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沙汀的人物生平
生於四川安縣。7歲開蒙讀私塾。少年時期經常出入於四川西北的城鎮鄉間,諳熟地方軍閥和毫紳們的腐敗情形。17歲進入成都省立第一師范學校,接受五四新文化和科學社會主義思想的影響。1926年畢業後曾赴南京、北京,求學不成返回四川。1927年夏加入中國共產黨,在故鄉從事革命活動。不久,成都發生二一六慘案,他隱蔽一段時間後,1929年流亡到上海,與省一師同班同學艾蕪(湯道耕)相遇,共同走上文學道路。1931年寫出第一篇小說《俄國煤油》後,曾與艾蕪聯名寫信給魯迅先生求教小說的題材問題。1932年出版短篇小說集《法律外的航線》,隨即加入「左聯」,成為「左翼文學新人」之一。以後陸續發表《丁跛公》、《在祠堂里》、《代理縣長》等作品,著力表現真正熟知的四川農村社會。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即回川。1938年秋與何其芳、卞之琳共赴延安,任魯迅藝術學院文學系代主任。又隨賀龍轉赴晉西北和冀中抗日根據地。新的生活給他的創作帶來新的色調。他寫出著名的《隨軍散記》(即《記賀龍》)、《奇異的旅程(即《闖關》)。1940年回重慶發表短篇代表作《在其香居茶館里》。此作對國統區鄉鎮統治者之間圍繞兵役的勾心鬥角,作了辛辣的諷刺。這時的作品還有《磁力》、《聯保主任的逍遣》、《老煙的故事》、《堪察加小景》等。1941年皖南事變後避居故鄉山區,寫出《淘金記》、《困獸記》、《還鄉記》3部長篇以及其他作品。《淘金記》寫大後方地主劣紳為發國難財爭奪金礦而引起的內訌。這一時期的短篇《范老老師》、《呼嚎》、《醫生》等,表現人民爭民主、反內戰的新主題。
1949年新中國成立,沙汀擔任全國和四川省文學界的領導工作,同時繼續創作,寫了《盧家秀》、《你追我趕》、《老鄔》等,轉而歌頌新型的農民。1976年後重新執筆,以不凡的創作活力連續發表中篇小說《青楓坡》、《木魚山》、《紅石灘》。
沙汀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主要以四川作為他故事的背景。以現實主義創作方法和含蓄深沉的藝術氣質描寫中國現代農村。他擅長描寫四川社會風習,渲染場面氣氛,捕捉人物的典型細節。他的小說以極強的幽默感和濃烈的地方色彩著稱。沙汀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所長的任上離職退休。現為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仍不倦地在撰寫自己的回憶錄。
❷ 沙汀的作品評價
沙汀的作品在對三、四十年代國民黨統治區現實政治黑暗的暴露,以及對於人版們的苦難、憤怒和反抗情緒的權表達方面;在表現解放區人民的生活和斗爭以及對於解放後農村社會主義新人的刻畫和謳歌方面;在堅持現實主義的真實性,寫出個性鮮明而又有深刻概括意義的人物形象和藝術形式上的追求方面;在短篇小說體裁的運用和富有特色的四川農村風俗畫的繪制方面等,都取得了較高的成就,從而為中國現代文學的歷史畫卷提供了新的畫幅。
沙汀的筆觸雖然冷峻犀利,卻又不夠舒展潑辣;嚴謹精當,但顯得有些拘謹簡約;含蓄深沉,也略見沉悶晦澀。但瑕不掩瑜,沙汀作為一位具有獨特藝術風格的現實主義作家,在半個世紀的創作實踐中為現代文學園地增添了碩果,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終不失為一位有特殊貢獻和卓越成就的優秀作家。
❸ 沙汀的小說有什麼特點
沙汀,生於1904年,現代小說家。原名楊朝熙,又名楊於青。四川安縣人。早年生活在四川鄉鎮專,熟悉當地的農村生活屬。
沙汀的小說創作,始終貫穿著強烈的現實主義精神,滲透著作者對生活的細微體察和理解,具有揭示現實、挖掘本質的深刻性,文筆深沉而常帶諷刺意味,富有濃厚的地方色彩。
❹ 中國著名短篇小說·世界著名短篇小說的目錄
中國著源名短篇小說
狂人日記/魯迅
阿Q正傳/魯迅
祝福/魯迅
在酒樓上/魯迅
傷逝/魯迅
醍醐天女/許地山
潘先生在難中/葉聖陶
春風沉醉的晚上/郁達夫
微雪的早晨/郁達夫
麗石的日記/廬隱
斷魂槍/老舍
蕭蕭/沈從文
在其香居茶館里/沙汀
山峽中/艾蕪
春陽/施蟄存
套不住的手/趙樹理
華威先生/張天翼
小城三月/蕭紅
山地回憶/孫犁
受戒/汪曾祺
世界著名短篇小說
我的叔叔於勒/莫泊桑
皇帝與小姑娘/蕭伯納
變色龍/契訶夫
喀布爾人/泰戈爾
麥琪的禮物/歐·亨利
警察與贊美詩/歐·亨利
精確的婚姻學/歐·亨利
十字勛章/巴比塞
日內瓦湖畔的插曲/茨威格
阿拉比/喬伊斯
判決/卡夫卡
鼻子/芥川龍之介
伊豆的舞女/川端康成
印第安人營地/海明威
小徑分岔的花園/博爾赫斯
❺ 100名作家和他的一樣作品
魯迅 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字豫才。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創造社現實主義小說創作的代表作家。「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開始使用的筆名。小說代表作有:《狂人日記》(1918年發表,中國第一篇現代白話小說)、《葯》、《孔乙己》、《故鄉》、《阿Q正傳》、《祝福》、《孤獨者》、《傷逝》等。小說集有:《吶喊》、《彷徨》和《故事新編》。抒情性散文集(散文詩集)有:《野草》。回憶性敘事散文集有:《朝花夕拾》。主要雜文集有:《熱風》、《墳》、《華蓋集》、《而已集》、《二心集》、《三閑集》、《花邊文學》、《偽自由書》、《且介亭雜文》等十四部。散文名篇有:《過客》、《秋夜》等。 郁達夫 郁達夫(1896~1945),名文。創造社的現代浪漫主義小說創作的代表作家。他的小說創作特別信守「自敘傳」的寫法,張揚主觀情緒的抒發,善於坦露作品主人公及作家自身的內心世界,其小說具有濃郁的浪漫主義抒情色彩。小說代表作有短篇小說集《沉淪》(1921年出版,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白話短篇小說集,收小說三篇:《銀灰色的死》、《沉淪》、《南遷》)、《寒灰集》等;短篇小說《沉淪》、《春風沉醉的晚上》、《薄奠》、《遲桂花》等。散文集《閑書》、《屐痕處》、《日記九種》等;散文名篇有《一個人在途上》,《釣台的春晝》等。 葉紹鈞 葉紹鈞(1894~1988),文學研究會現實主義小說創作的代表作家。小說代表作有短篇集《隔膜》、《火災》、《線下》、《城中》、《未厭集》;長篇小說《倪煥之》,短篇小說《潘先生在難中》等。散文集《腳步集》、《未厭居習作》、《四川集》等。他還創作了最早的現代兒童文學作品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冰心 冰心(1900~1999),原名謝婉瑩。文學研究會代表作家。1919年起,謝婉瑩以「冰心」這一筆名寫了許多「問題小說」。「問題小說」代表作有《兩個家庭》、《斯人獨憔悴》、《秋風秋雨愁殺人》、《去國》等;「愛的哲學」的小說代表作《超人》、《煩悶》等。小詩集有《繁星》、《春水》,散文集有《往事》、《山中雜記》、《寄小讀者》、《關於女人》等。 許地山 許地山(1893~1941),名贊堃,字地山,筆名落花生。著名現代作家,文學研究會發起人和重要成員之一。許地山的創作既然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及時反映社會人生問題,同時又具有某種宗教色彩的傾向。他的作品從前期到後期有一個現實主義因素不斷加強的過程。作於20世紀30年代中期的《春桃》就是其現實主義因素得到加強的作品。此外,他還有短篇小說《在費總理的客廳里》、短篇小說集《綴網勞蛛》、《危巢墜簡》和散文集《空山靈雨》。 茅盾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鴻,字雁冰。文學研究會現實主義文學創作的重要代表作家。「茅盾」是發表《幻滅》時起使用的筆名。小說代表作有長篇小說《蝕》三部曲(《幻滅》、《動搖》、《追求》)、《虹》、《子夜》、《腐蝕》、《霜葉紅於二月花》;短篇小說集《野薔薇》,短篇小說「農村三部曲」(《春蠶》、《秋收》、《殘冬》)、《林家鋪子》等。散文代表作有《白楊禮贊》、《風景談》等。 巴金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堯棠,字芾甘。現代小說大家。小說代表作有長篇《滅亡》及續篇《新生》、《愛情三部曲》(《霧》、《雨》、《電》)、《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抗戰三部曲《火》、《憩園》、《第四病室》、《寒夜》等;短篇小說集《復仇》、《光明》、《神。鬼。人》等;散文集有《海行》、《旅途隨筆》、《生之懺悔》、《點滴》、《隨想錄》等。 老舍 老舍(1899~1966),原名舒慶春,字舍予。現代小說大家。小說代表作有長篇《老張的哲學》、《趙子曰》、《二馬》、《貓城記》、《離婚》、《牛天賜傳》、《駱駝祥子》、《四世同堂》(包括《惶恐》、《偷生》、《飢荒》三部)、《鼓書藝人》等;短篇《月牙兒》、《斷魂槍》等。 柔石 柔石(1902~1931),原名趙平福,又名平復,少雄。左翼文學的代表作家,「左聯」五烈士之一。小說代表作有長篇《舊時代之死》,中篇《二月》,短篇《為奴隸的母親》等。另有短篇小說集《瘋人》、《希望》等。 蕭紅 蕭紅(1911~1942),原名張乃瑩。「東北作家群」的代表作家,獨有風格的女作家。寫作特點是小說散文化。小說代表作有長篇《呼蘭河傳》、《馬伯樂》,中篇《生死場》,短篇《小城三月》等。 沈從文 沈從文(1904~1988),原名沈岳煥。現代小說大家。尤其善於描寫湘西邊地的人情風土,被稱作鄉土小說別具一格的代表。沈從文的創作取材極廣,藝術手法靈活多樣,但他最執著追求表現的是那種純真的帶有某種原始意味的人性美,他在山清水秀的湘西邊地苦苦地構築他的人生形態。《邊城》是這方面最重要的代表。此外,他還有長篇小說《長河》,散文集《湘西》和《湘行散記》等。 廢名 廢名(1901~1967),原名馮文炳。田園牧歌風格小說創作的代表作家。曾經因題材的「故鄉性」和情調的鄉土性被認為是20年代鄉土小說作家中的一員,30年代的創作由被歸入「京派作家」。他的小說以其特有的散文化傾向和歸隱情緒而在現代小說史上呈現獨特的風格。小說代表作有長篇《橋》、《莫須有先生坐飛機以後》、短篇《竹林的故事》、《浣衣母》、《桃園》、《菱盪》等。 穆時英 穆時英(1912~1940),筆名伐揚、匿名子等。「新感覺派小說」代表作家,有「中國新感覺派的聖手」之稱。小說代表作有短篇集《公墓》、《白金的女體塑像》、《聖処女的感情》等;短篇有《南北極》、《上海的狐步舞》、《街景》等。 施蟄存 施蟄存(1905~2003),「新感覺派小說」代表作家。短篇小說集代表作有《上元燈》、《將軍的頭》、《梅雨之夕》等。散文集有《燈下集》、《待旦錄》等。 張天翼 張天翼(1906~1985),諷刺幽默風格小說創作的代表作家,其小說的特點是「含笑的淚」。小說代表作有短篇集《從空虛到充實》、《脊背與釢子》、《速寫三篇》等;長篇《鬼土日記》、《洋涇浜奇俠》;中篇《清明時節》;短篇《包氏父子》、《華威先生》等。 沙汀 沙汀(1904~1992),原名楊朝熙,又名楊子青。諷刺批判風格小說創作的代表作家。以現實主義的方法深刻描繪了四川農村和城鎮的黑暗生活畫面,表現手法嚴謹、簡潔、含蓄深沉,在客觀冷靜的描寫中體現出鮮明傾向。擅長諷刺手法,情節集中,戲劇性強,通過特定環境中人物之間的關系描寫表達出感情。作品語言質朴、幽默、口語化,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小說代表作有短篇集《法律外的航線》、《獸道》等;短篇《代理縣長》、《在祠堂里》、《在其香居茶館里》;長篇「三記」——《淘金記》、《困獸記》、《還鄉記》。 艾蕪 艾蕪(1904~1992),原名湯道耕。寫實與抒情風格相融合的代表作家。他的小說創作取材豐富多樣,但大多取自下層人民的生活和斗爭。塑造人物形象時,善於剖析人物的內心世界,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徵,更傾向於挖掘人物身上的積極因素。小說代表作有短篇小說集《南行記》、《荒地》等;短篇《人生哲學的一課》、《山峽中》、《石青嫂子》等;長篇《豐饒的原野》、《故鄉》、《山野》等。 趙樹理 趙樹理(1906~1970),原名趙樹禮。解放區文學的代表作家。他是「五四」以來在民族化、大眾化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就的作家,他的小說多取材於北方的農村生活,表現新舊交替時代中農民思想意識的變化和新舊思想的斗爭,在結構上吸收了傳統小說、評書的特點,語言通俗生動,幽默有趣,給人以輕松之感。小說代表作有短篇《小二黑結婚》,中篇《李有才板話》,長篇《李家莊的變遷》等。 孫犁 孫犁(1913~2002),原名孫樹勛。解放區代表作家。他的小說清新優美,以詩意表現生活見長, 常常以戰爭為背景,但並不正面寫戰爭,常常在戰爭中吟詠人性之善和人情之美。小說代表作有《荷花澱》、《蘆花盪》、《囑咐》等;長篇《風雲初記》;作品集《白洋淀記事》等。 丁玲 丁玲(1904~1986),原名蔣偉,字冰之。現代著名女作家,解放區文學的代表作家。「丁玲」是她發表小說《夢珂》時開始使用的筆名。小說代表作有短篇《夢珂》、《莎菲女士的日記》、《水》、《田家沖》、《一顆未出膛的子彈》、《我在霞村的時候》、《在醫院中》等;長篇小說《太陽照在桑乾河上》、《韋護》。 周立波 周立波(1908~1979),原名周紹儀。解放區的代表作家。代表作有通訊報告集《晉察冀邊區印象記》、特寫集《南下記》、長篇小說《暴風驟雨》、《山鄉巨變》等。 錢鍾書 錢鍾書(1910~1998),字默存,號槐聚。現代著名學者、作家。文學創作的代表作有散文集《寫在人生邊上》;短篇小說集《人。鬼。獸》;長篇小說《圍城》。 張愛玲 張愛玲(1921~1995),現代著名女作家,小說大家。人類情感的殘缺和人生的孤獨蒼涼是她小說創作的基調。代表作有散文集《流言》;短篇小說集《傳奇》;短篇小說《金鎖記》、《傾城之戀》;長篇小說《十八春》等。 朱自清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華,號秋實,字佩弦。中國現代著名散文家,從創作新詩步入文壇,但主要成就在散文方面。他的散文感情真摯,往往取材者小,所見者大,情景交融,語言華美而質朴,顯示出嚴禁洗練、樸素清新的創作風格。他最早創作的散文名篇有《漿聲燈影里的秦淮河》、《溫州的蹤跡》等,後又創作了《白種人-上帝的驕子》、《背影》、《荷塘月色》等頗具影響的散文。朱自清的散文結集主要有《蹤跡》、《背景》、《你我》、《歐游雜記》、《標准與尺度》、《論雅俗共賞》等。 周作人 周作人(1885~1967),魯迅的二弟。現代散文大家。「五四」時期,周作人一面積極倡導「為人生」的創作主張和以人道為核心的「人的文學」的理論,積極推進文學革命的發展;另一方面,也大力提倡發展現代散文,1921年6月,他發表了一篇名為《美文》的短評,鼓勵「治新文學的人」大膽嘗試現代小品散文,並以自己的創作實踐積極推進它的 發展和繁榮。散文集有《自己的園地》、《雨天的書》、《澤瀉集》、《談龍集》、《談虎集》、《永日集》、《看雲集》、《夜讀抄》、《苦茶隨筆》、《苦茶雜記》、《風雨談》、《瓜豆集》、《秉燭談》等;散文名篇有《故鄉的野菜》、《烏蓬船》、《蒼蠅》、《苦雨》、《鳥聲》、《喝茶》等。 鍾敬文 鍾敬文(1903~2002) 現代散文家、詩人、民俗學家、文藝評論家。散文集有《荔枝小品》、《西湖漫拾》、《湖上散記》等;散文名篇有《西湖的雪景》等;另有詩集《海濱的二月》、《未來的春》等。 何其芳 何其芳(1912~1977),原名何永芳。中國30年代抒情散文的代表作家和詩人。他先以「漢園三詩人」之一享譽文壇,後創作了《畫夢錄》、《刻意集》、《還鄉雜記》、《星火集》等。在他30年代的抒情散文中,主要書寫孤獨靈魂的憂郁、內心的波動和空靈的幻想,表現了一位囿於書齋、脫離現實的知識青年的憂郁、迷惘情緒和孤獨、寂寞的心境。他的散文看似撲朔迷離,實則新奇別致,常於飄忽的幽靈、朦朧的幻覺和富有色彩與樂感的語言文字中完成一種美文的建構。 李廣田 李廣田(1906~1968)現代散文家、詩人。「漢園三詩人」之一,在詩歌創作的同時也從事散文創作,他的散文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和鮮明的地方色彩。代表作有散文集《畫廊集》、《銀狐集》、《雀蓑集》、《灌木集》等。散文名篇《山之子》等。 豐子愷 豐子愷(1898~1975),原名豐潤。現代散文家、畫家、翻譯家。其作品有豐富的社會文化蘊含,尤其善以兒童的眼光來揭示成人世界的本質。在早期散文作品中,他通過對生活細節的描寫,表現了他對於人世間虛偽、卑俗、自私的憎惡,讀兒童的真誠、純潔、聰明的贊美,充滿清幽玄妙的情趣。後期散文透出強烈愛憎之情,有詼諧峭撥的風格。散文代表作有《緣緣堂隨筆》、《車廂社會》、《教師日記》、《帥真集》等。 梁遇春 梁遇春(1906~1932),別名馭聰,又名秋心。現代散文家,優秀的散文文體家,郁達夫稱之為「中國的愛利亞」。代表作有散文集《春醪集》、《淚與笑》等,散文名篇《「失掉了悲哀」的悲哀》、《春潮一刻值千金》等。 梁實秋 梁實秋(1902~1987),原名梁治華,字實秋。現代散文家、翻譯家。代表作有雜文集《罵人的藝術》、散文集合《雅舍小品》、《秋室雜憶》、《文學因緣》等,散文名篇《雅舍》、《汽車》。 唐弢 唐弢(1913~1990),原名唐端毅。現代文學史家、雜文家。代表作有雜文集《推背集》、《海天集》、《邊鼓集》、《橫眉集》、《松濤集》、《落帆集》,散文名篇《橋》等。
麻煩採納,謝謝!
❻ 沙汀的個人簡介
沙汀(1904-1992)作來家。原源名楊朝熙,安縣人。畢業於四川省立第一師范學校,參加中共組織領導的革命活動。沙汀,原名楊朝熙、楊子青。1904年出生於四川安縣一個破落的封建家庭。7歲讀家塾。少年跟隨舅父經常出入於四川鄉鎮之間,對地方軍閥、地主豪紳及其他各種社會勢力的腐敗情形非常熟悉。1932年出版小說集《法律外的航線》。同年加入「左聯」並繼續創作。以《獸道》、《代理縣長》等一批反映川西北鄉鎮生活的別具一格的沉實之作著稱於左翼文壇,被魯迅譽為最優秀的左翼作家之一。抗戰爆發後回川,任教於成都協進中學並從事文藝界團結救亡工作。歷任西南文聯副主任,中國作協創作委員會副主任,四川省文聯主席,中國作協四川分會主席,中工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所長,中國作協第二屆理事和第三、四屆副主席,中國文聯第二至四屆委員。是第一至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六屆全國政協委員。主要著作還有長篇小說《困獸記》、《還鄉記》,短篇小說《在其香居茶館里》、《老鄔》,中篇小說《木魚山》等。有《沙汀選集》(四卷)。
❼ 簡介沙汀的小說創作。
主要作品
《俄國煤油》,寫於1931年4月,最初收入短篇小說集《法律外的航線》。
《瑩兒》,寫於1931年10月,最初收入《法律外的航線》。
《碼頭上》,發表於《文學月報》第1卷第4期(1932年11月15日),收入《法律外的航線》。
《恐怖》,寫於1932年4月,初收入《法律外的航線》,又收入1980年版《祖父的故事》。
《法律外的航線》,寫於1932年8月,收入同名短篇集。
《法律外的航線》(短篇小說集),上海辛懇書店1932年10月初版。
《土餅》,發表於《現代》第三卷二期(1933年)。
《老人》,《文學》第1卷2號(1933年8月1日)。
《丁跛公》,天津《大公報·文藝副刊》146期(1935年4月7日),又收入《大公報·文藝叢刊》(1936年8月)。
《兇手》,《文學》第4卷6號(1935年6月1日)。
《趕路》,《創作》創刊號(1935年7月15日)。
《獸道》,《光明》創刊號(1936年6月10日)。
《苦難》,《文學》第7卷1號(1936年7月1日)。
《在祠堂里》,《文學界》創刊號(1936年6月)。
《災區一宿》,《光明》1卷2號(1936年6月25日)。
《土餅》(短篇小說集),上海文化生活出版
《代理縣長》,《國聞周報》第14卷第1期。
《航線》(短篇小說集),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7年2月初版,為《法律外的航線》的新版本。
《龔老法團》,《光明》2卷11期(1937年5月10日)。
《苦難》(短篇小說集),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7年7月初版。
《防空——在「堪察加」的一角》,《文藝陣地》1卷5期(1938年6月16日)。
《堪察加小景》,《文藝突擊》(1938年11月1日)。
《聯保主任的消遣》,《文藝戰線》1卷2號(1939年3月16日)。
《隨軍散記——我所見之一個民族戰士的素描》(報告文學),知識出版社1940年11月重慶初版。本書曾以《我所見之賀龍將軍》為名,由新時代出版社1950年出版。
《磁力》,《抗戰文藝》7卷2、3期合刊(1941年3月20日)。
《老煙的故事》,《文藝陣地》6卷1期(1941年1月10日)。
《在其香居茶館里》,《抗戰文藝》6卷4期(1940年12月1日)。作家出版社1959年12月、1960年二次列入「文學初步讀物」中出版。
《這三年來我的創作活動》,《抗戰文藝》7卷1期(1941年1月1日)。
《公道》,收入《十人小說集》(沙汀等著,1943年7月重慶文聿出版社初版),後收入沙汀短篇小說集《小城風波》。
《藝術幹事》,寫於1941年6月,收入短篇小說集《小城風波》。
《淘金記》(長篇小說),文化生活出版社1943年5月初版。
《模範縣長》,《文藝雜志》1卷1期(1942年1月15日)。
《和合鄉的第一場電影》,《文藝雜志》一卷三期(1942年3月15日)。
《磁力》(短篇小說、論文集),系艾蕪主編《文學叢書》之一。1942年9月三戶圖書社出版。
《闖關》(中篇小說),建國書店作為「當今文藝叢書」之一於1945年6月初版。
《奇異的旅程》(即《闖關》),重慶當今出版社「當今文藝叢書」之一(1944年5月初版)。
《小城風波》(短篇小說集),重慶東方書社發行「東方文藝叢書」之一(1944年4月初版)。
《困獸記》(長篇小說),重慶新地出版社1945年4月、1946年出版。
《替身》,《文哨》1卷3期(1945年10月1日)。
《呼號》(即《呼嚎》),《中原、文藝雜志、希望、文哨聯合特刊》1卷2期(1946年1月20日)。
《范老老師》,1946年1月9日、10日《新華日報》。
《播種者》(短篇小說集),上海華夏書店1946年2月、8月兩版;復興書店1946年亦出版。
《獸道》(短篇小說選集),群益出版社1946年4月出版。
《催糧》,《萌芽》1卷1期(1946年7月15日)。
《煩惱》,《人世間》復刊第1期(1947年3月20日)。
《意外》,《大公報·星期文藝》第61期(1947年12月7日)。
《還鄉記》(長篇小說),文化生活出版社1948年7月初版。
《呼嚎》(短篇小說集),新群出版社1947年、1950年出版。
《鍾敖》,寫於1947年11月29日。收入短篇小說集《醫生》。
《選災》,《小說》1卷1期(1948年7月1日)。
《堪察加小景》(短篇小說集),文化生活出版社1948年8月出版。
《醫生》,寫於1949年11月。
《炮手——蔣管區生活實錄》《小說》4卷1期(1950年5月1日)。
《酒後》,《小說》4卷4期(1950年11月1日)。
《減租》,《大眾文藝》1卷1期(1950年5月)。
《醫生》(短篇小說集),上海海燕書店1951年5月出版。新文藝出版社1952年9月出版。
《談談人物的創造》(論文),《西南文藝》1953年第6期。
《沙汀短篇小說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53年9月初版。
《堰溝邊》,《人民文學》1955年7月號。
《盧家秀》,1955年12月23日《人民日報》。
《過渡》,《人民文學》1955年12月號。
《老鄔》,《人民文學》1957年5、6期合刊(1957年5月20日)。
《摸魚》,寫於1957年3月6日,發表於《文藝月報》1957年第6期。
《開會》,《收獲》總第一期(1957年7月)。
《在牛棚里》,《人民文學》1957年9月號。
《夜談》《人民文學》1958年11月號。
《沙汀選集》(短篇小說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59年1月出版。
《過渡》(短篇小說集),作家出版社1959年3月初版,1963年二版;人民文學出版社1960年4月初版。
《歐么爸》,《人民文學》1959年12月號。
《漫談小說創作中的一些問題》,《峨眉》1960年第1期,轉載於《人民文學》1960年3月號。
《作家的責任》(論文),1960年8月3日《光明日報》。
《你追我趕》,《人民文學》1960年10月號。四川人民出版社收入「文藝小叢書」,於1961年7月出版。
《假日》,《上海文學》1961年2月號。四川人民出版社收入「文藝小叢書」,於1961年7月出版。
《夏夜》,寫於1961年6月15日。
《一場風波》,寫於1963年2月至6月21日。
《煎餅》,寫於1964年4月14日。
《青楓坡》(中篇小說),人民文學出版社1978年11月出版。
《生活是創作的源泉》(創作談),《收獲》1979年第1期。
《過渡集》(短篇小說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年10月出版。
《關於〈許茂和他的女兒們〉的通信》(文藝評論),《文藝報》1980年第4期。
《敵後七十五天》(回憶錄),《收獲》1981年第2期。
❽ 歷史學的名作大家推薦些
姚雪垠《李自成》。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林語堂《京華煙雲》。茅盾長篇小說《子夜》,短篇小說《林家鋪子》,評論《談〈水滸〉的人物和結構》。老舍《駱駝祥子》、《四世同堂》。錢鍾書《圍城》。吳強《紅日》。孫犁《荷花澱》、《蘆花盪》,《風雲初記》、《鐵木前傳》。袁珂《中國古代神話》。
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主要作品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散文詩集《野草》,《秋夜》是《野草》中的第一篇,發表於1924年12月。雜文集《墳》、《熱風》、《華蓋集》、《二心集》、《偽自由書》、《且介亭雜文》等。《阿Q正傳》寫與1921年,是魯迅唯一的中篇小說,也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郁達夫(1896-1945),浙江富陽人。創造社主要成員。代表作有小說《沉淪》、《春風沉醉的晚上》、《薄奠》、《遲桂花》等。郁達夫認為「文學作品,都是作家的自敘傳」,因而他常常在作品中抒發自己的主觀感受,或在某種人物身上投上自己的影子。
葉聖陶(1894-1988),又名葉紹鈞,江蘇蘇州人。文學研究會主要成員。代表作有短篇小說《潘先生在難中》、《抗爭》、《多收了三五斗》,長篇小說《倪煥之》等。葉聖陶是在「五四」文學革命的第一個十年中,以「冷靜地諦視人生,客觀地寫實地描寫著灰色的卑瑣人生」(《(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一集)導論》)為主要特色的作家。
巴金,原名李堯棠,字芾(fu2)甘,1904年生,四川成都人。主要作品有中長篇小說《滅亡》、《新生》、《激流三部曲》、《愛情三部曲》、《寒夜》等。《家》是巴金的代表作,和《春》、《秋》合稱為《激流三部曲》。這部小說自1931年問世以來,產生了廣泛而積極的社會影響,享有很高的國際聲譽。《家》描寫二十年代初期四川成都一個封建官僚地主家庭,以祖孫兩代的矛盾沖突為線索,通過梅、鳴鳳、瑞珏三個女子的血淚悲劇沉痛地控訴了封建制度對年輕生命的摧殘,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惡及其腐朽沒落,同時熱情地歌頌了青年一代民主主義的覺醒及其反封建斗爭。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鴻,字雁冰,浙江桐鄉縣烏鎮人。文學研究會主要成員,代表作有中長篇小說《蝕》(三步曲)、《子夜》、《腐蝕》,短篇《春蠶》、《林家鋪子》、散文《白楊禮贊》等。《子夜》是茅盾最重要的一部作品,發表於1933年,它的成就是多方面的。這是一部企圖從正面來展開30年代中國社會階級斗爭的全貌並揭示出各個部分之間內在聯系和發展趨勢的作品。
沈從文(1902-1988),原名沈岳煥,湖南鳳凰縣人。主要作品有《從文小說習作選》、中篇小說《邊城》、《長河》、散文集《湘行散記》等。《邊城》以湘西小山城茶垌及附近鄉村為背景,描寫一個撐渡船的老人和他的外孫女翠翠的生活,以及翠翠與船總的兒子天保、儺(nuo2)送之間曲折的愛情故事。作品通過對男女之愛、親屬之情、鄰里之睦等世態人情的細膩刻畫,生動地展現了邊城人民的健康、優美、質朴的民風和人情。表達了作者內心對理想人生的執著追求。翠翠這一少女形象,更是沈從文嚮往的優美人性與人情的化身與極至。青山綠水和古樸的環境,造就了翠翠清澈秀明的性格,她美麗、熱情、純真,心懷美好的憧憬與期待,依循古老的法則、傳統的方式生活著。作者通過這一形象,謳歌一種淳厚的象徵著「愛」與「美」的人性與人生。
吳組緗(1908-1994),安徽涇縣人。代表作有短篇小說《一千八百擔》,長篇小說《山洪》等。
艾蕪,原名湯道耕,1904年生,四川新都縣人。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說集《南行記》、《南行記續篇》,長篇小說《山野》、《百煉成鋼》等。艾芙早年曾在雲南西部的群山中度過一段流浪生活,以這為基礎,走上了創作的道路。《山峽中》是他早期作品中的名篇。
老舍(1899-1966),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人,生於北京。新文學團體文學研究會成員。新中國成立前,主要從事小說創作。代表作有長篇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短篇小說《月牙兒》、《斷魂槍》等。《斷魂槍》發表於1935年。小說故事背景是晚清時期。帝國主義用洋槍洋炮打開了古老中國的大門,閉關鎖國、老大自居的中國迅速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地社會,資本主義的狂風震撼著古老中國的傳統生活、傳統文明。「東方的大夢沒法子不醒了」。
張天翼(1906-1985),原名張元定,湖南湘鄉人。主要作品有《張天翼小說選集》、中篇《清明時節》等。張天翼是左聯時期涌現出來的現實主義諷刺作家。他善於用輕松明快的筆調,暴露和諷刺生活中的庸俗、可笑和丑惡。1983年發表的《華威先生》就是他出色的代表作。
沙汀,(ting1)原名楊朝熙,1904年生,四川安縣人。主要作品有《沙汀短篇小說選》,長篇《淘金記》、《困獸記》、《還鄉記》等。《在其
❾ 沙汀的介紹
沙汀(1904-1992)作家。原名楊朝熙,安縣人。在成都畢業於四川省立第一師范學校,內參加容中共組織領導的革命活動。抗戰後任教於成都協進中學。歷任西南文聯副主任,中國作協創作委員會副主任,四川省文聯主席,中國作協四川分會主席,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所長,中國作協第二屆理事和第三、四屆副主席,中國文聯第二至四屆委員。是第一至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六屆全國政協委員。主要著作還有長篇小說《困獸記》、《還鄉記》,短篇小說《在其香居茶館里》、《老鄔》,中篇小說《木魚山》等。有《沙汀選集》(四卷)。
❿ 請推薦幾個短篇小說,最好是名作家的,謝謝!
推薦世界短篇小說三位大師的作品
莫泊桑作品:
西蒙的爸爸
羊脂球
一名農場女傭的故內事
春天
輿論
一家子容
一次野餐
兩個朋友
項鏈
我的叔叔於勒
歸來
嫁妝
火星人
魔椅
契柯夫作品:
一個文官的死
嫁妝
胖子和瘦子
變色龍
苦惱
萬卡
渴睡
跳來跳去的女人
第六病室
掛在脖子上的安娜
農民
套中人
醋粟
約內奇
出診
寶貝兒
新娘
歐·亨利作品:
愛的犧牲
警察與贊美詩
帶傢具出租的房間
麥琪的禮物
最後一片藤葉
回答者:三好中學生 - 舉人 五級 8-27 0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