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讀馬爾克斯《巴爾塔薩午後奇遇》
短篇小說,由於篇幅原因,不可能像中長篇小說那樣,可以用長度的冗餘掩蓋細枝末葉的瑕疵,用主題的高大全掩蓋人物故事的完整度。寫小說難,寫短篇小說難,寫好短篇小說更難。寫短篇小說,開頭難,中間難,結尾也難。
從寫作的角度來看,要在頁數不多的長度里,寫出人物的血肉,寫出故事的頭尾,還要使讀者讀之拍案叫絕,回味無窮,非得苦心經營不可。從讀者的角度看,比起蔚為大觀、滔滔不絕,讀起來昏頭漲腦,看了後邊忘記前文的長篇小說,短篇小說更容易見得全貌,寫的好不好,一次閱讀見高低。
短篇小說既考驗作者的功底,也考驗讀者的審美。
馬爾克斯的短篇小說,《巴爾塔薩午後奇遇》,可以說讀之平淡有趣,思之拍案而起。
寫短篇小說,須得從日常生活的反常處入手。這一處反常的存在,會提醒人們全面檢查、反思生活的其餘方面。再說,寫日常生活的反常,在題材上適合短篇小說的長度。作家也可以有足夠的筆墨從容應對,塑造形象,講述故事,描寫細節。
巴爾塔薩是一個木匠。一天,他為小鎮的富人蒙鐵爾的兒子做好了一個世界上最漂亮的鳥籠。但吝嗇、富於控制欲的蒙鐵爾拒絕買單。木匠決定把鳥籠送給孩子,分文不收。是夜,木匠喝醉在街上。
第一個反常是鳥籠。巴爾塔薩紮好了鳥籠子。在作者寫他把鳥籠子掛在屋檐下是,特意用了一個短語「照往常習慣」。這是否說明,鳥籠子在它的製造者手裡,只是一個普通的鳥籠子呢?聯系下文,在妻子問他打算向買家要多少錢時,他不確定的說,不知道。所以,鳥籠子在木匠看來,只是一個普通的鳥籠,並無特殊處。
可是在小鎮居民看來卻不是。人們都說,這是世界上最漂亮的籠子。來看籠子的人太多了,以至於木匠不得不把籠子收起來。一個喜歡養鳥的醫生聞訊而來,欲買下籠子而不得。
「你本來應該是傑出的建築師。」醫生這樣稱贊他。
原本期待要三十比索的木匠,如今自信它可以賣六十比索。
從這里得知,木匠的籠子是富人蒙鐵爾的兒子訂做的。
第二個反常在於此。
木匠帶著世界上最漂亮的籠子,來到蒙鐵爾的家。隨他一同前來的,還有看熱鬧的人群。蒙鐵爾在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後,指責木匠幹活前沒有先和他商量。同時,他要求木匠馬上帶著他的籠子走。兒子倒在地上抗議,他不問不顧。最後,木匠留下了籠子。他甚至說他沒想過收錢。
第三個反常是在檯球廳。從蒙鐵爾家出來的木匠,受到人群的歡迎。大家說他拿到了五十比索。木匠沒有說他分文不收,反而說是六十比索。接著,木匠出錢,給大家點歌。從沒有醉過的他,醉到在街上。由於沒錢支付,他只好留下手錶做抵押。
圍繞著木匠巴爾塔薩,馬爾克斯寫了三個反常。三個反常推動了小說情節的前進,也是人物交互和對立的舞台。這三個反常串聯起來,就把日常生活的中那種細微、隱秘的悲劇性顯露出來。
木匠是一個窮人。這一點作者只是隱約地提到。當木匠走進富人蒙鐵爾的家是,作者這樣寫了一句話:窮人來到富人家都是這樣。這里說的窮人顯然就是木匠。在晚上的喝酒中,大家乾杯時,為有錢人活不成乾杯。所以,木匠,和木匠一起喝酒的人,也就是隨木匠去富人家的人群,都是窮人。他們都想看到,木匠從富人手裡拿到六十比索這一筆巨款。
木匠做出一個世界上最漂亮的鳥籠。這個鳥籠,成為了他能否超越自己的已有的貧窮的關鍵和光。鳥籠的描寫富有魔幻色彩,頗有空中樓閣的意味。
可是,富人斷然拒絕為止買單。這就斷絕了木匠超越自己的貧窮的希望。貧富差距使人懸殊,木匠和富人截然對立。木匠為人慷慨,富人極其吝嗇;木匠富有同情心,富人冷酷不已。
面對這樣的貧富懸殊、社會差別,如何進行調解兩者之間的緊張、對立?回想柏拉圖的《理想國》,城邦內部有兩個城邦,一個是富人的城邦,一個是窮人的城邦。初次分配的社會結果必然是巨大的貧富懸殊。然而,城邦終究是一個城邦,如何把相反的兩極團結、調解彼此之間的對立,始終是一個政治哲學問題,也是一個現實的問題。回看人類史,很難說,這個問題在某個時代得到了滿意的解決。
小說家不是創造家,不是經濟家,不是政治實踐家,不是哲學家。魯迅說,人對鬼神的想像,是基於人的特點。小說也如是。小說可以創造新的審美,然而無論如何,我們都必然可以在真實的生活中找到其原型。
找不到,說明你不是一個及格的讀者。
小說家揭露問題,卻天生就有不需要回答問題的特權。
馬爾克斯必然也很困惑。人,如何才能在他的生活中,實現他的價值、尊嚴、愛和幸福?如何才可以超越已有的困難和界限,實現彼岸的飛渡?
對生活的觀察給出了悲觀的回答。
至少,已有的生活令人看不到希望。然而清楚的告訴人們這個事實,又太殘酷。所以,木匠在末尾處,沒有如實告訴大家,而是欺騙人們說,是六十比索。給與人們一個虛假的希望。可以從富人那裡獲得六十比索的報酬的希望。
可是,木匠卻清楚,這只是一個謊言。在殘酷的現實面前,唯有酩酊大醉,才可以忘記貧富懸殊、生活的艱辛,以及,無法超越的日常生活。貧窮,成為了一道不能飛躍的天塹。比起天邊的雲彩,他的困難並不遙遠,就在眼前——沒有錢買單,他只好把手錶抵押了。
多麼令人心碎的現實。
㈡ 《馬爾克斯中短篇小說集》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馬爾克斯中短篇小說集》([哥倫比亞] 加西亞·馬爾克斯)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https://pan..com/s/15HC-SA7DJmaX_t-Sg3lbZw
書名:馬爾克斯中短篇小說集
作者:[哥倫比亞] 加西亞·馬爾克斯
譯者:何裳
豆瓣評分:9.1
出版社:時代文藝出版社
出版年份:1999-3
頁數:523
㈢ 找一部外國小說
有一天
作者:〔哥倫比亞〕加布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
字體: 【大 中 小】
星期一清早,天氣暖和、無雨。堂奧雷利奧•埃斯科瓦爾六點鍾就敞開了診所的門。他是一位沒有營業執照的牙科醫生,每天總是起得很早。他從玻璃櫥里取出一隻還在石膏模子上裝著的假牙,又把一套工具放在桌上,像展覽似地由大到小擺好。他穿著一件無領條花襯衫,頸部扣著一隻金扣兒;下面穿一條長褲,褲腰扎一根松緊帶兒。他腰板兒硬實,身材細瘦,目光輕易不東張西望,像個聾子似的。
把所用的東西准備好後,他把磨床拉向彈簧椅,坐下來磨假牙。他好像沒有考慮他在做的事情,但是手腳一直在不停地忙碌著,即使不使用磨床也不停地蹬著踏板。
八點過後,他停了一會兒,從窗口望瞭望天空,看見兩只兀鷹在鄰居家的屋頂上沉靜地曬太陽。他一面想著午飯前可能又要下雨,一面又繼續干他的活計。他的十一歲的兒子的反常叫聲把他從專心致志的神態中驚醒:
「爸爸!」
「干嗎?」
「鎮長說你能不能給他拔個牙。」
「告訴他,我不在。」
他正在磨一隻金牙,把牙拿到眼前,眯著眼睛察看著。他兒子的聲音又從小小的接待室里傳來。
「他說你在家,他聽見你說話了。」
牙科醫生繼續察看著那顆金牙,直到把活兒做完、把牙放在桌上後才說:
「好多了。」
他又踏動了磨床。接著從一個小紙盒裡取出一個安著幾顆牙齒的牙橋,開始磨金套。那紙盒裡盛著等著他做的活兒。
「爸爸!」
「什麼事?」
他的神情依然如故。
「他說你要是不給他拔牙,他就讓你吃子彈。」
他不慌不忙、心平氣和地停下蹬踏板的腳。把磨床從椅子前推開,把桌子下面的抽屜拉出來。駁殼槍就放在抽屜里。
「哼!」他說,「讓他進來對我開槍好了。」
他轉了一下椅子,讓自己面對房門,一隻手按著抽屜沿兒。鎮長出現在門口:他已經把左臉刮光,右臉卻有五天未颳了,看上去又腫又疼。牙科醫生從他那雙暗淡無光的眼睛裡看出,他准有許多個夜晚疼得不曾合眼了,他用手指尖把抽屜關上,溫和地說:
「請坐!」
「早晨好!」鎮長說。
「早晨好!」牙科醫生說。
當用具在沸水裡消毒的時候,鎮長把腦袋靠在了椅枕墊上,覺得好多了。他聞到一股冰冷的氣息。這是一間簡陋的診室:一把舊木椅,一台腳踏磨床和一個裝著圓形的瓷把手的玻璃櫥。椅子對面的窗上掛著一幅一人高的布窗簾。當聽到牙科醫生走到他身邊來的時候,鎮長腳後跟蹬地,張開了嘴。
堂奧雷利奧•埃斯科瓦爾把他的臉扳向亮處。察看過損壞的臼齒後,用手謹慎地按了按下頜。
「你不能打麻葯了。」
「為什麼?」
「牙床化膿了。」
鎮長望瞭望他的眼睛。
「好吧。」他說,露出一絲苦笑。牙科醫生沒有說話。他把煮工具的淺口鍋端到手術台上,用涼了的鑷子把工具夾出來,動作還是不慌不忙。然後用腳尖把痰盂挪過來,又在臉盆里洗了手。做這一切時,他一眼也不看坐在椅上的鎮長。但是鎮長卻緊緊地用眼睛盯著他。
那是一顆下牙床上的智齒。牙科醫生叉開雙腿,用熱乎乎的拔牙鉗夾住臼齒。鎮長雙手抓著椅子的扶手,把全身的力量都集中在腳上,覺得腰部一陣透心涼,但是他沒有嘆氣。牙科醫生只是扭動著手腕。他沒有怨恨,更確切地說,他是懷著一種酸楚的心情說:
「中尉,你在這兒殺了二十個人。」
鎮長感覺到下牙骨上發出一陣吱咯聲,他的雙眼頓時涌滿了淚水。但是直到知道牙齒拔下來他才舒了一口氣。這時,他透過朦朧淚眼看見了拔下來的牙。在痛苦之中,他覺得那顆牙齒是那麼古怪,他怎麼也不理解那五個夜晚會使他受到那般折磨。他把身子俯向痰盂,嘴裡喘著粗氣,身上滲出了汗水,他解開了軍衣扣,又伸手到褲兜里摸手帕。牙科醫生遞給他一塊干凈布。
「擦擦眼淚吧!」他說。
鎮長擦了擦眼。他的痛苦減輕了。牙科醫生洗手的時候,他看見了殘破的天花板和一個落滿灰塵、掛著蜘蛛卵和死昆蟲的蜘蛛網。牙科醫生一面擦手一面走回來。
「你要記住,」他說,「回去要用鹽水漱口。」
鎮長站起來,沒精打采地行了個軍禮,大步向門口走去,軍服的扣子也沒扣。
「給我記上賬吧。」他說。
「給你還是給鎮公所?」
鎮長沒有看他,關上門,在鐵柵欄外面說:
「都一樣!」
㈣ 加西亞·馬爾克斯在何時發表了第一個短篇小說
18歲時,加西亞·馬抄爾克斯進入了哥倫襲比亞國立大學攻讀法律,他雖然只在大學學習了一年,但是這一年對他來說是難以忘懷的,因為正是這一年他的名字第一次和哥倫比亞文學發生了聯系:《觀察家報》文學版主編、小說家愛德華多·薩拉梅亞·博爾達(1907—1963)在報刊上發表了他的第一個短篇小說《第三次無奈》。
㈤ 《馬爾克斯中短篇小說集》epub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馬爾克斯中短篇小說集》([哥倫比亞] 加西亞·馬爾克斯)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https://pan..com/s/1VNglGXlM2ScwBU8ltG4yRw
書名:馬爾克斯中短篇小說集
作者:[哥倫比亞] 加西亞·馬爾克斯
譯者:何裳
豆瓣評分:9.1
出版社:時代文藝出版社
出版年份:1999-3
頁數:523
㈥ 《加西亞·馬爾克斯中短篇小說集》epub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加西亞·馬爾克斯中短篇小說集》(加西亞·馬爾克斯)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H5Fjq54E07P3gro5-7O9LA
書名:加西亞·馬爾克斯中短篇小說集
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
譯者:趙德明
豆瓣評分:9.1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出版年份:1982年10月
頁數:711
㈦ 人類最愛和牙齒較勁(轉帖)
牙與齒本來不算一回事。春秋時候,宮之奇說人嘴唇沒了,齒就寒,不說牙寒。因為在古代,齒是大門牙,在嘴唇後面,鍘刀也似,專管把吃的東西切斷;牙在古代指臼牙,在腮幫子後面,專管把切斷的食物磨一磨,好消化;嘴沒了,也凍它不著。你生氣了,得咬牙切齒,臼牙就能被咬,門牙就能切,反過來咬齒切牙,看看鏡子,就顯得齜牙咧嘴:那是做鬼臉。
正常人都喜歡牙齒整齊,好看,最好的是齒如編貝。牙齒在滿嘴裡橫生倒長的,一張嘴,跟溶洞石鍾乳一樣,餐盤里的肉都要嚇一跳。牙齒參差不齊的,叫做齟齬。如今人起糾紛,稱為齟齬,其實就是兩顆牙對不準,咬不齊,互相恨得慌。
牙整齊了還不夠,還得白。《詩經》說姑娘「齒如瓠犀」,牙白得像葫蘆子似的。評書里說穆桂英「牙排碎玉」,但生起氣來就「咬碎銀牙」,無論是銀牙碎玉,都是雪白的,好看。「咬碎鋼牙」,那一定是男主角。
但聖人的品位很奇怪,不喜歡牙太整齊。周武王一齜牙,就能嚇人一跳:他老人家是個駢齒,門牙都長重疊了。周朝人說好,說這是聖人相,性格剛強。之前的帝嚳也是駢齒,之後的孔子也是駢齒。李煜亦然。想像李後主「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吟完一齜牙,門牙都疊了,很煞風景吧?
聖人小時候一定都沒遇到好的牙科醫生,也沒見過矯正儀。
孔子曾經齜著聖人之相的駢齒大牙,去找老子說了幾次話。老子後來不太喜歡他,騎著青牛出函谷關去了,說是道不同不相與謀,西赴流沙。他們的道不同在哪兒呢?《太平廣記》里說老子,「大目疏齒」,大眼睛,牙齒疏疏落落的。你孔子的牙齒排得緊疊,都駢起來了;老子我的牙齒就很疏落,牙縫可以過火車。牙齒不同,怎麼能做朋友呢?再見了您吶!
老子跟牙齒是有關聯的。他師父常樅先生病重,老子騎著牛就去看他。常樅爺爺張嘴給老子看看,明知故問:我舌頭還在不?老子說:在。常樅又問:我牙齒還在嗎?老子說:沒啦。常樅爺爺提問:你明白了嗎?老子說:舌頭在,因為軟;牙齒不在,因為硬——柔能克剛啊!
老子當時心裡一定想:師父真好,知道我牙縫大,還特意用自己一張沒牙的嘴鼓勵我。沒牙怕什麼,有舌頭就行了。
常樅爺爺年紀大了,牙齒沒了;但牙齒沒了,不一定是因為年紀大。
有位籃球手,叫做唐·巴克斯代爾。20世紀50年代,他簽約NBA打比賽賺錢,一進更衣室,哎,發現怎麼各人櫃子里,那麼多小盒子……做什麼用的?打開一看:裡面全是牙齒——聽上去好像是變態殺人魔故事,其實是因為,那會兒大家都裝假牙。20世紀50年代中期,一半NBA球員沒有門牙:對抗太烈,打掉了。
金庸寫小說,如果哪個配角挨了一個重耳光,多半會吐一口血,帶幾枚牙。古代沒假牙,掉了就漏風,可憐見的。這點大概跟施耐庵學的:魯智深心情不好時,就是隨手一拳,打落門牙兩個。
戰國時候,范雎先生被魏齊派人揍,牙齒都折了。有種說法是,他牙齒是被人拉折的。被人硬生生拔牙,其疼可知。所以後來范先生當了秦國宰相,頗有點反人類的乖戾脾氣,也難怪。
《三國演義》里,曹操隨口說個「雞肋」,被楊修參透用意,生氣,殺了楊修,第二天上陣,被魏延一箭射掉了門牙,疼壞了。那年曹操六十多歲,掉牙齒也正常,只是想想,真是因果報應:以後吃雞肋,更加嚼不動了。
但人營養不好,也可能掉牙齒。上古人吃東西,很喜歡各類帶油水的肥嫩物,應該就和牙齒狀況不好有關。宋玉招屈原的魂魄時,寫菜譜是「肥牛之腱,臑若芳些」,這種東西,咬都不用咬,一口下去就好。至今老爺爺老太太們吃東西都很軟,就是給牙齒放放假,不用刀戈兵烈的去動手動腳。
1615年,德川家康臨終前一年,發動大阪之戰,意圖解決豐臣家,想在他老人家閉眼之前,把日本徹底劃歸德川幕府治下。當日也,對方的真田幸村奮勇突擊,以寡擊眾,險些完成神話逆轉,此後日本人都奉幸村為「真田日本第一兵」,漫畫游戲等,都把他當日本趙雲。但真相是,他老人家那年48歲,因為在九度山隱居過久,營養不良,頭禿了不說,牙齒也掉差不多了。
小孩子最幸福。沒幾歲,乳牙就搖搖欲墜,哪天結結實實的掉了,很高興,跑回家,跟拿枚勛章似的給媽媽看:「掉了掉了!」媽媽就鼓勵:「好好,要長新牙了,孩子長大了!」
人滿頭滿臉,長了許多東西。眼睛不好了,戴眼鏡,女孩子也許戴美瞳、修睫毛;耳朵不好了,戴助聽器,戴耳環;戴鼻環的有,少;唇環的也有,但大多抹胭脂就算了。
只有牙齒,人類最愛折騰。
先是牙齒洗起來,待遇很特殊。臉其他部分,一毛巾都抹完了,牙齒得特別清洗。
齷齪這詞,現在是罵人話。但最初,齷字就是在房間里吃完東西不凈口,滿嘴發臭;齪字就是牙齒咬合不齊者。如是,齷齪就是一口牙:又不洗,又不齊,嗅覺和視覺上都很折磨人。
《紅樓夢》里,賈府規矩重。吃飯前,大家用茶水漱口,再洗手,另捧上茶來喝。賈寶玉除了用茶水漱口,還擦牙:用的是青鹽。古代人不一定知道鹽和茶里含氟,能消炎殺菌,但經驗沿襲,用得恰到好處。孫思邈就說:「每旦以一捻鹽內口中,以暖水含」,可以「口齒牢密」。孫爺爺這話,不知道救活了多少私鹽販子。
聰明一點的鹽販子應該賣一車鹽,送一本孫思邈的葯方,嚷嚷「我們賣鹽的目標是——沒有蛀牙!」
宋朝人想過變花樣,比如,以柳、槐、桑等樹枝水煎熬,入薑汁,混兌些其他東西來洗牙——最後,還是不如鹽好使。所以到《紅樓夢》寫作那會兒,大家還是青鹽和茶。
歐洲人為了對付牙,可花了腦子。埃及人使過牛蹄子、燒焦的蛋殼和石灰粉,不知怎麼想的;希臘人和羅馬人是用碎骨頭和牡蠣殼,這不知道是打算凈牙還是磨牙。阿拉伯人用燒鹿角、蝸牛和石膏,也動過香草、蜂蜜、鉛、銅的念頭——反正外國人是真捨得拿牙齒做試驗。到英國人發明正經牙膏牙粉之前,真不知道他們的牙齒挨了多少疼。
光漱口還不行,得刷牙。上古的人用手指刷牙,使的是右手中指。蘸點鹽,或者其他什麼,刷啦啦啦。很方便,但很土。明朝時,有人提出過改革意見:右手中指刷牙太落後啦!——我們要用左右手同時擦牙!!
你可以想像明朝時節,天蒙蒙亮,大家在井台上一字排開,抬雙肘,伸兩指,在嘴裡唏里呼嚕的一通擦;刷牙刷急了,手指皮都能磨破了。最怕的就是,有誰刷得正歡,忽然慘叫一聲:「我早起剛揀了驢糞!忘洗手了!!」
當然不是沒器具,唐朝時就有。將楊柳枝泡水裡,要用時,使牙齒咬開楊柳枝,楊柳纖維泡發了,支出來,像細小的梳齒。點些葯末,刷刷刷,就把牙給凈了。寺院里尤其愛用這個,還總結出楊柳枝的十大好處。但這個畢竟不是廣泛流行:誰家每天供你那麼多楊柳枝呢?
世界一般公認:正經的第一柄牙刷是中國人發明,那是15世紀末,哥倫布剛發現新大陸不久,明朝孝宗皇帝把野豬鬃毛插進了一支骨質把手。歐洲商人把這玩意帶了回去,先是當寶——沒法子,之前歐洲人都使碎布擦牙來著。刷了一段,痛慘了:野豬毛太硬,牙齦出血!中國皇帝的牙齦是鐵打的嗎?只好再想法子改良:刷毛試試鵝毛如何?刷柄試試竹木如何?……
總之吧,又不知多少牙齦牙齒流血的代價之下,我們才見著現代的牙刷。
牙疼是世上最要命的事。馬爾克斯有個小說叫《普通的一天》,寫一個市長上門求個牙醫治牙疼,幾乎卑躬屈膝;末了病牙被拔,看了發半天呆,想不通:
這么小一玩意,怎麼會把大活人折磨得死去活來。
牙是很難伺候的,因為牙不是骨頭——不然早被磨平了。牙外頭是琺琅質,很硬實;中間是象牙質;最里頭是牙髓,包含神經線和血管。不用問,牙髓跟牙齦那兒稍一打架,人就哭爹喊娘。抓不著撓不著,只剩哭。
哭起來就只能打麻葯。以前世上還沒有注射器時,都使過一招。你張著嘴,坐在唐朝或中世紀阿拉伯的凳子上,齜牙咧嘴,看醫生把葯物燒了或水煮開,拿煙或水蒸氣熏你的牙。熏著熏著,你犯暈,有點惡心,但牙好像不疼。醫生拍拍你:回去吧!
但第二天早上,你又被牙疼醒時,就知道這事治標不治本。你想治本,就得拔牙。
上古傳說,從《山海經》到澳大利亞土著人,要拔牙都是使東西敲,並無二話。所以理論上,如果你門牙蛀了,跑去對魯智深罵一句「直娘賊」,換來他給你門牙一拳,蛀牙掉落,也是種方便的拔牙法。要不然,就和千萬患者一樣,排隊,拿號,最後坐上牙醫的椅子,張開嘴,看他微笑著手握鉗子朝你走來,你無助的、眼淚汪汪的,祈禱早點兒結束……
因為大家都恨牙疼,卻又怕拔牙,江湖郎中才有飯吃。老北京天橋上,經常賣些「哭來笑去散」、「一咳掉牙丸」之類。都是號稱往牙齦上點一點,你一咳嗽一噴嚏,蛀牙自落,方便得很——雖然這里頭,許多其實是江湖騙子。
拔凈了蛀牙,洗漱了好牙,一張嘴就白亮亮,夠滿意了吧?非也。
中國南方少數民族的人,許多有奇怪的習慣:好好的牙齒,得敲了拔了鑿了才甘心。古代的雲南一些地方,父母死了,兒子媳婦忍痛把門牙拆了,扔棺材裡:「爹娘,永別啦!」
古代的貴州有些地方,女子要嫁了,敲掉倆門牙,說是怕妨害夫家——多了倆門牙能把夫家怎麼樣呢?吃窮了他們?
美洲的瑪雅人不砸牙,但是愛把牙磨尖磨方,鑽個孔嵌些珠玉寶石:有珍玩不知道往哪兒放,只好往牙齒里塞,一吃東西滿嘴璀璨,罷了。如今流行的黃金烤瓷牙,算是給牙戴帽穿衣,而瑪雅人這種往牙里硬塞的套路,真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最奇怪的牙齒裝飾,非日本人的黑齒莫屬。鐵針燒了,跟茶麥醋酒等物混合,發酵數月,製成腥臭黝黑的鐵漿水——聽著就費功夫。
再調和粉末,終於成品——看著就不寒而慄。
然後用楊柳枝當牙刷,隔三差五就刷一次——還嫌牙齒不夠黑似的。
妙在江戶時期之前,常人還玩不了這個,須是貴族,方得如此。江戶時期,此風蔚然。理由是什麼呢?好看?大大的未必:一張嘴就是黑的;好味道?滿嘴腥臭;方便?隔三差五得重新給牙齒補一遍黑。
考慮到那時節貴族都滿臉抹白、剃眉畫蟬,一嘴黑牙除了顯得臉煞白如鬼,毫無用途。只能說,日本公卿是真捨得拿自己的臉和嘴去做調色盤。
宋朝的時候,補牙鑲牙已經很發達,許多老人家都愛去補個牙,以顯年輕。陸游很豁達,就嘲笑大家說「染須種齒笑人痴」,由此可見,85歲高齡過世的陸放翁先生,一定須發皆白,滿嘴牙一顆不剩也沒去補。
所以他悲涼吟誦「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時,一定滿嘴漏風,唏里呼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