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古代玉器中的玉琀是什麼有什麼用途
玉琀多為蟬形,其「所以取形於蟬,可能是因為蟬這種昆蟲的生活史的循環,象徵變形與復活,而放在舌上的舌形玉器,易於使人聯想到蟬形」。
Ⅱ 玉琀蟬的介紹
玉琀蟬,蟬色半透明,比真實的蟬為薄,向例是含在死者的口中,成為最後的一句沒有聲音的話。
Ⅲ 聽說以前有人死的時候,在他屁眼裡塞個玉片。。有這回事嗎
古人認為玉器可以防腐,故在漢代有金縷玉衣——就是玉片做的壽衣,然後要用玉塊兒(或玉片)堵住身上的幾個孔~其實根本就沒用,反而還招盜墓賊惦記~
Ⅳ 大懸疑 第二部txt
王雁的新浪博客版。權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b0fc4e0100iv7j.html
Ⅳ 古代葬玉
葬之禮在中國起源很早,古人認為,以玉斂葬,可保屍身不腐,使復活成為可能,因此到了漢代,葬玉極為普遍,並已漸漸演變為一套包括玉衣、玉握、玉九竅塞、玉含等葬玉的完善形式。禮器是古代禮制活動中使用的器物,玉禮器主要用於祭祀活動,但並非泛指禮儀中所用的一切玉器,而是專指璧、琮、圭、璋、璜、琥這六種玉器,稱之為「六器」。《周禮·春官·大宗伯》記載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以蒼壁禮天,以黃琮禮地,以青圭禮東方。
喪葬之禮在中國起源很早,早在舊石器時代山頂洞文化中,就發現有許多散布在屍骸附近的石珠、獸牙等,這說明當時已有隨葬的器物及風俗。到了漢代,厚葬之風日盛,葬玉更是極為普遍。 葬玉是專用於隨葬的玉器,古人認為玉器有特殊的功效,以玉斂葬,施覆於人體各部位可以保護屍體,防治腐朽。古人西晉葛洪在《抱朴子》中說:「金玉在九竅,則死人為不朽。」這話道出了當時人們使用葬玉的目的。葬玉是指這類專門為保護屍體而製造的隨葬玉器,主要有玉衣、玉琀、玉握、九竅塞、玉枕、玄璧和鑲玉棺等。
① 玉衣
玉衣又稱「玉匣」、「玉押」,一般是皇帝、諸侯王和高級貴族死後的殮服,即用金屬絲線將玉片穿掇而成的屍罩,相傳可保存屍身不腐,可分為金縷玉衣、銀縷玉衣、絲縷玉衣、銅縷玉衣。
② 玉琀
玉琀又稱「含玉」、「口琀」、「飯含」,是含於死者口內的葬玉。玉琀各代形制不一,商周玉琀有玉蟬、玉蠶、玉魚、玉管等,春秋戰國時玉琀有玉豬、玉狗、玉牛、玉魚等,大約任何較小的玉件多可充當口含。漢代以後大量使用玉蟬做琀,明初墓葬中還見有以小璧充作玉琀的。
③ 玉握
又稱「握玉」,是握於死者手中的葬玉。漢代常見的玉握是豬形即「玉豚」、「玉豬」,其他如璜形玉器有時亦作玉握使用。
Ⅵ 葬玉的九塞具體是哪些東西
包含玉眼蓋一對、玉耳塞一對、玉鼻塞一對、白玉蟬唅一個、玉肛塞一個和玉陰塞一個。
古人認為堵住這「九竅」,可防止人體內精氣外逸而使屍體不朽。春秋戰國時期的墓葬中,就零星出土過耳塞、鼻塞和肛門塞,而完整的九竅塞則見於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夫婦墓中。劉勝的九竅塞包括眼蓋、耳塞、鼻塞各兩件,口塞、肛門塞、生殖器罩盒各一件,共九件。
玉質均有不同程度的絮斑、黑斑、綹及沁色。玉塞均作不規則八棱形,一端大,一端略小,表面多有黃褐沁斑,有的已成雞骨白。眼蓋一對,棗核形,表面弧凸,兩端各鑽一孔,背平。玉蟬,玉質瑩白,拋光細膩,線條簡潔、流暢。
九孔玉塞中根據人的「九孔」形狀來製作。一般來說,眼塞呈橢圓形,兩角略尖;鼻塞呈圓柱形;耳塞也近似圓柱形,地面略微呈八角棱形;口塞如新月形,也有直接含在口中玉器;肛門塞兩端粗細不同。最後,由於男女外在不同,生殖器男性為筒形,女性為覆蓋表面的片狀。
(6)葬玉琀蟬有聲小說擴展閱讀
葬之禮在中國起源很早,古人認為,以玉斂葬,可保屍身不腐,使復活成為可能,因此到了漢代,葬玉極為普遍,並已漸漸演變為一套包括玉衣、玉握、玉九竅塞、玉琀等葬玉的完善形式。
人們對運用玉器來堵住九孔,因為認為玉器能夠保持人身不朽,魏晉時期葛洪在《抱朴子》中寫道,「金玉在九空與,則死人為之不朽(金玉在九空里,可以使人不腐)」。人們普遍堅信這個事實,認為玉器能使逝者泉下平安。
Ⅶ 請問漢中山簡王劉焉墓出土的玉琀蟬藏在哪
漢中山簡王劉焉墓出土的玉琀蟬通長6.4厘米,寬3.3厘米,現藏於河北博物館
Ⅷ 古代屍體防腐術的利用葬玉保存屍體
蟬形玉琀保證不了屍骨千年不腐
在今天看來,這種方式應該屬於最無效的一種,但是卻被古人相當看重,此處暫且略作介紹。前文已經提到,劉勝的金縷玉衣並沒有像他想像中的那樣保全他的屍骨,但是古代帝王們為何如此熱衷於用玉石陪葬呢?要解開這個疑團,還得從他們的信念上尋找原因。
玉石在新石器時代即被人們所認識和利用,商周時期的玉石器有禮儀、實用、裝飾等多方面的用途,死後也有專門用於隨葬方面的用處,比如放在死者口中的玉琀、握在手中的玉片、蓋在死者面部的綴有玉石片的絹帛面幕及圭璋等禮玉。《周禮·春官·大宗伯》記載:「蒼璧禮天」「黃琮禮地」,《周禮·春官·典瑞》:也曾提到「璧琮以斂屍」。
到了漢代,盛行玉石可保證屍骨不朽的信念。《後漢書·劉盆子傳》雲:(赤眉)發掘諸陵,取其寶貨,遂污辱呂後屍。凡賊所發,有玉匣殮者率皆如生,故赤眉得多行淫穢。
《抱朴子·對俗篇》也說:金玉在九竅,則死人為之不朽。
因此,劉邦及其後人們非常推崇用玉石保存屍體。漢代專門為保存屍體而做的葬玉在漢玉中佔有很大的比例,主要有玉衣、玉琀、九竅塞、握玉四種。而春秋戰國時期盛行的「綴玉面罩」和「綴玉衣服」在這時也發展成為玉衣,它是皇帝和高級貴族死後專用的殮服。完整的玉衣,分為頭部、上衣、褲筒、手套和鞋五大部分。依據墓主身份的差異,文獻記載有金縷、銀縷、銅縷三個等級。這些玉衣的玉片,有表面平素的,有雕刻有柿蒂紋或雲紋並鑲飾金絲或金葉的,有表面印有蟠螭紋的。據《西京雜記》記載,漢武帝的玉衣「縷為蛟龍鸞鳳龜麟之象,世謂蛟龍玉匣」。
那麼,玉石為何除了作為玉衣等陪葬品之外,還被製成九竅塞呢?九竅塞是填塞或遮蓋死者的眼、鼻、耳、口、肛、陰等九個竅孔的,其目的是防止體內的「精氣」從九竅中逸出,企圖使「死者為之不朽」。其中含在死者口中的九竅塞是最重要的,這種塞子被稱為琀。以什麼材質作琀,本無定製。商代為貝,到了漢代一般就是用玉來做了,而玉琀中使用時間最長的則是玉蟬。漢魏六朝,玉蟬的使用極為廣泛。以蟬作琀,可能與蟬的生態特點有關,希望死者像蟬一樣,在土中復生。只可惜,在已發掘的漢代墓葬中,蟬形玉琀依舊,而那些屍骨倒已無存了。
Ⅸ 請問誰知道大懸疑出到哪了我看了一部和2部貌似都沒寫完啊!
有三部.1《大懸疑》第一部分時,都需要一個切入口。而這個切入口,就在十月二十九日凌晨三點開啟。這天夜晚,起?了。風不大,只是拂動樹葉而已。所以,看上去萬物都靜止著。街上沒人行走,只有一輛黑色帕薩特轎車,緩緩地向鬼街口駛來。 序章第一章 葬玉琀蟬(1)第一章 葬玉琀蟬(2)第二章 鬼街魅影(1)第二章 鬼街魅影(2)第三章 駭夜驚魂(1)第三章 駭夜驚魂(2)第四章 蒙古往事(1)第四章 蒙古往事(2)第五章 駝皮秘史(1)第五章 駝皮秘史(2)第六章 暗夜留香(1)第六章 暗夜留香(2)第七章 鬼街瞎祖(1)第七章 鬼街瞎祖(2)第八章 暗藏玄機(1)第八章 暗藏玄機(2)第九章 身懷絕技第十章 導盲靈犬(1)第十章 導盲靈犬(2)第十一章 屍血胎沁(1)第十一章 屍血胎沁(2)第十二章 九魔一魘第十三章 棋逢對手(1)第十三章 棋逢對手(2)第十四章 將遇良才(1)第十四章 將遇良才(2)2《大懸疑》第二部分的人說,每次送奶都是放老太太門口的奶箱里,可今天不知道怎麼了,奶箱鎖不知道被誰堵了,送奶的打了半天箱子,沒開開,只好直接進屋了。不信,您往那邊挪幾步,仔細瞧瞧……」 第十五章 陰陽密匙(1)第十五章 陰陽密匙(2)第十六章 槐屍疑雲(1)第十六章 槐屍疑雲(2)第十七章 故布疑陣(1)第十七章 故布疑陣(2)第十八章 冰種鳳凰第十九章 狄氏家族(1)第十九章 狄氏家族(2)第二十章 所料不及第二十一章 出師不利(1)第二十?章 出師不利(2)第二十二章 鬍子被套(1)第二十二章 鬍子被套(2)第二十三章 古瓷舊片(1)第二十三章 古瓷舊片(2)第二十四章 詭霧慘禍(1)第二十四章 詭霧慘禍(2)第二十五章 神秘血嬰(1)第二十五章 神秘血嬰(2)第二十六章 死亡開始(1)第二十六章 死亡開始(2)第二十七章 痛失至愛(1)第二十七章 痛失至愛(2)第二十八章 傾聽屍語(1)第二十八章 傾聽屍語(2)第二十九章 鬼街泥團(1)第二十九章 鬼街泥團(2)第三十章 死亡時間(1)第三十章 死亡時間(2)3《大懸疑》第三部分家,就是宋慈。那本《洗冤集錄》,是他換下官袍,挽起袖子,彎著腰桿子與仵作一起幹活干出來的,至今仍然熠熠閃光。可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是宋慈,都是提刑官。遇上這樣有爭議,有疑點的車禍,?曉箏基本都是採取一邊屍檢,一邊和家屬解釋,保持屍檢分析的透明度,這樣才能做到公 第三十一章 致死原因第三十二章 懸天命案(1)第三十二章 懸天命案(2)第三十三章 死亡過程(1)第三十三章 死亡過程(2)第?十四章 目擊證人(1)第三十四章 目擊證人(2)第三十五章 活者薩滿(1)第三十五章 活者薩滿(2)第三十六章 亡靈再現(1)第三十六章 亡靈再現(2)第三十七章 誰是真凶(1)第三十七章 誰是真凶(2)第三十八章 以命抵命(1)第三十八章 以命抵命(2)第三十九章 現場模擬(1)第三十九章 現場模擬(2)第四十章 導盲示範(1)第四十章 導盲示範(2)第四十一章 泄密骨頭(1)第四十一章 泄密骨頭(2)第四十二章 細問端倪(1)第四十二章 細問端倪(2)第四十三章 死而復活(1)第四十三章 死而復活(2)第四十四章 奮力反抗(1)第四十四章 奮力反抗(2)第四十五章 血色婚禮(1)第四十五章 血色婚禮(2)第四十六章 夜探蕭家(1)第四十六章 夜探蕭家(2)第四十七章 潛室懸壁(1)第四十七章 潛室懸壁(2)第四十七章 潛室懸壁(3)第四十七章 潛室懸壁(4)第四十九章 亡羊補牢(1)第四十九章 亡羊補牢(2)第五十章 左旋膛線第五十一章 逼出血衣(1)第五十一章 逼出血衣(2)第五十二章 顱骨事件(1)第五十二章 顱骨事件(2)第五十三章 一場誤會第五十四章 案情分析(1)第五十四章 案情?析(2)第五十五章 一屍三命第五十六章 無名女屍
Ⅹ 古代的葬玉文化,一套完整的體系是怎樣的
玉蟬只是葬玉的一個種類,葬玉中除了以蟬形為代表的玉琀外,還包括玉衣、玉握、玉九竅塞等幾種。而玉蟬的作用除了做葬玉用,在一些時代也更多地被用作配飾。
曾子曰:「始死之奠,其餘閣也與。」意思就是在人初死時的祭奠之物,須用人生前剩餘的東西。而且古人通常會將死者生前最珍貴的物品作為隨葬品,以供其在幽冥中使用。
《後漢書》中有記載,皇帝使用玉柙金縷,諸侯王、列侯、始封貴人、公主用玉柙銀縷,大貴人、長公主用銅縷。但在實際使用中,並沒有如此嚴格的限制,例如在河北滿城漢墓中,中山靖王劉勝夫婦就使用的是「金縷玉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