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孝陵衛》的電子書哪裡有下載比較完整點的
你好,很高興為你找小說下載網~~~~~
你可以去一些網站自己下載TXT小說,這里給你提供一些下載小說的平台:派派小說,愛問
這些網站都是很好用的下載小說的地方
還有什麼疑問的話,可以在線網路hi我~~
滿意的話請採納我的答案哦~~~
祝親悅書愉快~~~O(∩_∩)O~
by:紫川和誅仙
B. 怎樣寫袁崇煥的作文急用!!謝謝~~·
要認真的還是隨大流?要隨大流,抄一下金庸的《袁崇煥評傳》,改頭換面就OK了。
要認真的,我提供一些資料,你自己去鑒別。
一、不要臉
首先,袁在政治上是個變色龍,小爬蟲,先跟孫承宗,改投魏廠公,異常活躍地為廠公修生祠,廠公自掛後賄賂東林黨大佬錢龍錫,被錢龍錫推薦給崇禎。
其中,為廠公修生祠這事,帶頭的是浙江巡撫潘汝禎,他在天啟六年閏六月發明這一招後,起初那些官僚還沒完全反應過來,追隨建祠的只有南京孝陵衛的指揮同知李之才。但到了天啟七年,在倪文煥、張素養、張檏、閻鳴泰、劉詔、梁夢環、袁崇煥等人帶動下,從正月至八月(天啟帝於這個月死去),據不完全統計,各地請求為魏忠賢建立的生祠達92座!其中,總督、巡撫、巡按修的生祠有35座(也有人說有40座)。
其中,袁崇煥是第八個為「九千歲」修生祠的總督、巡撫、巡按級官僚,排在他前面的,是潘汝禎、倪文煥、張素養、張檏、閻鳴泰、劉詔、梁夢環。
也就是說,剛開始,魏廠公還有點自知之明。
這是人之常情。
當一幫夠級別的傢伙一而再,再而三地哭著喊著要給自己修生祠的時候,咱們的九千歲魏廠公就算真是鐵石心腸也該感動得內牛滿面了——莫非本公公真是德配天地?要不然怎麼那麼多人哭著喊著要給咱家修生祠?而且,這些人官都還不小呢,潘汝禎、倪文煥、張素養、張檏、閻鳴泰、劉詔、梁夢環、袁崇煥……
罷了,既然大家為咱家修生祠的要求都那麼堅決,咱家也不能太不給大家面子,修就修吧。
這個時期,魏廠公把持的閹黨勢力非常大,這個口子一開,往後就無法收拾,一有人帶頭,一大幫人跟風。
到得最後,誰給魏廠公修了什麼樣的生祠,魏廠公根本記不清了,誰沒給魏廠公修生祠,沒准魏廠公倒是能記起幾個。
於是,當初魏廠公不想修的東西,大家現在想不修都不敢。
可見,給魏廠公修生祠這場鬧劇的起因,並非魏廠公自己不要臉,而是以潘汝禎、倪文煥、張素養、張檏、閻鳴泰、劉詔、梁夢環、袁崇煥等人為表率的一大幫官僚不要臉。
尤其要提一下的是:魏廠公自宮修練辟邪劍法之前,根本就是個文盲,對禮儀廉恥之類的東西,了解的並不是很多,聖賢書更是一本都沒有讀過。在一幫熟讀聖賢書的文化流氓的狂熱吹捧下,魏廠公搞不清楚自己有多少斤兩也是人之常情。
而以潘汝禎、倪文煥、張素養、張檏、閻鳴泰、劉詔、梁夢環、袁崇煥等人為表率的一幫官僚涅,他們是清一色讀書人,全是十年寒窗,學而優則仕,正兒八經地通過了大明朝的公務員考試,成為國家的官僚的,滿口禮儀廉恥,一肚子男盜女娼是他們的職業特色。
——偏偏就是這些把聖賢書背得滾瓜爛熟的官僚帶頭起鬨,哭著喊著給魏廠公修生祠,他們比魏廠公更加不要臉。
二、對比
袁伏法時,罪名是:「咐托不效,專恃欺隱,以市米則資盜,以謀款則斬帥,縱敵長驅,頓兵不戰。及至城下,援兵四集,盡行遣散。又潛攜喇嘛,堅請入城」,偏偏崇禎沒說袁「通敵」什麼的。
而這些罪名,全都沒冤枉他。
如「以謀款則斬帥」這一條,性質之惡劣,令人難以想像。
網友王者不臣的文章《袁督師陰了東林黨》,又搜索了一些資料,這才知道,袁崇煥謀款斬帥是有真實史料記載的。
之後,我專門搜索了一下其他網友提供的史料,越搜索越憤怒,現在列舉一些有關謀款斬帥的部分史料摘錄:
袁崇煥殺毛文龍之前,給兵部尚書王洽留書一封,上說:「關東款議,廟堂主張已有其人。文龍能協心一意,自當無嫌無猜;否則,斬其首,崇煥當效提刀之力。」(出處是汪楫的《崇禎長編》)
為了做到謀款斬帥,袁崇煥把東林黨大佬錢龍錫給拖下了水,錢龍錫被這事禍害得很慘:
明史卷二百五十一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李標(李國普(周道登) 劉鴻訓 錢龍錫(錢士升 士晉 成基命)何如寵(兄如申 錢象坤) 徐光啟(鄭以偉 林釺)文震孟(周炳謨) 蔣德璟 黃景昉 方岳貢 (邱瑜 瑜子之陶)
御史高捷、史褷既罷,王永光力引之,頗為龍錫所扼,兩人大恨。逆案之定,半為龍錫主持,**銜之次骨。及袁崇煥殺毛文龍,報疏雲:「輔臣龍錫為此一事低徊過臣寓。」復上善後疏言:「閣臣樞臣,往復商確,臣以是得奉行無失。」時文龍擁兵自擅,有跋扈聲,崇煥一旦除之,即當寧不以為罪也。其冬十二月,大清兵薄都城。帝怒崇煥戰不力,執下獄,而捷、褷已為永光引用。捷遂上章,指通款殺將為龍錫罪,且言祖大壽師潰而東,由龍錫所挑激。帝以龍錫忠慎,戒無過求。龍錫奏辯,言:「崇煥陛見時,臣見其貌寢,退謂同官『此人恐不勝任』。及崇煥以五年復遼自詭,往詢方略,崇煥雲:『恢復當自東江始。文龍可用則用之,不可用則去之易易耳。』迨崇煥突誅文龍,疏有『臣低徊』一語。臣念文龍功罪,朝端共知,因置不理。奈何以崇煥誇詡之詞,坐臣朋謀罪?」又辯挑激大壽之誣,請賜罷黜。帝慰諭之,龍錫即起視事。捷再疏攻,帝意頗動。龍錫再辯,引疾,遂放歸。時兵事旁午,未暇竟崇煥獄。
至三年八月,褷復上疏言:「龍錫主張崇煥斬帥致兵,倡為款議,以信五年成功之說。賣國欺君,其罪莫逭。龍錫出都,以崇煥所畀重賄數萬,轉寄姻家,巧為營干,致國法不伸。」帝怒,敕刑官五日內具獄。於是錦衣劉僑上崇煥獄詞。帝召諸臣於平台,置崇煥重辟。責龍錫私結邊臣,蒙隱不舉,令廷臣議罪。是日,群議於中府,謂:「斬帥雖龍錫啟端,而兩書有『處置慎重』語,意不在擅殺,殺文龍乃崇煥過舉。至講款,倡自崇煥,龍錫始答以『酌量』,繼答以『天子神武,不宜講款』。然軍國大事,私自商度,不抗疏發奸,何所逃罪?」帝遂遣使逮之。十二月逮至,下獄。復疏辯,悉封上崇煥原書及所答書,帝不省。時群小麗名逆案者,聚謀指崇煥為逆首,龍錫等為逆黨,。更立一逆案相抵。謀既定,欲自兵部發之,尚書梁廷棟憚帝英明,不敢任而止。乃議龍錫大辟,且用夏言故事,設廠西市以待。帝以龍錫無逆謀,令長系。
人大多是善良的,即便會動些歪腦筋,也不至於邪惡到這種程度,因此,即便鐵證如山,許多人仍舊不敢相信袁崇煥真的會謀款斬帥,因此老六我也不強求。
秦檜為了議和而殺岳飛,這已經夠邪惡了,但好歹這事皇帝是同意的,而袁崇煥謀款斬帥,事先崇禎根本不知道,王者不臣的文章《袁督師陰了東林黨》一文中專門論述了袁崇煥給王洽、錢龍錫寫信,聲稱他要謀款斬帥,不等二人反應過來,袁崇煥就把毛文龍殺了。
然後王洽、錢龍錫就被他拖下了水,袁崇煥殺完毛文龍後告訴崇禎這事他跟王洽、錢龍錫商量過。
這手法,類似今天的「釣魚」,一個小姐給客人打電話「先生,要不要特殊服務」,然後找條子自首,說她跟客人OOXX。這事在底層純屬扯蛋,但到了高層性質就不一樣了——這么大的事,皇帝不知道,封疆大吏、內閣成員和兵部尚書就能拿主意。可此時袁崇煥統兵在外,皇帝不敢動手,只好把大罪當成「大功」。
這手段已經夠惡心了,但在袁崇煥身上,我們找不出他邪惡的極限在哪裡。為了實現謀款斬帥,袁崇煥封鎖東江鎮大半年,餓死軍民無數,「島上白骨如莽」,而那個偽大的「民族英雄」袁「大將軍」玩豬八戒殺回馬槍,倒打一耙,把自己封鎖東江鎮大半年,餓死東江鎮軍民的滔天罪行硬栽到受害者毛文龍頭上,污衊說(毛文龍)「驅難民遠竊人參,不從則餓死,島上白骨如莽,九當斬」。
這事在歷史上是空前絕後的(抗倭期間常凱申封鎖某某擋跟這事不能比,畢竟某某擋之前是常凱申政權的死對頭),把一個處於作戰狀態的軍區封鎖大半年。大家可以想想看:抗敵有罪,謀款有功,兵們、遼東難民們把腦袋別褲腰上跟清妖死磕,沒死在清妖刀下,卻被己方官員活活餓死,這事造成的影響會惡劣到什麼程度也就不難想像了。
謀款斬帥、封鎖處於作戰狀態的軍鎮起到的後果,不僅僅是東江鎮失去戰鬥力。這個後果,在之後的十多年開始顯現出來,並且在清軍入關後更加明顯:
在毛文龍被袁崇煥謀殺之前,清妖對佔領區漢人的統圌治一直很不理想,漢人大量逃,相當一部分難民跑到毛文龍手下,留下的人當中有些拚死反抗,清妖建立的維持會黃鞋軍一直不能良好運轉,野豬皮不得不瘋狂屠戮漢人。他的孫女婿,大漢奸李永芳勸了他幾句,野豬皮便一邊哭著說「我知道你瞧不起我」什麼的,一邊用鞭子抽李永芳。
這種局面是在毛文龍被袁崇煥謀殺之後才得以扭轉,此後,黃台吉的漢軍旗,在關外時開始形成戰鬥力。然後,清妖幾次破關,不僅大量搶掠錢財物資,還大量搶掠明王朝的人口,充實經濟實力的同時,也大大加強了漢軍旗的實力。
三隻烏龜吳三龜引清妖入關後,就再沒有人能阻止清妖建立維持會,組建黃鞋軍,相反,他們還招降了和後世岡村寧次手段差不多的洪承疇。在多爾袞、洪承疇等人以及後來的鰲拜等人建設偽政圌權,三分軍事,七分政治,威逼、利誘、分化、瓦解之下,中國的民間抵抗力量遭到慘敗,征服中國抵抗力量的主力,不是「八旗鐵騎」,而是海量黃鞋軍,清妖佔領的地方越多,拉出來的黃鞋軍也越多,大明朝廣闊的領土非但不能實現「空間換時間」,反倒成了最致命的弱點。
而幾百年後的某某擋,今天有人一直在黑他,但無論如何,正面抵抗蝗軍的國軍,幾乎沒有跟黃鞋軍交戰過。全部黃鞋軍和部分蝗軍治安師團被專門用來對付某某擋。
也就是說,如果不是那個偽大的「民族英雄」在最關鍵的時候拯救了清妖,清妖甭說繞道蒙古打到北京城下,他們連攻打錦州,都要被東江鎮端了老窩,連袁賊自己都說「孰知毛文龍徑襲遼陽,旋兵相應,使非毛帥搗虛,錦寧又受敵矣!毛帥雖被創兵折,然數年牽制之功,此為最烈!」
當我還是個中學生的時候,就不怎麼喜歡念書,反倒喜歡看武俠小說,到了大學,上課也沒怎麼專心聽課,通常是在考圌前開夜車,而寶貴的四年光陰,就打發在一堆堆的武俠小說上頭。
武俠小說中,質量最高的,就是金庸和古龍的小說。古龍因為經常寫爛尾甚至太監書,因此我在古龍的小說里花的時間並不多,而金庸的小說,每本我都看過幾遍。
關於那個偽大的「民族英雄」袁「大將軍」,中學的歷史書上壓根沒有提及——兩場說不上什麼味道的「大捷」,在清妖打到北京城下時的詭異表現,在中國幾千年歷史中,實在不是什麼大事。
偏偏中國頭號武俠小說家金庸專門寫了本武俠小說《鼻血賤》,把那個袁「大將軍」吹捧得幾乎所有的金粉都知道——別小看了武俠小說,正兒八經的歷史書沒幾個人愛看——只有文科的學生為了應付考試跟小和尚念經似地死記硬背,考完用不了半年就忘個精光。武俠小說嘛,年輕人當中估計至少有五成以上愛看,這是個十分可怕的數字,十幾億中國人,恐怕至少有五六億知道袁「大將軍」這么個偽大的「民族英雄」,官方媒體無論如何做不到這一點。
我當時也是金庸的小說迷,《鼻血賤》至少看過四五遍,對那個偽大的「民族英雄」袁「大將軍」也崇拜得不得了,也是鐵桿袁粉,現在想起來,就象是吃了四五隻死蟑螂一樣惡心。
可以說,如果時代還停留在中學時代,今天的我沒准還是一個快樂的袁粉,繼續相信中國人「素質低下」,中國的老百姓「愚昧無知」,生吃了那個偽大的「民族英雄」袁「大將軍」身上的「忠良」肉,所以活該當三百年亡國奴(天罰侍胡三百年)之類的鬼話。
我從鐵桿袁粉變成袁黑的原因,起初並不是因為袁黑、毛粉的聲音,他們當中沒有出現過象金庸這樣的武俠小說家,也沒能掌握主流媒體。真正讓我對袁產生懷疑的原因,反倒是鋪天蓋地的粉袁宣傳。
這幾十年來,媒體在飛速發展,所有能編的東西,都編了個遍,而那個偽大的「民族英雄」袁「大將軍」顯然也是一個焦點。八十年代,就有人拍了部連續劇《袁崇煥》,到前幾年,又出了部電視劇《江山風雨情》。
偏偏咱們這位偽大的「民族英雄」袁「大將軍」本身沒有過硬的功績,把他捧得這么高,他的所有言行都必然受到所有人的注意。《江山風雨情》中透露了一個某些「歷史學家」無法掩蓋,也不敢掩蓋的細節:袁崇煥處死(現在看來根本就是謀殺)毛文龍沒有經過崇禎同意。
也就是《江山風雨情》播出的那段時間,我在二圌手書市場上買了一套書《歷史在這里沉思》,剛好看到林叉反格命集團、康sheng等人陷害、謀殺賀龍元帥那部分。
鬼差神使地,我把兩件事放在一起對比。
以往,他們捧袁崇煥的時候,總把袁崇煥和岳飛等民族英雄放一塊對比。我把咱們這位偽大的「民族英雄」袁「大將軍」和摔死在溫都爾汗的永遠健康放一塊對比,這本身就是那些人所不能容忍的。
後來我才知道,在他們的規則里,只能把袁崇煥這樣的魔鬼和岳飛等民族英雄放一塊捆綁銷圌售,不能將袁崇煥和其他魔鬼進行對比。
果然,這一比,比出問題來了:永遠健康謀殺賀龍,都不敢明目張膽地將賀龍處死,而是通過醫生給患了糖尿病的賀龍元帥注射大劑量的葡萄糖,把賀龍元帥弄成「被病死」。而咱們這位偽大的「民族英雄」袁「大將軍」就敢不通過崇禎,直接明目張膽地處死(現在看來是謀殺,另外,我是後來才知道袁謀殺毛文龍是為了和清妖和談)毛文龍這個統兵大將(後來才知道毛文龍圌根本不歸他統屬)。
這個結論盡管只是初步結論,但已經把我心目中袁崇煥的「高大形象」給毀了一半。幸好,所謂的「歷史學家」們做了許多工作,他們望毛文龍身上潑了無數臟水,楞是把毛文龍污衊為一個土圌匪、軍閥、一個十足的大壞蛋,《江山風雨情》里頭甚至編了這么個橋段,說是咱們這位偽大的「民族英雄」袁「大將軍」謀殺毛文龍後從東江鎮弄到多少兵員、多少糧食、多少銀兩、多少物資(後來我才知道東江鎮被袁崇煥封圌鎖了大半年,即便是當年抗倭時期我圌黨被常凱申封圌鎖,局面也沒那麼危險過,哪還能弄到那麼多糧食物資)。
本來,明末的統兵大將當中,就有相當一部分形象非常丑惡,比較出名的如左良玉、賀人龍之流,當然,這是有歷史原因的,在明王朝財政破產後,許多軍隊的軍餉被長期拖圌欠,官軍的軍紀整體敗壞,基本上就是靠搶掠百姓、殺良冒功來維持運行,只是我當時不熟悉這一段歷史,只知道明末的明軍就是掛執照的土圌匪,因此想當然地把毛文龍當成一個大壞蛋。
而那些所謂的「歷史學家」,也正是通過栽贓污衊毛文龍,然後利用文格時期「壞人挨打活該,好人挨打好人光榮,壞人打壞人是以毒攻毒,好人打好人是誤會,不打不相識」這種思維,把袁崇煥謀款斬帥這一滔天罪行模糊掉了,在他們的「歷史」中,袁崇煥謀殺毛文龍的動機不再是為了跟清妖和談,而是「壞人打壞人」,甚至是「好人打壞人」,只是事先沒取得崇禎的認可——既然毛文龍是「壞人」,被殺了也是「活該」。
這種說法雖說有些牽強,如果再加上「歷史局限性」,再有幾個「歷史學家」提出袁崇煥「只懂軍事不懂政治」、「只會打仗不會做官」什麼的(事實上剛好反過來,袁崇煥除了正經事不會做,歪門邪道樣樣精通),他謀款斬帥這一滔天罪行不僅被輕飄飄地一筆帶過,甚至還讓一些人認為這不是過,而是「功」。
就這么一加工,一個踐踏國家法紀,陷害、謀殺己方統兵大將的人圌渣就成了「民族英雄」。
讓我真正弄明白袁崇煥是怎麼回事的書不是《竊明》,而是王者不臣的那篇未完本的《逆史讀袁》。那時候,我才明白,原來所謂的袁崇煥「抗命守孤城」,抗的根本不是所謂的高第「撤寧遠」,而是反對將右屯的糧食撤下來,理由是「兵法」讓毫無抵抗能力糧食「有進無退」,野豬皮攻打寧遠的根本目的居然是搶糧,而袁在右屯的糧食丟了之後採取的措施是把寧遠旁邊龍宮寺的糧食大老遠地運到覺華島,然後野豬皮只攻打寧遠兩天,就去攻打覺華島去了。
那些所謂的「歷史學家」編得天花亂墜的「歷史」,一旦被捅破,引發的崩潰是連圌鎖性的。不僅所謂的寧遠「大捷」經不起推敲,寧錦「大捷」同樣一捅就破,袁崇煥伏法時明王朝宣布的罪名「咐托不效,專恃欺隱,以市米則資盜,以謀款則斬帥,縱敵長驅,頓兵不戰。及至城下,援兵四集,盡行遣散。又潛攜喇嘛,堅請入城」居然沒有一條冤枉他,而所謂的「反間計」居然漏洞百出。
而後,我又因為將袁崇煥跟永遠健康對比而被吧友袁靖水嚴厲批評,因為永遠健康並不是為了跟敵方和談而謀殺賀龍元帥,在沒有得到皇帝許可下謀款斬帥才是袁崇煥最惡劣的罪行(秦檜都有所不及)。
當年,賀龍元帥曾憤怒地斥責搞「肅反」殺害自己人的張國燾:「張國燾!你是知識分子出身,又是共圌產黨創始人之一,也可以說是共圌產黨出身。而我呢,則是土圌匪出身,又當過軍閥,我現在由土圌匪、軍閥變成了共圌產黨,而你則由知識分子、共圌產黨變成了土圌匪、軍閥。張國燾,現在請你和我比一比,你現在成了什麼樣的屁人物?」
當年我閱讀文格時期的資料時,總覺得那個年代太邪惡,古今中外幾乎所有的邪惡手段,在文格期間都能找到類似的案例。直到知道了袁崇煥是個什麼貨色後,才發現,不僅是文格,古今中外,居然找不出一例能對比的案例。
和張國燾比起來,謀殺賀龍元帥的的永遠健康簡直是天使,永遠健康至少沒有在戰爭年代謀殺過自己人,無論是紅軍時代的「肅反」還是後來的「搶救運動」,他都是干凈的。
和秦檜比起來,張國燾簡直是天使,張國燾至少沒有為了同敵方議和而處死己方將領。
而和咱們那位偽大的「民族英雄」袁崇煥袁「大將軍」比起來,秦檜簡直是天使,秦檜至少不敢在皇帝沒點頭的時候為了為了同敵方議和而處死己方將領。
英國哲學家培根說:
「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真理因為像黃金一樣重,總是沉於河底而很難被人發現,相反地,那些牛糞一樣輕的謬誤倒漂浮在上面到處泛濫。」
把袁崇煥捧為「民族英雄」的瞎話,正是「牛糞一樣輕的謬誤」,而袁崇煥本人,根本就是一個踐踏國家法紀、陷害、殺戮自己人的人渣。
C. 歷史上姓向的名人有哪些
1、申啟賢(?-1839),字子敬,號鏡汀,延津南街(今河南新鄉)人。清嘉慶七年(1802年)進士,為翰林院庶吉士,後歷任福建道、江西道監察御史、順天府尹、倉場侍郎、禮、戶、吏部侍郎、山西巡撫等職。曾提出禁煙主張,為中國近代禁煙運動開啟先河,他的禁煙義舉在黃河故道廣為傳揚。
2、申佳胤(1602—1644)明末官員,《明史》避雍正皇帝胤禛之名諱而作申佳允,申涵光之父。字孔嘉,又字浚源,號素園,北直隸廣平府永年縣(今屬河北省邯鄲市)人。
崇禎四年進士,歷任知縣、吏部文選司主事、吏部考功司員外郎、南京國子監博士、大理寺評事、太僕寺丞等職。甲申之變,佳胤殉國死節,贈太僕寺少卿,謚節愍。入清,褒揚忠烈,賜謚端愍。有《申端愍公詩集》、《申端愍公文集》傳世。
3、申時行(1535年-1614年),字汝默,號瑤泉,晚號休休居士。明代大臣。明朝中南直隸蘇州府長洲(今江蘇蘇州)人 。嘉靖四十一年殿試第一名,獲狀元。歷任翰林院修撰、禮部右侍郎、吏部右侍郎兼東閣大學士、首輔、太子太師、中極殿大學士。
4、申包胥(生卒年不詳),風姓,包氏,名胥,因封於申邑,故稱申包胥。是三皇之首包羲王孫,又稱王孫包胥。華夏族,今湖北省京山市人,春秋時期楚國大夫。
前506年,昔日好友伍子胥以吳國軍力攻打楚國,攻入楚都郢,楚昭王出逃到隨。伍子胥掘楚平王墓鞭屍。申包胥逃到山裡,派人責備伍子胥,為復國,申包胥來到秦國請求幫助,一開始不被答應,申包胥便在秦城牆外哭了七天七夜,滴水不進,終於感動了秦國君臣,史稱「哭秦庭」。
秦哀公親賦《無衣》,發戰車五百乘,遣大夫子滿、子虎救楚。吳國因受秦楚夾擊,加之國內內亂而退兵。楚昭王復國後要封賞申包胥,他堅持不受,帶一家老小逃進山中隱居。從此申包胥被列為中國的忠賢典範。
5、申舟(?-前595年),羋姓,文氏 ,名無畏,字子舟,因被封於申,以邑為氏,別為申氏,又被稱為文之無畏、毋畏、文無畏。楚文王的後代 ,春秋時期楚國左司馬。出使齊國過宋國境時被宋國殺害,楚遂興兵伐宋,引發了楚圍宋商丘之戰。
D. 明末皇帝崇禎遺孤、神秘的「朱三太子」歷史上到底怎樣
崇禎共生7子,其中二、六、七子早殤,只剩下長子朱慈烺、三子朱慈炯、四子朱慈炤、五子朱慈煥。明亡後,朱慈烺、朱慈炯、朱慈炤三人流落民間,不知所終,但據後來朱慈煥被捕後交代,3個皇兄均已被清廷捕殺。朱慈煥因與四哥朱慈炤同歲,所以人們習慣把他稱作「朱三太子」。
朱慈煥,明朝最後一個皇帝崇禎帝明思宗朱由檢的第五個兒子,母親是田貴妃。後來清廷在修明史時,出於政治目的,稱其5歲時夭折,被封「悼靈王」,又有「玄機慈應真君」之封。日後有多人冒充其造反,皆稱他為「朱三太子」。朱慈煥還有個名字叫王士元。
【朱慈煥5歲而病,帝視之,忽雲:「九蓮菩薩言,帝待外戚薄,將盡殤諸子。」遂薨。九蓮菩薩者,神宗母,孝定李太後也。太後好佛,宮中像作九蓮座,故雲。帝念王靈異,封為孺孝悼靈王玄機慈應真君,命禮臣議孝和皇太後、庄妃、懿妃道號。禮科給事中李焻言:「諸後妃,祀奉先殿,不可崇邪教以亂徽稱。」帝不聽。崇禎十六年十二月,改封「宣顯慈應悼靈王」,去「真君」號。】
清兵入關後,各地明皇室上層人物被誅殺凈盡,只有朱慈煥僥幸活了下來,並且活到了70多歲。朱慈煥幼時被封為永王,在成大長人的皇子中確實排行第三。明朝滅亡那年他剛剛12歲,和兩個哥哥一起被李自成軍俘獲,又一起被李自成挾裹出北京城南下。
李自成兵敗後,朱慈煥開始亂世飄零,他乞討到一戶王姓鄉紳家。鄉紳見他氣質特別,「細詢根由」,沒有城府的朱慈煥透露了自己的身份。王鄉紳是故明官員,見皇子淪落到如此地步,不禁「執手悲泣」,冒著風險收留了他,給他改名「王士元」,與自己的兒子一起讀書。
5年之後王鄉紳病故,王家不願意繼續收留他,朱慈煥只好流浪到江南當了和尚。
浙江餘姚一位胡鄉紳到廟里遊玩,見20歲出頭的朱慈煥容貌清秀、氣質不俗,又滿腹詩書,十分擅長圍棋(幾十年後,蓬萊人李力遠遇到朱慈煥,稱其「豐標秀整,議論風生……學淵博,且工手談,精音律」,可見朱是一個非常有才華的人)。胡鄉紳極為欣賞之,勸他還俗,還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於是朱慈煥落戶浙江,也算是成家立業了。
結婚以後,朱慈煥以教書為業。待岳父去世,隨著生兒育女、家累日重,他不得不四處尋找教席,還經常向一些地方紳士打秋風,勉強維持生活。他一生小心翼翼、安分守法,哪裡風聲緊,他就趕緊帶著一大家逃亡,幾十年間流動於大江南北,歷盡艱辛。雖然一輩子受盡委屈勞累,不過畢竟活過了古稀之年,生了3個兒子2個女兒,又有了孫子,也總算兒孫滿堂。
特別是到了晚年,趕上康熙盛世,政治局面日益安定。康熙為爭取民心,6次拜謁明皇陵,行三跪九叩之禮。康熙三十八年(1699),皇帝拜了南京明孝陵後,還向大臣表示要查訪一個明皇室後裔,來管理明孝陵:「朕意欲訪察明代後裔,授以職銜,俾其世守祀事。古者夏殷之後,周封之於杞宋……爾等與九卿會議俱奏。」
雖然朱慈煥不敢出頭去接受康熙皇帝的這個好意,但是皇帝對故明的態度如此「親善」,他認為自己這輩子可以善終了。不料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大禍發生,這年四月他正和東家在書房下棋,突然闖入一隊官兵,將他鎖拿。
回憶起來,事發的根由是他幾年前的一次口風不嚴。按理說,環境如此險惡,朱慈煥應守口如瓶才對。但是人總是有傾訴的慾望,特別是一個前朝皇子,如今卻淪落為到處打秋風討飯吃的可憐教書先生,自己身份如此巨大的落差,讓他心裡難免產生巨大的不平衡感。到了晚年,朱慈煥覺得自己可以松一口氣了,所以有一次在酒後向一位交往很久的老友透露了一點自己的這個「秘密」。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這個有爆炸力的消息很快傳了出去。浙江東部有一位志在反清復明的念一和尚,聽說這個消息,就在康熙四十五年(1706)打起了朱慈煥的旗號,在大嵐山起事。(而在二月河小說《康熙皇帝》里,打著他名義的是楊起隆,曾在南京想用紅衣大炮轟炸祭奠孝陵衛的康熙,事敗後被屠戮。)朱慈煥聞訊大驚,立刻帶著一個兒子由浙江逃到山東,沒想到2年之後還是被抓了。在抓他之前,官員曾到餘姚他的家中搜查。他家中還「有一妻二子三女一媳」,聞聽官兵來捕,氣勢洶洶,知道大事不好,除了1個兒子外,其他6個人「皆投繯,六命俱盡」。
審訊結果證明他是清白的。雖然念一和尚打著他的旗號,但其實從來沒有直接聯繫上他。官員們當庭讓念一和尚來與朱慈煥對質,「及提先生對質,又雲不相識」,證明兩個人根本不認識。
朱慈煥為自己的辯護也是極為有力的。他說:「吾數十年來改易姓名,冀避禍耳……吾今年七十五歲,血氣已衰,須發皆白,乃不反於三晉變亂之時,而反於清寧無事之日乎?且所謂謀反者,必占據城池,積草屯糧,招軍買馬,打造盔甲,吾曾有一於此乎?」
審問官員也覺得朱慈煥所供有理,將審問結果上報給康熙帝。幾年前皇帝還說過要訪查一位明朝後代來當官,這個朱慈煥看來是最佳人選,所以官員對他很禮貌,給他好吃好喝,就等著皇帝下處理決定。
不料,事實證明,康熙所說的「查訪明朝後裔」,其實是葉公好龍。如今真的「朱三太子」落網,他大喜過望。雖然康熙一生都以「寬大仁慈」聞名,對手又是一個75歲手無寸鐵的可憐老人,他卻絕不放過。皇帝發下諭旨:「朱三即王士元,著凌遲處死。伊子……俱著立斬。」
逃亡一生、須發皆白的朱慈煥,被押上了刑場,眼看著兒子被斬首後,自己又被一刀刀凌遲。至此,崇禎的子孫被徹底消滅,真正是如《紅樓夢》最後寫的:直落個白茫茫一片,真干凈。
E. 小說孝陵衛的下一本書叫什麼名字
君姆的旅程
作者: 雅文
簡介:
主人公君姆星在命運的牽引下,走上了改變世界的旅程。一路的所得與自己的運氣為打敗未知的敵人和世界做出了初步的成果。但無論是誰都逃脫不了命運,但他從來不知道,甚至不想知道,最後也許會是自己的滅亡也會是新世界的誕生。他從不想看見命運,卻被命運看在眼裡。可悲的只有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