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古代名人名字的意思
名字是名和字的總稱。
古人不僅有「名」,而且有「字」。舊說上古嬰兒出生三個月後由父親命「名」,男子二十歲舉行冠禮,並取「字」;女子十五歲許嫁,舉行笄禮,並取「字」。
據說上古時期,嬰兒在出生三個月的時候由父親給命名,這就是古人「名」的由來。其實在我國民間,部分地區至今仍保留著嬰兒滿月時才命名的習俗,不過是命名的權利不再由父親一人擔當,而是由嬰兒的親人共同擔當。有趣的是,在古代,男孩子長到20歲的時候要舉行「結發加冠」之禮,以示成人,這時就要取字。而女孩子在15歲時要舉行「結發加筓」之禮以示可以嫁人了,這時也要取字。可見,古代的時候男女皆有字,比如近代女革命家秋瑾,字璇卿。
❷ 哪位好心人有<亂世梟雄張作霖>.<吳佩孚傳>,<杜月笙傳>等書的電子書,umd.和txt格式的都可以
找小說電子書推薦你去找專門的網站啊 比如盛大文學協作網站的雲中書城 就是個不錯的地方哦 裡面的小說電子書更新快 絕對正版 沒有刪節 無毒無插件 !樓主可以放心的去找找看哈!
❸ 請問有哪位了解民國軍閥混戰時的歷史,或有那些書是介紹這歷史的,告知一下
國民黨新軍閥混戰是以蔣、桂之間的戰爭拉開序幕的。
1929年2月19日,桂系的武漢政治分會發出決議,撤免魯滌平的湖南省主席兼18師師長職務。同時派葉琪的第9師,夏威的第7軍向長沙進兵。魯滌平措手不及,慌忙乘外輪逃往南京,桂軍控制了湖南。至此,桂系占據了兩湖,接通了廣西,勢成能攻能守、可進可退,要與蔣介石較量一番。這就是所謂的「湘案」。
蔣介石消滅白崇禧部的辦法是,利用唐生智與桂系的矛盾,起用唐生智,驅逐白崇禧。白崇禧帶到河北的李品仙、廖磊兩部原是唐生智的主力軍。白崇禧既想長駐河北,又想向西北發展,這引起部下的不滿。唐的部下都想早日回到湖南家鄉,又都覺得當桂系的軍官不光彩。蔣介石抓住這個矛盾,廣泛傳播唐生智將要復職的消息。唐生智在上海也活躍起來,派人向蔣介石表示竭誠擁護中央。蔣介石不但答應唐可重新指揮部隊,還賞以巨款,並促其立即北上平、津,收回舊部。
此時蔣、桂之戰已在弦上,白崇禧計劃率部南下浦口,配合李宗仁部攻蔣。但此時部隊已不聽白的指揮,並到處張貼「打倒桂系!」「打倒白崇禧!」「歡迎唐總司令東山再起」等標語。甚至把反桂迎唐的標語貼到北平、天津的火車車廂上。白崇禧在軍中不能立足,化裝由塘沽搭日輪逃走。
3月20日唐生智在塘沽登岸,受到舊部的歡迎。3月ZI日宣布討伐白崇禧,蔣介石立即任命唐生智為第五路軍總指揮。唐生智在北平順承王府設立總指揮部。蔣介石扶唐倒自計劃完全實現了,這等於砍去了桂系的一隻手臂。
李濟深是廣西梧州人,在廣東做官。在政治勢力的劃分上他屬於粵系。廣東財力充裕,但士兵的戰鬥力較差。廣西較窮,士兵勇敢。李濟深利用鄉士關系,長期以來與桂系結為一體。廣東支援廣西經費,廣西支援粵省兵力。李宗仁、白崇禧帶兵遠離廣西之後,李濟深與黃紹密切配合,使蔣介石無法插手兩廣。蔣介石要消滅桂系,不拆散粵、桂聯盟是難以成功的,因此,蔣介石陰謀暗算李濟深。
李濟深本不想來南京參加三全大會。蔣介石以人格擔保,特派吳稚暉、張人傑、蔡元培、李石曾四大國民黨元老請李到南京來調停湘案。李濟深信以為真。不料在3月21日晨,蔣介石突然下令將李濟深逮捕,關押在湯山俱樂部。3月28日國民黨三大閉幕的當天,蔣介石又派兵去抄了李濟深在南京的住宅。全國編遣會議後,蔣介石到處閱兵、演習,向地方實力派示威,李濟深曾為此電責蔣介石。蔣介石因而對李懷恨在心。
蔣介石無理扣押李濟深,引起各方面強烈不滿。幫助蔣介石勸說李濟深入京的吳稚暉和張人傑,首先怒氣沖沖地跑到蔣介石的面前斥責他的暴行,然後他兩人搬到湯山與李濟深同住,以表示抗議。蔡元培、李石曾也譴責蔣介石毫無信義。廣東將領群情激奮,蔣光鼎、蔡廷鍇等人聯名致電蔣介石,強烈要求立即恢復李濟深的自由。又電邀黃紹宏到廣州商議對策。但這時蔣介石已派粵籍將領陳銘樞、陳濟棠二人到粵活動,說服粵省將領服從中央。二陳以貌似公允的兩面派手法,用避免牽人戰爭為理由,把桂系孤立起來。隨後,蔣介石任命陳濟棠為討逆軍第8路總指揮。陳濟棠從此主宰了廣東。
蔣桂戰起,各實力派多為自己打算,3月29日,閻錫山發表通電,響應蔣介石的討伐令。四川的劉湘為防止蔣介石以追擊桂系為名進入四川,也聲明討桂。
馮玉祥在蔣桂戰爭中,採取兩邊應付的辦法,桂系曾請馮協助反蔣,馮滿口應允。蔣許給馮行政院長職位,馮為利所動,答應出兵14萬助蔣討桂。但馮在兵下徐州時,印刷了大批討逆布告,卻不印所討之逆為何人,只印「貪贓枉法、橫征暴斂、屠殺民眾,迫害青年」之類的罪名。他的用意是蔣、桂誰敗,就在布告上填寫誰的名字,並企圖先於蔣介石佔領武漢。馮玉祥的這種態度,不僅害了桂系,自己也遭到蔣介石的暗算,受到雙方責難。
蔣介石於3月29日親自擔任總司令,到九江指揮作戰,討伐桂系。何應欽任參謀總長。共出動3個軍:劉峙的第1軍,朱紹良的第2軍和朱培德的第3軍,並有14艘艦艇配合作戰。
然而,蔣介石最拿手的辦法是從對手內部收買叛將。蔣介石知道任何地方派系中都是派中有派,不可能沒有矛盾。蔣介石採用以派制派的方針從內部分化瓦解,利用他手握中央大權的條件,許諾投靠者以高官厚祿,往往容易找到叛投者。這種辦法瓦解對手能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見效甚快。
蔣桂戰起之時,李宗仁從上海返回廣西,白崇禧正從塘沽逃往廣西途中,黃紹宏坐鎮廣西,致使武漢軍中無主帥。武漢前線總指揮的大權交給了第一師師長李明瑞和楊騰輝。這時李明瑞和楊騰輝已被蔣介石買通。同時蔣介石又通過朱培德爭取張發奎,任命張為第1路軍右翼軍總指揮·,任務是叫張發奎搶在馮玉祥的前面佔領武漢。蔣介石手令:委任何鍵為討逆軍第4軍軍長,撥發該部給養70萬元,並應允事成之後:湘省一切要請芸樵(何鍵字)負責。何鍵立即發電表示「竭誠擁護」中央。就這樣,蔣、桂未經交戰,桂系占據的湖北、湖南兩省,從地方到軍隊,都已被蔣介石分化瓦解了。蔣介石的侍從副官鄭介民在武漢市內指揮蔣系的特務,已經做好了內應的安排。4月6日,蔣介石到達武漢,他宣布:「兵不血刃而定武漢。」因為李明瑞帶部隊脫離了戰斗,桂軍幾乎不戰自退了。馮玉祥先於蔣而人武漢的幻想也破滅了。
蔣介石進入武漢之後,封官犒賞,發給李明瑞部大批現金。又在武漢召開的群眾大會上,大罵叛逆。耀武揚威,不可一世。蔣介石還在武漢單獨召開了馮玉祥的部將韓復榘,蔣氏夫婦「盛情」款待,當面許韓任河南省主席職,並贈數十萬巨款,開始作瓦解馮部的工作。
從武漢敗下來的桂系第4集團軍的殘部,在胡宗驛、陶鈞、夏威的帶領下,退到鄂西,想聯絡四川軍閥楊森。蔣介石豈能容他們在鄂西立足,他命張發奎、朱紹良、夏斗寅部追擊,同時發出招撫桂系的《告桂系軍隊書》,稱:「官兵如帶械歸來,各賞洋五元;官兵如為待手來歸的一律收容;如能殺了你叛逆長官來歸的,必得重賞官級。殺了你連排長,賞銀百元官升一級;殺了團營長賞銀五百元,升二級;殺了師長總指揮來歸的,賞銀五千元,升三級。於是,胡、陶、夏三人頂不住蔣介石的武力與金錢雙管齊下的手段,三人同時宣布下野,部隊聽候改編。桂系第4集團軍至此全部瓦解。
蔣介石「徹底鏟除」桂系的戰爭是從5月5日開始的。蔣介石限5月25日前佔領柳州,他又從武漢跑到長沙督戰。此前蔣介石也曾誘迫過黃紹宏叛桂投蔣,但黃未能聽命。
李宗仁、白崇禧、黃紹宏在蔣介石的緊逼之下,決定爭取主動,以攻為守。在蔣介石向廣西進攻的同一天,5月5日,李宗仁在梧州打起「護黨救國軍」的旗號,由白崇禧、黃紹宏率兵分兩路向廣東進攻,企圖對粵作戰取勝後打開新局面。李宗仁則去香港聯系其他反蔣力量。5月21日,粵、桂軍在廣東白念進行血戰,桂軍失敗,退回廣西。白、黃在廣西雖反復作戰,但無力抵擋蔣介石從四面八方調來攻桂的軍隊,6月,白崇宏、黃紹宏由廣西南端的龍州敗逃越南,待機再起。
蔣介石鏟除桂系的方針及其陰險手段,引起國民黨各派系的極大震動,並感到驚恐。迫使他們各尋出路:或者奮起反抗,或者委身投靠,或者以兩面派的手法左右去逢迎。
蔣介石倒桂得手之後,他極力拉攏閻錫山,加緊攻擊馮玉祥,採用的仍是各個擊破的策略。
馮玉祥本想利用蔣、桂之戰,搶先佔領武漢。但被蔣介石所窺見,早有了防備。馮玉祥的打算落空,還增加了蔣介石對馮玉祥的怨恨,使蔣、馮之間的矛盾無法調和了。蔣介石佔領武漢之後,立即調集了主力部隊,准備進兵河南、山東,對馮系作戰。
蔣介石為了鏟除馮系,使出了全身的解數。首先,他開始大肆收買馮的部將。在武漢已把馮玉祥的老部下、最忠實的將領韓復榘收買。接著蔣介石又派人到襄樊,給石友三送去幾十萬元,進行收買。石友三本是反復無常的小人,立即答應聽從蔣介石的指揮。後來,蔣介石又用同樣的辦法,收買了劉鎮華、馬鴻逵等部將叛馮附蔣。西北軍在蔣介石的瓦解下發生了激烈的分化。其次,蔣介石廣泛散布謠言,製造馮玉祥勾結蘇聯、要南攻蔣介石並向山西發展打擊閻錫山的輿論,挑撥馮、閻關系,使閻錫山半信半疑。再次,蔣介石企圖誘騙馮玉祥入京,使西北軍群龍無首。當時,蔣接連電請馮玉祥人京供職。馮玉祥明確表示他不去南京的根本原因是「恐為李濟深第二」。同時馮玉樣在華陰召開軍事會議,決定武裝反蔣,馮自任「護黨救國軍西北路總司令」,要求各部收縮兵力,縮短戰線,馮軍從山東、河南一律撤至潼關集結,迎擊蔣軍。馮軍西撤之時,將歸德至馬牧集段13座橋梁炸毀以阻止蔣軍運兵。
5月8日,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推蔣介石為主席,23日,國民黨中央常委會決議,革除馮玉祥的一切職務,永遠開除黨籍,下令查辦。在這之後,國民黨中央發表的各項文告中,稱馮玉祥為「統一之梗」,「破壞革命」,「陰險成性」,「反復無黨」,「勾結蘇俄」,「背叛黨國」,總之是「十惡不赦」。蔣介石對他這位「死生不渝如胞兄」的馮玉祥,大有寢皮食肉而後快之意。文的、武的、正面進攻與內部瓦解一齊向馮玉祥的西北軍打過去,使馮玉祥的處境十分困難。
馮玉祥對蔣介石的強大壓力,不敢貿然迎戰,他突然宣布:「自5月27日起,所有各處電文,一概謝絕,從此人山讀書,遂我初衷。」馮玉祥下野當然不是為了讀書。目的是使蔣介石失去進攻西北軍的借口,以保存實力,然後馮設法拉閻反蔣。馮玉祥這一招果然收到一些效果,蔣介石的武力進攻暫時停止了。但是,戰場上的爭斗立即轉變為一場曲曲折折的蔣、馮、閻之間縱橫的政治斗爭。
閻錫山在蔣、馮沖突中,既媚蔣任馮,又拉馮抗蔣。媚蔣壓馮,是想借蔣之力把西北軍擠出豫、陝、他好稱王北中國;拉馮抗蔣,是為了在蔣介石面前抬高身價,阻止蔣介石進攻晉系。蔣介石為了各個擊破,緊緊拉住閻錫山先把馮玉祥趕下台,然後只剩下晉系就好收拾了。馮玉祥要想抗拒蔣介石,必須聯合晉系方能立足。這就是此時蔣、馮、閻三角關系的微妙之處。
6月7日,蔣介石致電閻錫山,要求閻錫山幫助他進攻西北軍,逼迫馮玉祥出洋,馮玉祥只「入山讀書」是不行的。閻錫山表示不主張內戰,提倡和平解決。並揚言他要與馮玉祥相偕下野出洋。隨後,他派人到天津訂購船票,到日本安排住處,擺出一副決心引退的樣子。閻錫山曾多次邀請馮玉祥到太原共商反蔣大計,但馮玉祥懷疑閻錫山別有他圖,不敢貿然入晉。馮看到閻的上述舉動,消除了馮的懷疑。閻又派馮玉祥敬重的老友李書城向馮說項,馮玉祥即決心人晉。6月ZI日,馮玉祥為了表示誠意,特帶上夫人李德全和女兒,從華陰山動身去山西,於24日到達太原,受到閻錫山的熱情接待。
馮玉祥到山西後,閻錫山並不認真地與馮商討反蔣大計,卻派人四處活動,准備出國的服裝用具,似乎閻、馮即刻就要手拉手起身出洋了。這下可急壞了蔣介石。果真馮、閻並肩出洋,無疑是使西北軍與晉軍聯合起來,蔣介石的各個擊破的目的就難以實現了。於是蔣介石又委任閻錫山為西北宣慰使,全權處理西北善後事宜。閻錫山對蔣的委任不加可否,卻又以更強硬的態度向蔣介石提出,一定要與馮玉祥同時出洋,如果中央不批准,則堅決辭去國府委員的職務。蔣介石又急忙致電挽留閻錫山,並決定自己屈尊赴北平與閻錫山晤談。這無形中使閻身價倍增。
6月25日,蔣介石到達北平,他要盡全力改變閻錫山腳踏兩只船的態度。6月27日,蔣介石派吳稚暉、趙戴文、孔祥熙三人,帶著他的親筆信到太原見閻錫山,請閻錫山赴北平與蔣商討處理西北善後事宜。閻錫山一面電請中央撤銷對馮玉祥的處分,一面隨同吳稚暉等人於6月30日來到北平。蔣、閻在北平經密談,蔣介石委任閻錫山為全國陸海空軍副司令,閻的地位在軍隊中途提高到蔣介石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閻錫山答應蔣介石盡快解決西北軍,蔣、閻達成了共同對付馮玉祥的秘密協議。這時,閻錫山的陰謀才暴露出來。他是先把馮玉祥騙到太原,手握馮這張王牌與蔣介石討價還價,一直要到蔣介石在北平許他任副總司令,價碼才算要足了。
閻錫山於7月2日突然「得病」住進了醫院,閉門謝客。7月4日他又退了去日本的船票。從此,閻錫山對馮玉祥也改變了態度。
他以馮住晉祠不便為名,將馮玉祥誘騙到建安村軟禁起來。村莊四周派軍隊封鎖,使馮與外界隔絕。
閻錫山背信棄義的行為,受到其他派系的譴責。說服馮玉祥人晉的李書城搬進建安村與馮玉祥同住,表示對閻錫山的抗議。
馮玉祥被閻錫山出賣,噬臍莫及,卻又不甘心坐以待斃。他已知蔣、閻有了新的交易,也不露聲色,只想設法拆散蔣、閻的勾結,以尋出路。他在軟禁之中,設法授意留陝主持西北軍的宋哲元,要他繞開閻錫山,直接與南京政府接通關系,向蔣介石靠攏。西北軍將領對閻錫山的背信棄義十分憤恨。馮玉祥被扣在建安村,軍餉無法解決。西北本屬貧脊地區,窮困萬狀,亟待接濟。他們得到馮玉祥的指令之後,感到靠攏南京也是一條出路。於是,西北軍在7月中旬派參謀長陳琢如到南京求見蔣介石,表示西北軍接受中央指揮,要求接濟軍餉。蔣介石認為西北軍向他屈服了,瓦解馮系已經不需要藉助閻錫山了。狡猾的蔣介石不知自己中了馮玉祥韜晦之計,於是,他派於右任、賀耀祖到西安宣慰與點編馮玉祥的部隊,安撫馮的部將,供應軍餉。為了籠絡西北軍將領,蔣介石下令把已經被免職的鹿鍾麟、薛篤粥、熊斌、唐悅良等人又請回南京。親自召見、宴請。8月17日特任命鹿鍾麟為軍政部長。8月22日又任命馮的另一親信李鳴鍾為全國編遣委員會遣置部主任。從此,蔣介石與西北軍的關系由對抗轉為密切了。
1929年8月,全國編遣實施會議之後,閻錫山開始感到他自身也難保了。馮系靠攏蔣介石,更使他狐疑。他猜想蔣、馮可能已有新的交易,下一步將是蔣、馮聯合起來對付晉系。閻錫山感到媚蔣壓馮的方針有些失策,為了擺脫困境,他准備再走拉馮抗蔣的道路。
中秋節之夜,閻錫山親往建安村,當面向馮玉祥賠禮道歉,提出聯合反蔣。馮玉祥指示宋哲元靠攏蔣介石,本為拆散蔣、閻聯盟。馮見目的已經達到,遂欣然向閻錫山表示,願摒棄前嫌,合作反蔣。9月26日,閻、馮同游五台山,以示重歸於好。
這次馮間發動反蔣戰爭,採取的辦法是:馮玉祥仍住在建安村,指示西北軍的宋哲元、孫良誠領銜發動反蔣。馮躲在幕後,以留迴旋之地。西北軍先發動戰爭,並擁戴閻錫山為首領,然後晉軍再起而響應,共同反蔣。
10月9日,宋哲元等先致電閻錫山、馮玉祥,列舉蔣之罪狀,聲言他們被迫起來反蔣。閻、馮即於10月10日復宋哲元等一電,稱:「應從長計議,以求政治趨人正軌,仍望先行切實編遣,冀達諸同志救國之初衷,國事當由國人解決也。」宋哲元與閻、馮電報往來的目的,是要造成閻、馮與此次反蔣無關的假象,以掩護他們在幕後的坐鎮指揮。
1929年10月10日,宋哲元等27名西北軍將領、聯合發表擁戴馮、閻,討伐蔣介石的通電。
宋哲元等人的討蔣通電慷慨激昂,所開列蔣之罪狀均為事實,有一定的號召力。西北軍兵分三路,浩浩盪盪向河南進軍。但卻在不到一個半月的時間內,就被蔣介石打敗了,原因何在?主要有三方面:
一、蔣介石在財力、物力、兵力上都占優勢。宋子文在寧、滬。浙一帶籌集軍餉,甚至把編遣公債也拿來打內戰,因為中央掌握國庫,財力充足。宋美齡組織的慰勞隊,帶著20萬現金到前線獎勵官兵。而西北軍窮得不能按月關餉。蔣介石還能得到帝國主義的裝備,武器彈葯充足。還有德國的軍事顧問獻計獻策。蔣介石以嫡系軍隊為骨幹,還有許多投靠他的雜牌軍,兵力也超過西北軍。
二、在政治策略上蔣介石也壓倒了西北軍。國民黨派系之間的混戰,本無正義可言。宋哲元的討蔣通電固然產生了一定的政治影響,但是,蔣介石回敬了一篇《告全國將士書》,稱西北軍「本屬利害結合,封建集團。只知有集團,不知有國家,只知有利害,不知有主義」。「此種封建集團,一日不消滅即國家統-一日不能成功」。宋哲元等對蔣介石的責罵也無法回答。
三、西北軍內部不團結。馮玉祥不在軍中,宋哲元與孫良誠爭當首領,互不相讓,互不服氣,指揮不能統一,作戰各行其事,因而削弱了戰鬥力。
然而,這次西北軍反蔣失敗的重要原因是閻錫山的再一次背信棄義。
事先講好的是馮、閻共同反蔣,否則馮玉祥不會單方貿然發動反蔣的。宋哲元等出於對閻錫山賣友求榮的痛恨,沒有按原來的約定推戴閻錫山為首領,只是籠統地提出擁護馮、閻。因此,西北軍發動之後,閻錫山按兵不動,使西北軍孤軍作戰。蔣介石看到馮、閻的裂痕,立即採取拉攏閻錫山、孤立馮系的策略。10月11日,南京以五院院長的名義致電閻錫山,請其就近負責處理西北問題。10月28日,蔣介石把特任閻錫山為陸海空軍副總司令的命令公布於眾。10月31日,蔣介石特派何應欽、方本仁等到太原,代表蔣介石與閻錫山勾結。11月5日,閻錫山宣布就任全國陸海空軍副總司令職。同時在北平、太原等地召開「討逆大會」以表示晉系完全擁護中央。閻、馮再次分離,蔣、閻重又勾結。隨後晉系對西北軍處於敵對狀態。戰敗而又徹底孤立了的西北軍退回陝西,固守陝縣、潼關一帶。馮玉祥的西北軍第二次反蔣又失敗了。
1929年,國民黨各派系幾乎都捲入了內戰的漩渦,槍炮聲沒有一天停止過,戰火遍及大半個中國。蔣介石的日子很不好過,他不得不急忙於12月3日召集黨國要員開會,謀劃對策。商討結果,蔣介石認定,爭取閻錫山和張學良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只要拉住閻、張,反對改組派,各實力派之亂則不難平復。於是蔣介石派吳鐵城以勞軍的名義去東北拉張學良,派趙戴文回山西勸說閻錫山。張學良在吳鐵城的說服下表示支持蔣介石。閻錫山與張學良早有往來。本已表示支持改組派的閻錫山,害怕奉軍入關,自己受到蔣、奉的夾擊,轉而支持蔣介石。於是,閻、張聯合發表通電,「毅然決然擁護中央」,反對改組派。這時,蔣介石派何應欽入粵與陳濟棠聯合擊退張發奎和桂系的「護黨救國軍」,調嫡系部隊劉峙部北上攻打唐生智。閻錫山親自到鄭州督戰,配合蔣軍攻打唐生智。1930年1月,唐生智潰敗,通電下野。石友三重新投降蔣介石。國民黨改組派的反蔣軍事投機宣告失敗。
蔣介石以勝利者的姿態進入了30年代,但由於反蔣派實力猶存,而且並未屈服,所以,一場更大規模的軍閥混戰正在醞釀之中。
1930年元旦給南京政府帶來的不是「福音」,而是嚴重的危機。雖然蔣介石因接連戰勝對手而趾高氣揚,卻並不能使危機有所緩和。
首先是政治危機。蔣介石的獨裁政治和國民黨的反動統治加深了國內的階級矛盾,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在黑暗看到了中國共產黨燃起的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勢;而國民黨反動政權的迅速腐敗與「惡化」,恰恰與紅色革命根據地的蓬勃發展形成鮮明對照。人民群眾參加土地革命的熱情越來越高漲,農村革命根據地在擴大,紅軍在發展。中心城市的工人、學生、青年和婦女等革命運動也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開展起來了。1927年以後的那種沉悶、壓抑的狀況,已經有了根本改變,人民革命力量的發展壯大,沉重地打擊了國民黨的反動統治,這是南京政府產生政治危機的根本原因。
此外,國民黨反動派內部的矛盾遠未解決。反蔣派的實力猶存。閻錫山、馮玉祥的手中握有50萬大軍,蔣介石為此晝夜不安。改組派繼續串連反蔣,頻繁活動,利用南京政府的腐化墮落到處作反蔣宣傳,給蔣的國民黨中央造成了不小的威脅。這也是造成南京政府政治危機的原因之一。
其次是外交危機。蔣介石指使張學良無端挑起中東路事件,引起中俄武裝沖突。不僅給邊境地區居民的生命財產造成嚴重損失,而且與蘇聯的外交談判曠日持久地進行,一直沒有達成和解的協議。蔣介石所搞的裁贓陷害馮玉祥的把戲,到頭來也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最後還有財政危機。連年不斷的內戰和長時期的邊界沖突耗資巨大,榨幹了人民的血汁。更為嚴重的是,宋子文等推行的賣國主義金融政策,把中國深深地拖入了世界資本主義的經濟危機之中。1929年,全世界資本主義國家發生了空前的經濟危機,金價猛漲、銀價狂跌,實行銀本位制的中國貨幣嚴重貶值。因為當時只有美國收購白銀,中國的白銀源源不斷地輸往美國,以維持中國的現行貨幣。美國靠中國廉價的白銀減少了損失,卻使中國陷人了「民生凋敝、國庫空虛」的境地中,民怨沸騰,一時間國內社會秩序混亂。
財政危機是南京政府最急迫的問題,蔣介石拿不出解決危機的有效辦法,他絞盡腦汁,還是要從強化南京反動統治上耍花招,提出所謂「刷新政治」,「增進政治效率」,加速全國統一等項措施,企圖壓縮開支,消極節流。而且他的「節流」辦法也僅只是「緊縮」。即緊縮編制、機構、裁減兵員等。但是,蔣系的軍事編制不縮,蔣系的御用機構不減;蔣介石收養的雞鳴狗盜之徒,不僅一個也不裁,還要派往各地去當官。對其他派系,蔣介石則以「國庫空虛」為理由,以「實行緊縮」為借口,要求他們迅速按編遣方案縮編。在未實現縮編之前,則拖欠或停發非嫡系部隊的軍餉。蔣介石還多次下令,調各實力派的部隊到指定地區點編,抽調各級軍官到中央軍校受訓。他企圖通過這些辦法,使各實力派的武力掌握到他的手裡。蔣介石為了擺出「緊縮」的樣子給人看,再次淘汰了一些老弱病殘的士兵,「精減」了部分無用的雇員。各實力派為了應付蔣介石,也照樣辦理,這樣,導致兵變蜂起,化兵為匪到處害人,使老百姓更加陷入水深火熱之中。除此之外,蔣介石又借口國庫空虛與國家不統一密切相關,強令地方必須服從中央,並以武力相威脅。這樣一來,國民黨反動集團內部的矛盾迅速加深,那些尚未公開反蔣的實力派也惴惴不安起來。新軍閥們置國家安危與人民死活於不顧,只為維護本集團的利益,又展開了一場新的爭斗。
1930年國民黨內部的爭戰,首先是從蔣、閻之間的爭吵開始的。
多年以來,蔣、閻關系一直飄忽不定,這是由於蔣介石的陰險和閻錫山的投機習性所造成的。閻錫山曾多次與蔣介石合作,但又多次破裂。桂系、馮系、唐系都先後受到蔣介石的致命打擊,唯獨閻錫山一直像游蛇一樣,安然迴旋於各實力派之間,使晉系得到了保存和發展。以往的經驗證明,蔣介石要利用他時,就給他一些利益,但往往過了河就拆橋,使閻空歡喜一場。如蔣介石為了籠絡晉系,曾把平津地區劃歸閻錫山治理,但平、津換旗後僅半年,到1929年1月,蔣介石即派宋子文到北平,以劃分「國稅」和「地方稅」為名,將平、津的稅收歸為「國有」也即「蔣有」。閻錫山忍氣吞聲服從了這個安排,同時向宋子文提出,平津衛戍部隊的軍餉應由中央財政部發給,以此作為讓出平、津「國稅」的交換條件。宋子文表面上答應了,但只發了一個月的軍餉,此後就再也不發了。閻錫山知道上了當,便申請發行省公債3千萬元,以抵補北伐時山西銀行墊付的3千萬元軍費,蔣介石卻沒有批准。閻認為這是蔣介石企圖利用經濟手段來控制晉系,為此,一直氣憤不已。國民黨軍佔領平、津後,在國民黨的內爭中,閻多次幫了蔣介石的忙。但蔣對閻卻只有利用而從不信任。閻親自率兵到河南助蔣滅唐,蔣又自食諾言,沒有把河南給閻,而是任命韓復第為河南省主席,又委任王金鈺為安徽省主席,馬鴻逵為皖南剿匪總指揮。蔣的嫡系部隊也紛紛北調,集中於徐州、蚌埠,並在河南駐扎重兵。這種態勢,無疑是為了防備晉系與西北軍,使晉軍不能在河南立足。閻的如意算盤落空,無可奈何地將晉軍撤回原防地。屢屢遭到蔣介石的算計,使閻錫山看出,蔣介石的下一個打擊目標就要輪到自己頭上了。這樣,在擁蔣還是反蔣的問題上,閻錫山不得不盡快作出抉擇了。
1930年1月16日,閻錫山回到太原,隨後,吳鐵城即銜蔣之命從北平趕來,為貫徹蔣的「刷新政治」方針,請閻補行副總司令就職宣誓儀式。這不僅是個手續問題,而是蔣介石要閻錫山表示服從中央的一種形式,閻錫山明白蔣介石的用心,他不願意再表示沉默。1月22日,閻錫山在太原補行了就職宣誓儀式,借機發表了對抗蔣介石的演說,提出要建立「整個的黨,統一的國」,反對蔣介石把持中央大權,指責蔣介石造成了黨的分裂、國家的分裂。蔣介石一面繼續調兵遣將,對晉閻武裝示威,一面公開向閻發出警告。2月9日,蔣介石向閻發出電報,稱「武力平定兩廣,極為有把握」,並特請趙戴文早日返京。面對蔣介石的威脅與恐嚇,閻錫山也不示弱*日即回蔣一復電。以此為發端,南京、太原之間展開了為時兩個月的電報論戰,間以談話、文告相輔,互相責罵,喋喋不休。蔣、閻的電報爭論展開之後,』雙方的陣線逐漸明朗。反蔣各派紛紛通電,表示擁護閻錫山。擁蔣的軍人政客打著維護中央的旗號為蔣介石搖旗吶喊。蔣介石在他的控制區掀起大規模的聲討閻錫山的運動;閻錫山也在自己的轄區內召開討蔣大會,查封蔣記中央主持的各地方黨部與報刊;以眼還眼,以牙還牙。蔣、閻論爭,使閻錫山與改組派的關系親密起來了。閻錫山否認南京國民黨中央的合法性,就必須樹一個「合法」中央才能與蔣記中央相對抗。為此,閻需要得到改組派與西山派的幫助。改組派在南方相繼失敗,他們軍事投機的本錢輸得差不多了,只好向北方的閻、馮找出路。同時,由於蔣介石襲擊了改組派
參考資料:http://book.tiexue.net/archivecontents269642/
❹ 請問有沒有講山賊、強盜、盜賊的歷史以及演變、生活的書
姚雪垠(1910~1999.4.29)的長篇小說《長夜》
長篇小說《長夜》全書十八萬多字,是一部自傳性質的帶有傳奇色彩的小說,
貫穿全書的人物——青年學生陶菊生,就是作者姚雪垠本人。
1924年夏,14歲的姚雪垠抱著軍事救國的想法,雄心勃勃地來到洛陽,找到了在吳佩孚軍隊當兵的大哥姚冠傑,大哥極力反對小弟當兵,並告訴他新兵挨打受罵,生死沒有保障,在大哥的建議下,他只好去信陽讀書。
同年10月,姚雪垠按照大哥的吩咐來到信陽信義中學讀書。不久,軍閥混戰,吳佩孚的軍隊敗退到信陽,車站四周都挖成戰壕。昔日寧靜的校園被槍聲攪得不得安寧,學校被迫提前放假,讓學生們各自回家。姚雪垠和幾位同學,還有他二哥姚冠洛結伴同行,幾經周折從兵荒馬亂的信陽逃了出來。不承想,當走到離家還有一百多公里的泌陽境內時,突然遭遇十幾個土匪。 「不許動!動一步老子就斃了你們!」一個土匪大聲命令道。同時把子彈頂上槍膛,土匪把他們帶的東西搶了過去,然後,他們被押送到一個被燒毀的小村莊,當作「肉票」關在一座房子里。
主管「肉票」的土匪頭目瓤子九,出現在他們面前,要這幾個學生馬上給家中寫信,讓父母快派人拿錢來贖人。
威逼之下,姚雪垠將寫好的信給瓤子九念了一遍,就交給了這個土匪頭目。瓤子九吩咐那個給姚雪垠推小土車的將信送往鄧縣,並向姚家討雇車錢。從此,姚雪垠和他二哥及同學們,就度日如年地被土匪押在「票房」,等待家中來人。但姚雪垠深知自己家中很窮,不會有錢來贖。因此,他同二哥的命運如何?真有點不寒而慄!
幾天後的一個夜晚,姚雪垠的二哥對姚雪垠說:「這股土匪中,有一個叫王三少的桿子頭兒,想要你做干兒子。二哥請你答應此事,不然咱們兩個很快就會被殺掉一個!」姚雪垠認真想了一會兒,點頭同意了。
姚雪垠被土匪綁架以後的生活,真可以說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他的干老子王三少頭腳剛走,後腳又冒出一個叫薛二少的頭目,也想收他當干兒子......為了使二哥少受打罵,免於一死,姚雪垠又答應了做薛二少的干兒子。
薛二少是農民出身,他不讓姚雪垠叫他乾爹,只叫他二伯。他和他手下對姚雪垠都很好。這些土匪們幾乎沒有人叫過姚雪垠的名字,而只叫他娃兒,他們也都再不把他當「票子」看待,更不防範他逃跑。
此時的姚雪垠已由「票子」變成「賊娃」,成了這股桿子中的一員。土匪們去破寨,他跟著助威;土匪燒房子,他去點火;土匪向地主索款和催促人們來贖「票子」,他就伏在小桌或磨盤上代為寫信。這期間,他看著這支桿子由小到大,迅速發展,他也看到了桿子內部的矛盾,看到了桿子與地主豪紳之間既對立又勾結的復雜關系,還看見了桿子與各派地方小軍閥之間的爭斗。所有這些,都大大增加和豐富了他對土匪的感性生活知識。
有一次,當這支桿子被軍閥追擊時,雙方發生了激烈的戰斗,姚雪垠不僅不害怕,而且表現得十分勇敢,他隨幾個土匪最後才退出陣地。這支桿子的「二駕」看見他走在後面,隨時都有被流彈打死的危險,便大聲命令:「娃兒,快拽著我的馬尾巴!」「不要緊!」姚雪垠又驚慌又快活地回答,拽著馬尾巴過了河。
還有一次,這支桿子被軍閥包圍在一座大廟中,姚雪垠冒著槍林彈雨,從圍牆內探出頭來放鞭炮取笑和恐嚇軍閥,後來,這股土匪被打散了,他的義父薛二少才派人把他送回鄧縣家中,這時已是1925年的春天。姚雪垠在土匪窩里整整度過了100天土匪生涯,壞事變成了好事,為他日後創作積累了豐富的素材。
可是在《李自成》里。作者卻把當年的「土匪」,美化為「聖人」「偉大領袖」。
推薦這部書,是因為它反映了三十年代的「土匪」生活的真實層面,對於作者五十年後寫《李自成》時,對當局的媚態和逢迎,我感到可悲。
電子書http://www.777book.com/xian/2003new/xian/yxy/changye/
❺ 猩紅山峰中文書
據資料所載,西山是指北京西郊連綿山脈的總稱,「西山晴雪」的雪景泛指這一帶。香山是這一帶典型的山峰,因此乾隆將「西山晴雪」碑立在香山山腰。由於不知道「西山晴雪」碑的確切所在,我們先找到了香山管理處,一位名叫康玲的工作人員向我介紹了一個傳說,相傳乾隆出遊香山,過青龍橋,見山坳中一片潔白,酷似積雪。待走進細看,方知是十萬杏樹,迎風輕拂,搖曳多姿;加上杏花幽香沁人心脾,令久居深宮的乾隆皇帝心神盪漾,不能自已。於是,觸景生情,欣然御書「西山晴雪」,我暗自尋思,如果真如此說,這冬天該看不到「西山晴雪」的景象了。北京的地域文化十分豐富,歷史名人墓便是獨具特色的景觀之一。從地理位置來看,歷史名人墓主要集中在西郊,其中在香山腳下就長眠著四十餘位在中國近現代歷史上有著十分重要影響的人物。香山萬安公墓是歷史名人墓最多的地方,在蒼松翠柏間有一座青磚圍砌的小園,中國新文化運動先驅和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的李大釗烈士就長眠於此。陵園中矗立著一尊漢白玉的烈士全身雕像,昂首挺立,雄視前方,表現出一位革命者的浩然正氣。出陵園向右數十米,有一座墓地,青石的墓表,綠色水刷石的墓碑,顯得十分簡朴。這就是著名作家朱自清的陵墓,他的散文被世人所熟悉和欣賞,其中《荷塘月色》、《背影》、《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等名篇膾炙人口。距該墓不遠長眠著現代文學家戴望舒,他是新月派代表詩人,一首《雨巷》使他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名聲大振。由此往西不遠,長眠著傳奇式的人物———抗日名將馬佔山,其墓坐西朝東,墓蓋為漢白玉雕制而成,墓碑的碑額和碑身兩側刻有精美的齒形雕飾,墓碑上鐫刻著鎏金大字。「9·18事變」後,馬將軍在東北奮起抗日,血戰江橋,打響了武裝抗日的第一槍,蜚聲中外。距此不遠長眠的是清末明初的八卦掌創始人、武林高手董海川,他技藝精絕,機智過人,許多關於他殺富濟貧的傳奇故事流傳至今。他的墓為清代制式,豐碑四座,是數百位弟子捐資而建,顯得古樸大方。此外著名畫家王雪濤、劉繼卣,表演藝術家梅熹、劉喜奎,二胡宗師蔣風之,愛國民主人士張西曼也長眠於此。香山的另一處歷史名人墓群位於碧雲寺西側,在蒼松翠柏環繞的平台上,安葬著著名京劇大師梅蘭芳。他的墓是經過精心設計的,墓地中央用水泥澆鑄成巨型梅花,花心中長眠著梅大師及夫人,墓後岩壁間鑲嵌著兩米多高的白色大理石墓碑,上書「梅蘭芳之墓」五個端莊秀麗的行書大字。梅大師塑造出的一個個舞台藝術形象使人記憶猶新:楊貴妃、穆桂英、虞姬、王寶釧等。而他那獨具一格的韻味,更使人回味無窮。可巧的是距此百尺之內,還長眠著多位京劇界名人,其中有馬連良、王小樓、言少朋、周和桐等,同時胡琴聖手梅雨田和徐蘭沅也葬於此,生、旦、凈、丑又相聚一起,彷彿在為人們演出一台永不消失的好戲。由此往北是一座坐南朝北、半圓形水泥寶頂。墓前矗立著一塊漢白玉石碑,上刻「抗日烈士佟麟閣將軍之墓」幾個大字,碑前是一張水磨供桌,四周的山坡上長滿了蒼松翠柏。1937年7月7日,佟麟閣將軍在盧溝橋畔率第二十九軍官兵與日寇浴血奮戰,最後壯烈犧牲,年僅45歲。烈士安葬時各界人士紛紛設香案弔祭,沿街民眾肅立哀送。為了紀念他,還將當時北平市阜成門內的一條大街更名為「佟麟閣路」。距烈士墓不遠,長眠著另外兩位中國現代文化史上的名人,一位是新文化運動的健將、詩人劉半農,其一首《教我如何不想她》傳唱至今。他的墓為一石砌方台,正面大理石柱上鑲嵌著劉先生的巨幅遺像。另一位是著名音樂大師、二胡演奏家劉天華,其代表作《光明行》、《良宵》、《空山鳥語》被譽為現代音樂經典之作。他的青石墓碑高不到一米,寬不足一米五,500字的碑文記錄著大師為中華民族文化所做的巨大貢獻。在香山南麓長眠著西部歌王王洛賓,其墓背靠青山,遠眺京城,黑色的大理石墓碑和墓表,設計得古樸而典雅。墓表上鐫刻著600餘字的《民族音樂家王洛賓墓誌銘》,記錄著老人家坎坷的一生。在墓碑背面刻有老人家手書的《在那遙遠的地方》的樂譜,字跡剛毅而灑脫。老人家的代表作《在那遙遠的地方》、《阿拉木罕》、《半個月亮爬上來》等歌曲,以其雋永的情思、優美的旋律,風靡神州半個多世紀,被譽為華人音樂的經典之作。此外,在香山腳下還安葬著中國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戊戌變法的主導者梁啟超,北洋軍閥時期內閣總理、著名慈善家熊希齡以及曾在中國近現代史上名噪一時的北洋軍閥直系首領吳佩孚、北洋政府總理段祺瑞、北洋直系軍閥孫傳芳、國民黨山東省主席韓復渠、大軍閥張宗昌等。在方圓只有幾平方公里的香山景區里會集著如此之多的歷史名人,在全國也實屬少有,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北京地域文化的雄厚。香山香爐峰南麓有一條幽靜的山坳,它由南、西、北三面連成的山峰形成,酷似一彎新月。名曰:狼澗溝。為什麼叫狼澗溝無從考證。清《日下舊聞考》一書中記載,明代這里曾是採石場,詩人解榛在詩中盡數狼澗溝採石工的艱辛。至今山坳深處還遺有未運走的石料。這里地質結構主要是砂頁岩、頁岩和火山岩。其中砂頁岩組織疏鬆,孔隙率高,是理想的含水岩層。同時砂頁岩比較軟,容易風化,破碎成松軟的土壤。而緻密的頁岩,既不含水也不透水,構成理想的蓄水層。因此在這山坳里山青水綠,草木繁滋。松樹、柏樹、楓樹、黃櫨、山桃、刺梅、酸棗等幾十個科目上百種植物遍及山中。春天百花滿坳,爭香斗艷;夏季草木陰翳,清幽涼爽;秋天漫山葉煥丹紅,如入畫境;冬天銀巒素嶂,妖嬈動人。聽這里的老先生講,這山上黃櫨樹、楓樹特別多,最適宜觀賞紅葉。紅葉由於樹種不同,樹齡不同,年降水量不同,甚至降霜早晚、陽光強弱、觀賞角度、距離遠近,紅葉的色彩都是不一樣的。而且每年、每天、每個時辰葉子的顏色也不盡相同。有桃紅、紫紅、嫣紅、朱紅、猩紅、絳紅等十幾種,真是變換無窮,百媚千姿。清晨的紅葉含著露水,晶瑩剔透,鮮艷欲滴;正午時紅葉嫣紅艷麗,似錦如火;下午隨著山風漸起,紅葉隨風搖擺,泛起陣陣紅浪。綠色的松柏,襯著紅色的葉子,深的、淺的、遠的、近的、動的、靜的,顯得如此和諧,如此美麗。正是:「琪纈不是擬其麗,巧匠設色難其工。」香山狼澗溝還住過兩位在中國近代史上較為有名的人,一位是抗日英烈佟麟閣將軍。1937年盧溝橋事變中將軍為國捐軀,戰沙場。他是在抗日戰爭中犧牲的第一位國民黨高級將領。抗日戰爭勝利後,特別舉行隆重的國葬,移葬於香山狼澗溝將軍故居後面的山坡上。每年海內外都有許多人前來憑弔祭奠。另一位是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活躍在中國話劇、電影舞台上的女演員王瑩。1958年王瑩從城裡遷居到香山狼澗溝,一住就是八年。在這里創作了《兩種美國人》、《寶姑》兩部長篇小說。老舍先生常來此看望她,並贈詩:「小住郊園百病除,西山爽氣入蓬廬。風香雲暖松蔭外,細讀人間革命書。」香山狼澗溝在清代是香山健銳營正黃旗的軍營。正黃旗的地名沿用至今。東面小山上還遺有鎮營之物———鐵塔的塔基。南面古樹掩映的紅牆灰瓦、依山層層遞進的院落,是當年八旗高等小學。運氣好時,在山溝里還可以尋覓到明清的殘瓷片瓦。
❻ 中國第一個登上美國時代雜志的人是誰
第一個上美國時代雜志的中國人 吳佩孚只在北京落了落腳,拂了拂征塵,即引兵回到了洛陽。一位在中國多年的日本軍部間諜望著吳佩孚的背影佩服得五體投地!那個叫鈴木貞一的大特務寫道:我認為吳佩孚是個很了不起的人物,因為在一般情況下,獲勝的中國將軍都是進入北京大逞威風,但吳佩孚卻不聲不響徑自領兵回到河南洛陽。一個傳統思想哺養的軍人,能在眾望所歸之際戰勝自己的權力欲,舍名利而不取,實在不易!北洋時代,這樣的人絕無僅有;即使漫漫數千年中國史,又有幾位勝利者能舍棄近在眼前的權力巔峰而不登?
倒不是吳佩孚只會打仗不曉政治,這位初登政壇的軍人的政治主張當時亦博得廣泛喝彩:他主張,立即舉行「國民大會」???今後所有國事,悉由國民大會定奪!國民大會的代表由農、工、商、學四界組成,自下而上推選,由省至中央,這便是國家最高權力機構。吳氏的「國民大會說」贏得了在野政治勢力的熱烈贊同,從當任的黎元洪總統到南方的國民黨領袖孫中山,都多次公開表示擁護「國民大會」的召開。吳佩孚的「治國策」既像西方的民選制度,又頗具中國特色,按說該大得人心並大行其道呀!那時,他忠心不貳的老上級曹錕已經被勝利沖昏了頭,非要坐到大總統的寶座上過過癮。盡管吳佩孚極力反對,但老曹還是以行賄議員的卑劣手段當選新一任總統。遠在洛陽的吳大帥卻一籌莫展。
通電保護故宮
讀過四書五經的吳佩孚,不獨對外立場堅定,對內也愛憎分明。知道嗎?讓我們中華民族引為自豪的故宮得以保全,竟與吳氏的一聲斷喝有關??若不是他旗幟鮮明的反對,紫禁城裡最精華的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怕早被所謂的西式議會大廈所取代!那時,擠在宣武門內象房橋國會廳(現為新華社內部小會場,近代中國議會政治的肇始之地)里爭吵不休的參議員和眾議員們簡直昏了頭,居然要拆除紫禁城三大殿,在其廢墟上另建議會大廈!洛陽吳大帥驚聞此訊,立馬直接把一封電報拍給了大總統、總理、內務總長、財政總長四位,而偏偏不給當事者???參眾兩院院長!電文依然是擲地有聲的吳氏風格:……何忍以數百年之故宮供數人中飽之資乎?務希毅力惟一保存此大地百國之瑰寶。無任欣幸。盼禱之至!各報刊登載了吳氏通電後,頌揚吳帥之聲鵲起,抨擊國會之議潮湧,「保存此大地百國之瑰寶」 的威嚴號令讓始作俑者噤若寒蟬,故宮三大殿方倖免一劫??「大地百國之瑰寶」與「世界遺產」實為同一個詞。
失敗也要「堅持原則」
吳佩孚最終成為悲劇人物,表面看來,是部將馮玉祥害苦了他,馮於陣前的反戈一擊令吳猝不及防應聲落馬,隨之遭亂蹄踐踏以致終身亦未能復元;但更深一層原因,是曹錕連累了他,曹錕的賄選致使中國政壇更加紛亂,國內局勢更加動盪,人神共憤,終使直系功敗垂成,吳佩孚的武力統一中國之夢也成為泡影。
這是最早的一個封面,期刊時間是1924年九月八日。封面人物是吳佩孚,下面的小字說明為:吳總司令。「General Wu「不知時代雜志為何選擇他作為封面,可能是為了關注當時的直奉軍閥大戰吧。
❼ 最個性的軍閥吳佩孚小說txt全集免費下載
最個性的軍閥吳佩孚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吳佩孚將軍傳
自序
第一章從書生到軍官
逃出故鄉
從戎
當了管帶
風流只此一次
第二章秀才造反
首次入湘止於岳州
二次入湘止於衡州
國民自救運動
電戰
撤防與驅張
直皖之役
第一知己
天津會議
三次入湘友乎敵乎
討「財神」檄
一段笑話
第三章吳將軍:中國最強者
第一次直奉之役
迎黎
洛陽花絮
賄選後
第二次直奉之役
浮海而南
第四章將軍猶是夢里人
風蕭蕭兮漢水寒
赤壁之游
四次入湘敵乎友乎
查家墩司令部
心理的分析
一著之差
一律繳械
南北兩面作戰
第五章歷史的命運之輪
兒女英雄
南口之役
血染汀泗橋
割肉將軍
吳孫之間
吳張之間
走南陽
另一知己
入川
參謀長的來歷
北上
自序(1)
我自十五歲在長沙明德中學的時代,即與新聞界結下不解之緣。民國七八年間,一方在本省辦報,因地方報紙顧忌太多,不能暢所欲言,所以又在上海《新聞報》、《申報》、《時報》用各種化名寫長篇通信。後來越寫越勤,有聯絡的報館越多,到民國十七八年間尚在天津……
以上
❽ 名人名字的來由和含義
徐悲鴻
徐悲鴻原名徐壽康。他幼時由於家境貧寒,衣著儉朴,也沒有進過正規學校,常遭到別人的冷落。後來為了在社會上謀生立足,他想進「洋學堂」讀書,但父親拿不出錢。於是他便向別人借,這使他感到前途渺茫,世態炎涼,不禁悲從中來,猶如鴻雁哀鳴,遂改名為「悲鴻」。以後他
一直以此自勵,發奮學習繪畫,終於成為一代藝術大師。
郭沫若
郭沫若原名郭開貞,因為他的家鄉四川省樂山有兩條水:一條是沫水(即大渡河),另一條是若水。他少年時飲二水長大,所以其後發表新詩時,就用了「沫若」這一筆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