創造而寫成的。小說描寫了革命者為民眾流血犧牲而不被民眾所理解,他們的鮮血反被做成人血饅頭去醫治癆病這樣一個舊民主主義革命的悲劇,發人深省的剖析了辛亥革命之所以不成功的歷史原因。本篇獨具匠心的採用了雙線結構。一條線索寫華老栓為兒子治病;華老栓買人血饅頭,華小栓吃人血饅頭,華大媽上墳;一條線索寫夏瑜的革命活動和犧牲。兩個悲劇交織起來,形成了一幅悲壯的圖景。作者精細的構思,突出體現在採用特殊的反襯和暗示的寫作手法。用「華」「夏」這兩個具有象徵意義的姓氏作為流血者和食血者的代稱,其意蘊極為豐富深長。全篇其實只是寫一個革命者犧牲事件的反面,通過一群不覺悟的人對此的印象及其反應,來反襯出革命者的慘烈。夏瑜被殺沒有明寫,而是從圍觀人的動作描寫中暗示出來;其被殺地點也分明點出為古某亭口,這正暗示著秋瑾被害的紹興古軒亭口;其視死如歸的精神是通過獄卒和聽眾們愚妄的反應反襯出來的;其墳上的花圈則暗示:他的同志們仍在堅持斗爭。小說末尾以闊人祝壽的饅頭比喻墳頭,其中的暗示意味就更加深遠,令人警醒了。小說的全篇籠罩著濃重的陰冷氣氛,也是作者為突出人物和主題而成功營造出來的,使吃人血的故事更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 當然,在《吶喊》這本書中,像這樣的文章還有許許多多,魯迅先生寫這些文章是為了讓當時的中國人民看了以後,能夠清醒過來。魯迅先生用幽默而又帶有諷刺意味的語言,憤怒而又帶有鼓勵的語氣,激勵著當時半夢半醒的中國人,用帶有指責和批判的語言,揭露當時社會的黑暗,表現魯迅先生急切希望沉睡中的巨龍——中國,早日蘇醒,重振我中華雄威! 《狂人日記》《孔乙己》 《葯》 《明天》《一件小事》 《頭發的故事》 《風波》 《故鄉》 《阿Q正傳》 《端午節》 《白光》 《兔和貓》 《鴨的喜劇》 《社戲》。
人物
《故鄉》 閏土:在生活壓迫下有了很卑微的心態,閏土家境困難受封建思想的束縛,和我之間隔了一道屏障。 楊二嫂:豆腐西施楊二嫂是個毫無道德感的人,時時刻刻都在做著損人利己的勾當 水生:閏土的兒子 《社戲》 雙喜:迅哥的朋友 阿發:迅哥的朋友 六一公公:偷的就是六一公公家的豆 迅哥:主人公「我」 另:鐵頭老生(社戲中的一個表演人物) 《風波》 趙七爺:是一個鄉村酒店裡的主人,有學問的人。他總是靠假學問來騙人。 九斤老太:口頭禪「一代不如一代」,陳舊腐朽的保守觀念 七斤嫂:一個欺善怕惡,不分是非,努力把自己打扮成一貫正確的人。 七斤:七斤沒有頭腦,不加分析的相信趙七爺的謊話,被趙七爺弄得神志恍惚。 《狂人日記》 趙貴翁:「早上小心出門,趙貴翁的眼色便怪」 古久先生:「只有廿年以前,把古久先生的陳年流水簿子,踹了一腳,古久先生很不高興。」 陳老五:「吃」狂人的人 狂人:是個迫害狂 《端午節》 方玄綽:沒有和惡社會奮斗的勇氣,很近於對社會問題是非不分,一種極其軟弱的表現. 另有:方太太 《葯》 華老栓:勤勞而善良,十分愚昧、麻木。 康大叔:是封建統治階級的爪牙,惡行累累。 夏瑜:革命者 另有:華大媽、二十多歲的人、花白鬍子,駝背五少爺、夏四奶奶、夏三爺、紅眼睛阿義 《明天》 單四嫂子:一個窮苦而又勤勞、善良、單純的年輕寡婦。落後、愚昧、麻木,同時也是缺乏反抗性的。 寶兒:單四嫂子的孩子 另有:紅鼻子老拱、藍皮阿五、王九媽 (不幫單四嫂子) 《白光》 陳士成:沒中狀元的瘋子 《孔乙己》 孔乙己:迂腐,無能、清高、虛榮、熱衷功名、麻木不仁的內在性格的讀書人 《頭發的故事》 有人物:N (以第一人稱「我」,圍繞著女子剪發、男人剪辮子的頭發問題組織故事,魯迅寄寓了自己對封建頑固守舊勢力的痛惡,對軟弱的不徹底的舊民主主義革命的憤激.) 《阿Q正傳》 趙太爺:凶惡的狼性和卑屈的奴性合為一體,因富貴尊顯而驕橫,又因腐敗沒落而怯弱,狡猾善變而又頑固守舊,狡詐、投機、貪婪、吝嗇 阿Q:質朴愚昧又圓滑無賴;率真任性又正統衛道;自尊自大又自輕自賤;爭強好勝又忍辱屈從;狹隘保守又盲目趨時;排斥異端又嚮往革命;憎惡權勢又趨炎附勢;蠻橫霸道又懦弱卑怯;敏感禁忌又麻木健忘;不滿現狀又安於現狀。 假洋鬼子:假洋鬼子是地主階級家庭出身的資產階級投機分子的形象。一個資產階級民主思想和地主階級封建思想的混血兒式的革命黨人的形象。 另:王胡、小D、小尼姑、吳媽、老尼姑、鄒七嫂、趙司晨 《兔和貓》 三太太:「在夏間買了一對白兔,是給伊的孩子們看的。」 《鴨的喜劇》 人物有:愛羅先珂 (本小說提示了生存競爭,弱肉強食的生命現象所折射出的社會現象,委婉的表達了人間不可能無所不愛,唯有反抗強暴,才能保護弱者的思想。) 《一件小事》 人物有:車夫 (這件事一直在鞭策著魯迅:教他怎樣做人;教他慚愧;教他自新,同時也增長他的勇氣和希望。)
精彩片斷
我這時突然感到一種異樣的感覺,覺得他滿身灰塵的後影,剎時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須仰視才見。而且他對於我,漸漸的又幾乎變成一種威壓,甚而至於要榨出皮袍下面藏著的「小」來。 ——《一件小事》 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里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 ——《狂人日記》 我在朦朧中,眼前展開一片海邊碧綠的沙地來,上面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我想:希望本是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故鄉》 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著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臉上又添上新傷疤了!」他不回答,對櫃里說,「溫兩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錢。他們又故意的高聲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東西了!」孔乙己睜大眼睛說,「你怎麼這樣憑空污人清白……」「什麼清白?我前天親眼見你偷了何家的書,吊著打。」孔乙己便漲紅了臉,額上的青筋條條綻出,爭辯道,「竊書不能算偷……竊書!……讀書人的事,能算偷么?」接連便是難懂的話,什麼「君子固窮」,什麼「者乎」之類,引得眾人都鬨笑起來:店內外充滿了快活的空氣。 ——《孔乙己》 老栓也向那邊看,卻只見一堆人的後背;頸項都伸得很長,彷彿許多鴨,被無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著。靜了一會,似乎有點聲音,便又動搖起來,轟的一聲,都向後退;一直散到老栓立著的地方,幾乎將他擠倒。 「喂!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一個渾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兩把刀,刺得老栓縮小了一半。那人一隻大手,向他攤著;一隻手卻撮著一個鮮紅的饅頭,那紅的還是一點一點的往下滴。 ——《葯》 閑人還不完,只撩他,於是終而至於打。阿Q在形式上打敗了,被人揪住黃辮子,在壁上碰了四五個響頭,閑人這才心滿意足的得勝的走了,阿Q站了一刻,心裡想,「我總算被兒子打了,現在的世界真不像樣……」於是也心滿意足的得勝的走了。 阿Q想在心裡的,後來每每說出口來,所以凡是和阿Q玩笑的人們,幾乎全知道他有這一種精神上的勝利法,此後每逢揪住他黃辮子的時候,人就先一著對他說: 「阿Q,這不是兒子打老子,是人打畜生。自己說:人打畜生!」 阿Q兩只手都捏住了自己的辮根,歪著頭,說道: 「打蟲豸,好不好?我是蟲豸——還不放么?」 但雖然是蟲豸,閑人也並不放,仍舊在就近什麼地方給他碰了五六個響頭,這才心滿意足的得勝的走了,他以為阿Q這回可遭了瘟。然而不到十秒鍾,阿Q也心滿意足的得勝的走了,他覺得他是第一個能夠自輕自賤的人,除了「自輕自賤」不算外,餘下的就是「第一個」。狀元不也是「第一個」么?「你算是什麼東西」呢!? ——《阿Q正傳》 「單四嫂子,我替你抱勃羅!」似乎是藍皮阿五的聲音。 他抬頭看時,正是藍皮阿五,睡眼朦朧的跟著他走。 單四嫂子在這時候,雖然很希望降下一員天將,助他一臂之力,卻不願是阿五。但阿五有些俠氣,無論如何,總是偏要幫忙,所以推讓了一會,終於得了許可了。他便伸開臂膊,從單四嫂子的乳房和孩子之間,直伸下去,抱去了孩子。單四嫂子便覺乳房上發了一條熱,剎時間直熱到臉上和耳根。 ——《明天》
閱讀指導
在閱讀小說之前,不妨先讀一下魯迅的《〈吶喊〉自序》和《我是怎樣做起小說的》一文。在這兩篇文章里,魯迅介紹了自己的生活道路、思想歷程、進行文學創作的緣由以及對文學功用的獨特思考,這可以幫助我們真正進入魯迅的文學世界,深刻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 魯迅雖然是受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影響開始文學創作的,雖然在序文中也講到:他吶喊幾聲,是「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賓士的猛士,使他不憚於前驅」,但他的作品並非一味迎合運動的需要,魯迅並不簡單地「聽將令」。所以相比五四時期其他作家的那種充滿感傷或者凌厲的反抗格調的作品而言,他的小說更加深刻,更加別具一格。魯迅自己曾經用「憂憤深廣」這四個字來概括《吶喊》等作品的基調,對比閱讀五四時期其他作家的創作,我們就能更深刻體會這方面的特色。 思想內容 1、小說涉及人物較多,主要是兩類,即:農民和知識分子。 2、思想意義:魯迅小說創作的主要目的在於對封建主義的批判和對國民性的揭露。同時,也探索了知識分子道路,也反映和折射了辛亥革命前後中國社會生活。 3、藝術成就: (1)典型化的手法。 (2)表現手法的多樣性。 (3)結構形式的多樣性。 (4)生動精練的語言。現實主義的深廣性。對中國現代小說的劃時代意義。

⑸ 魯迅的《吶喊》講的是什麼

魯迅藉助《吶喊》來使那些不憚於前行的勇士得以慰藉,這也是他對麻木的國民的一種喚醒的方式,以白話短篇的形式,闡述一個社會現實,將血淋淋的顯示剖開給世人看。

⑹ 《吶喊》的主要內容

主要內容:

《吶喊》是現代文學家魯迅的短篇小說集,收錄魯迅於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14篇短篇小說,1923年由北京新潮社初版,現編入《魯迅全集》第1卷。

小說集真實地描繪了從辛亥革命到五四運動時期的社會生活,從革命民主主義出發,抱著啟蒙主義目的和人道主義精神,揭示了種種深層次的社會矛盾。

對舊時中國的制度及部分陳腐的傳統觀念進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較徹底的否定,表現出對民族生存濃重的憂患意識和對社會變革的強烈希望。

《吶喊》是中國現代小說的開端與成熟的標志,開創了現代現實主義文學的先河。作品通過寫實主義、象徵主義、浪漫主義等多種手法,以傳神的筆觸和「畫眼睛」、「寫靈魂」的藝術技巧,形象生動地塑造了狂人、孔乙己、阿Q等一批不朽的藝術形象。

深刻反映了19世紀末到20世紀20年代間中國社會生活的現狀,有力揭露和鞭撻了封建舊惡勢力,表達了作者渴望變革,為時代吶喊,希望喚醒國民的思想。奠定了魯迅在中國現代文學史和現代文化史上的地位。

(6)吶喊是魯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說的結集當時正值五四擴展閱讀

分篇介紹:

1、《阿Q正傳》是魯迅創作的中篇小說,創作於1921年12月,最初發表於北京《晨報副刊》,後收入小說集《吶喊》。

該小說創作於1921年底,共分九章。小說以辛亥革命前後的中國農村為背景,描寫了未庄流浪雇農阿Q,雖然干起活來「真能做」,但卻一無所有,甚至連名姓都被人遺忘的故事。

該小說批判了當時中國社會的封建,保守,庸俗,腐敗等社會特點,有力地揭示了舊中國人民的生活場景和其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的病態。

2、《孔乙己》是近代文學巨匠魯迅所著的短篇小說,最早發表在1919年4月《新青年》第六卷第四號,後編入《吶喊》,是魯迅在「五四」運動前夕繼《狂人日記》之後第二篇白話小說。

小說描寫了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舉制度毒害下,精神上迂腐不堪、麻木不仁,生活上四體不勤、窮困潦倒,在人們的嘲笑戲謔中混度時日,最後被封建地主階級所吞噬的悲慘形象。

篇幅不長,但是深刻揭露了當時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精神的毒害和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質,具有強烈的反封建意義。

3、《狂人日記》是魯迅創作的第一個短篇白話日記體小說,也是中國第一部現代白話文小說,寫於1918年4月。該文首發於1918年5月15日4卷5號的《新青年》月刊,後收入《吶喊》集,編入《魯迅全集》第一卷。

小說通過被迫害者「狂人」的形象以及「狂人」的自述式的描寫,揭示了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表現了作者對以封建禮教為主體內涵的中國封建文化的反抗。

也表現了作者深刻的懺悔意識。作者以徹底的「革命民主主義」的立場對中國的文化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同時對中國的甚至是人類的前途表達了深廣的憂憤。

⑺ 吶喊40-50字簡介,有嗎

《吶喊》是魯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說的結集,作品真實地描繪了從辛亥革命到五四時期的社會生活,揭示了種種深層次的社會矛盾,對中國舊有制度及陳腐的傳統觀念進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徹底的否定,表現出對民族生存濃重的憂患意識和對社會變革的強烈渴望。

⑻ 魯迅的<吶喊>簡介

《魯迅文集——吶喊》 《吶喊》是魯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說的結集,作品真實地描繪了從辛亥革命到五四時期的社會生活,揭示了種種深層次的社會矛盾,對中國舊有制度及陳腐的傳統觀念進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徹底的否定,表現出對民族生存濃重的憂患意識和對社會變革的強烈渴望。 這部小說集於1923年8月由新潮出版社推出,集中有《狂人日記》、《葯》、《明天》等十四篇小說,出版後得到很大回響。 在《吶喊》序中,魯迅談到他棄醫從文的經過和目的。他於1898年到南京江南水師學堂肄業,第二年改入江南陸師學堂附設的礦務鐵路學堂,1902年畢業後即由清政府派赴日本留學,1904年進仙台的醫學專門學校,1906年中止學醫,回東京准備從事文藝運動。是一次課堂上看畫片的經歷使他棄醫從文的。他回憶道:『有一回,我竟在畫片上忽然會見我久違的許多中國人了,一個綁在中間,許多站在左右,一樣是強壯的體格,而顯出麻木的神情。 據解說,則綁著的是替俄國做了軍事上的偵探,正要被日軍砍下頭顱來示眾,而圍著的便是來賞鑒這示眾的盛舉的人們。』他『便覺得醫學並非一件緊要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為不幸的。所以我們的第一要著,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而善於改變精神的是,我那時以為當然要推文藝,於是想提倡文藝運動了。』 魯迅又談到他把《狂人日記》等小說投稿到《新青年》的經過。他曾問辦《新青年》的朋友:『假如一間鐵屋子,是絕無窗戶而萬難破毀的,裡面有許多熟睡的人們,不久都要悶死了,然而是從昏睡入死滅,並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現在你大嚷起來,驚起了較為清醒的幾個人,使這不幸的少數者來受無可挽救的臨終的苦楚,你倒以為對得起他們么?』那人答道:『然而幾個人既然起來,你不能說決沒有毀壞這鐵屋的希望。』於是他便寫了《狂人日記》,此後還陸續推出了另外十餘篇。魯迅是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叫醒『鐵屋』中的人,使國人得救。談到《吶喊》的名稱,他說:『在我自己,本以為現在是已經並非一個切迫而不能已於言的人了,但或者也還未能忘懷於當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罷,所以有時候仍不免吶喊幾聲,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賓士的猛士,使他不憚於前驅。 至於我的喊聲是勇猛或是悲哀,是可憎或是可笑,那倒是不暇顧及的;但既然是吶喊,則當然須聽將令的了,所以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筆,在《葯》的瑜兒的墳上平空添上一個花環,在《明天》里也不敘單四嫂子竟沒有做到看見兒子的夢,因為那時的主將是不主張消極的。至於自己,卻也並不願將自以為苦的寂寞,再來傳染給也如我那年輕時候似的正做著好夢的青年。』 45 回答者: 心跳回憶2005 - 初級魔法師 三級 2006-1-18 20:40 我來評論>> 提問者對於答案的評價:謝謝 相關內容 �6�1 魯迅 吶喊內容簡介 73 2009-7-8�6�1 魯迅<吶喊>故事的簡介~急需``!~ 2007-5-2�6�1 魯迅《吶喊》各篇主要人物及各篇中心思想和內容簡介 49 2009-6-23�6�1 關於魯迅《彷徨》《吶喊》里各篇主要人物及各篇中心思想和內容簡介 21 2007-2-5�6�1 魯迅的《吶喊》在現時代有什麼意義 2009-9-4 更多相關問題>>查看同主題問題: 魯迅 《吶喊》 簡介 其他回答 共 4 條 小說集《吶喊》 魯迅的小說是中國現代白話小說的奠基之作和經典之作,它以無窮的魅力,風行了大半個世紀,至今不衰。魯迅的許多名作已成為初高中語文課的必修文章,為了幫助廣大同學更好的理解魯迅的小說,本欄目將在五期中向各位同學簡要介紹並評論魯迅三部小說集中的全部作品,這三部小說集就是大家熟悉的《吶喊》、《彷徨》和《故事新編》。在本期中,首先向大家介紹魯迅先生的第一部小說集《吶喊》。 《吶喊》收入了魯迅先生1918-1922年所作的15部小說。後來作者抽出去一部歷史小說《不周山》(後更名為《鑄劍》),遂成現在的14部。這些小說反映了五四前後中國社會被壓迫者的痛苦生活和悲慘命運。以下介紹《吶喊》的內容。 在《吶喊》自序中,作者回顧了自己的人生經歷,其中了反應了作者思想發展的過程和從事文藝活動的目的和態度。同時也說明了這些小說的由來和起名的原由。作者從學洋務、學醫、走科學救國之路,到推崇文藝,把文藝做為改變國民精神的武器,表現了他愛國主義思想的發展和求索救國救民道路的精神歷程。本篇對於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理解本集小說的內涵,及意蘊均有極大的參考價值。在寫作上,本篇自序文筆清新老到,周密流暢,震人心魄又引人入勝,讀之使人慾罷不能。其語言風格充溢著魯迅獨特的個性,具有極強的藝術魅力。 回答者: 張應志 - 貢士 六級 2006-1-18 20:26 《吶喊》簡介 本書收入魯迅先生1918年至1922年間創作的小說14篇.本書貫穿著充沛的反封建熱情,「慰籍那在寂寞里賓士的猛士,使他不憚於前驅」,本書以卓越的藝術語言――嚴格的現實主義形象,巧妙的藝術構思,一篇又一篇新形式,揭示了深刻的社會問題,寫出了整整一個時代。裘沙、王偉君兩位藝術家以畢生經歷用畫筆揭示魯迅的思想體系,以「理解的准確,表現的深刻,藝術的精湛」再現了魯迅的世界。

⑼ 吶喊內容簡介

魯迅文集——吶喊》
《吶喊》是魯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說的結集,作品真實地描繪了從辛亥革命到五四時期的社會生活,揭示了種種深層次的社會矛盾,對中國舊有制度及陳腐的傳統觀念進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徹底的否定,表現出對民族生存濃重的憂患意識和對社會變革的強烈渴望。

這部小說集於1923年8月由新潮出版社推出,集中有《狂人日記》、《葯》、《明天》等十四篇小說,出版後得到很大回響。

在《吶喊》序中,魯迅談到他棄醫從文的經過和目的。他於1898年到南京江南水師學堂肄業,第二年改入江南陸師學堂附設的礦務鐵路學堂,1902年畢業後即由清政府派赴日本留學,1904年進仙台的醫學專門學校,1906年中止學醫,回東京准備從事文藝運動。是一次課堂上看畫片的經歷使他棄醫從文的。他回憶道:『有一回,我竟在畫片上忽然會見我久違的許多中國人了,一個綁在中間,許多站在左右,一樣是強壯的體格,而顯出麻木的神情。

據解說,則綁著的是替俄國做了軍事上的偵探,正要被日軍砍下頭顱來示眾,而圍著的便是來賞鑒這示眾的盛舉的人們。』他『便覺得醫學並非一件緊要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為不幸的。所以我們的第一要著,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而善於改變精神的是,我那時以為當然要推文藝,於是想提倡文藝運動了。』

魯迅又談到他把《狂人日記》等小說投稿到《新青年》的經過。他曾問辦《新青年》的朋友:『假如一間鐵屋子,是絕無窗戶而萬難破毀的,裡面有許多熟睡的人們,不久都要悶死了,然而是從昏睡入死滅,並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現在你大嚷起來,驚起了較為清醒的幾個人,使這不幸的少數者來受無可挽救的臨終的苦楚,你倒以為對得起他們么?』那人答道:『然而幾個人既然起來,你不能說決沒有毀壞這鐵屋的希望。』於是他便寫了《狂人日記》,此後還陸續推出了另外十餘篇。魯迅是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叫醒『鐵屋』中的人,使國人得救。談到《吶喊》的名稱,他說:『在我自己,本以為現在是已經並非一個切迫而不能已於言的人了,但或者也還未能忘懷於當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罷,所以有時候仍不免吶喊幾聲,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賓士的猛士,使他不憚於前驅。

至於我的喊聲是勇猛或是悲哀,是可憎或是可笑,那倒是不暇顧及的;但既然是吶喊,則當然須聽將令的了,所以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筆,在《葯》的瑜兒的墳上平空添上一個花環,在《明天》里也不敘單四嫂子竟沒有做到看見兒子的夢,因為那時的主將是不主張消極的。至於自己,卻也並不願將自以為苦的寂寞,再來傳染給也如我那年輕時候似的正做著好夢的青年。

閱讀全文

與吶喊是魯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說的結集當時正值五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主角有兩個職業的網游小說 瀏覽:716
有沒有女主男主都是豪門的小說全集 瀏覽:342
小說區都市激情校園春色 瀏覽:437
銀老師的小說全集 瀏覽:552
女生現代空間小說推薦 瀏覽:141
小說燎火總裁潛規質 瀏覽:639
求一部古代言情小說 瀏覽:851
古裝穿越小說王妃是葉寧 瀏覽:86
玄幻小說穿越篇 瀏覽:993
回到古代做道士的小說 瀏覽:856
金庸小說全集精裝下載 瀏覽:1
小說女主角叫周晴晴 瀏覽:470
古風玄幻小說女強推薦 瀏覽:194
這個前任竟然該死的甜美小說免費閱讀 瀏覽:38
重生之時代若花無夜小說 瀏覽:943
最強尊上系統小說閱讀全文 瀏覽:456
月上重火同人小說 瀏覽:735
重生古風小說女主後悔 瀏覽:372
狗丈夫全文小說在線閱讀 瀏覽:924
男主角叫楚寒的小說全集 瀏覽: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