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有聲完結 > 有聲小說中庸之道

有聲小說中庸之道

發布時間:2022-12-21 22:27:02

❶ 求一些比較好聽的有聲小說

單田芳說的評書,隋唐演義堪稱經典

❷ 駱駝祥子第一章的好詞

第一章
好詞:年輕力壯、腿腳靈力、微嘆、目不旁視、敷衍、紅撲撲、健壯、哆嗦、沉默、貧嘴惡舌、朦朧、干凈利落、催押、老弱殘兵、墮落、楞頭磕腦、膽怯、
好句:有了自己的車,他可以不再受拴車的人們的氣,也無需敷衍別人;有自己的力氣與洋車,睜開眼就可以吃飯。最偉大的犧牲是忍辱。最偉大的忍辱是反抗。 經驗是生活的肥料,有什麼樣的經驗便變成什麼樣的人,在沙漠里養不出牡丹來。
好段:體面的,要強的,好夢想的,利己的,個人的,健壯的,偉大的祥子,不知陪著人家送了多少回殯,不知道何時何地會埋起他自己來,埋起這墮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會病胎里的產兒,個人主義的末路鬼。
評析:《駱駝祥子》這部小說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為背景,以人力車夫祥子的坎坷悲慘生活遭遇為主要情節,深刻揭露了舊中國的黑暗,控訴了統治階級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這部小說告訴我們:人性的懦弱,畢竟能夠一生都堅忍不拔的人是少數,但我們可以在追求的過程中慢慢改變。畢竟明天會怎樣?我們都不得而知,但是我們可以把握今天。
其他的章節
好詞:
隨機應變、與世無爭、自有專長、省吃儉用、無中生有
立竿見影、兵荒馬亂、淡而不厭、干凈利落、引經據典
無話可說、改邪歸正、另眼相待、千載難逢、與眾不同
一聲不響、輕描淡寫、任勞任怨、小心謹慎、自討無趣
無法無天、南腔北調、禮尚往來、莫名其妙、低聲下氣
垂頭喪氣、千言萬語、一清二白、一刀兩斷、直言賈禍
作育人材 鄒纓齊紫 坐言起行 自圓其說 真心誠意
足音跫然 只言片語 忠言逆耳 專欲難成 瘴雨蠻煙
朝雲暮雨 正顏厲色 正言厲色 左右兩難 墜茵落溷
左右開弓 酌盈劑虛 瞻雲就日 政由己出 造謠惑眾
政以賄成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鑿飲耕食 招搖過市
捉賊捉贓 濯足濯纓 沾沾自喜 只爭朝夕 做張做勢 自作自受 正正之旗 自知之明 昭昭在目 真知灼見 再造之恩 錚錚有聲 只重衣衫不重人 孜孜以求 作作有芒 鑿鑿有據 左支右絀 振振有辭 做賊心虛 作賊心虛 嘴直心快 正中下懷 早占勿葯 智周萬物 正直無私 助紂為虐 譸張為幻 壯志未酬 擿埴索塗 置之死地而後生 置之死地而後快 燭照數計 真贓實犯 志在四方 置之死地 蒸蒸日上 湛湛青天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鄭重其事 轉戰千里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咂嘴弄舌 置之腦後 知子莫若父 壯志凌雲 冢中枯骨 字斟句酌 自作解人 紙醉金迷 戰戰兢兢 錚錚佼佼 早知今日,悔不當初 諄諄告誡 置諸高閣 載舟覆舟 煮粥焚須 再作馮婦 輾轉反側 擇主而事 眾醉獨醒 置之度外 著作等身 足智多謀 舟中敵國 整裝待發 自作聰明 眾志成城 忠貞不渝 隻字不提 知足不辱 置之不理 孳孳不倦 錙銖必較 諸子百家 孜孜不倦 知止不殆 惴惴不安 自由自在 自言自語 自怨自艾 仗義執言 自用則小 止於至善 造謠中傷 招搖撞騙 中原逐鹿 肘腋之患 中庸之道 自業自得 珠玉在側 珠圓玉潤 自貽伊戚 責有攸歸 左縈右拂 左宜右有 屬垣有耳 罪有應得 左擁右抱 知易行難 智圓行方 張牙舞爪 恣意妄為 自以為是 左右為難 質疑問難 自以為得計 指雁為羹 知一萬畢 坐於塗炭 重於泰山 朱衣使者 簪纓世胄 簪纓世族 子曰詩雲 造謠生事 智勇雙全 赭衣塞路 遵養時晦 仗義疏財 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鍾 作育人材 鄒纓齊紫 坐言起行 自圓其說 足音跫然 只言片語 忠言逆耳 專欲難成 瘴雨蠻煙 朝雲暮雨 正顏厲色 正言厲色 左右兩難 墜茵落溷 左右開弓 酌盈劑虛 瞻雲就日 政由己出 造謠惑眾 政以賄成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鑿飲耕食 招搖過市 直言賈禍 左右逢源 嘖有煩言 自由放任 自由泛濫 自崖而反 朱衣點頭 坐以待旦 佐雍得嘗 坐以待斃 卓有成效 饌玉炊金 左右采獲 庄嚴寶相 直言不諱 坐擁百城 專心致志 載笑載言 誅心之論 專心一志 中心搖搖 自相魚肉 鑽穴逾牆 坐薪懸膽 朝夕相處 子虛烏有 真心實意 知雄守雌 自行其是 坐享其成 眾星捧月 招賢納士 招降納叛 知小謀大 自相矛盾 爭先恐後 忠孝節義 自相驚憂 中西合璧 枕席過師 忠心耿耿 眾星拱北 做小伏低 宰相肚裡好撐船 真相大白 真心誠意 正心誠意 自相殘殺 忠心赤膽 自信不疑 褚小杯大 鄭衛之音 助我張目 張王趙李 醉翁之意不在酒 自我作故 自我作古 知我罪我 作威作福 追亡逐北 座無虛席 朝聞夕死 轉危為安 自我陶醉 走為上計 眾望所歸 支吾其詞 責無旁貸 轉彎抹角 真偽莫辨 臟污狼藉 主文譎諫 自我解嘲 氈襪裹腳靴 珠圍翠繞 知無不言 自我表現 戰無不勝 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坐卧不安 知疼著熱 賊頭賊腦 在天之靈 終天之恨 左圖右史 左提右挈 豬突豨勇 嘴甜心苦 助天為虐 走投無路 指天射魚 指天誓日 獐頭鼠目 斬頭去尾 竹頭木屑 鑽頭覓縫 咒天罵地 自投羅網 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 撞頭磕腦 自討苦吃 指天畫地 債台高築 遮天蓋地 止談風月 志同道合 鑽天打洞 戰天斗地 震天動地 自始至終 自始自終 眾所周知 再實之根必傷 再三再四 置水之情 至聖至明 自生自滅 自私自利 踵事增華 鑄山煮海 尊師重道 眾矢之的 足食足兵 左思右想 螽斯衍慶 坐收漁利 遵時養晦 治絲益棼 葬身魚腹 澡身浴德 朝斯夕斯 至聖先師 資深望重 這山望著那山高 茲事體大 紙上談兵 置身事外 曾參殺人 指山說磨 枕石漱流 再衰三竭 自視甚高 粥少僧多 志士仁人 鑿隧入井 自食其言 仗勢欺人 自食其力 自食其惡果 自食其果 枕山棲谷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鍾 作育人材 鄒纓齊紫 坐言起行 自圓其說 足音跫然 只言片語 忠言逆耳 專欲難成 瘴雨蠻煙 朝雲暮雨 正顏厲色 正言厲色 左右兩難 墜茵落溷 左右開弓 酌盈劑虛 瞻雲就日 政由己出 造謠惑眾 政以賄成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鑿飲耕食 招搖過市 直言賈禍 左右逢源 嘖有煩言 自由放任 自由泛濫 自崖而反 朱衣點頭 坐以待旦 佐雍得嘗 坐以待斃 卓有成效 饌玉炊金 左右采獲 庄嚴寶相 直言不諱 坐擁百城 專心致志 載笑載言 誅心之論 專心一志 中心搖搖 自相魚肉 鑽穴逾牆 坐薪懸膽 朝夕相處 子虛烏有 真心實意 知雄守雌 自行其是 坐享其成 眾星捧月 招賢納士 招降納叛 知小謀大 自相矛盾 爭先恐後 忠孝節義 自相驚憂 中西合璧 枕席過師 忠心耿耿 眾星拱北 做小伏低 宰相肚裡好撐船 真相大白 真心誠意 正心誠意 自相殘殺 忠心赤膽 自信不疑 褚小杯大 鄭衛之音 助我張目 張王趙李 醉翁之意不在酒 自我作故 自我作古 知我罪我 作威作福 追亡逐北 座無虛席
好句:
①那輛車也真是可愛,拉過了半年來的,彷彿處處都有了知覺與感情,祥子的一扭腰,一蹲腿,或一直脊背,它都就馬上應合著,給祥子以最順心的幫助,他與它之間沒有一點隔膜別扭的地方。趕到遇上地平人少的地方,祥子可以用一隻手攏著把,微微輕響的皮輪像陣利颼的小風似的催著他跑,飛快而平穩。拉到了地點,祥子的衣褲都擰得出汗來,嘩嘩的,象剛從水盆里撈出來的。他感到疲乏,可是很痛快的,值得驕傲的,一種疲乏,如同騎著名馬跑了幾十里那樣。
②體面的,要強的,好夢想的,利己的,個人的,健壯的,偉大的,祥子,不知陪著人家送了多少回殯;不知道何時何地會埋起他自己來,埋起這墮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會病胎里的產兒,個人主義的末路鬼!
③風吹彎了路旁的樹木,撕碎了店戶的布幌,揭凈了牆上的報單,遮昏了太陽,唱著,叫著,吼著,回盪著;忽然直弛,像驚狂了的大精靈,扯天扯地的疾走;忽然慌亂,四面八方的亂卷,像不知怎好而決定亂撞的惡魔;忽然橫掃,乘其不備的襲擊著地上的一切,扭折了樹枝,吹掀了屋瓦,撞斷了電線;可是,祥子在那裡看著;他剛從風里出來,風並沒能把他怎樣了!
④灰天上透出些紅色,地與遠樹顯著更黑了;紅色漸漸的與灰色融調起來,有的地方成為灰紫的,有的地方特別的紅,而大部分的天色是葡萄灰的。又待了一會兒,紅中透出明亮的金黃來,各種顏色都露出些光;忽然,一切東西都非常的清楚了。跟著,東方的早霞變成一片深紅,頭上的天顯出藍色。
⑤雲還沒鋪滿了天,地上已經很黑,極亮極熱的晴午忽然變成黑夜了似的。風帶著雨星,像在地上尋找什麼似的,東一頭西一頭的亂撞。北邊遠處一個紅閃,像把黑雲掀開一塊,露出一大片血似的。風小了,可是利颼有勁,使人顫抖。一陣這樣的風過去,一切都不知怎好似的,連柳樹都驚疑不定的等著點什麼。又一個閃,正在頭上,白亮亮的雨點緊跟著落下來,極硬的砸起許多塵土,土裡微帶著雨氣。大雨點砸在祥子的背上幾個,他哆嗦了兩下。雨點停了,黑雲鋪勻了滿天。又一陣風,比以前的更厲害,柳枝橫著飛,塵土往四下里走,雨道往下落;風,土,雨,混在一處,聯成一片,橫著豎著都灰茫茫冷颼颼,一切的東西都被裹在裡面,辨不清哪是樹,哪是地,哪是雲,四面八方全亂,全響,全迷糊。風過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的垂落,看不清一條條的,只是那麼一片,一陣,地上射起了無數的箭頭,房屋上落下萬千條瀑布。幾分鍾,天地已分不開,空中的河往下落,地上的河橫流,成了一個灰暗昏黃,有時又白亮亮的,一個水世界。
⑥街上的柳樹,像病了似的,葉子掛著層灰土在枝上打著卷;枝條一動也懶得動的,無精打採的低垂著。馬路上一個水點也沒有,乾巴巴的發著些白光。便道上塵土飛起多高,與天上的灰氣聯接起來,結成一片毒惡的灰沙陣,燙著行人的臉。處處乾燥,處處燙手,處處憋悶,整個的老城像燒透的磚窯,使人喘不出氣。狗爬在地上吐出紅舌頭,騾馬的鼻孔張得特別的大,小販們不敢吆喝,柏油路化開;甚至於鋪戶門前的銅牌也好像要被曬化。街上異常的清靜,只有銅鐵鋪里發出使人焦躁的一些單調的叮叮當當。拉車的人們,明知不活動便沒有飯吃,也懶得去張羅買賣:有的把車放在有些陰涼的地方,支起車棚,坐在車上打盹;有的鑽進小茶館去喝茶;有的根本沒拉出車來,而來到街上看看,看看有沒有出車的可能。那些拉著買賣的,即使是最漂亮的小夥子,也居然甘於丟臉,不敢再跑,只低著頭慢慢的走。每一個井台都成了他們的救星,不管剛拉了幾步,見井就奔過去;趕不上新汲的水,便和驢馬們同在水槽里灌一大氣。還有的,因為中了暑,或是發痧,走著走著,一頭栽在地上,永不起來。
⑦地上的熱氣與涼風攙合起來,夾雜著腥臊的干土,似涼又熱;南邊的半個天響晴白日,北邊的半個天烏雲如墨,彷彿有什麼大難來臨,一切都驚慌失措。車夫急著上雨布,鋪戶忙著收幌子,小販們慌手忙腳的收拾攤子,行路的加緊往前奔。又一陣風。風過去,街上的幌子,小攤,與行人,彷彿都被風卷了走,全不見了,只剩下柳枝隨著風狂舞。
那輛車是他的一切掙扎與困苦的總結果與報酬,像身經百戰的武士的一顆徽章
他們自己可是不會跑,因為腿腳被錢贅的太沉重.
希望使他快活,恐懼使他驚惶,他想睡,但睡不著,四肢像散了似的在一些乾草上放著.什麼響動也沒有,只有天上的星伴著自己的心跳.4.夜深了,多日的疲乏,與逃走的驚懼,使他身心全不舒服
夜還很黑,空中有些濕冷的霧氣,心中更覺得渺茫
不知道是往前走呢,還是已經站住了,心中只覺得一浪一浪的波動,似一片波動的黑海,黑暗與心接成一氣,都渺茫,都起落,都恍惚.祥子像被一口風哽住,往下連咽了好幾口氣.那輛車也真是可愛,拉過了半年來的,彷彿處處都有了知覺與感情,祥子的一扭腰,一蹲腿,或一直脊背,它都就馬上應合著,給祥子以最順心的幫助,他與它之間沒有一點隔膜別扭的地方。趕到遇上地平人少的地方,祥子可以用一隻手攏著把,微微輕響的皮輪象陣利颼的小風似的催著他跑,飛快而平穩。拉到了地點,祥子的衣褲都擰得出汗來,嘩嘩的,象剛從水盆里撈出來的。他感到疲乏,可是很痛快的,值得驕傲的,一種疲乏,如同騎著名馬跑了幾十里那樣。他沒有什麼模樣,使他可愛的是臉上的精神。頭不很大,圓眼,肉鼻子,兩條眉很短很粗,頭上永遠剃得發亮。腮上沒有多餘的肉,脖子可是幾乎與頭一邊兒(註:一邊兒,即同樣的。)粗;臉上永遠紅撲撲的。弓子軟得顫悠顫悠的,連車把都微微的動彈;車箱是那麼亮,墊子是那麼白,喇叭是那麼響。體面的,要強的,好夢想的,利己的,個人的,健壯的,偉大的,祥子,不知陪著人家送了多少回殯;不知道何時何地會埋起他自己來,埋起這墮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會病胎里的產兒,個人主義的末路鬼!

❸ 「中庸」具體是什麼意思啊

所謂中庸之道就是孔子提倡、子思闡發的提高人的基本道德素質達到太平和合的一整套理論與方法。

這一提高人的基本道德素質達到太平和合的理論和方法包括其主題思想、理論基礎、具體內容、主要原則、檢驗標准、知行方法、重要途徑等方面的內容。這些內容集中反映在《中庸》的三十三章之中。簡述如下。

1.主題思想

中庸之道的主題思想是教育人們自覺地進行自我修養、自我監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養成為具有理想人格,達到至善、至仁、至誠、至道、至德、至聖、合外內之道的理想人物,共創「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

這一主題思想主要體現在《中庸》第一章。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言簡意賅地揭示了中庸之道這一主題思想的核心是自我教育。「天命之謂性」是指人的天性是善良的。「率性之謂道」是說人們自我教育之道就是按照人們的善良的天性辦事情。「修道之謂教」是說自我教育就是按照人道原則去進行修治。

「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遠,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自我教育貫穿於人一生之中,人們一刻也離不開自我教育。要將自我教育貫穿於人生的全部過程,就需要有一種強有力的自我約束、自我監督的精神。這種精神就叫做慎獨。也就是說,在自己一人獨處的情況下,別人看不到自己的行為、聽不見自己的言語,自己也能謹慎地進行內心的自我反省、自我約束、自我監督。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揭示了自我教育、自我約束、自我監督的目標。「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指出了自我教育目標的重大意義。「致中心,天地位焉,萬物育焉。」是歌頌達到自我教育的理想目標後的無量功德,也就是具備至仁、至善、至誠、至道、至德、至聖的品德後的效應。中和是自我價值的實現,致中和是社會價值的體現。

宋朝臨江黎立武著《中庸分章》分析《中庸》第一章時也對中庸作了極高的評價。他說:「中庸之德至矣,而其義微矣。首章以性、命、道、教,明中庸之義;以戒懼謹獨,明執中之道;以中和,明體用之一貫;以位育,明仁誠之極功。」

朱熹對這一章也有極高的評價。他在《中庸章句》中說:「右第一章。子思述所傳之意以立言:首明道之本原出於天而不可易,其實體備於己而不可離,次言存養省察之要,終言聖神功化之極。蓋欲學者於此反求諸身而自得之,以去夫外誘之私,而充其本然之善。楊氏所謂一篇之本要是也。」

當然,他們不可能像我們今天這樣明確地指出中庸之道的主題思想就是自我修養、自我教育、自我約束、自我監督、自我完善,以求把自己培養成為具有理想人格,達到至善、至誠、至仁、至道、至德、至聖、合外內之道的理想人物,共創「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

2.理論基礎

中庸之道的理論基礎是天人合一。通常人們講天人合一主要是從哲學上講,大都從《孟子》的「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盡心》)講起,而忽略中庸之道的天人合一,更忽視了天人合一的真實含義。天人合一的真實含義是合一於至誠、至善,達到「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的境界。「與天地參」是天人合一。這才是《中庸》天人合一的真實含義。因而《中庸》始於「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而終於「『上天之載,無聲無臭。』至矣」。這就是聖人所要達到的最高境界,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的天是善良美好的天,天人合一的人是像善良美好的天那樣善良美好的人,天人合一就是人們自覺修養所達到像美好善良的天一樣造福於人類和自然理想境界。

中庸之道的天人合一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天道與人道合一

天道就是誠,人道就是追求誠。這就是原天以啟人,盡人以合天。也就是要求人道與天道相吻合。《中庸》說:「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聖人也。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

鄭玄說:「言誠者天性也,誠之者,學而誠之者也。」孔穎達說:「此經明至誠之道,天之性也。則人當學其誠之性,是上天之疲乏不為而誠,不思而得,若天之性,有生殺信著四時,是天之道。誠之者人之道也者,言人能勉力學此至誠,是人之道也。不學則不得,故雲人之道。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聖人也者,此復說上文誠者天之道也。唯聖人能然,謂不勉勵而自中當於善,不思慮而自得於善,閑暇而自中乎道,以聖人性合於天道自然,故雲聖人也。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此復說上文誠之者,人之道也。謂由學而致此至誠,謂賢人也。言選擇善事而堅固執之,行之不已,遂致至誠也。」

按照鄭玄和孔穎達的解釋,中庸之道的天道與人道合一為兩種類型:一是聖人的天人合一,二是賢人的天人合一。聖人的天人合一是本能的天人合一。賢人的天人合一是通過學習而達到的天人合一。應該說,還有凡人的天人合一。《中庸》說:「或生而知之,或學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強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可以說,生而知之、安而行之的是聖人,學而知之、利而行之的是賢人,困而知之、勉強而行之的是凡人。不論是聖人、賢人,還是凡人,都能達到至誠、至善的天人合一境界。惟困而不學者不能致天人合一之境界也。

(2)天性與人性合一

天道與人道合一的目的就是要將天性與人性合一。天性是至善、至誠、至仁、至真的,那人性也應該是至善、至誠、至仁、至真的。只有使人性達到了那至善、至誠、至仁、至真的天性,才能稱得上真正意義上的天人合一,才能創制天下的大綱,建立天下的大本,才能通曉天地化育萬物的道理,才能達到中庸之道。

(3)理性與情感合一

中庸之道的天人合一還表現在理性與情感的合一。人們的喜怒哀樂是人的自然屬性,是情感的表現,為了追求與天道、天性合一的至誠、至善、至仁、至真的人性,因而需要對情感加以約束和限制,所以《中庸》說:「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只有「致中和」才能天人合一(「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4)鬼神與聖人合一

中庸之道的天人合一還包括了鬼神與聖人合一。《中庸》第二十九章:「故君子之道,本諸身,征諸庶民;考諸三王而不謬,建諸天地而不悖,質諸鬼神而無疑,知天也;百世以俟聖人而不惑,知人也。是故君子動而世為天下道,行而世為天下法,言而世為天下則。」質證於鬼神沒有疑問,就算是懂得認識了天;等到百代以後聖人出來也不會有疑問,就算是認識了人。說明中庸之道的天人合一中的天包括鬼神,人則包括聖人。真正意義上的天人合一含有聖人合一。鬼神是天地和祖先的總稱。所以古人的天的要領里也包含了死人(祖先)的成分,天字本身就是大人站在天下,頭頂藍天。

(5)外內合一

中庸之道的天人合一還包括外內合一。《中庸》第二十五章揭示了外內合一。其文雲:「誠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是故君子誠之為貴。誠者非自成而已也,所在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內之道也。故時措之宜也。」合外內之道,即外內合一,外內合天誠。所以中庸之道的天人合一,又合一於誠。這種外內合一又可以視為品德意識與品德行為的合一,或者說成己與成物的合一,或者說是知與行的合一。

因而清朝楊亶驊《中庸提要》雲:「《中庸》全書,以『道不遠人』句為宗旨,言人必溯源天天者,《戴記.禮運篇》夫子之言曰:『人者,其天地之德陰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又曰:『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別聲、被色而生者也。』子思明道,必原天地而兼鬼神以立說者,大抵皆宗此義。天命之謂性,即天地之德。命字已該交會秀氣在內。『仁者人也』,即天地之心。喜怒哀樂,即五行之端,而慎獨二字,尤示人節欲以踐形而盡性之要旨也。全書中以『仁者人也』,『誠之者人之道也』兩『人』字為樞紐。曰『人莫不飲食也』,曰『以人治人』,曰『不可以不知人』,曰『待其人而後行』,曰『百世以俟聖人而不惑知人也』,每段提掇『人』字,皆以闡『道不遠人』之旨。書之首以『天』起,尾以『天』結,言天、言天道者,不一而足。言知人即言知天,言人之道即言天之道。皆闡天人合一之旨。而鬼神為德,又以闡天人合一之真機也。配天者聖,浩浩其天者聖,而別無所謂道,別無所謂聖也,待其人而後行,聖人亦聖乎人而已。人者何?君臣、父子、夫婦、昆弟、朋友也。所以為人者仁也。人所以能仁者誠也。性為人性,道為人,教者教以為人也。孟子曰:『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子思明道,所以存人也。因其不遠人,而目之曰庸,謂之曰不可離,始於慎獨,極天參贊,祗完得生人本來面目,毫無加損於間焉。子思以中庸名書,『庸德之行庸言之慎』,庸字於道不遠人章點睛,自系全書宗旨。」

3.具體內容

中庸之道的具體內容主要包括五達道、三達德、九經等。

(1)五達道

五達道主要是運用中庸之道調節五種人際關系。這五種基本人際關系是君臣、父子、夫妻、兄弟以及朋友的交往,將君臣關系視為上下關系,這五種人際關系就是天下通行的人際關系。《中庸》第十二章詳細論述了夫婦的人際關系,將夫婦關系提到了非常高的地位。。其文雲:「君子之遇而隱。夫婦之愚,可以與知焉;及其至也,雖聖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婦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雖聖人亦有年不能焉 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及其至也,察乎天地。」第十三章論述了父子、君臣、兄弟、朋友之達道。綜觀斯兩章,五達道備焉。

五達道就是天下通行的五種人際關系。通過正確處理這五種人際關系,達到太平和合的理想境界。誠如《禮運》所言:「故聖人耐以天下為一家,以中國為一人者,非意之也,必知其情,辟於其義,明於其利,達於其患,然後能為之。何謂人情?喜、怒、哀、懼、愛、欲,七者弗學而能。何謂人義?父慈、子孝、兄良、弟弟、夫義、婦聽、長惠、幼順、君仁、臣忠,十者謂之人義。講信修睦,謂之人利;爭奪相殺,謂之人患。故聖人之所以治人七情,修十義,講信修睦,尚辭讓,去爭奪,舍禮何以治之?」

(2)三達德

調節這些人際關系靠什麼?靠人們內心的品德和智慧,因而就有了三達德。三達德,就是智、仁、勇。智、仁、勇是天下通行的品德,是用來調節上下、父子、夫妻、兄弟和朋友之間的關系的。智、仁、勇靠什麼來培植呢?靠誠實、善良的品德意識來培植加固。所以《中庸》第二十章闡明道:「天下之達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婦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達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或生而知之,或學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困而行之,或勉強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子曰:『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知斯三者,則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則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則知所以治天下國家矣。』」

(3)九經

九經就是中庸之道用來治理天下國家以達到太平和合的九項具體工作。這九項工作是:修養自身,尊重賢人,愛護親族,敬重大臣,體恤眾臣,愛護百姓,勸勉各種工匠,優待遠方來的客人,安撫諸侯。修養自身,就能夠達到美好的人格;尊重人,就不至於迷惑;愛護親族,叔伯兄弟之間就不會有怨恨;敬重大臣,治理政事就不至於糊塗;體恤群臣,士就會盡力予以報答;愛護老百姓,老百姓就會受到勉勵;勸勉各種工匠,財貨就能充足;優待遠方來的客人,四方就會歸順,;安撫諸侯,天下就會敬服。要做好這九項工作,就必須用至誠、至仁、至善的愛心去充分體現中庸的美好人格。做好這九項工作,事實上也就處理調節好了九種人際關系。調節這九種人際關系是使天下國家達到太平和合理想的重要保證。「九經」的提出,是對《尚書.堯典》的「克明俊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協和萬邦」的太平和合理想與「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的太平和合理想的繼承和發展。

4.主要原則

中庸之道的主要原則有三條:一是慎獨自修,二是忠恕寬容,三是至誠盡性。並分別論述於下。

(1)慎獨自修

這一原則要求人們在自我修養的過程中,堅持自我教育、自我監督、自我約束。《中庸》第一章就提出了這一原則。其文雲:「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人們必須嚴格地自覺地進行自我修養,尤其在一個人獨處的時候,更應該謹慎地進行自我反省、自我約束、自我教育、自我監督。在別人聽不到自己講話的地方也十分謹慎,不說違背道德的話;在別人看不見自己物為的地方,也時刻屬守中庸之道,做到至誠、至仁、至善、至聖,就必須堅持慎獨自修的原則。堅持這一原則,其樂無窮,其用無窮,其功無窮。故《中庸》第三十三章雲:「君子之道,淡而不厭,簡而文,溫而理。知遠之近,知風之自,知微之顯,可與入德矣。《詩》雲:『潛雖伏矣,亦孔之昭。』故君子內省不疚,無惡於志。君子之年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見乎!《詩》雲:『相在爾室,尚不愧於屋漏。』故君子不動而敬,不言而信。《詩》曰:『奏假無言,時靡有爭。』故君子不賞而民勸,不怒而威於鈇鉞 。《詩》曰:『不顯惟德,百辟其刑之。』是故君子篤恭而天下平。《詩》雲:『予懷明德,不大聲以色。』子曰:『聲色之於以化民,末也。』《詩》曰:『德輶如毛。』毛猶有倫,『上天之載,無聲無自。』至矣!」

(2)忠恕寬容

這一原則要求人們將心比心、互相諒解、互相關心、互不損害、忠恕寬容、體仁而行、並行而不相悖。這一原則分別見一《中庸》十三章、三十章。

「子曰:『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不可以為道。』《詩》雲:伐柯柯伐柯,其則不遠。執柯以伐柯,睨而視之,猶以為遠。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忠恕違道不遠。施諸己而不願,亦勿施於人。」

這一思想源於孔子,曾子將其概括以傳於世。《論語.里仁》記載孔子告戒曾子的話:「吾道一以貫之。」別的學生問曾參,這是什麼意思。曾參說:「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恕是為仁之方。說孔子的思想核心是忠恕之道,也就是說孔子的思想核心是為仁、行仁。孔子說恕便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所謂「能近取譬」就是將心比心,就是忠恕之道的具體實施。

忠恕之道在《大學》里被稱作「 矩之道」。《大學》說:「所惡於上, 毋(勿)以使下。所惡於下,毋以先後。所惡於後,毋以從前。所惡於右,毋以交於左。所惡於左,毋以交於右。此這謂 矩之道。「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忠恕之道。不論是忠恕之道還是挈矩之道,其實質都是仁慈博愛,都是要求人們做到「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論語.公冶長》)。

《中庸》繼承並發揚了孔子的忠恕之道和《大學》的挈矩之道。進一步提出了「以人治人」,要求人們用愛自己的心去愛他人,用責備他人的心來責備自己,用自己的真誠忠恕去感召人、感化人、塑造人。只要堅持忠恕之道,人們就會相安無事、和平共處,人們就會達到素其位而行、無入而不自得焉、上不怨天、下不尤人的思想境界。所以《中庸》說:「君子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夷鍬,行乎夷鍬。素患難,行乎患難。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於人,則無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徼幸。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諸正鵠,反求諸其身。』」

(3)至誠盡性

至誠盡性的原則 是施行中庸之道的重要原則。「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只有堅持至誠原則,才能充分發揮自己善良的天性。能夠充分發揮自己善良的天性,就能感化他人、發揮他人的善良天性;能夠發揮一切人的善良天性,就能充分發揮萬物良天性;能夠充分發揮萬物的善良天性,就可以參與天地化育萬物。便達到了至仁至善的境界;達到了至仁至善的境界,就可以同天地並列為三了。這就堅持至誠盡性原則所達到的理想境界,達到了這一理想境界也就找到了自己在宇宙間的真正位置。

❹ 有一個極度清醒的大腦完全沒有感情感受

看來樓主屬於天才般的人物,天才都是有一種能力達到了遠遠超越了普通人,達到了極致,但其他的一些正常人的功能確極度缺失,如果是這種情況,那就沒辦法了,社會讓上天這么寵愛你呢!
再有就是本身性格就是性冷淡,對任何事物都不感興趣,很冷酷,當然就沒有感受和感情。
最後一個,還沒有遇到讓你心動、觸發感覺的那個人,神經系統相當不敏感。
這樣的人肯定相當孤獨,無法體會別人的喜怒哀樂,也不能被別人所理解,其實我覺得沒必要去做出什麼改變,保持獨立的鮮明個性還是不錯的,只要自己有別人無法企及的特殊能力,米必會迎來人生巔峰,那時也就是人生改變之時。

❺ 急:中庸之道的現代意義。

第一層意義:中不偏,庸不易,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是指人生不偏離,不變換自己的目標和主張。這就是一個持之以恆的成功之道。孔子有曰:「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

第二層意義:指中正、平和。人需要保持中正平和,如果失去中正、平和一定是喜、怒、哀、樂太過,治怒唯有樂,治過喜莫過禮,守禮的方法在於敬。只要保持一顆敬重或者敬畏的心,中正、平和就得以長存,人的健康就得以保障。

第三層意義:中指好的意思,庸同用,即中用的意思。指人要擁有一技之長,做一個有用的人才;又指人要堅守自己的崗位,要在其位謀其職。

❻ 誰能給我講講孔孟的中庸之道的主導思想是什麼呀為什麼魯迅要批判它,說它使國民固步自封、奴性十足

中庸之道的主題思想是教育人們自覺地進行自我修養、自我監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養成為具有理想人格,達到至善、至仁、至誠、至道、至德、至聖、合外內之道的理想人物,共創「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

在近代中國快速變遷的情境中,傳統文化模式不再配合,古老的法則不再適用,魯迅不得不開始「走異路、逃異地」,這實際上就是一種向傳統文化模式告別的姿態和宣言。就魯迅而言,盡管他(包括胡適、周作人、劉半農等)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了深入的、卓有成效的研究和總結,如他的《中國小說史略》,(胡適的《中國章回小說考證》、《中國哲學史大綱》),認識到在實踐過程中對傳統文化的傳承性,其中包含著肯定因素,存在著「延續」的可能性和必然性;但在思維方式上,在總的價值體系方面,他對傳統持否定性的整體觀。其原因就是他認為中國傳統的政治、軍事、文化、制度……已經形成了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而這個整體的現實功能相對於西方社會文化體系而言是否定性的,並導致了中國的落後。不僅如此,魯迅的偉大之處,還在於他同樣也認識到自身的歷史性,他在反傳統的過程中同時洞察了自身的歷史性,即自己是站在傳統之中「反傳統」,因此,對傳統的否定的價值判斷導致了對自我的否定性的價值判斷,這也是魯迅反傳統的基本前提。 這表明了魯迅把反傳統的社會活動納入了自身的精神歷程,並使之具有了「贖罪」的意義:傳統的罪惡也是我的罪惡,對傳統的批判和否定也是對「我」的批判和否定。
魯迅負載了中國傳統文化太多的積淀.魯迅生活在封建文化之中,對封建文化具有某種天然的親和力,這種親和力決定了魯迅無法擺脫傳統的影響,也決定了其一生所批判的目標.同時,對封建文化的親和力是其痛苦的源泉.
魯迅的留洋經歷助長了其責任意識.生活在中國之時,魯迅對封建文化的態度是"愛也是你 --- 因為你滋養了我,恨也是你 ---- 因為你毀滅了我",此時的魯迅還局限於"小我".而留洋之後,魯迅經歷了本雅明式的 "震驚":封建文化雖然滋養了我,但害了中國.此時的魯迅有"小我"走向"大我","責任"意識呈現.
掙扎中的絕望.越是掙扎,就越能看清封建文化的吃人本質,而越是看清這種本質,就越是掙扎.如此以來,魯迅在他的作品中時常流露出一種精神上的絕望,而這種絕望就是我們所謂的其"批判的深度".
在中國現代作家中,沒有哪一位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有魯迅這樣深刻而又具體,沒有哪一位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批判有魯迅這樣執著而又犀利。魯迅一針見血地將中國的傳統文化概括為奴性文化。他說:「中國的文化,都是侍奉主子的文化,是用很多的人的痛苦換來的。無論中國人,外國人,凡是稱贊中國文化的,都只是以主子自居的一部分。」(《老調子已經唱完》)魯迅認為中國人向來就沒有爭到過「人」的資格,至多不過是奴隸,中國歷史上只有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和暫時做穩了奴隸的時代。魯迅努力從整體上把握中國傳統文化的特徵。在把握中國傳統文化的整體特徵的同時,魯迅在許多文章中還十分具體深刻地剖析中國傳統文化的種種弊病,魯迅以偏執的發展觀孜孜於對中國傳統文化弊病的揭示和批判,「這是意在復興,在改善」(《致尤炳圻》),因而魯迅在他的鄉土小說的創作中也努力解剖、抨擊中國傳統文化在民族心理性格方面形成的種種病態。
魯迅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批判中,對國民性的卑怯是深惡痛絕的,他一再針砭在中國傳統文化浸淫下國民性的卑怯,他說:「……意圖生存,而太卑怯,結果就得死亡。以中國古訓中教人苟活的格言如此之多,而中國人偏多死亡,外族偏多侵入,結果適得其反,可見我們蔑棄古訓,是刻不容緩的了。」(《北京通信》)魯迅的鄉土小說展示給我們的是一個卑怯者的世界。李長之在《魯迅作品之藝術的考察》中就指出:魯迅的小說創作「在內容上,寫的東西都是一致的,就是寫農民的愚和奴性」。在魯迅的鄉土小說中,將兒子的命運寄寓在人血饅頭上的懦弱的華老栓(《葯》),一心想躋身於長衫客行列的落魄的孔乙己(《孔乙己》),因丟了辮子被女人當眾辱罵的憂愁的七斤(《風波》),在多子、飢荒、苛稅等壓榨下苦得像個木偶人的閏土(《故鄉》),都是鄉土社會中的卑怯者,他們對於身受的壓迫忍辱受屈逆來順受。《祝福》中到土地廟捐門檻贖罪的祥林嫂,《在酒樓上》中敷敷衍衍模模糊糊無聊地生活著的呂緯甫,《孤獨者》中親手選了獨頭繭將自己裹在裡面的魏連殳,《離婚》中懾於七大人威光的愛姑,也都是社會生活中的卑怯者,雖然他們面對坎坷的命運和人生也有過不平和抗爭,但最終都屈服於文化傳統和社會環境。魯迅將國民的卑怯視為國民性的主要病根之一,他以決絕的姿態予以抨擊。魯迅極力反對卑怯者半死半生的苟活,他深切地期望人們能掙脫文化傳統的禁錮,有真正的人的生活,他說:「世上如果還有真要活下去的人們,就先該敢說,敢笑,敢哭,敢怒,敢罵,敢打,在這可詛咒的地方擊退了可詛咒的時代。」(《忽然想到•五》)
魯迅先生對於卑怯者的恃強凌弱更為痛恨,他曾憤憤地指出:「勇者憤怒,抽刃向更強者;怯者憤怒,卻抽刃向更弱者。不可救葯的民族中,一定有許多英雄,專向孩子們瞪眼。這些孱頭們!」(《雜感》)魯迅在其鄉土小說創作中一再針砭揭示卑怯者的凌弱。《孔乙己》中咸亨酒店裡酒客們對孔乙己的奚落鬨笑,《葯》中老栓茶館里茶客們對夏瑜的斥責譏嘲,《明天》中魯鎮上紅鼻子老拱、藍皮阿五對單四嫂子的欺凌,《阿Q正傳》中遭假洋鬼子棒喝的阿Q對小尼姑的侮辱,《祝福》中魯鎮人對祥林嫂悲劇故事的學舌、對祥林嫂額頭傷疤的嘲弄,《孤獨者》中寒石山村人們對魏連殳關於其母喪葬儀式的脅迫,都可看出魯迅對鄉村社會中卑怯者的恃強凌弱的深惡痛絕。魯迅曾憤然地指出:「要除去於人生毫無意義的苦痛。要除去製造並賞玩別人苦痛的昏迷和強暴。」(《我之節烈觀》)
在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批判中,魯迅對封建節烈觀念和等第思想十分憎惡,在《我之節烈觀》中,魯迅將封建節烈觀念視作無主名無意識的殺人團,他說「社會上多數古人模模糊糊傳下來的道理,實在無理可講;能用歷史和數目的力量,擠死不合意的人。這一類無主名無意識的殺人團里,古來不曉得死了多少人物;節烈的女子,也就死在這里。」魯迅在其鄉土小說中就描述了在封建節烈觀念的影響摧殘下,「不幸上了歷史和數目的無意識的圈套,做了無主名的犧牲」的鄉村社會的人們。《明天》中的寡婦單四嫂子執意守節,將兒子寶兒視作她人生的惟一寄託和希望,寶兒的不幸病逝,使她失落了明天。《祝福》中的祥林嫂守寡後又被婆婆強行嫁到賀家墺,一心守節的祥林嫂全力反抗,竟一頭撞在香案角上。被稱作善女人的柳媽竟認為當初祥林嫂「索性撞一個死,就好了」,並勸祥林嫂去土地廟捐門檻「贖了這一世的罪名,免得死了去受苦」。封建的節烈觀念成為摧殘鄉村婦女的「無主名無意識的殺人團」,「社會公意不節烈的女人,既然是下品;他在這社會里,是容不住的」。因而精神上受盡折磨和摧殘的祥林嫂在容不住她的社會里只有走向死路。魯迅認為應該追悼中國歷史上為節烈觀念迫害致死的人們,並說:「我們追悼了過去的人,還要發願:要自己和別人,都純潔聰明勇猛向上。要除去虛偽的臉譜。要除去世上害己害人的昏迷和強暴。」(《我之節烈觀》)
魯迅將中國封建社會幾千年的歷史與傳統概括為吃人的筵宴,這種吃人是建築在封建的等級制度上的。魯迅指出:這種吃人的筵宴,「但我們自己是早已布置妥帖了,有貴賤,有大小,有上下。自己被人凌虐,但也可以凌虐別人;自己被人吃,但也可以吃別人。一級一級的制馭著,不能動彈,也不想動彈了。」(《燈下漫記》)魯迅對這種封建的等第思想是極為憎惡的。他說:「中國人至今還有無數『等』,還是依賴門第,還是倚仗祖宗,倘不改造,即永遠有無聲的或有聲的『國罵』。」(《論「他媽的!」》)中國傳統的君臣父子等第嚴格的禮治秩序成為幾千年來規范人們的生活准則和處世方式,魯迅的鄉土小說中對這種森嚴的等第思想作了生動的揭示。《孔乙己》中去咸亨酒店喝酒的人們,長衫客和短衣幫涇渭分明,短衣幫們是靠櫃外站著喝酒的,而長衫客則踱進店面隔壁的房子里慢慢地坐喝,而落魄的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孔乙己始終未能躋身於長衫客之列,最終脫下了長衫,穿件破夾襖,盤著兩腿來喝酒。《故鄉》中回鄉尋覓過去的記憶與情感的主人公「我」,在被歲月和生活壓迫得麻木了的閏土一聲「老爺」的稱呼中,感到他們「之間已經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了」,童年時相處得無拘無束的小英雄閏土消失了,只有辛苦麻木得像木偶般的閏土了。魯迅十分深刻地將人之間的這種隔膜歸為封建等第的緣由。他說:「……在我自己,總彷彿覺得我們人人之間各有一道高牆,將各個分離,使大家的心無從相印。這就是我們古代的聰明人,即所謂聖賢,將人們分為十等,說是高下各不相同。」(《俄文譯本〈阿Q正傳〉•序》)。
魯迅針砭了中庸思想和瞞騙行徑。被稱為儒家最高美德的中庸思想倡導不偏不倚執兩用中的中和主義,這成為人們道德修養和處世行事的基本准則和方法。魯迅將中庸視作國民性卑怯的根由和阻礙中國人進行改革前行的巨大阻力。魯迅指出:「中國人的性情是總喜歡調和、折中的。譬如你說,這屋子太暗,須在這里開一個窗,大家一定不允許的。但如果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會來調和,願意開窗了。沒有更激烈的主張,他們總連平和的改革也不肯行。」(《無聲的中國》)在散文《聰明人和傻子和奴才》中,魯迅就抨擊了聰明人的中庸思想、推崇傻子的改革精神和批判了奴才的奴性性格。在散文《立論》中針砭了執兩用中的中庸之道。魯迅在鄉土小說創作中,也生動地揭示了這種不偏不倚的中庸思想。《明天》中的王九媽,面對單四嫂子詢問寶兒的病情,她只是「端詳了一番,把頭點了兩點,搖了兩搖」。這種不置可否不負責任的回答,與《立論》中既不謊人也不遭打的回答如出一轍,這顯然是為魯迅所鄙棄的。《祝福》中回歸魯鎮的遊子,在祥林嫂關於靈魂地獄有無的叩問中,只能以「也許有」,「也未必」和「說不清」搪塞,這種中庸之道的處世態度,魯迅在小說中闡釋道:「『說不清』是一句極有用的話。不更事的勇敢的少年,往往敢於給人解決疑問,選定醫生,萬一結果不佳,大抵反成了怨府,然而一用這說不清來作結束,便事事逍遙自在了。」這顯然是為魯迅所針砭的調和折衷的中庸之道,是一種擺脫責任和道義的中和主義。《在酒樓上》中的呂緯甫在社會和環境的壓迫下,從一個關心國家前途命運敢作敢為的青年,變為一個教教「子曰詩雲」敷衍模糊無聊隨便的弱者,他以中庸之道調和規范自我的人生。這顯然也是為魯迅所不滿的。
魯迅憎惡中國人的奴性性格,更憎惡他們以瞞和騙造出奇妙的逃路。他說:「中國人的不敢正視各方面,用瞞和騙,造出奇妙的逃路來,而自以為正路。在這路上,就證明著國民性的怯弱,懶惰,而又巧滑。一天天的滿足著,即一天一天的墮落著,但卻又覺得日見其光榮。」(《論睜了眼看》)魯迅憎惡他們能以瞞和騙從奴隸生活中尋出「美」來。魯迅的《阿Q正傳》立意寫出國人的魂靈,阿Q是以瞞和騙造出奇妙的逃路來的典型人物,不管處於何等不利和不愉快的境地,阿Q都能從中擺脫出來,處於精神上勝利的不敗之地。《故鄉》中麻木辛苦生活著的閏土,在香爐和燭台里尋覓人生的希望,尋求精神的寄託和慰藉。《祝福》中受盡折磨的祥林嫂,到鎮西頭的土地廟捐門檻贖罪,求得精神的平衡與解脫。《孤獨者》中作繭自縛的魏連殳,躬行其先前所憎惡所反對的一切,拒斥其先前所崇仰所主張的一切,在失敗中找到了精神上的勝利。魯迅深深地憎惡國民的奴性性格,真誠地期盼能創造出中國歷史上未曾有過的第三樣時代,真正爭取到做人的資格和權益。

❼ 孔子的仁愛思想和中庸之道的哲學思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中國自解放以來,將孔儒之道視為糟粕,自此我中華民族成為了一個沒有信仰的民族(信仰不一定是宗教)。
父輩告訴我,中國人信仰共產主義,可是這共產主義太過久遠,也有些空洞,現代人有些迷茫了。
看看世界上那些發達國家,他們都是有信仰的:如歐美信仰上帝、日本信仰武士道。我們是不是也該做點什麼?
現在的國家領導人也發現了這一點,於是提倡國人學習國學。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國學所含極為豐富:先秦諸子、漢時儒釋道三教並立、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等均包含其中。
千年來,儒學為我國主體,我也認為,儒家文化也非常適合中國人學習的。

仁愛
仁愛是以:仁、義、禮、智、信為基礎的一種愛;上級與長輩應當愛護自己的下屬和晚輩,下屬和晚輩也應當忠於和尊敬自己的上司與長輩。
仁愛是道德的基礎,是全社會應當去遵守的。雖然仁愛看上去沒有墨子所提倡的兼愛那麼偉大,但是兼愛只能作為一種理想,它不符合大多數人的本性。
這就是我所理解的仁愛。

中庸之道<轉帖>
中庸之道的理論基礎是天人合一。通常人們講天人合一主要是從哲學上講,大都從《孟子》的「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盡心》)講起,而忽略中庸之道的天人合一,更忽視了天人合一的真實含義。天人合一的真實含義是合一於至誠、至善,達到「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的境界。「與天地參」是天人合一。這才是《中庸》天人合一的真實含義。因而《中庸》始於「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而終於「『上天之載,無聲無臭。』至矣」。這就是聖人所要達到的最高境界,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的天是善良美好的天,天人合一的人是像善良美好的天那樣善良美好的人,天人合一就是人們自覺修養所達到像美好善良的天一樣造福於人類和自然理想境界。
中庸之道的主題思想是教育人們自覺地進行自我修養、自我監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養成為具有理想人格,達到至善、至仁、至誠、至道、至德、至聖、合外內之道的理想人物,共創「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

由於西方科技、經濟都較為發達,自從掠強們夾著皮包,以友善的面孔蠶食我們的心靈時,西學也漸漸成為我國的主流。
現在看看我們的身邊,人心不古,肉慾橫流,我們確實應當坐下好好反思反思

希望能夠幫到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❽ 駱駝祥子第三章好詞好句好段賞析讀後感600

一,好詞:
好詞:
尻東方法眼 捉賊捉贓 濯足濯纓 沾沾自喜 只爭朝夕
做張做勢 自作自受 正正之旗 自知之明 昭昭在目
真知灼見 再造之恩 錚錚有聲 只重衣衫不重人 孜孜以求
作作有芒 鑿鑿有據 左支右絀 振振有辭 做賊心虛
作賊心虛 嘴直心快 正中下懷 早占勿葯 智周萬物
正直無私 助紂為虐 譸張為幻 壯志未酬 擿埴索塗
置之死地而後生 置之死地而後快 燭照數計 真贓實犯 志在四方
置之死地 蒸蒸日上 湛湛青天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鄭重其事
轉戰千里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咂嘴弄舌 置之腦後 知子莫若父
壯志凌雲 冢中枯骨 字斟句酌 自作解人 紙醉金迷
戰戰兢兢 錚錚佼佼 早知今日,悔不當初 諄諄告誡 置諸高閣
載舟覆舟 煮粥焚須 再作馮婦 輾轉反側 擇主而事
眾醉獨醒 置之度外 著作等身 足智多謀 舟中敵國
整裝待發 自作聰明 眾志成城 忠貞不渝 隻字不提
知足不辱 置之不理 孳孳不倦 錙銖必較 諸子百家
孜孜不倦 知止不殆 惴惴不安 自由自在 自言自語
自怨自艾 仗義執言 自用則小 止於至善 造謠中傷
招搖撞騙 中原逐鹿 肘腋之患 中庸之道 自業自得
珠玉在側 珠圓玉潤 自貽伊戚 責有攸歸 左縈右拂
左宜右有 屬垣有耳 罪有應得 左擁右抱 知易行難
智圓行方 張牙舞爪 恣意妄為 自以為是 左右為難
質疑問難 自以為得計 指雁為羹 知一萬畢 坐於塗炭
重於泰山 朱衣使者 簪纓世胄 簪纓世族 子曰詩雲
造謠生事 智勇雙全 赭衣塞路 遵養時晦 仗義疏財
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鍾 作育人材 鄒纓齊紫 坐言起行 自圓其說
足音跫然 只言片語 忠言逆耳 專欲難成 瘴雨蠻煙
朝雲暮雨 正顏厲色 正言厲色 左右兩難 墜茵落溷
左右開弓 酌盈劑虛 瞻雲就日 政由己出 造謠惑眾
政以賄成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鑿飲耕食 招搖過市 直言賈禍
左右逢源 嘖有煩言 自由放任 自由泛濫 自崖而反
朱衣點頭 坐以待旦 佐雍得嘗 坐以待斃 卓有成效
饌玉炊金 左右采獲 庄嚴寶相 直言不諱 坐擁百城
專心致志 載笑載言 誅心之論 專心一志 中心搖搖
自相魚肉 鑽穴逾牆 坐薪懸膽 朝夕相處 子虛烏有
真心實意 知雄守雌 自行其是 坐享其成 眾星捧月
招賢納士 招降納叛 知小謀大 自相矛盾 爭先恐後
忠孝節義 自相驚憂 中西合璧 枕席過師 忠心耿耿
眾星拱北 做小伏低 宰相肚裡好撐船 真相大白 真心誠意
正心誠意 自相殘殺 忠心赤膽 自信不疑 褚小杯大
鄭衛之音 助我張目 張王趙李 醉翁之意不在酒 自我作故
自我作古 知我罪我 作威作福 追亡逐北 座無虛席
朝聞夕死 轉危為安 自我陶醉 走為上計 眾望所歸
支吾其詞 責無旁貸 轉彎抹角 真偽莫辨 臟污狼藉
主文譎諫 自我解嘲 氈襪裹腳靴 珠圍翠繞 知無不言
自我表現 戰無不勝 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坐卧不安 知疼著熱
賊頭賊腦 在天之靈 終天之恨 左圖右史 左提右挈
豬突豨勇 嘴甜心苦 助天為虐 走投無路 指天射魚
指天誓日 獐頭鼠目 斬頭去尾 竹頭木屑 鑽頭覓縫
咒天罵地 自投羅網 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 撞頭磕腦 自討苦吃
指天畫地 債台高築 遮天蓋地 止談風月 志同道合
鑽天打洞 戰天斗地 震天動地 自始至終 自始自終
眾所周知 再實之根必傷 再三再四 置水之情 至聖至明
自生自滅 自私自利 踵事增華 鑄山煮海 尊師重道
眾矢之的 足食足兵 左思右想 螽斯衍慶 坐收漁利
遵時養晦 治絲益棼 葬身魚腹 澡身浴德 朝斯夕斯
至聖先師 資深望重 這山望著那山高 茲事體大 紙上談兵
置身事外 曾參殺人 指山說磨 枕石漱流 再衰三竭
自視甚高 粥少僧多 志士仁人 鑿隧入井 自食其言
仗勢欺人 自食其力 自食其惡果 自食其果 枕山棲谷
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鍾 作育人材 鄒纓齊紫 坐言起行 自圓其說
足音跫然 只言片語 忠言逆耳 專欲難成 瘴雨蠻煙
朝雲暮雨 正顏厲色 正言厲色 左右兩難 墜茵落溷
左右開弓 酌盈劑虛 瞻雲就日 政由己出 造謠惑眾
政以賄成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鑿飲耕食 招搖過市 直言賈禍
左右逢源 嘖有煩言 自由放任 自由泛濫 自崖而反
二:好短和賞析;

名句:

「錢會把人引進惡劣的社會中去,把高尚的理想撇開,而甘心走入地獄中去。」

賞析:

《駱駝祥子》是中國現代著名作家老舍的代表作。《駱駝祥子》講述的是舊中國北平城裡一個車夫叫祥子的悲慘故事。而「錢會把人引進惡劣的社會中去,把高尚的理想撇開,而甘心走入地獄中去。」說的是祥子在「理想」和「生命」中選擇了「生命」,因為「生命」是窮人唯一的選擇,窮人不是不可以擁有「理想」而是他們根本不敢去想。窮人他們想要擁有的是金錢,有些窮人認為金錢比理想更可貴,但金錢有時候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人生,金錢可以把好人變成「壞人」。金錢會使人墮落 。

他的腿長步大,腰裡非常的穩,跑起來沒有多少響聲,步步都有些伸縮,車把不動,使座兒覺到安全,舒服。說站住,不論在跑得多麼快的時候,大腳在地上輕蹭兩蹭,就站住了;他的力氣似乎能達到車的各部分。脊背微俯,雙手鬆松攏住車把,他活動,利落,准確;看不出急促而跑得很快,快而沒有危險。就是在拉包車的裡面,這也得算很名貴的。
賞析:
這一段人物描寫,從裝束、體態、身段,到靠力氣吃飯的人所引以自豪的體能、體力以及品性人格都寫得很精彩,把一個活生生的祥子呈現在我們面前。對於這份普通的職位、祥子將每個細節與動作都琢磨了、僅僅花了兩三個星期的功夫就可以慢慢適應研究跑法、說明祥子對這方面還是很有研究的、通過動作細節等方面滴描寫塑造了人物。

風吹彎了路旁的樹木,撕碎了店戶的布幌,揭凈了牆上的報單,遮昏了太陽,唱著,叫著,吼著,回盪著;忽然直弛,像驚狂了的大精靈,扯天扯地的疾走;忽然慌亂,四面八方的亂卷,像不知怎好而決定亂撞的惡魔;忽然橫掃,乘其不備的襲擊著地上的一切,扭折了樹枝,吹掀了屋瓦,撞斷了電線;可是,祥子在那裡看著;他剛從風里出來,風並沒能把他怎樣了。
賞析:
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為背景,天橋、鼓樓、白塔,是牌樓、街道、小巷,是車廠、大雜院和熙熙攘攘的人群,這就是幾十年前的老北京,但是這兒沒有絲毫田園詩一般的快樂, 而是祥子的那雙大腳馬不停蹄地跑過大街,穿過小巷,烈日下,雨雪中處處有他艱難的身影。

體面的,要強的,好夢想的,利己的,個人的,健壯的,偉大的,祥子,不知陪著人家送了多少回殯;不知道何時何地會埋起他自己來,埋起這墮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會病胎里的產兒,個人主義的末路鬼!
賞析:
祥子的悲劇,是他所置身的社會生活環境產生的。小說,真實地展現了那個黑暗社會的生活面目,展現了軍閥、特務、車廠主們的丑惡面目,如果不是他們的迫害,祥子也不會從充滿希望走向墮落。

最偉大的犧牲是忍辱,最偉大的忍辱是反抗。
悲哀中的禮貌是虛偽。
賞析:
它折射出了人性的懦弱,畢竟能夠一生都堅忍不拔的人是少數,但我們可以在追求的過程中慢慢改變。

他不願再走,不願再看,更不願再陪著她;他真想一下子跳下去,頭朝下,砸破了冰,沉下去,像個死魚似的凍在冰里。
賞析:一個曾經勤勞堅忍,有著自己目標的人最後卻淪為了社會垃圾----這不就是可悲的人生嗎?也許這才是現實,殘酷、悲哀、無可奈何。

那時候,他滿心都是希望;現在,一肚子都是憂慮。
賞析:
然而他最終沒能戰勝自己,沒能戰勝社會,終究還是被打敗了。

8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厲害了,揣起保單,拉起車,幾乎要哭出來。拉到個僻靜地方,細細端詳自己的車,在漆板上試著照照自己的臉!越看越可愛,就是那不盡合自己的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諒了,因為已經是自己的車了。把車看得似乎暫時可以休息會兒了,他坐在了水簸箕的新腳墊兒上,看著車把上的發亮的黃銅喇叭。他忽然想起來,今年是二十二歲。因為父母死得早,他忘了生日是在哪一天。自從到城裡來,他沒過一次生日。好吧,今天買上了新車,就算是生日吧,人的也是車的,好記,而且車既是自己的心血,簡直沒什麼不可以把人與車算在一塊的地方。

賞析:
這段話講述的是祥子通過自己的努力終於買上車後的表現,從多處動作描寫都能看出祥子買車後的激動的心情和對於自己車子的喜愛,如「手哆嗦得更厲害了」、」幾乎要哭出來了」、
「細細端詳」、」簡直沒有什麼不可以把人和車算在一塊的地方」,前三句的動詞突出表現了祥子的欣喜之情,而從最後一句中的「沒有什麼不可以」看出祥子對於自己車子很是親密,這也是祥子辛辛苦苦攢到錢買來的回報,同時這段話也為下文祥子的車子被搶做襯托,突出了下文祥子的可憐

9他確乎有點像一棵樹,堅壯,沉默,而又有生氣。他有自己的打算,有些心眼,但不好向別人講論。在洋車夫里,個人的委屈與困難是公眾的話料,「車口兒」上,小茶館中,大雜院里,每人報告著形容著或吵嚷著自己的事,而後這些事成為大家的財產,像民歌似的由一處傳到一處。祥子是鄉下人,口齒沒有城裡人那麼靈便;設若口齒靈利是出於天才,他天生來的不願多說話,所以也不願學著城裡人的貧嘴惡舌。
賞析:

這段話描述了祥子的裝束 體態 身段和引以為豪的體能以及祥子的品格,同時這段話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將箱子比喻成了一棵樹,生動形象地展現了祥子的性格特點及外貌特徵於我們的眼前,;老舍的這段對祥子的描寫很是生動,將這個健壯、朴實、充滿生機的祥子活生生地呈現在我們面前,同時這段話與下文祥子的墮落做對比,突出了黑暗社會對人們心靈的創傷。
三;《駱駝祥子》讀後感:
《駱駝祥子》真實地描繪了北京一個人力車夫的悲慘命運。祥子來自農村,拚命的賺錢,經過三年的努力,他用自己的血汗換來了一輛洋車。但是沒有多久,軍閥的亂兵搶走了他的車;接著反動政府的偵探又詐去了他僅有的積蓄,主人躲避特務追蹤還使他丟了比較安定的工作,迎著這一個又一個的打擊,他作過掙扎,仍然執拗地想用更大的努力來實現自己夢寐以求的生活願望。但一切都是徒然:用虎妞的積蓄買了一輛車,很快又不得不賣掉以料理虎妞的喪事。他的這一願望終於完全破滅。他所喜愛的小福子的自殺,吹熄了心中最後一朵希望的火花,他喪失了對於生活任何企求和信心,從上進好強而淪為自甘墮落:原來那個正直善良的祥子,被生活的磨盤輾得粉碎。
祥子善良純朴,熱愛勞動,對生活具有駱駝一般的積極和堅韌的精神。他一貫要強和奮斗,不願聽從高媽的話放高利貸,不想貪圖劉四的六十輛車,不願聽虎妞的話去做小買賣,都說明他所認為的「有了自己的車就有了一切」,並不是想藉此往上爬。他所夢想的不過是以自己的勞動求得一種獨立自主的生活。作品描寫了他在曹宅被偵探敲去了自己辛苦攢來的積蓄以後,最關心的卻是曹先生的委託,就因為曹先生在他看來是一個好人;還描寫了他對於老馬和小馬祖孫兩代的關切,表現出他的善良和正直。他的悲劇之所以能夠激起讀者強烈的同情,除了他的社會地位和不公平的遭遇外,這些性格特點也起了無法磨滅的作用。象這樣勤儉和要強的人最後也終於變成了頭等的「刺兒頭」,走上了墮落的道路,就格外清楚地暴露出不合理的社會腐蝕人們心靈的罪惡。作品寫道:「苦人的懶是努力而落了空的自然結果,苦人的耍刺兒含有一些公理。」又說:「人把自己從野獸中提拔出,可是到現在人還把自己的同類驅到野獸里去。祥子還在那文化之城,可是變成了走獸。一點也不是他自己的過錯。」老舍正是從這樣一種認識出發,懷著對於被侮辱與被損害者的深切同情,寫下這個悲劇的。這就使這部作品具有激憤的控訴力量和強烈的批判精神,深深地烙上讀者的心坎。
小說還細致地描繪了祥子為了實現自己的生活願望所作的各種努力。作為一個沒有覺悟的個體勞動者,盡管他懷有改善自己生活地位的迫切要求,卻完全不懂得什麼才是解放自己的正確道路,他從來沒有想到應該大家團結起來進行斗爭,而僅僅是執拗地幻想憑借個人的要強和努力去達到這樣的目的。他的人生理想是狹小的,他的斗爭手段更是錯誤的。結果,使自己遠離了周圍的朋友,孤獨無援,更加無力抗拒一次又一次的打擊。既然「要買上自己的車?成了他奮斗向上的全部動力,以至於是他生活在世上的唯一目的,那末,在他逐漸意識到自己根本無法實現這樣的要求以後,他失去的就不單是一個理想,而是生活的全部意義,從而必然陷於精神崩潰的境地。盲目的個人奮斗,從一開始就註定了他的失敗命運,正象作品中所比喻的,好象是拉洋車為了抄近道,「誤入了羅圈胡同,繞了個圈兒,又繞回到原處」。這就更加增添了他的不幸並且給人以沉重的窒息之感。小說的末尾,明確指出祥子是「個人主義的末路鬼」;在深切的惋惜之中包含了批判。整部作品,在控訴舊社會吃人的同時,也宣布了企圖用個人奮斗來解放自己的道路的破產。這就比之一般的暴露黑暗現實的作品具有更深一層的社會意義。作品還通過一個飽經人生滄桑的老車夫的口,意味深長地指出:「干苦活的打算一個人混好比登天還難。一個人能有什麼蹦兒?看見過螞蚱嗎?獨自個兒也蹦得怪遠的,可是叫小孩逮住,用線兒拴上,連飛也飛不起來。趕到成了群,打成陣,哼,一陣就把整頃的莊稼吃光,誰也沒法兒治他們!」盡管這種提法還比較模湖,也沒有在作品中進一步用具體的情節正面地表現出來,卻仍然可以看出這是老舍探索勞動人民解放道路所得出的一個嶄新的結論,顯示了他過去作品中所沒有的可貴的進展。

❾ 喬家大院的建築哪些特點體現了中庸之道

喬家大院的建築特徵:
喬家大院坐西朝東,從大門進入,是一條長長的甬道,盡頭是喬家祠堂。兩側共分六個大院,南北各三,南面是西南院、東南院和新院,北面則是老院、西北院和書房院。大院裡面又嵌套著許多小院,整座建築布局十分規整嚴密,又不失端莊大氣,讓人忍不住稱奇。然而,最令人驚奇的還不是這些,如果您從上空俯視整個喬家大院,不難發現,它的院落格局很像一個「囍」字,這就又賦予了大吉大利的寓意。
喬家大院吸引人之處,除了建築風格獨特,建築技藝也是相當精湛,磚雕、彩繪、木刻隨處可見。下到門窗,上到屋頂,沒有一處不讓人賞心悅目。當然,最出彩的還要數木雕,由於木雕在民間是被賦予美好寓意的,所以這里的每個院門上、甚至柱子上都有不同的木雕作品,既有人物,又有動物花鳥,皆是栩栩如生,讓人目不暇接。
喬家大院現存木雕作品多達三百餘件,相信您肯定會喜歡。磚雕也是隨處可見的,這里的磚雕有壁雕、屏雕、扶欄雕等,題材更是豐富多彩。如果您對雕刻藝術不是很感興趣,那沒關系,喬家大院的彩繪也是相當有特色的,這里每間房屋的屋檐下都有彩繪,這可不是普通的彩繪,這些彩繪均是貼上了高純度金箔的真金彩繪,因此歷經幾百年都仍熠熠生輝。並且這里的彩繪都是以故事為背景,能讓您在欣賞藝術的同時了解傳統的民間故事。

❿ 如何理解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通俗地講,就是不偏不倚,恰到好處。中庸思想源於孔子,是孔子哲學思想的基礎,也是孔子處世的基本原則。

中庸之道,道理簡單,但實踐起來,卻並不那麼容易做到。還是舉些具體的例子來說明吧。

比如最簡單的吃飯問題。吃得過少會餓,吃得過多會撐。吃得簡單寒酸,吃得復雜奢侈。除此還外,還涉及到食物的營養搭配是否適當問題、烹飪是否適當問題及是否有利於健康問題。

再比如睡覺問題,睡得時間過短休息不好,睡得時間過長頭昏腦脹,也要掌握適度問題。

再比如飲酒問題。遇有婚嫁、喬遷、提升、聚會等事情和場合,總要擺酒慶賀,喝少了不盡興,喝多了狀況百出。把握起來不容易做到恰到好處。所以,酒宴場合,會出現冷場狀況,或者出現醉酒現象。

這是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容易處理,出現偏差,也不會造成嚴重後果。

舉一些其他方面的例子。

在商業領域,關於利潤問題,也有一個適中問題。比如開超市,就涉及到超市的規模大小是否適中問題,僱傭員工人數多少合適問題,員工工資、績效數額問題,產品定價高低是否合適問題。總之,每個環節都會有一個「中間點」在那兒,一但偏離就會出問題。

在政治上,國際交往中,也存在中庸之道問題。比如,有些小國家,為了維護自己國家的利益,往往需要在大國之間走平衡路線,這種平衡實質上就是一種中庸之道。

閱讀全文

與有聲小說中庸之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說失憶千金替身妻txt 瀏覽:820
總裁在上小說無刪減 瀏覽:260
2019年八月完結小說 瀏覽:593
小說主人公杜小圓 瀏覽:626
主人公叫牛耿的小說 瀏覽:745
小說主角是羅志 瀏覽:820
僵屍少爺小說閱讀 瀏覽:577
都市香艷醫類小說 瀏覽:377
穿越小說女主角一穿越就懷孕 瀏覽:676
k之同人小說 瀏覽:340
很感動的現代小說 瀏覽:762
蕭辰都市小說 瀏覽:623
小說主角的名字是韓宇 瀏覽:817
小說女主穿越成小女孩推薦 瀏覽:155
農家女小說txt 瀏覽:993
重生小說主人公姓葉妻子姓莫 瀏覽:735
秦始皇有聲小說下載 瀏覽:129
超級母艦小說txt網盤 瀏覽:561
北京故事番外小說在線閱讀 瀏覽:841
第十二夜有聲小說 瀏覽: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