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有聲完結 > 哈薩克有聲小說

哈薩克有聲小說

發布時間:2023-01-20 02:07:04

❶ 科學幻想小說(科幻小說)!!!500字或五百字以上!今天還要列印!快!跪求!!!!!!!!

《微觀盡頭》
今天夜裡, 人類將試圖擊破誇克。
這個壯舉將在位於羅布泊的東方核子中心完成。 核子中心看上去只是沙漠中一群優雅的白色建築, 巨大的加速器建在沙漠地下深處的遂道中, 加速器的周長有150公里。 在附近專門建了一座100萬千瓦的核電廠為加速器供電, 但要完成今天的試驗還遠遠不夠, 只能從西北電網臨時調來電力。 今天, 加速器將把粒子加速到10的20次方吉電子伏特, 這是宇宙大爆炸開始時的能量, 是萬物創生時的能量, 在這難以想像的能量下, 目前已知的物質最小單位誇克將被撞碎, 人類將窺見物質世界最深層的秘密。
核子中心的控制大廳中人不多, 其中有目前世界上最傑出的兩位理論物理學家, 他們代表著目前對物質深層結構研究的兩個不同的學派。 其中之一是美國人赫爾曼。 瓊斯, 他認為誇克是物質的最小單位, 不可能被擊破; 另一位是中國人丁儀, 他的理論認為物質無限可分。 控制大廳中還有負責加速器運行的總工程師, 以及為數不多的幾名記者。 其他眾多的工作人員都在地下深處的幾十間分控室內, 控制大廳只能看到綜合後的數據。 這里最讓人驚奇的人物是一們叫迪夏提的哈薩克族牧羊老人, 他的村莊就在核子中心加速器的圓周內, 在昨天的野餐中, 物理學家們吃了他的烤全羊, 並堅持把他請來。 他們認為這個物理學的偉大時刻, 也是全人類的偉大時刻, 所以應該有一個最不懂物理學的人到場。
加速器已經啟動, 大顯示屏上的能量曲線象剛蘇醒的蚯蚓一樣懶洋洋地爬著, 向標志著臨界能量的紅線升去, 那就是擊碎誇克所需的能量。
"電視為什麼不轉播?" 丁儀指著大廳一角的一台電視機問, 電視中正轉播著一場人山人海的足球賽。 這位物理學家從北京到這兒一直身著一件藍工作服,很容易被誤認為是勤雜工。
"丁博士, 我們並非世界中心, 試驗結果出來後, 能出一條三十秒的小新聞就不錯了。" 總工程師說。
"麻木, 難以置信的麻木。" 丁儀搖搖頭說。
"但這是生存之必須。" 瓊斯說, 他一副頹廢派打扮, 頭發老長, 還不時從衣袋中掏出一個銀制酒瓶喝一口。 "我很不幸地不麻木, 所以難以生存下去。"他說著掏出了一張紙, 在空中晃著, "先生們, 這是我的遺書。"
語驚四座, 記者們立刻圍著了瓊斯。
"這個試驗結束後, 物質世界將不再有什麼可以探索的秘密。 物理學將在一個小時內完結! 我是來迎接自己世界的未日, 我的物理學啊, 你這個冷酷的情人, 你已窮盡之後我如活得下去!"
丁儀不以為然地說: "這話在牛頓時代和愛因斯坦時代都有人說過, 比如上世紀的馬克斯。玻恩和史蒂芬。霍金, 但物理學並沒有結束, 將來也不會結束。您很快就會看到, 誇克將被擊破, 我們在通向無的階梯上又踏上一節。 我是來迎接自己世界的早晨!"
"您這是抄襲毛澤東的理論, 丁博士, 他在上世紀50年代就提出物質無限可分的思想了。" 瓊斯反唇相譏。
"你們過分沉緬於自己的思想了。 "總工程師插進來說, "通過陽光同一時刻在埃及和希臘的乾井中不同的投影, 可以推測出地球是圓的, 甚至由此可以計算出它的直徑, 但只有麥哲倫的旅行才是真正激動人心的。 你們這些理論物理學家以前只是呆在井裡, 今天我們才要在微觀世界做真正的環球航行!"
大屏幕上, 能量曲線接近了那條紅線。 外面的世界似乎覺察到了這沙漠深處涌動的巨大能量, 一群鳥兒從紅柳叢中驚飛, 在夜空中久久盤旋, 遠方傳來陣陣狼叫......終於, 能量曲線越過了紅線, 加速器中的粒子已獲得了撞擊誇克所需的能量, 這是人類有史以來所獲得的最高能量的粒子。 控制計算機立刻把這些超能粒子引出了加速器周長150 公路的環道, 進入一條支線, 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向靶標飛去。 在這極限能量的轟擊下, 靶標立刻迸發出一場粒子輻射的暴雨。 無數個感測器睜大眼睛盯著這場暴雨, 它們能在一瞬間分辯出暴雨中幾個顏色稍有不同的雨滴, 正是從這幾個雨滴的組合中, 超級計算機將判斷出是否發生了撞擊誇克的事件, 並進一步判斷誇克是否被撞碎。
超能粒在源源不斷地產生, 加速器中的撞擊在持續, 人們在緊張地等待著。
超能粒子擊中誇克的幾率是很小的, 他們不知道要等多長時間。
"哦, 來自遠方的朋友們, " 迪夏提老人打破沉默, "十多年前, 這些東西 ?開始修建時我就在這里。 那時工地上有上萬人, 鋼鐵和水泥堆得象山一樣高,還有幾百個象大樓一樣高的線圈, 他們告訴我那是電磁鐵......我不明白, 這樣多的錢和物, 這樣多的人力, 能灌溉多少沙漠, 使那裡長滿萄葡和哈密瓜,可你們乾的事情, 誰都不明白。"
"迪夏提大爺, 我們在尋求物質世界最深的秘密, 這比什麼都重要!" 丁儀說。
"我沒有讀過多少書, 但我知道, 你們這些世界上最有學問的人, 在找世界上最小的沙粒。"
哈薩克老牧人對粒子物理出色的定義使在場所有的人都興奮起來。
"妙極了! " 瓊斯在得到翻譯後叫起來, "他認為, " 他指指丁儀, "沙粒要多小就有多小; 而我認為, 存在最小的沙粒, 這粒沙子不能再小了, 用最強有力的錘都不可能砸碎它。 尊敬的迪夏提大爺, 您認為我們誰對呢?"
迪夏提在聽完翻譯後搖了搖頭, "我不知道, 你們也不可能知道, 世界萬物究竟是怎麼回事, 凡人哪能搞清呢?"
"這么說, 您是一位不可知論者?" 丁儀問。
老牧人飽經風霜的雙眼沉浸在夢幻和回憶中, "世界真讓人想不出啊! 從小,我就趕著羊群在無邊的戈壁沙漠中尋找青草。 多少個夜晚, 我和羊群躺在野外,看著滿天的星星。 那些星星密密麻麻的啊, 晶亮晶亮的啊, 象姑娘黑發中的寶石; 夜不深時, 身下的戈壁還是熱的, 輕風一陣陣的, 象它的呼吸......這時世界是活的, 就象一個熟睡的大娃娃。 這時不用耳朵, 而用心聽, 你就能聽到一個聲音, 那聲音充滿天地之間, 那是真主的聲音, 只有他才知道世界究竟是怎麼回事。"
這時, 蜂鳴器剌耳地響了, 這是發生誇克撞擊事件的信號, 人們都轉向大屏幕, 物理學的最後審判日到了, 人類爭論了三千年的問題馬上就會有答案。超級計算機的分析數據如洪水般在屏幕上湧出, 兩位理論物理學家馬上發現事情不對, 他們困惑地搖搖頭。
結果並沒有顯示誇克被撞碎, 但也沒有顯示它保持完整, 試驗數據完全不可理解。
突然, 有人驚叫了一聲, 那是夏迪提, 這里只有他對大屏幕上撞擊誇克的數據不感興趣, 仍站在窗邊。 "天啊, 外面怎麼了, 你們快過來看啊!"
"夏迪提大爺, 請別打擾我們!" 總工程師不耐煩地說, 但夏迪提的另一句話使所有人都轉過身來。
"天......天怎麼了!!"
一片白光透進窗來, 大廳中的人們向外看去, 他們不相信自已的眼睛: 整個夜空變成了乳白色! 人們沖出了大廳, 外面, 在廣闊的戈壁之上, 乳白色的蒼穹發著柔和的白光, 象一片牛奶海洋, 地球彷彿處於一個巨大的白色蛋殼的中心! 當人們的雙眼適應了這些時, 他們發現乳白色的天空中有一群群的小黑點, 仔細觀察了那些黑點的位置後, 他們真要發瘋了。
"真主啊, 那些黑點......是星星!!" 夏迪提喊出了每個人都看到但又不敢相信的結論。
他們在看著宇宙的負片。
震驚之中, 有人從窗外注意到了大廳中的那台正在轉播球賽的電視機, 屏幕上的情形證明了他們不是在做夢: 千里之外的體育場也籠罩在一片白光中,看台上的幾萬人都驚恐地仰望著天空......
"這事什麼時候發生的?" 首先鎮靜下來的總工程師問。
"剛才裡面那個鳴聲響起來的時候。" 夏迪提說。
人們沉默了, 他們把目光都集中到瓊斯和丁儀身上, 希望這兩位自愛因斯坦以來最傑出的物理學家, 能對眼前這惡夢般的現實做出那怕一點點的解釋。兩位物理學家已不看天空了, 他們在低頭沉思著。 丁儀首先抬起頭來仰望著乳白色的宇宙, 長長地出了一口氣。
"我們早該想到的。"
瓊斯也抬起頭來, 望著丁儀: "是的, 這就是超統一理論方程中那個變數的含義!"
"你們在說什麼?!" 總工程師喊到。
"工程師, 我們的環球航行成功了!" 丁儀笑著說。 ? "你是說, 我們的試驗導致了這一切?!"
"事實正是!" 瓊斯說, 同時掏出了那個銀酒瓶, "現在麥哲倫知道了, 地球是圓的。"
"圓......的?!" 其他的人都困惑地看著兩位物理學家。
"地球是圓的, 從其表面任一點一直向前走, 就會回到原點。 現在我們知道了宇宙的時空形狀, 很類似, 我們一直向微觀的深層走, 當走到微觀盡頭時,就回到了整個宏觀。 加速器剛才擊穿了物質最小的結構, 於是其力量作用到最大的結構上, 把整個宇宙反轉了。 " 瓊斯解釋說。
丁儀說: "瓊斯博士, 您可以活下去了, 物理學沒有完結, 才剛剛開始, 就象人類知道地球形狀後, 地理學剛剛開始一樣。 我們都錯了, 要說最接近事實的論述, 是夏迪斯大爺剛才做出的, 我雖不相信真主, 但宇宙之深奧之神奇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
"我想起來了, 上世紀, 英國人阿瑟。克拉克在科幻小說中提出過宇宙負片的概念, 但誰會想到它成為現實呢? "
"可現在怎麼辦?" 總工程師問。
"現在很好, 我很樂意生活在負片宇宙中, 它和反轉前的同樣美, 不是嗎?"
瓊斯喝乾了瓶中的酒, 微醉著伸開雙臂擁抱整個新宇宙。
"可你們看......" 總工程師從窗口指了指大廳里的電視, 體育場里驚恐的騷動在加劇, 一種集體的歇斯底里在人海中漫延開來。 從這個畫面上可以想像,整個人類世界正陷入混亂之中。
"繼續轟擊靶標。 " 丁儀對總工程師說。 在第一次誇克撞擊事件發生後, 為了分析結果, 控制計算機已中止了超能粒子對靶標的轟擊。
"你瘋了?!鬼知道第二次誇克撞擊事件會產生什麼效應? 也許會造成宇宙坍縮或大爆炸!"
"不會的! 前面的現象已證明了超統一方程的正確, 我們知道下一次撞擊會發生什麼。" 瓊斯說。
加速器中的超能粒子再次被引向靶標, 人們期待著粒子的暴雨中那幾滴不同顏色雨點的出現。
1 分鍾, 2 分鍾......10分鍾......
各種曲線和數據在大屏幕上懶洋洋在滾動著, 什麼都沒發生。
電視屏幕上, 體育場中的人海已失去了控制, 在乳白色的天空下, 人們無目標地亂撞, 互相踐踏......圖象抖動了一下, 電視信號中斷了, 屏幕上只有一片荒漠一樣的雪花。 宇宙的突變超出了人類所有的知識和想像, 超出了他們的精神承受力, 世界處於瘋狂的邊緣。蜂鳴器第二次響了, 誇克第二次被擊中。
沒有任何預兆, 比眨眼的速度更快, 宇宙再次被反轉, 漆黑的夜空, 晶瑩的星群, 人類的宇宙又回來了。
"天啊, 你們在干真主的事!" 迪夏提大爺說。 核子中心的人們這時都聚集在外面的戈壁灘上, 聚集在醉人的星空下。
"是的, 對物質本原的不懈探索使我們擁有了上帝的力量, 這真是做夢都想不到的。 " 瓊斯說。
"但我們仍是人, 誰知道以後還會發生什麼呢?" 丁儀說。
夜空中, 群星燦爛, 那聽不見的樂曲充滿整個宇宙。
"真主啊......" 迪夏提大爺對著星空伏下身來。

❷ 說知道07年的一本小說女主叫慕容秋是穿越小說男主是叫方什麼的一開始穿越力氣很大還保護女主回她的那個國

是這本《天命傳說》作 者:天使奧斯卡

男主叫方知曉

❸ 關於馬的文學作品

最佳答案《老 馬》 臧克家

總得叫大車裝個夠,它橫豎不說一句話。
背上的壓力往肉里扣,它把頭沉重地垂下!
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淚只往心裡咽。
眼裡飄來一道鞭影,它抬起頭望望前面。

周濤:鞏乃斯的馬

沒話找話就招人討厭,話說得沒意思就讓人覺得無聊,還不如聽吵架提神。吵架罵仗是需要激情的。我發現,寫文章的時候就像一匹套在軛具和轅木中的馬,想到那片水草茂盛的地方去,卻不能擺脫道路,更擺脫不了車夫的駕馭,所以走來走去,永遠在這條枯燥的路面上。我嚮往草地,但每次走到的,卻總是馬廄。
我一直對不愛馬的人懷有一點偏見,認為那是由於生氣不足和對美的感覺遲鈍所造成的,而且這種缺陷很難彌補。有時候讀傳記,看到有些了不起的人物以牛或駱駝自喻,就有點替他們惋惜,他們一定是沒見過真正的馬。
在我眼裡,牛總是有點落後的象徵的意思,一副安貧知命的樣子,這大概是由於過分提倡「老黃牛」精神引起的生理反感。駱駝卻是沙漠的怪胎,為了適應嚴酷的環境,把自己改造得那麼醜陋畸形。至於毛驢,頂多是個黑色幽默派的小丑,難當大用。它們的特性和模樣,都清清楚楚地寫著人類對動物的征服,生命對強者的屈服,所以我不喜歡。它們不是作為人類朋友的形象出現的,而是俘虜,是僕役。有時候,看到小孩子鞭打牛,高大的駱駝在婦人面前下跪,發情的毛驢被縛在車套里齔牙大鳴,我心裡便產生一種悲哀和憐憫。
那卧在鹽車之下哀哀嘶鳴的駿馬和詩人臧克家筆下的「老馬」,不也是可悲的嗎?但是不同。那可悲里含有一種不公,這一層含義在別的畜牲中是沒有的。在南方,我也見到過矮小的馬,樣子有些滑稽,但那不是它的過錯。既然桔樹有自己的土壤,馬當然有它的故鄉了。自古好馬生塞北。在伊犁,在鞏乃斯大草原,馬作為茫茫天地之間的一種尤物,便呈現了它的全部魅力。
那是一九七零年,我在一個農場接受「再教育」,第一次觸摸到了冷酷、丑惡、冰涼的生活實體。不正常的政治氣息像潮悶險惡的黑雲一樣壓在頭頂上,使人壓仰到不能忍受的地步。強度的體力勞動並不能打擊我對生活的熱愛,精神上的壓抑卻有可能摧毀我的信念。
終於有一天夜晚,我和一個外號叫「藍毛」的長著古希臘人臉型的上士一起爬起來,偷偷摸進馬棚,解下兩匹喉嚨里滾動著咴咴低鳴的駿馬,在冬夜曠野的雪地上賓士開了。
天低雲暗,雪地一片模糊,但是馬不會跑進鞏乃斯河裡去。雪原右側是鞏乃斯河,形成了沿河的一道陡直的不規則的土壁。光背的馬兒馱著我們在土壁頂上的雪原輕快地小跪,噴著鼻息,四蹄發出嚓嚓的有節秦的聲音,最後大顛著狂奔起來。隨著馬的賓士、起伏、跳躍和喘息,我們的心情變得開朗、舒展。壓抑消失,豪興頓起,在空曠的雪野上打著唿哨亂喊,在顛簸的馬背上感受自由的親切和駕馭自己命運的能力,是何等的痛快舒暢啊!我們高興得大笑,笑得從馬背上栽下來,躺在深雪裡還是止不住地狂笑,直到笑得眼睛裡流出了淚水……
那兩匹可愛的光背馬,這時已在近處緩緩停住,低垂著脖頸,一副歉疚的想說「對不起」的神態。它們溫柔的眼睛裡彷彿充滿了憐憫和抱怨,還有一點詫異,弄不懂我們這兩個人究竟是怎麼了。我拍拍馬的脖頸,撫摸一會兒它的鼻樑和嘴唇,它會意了,抖抖鬃毛像抖掉疑慮,跟著我們慢慢走回去。一路上,我們談著馬,聞著身後熱烘烘的馬汗味和四圍里新鮮刺鼻的氣息,覺得好像不是走在冬夜的雪原上。
馬能給人以勇氣,給人以幻想,這也不是笨拙的動物所能有的。在鞏乃斯後來的那些日子裡,觀察馬漸漸成了我的一種藝術享受。
我喜歡看一群馬,那是一個馬的家族在夏牧場上游移,散亂而有秩序,首領就是那裡面一眼就看得出的種公馬。它是馬群的靈魂,作為這群馬的首領當之無愧,因為它的確是無與倫比的強壯和美麗。勻稱高大,毛色閃閃發光,最明顯的特徵是頸上披散著垂地的長鬃,有的濃黑,流瀉著力與威嚴;有的金紅,燃燒著火焰般的光彩。它管理著保護著這群牝馬和頑皮的長腿短身子馬駒兒,眼光里保持著父愛的尊嚴。
在馬的這種社會結構中,首領的地位是由強者在競爭中確立的。任何一匹馬都可以爭奪,通過追逐、撕咬、拚鬥,使最強的馬成為公認的首領。為了保證這群馬的品種不至於退化,就不能搞「指定」,不能看誰和種公馬的關系好,也不能賃血緣關系接班。
生存競爭的規律使一切生物把生存下去作為第一意識,而人卻有時候會忘記,造成許多誤會。
唉,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在鞏乃斯草原度過的那些日子裡,我與世界隔絕,
生活單調;人與人互相警惕,唯恐失一言而遭來來頂之禍,心靈寂寞。只有一個樂趣,看馬。好在鞏乃斯草原馬多,不像書可以被焚,畫可以被禁,知識可以被踐踏,馬總不至於被驅逐出境吧?這樣,我就從馬的世界裡找到了奔的詩韻。油畫般的遼闊草原、夕陽落照中兀立於荒原的群雕、大規模轉場時鋪散在山坡上的好文章、熊熊篝火邊的通宵馬經、氈房裡悠長喑啞的長歌在烈馬蒼涼的嘶鳴中展開、醉酒的青年哈薩克在群犬的追逐中縱馬狂奔,東倒西歪的俯身鞭打猛犬,這一切,使我驀然感受到生活不朽的壯美和那時潛藏在我們心裡的共同憂郁……
哦,鞏乃斯的馬,給了我一個多麼完整的世界!凡是那時被取消的,你都重新又給予了我!弄得我直到今天聽到馬蹄踏過大地的有力聲響時,還會在屋子裡坐卧不寧,總想出去看看,是一匹什麼樣兒的馬走過去了。而且我還聽不得馬嘶,一聽到那銅號般高亢、鷹啼般蒼涼的聲音,我就熱血陡涌、熱淚盈眶,大有戰士出征走上古戰場,「風蕭蕭兮易水寒」的悲壯之慨。
有一次我碰上鞏乃斯草原夏日迅疾猛烈的暴雨,那雨來勢之快,可以使悠然在晴空盤旋的孤鷹來不及躲避而被擊落,雨腳之猛,竟能把牧草覆蓋的原野瞬間打得煙塵滾滾。就在那場暴雨的豪打下,我見到了最壯闊的馬群奔跑的場面。彷彿分散在所有山谷里的馬都被趕到這兒來了,好傢伙,被暴雨的長鞭抽打著,被低沉的怒雷恐嚇著,被刺進大地倏忽消逝的閃電激奮著,馬,這不肯安分的牲靈從無數谷口、山坡湧出來,山洪奔瀉似地在這原野上匯集了,小群匯成大群,大群在運動中擴展,成為一片喧叫、紛亂、快速移動的集團沖鋒!爭先恐後,前呼後應,披頭散發,淋漓盡致!有的瘋狂地向前賓士,像一隊尖兵,要去踏住那閃電;有的來回奔跑,儼然像臨危不懼、收拾殘局的大將;小馬跟著母馬認真而緊張地跑,不再頑皮、撒歡,一下子變得老練了許多;牧人在不可收拾的潮水中被攜裹,大喊大叫,卻毫無聲響,喊聲像一塊小石片跌進奔騰喧囂的大河。
雄渾的馬蹄聲在大地奏出鼓點,悲愴蒼勁的嘶鳴、叫喊在擁擠的空間碰撞、飛濺,劃出一條條不規則的曲線,扭住、纏住漫天雨網,和雪聲雨聲交織成驚心動魄的大舞台。而這一切,得在飛速移動中展現,幾分鍾後,馬群消失,暴雨停歇,你再看不見了。
我久久地站在那裡,發愣、發痴、發呆。我見到了,見過了,這世間罕見的奇景,這無可替代的偉大的馬群,這古戰場的再現,這交響樂伴奏下的復活的雕塑群和油畫長卷!我把這幾分鍾間見到的記在腦子里,相信,它所給予我的將使我終身受用不盡……
馬就是這樣,它奔放有力卻不讓人畏懼,毫無凶暴之相;它優美柔順卻不任人隨意欺凌,並不懦弱,我說它是進取精神的象徵,是崇高感情的化身,是力與美的巧妙結合恐怕也並不過分。屠格涅夫有一次在他的庄園里說托爾斯泰「大概您在什麼時候當過馬」,因為托爾斯泰不僅愛馬、寫馬、並且堅信「這匹馬能思考並且是有感情的」。它們常和歷史上的那些偉大的人物、民族的英雄一起被鑄成銅像屹立在最醒目的地方。
過去我認為,只有《靜靜的頓河》才是馬的史詩;離開鞏乃斯之後,我不這么看了。鞏乃斯的馬,這些古人稱之為騏驥、稱之為汗血馬的英氣勃勃的後裔們,日出而撒歡,日入而哀鳴,它們好像永遠是這樣散漫而又有所期待,這樣原始而又有感知,這樣不假雕飾而又優美,這樣我行我素而又不會被世界所淘汰。成吉思汗的鐵騎作為一個兵種已經消失,六根棍馬車作為一種代步工具已被淘汰,但是馬卻不會被什麼新玩藝兒取代,它有它的價值。
牛從鞔車變為食用,仍然是實用物;毛驢和駱駝將會成為動物園里的展覽品,
因為它們只會越來越稀少;而馬,當車輛只是在實用意義上取代了它,解放了它們時,它從實用物進化為一種藝術品的時候恰恰開始了。
值得自豪的是我們中國有好馬。從秦始皇的兵馬俑、銅車馬到唐太宗的六駿,
從馬踏飛燕的奇妙構想到大宛汗血馬的美妙傳說,從關雲長的赤兔馬到朱德總司令的長征坐騎……縱覽馬的歷史,還會發現它和我們民族的歷史緊密相聯著。這也難怪,駿馬與武士與英雄本有著難以割捨的親緣關系呢,彼此作用的相互發揮、彼此氣質的相互補益,曾創造出多少叱吒風雲的壯美形象?縱使有一天馬終於脫離了征戰這一輝煌事業,人們也隨時會從軍人的身上發現馬的神韻和遺風。我們有多少關於馬的故事呵,我們是十分愛馬的民族呢。至今,如同我們的一切美好的傳統都像黃河之水似地遺傳下來那樣,我們的歷代名馬的筋骨、血脈、氣韻、精神也都遺傳下來了。那種「龍馬精神」,就在鞏乃斯的馬身上——
此馬非凡馬,房星是本星;向前敲瘦骨,猶自帶銅聲。
我想,即便我一直固執地對不愛馬的人懷一點偏見,恐怕也是可以得到諒解的吧。

誰曾說過
馬已經死去
無論是烏騅還是赤兔

在好多個世紀以前
作為一匹馬
滾過陣陣塵土的時候
一些甲胄閃光的將軍
輕輕提著劍柄的時候
誰敢揚言
那是一個不需要馬的時代

刀戟聲動的晚上
火光四起
霸王的劍沾滿血
最後慷慨地割下
他那顆慷慨的頭顱
比烏騅還要從容
怎能說霸王是個人
就不能說他是匹馬呢

虞姬那個女人
就是最好的馴馬者
他們相繼放棄
在楚歌唱盡之後
形銷骨碎

而我只能站在歷史的豪氣之末
盪氣回腸
只是夜晚的清醒遠勝於我
千年之前
誰也沒有為某一匹馬設計死亡

我橫卧在今夜的燭光下
不安份地想做一個牧馬人

只找到這么多!

❹ 求一本武俠小說

武俠小說之所以有新、舊兩大派的說法,大抵是由新、舊文學之分而來。故范
煙橋著《民國舊派小說史略》特加點明:「舊派」主要是指章回體小說。然而此一
界定對於武俠小說而言,並無太大意義;因為凡是長篇武俠小說必分章回,無論其
為對偶、孤句或是長短不一的回目,皆不例外。

那麼所謂「新派」武俠小說究竟何所指?筆者認為理應以作品的內容所表達的
新思想、新觀念及新文學技巧而定,且缺一不可。就此來看五十年代以後號稱「新
派武俠小說創始人」的梁羽生作品,實在「新」得有限而不能成「派」。其所以獲
此不虞之譽,蓋因當時香港傳播界竭力宣傳鼓吹,以有別於大陸全面禁止的「舊派
」武俠小說或香港本地泛濫成災的「廣派」武俠小說而言。

惟不可否認,自梁羽生、金庸先後崛起香江,武俠小說即在傳統的基礎上又有
所發展。香港方面,除梁、金二子外,另有蹄風、金鋒、張夢還、牟松庭、江一明
、避秦樓主、風雨樓主、高峰、石沖等;而台灣方面則聲勢浩大,計有郎紅浣、成
鐵吾、海上擊築生、伴霞樓主、卧龍生、司馬翎(即吳樓居士)、諸葛青雲、孫玉
鑫、龍井天、墨餘生、天風樓主、醉仙樓主、獨抱樓主、蠱上九、古龍、陸魚、上
官鼎、東方玉、曹若冰、南湘野叟、武陵樵子、慕容美、蕭逸、古如風、向夢葵、
陳青雲、柳殘陽、司馬紫煙、秦紅、獨孤紅、溫瑞安等等(以上大略按其出道先後
排序);雲蒸霞蔚,極一時之盛。但其中具有代表性與影響力的武俠作家並不多,
今擇要評介於次:

「名士派」武俠先驅——梁羽生

梁羽生本名陳文統,一九二五年生,廣西蒙山人。嶺南大學經濟系畢業,曾任
《新晚報》副刊編輯,文史造詣頗深。一九五四年陳氏以「梁羽生」為筆名,初於
《新晚報》發表中篇武俠連載小說《龍虎鬥京華》;其所用楔子、回目、筆法無一
不「舊」,甚至部分故事情節、人物亦明顯套自白羽《十二金錢鏢》。繼寫《草莽
龍蛇傳》,亦復如是。然與當時流行的「廣派」武俠小說相較,卻令人有一新耳目
之感——這大概是標榜「新派」唯一能成立的理由。

梁羽生對此並不諱言,自承:「白羽的小說寫民初各階層人物,因為作者本人
入世極深,寫來細膩,最合懂得人情世故的人看。可是我受生活經歷的限制,氣質
又完全不同;要走『正統』道路嗎?肯定不成功。於是只好自己摸索,走一條浪漫
主義的路了。」因有《七劍下天山》之作。

《七劍下天山》據說是梁羽生取材於英國女作家伏尼契《牛虻》中的部分情節
,而寫天山派凌未風、易蘭珠等男女弟子闖盪江湖、可歌可泣的傳奇故事。全書共
三十回,都四十餘萬言;由於其楔子所提到的少俠楊雲驄出場便死,疑雲重重,乃
另作《塞外奇俠傳》交代,是為前傳;而書中又提及武當大俠卓一航與玉羅剎之間
的情孽糾纏,曲折離奇,不遑細述,遂再作《白發魔女傳》以補述前情。於焉這三
部小說形成系列作品,而《七劍下天山》(一九五五年)則邁開了梁羽生《浪漫武
俠》的第一步。

嚴格說來,《七劍下天山》受到「北派五大家」的影響很深,無論是演武、寫
情或江湖切口、獨門暗器,在在有脈絡可尋,甚至還生吞活剝地大段抄襲白羽《十
二金錢鏢》。但梁羽生隨機生發、借力打力,亦有不同前人之處;並由此建立其小
說創作基型,兼具三大特色:

一、開名士派武俠新風——從其處女作《龍虎鬥京華》起,每書卷首例置一闕
詞以寄慨;至《七劍下天山》則進而以名士派、才子(女)型人物為書中主角。從
此梁羽生小說即專寫文武全才的英雄兒女,無不愛好詩詞歌賦(有時未免浮濫);
卒使書劍交融成一片,成為其作品最大特色。

二、結合歷史與武俠而發思古之幽情——梁羽生首先掌握小說的基本時代背景
,再配合故事情節發展而將歷史上確實存在的人物一一穿插其間,或予以伐毛洗髓
、脫胎換骨。如《七劍下天山》寫順治、康熙、多鐸、納蘭容若、傅青主、冒浣蓮
(偽托冒辟疆之女)等等。其事雖非「歷史之真」,但經過文學處理後,卻得「藝
術之真」。從此梁羽生小說即與「歷史武俠」結下了不解之緣;上起隋唐,下迄明
清,形成其作品第二特色。

三、一貫以「天山派」武學為主流——過去還珠樓主曾撰有《天山飛俠》一書
,但高處不勝寒,未曾創立「天山派」。而自梁羽生《七劍下天山》起,如《塞外
奇俠傳》、《江湖三女俠》、《冰魄寒光劍》、《冰川天女傳》、《雲海玉弓緣》
、《冰河洗劍錄》等系列作品,無不以「天山派」武學為正宗、主流而貫穿全書。
這種獨沽一味的寫法,實為武俠小說所僅見,由是形成其作品第三特色。

雖然如此,但《七劍下天山》仍不足以稱「新派」,只能說是開創了「名士派
」或「詩情畫意派」武俠小說;因為作者所用的文字、筆法、章回、素材以及思想
、觀念——從形式到內容都是「傳統式」的;與舊中國「北派五大家」血脈相通,
沒有太大區別。相形之下,《塞外奇俠傳》取材於蒙古民歌中女英雄飛紅巾的傳說
,以作者自製的哈薩克民歌開場;仿朱貞木文白夾雜、不規則之小說回目,運用新
文藝筆調寫楊雲驄、飛紅巾、納蘭明慧的三角戀愛故事,反而不落俗套,清新可喜


梁羽生一共創作了三十六部武俠小說,自認《萍蹤俠影錄》、《女帝奇英傳》
及《雲海玉弓緣》三書是平生代表作。

‧《萍蹤俠影錄》以明朝「土木堡之變」為時代背景,寫忠臣於謙孤軍抵抗蒙
古的悲劇;並穿插張士誠後裔張丹楓與宦門俠女雲蕾之間的愛恨沖突。全書氣勢浩
瀚,布局奇巧;特別是成功地塑造了名士派大俠張丹楓這個角色,「藉由張丹楓個
人俠士性格的自然發展,而徹底扭轉了一家一姓爭奪帝位的觀念」。作者將張丹楓
這種面臨民族大義與累世深仇「非此即彼」的心理掙扎,刻劃得淋漓盡致;終而使
其生命情操升華、凈化,完善了「為國為民,俠之大者」的典型。

‧《女帝奇英傳》以唐代武後(則天)臨朝為時代背景,寫宗室李逸為興復唐
室,落拓江湖,廣交天下豪傑,而與才女上官婉兒、英雌武玄霜所交織的愛怨情仇
故事。作者曲曲描述上官婉兒對武後由恨生敬、內掌詔命的過程;大膽為歷史翻案
,肯定武則天的施政「有益於國家百姓」,在傳統觀念上又是一項突破!而寫李逸
置身宮廷斗爭、異族入侵的交相凌逼中,何去何從?亦超越了前人的格局與成就。
此書以輕快的比劍對白開場,而以李逸功成身死收場,益發動人心魂。

‧《雲海玉弓緣》以放盪不羈、亦正亦邪的金世遺為主角,描寫他周旋在俠女
谷之華與「魔女」厲勝男之間的愛情大悲劇。本書故事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惟最
成功之處卻是作者運用近代心理學的手法,來刻劃金世遺那種憤世嫉俗的特殊精神
狀態,因此在金世遺身上有約翰‧克里斯朵夫的影子;而厲勝男不顧一切地追求愛
情自由,亦活脫是卡門的化身。金世遺一心痴想名門正派出身的谷之華,卻在「魔
女」厲勝男臨死前的一剎那才覺悟:原來自己真正深愛的人是厲而不是谷。正是: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之極限!無疑具有高度文學價值。

總之,梁羽生不論是寫張丹楓、李逸、金世遺或其他小說主要人物,都充分體
現出中宵看劍樓主所題名句:「亦狂亦俠真名士,能哭能歌邁俗流。」洵可稱之為
「名士派武俠先驅」而無愧。雖然他「向西天取經」較白羽晚了十七年,但卻能自
出機杼,更上層樓;以「實則虛之,虛則實之」的歷史背景與人物帶動武俠小說的
巨輪前進,在劍氣簫心中洋溢著一片歷史感,而將「歷史武俠小說」推向另一個高
峰。

惟其後梁羽生化名「佟碩之」,撰文自詡對於「新派」武俠小說確有「開山劈
石之功」,這未免言過其實。因為武俠小說原本是中國通俗文學流裔之一,從形式
到內容都無法離開傳統而獨立。雖然我們承認梁羽生是後出轉精,進一步發展並提
高了武俠小說的文學價值,但畢竟其作品中的「傳統」仍遠多於「創新」;而真正
的「新派」則出現在梁羽生寫《七劍下天山》十年之後的台灣——於「反傳統」、
「現代化」中形成——殆非梁羽生始料所及!

集「綜藝」武俠之大成者——金庸

金庸本名查良鏞,一九二四年生,浙江海寧人。早年曾先後於中央政校、東吳
大學研讀法律;歷任《東南日報》記者、《大公報》編譯、《新晚報》編輯以及長
城電影公司編劇、導演。一九五九年查氏在香港創辦《明報》,獲得讀者廣大歡迎
,卻是與他寫武俠小說馳譽中外分不開的。

一九五五年查良鏞以「金庸」為筆名,繼梁羽生之後,在《新晚報》發表武俠
連載小說《書劍恩仇錄》。他巧妙地運用民間流傳清帝乾隆疑係海寧陳世倌(曾任
文淵閣大學士)後人的說法,又杜撰出「紅花會」(反清復明組織)總舵主陳家洛
,作為乾隆的同胞兄弟。於是小說即在這樣兩極沖突、滿漢對立的野史布局下展開
;再穿插了陳家洛與霍青桐、香香公主之間的悲歡離合,極盡波譎雲詭之能事。

《書劍恩仇錄》(新版改名《書劍江山》),共二十回,都六十萬言;雖然僅
只是金庸的武俠處女作,但文采斐然、對白傳神;處理群戲場面,繁而不亂。啼聲
初試,即一鳴驚人!與梁羽生同時創作的《七劍下天山》比較,二人均善於結合歷
史傳說而虛構人物故事;而金庸運筆不測,尤饒奇趣!其小說聲口之佳,直逼白羽
,且駸駸然有後來居上之勢。

如果說《書劍》是金庸邁向成功的一小步,則越過虛實相映成悲、反諷農民起
義的《碧血劍》(一九五六年),挾著史詩般大格局、大氣魄的《射鵰英雄傳》(
一九五七年)即一躍而登武俠小說的頂峰,不作第二人想!

《射鵰》是南宋末年天下大亂為歷史背景,描寫長春子丘處機為保全忠良義士
遺孤郭靖、楊康(暗嵌「靖康之恥」),而與江南七怪打賭傳藝所引發的一連串可
歌可泣的故事。作者布局絕妙,以種種陰錯陽差,安排郭靖自幼即隨母遠居大漠,
刻苦自勵,始終不忘家恨國仇;而楊康則隨母進入金國趙王府,認賊作父,安享榮
華富貴——這分明是脫胎自元代紀君祥《趙氏孤兒大報仇》的戲劇架構,卻更有出
奇的變化與發展。而就丘處機與江南七怪的所作所為來看,其一諾千金、不顧死生
的精神,恰好構成一幅俠氣崢嶸的《八義圖》;便知作者寓意所在,用心良苦!

誠然,以通俗文學所要求的可讀性與趣味性而言,《射鵰》除若干情節未能自
圓其說外,無疑具備了一切成功的條件——其故事之曲折離奇、人物之多種多樣、
武功之出神入化乃至寫情之真摯自然,均為同輩作家所不及;即或偶有敗筆,亦瑕
不掩瑜。在這部罕見的鉅著中,金庸將歷史、武俠、冒險、傳奇、兵法、戰陣與中
國固有忠孝節義觀念共冶於一爐;信筆揮灑,已至隨心所欲的地步。全書浩然正氣
,躍然紙上!民族大義融貫了每一章節。

是故,金庸乃以《射鵰》一書而成不世之名,建立了他在當代武俠小說界的權
威地位。雖然他自己並不滿意這部「開宗立派」之作——七十年代初曾大事修改,
增刪為今傳之四十回新版本,都百餘萬言,頗失原味——但持平而論,此後他力求
自我突破、創新的武俠名著,盡管各有聲華驚海宇,然以通俗文學所要表達的生命
意義、價值及其整體規模、氣象來看,均不逮《射鵰》之博大精深。

——《神鵰俠侶》寫至情至性的「師生戀」與大俠由偏入正的成長過程;

——《連城訣》(原名《素心劍》)寫盡人性之丑惡與貪婪之害;

——《倚天屠龍記》寫名實之辨與正邪錯亂;

——《天龍八部》寫芸芸眾生「無人不冤,有情皆孽」與民族仇恨所造成的悲
劇;

——《笑傲江湖》寫權力令人腐化與政治斗爭之殘酷無情,等等。

這些作品縱或在某一方面超越了《射鵰》的文學成就,但因刻意描寫人性「極
限情境」的種種變態行逕,遂不自覺地失去了《射鵰》那種「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的親和力;而太多「情理之外」的特例,亦難免流於為變而變,令人匪夷所思;
以致顯得不真實、不自然。直到《鹿鼎記》(一九六九年)問世,以一個僅識武功
皮毛而不學有術的「小雜種」,竟將天下英雄、歷史人物玩弄於股掌之上;乃開中
國武俠小說前所未有「無劍勝有劍」的新境界。

金庸《鹿鼎記》之「反武俠」與塞萬提斯《魔俠傳》之「反騎士」最大的不同
,在於兩者創作動機:塞萬提斯因痛憤當時西班牙人沉迷於騎士文學的浪漫故事,
遂用反諷現實的手法寫「小人物狂想曲」,教吉訶德到處碰壁,夢幻成空!而金庸
卻是出於「向自我挑戰」心理,乃一反武俠傳統,打破世俗觀念,徹底解放人性;
教韋小寶「鬥智不鬥力」,為了爭取生存機會,無所不用其極!其實這正合孫子兵
法所謂「上兵伐謀」之道,因而武功在此盡成虛妄;韋小寶機詐百出,到處招搖撞
騙,竟無往而不利!

也許有人認為這是「武俠無用論」的明證,實則不然!正由於《鹿鼎記》寫韋
小寶運氣太好、際遇太奇,萬事繞不過一個「巧」字;加以又充滿笑料,逸趣橫生
,遂自然而然淡化了反諷現實或反諷武俠的冷雋意味。它所表現的是浪漫文學之極
致,「無」為「有」之用,在這部書里得到了最大的發揮。

迄至一九七二年九月《鹿鼎記》在《明報》上連載完畢,金庸宣告「封筆」(
實則展開另一波全面修改舊作大工程)為止,他一共創作了十五種長、短篇武俠小
說;但其中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仍無過於《射鵰英雄傳》。該書博採還珠、白羽
、王度廬、朱貞木各家之長,取精用宏,推陳出新,乃造就了金庸「一代武俠宗師
」地位。其影響於當世者,大致有以下數端:

(一)《射鵰》融合歷史、俠情、武功、文藝、趣味於一書,建立了新一代武
俠小說的「綜藝」風格與典型。

(二)《射鵰》統一用四字文句分章回;促使六十年代以後台灣武俠作家群起
效尤,蔚為風氣。

(三)《射鵰》虛構的「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等奇特人物及提
法,悉為台、港武俠作家所宗,後更衍演成歌訣式「江湖順口溜」。

(四)《射鵰》在各地版本之多與偽續書之亂,亦令人嘆為觀止。

總而言之,金庸所建構的「入世武俠」神完氣足,剛柔並濟;與早年還珠幻設
的「出世武俠」前後輝映,亦同臻雄奇壯美之境。特別是金庸靈活運用還珠小說中
的奇妙素材,含英咀華,所過皆化;再採取西洋文學技巧及電影手法予以捏合,乃
使武俠小說脫胎換骨,煥發新姿,普遍獲得世人肯定與重視。凡此絕異成就,當然
是跟金庸本身兼具深厚的文史素養與卓犖才華息息相關。正因如此,其同輩及後起
武俠作家或以主觀條件不足,便難乎為繼;泰半隻能遵循既往「幫會技擊派」的路
數,在江湖仇殺中討生活了。

「清宮派」武俠名家——蹄風及其他

蹄風本名周叔華,上海人,生卒年不詳;原為「廣派」武俠老作家之一,但地
域色彩並不甚濃,曾寫過《血戰古兜山》、《勇闖十三關》及《海南俠隱記》等短
篇武俠小說。在所謂「新派」武俠崛起之際,蹄風亦別走偏鋒,以邊疆民族傳說為
題材而撰《猿女孟麗絲》、《天山猿女傳》等書,由是聲名漸著。

嗣後,從一九五六年起,蹄風陸續推出《游俠英雄傳》(即台版《四海英雄傳
》)、《游俠英雄新傳》、《龍虎恩仇記》、《清宮劍影錄》及《武林十三劍》等
系列作品,緊緊扣住「反清復明」的故事主題;演敘青龍會聯合天下劍客、奇人,
與江南八俠共同對付「魔王」雍正之始末,以及清宮諸皇子為奪帝位、爾虞我詐之
內斗,長達百餘萬言。由於故事情節曲折離奇,武打緊張熱鬧,乃轟動一時。蹄風
挾此「清宮派武俠」和金庸、梁羽生早期作品互爭雄長,幾有鼎足而立之勢。

《游俠英雄傳》顯然深受鄭證因「幫會技擊派」小說影響,故一開場就大談中
國武術源流,兼論內外家功夫之長短;書中對於清初秘密幫會活動情形,縷述甚詳
。此一系列小說旁參野史、傳說,原本格局甚大;惜因作者缺乏新文學技巧,從頭
到尾都以舊氏說書人的口吻「說書」;故個別情節雖波瀾起伏,引人入勝;然整體
看來,不無枝蔓雜生之感。其未能獲得較高評價,症結在此。

此外,又有金鋒、張夢還、牟松庭、高峰等以武俠小說鳴世,亦值得一提。

‧金鋒本名張本仁,一九二七年生,原籍廣東。初以「毛聊生」為筆名,雜抄
「北派五大家」作品撰廣派武俠小說,成書不計其數,但俱無可觀。後改筆名為「
金鋒」,自出機杼,寫下「虎俠擒龍」等十五種長、短篇武俠小說,多半具有歷史
背景;其中尤以《西域飛龍傳》、《天山雷電劍》、《冰原碧血錄》、《子母離魂
劍》四部曲為代表作。然此一系列穿插清宮秘辛與香妃故事,乃至描寫邊疆風情等
等,或多或少都曾受到金庸、梁羽生及蹄風同類作品之影響,殆無可疑。而作者以
「抄書」成名,實為異事。

‧張夢還本名張擴強,一九二九年生,原籍四川;系中央軍校二十二期炮科畢
業,因故留港而以寫作為生,曾任《明報》編輯。一九五七年張氏在《武俠小說周
報》發表《沉劍飛龍記》,以明初學士方孝儒後人方龍竹復仇故事為經,武林門戶
之爭為緯;文情跌宕有致,狀聲狀物均極見精神。此書分為二十三回,都四十萬言
,堪稱傑作;可惜結尾「還珠化」,令人突兀,未免美中不足。

在香港眾多武俠作家中,張夢還的文字功力直追金庸,而與梁羽生在伯仲之間
。同時他也是最迷還珠(夢還),並善於提煉《蜀山》奇妙素材之佼佼者。惟其所
受影響太深,故繼作《青靈八女俠》、《十二女金剛》等書,便明顯有《蜀山》峨
眉派諸女的影子在內,此亦無可諱言。張氏迄今已結集成書的武俠小說共有十二部
,水平殊不一致;然以爭奪武學秘笈而導致各大門派對立的寫法,則別開生面,領
先潮流,當與金庸首創爭奪「天下第一」的寫法有異曲同工之妙——雖然此後這種
「花招」被人一用再用,已流於公式化之濫套矣。

‧牟松庭生平不詳,文筆古茂洗練,博聞廣識,彷佛平江不肖生。一九五七年
左右,寫下《關西刀客傳》、《紅花亭豪俠傳》、《張文祥刺馬》等書。其中尤以
《紅花亭豪俠傳》(台版改名為《洪門英烈傳》)之演武敘事、重情尚義、行軍布
陣、反諷世態,無不精彩紛呈!作者兼有《水滸》與《三國》筆法之長,行文不測
,豪氣迫人!惜其作品不多,否則成就當在梁羽生之上,而可與金庸比肩。

‧高峰(非高小峰)生平亦不詳。觀其《高原奇俠傳》、《蟠龍劍客傳》、《
五嶽豪俠傳》諸作,文情不俗,略似蹄風「清宮派」小說。至於香港其他武俠作家
如專寫女俠傳奇的江一明,以及風雨樓主、避秦樓主、石沖等,俱乏善可陳。而所
謂「新派」竟出現將古人詩賦意譯為白話文者,則其荒唐程度不言而喻,也就無須
深論了

❺ 到底有沒有武俠世界啊

中國文學特有形式,根據發展可分為兩大派.

武俠小說之所以有新、舊兩大派的說法,大抵是由新、舊文學之分而來。故范

煙橋著《民國舊派小說史略》特加點明:「舊派」主要是指章回體小說。然而此一

界定對於武俠小說而言,並無太大意義;因為凡是長篇武俠小說必分章回,無論其

為對偶、孤句或是長短不一的回目,皆不例外。

那麼所謂「新派」武俠小說究竟何所指?筆者認為理應以作品的內容所表達的

新思想、新觀念及新文學技巧而定,且缺一不可。就此來看五十年代以後號稱「新

派武俠小說創始人」的梁羽生作品,實在「新」得有限而不能成「派」。其所以獲

此不虞之譽,蓋因當時香港傳播界竭力宣傳鼓吹,以有別於大陸全面禁止的「舊派

」武俠小說或香港本地泛濫成災的「廣派」武俠小說而言。

惟不可否認,自梁羽生、金庸先後崛起香江,武俠小說即在傳統的基礎上又有

所發展。香港方面,除梁、金二子外,另有蹄風、金鋒、張夢還、牟松庭、江一明

、避秦樓主、風雨樓主、高峰、石沖等;而台灣方面則聲勢浩大,計有郎紅浣、成

鐵吾、海上擊築生、伴霞樓主、卧龍生、司馬翎(即吳樓居士)、諸葛青雲、孫玉

鑫、龍井天、墨餘生、天風樓主、醉仙樓主、獨抱樓主、蠱上九、古龍、陸魚、上

官鼎、東方玉、曹若冰、南湘野叟、武陵樵子、慕容美、蕭逸、古如風、向夢葵、

陳青雲、柳殘陽、司馬紫煙、秦紅、獨孤紅、溫瑞安等等(以上大略按其出道先後

排序);雲蒸霞蔚,極一時之盛。但其中具有代表性與影響力的武俠作家並不多,

今擇要評介於次:

「名士派」武俠先驅——梁羽生

梁羽生本名陳文統,一九二五年生,廣西蒙山人。嶺南大學經濟系畢業,曾任

《新晚報》副刊編輯,文史造詣頗深。一九五四年陳氏以「梁羽生」為筆名,初於

《新晚報》發表中篇武俠連載小說《龍虎鬥京華》;其所用楔子、回目、筆法無一

不「舊」,甚至部分故事情節、人物亦明顯套自白羽《十二金錢鏢》。繼寫《草莽

龍蛇傳》,亦復如是。然與當時流行的「廣派」武俠小說相較,卻令人有一新耳目

之感——這大概是標榜「新派」唯一能成立的理由。

梁羽生對此並不諱言,自承:「白羽的小說寫民初各階層人物,因為作者本人

入世極深,寫來細膩,最合懂得人情世故的人看。可是我受生活經歷的限制,氣質

又完全不同;要走『正統』道路嗎?肯定不成功。於是只好自己摸索,走一條浪漫

主義的路了。」因有《七劍下天山》之作。

《七劍下天山》據說是梁羽生取材於英國女作家伏尼契《牛虻》中的部分情節

,而寫天山派凌未風、易蘭珠等男女弟子闖盪江湖、可歌可泣的傳奇故事。全書共

三十回,都四十餘萬言;由於其楔子所提到的少俠楊雲驄出場便死,疑雲重重,乃

另作《塞外奇俠傳》交代,是為前傳;而書中又提及武當大俠卓一航與玉羅剎之間

的情孽糾纏,曲折離奇,不遑細述,遂再作《白發魔女傳》以補述前情。於焉這三

部小說形成系列作品,而《七劍下天山》(一九五五年)則邁開了梁羽生《浪漫武

俠》的第一步。

嚴格說來,《七劍下天山》受到「北派五大家」的影響很深,無論是演武、寫

情或江湖切口、獨門暗器,在在有脈絡可尋,甚至還生吞活剝地大段抄襲白羽《十

二金錢鏢》。但梁羽生隨機生發、借力打力,亦有不同前人之處;並由此建立其小

說創作基型,兼具三大特色:

一、開名士派武俠新風——從其處女作《龍虎鬥京華》起,每書卷首例置一闕

詞以寄慨;至《七劍下天山》則進而以名士派、才子(女)型人物為書中主角。從

此梁羽生小說即專寫文武全才的英雄兒女,無不愛好詩詞歌賦(有時未免浮濫);

卒使書劍交融成一片,成為其作品最大特色。

二、結合歷史與武俠而發思古之幽情——梁羽生首先掌握小說的基本時代背景

,再配合故事情節發展而將歷史上確實存在的人物一一穿插其間,或予以伐毛洗髓

、脫胎換骨。如《七劍下天山》寫順治、康熙、多鐸、納蘭容若、傅青主、冒浣蓮

(偽托冒辟疆之女)等等。其事雖非「歷史之真」,但經過文學處理後,卻得「藝

術之真」。從此梁羽生小說即與「歷史武俠」結下了不解之緣;上起隋唐,下迄明

清,形成其作品第二特色。

三、一貫以「天山派」武學為主流——過去還珠樓主曾撰有《天山飛俠》一書

,但高處不勝寒,未曾創立「天山派」。而自梁羽生《七劍下天山》起,如《塞外

奇俠傳》、《江湖三女俠》、《冰魄寒光劍》、《冰川天女傳》、《雲海玉弓緣》

、《冰河洗劍錄》等系列作品,無不以「天山派」武學為正宗、主流而貫穿全書。

這種獨沽一味的寫法,實為武俠小說所僅見,由是形成其作品第三特色。

雖然如此,但《七劍下天山》仍不足以稱「新派」,只能說是開創了「名士派

」或「詩情畫意派」武俠小說;因為作者所用的文字、筆法、章回、素材以及思想

、觀念——從形式到內容都是「傳統式」的;與舊中國「北派五大家」血脈相通,

沒有太大區別。相形之下,《塞外奇俠傳》取材於蒙古民歌中女英雄飛紅巾的傳說

,以作者自製的哈薩克民歌開場;仿朱貞木文白夾雜、不規則之小說回目,運用新

文藝筆調寫楊雲驄、飛紅巾、納蘭明慧的三角戀愛故事,反而不落俗套,清新可喜



梁羽生一共創作了三十六部武俠小說,自認《萍蹤俠影錄》、《女帝奇英傳》

及《雲海玉弓緣》三書是平生代表作。

‧《萍蹤俠影錄》以明朝「土木堡之變」為時代背景,寫忠臣於謙孤軍抵抗蒙

古的悲劇;並穿插張士誠後裔張丹楓與宦門俠女雲蕾之間的愛恨沖突。全書氣勢浩

瀚,布局奇巧;特別是成功地塑造了名士派大俠張丹楓這個角色,「藉由張丹楓個

人俠士性格的自然發展,而徹底扭轉了一家一姓爭奪帝位的觀念」。作者將張丹楓

這種面臨民族大義與累世深仇「非此即彼」的心理掙扎,刻劃得淋漓盡致;終而使

其生命情操升華、凈化,完善了「為國為民,俠之大者」的典型。

‧《女帝奇英傳》以唐代武後(則天)臨朝為時代背景,寫宗室李逸為興復唐

室,落拓江湖,廣交天下豪傑,而與才女上官婉兒、英雌武玄霜所交織的愛怨情仇

故事。作者曲曲描述上官婉兒對武後由恨生敬、內掌詔命的過程;大膽為歷史翻案

,肯定武則天的施政「有益於國家百姓」,在傳統觀念上又是一項突破!而寫李逸

置身宮廷斗爭、異族入侵的交相凌逼中,何去何從?亦超越了前人的格局與成就。

此書以輕快的比劍對白開場,而以李逸功成身死收場,益發動人心魂。

‧《雲海玉弓緣》以放盪不羈、亦正亦邪的金世遺為主角,描寫他周旋在俠女

谷之華與「魔女」厲勝男之間的愛情大悲劇。本書故事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惟最

成功之處卻是作者運用近代心理學的手法,來刻劃金世遺那種憤世嫉俗的特殊精神

狀態,因此在金世遺身上有約翰‧克里斯朵夫的影子;而厲勝男不顧一切地追求愛

情自由,亦活脫是卡門的化身。金世遺一心痴想名門正派出身的谷之華,卻在「魔

女」厲勝男臨死前的一剎那才覺悟:原來自己真正深愛的人是厲而不是谷。正是: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之極限!無疑具有高度文學價值。

總之,梁羽生不論是寫張丹楓、李逸、金世遺或其他小說主要人物,都充分體

現出中宵看劍樓主所題名句:「亦狂亦俠真名士,能哭能歌邁俗流。」洵可稱之為

「名士派武俠先驅」而無愧。雖然他「向西天取經」較白羽晚了十七年,但卻能自

出機杼,更上層樓;以「實則虛之,虛則實之」的歷史背景與人物帶動武俠小說的

巨輪前進,在劍氣簫心中洋溢著一片歷史感,而將「歷史武俠小說」推向另一個高

峰。

惟其後梁羽生化名「佟碩之」,撰文自詡對於「新派」武俠小說確有「開山劈

石之功」,這未免言過其實。因為武俠小說原本是中國通俗文學流裔之一,從形式

到內容都無法離開傳統而獨立。雖然我們承認梁羽生是後出轉精,進一步發展並提

高了武俠小說的文學價值,但畢竟其作品中的「傳統」仍遠多於「創新」;而真正

的「新派」則出現在梁羽生寫《七劍下天山》十年之後的台灣——於「反傳統」、

「現代化」中形成——殆非梁羽生始料所及!

集「綜藝」武俠之大成者——金庸

金庸本名查良鏞,一九二四年生,浙江海寧人。早年曾先後於中央政校、東吳

大學研讀法律;歷任《東南日報》記者、《大公報》編譯、《新晚報》編輯以及長

城電影公司編劇、導演。一九五九年查氏在香港創辦《明報》,獲得讀者廣大歡迎

,卻是與他寫武俠小說馳譽中外分不開的。

一九五五年查良鏞以「金庸」為筆名,繼梁羽生之後,在《新晚報》發表武俠

連載小說《書劍恩仇錄》。他巧妙地運用民間流傳清帝乾隆疑係海寧陳世倌(曾任

文淵閣大學士)後人的說法,又杜撰出「紅花會」(反清復明組織)總舵主陳家洛

,作為乾隆的同胞兄弟。於是小說即在這樣兩極沖突、滿漢對立的野史布局下展開

;再穿插了陳家洛與霍青桐、香香公主之間的悲歡離合,極盡波譎雲詭之能事。

《書劍恩仇錄》(新版改名《書劍江山》),共二十回,都六十萬言;雖然僅

只是金庸的武俠處女作,但文采斐然、對白傳神;處理群戲場面,繁而不亂。啼聲

初試,即一鳴驚人!與梁羽生同時創作的《七劍下天山》比較,二人均善於結合歷

史傳說而虛構人物故事;而金庸運筆不測,尤饒奇趣!其小說聲口之佳,直逼白羽

,且駸駸然有後來居上之勢。

如果說《書劍》是金庸邁向成功的一小步,則越過虛實相映成悲、反諷農民起

義的《碧血劍》(一九五六年),挾著史詩般大格局、大氣魄的《射鵰英雄傳》(

一九五七年)即一躍而登武俠小說的頂峰,不作第二人想!

《射鵰》是南宋末年天下大亂為歷史背景,描寫長春子丘處機為保全忠良義士

遺孤郭靖、楊康(暗嵌「靖康之恥」),而與江南七怪打賭傳藝所引發的一連串可

歌可泣的故事。作者布局絕妙,以種種陰錯陽差,安排郭靖自幼即隨母遠居大漠,

刻苦自勵,始終不忘家恨國仇;而楊康則隨母進入金國趙王府,認賊作父,安享榮

華富貴——這分明是脫胎自元代紀君祥《趙氏孤兒大報仇》的戲劇架構,卻更有出

奇的變化與發展。而就丘處機與江南七怪的所作所為來看,其一諾千金、不顧死生

的精神,恰好構成一幅俠氣崢嶸的《八義圖》;便知作者寓意所在,用心良苦!

誠然,以通俗文學所要求的可讀性與趣味性而言,《射鵰》除若干情節未能自

圓其說外,無疑具備了一切成功的條件——其故事之曲折離奇、人物之多種多樣、

武功之出神入化乃至寫情之真摯自然,均為同輩作家所不及;即或偶有敗筆,亦瑕

不掩瑜。在這部罕見的鉅著中,金庸將歷史、武俠、冒險、傳奇、兵法、戰陣與中

國固有忠孝節義觀念共冶於一爐;信筆揮灑,已至隨心所欲的地步。全書浩然正氣

,躍然紙上!民族大義融貫了每一章節。

是故,金庸乃以《射鵰》一書而成不世之名,建立了他在當代武俠小說界的權

威地位。雖然他自己並不滿意這部「開宗立派」之作——七十年代初曾大事修改,

增刪為今傳之四十回新版本,都百餘萬言,頗失原味——但持平而論,此後他力求

自我突破、創新的武俠名著,盡管各有聲華驚海宇,然以通俗文學所要表達的生命

意義、價值及其整體規模、氣象來看,均不逮《射鵰》之博大精深。

——《神鵰俠侶》寫至情至性的「師生戀」與大俠由偏入正的成長過程;

——《連城訣》(原名《素心劍》)寫盡人性之丑惡與貪婪之害;

——《倚天屠龍記》寫名實之辨與正邪錯亂;

——《天龍八部》寫芸芸眾生「無人不冤,有情皆孽」與民族仇恨所造成的悲

劇;

——《笑傲江湖》寫權力令人腐化與政治斗爭之殘酷無情,等等。

這些作品縱或在某一方面超越了《射鵰》的文學成就,但因刻意描寫人性「極

限情境」的種種變態行逕,遂不自覺地失去了《射鵰》那種「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的親和力;而太多「情理之外」的特例,亦難免流於為變而變,令人匪夷所思;

以致顯得不真實、不自然。直到《鹿鼎記》(一九六九年)問世,以一個僅識武功

皮毛而不學有術的「小雜種」,竟將天下英雄、歷史人物玩弄於股掌之上;乃開中

國武俠小說前所未有「無劍勝有劍」的新境界。

金庸《鹿鼎記》之「反武俠」與塞萬提斯《魔俠傳》之「反騎士」最大的不同

,在於兩者創作動機:塞萬提斯因痛憤當時西班牙人沉迷於騎士文學的浪漫故事,

遂用反諷現實的手法寫「小人物狂想曲」,教吉訶德到處碰壁,夢幻成空!而金庸

卻是出於「向自我挑戰」心理,乃一反武俠傳統,打破世俗觀念,徹底解放人性;

教韋小寶「鬥智不鬥力」,為了爭取生存機會,無所不用其極!其實這正合孫子兵

法所謂「上兵伐謀」之道,因而武功在此盡成虛妄;韋小寶機詐百出,到處招搖撞

騙,竟無往而不利!

也許有人認為這是「武俠無用論」的明證,實則不然!正由於《鹿鼎記》寫韋

小寶運氣太好、際遇太奇,萬事繞不過一個「巧」字;加以又充滿笑料,逸趣橫生

,遂自然而然淡化了反諷現實或反諷武俠的冷雋意味。它所表現的是浪漫文學之極

致,「無」為「有」之用,在這部書里得到了最大的發揮。

迄至一九七二年九月《鹿鼎記》在《明報》上連載完畢,金庸宣告「封筆」(

實則展開另一波全面修改舊作大工程)為止,他一共創作了十五種長、短篇武俠小

說;但其中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仍無過於《射鵰英雄傳》。該書博採還珠、白羽

、王度廬、朱貞木各家之長,取精用宏,推陳出新,乃造就了金庸「一代武俠宗師

」地位。其影響於當世者,大致有以下數端:

(一)《射鵰》融合歷史、俠情、武功、文藝、趣味於一書,建立了新一代武

俠小說的「綜藝」風格與典型。

(二)《射鵰》統一用四字文句分章回;促使六十年代以後台灣武俠作家群起

效尤,蔚為風氣。

(三)《射鵰》虛構的「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等奇特人物及提

法,悉為台、港武俠作家所宗,後更衍演成歌訣式「江湖順口溜」。

(四)《射鵰》在各地版本之多與偽續書之亂,亦令人嘆為觀止。

總而言之,金庸所建構的「入世武俠」神完氣足,剛柔並濟;與早年還珠幻設

的「出世武俠」前後輝映,亦同臻雄奇壯美之境。特別是金庸靈活運用還珠小說中

的奇妙素材,含英咀華,所過皆化;再採取西洋文學技巧及電影手法予以捏合,乃

使武俠小說脫胎換骨,煥發新姿,普遍獲得世人肯定與重視。凡此絕異成就,當然

是跟金庸本身兼具深厚的文史素養與卓犖才華息息相關。正因如此,其同輩及後起

武俠作家或以主觀條件不足,便難乎為繼;泰半隻能遵循既往「幫會技擊派」的路

數,在江湖仇殺中討生活了。

「清宮派」武俠名家——蹄風及其他

蹄風本名周叔華,上海人,生卒年不詳;原為「廣派」武俠老作家之一,但地

域色彩並不甚濃,曾寫過《血戰古兜山》、《勇闖十三關》及《海南俠隱記》等短

篇武俠小說。在所謂「新派」武俠崛起之際,蹄風亦別走偏鋒,以邊疆民族傳說為

題材而撰《猿女孟麗絲》、《天山猿女傳》等書,由是聲名漸著。

嗣後,從一九五六年起,蹄風陸續推出《游俠英雄傳》(即台版《四海英雄傳

》)、《游俠英雄新傳》、《龍虎恩仇記》、《清宮劍影錄》及《武林十三劍》等

系列作品,緊緊扣住「反清復明」的故事主題;演敘青龍會聯合天下劍客、奇人,

與江南八俠共同對付「魔王」雍正之始末,以及清宮諸皇子為奪帝位、爾虞我詐之

內斗,長達百餘萬言。由於故事情節曲折離奇,武打緊張熱鬧,乃轟動一時。蹄風

挾此「清宮派武俠」和金庸、梁羽生早期作品互爭雄長,幾有鼎足而立之勢。

《游俠英雄傳》顯然深受鄭證因「幫會技擊派」小說影響,故一開場就大談中

國武術源流,兼論內外家功夫之長短;書中對於清初秘密幫會活動情形,縷述甚詳

。此一系列小說旁參野史、傳說,原本格局甚大;惜因作者缺乏新文學技巧,從頭

到尾都以舊氏說書人的口吻「說書」;故個別情節雖波瀾起伏,引人入勝;然整體

看來,不無枝蔓雜生之感。其未能獲得較高評價,症結在此。

此外,又有金鋒、張夢還、牟松庭、高峰等以武俠小說鳴世,亦值得一提。

‧金鋒本名張本仁,一九二七年生,原籍廣東。初以「毛聊生」為筆名,雜抄

「北派五大家」作品撰廣派武俠小說,成書不計其數,但俱無可觀。後改筆名為「

金鋒」,自出機杼,寫下「虎俠擒龍」等十五種長、短篇武俠小說,多半具有歷史

背景;其中尤以《西域飛龍傳》、《天山雷電劍》、《冰原碧血錄》、《子母離魂

劍》四部曲為代表作。然此一系列穿插清宮秘辛與香妃故事,乃至描寫邊疆風情等

等,或多或少都曾受到金庸、梁羽生及蹄風同類作品之影響,殆無可疑。而作者以

「抄書」成名,實為異事。

‧張夢還本名張擴強,一九二九年生,原籍四川;系中央軍校二十二期炮科畢

業,因故留港而以寫作為生,曾任《明報》編輯。一九五七年張氏在《武俠小說周

報》發表《沉劍飛龍記》,以明初學士方孝孺後人方龍竹復仇故事為經,武林門戶

之爭為緯;文情跌宕有致,狀聲狀物均極見精神。此書分為二十三回,都四十萬言

,堪稱傑作;可惜結尾「還珠化」,令人突兀,未免美中不足。

在香港眾多武俠作家中,張夢還的文字功力直追金庸,而與梁羽生在伯仲之間

。同時他也是最迷還珠(夢還),並善於提煉《蜀山》奇妙素材之佼佼者。惟其所

受影響太深,故繼作《青靈八女俠》、《十二女金剛》等書,便明顯有《蜀山》峨

眉派諸女的影子在內,此亦無可諱言。張氏迄今已結集成書的武俠小說共有十二部

,水平殊不一致;然以爭奪武學秘笈而導致各大門派對立的寫法,則別開生面,領

先潮流,當與金庸首創爭奪「天下第一」的寫法有異曲同工之妙——雖然此後這種

「花招」被人一用再用,已流於公式化之濫套矣。

‧牟松庭生平不詳,文筆古茂洗練,博聞廣識,彷彿平江不肖生。一九五七年

左右,寫下《關西刀客傳》、《紅花亭豪俠傳》、《張文祥刺馬》等書。其中尤以

《紅花亭豪俠傳》(台版改名為《洪門英烈傳》)之演武敘事、重情尚義、行軍布

陣、反諷世態,無不精彩紛呈!作者兼有《水滸》與《三國》筆法之長,行文不測

,豪氣迫人!惜其作品不多,否則成就當在梁羽生之上,而可與金庸比肩。

‧高峰(非高小峰)生平亦不詳。觀其《高原奇俠傳》、《蟠龍劍客傳》、《

五嶽豪俠傳》諸作,文情不俗,略似蹄風「清宮派」小說。至於香港其他武俠作家

如專寫女俠傳奇的江一明,以及風雨樓主、避秦樓主、石沖等,俱乏善可陳。而所
謂「新派」竟出現將古人詩賦意譯為白話文者,則其荒唐程度不言而喻,也就無須
深論了。

之後又出現了玄幻武俠時代。

創始人黃易 代表作家-黃易、莫仁 代表作品《大唐雙龍傳》、《星戰英雄》

在新武俠時代的熱潮漸漸冷卻,古龍去世,金庸封筆之後相當長一段時間里,武俠文化進入低谷。玄幻時代悄悄的來臨了。
玄幻的武俠作品開始廣泛的應用氣勢、預測、環境襯托等手段將武功的能力再次放大。尤其是莫仁的作品《星戰英雄》系列中描寫的對內力(能量)進行壓縮以及對人體經脈的擴張等創新被廣泛應用。

不得不說在今天,武俠小說,包括玄幻武俠已經漸漸的沒落了,新的作品越來越少,讀者也遠遠不如以往的狂熱。

1960 始嘗試寫武俠小說<蒼穹神劍> ,但技巧甚劣,有如故事大綱。
1961 寫<飄香劍雨>、<殘金缺月>、<月異星邪>等書,以詭異情節取勝;但基本走的還是傳統路子,頂多加上幾句文藝腔,並無特別過人之處。這一時期古龍寫作態度跡近兒戲,新作隨開隨拋,不負責任,惟偶為名家(如卧龍生、諸葛青雲)代筆,卻幾可亂真,足見本身確具實力,尚未激發;或以為武俠小說業經「定型」,不過如此而已。
1962 發表<劍氣書香>、<失魂引>等早期諸作,文情不俗,乃漸有起色;然基本上仍未能突破創新。
1963 受到陸魚<少年行>之啟示,發現「新型武俠」大有可為,遂亦逐漸改變傳統筆法,陸續作<孤星傳>與<湘妃劍>等書,試圖走出一條新路,卻未成功。
1964 完成他第一階段的壓卷之作<浣花洗劍錄>,文情跌宕,饒有詩意;令人直覺地感到:古龍不耐煩在半新不舊的武俠傳統里兜圈子,討生活了。他要浣花洗劍,自作主人!作為一個改革傳統武俠小說的「急先鋒」,古龍汲取了日本名作家吉川英治<宮本武藏>所彰顯的「以劍道叄悟人生真諦」、戰前氣氛及一刀而決;會通了金庸<神鵰俠侶>的「無劍勝有劍」之說,而發為「無招破有招」的無上劍道奧旨,析理精微之極。此一所謂「無招勝有招」,較金庸<笑傲江湖>寫風清揚傳授小沖「獨孤九劍」之無上心法者,足足早了三年!!!
其次,他引進倭人「迎風一刀斬」的刀法,三招兩式,人頭落地;從此即不再寫冗長的打鬥場面----這是他突破武俠傳統之處,也是他一切「簡單化」的開端。
其三,由此書起,他竭力營造文藝氣氛,藉平凡簡潔的對話,點出哲理。並且運用許多饒有詩意的語言,刻畫人性,並寓於生命哲理。
可惜<浣花洗劍錄>伏筆太多,無法收束,終貽「虎頭蛇尾」之譏,而減損了此書應有的藝術價值。

❻ 蘇聯時期著名的哈薩克作家都有誰

阿拜阿烏埃佐夫.穆赫塔爾.奧馬爾漢諾維奇АуэзовМухтарОмарханович 哈薩克作家,哈薩克科學院院士(1946年)。1928年畢業於列寧格勒大學,而後畢業於塔什干中亞大學附屬研究生班。1917年開始創作。第一部作品是根據揭露封建氏族制度的民間傳說寫成的愛情悲劇《恩利基-克別克》(1917)。代表作《阿拜之路》是一部描寫哈薩克偉大詩人和啟蒙學者阿拜一生的長篇歷史小說。它反映了十九世紀下半時期哈薩克社會的復雜景象;封建貴族的荒淫無恥、勞動人民的貧困無權和對壓迫的反抗斗爭。小說分為兩部:第一部《阿拜》(1942-1947),或1949年斯大林獎金,第二部為《阿拜之路》(1952-1956)。全書獲1959年列寧獎金。他還寫中『短篇小說:《無法自衛者的命運》(1921)、《有學識的公民》(1923)、《穿喪服的美女》(1935)、《山隘的槍聲》(1927)、《峭壁》(1935)、《肩並肩》(1933)、《腳印》(1933)等。此外還寫有《埃曼-紹爾潘》(1934)《閃電的反光》(1934)、《在邊境上》(1937)、《在考驗的時刻》(1942)等劇本以及一系列特寫和研究哈薩克與吉爾吉斯民間口頭創作的文章。曾把雨果,莎士比亞等人的作品譯成哈薩克文 阿利姆讓諾夫.阿努哈爾.圖爾迪別科維奇алимджанхамид 哈薩克作家。蘇共黨員。出身於志願家庭。1954年畢業於哈薩克大學新聞系。1952年開始發表作品。主要用俄文寫作。著有特寫集:《白色的朋友,黃色的朋友》(1958)、《不朽的根部》(1960)、《水路五萬里》(1962)、還有反映哈薩克現代生活中尖銳問題的中篇小說《商隊找著太陽進行》(1962)《藍色的群山》(1964,或1967年哈薩克國家獎金),描寫非洲人民反對殖民注意斗爭中的中篇小說《燃燒的梭鏢》(1965),揭露剝削者的專橫霸道、顯示人民群眾無窮創造力的中篇歷史小說《來自奧特拉的紀念品》(1966)以及長篇歷史小說《馬哈姆別特的箭》(1969)、《急使》(1974)等。曾任蘇聯作協書記 阿赫塔諾夫·塔哈維Ахтановтахаби(1923-)哈薩克作家。蘇共黨員。出身於農民家庭。比亞與阿拉木圖師范學院。衛國戰爭參加者。曾在前線的報刊上發表詩作。1957年出版描寫衛國戰爭中蘇軍士兵豐功偉績的長篇小說《嚴峻的日子》。主要作品有:描寫牧人生活和勞動的劇本《薩烏列》(1960),中篇小說《草原的自白》、《暴風雪》(1963,獲1966年哈薩克國家金),文學評論集《商隊》(1969)。譯有阿·尼·托爾斯泰的《苦難的旅程》、屠格涅夫和高爾基的短篇小說及其他作品。此外還著有長詩《宣誓》,特寫集《關於印度的故事》,短篇小說《愛情的悲哀》等。 占蘇古羅夫·伊利亞斯Жан�0�5уровИлъ�0�5яс (1894-1937) 哈薩克詩人。蘇共黨員。出身於農民家庭。1925-1928年在莫斯科新聞工作者共產主義學院學習。熟諳哈薩克的民間文學,受過許多哈薩克詩人的影響,在早期的詩作中就表現出自己創作的獨特性。在1919年發表的詩篇《他出了什麼事?》中,充分表現出對落入敵人手中的普通人們的同情。寫有反應革命前後哈薩克人民過著不同生活的長詩《草原》(1930);以自己為主人公的長詩《音樂家》(1935)。描寫革命前的時代是摧殘人的時代的長詩《庫拉格爾》(1936)。還寫過長篇小說《同志們》(1933)和三個劇本:《土西鐵路》(1936)、《憎恨》(1936),其題材都是反映哈薩克人人民生活和斗爭的。因「違反」了法律被捕,死後恢復名譽。 穆丄罕默德·科扎爾斯帕耶維奇МухамеджанКожаспаевич 哈薩克作家、文藝學家、翻譯家。蘇共黨員。哈薩克科學院院士。出身於牧民家庭。1968年起人蘇維埃哈薩克網路全書主編。1933年開始從事文學活動。主要研究阿拜·庫南拜吾勒、賽費林、阿烏埃佐夫等人的創作,在文學評論中堅決反對不能揭示藝術真實的粗糙的表面分析。著有《十月誕生的》(1958)《對本民族文學的思考》(1958)《哈薩克文學》(1960)《伊利亞斯·占蘇古羅夫》(1959)《薩肯·艾費林》(1964)《哈薩克散文中的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形成》(1965)、《從冬不拉到書》(1969)等論著。1960年發表以工人生活為題材的長篇小說《草原上的笛聲》。他的作品《頂峰在前頭》獲1974年哈薩克國家獎金 江布爾·扎巴耶夫(1846-1945)ЖамбулЖабаев 哈薩克民間詩人。出身於貧窮的牧民家庭。自幼喜愛和著冬不拉唱歌,講述民間故事和史詩。曾向著名的民間詩人蘇尤姆拜學習即興吟唱藝術。1881年,在民間詩人賽詩會上掌聲了許多著名民間詩人後,在謝米列奇耶地區,也包括吉爾吉斯地區享有盛名。在十月革命前創作的詩作有:《控訴》《獻給民間詩人扎尼斯》《追捕》《貧農的命運》《遺言》《罪惡的命令》《憤怒心靈之歌》《卡迪爾拜財主的狗》等。他的口頭創作的主體和形象都和哈薩克人民的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十月勝利革命後,他的即興詩歌贊頌哈薩克山村的新生活、衛國戰爭時期人民的英勇斗爭等。主要詩作有《獻給布爾什維克代表大會》《生活之歌》《蘇維埃聯盟》《獻給莫斯科》《列寧格勒人,我的孩子》等。他的口頭創作都整理出版,其中對哈薩克的史詩發展有較大影響的是反應兩個時代哈薩克人民生活的長詩《我的生活》。由於對哈薩克文學發展作出了貢獻,1938年被選為哈薩克共和國最高蘇維埃代表,他的詩作獲1941年斯大林獎金 謝弗林·薩肯СейфуллинСакен (1894-1939) 哈薩克作家。哈薩克蘇維埃文學創始人。蘇共黨員。哈薩克蘇維埃人民委員會首任主席。出身於農民家庭。1913-1916年在鄂木斯克師范學校學習。1910年出版第一部詩集《逝去的日子》。曾長期主編《文學戰線報》(1925-1937)。他的作品《紅色山鷹》(1920),是哈薩克蘇維埃文學的第一部描寫社會主義革命的戰士形象的劇本。詩集《不可馴服的馬》(1922),是作者十月革命前和國內戰爭期間所撰詩的匯編。主要作品有詩集《冬不拉》(1924)《特別快車》(1926)、《在生活的浪花中》(1928)長詩《分離的天鵝》(1925)《柯克契塔烏》(1929)《信天翁》(1933)《克茲拉托》(1934)長篇歷史小說《艱難的道路,痛苦的轉變》(1927)中篇小說《艾莎》(1922,1935年重寫)、《挖土工人》、《果實》(1935)等 葉先別爾林·伊利亞斯ЕсенберлинИлъяс 哈薩克作家。蘇共黨員。1940年畢業於哈薩克冶礦學院。1971-1975年曾任哈薩克作協書記。1945年開始發表作品。從寫詩步入文壇。長詩有《布爾什維克的史詩》(1957)和《比爾讓薩爾的悲劇》(1966)、《危險的擺渡》(1967)和《喜愛的》(1968),其中《搏鬥》後1968年的哈薩克國家獎金。還寫有歷史三部曲:《漢·克涅》(1971)《會說話的劍》(1971)和《絕望》(1973) 阿勃季利達·塔日巴耶夫 哈薩克詩人、劇作家。語文學博士。蘇共黨員。出身於民農家庭,母親也是詩人。1929年畢業於哈薩克阿拜師范學院文學系。曾任哈薩克作協書記。1928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詩集《新律》(1933)、《突破》(1934)《力》(1935)、《全心全意》(1948)、《島嶼》(1958)、《從昨天到今天》(1964)等,從不同的側面反映了當代哈薩克人民的生活。三十年代後半期轉向戲劇創作,寫有《白樺》(1938,與阿烏埃佐夫合作)、《盛開吧,草原!》(1953)、《瑪依拉》(1957)、《朋友》(1964)、《懸崖》(1966)等劇本。此外還有論文集《生活和詩》(1960)和專著《哈薩克戲劇的產生和形成》(1971)。

❼ 一九八二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十五篇是

1978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獲獎作品

《班主任》 劉心武 《人民文學》1977年第11期

《神聖的使命》 王亞平 《人民文學》1978年第9期

《窗口》 莫 伸 《人民文學》1978年第1期

《我們的軍長》 鄧友梅 《上海文藝》1978年第7期

《湘江一夜》 周立波 《人民文學》1978年第7期

《足跡》 王願堅 《人民文學》1977年第7期

《頂凌下種》 成 一 《汾水》1978年第1期

《願你聽到這支歌》 李 陀 《人民文學》1978年第12期

《弦上的夢》 宗 璞 《人民文學》1978年第12期

《傷痕》 盧新華 《文匯報》1978年8月11期

《從森林裡來的孩子》 張 潔 《北京文藝》1978年第7期

《騎手為什麼歌唱母親》 張承志 《人民文學》1978年第10期

《辣椒》 張有德 《人民文學》1978年第4期

《取經》 賈大山 《河北文藝》1977年第4期

《滿月兒》 賈平凹 《上海文藝》1978年第3期

《最寶貴的》 王 蒙 《作品》1978年第7期

《獻身》 陸文夫 《人民文學》1978年第4期

《墓場與鮮花》 蕭 平 《上海文藝》1978年第11期

《眼鏡》 劉富道 《人民文學》1978年第2期

《姻緣》 孔捷生 《作品》1978年第8期

《抱玉岩》 祝興義 《安徽文藝》1978年第7期

《「不稱心」的姐夫》 關庚寅 《鴨綠江》1978年第7期

《看守日記》 齊 平 《解放軍文藝》1978年第12期

《芙瑞達》 於 土《廣東文藝》1978年第1期

《珊瑚島上的死光》 童恩正 《人民文學》1978年第8期

1977—1980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獲獎作品

中國作家協會第一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獲獎作品 (1977~1980)

一等獎

人到中年 湛容 《收獲》1980年第1期

在沒有航標的河流上葉蔚林《芙蓉》1980年第3期

天雲山傳奇 魯彥周《清明》1979年第 1期

犯人李銅鍾的故事 張一弓《收獲》1980年第1期

蝴蝶 王蒙 《十月》1980年第4期

二等獎

土壤 汪浙成、溫小任《收獲》1980年第6期

迫趕隊伍的女兵們鄧友梅 《十月》1979年第1期

啊! 馮驥才 《收獲》1979年第6期

大牆下的紅玉蘭 從維熙 《收獲》1979年第2期

蒲柳人家 劉紹棠 《十月》1980年第3期

淡淡的晨霧 張抗抗 《收獲》1980年第3期

開拓者 蔣子龍 《十月》1980年第6期

三生石 宗璞 《十月》1980年第3期

甜甜的刺毒 (土家族)孫健忠 《芙蓉》1980年第1期

驚心動魄的一幕 路遙 《當代》1980年第3期

1979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獲獎作品

1979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評選獲獎作品

喬廠長上任記 蔣子龍 《人民文學》第7期

小鎮上的將軍 陳世旭 《十月》第3期

剪輯錯了的故事 茹志鵑(女) 《人民文學》第2期

彩雲歸 李棟、王雲高 《人民文學》第5期

我們家的炊事員 母國政 《北京文藝》第6期

岡扎與哈利 樊天勝 《人民文學》第4期

記憶 張弦 《人民文學》第3期

悠悠寸草心 王蒙 《上海文學》第9期

誰生活得更美好 張潔(女) 《工人日報》7月15日

戰士通過雷區 張天民 《人民文學》第7期

信任 陳忠實 《陝西日報》6月3日

藍藍的木蘭溪 葉蔚林 《人民文學》第6期

話說陶然亭 鄧友梅 《北京文藝》第2期

內奸 方之 《北京文藝》第3期

李順大造屋 高曉聲 《雨花》第7期

因為有了她 孔捷生 《人民文學》第10期

我愛每一片綠葉 劉心武 《人民文學》第6期

我應該怎麼辦? 陳國凱 《作品》第2期

重返 金河 《上海文學》第4期

羅浮山血淚祭 申傑英 《十月》第2期

辦婚事的年輕人 包川(女) 《人民文學》第7期

空谷蘭 (白族)張長 《解放軍文藝》第12期

雕花煙斗 馮驥才 《當代》第2期

獨特的旋律 周嘉俊 《上海文學》第2期

努爾曼老漢和獵狗巴力斯(哈薩克族)艾克拜爾 米吉提 《新疆文藝》第3期

1980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獲獎作品

1980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評選獲獎作品

西線軼事 徐懷中 《人民文學》第1期

鄉場上 何士光 《人民文學》第8期

月食 李國文 《人民文學》第3期

三千萬 柯雲路 《人民文學》第11期

笨人王老大 錦雲、王毅 《北京文學》第7期

一個工廠秘書的日記 蔣子龍 《新港》第5期

陳奐生上城 高曉聲 《人民文學》第2期

靈與肉 張賢亮 《朔方》第9期

夏 張抗抗(女) 《人民文學》第5期

西望茅草地 韓少功 《人民文學》第10期

被愛情遺忘的角落 張弦 《上海文學》第1期

活佛的故事 (蒙古族)瑪拉沁夫 《人民日報》7月12日

钁柄韓寶山 張石山 《汾水》第8期

心香 葉文玲(女) 《當代》第2期

勿忘草 周克芹 《四川文學》第4期

南湖月 劉富道 《人民文學》第7期

天山深處的「大兵」 李斌奎 《解放軍文藝》第9期

你是共產黨員嗎? 張林 《當代》第3期

空巢 冰心(女) 《北方文學》第3期

春之聲 王蒙 《人民文學》第5期

結婚現場會 馬烽 《人民文學》第1期

丹鳳眼 陳建功 《北京文學》第8期

紅線記 羅旋 《人民文學》第8期

小販世家 陸文夫 《雨花》第1期

最後一個軍禮 方南江、李荃 《解放軍文藝》第11期

手杖 京夫 《延河》第1期

彩色的夜 王群生 《紅岩》第2期

美與丑 (藏族)益希卓瑪(女) 《人民文學》第6期

海風輕輕吹 呂雷 《作品》第12期

賣蟹 王潤滋 《山東文學》第10期

一九八一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

《內當家》王潤滋《人民文學》1981年第3期

《賣驢》趙本夫《鍾山》1981年第2期

《一個獵人的懇求》[鄂溫克族]烏熱爾圖《民族文學》1981年第5期

《飄逝的花頭巾》陳建功《北京文學》1981年第6期

《女炊事班長》簡嘉《青春》1981年第8期

《路障》達理《海燕》1981年第10期

《黑箭》劉厚明《人民文學》1981年第5期

《普通老百姓》遲松年《鴨綠江》1981年第2期

《山月不知心裡事》周克芹《四川文學》1981年第8期

《少年chen女》舒群《人民文學》1981年第4期

《大淖記事》汪曾祺《北京文學》1981年第4期

《頭像》林斤瀾《北京文學》1981年第1期

《蛾眉》劉紹棠《上海文學》1981年第7期

《黑娃照相》張一弓《上海文學》1981年第7期

《爬滿青藤的木屋》古華《十月》1981年第2期

《飛過藍天》韓少功《中國青年》1981年第13期

《本次列車終點》王安憶(女)《上海文學》1981年第10期

《金鹿兒》航鷹(女)《新港》1981年第4期

《拜年》魯南《山東文學》1981年第8期

《最後一簍春茶》王振武《芳草》1981年第3期

1981—1982年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獲獎作品 高山下的花環 李存葆 《十月》1982年第6期

赤橙黃綠青藍紫 蔣子龍 《當代》1981年第4期

洗禮 韋君宜 《當代》1982年第1期

人生 路遙 《收獲》1982年第3期

黑駿馬 (回族)張承志 《十月》1982年第6期

禍起蕭牆 水運憲 《收獲》1981年第1期

相見時難 王蒙 《十月》1982年第2期

那五 鄧友梅 《北京文學》1982年第4期

太子村的秘密 諶容 《當代》1982年第4期

燕兒窩之夜 魏繼新 《青年文學》1982年第5期

苦夏 江浙成、溫小鈺 《小說界》1982年第1期

射天狼 朱蘇進 《昆侖》1982年第1期

流逝 王安憶 《鍾山》1982年第6期

普通女工 孔捷生 《小說界》1982年第3期

張鐵匠的羅曼史 張一弓 《十月》1982年第二期

駝峰上的愛 馮苓植 《收獲》1982年第2期

沙海的綠蔭 朱春雨 《十月》1981年第3期

遠去的白帆 從維熙 《收獲》1982年第1期

你在想什麼 顧笑言 《花城》1981年第2期

山道彎彎 譚談 《芙蓉》1981年第1期

1982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獲獎作品

1982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評選獲獎作品

拜年 蔣子龍 《人民文學》第3期

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梁曉聲 《北方文學》第8期

八百米深處 孫少山 《北方文學》第2期

明姑娘 航鷹 《青年文學》第1期

哦,香雪 鐵凝 《青年文學》第5期

不僅僅是留戀 金河 《人民文學》第11期

種包穀的老人 何士光 《人民文學》第6期

敬禮!媽媽 宋學武 《海燕》第9期

女大學生宿舍 喻杉 《芳草》第2期

三角梅 王中才 《解放軍文藝》第6期

賠你一隻金鳳凰 李叔德 《長江文藝》第1期

火紅的雲霞 呂雷 《人民文學》第1期

七岔犄角的公鹿(鄂溫克族)烏熱爾圖《民族文學》第5期

第九個售貨亭 姜天民 《青春》第8期

漆黑的羽毛 石言 《雨花》第9期

芨芨草 鮑昌 《新港》第8期

聲音 張煒 《山東文學》第5期

母親與遺像 海波 《人民文學》第4期

老霜的苦悶 矯健 《文匯月刊》第1期

遠處的代木聲 (土家族)蔡測海《民族文學》第10期

1983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獲獎作品

1983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評選獲獎作品

圍牆 陸文夫 《人民文學》83年第2期

我的遙遠的清平灣 史鐵生 《青年文學》83年第1期

搶劫即將發生…… 楚良 《星火》83年第8期

陣痛 鄧剛 《鴨綠江》83年第4期

秋雷湖之戀 石言 《人民文學》83年第10期

兵車行 唐棟 《人民文學》83年第5期

琥珀色的篝火 烏熱爾圖(鄂溫克族) 《民族文學》83年第10期

那山、那人、那狗 彭見明 《萌芽》83年第5期

親戚之間 林元春(朝鮮族)清玉譯 《民族文學》83年第9期

公路從門前過 石定 《山花》83年第7期

條件尚未成熟 張潔(女) 《北京文學》83年第9期

樹上的鳥兒 王戈 《飛天》83年第9期

沙灶遺風 李杭育 《北京文學》83年第5期

肖爾布拉克 張賢亮 《文匯》月刊83年第2期

雪國熱鬧鎮 劉兆林 《解放軍文藝》83年第7期

遭遇之樂 陶正 《北京文學》83年第4期

除夕夜 達理 《人民文學》83年第5期

旋轉的世界 陳繼光 《人民文學》83年第11期

四個四十歲的女人 胡辛(女) 《百花洲》83年第6期

船過青浪灘 劉艦平 《萌芽》83年第7期

1983—1984年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獲獎作品

《山中,那十九座墳塋》李存保《昆侖》1984年第6期

《今夜有暴風雪》梁曉聲《青春》增刊1983年第1期

《迷人的海》鄧剛《上海文學》1983年第5期

《美食家》陸文夫《收獲》1983年第1期

《棋王》阿城《上海文學》1984年第7期

《沒有紐扣的紅襯衫》鐵凝(女)《十月》1983年第2期

《遠村》鄭義《當代》1983年第4期

《拂曉前的葬禮》王兆軍《鍾山》1984年第5期

《煙壺》鄧友梅《收獲》1984年第1期

《北方的河》張承志《十月》1984年第1期

《祖母綠》張潔(女)《花城》1984年第3期

《市場角落的「皇帝」》韓靜霆《丑小鴨》1983年第8期

《燕趙悲歌》蔣子龍《人民文學》1984年第7期

《綠化樹》張賢亮《十月》1984年第2期

《春妞兒和她的小戛斯》張一弓《鍾山》1984年第5期

《凝眸》朱蘇進《昆侖》1984年第5期

《神鞭》馮驥才《小說家》1984年第3期

《啊,索倫河的槍聲》劉兆林《解放軍文藝》1983年第4期

《臘月·正月》賈平凹《十月》1984年第5期

《老人倉》矯健《文匯月刊》1984年第5期

一九八四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獲獎作品

(經評委會無記名投票決定,以得票多少為序)

《乾草》宋學武《青年文學》1984年第2期

《小說選刊》1984年第7期

《小廠來了個大學生》陳沖《人民文學》1984年第6期

《小說選刊》1984年第6期

《麥客》邵振國《當代》1984年第3期

《小說選刊》1984年第8期

《藍幽幽的峽谷》[蒙古族]白雪林《草原》1984年第12期

《小說選刊》1985年第3期

《打魚的和釣魚的》金河《現代作家》1984年第1期

《小說選刊》1985年第3期

《奶奶的星星》史鐵生《作家》1984年第4期

《小說選刊》1985年第4期

《六月的話題》鐵凝(女《花溪》1984年第2期

《小說選刊》1984年第6期

《哦,小公馬》鄒志安《北京文學》1984年第11期

《小說選刊》1985年第1期

《最後的塹壕》王中才《鴨綠江》1984年第11期

《小說選刊》1985年第1期

(1985——1986)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獲獎作品

(經評委會無記名投票決定,以得票多少為序)

《五月》田中禾《山西文學》1985年第5期

《小說選刊》1985年第7期

《系在皮繩扣上的魂》[藏族]扎西達娃《西藏文學》1985年第1期

《民族文學》1985年第9期

《小說選刊》1985年第11期

《滿票》喬典運《奔流》1985年第3期

《小說選刊》1985年第5期

《今夜月色好》彭荊風《人民文學》1985年第5期

《窯谷》謝友鄞《上海文學》1986年第4期

《小說選刊》1986年第7期

《遠行》何士光《人民文學》1985年第8期

《小說選刊》1986年第4期

《你不可改變我》劉西鴻《人民文學》1986年第9期

《小說選刊》1986年第12期



《支書下台唱大戲》鄒志安《北京文學》1986年第6期

《甜苣兒》張石山《青年文學》1986年第6期

《小說選刊》1986年第9期

《合墳》李銳《上海文學》1986年第11期

《小說選刊》1987年第2期

減去十歲 諶容 《人民文學》1986年第2期

洞天 李貫通 《山東文學》1986年第4期

夫妻粉 龐澤雲 《海燕》1985年第11期

繼續操練 李曉 《上海文學》1986年第7期

狗日的糧食 劉恆 《中國》1986年第9期

漢家女 周大新 《解放軍文藝》1986年第8期

焦大輪子 於德才(滿族) 《上海文學》1986年第2期

他在拂曉前死去 張廷竹 《解放軍文藝》1985年第11期

這一片大海灘 楊顯惠 《長城》1985年第6期

1987—1988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獲獎名單

《甜的血腥的鐵》 楊詠鳴 《上海文學》1987年第3期

《牛販子山道》 雁 寧 《人民文學》1987年第3期

《葫蘆溝今昔》 馬 烽 《人民文學》1987年第4期

《小診所》 周大新 《河北文學》1987年第4期

《清高》 陸文夫 《人民文學》1987年第5期

《馬嘶·秋訴》 謝友鄞 《上海文學》1987年第5期

《陪樂》 朱春雨 《中國作家》1987年第3期

《塔鋪》 劉震雲 《人民文學》1987年第7期

《馬車》 陳世旭 《十月》1987年第4期

《喊會》 柏 原 《青年文學》1988年第12期

《年關六賦》 阿 成 《北京文學》1988年第12期

1985—1986年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獲獎作品

中國作家協會第四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獲獎作品(1985一1986)

桑樹坪紀事 朱曉平 《鍾山》1985年第4期

軍歌 周梅森 《鍾山》1986年第6期

一路風塵 王小鷹 《收獲》1986年第2期

小鮑庄 王安憶 《中國作家》1985年第2期

紅高梁 莫言 《人民文學》1986年第3期

爸爸,我一定回來 達理 《芙蓉》1985年第1期

靈旗 喬良 《解放軍文藝》1986年第10期

你別無選擇 劉索拉 《人民文學》1985年第3期

饢神小傳 宋清海 《小說家》1986年第4期

風淚眼 從維熙 《十月》1986年第2期

紅塵 霍達(回族) 《花城》1986年第3期

前市委書記的白晝與夜晚 張笑天 《花城》1985年第3期

第五屆(1987—1988年,中國作家協會主辦)

《白馬》王星泉

《十月》1987年第1期

《煩惱人生》

池 莉

《上海文學》1987年第8期

《風景》

方 方

《當代作家》1987年第5期

《去意徊徨》

劉 琦

《昆侖》1987年第6期

《冬天和夏天的區別》

苗長水

《解放軍文藝》1988年第4期

《懶得離婚》

諶 容

《解放軍文藝》1988年第6期

《天橋》

李 曉

《青年文學》1988年第8期

《追月樓》

葉兆言

《鍾山》1988年第5

❽ 求教關於武俠的資料

【詞語釋義】舊指有武藝、講義氣、專打抱不平的人。 茅盾 《子夜》十七:「近來 學詩 也喜歡什麼武俠了;刀呀,槍呀,弄了一大批!」
【中國古代武俠作品】即使是不提先秦諸子、史記漢書以及志怪、唐宋傳奇、話本、民俗、戲曲之俠義人物和文藝,單就古典明清(尤其是清代以後到近代)俠義、公案文學,著名的就不勝枚舉:《水滸全傳》、《包龍圖公案》、《海剛峰公案》清代後期:《三俠五義》、《兒女英雄傳》、《施公案》、《彭公案》、《海公大紅袍》、《海公小紅袍》、《永慶昇平全傳》、《綠牡丹》、《聖朝鼎盛萬年青》、《劉公案》、《狄公案》、《林公案》、《白牡丹》《正德下江南》、《英雄大八義》(大宋八義)、《小八義》(梁山後代)等俠義公案小說。還有民國以後出現的《明清八義》、《三俠劍》、《雍正劍俠圖》(童林傳)、《五女七貞》等等,盡管從年代劃分不屬於「古典文學」,但也都屬於傳統俠義小說,多以曲藝說書形式流行.到了當代,由於小說、影視、戲曲、曲藝的發展,傳統武俠文學被改編為評書、評話、彈詞等各種形式的作品,不斷豐富發展,續書也很多,比如《金刀黃天霸》、《白眉大俠》等。【中國現代武俠的分派】武俠小說之所以有新、舊兩大派的說法,大抵是由新、舊文學之分而來。故范煙橋著《民國舊派小說史略》特加點明:「舊派」主要是指章回體小說。然而此一 界定對於武俠小說而言,並無太大意義;因為凡是長篇武俠小說必分章回,無論其 為對偶、孤句或是長短不一的回目,皆不例外。那麼所謂「新派武俠」小說究竟何所指?筆者認為理應以作品的內容所表達的 新思想、新觀念及新文學技巧而定,且缺一不可。新派武俠誕生客觀上反映了中國作家追求民族獨立和人文關懷的思想,因此題材更加廣泛、更加精彩,人物形象也脫離了以往武俠一味求「俠」的風尚,更加貼近讀者,表現了俠骨柔情的精神內涵。新派武俠因為其作者生活時代,在情節安排等方面拋棄了封建思想,也脫離了真實的歷史背景,使作品更像是在一個架空的卻與現實緊密相連的世界。如新派武俠開山之作《龍虎鬥京華》,就融入了義和團。在寫作技巧上,新派武俠融入了西方小說的寫作手法,人物形象更加豐滿。自梁羽生、金庸先後崛起香江,武俠小說即在傳統的基礎上又有 所發展。香港方面,除梁、金二子外,另有蹄風、金鋒、張夢還、牟松庭、江一明 、避秦樓主、風雨樓主、高峰、石沖等;而台灣方面則聲勢浩大,計有郎紅浣、成鐵吾、海上擊築生、伴霞樓主、卧龍生、司馬翎(即吳樓居士)、諸葛青雲、孫玉鑫、龍井天、墨餘生、天風樓主、醉仙樓主、獨抱樓主、蠱上九、古龍、陸魚、上 官鼎、東方玉、曹若冰、南湘野叟、武陵樵子、慕容美、蕭逸、古如風、向夢葵、 陳青雲、柳殘陽、司馬紫煙、秦紅、獨孤紅、溫瑞安、賈羽等等(以上大略按其出道先後 排序);雲蒸霞蔚,極一時之盛。最近大陸新崛起的武俠小說作家有步非煙、鳳歌、閑雲綠柳,滄月、藤萍等等,對武俠小說的境界做了新的探索。步非煙的作品玄幻氣、脂粉氣較濃,如《華音流韶》。鳳歌學習金庸的痕跡較重,如《昆侖》,帶有明顯的《射鵰英雄傳》的影子。閑雲綠柳是夫妻二人的筆名合在一起(閑雲、綠柳),堅守傳統武俠路線的同時,側重於給武俠小說加入更多社會小說的元素,著力塑造了另類武俠人物宇文誠、隋雲逸等,代表作是《劍影茗香》。滄月在武俠中加入了其它各種如動漫等元素,有聽雪樓系列和鼎劍閣系列,文風空靈飄逸,比較華麗。藤萍的《香初上舞》,以上諸人都廣受讀者歡迎。【中國武俠作家】「名士派」武俠先驅——梁羽生 梁羽生本名陳文統,一九二五年生,廣西蒙山人。嶺南大學經濟系畢業,曾任 《新晚報》副刊編輯,文史造詣頗深。一九五四年陳氏以」梁羽生「為筆名,初於《新晚報》發表中篇武俠連載小說《龍虎鬥京華》;其所用楔子、回目、筆法無一 不舊,甚至部分故事情節、人物亦明顯套自白羽《十二金錢鏢》。繼寫《草莽龍蛇傳》,亦復如是。然與當時流行的廣派武俠小說相較,卻令人有一新耳目之感——這大概是標榜新派唯一能成立的理由。 梁羽生對此並不諱言,自承:白羽的小說寫民初各階層人物,因為作者本人 入世極深,寫來細膩,最合懂得人情世故的人看。可是我受生活經歷的限制,氣質 又完全不同;要走正統道路嗎?肯定不成功。於是只好自己摸索,走一條浪漫主義的路了。因有《七劍下天山》之作。 《七劍下天山》據說是梁羽生取材於英國女作家伏尼契《牛虻》中的部分情節 ,而寫天山派凌未風、易蘭珠等男女弟子闖盪江湖、可歌可泣的傳奇故事。全書共 三十回,都四十餘萬言;由於其楔子所提到的少俠楊雲驄出場便死,疑雲重重,乃另作《塞外奇俠傳》交代,是為前傳;而書中又提及武當大俠卓一航與玉羅剎之間 的情孽糾纏,曲折離奇,不遑細述,遂再作《白發魔女傳》以補述前情。於焉這三 部小說形成系列作品,而《七劍下天山》(一九五五年)則邁開了梁羽生《浪漫武俠》的第一步。嚴格說來,《七劍下天山》受到「北派五大家」的影響很深,無論是演武、寫情或江湖切口、獨門暗器,在在有脈絡可尋,甚至還生吞活剝地大段抄襲白羽《十二金錢鏢》。但梁羽生隨機生發、借力打力,亦有不同前人之處;並由此建立其小說創作基型,兼具三大特色:
一、開名士派武俠新風-------從其處女作《龍虎鬥京華》起,每書卷首例置一闕 詞以寄慨;至《七劍下天山》則進而以名士派、才子(女)型人物為書中主角。從梁羽生小說即專寫文武全才的英雄兒女,無不愛好詩詞歌賦(有時未免浮濫);卒使書劍交融成一片,成為其作品最大特色。
二、結合歷史與武俠而發思古之幽情--------梁羽生首先掌握小說的基本時代背景,再配合故事情節發展而將歷史上確實存在的人物一一穿插其間,或予以伐毛洗髓、脫胎換骨。如《七劍下天山》寫順治、康熙、多鐸、納蘭容若、傅青主、冒浣蓮 (委託冒辟疆之女)等等。其事雖非歷史之真,但經過文學處理後,卻得「藝術之真」。從此梁羽生小說即與「歷史武俠」結下了不解之緣;上起隋唐,下迄明清,形成其作品第二特色。
三、一貫以「天山派」武學為主流--------過去還珠樓主曾撰有《天山飛俠》一書,但高處不勝寒,未曾創立天山派。而自梁羽生《七劍下天山》起,如《塞外奇俠傳》、《江湖三女俠》、《冰魄寒光劍》、《冰川天女傳》、《雲海玉弓緣》、《冰河洗劍錄》等系列作品,無不以「天山派」武學為正宗、主流而貫穿全書。這種獨沽一味的寫法,實為武俠小說所僅見,由是形成其作品第三特色。雖然如此,但《七劍下天山》仍不足以稱新派,只能說是開創了名士派或詩情畫意派武俠小說;因為作者所用的文字、筆法、章回、素材以及思想、觀念——從形式到內容都是「傳統式」的;與舊中國北派五大家血脈相通,沒有太大區別。相形之下,《塞外奇俠傳》取材於蒙古民歌中女英雄飛紅巾的傳說,以作者自製的哈薩克民歌開場;仿朱貞木文白夾雜、不規則之小說回目,運用新文藝筆調寫楊雲驄、飛紅巾、納蘭明慧的三角戀愛故事,反而不落俗套,清新可喜。
梁羽生一共創作了三十五部武俠小說,自認《萍蹤俠影錄》、《女帝奇英傳》及《雲海玉弓緣》三書是平生代表作。
《萍蹤俠影錄》以明朝土木堡之變為時代背景,寫忠臣於謙孤軍抵抗蒙古的悲劇;並穿插張士誠後裔張丹楓與宦門俠女雲蕾之間的愛恨沖突。全書氣勢浩瀚,布局奇巧;特別是成功地塑造了名士派大俠張丹楓這個角色,藉由張丹楓個人俠士性格的自然發展,而徹底扭轉了一家一姓爭奪帝位的觀念。作者將張丹楓這種面臨民族大義與累世深仇非此即彼的心理掙扎,刻劃得淋漓盡致;終而使其生命情操升華、凈化,完善了「為國為民,俠之大者」的典型。
《女帝奇英傳》以唐代武後(則天)臨朝為時代背景,寫宗室李逸為興復唐室,落拓江湖,廣交天下豪傑,而與才女上官婉兒、英雌武玄霜所交織的愛怨情仇故事。作者曲曲描述上官婉兒對武後由恨生敬、內掌詔命的過程;大膽為歷史翻案,肯定武則天的施政「有益於國家百姓」,在傳統觀念上又是一項突破!而寫李逸置身宮廷斗爭、異族入侵的交相凌逼中,何去何從?亦超越了前人的格局與成就。此書以輕快的比劍對白開場,而以李逸身死收場,益發動人心魂。
《雲海玉弓緣》以放盪不羈、亦正亦邪的金世遺為主角,描寫他周旋在俠女谷之華與魔女厲勝男之間的愛情大悲劇。本書故事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惟最成功之處卻是作者運用近代心理學的手法,來刻劃金世遺那種憤世嫉俗的特殊精神狀態,因此在金世遺身上有約翰‧克里斯朵夫的影子;而厲勝男不顧一切地追求愛情自由,亦活脫是卡門的化身。金世遺一心痴想名門正派出身的谷之華,卻在魔女厲勝男臨死前的一剎那才覺悟:原來自己真正深愛的人是厲而不是谷。正是: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之極限!無疑具有高度文學價值。
總之,梁羽生不論是寫張丹楓、李逸、金世遺或其他小說主要人物,都充分現出中宵看劍樓主所題名句:「亦狂亦俠真名士,能哭能歌邁俗流。洵可稱之為名士派武俠先驅而無愧。雖然他向西天取經較白羽晚了十七年,但卻能自出機杼,更上層樓;以實則虛之,虛則實之的歷史背景與人物帶動武俠小說的巨輪前進,在劍氣簫心中洋溢著一片歷史感,而將歷史武俠小說推向另一個高峰。
集綜藝武俠之大成者——金庸
金庸本名查良鏞,一九二四年生,浙江海寧人。早年曾先後於中央政校、東吳大學研讀法律;歷任《東南日報》記者、《大公報》編譯、《新晚報》編輯以及長城電影公司編劇、導演。一九五九年查氏在香港創辦《明報》,獲得讀者廣大歡迎,卻是與他寫武俠小說馳譽中外分不開的。
一九五五年查良鏞以金庸為筆名,繼梁羽生之後,在《新晚報》發表武俠連載小說《書劍恩仇錄》。他巧妙地運用民間流傳清帝乾隆疑係海寧陳世倌(曾任文淵閣大學士)後人的說法,又杜撰出「紅花會」(反清復明組織)總舵主陳家洛,作為乾隆的同胞兄弟。於是小說即在這樣兩極沖突、滿漢對立的野史布局下展開;再穿插了陳家洛與霍青桐、香香公主之間的悲歡離合,極盡波譎雲詭之能事。《書劍恩仇錄》(新版改名《書劍江山》),共二十回,都六十萬言;雖然僅只是金庸的武俠處女作,但文采斐然、對白傳神;處理群戲場面,繁而不亂。啼聲初試,即一鳴驚人!與梁羽生同時創作的《七劍下天山》比較,二人均善於結合歷史傳說而虛構人物故事;而金庸運筆不測,尤饒奇趣!其小說聲口之佳,直逼白羽,且駸駸然有後來居上之勢。
如果說《書劍》是金庸邁向成功的一小步,則越過虛實相映成悲、反諷農民起義的《碧血劍》(一九五六年),挾著史詩般大格局、大氣魄的《射鵰英雄傳》(一九五七年)即一躍而登武俠小說的頂峰,不作第二人想!《射鵰》是南宋末年天下大亂為歷史背景,描寫長春子丘處機為保全忠良義士遺孤郭靖、楊康(暗嵌「靖康之恥」),而與江南七怪打賭傳藝所引發的一連串可歌可泣的故事。作者布局絕妙,以種種陰錯陽差,安排郭靖自幼即隨母遠居大漠,刻苦自勵,始終不忘家恨國仇;而楊康則隨母進入金國趙王府,認賊作父,安享榮華富貴——這分明是脫胎自元代紀君祥《趙氏孤兒大報仇》的戲劇架構,卻更有出奇的變化與發展。而就丘處機與江南七怪的所作所為來看,其一諾千金、不顧死生的精神,恰好構成一幅俠氣崢嶸的《八義圖》;便知作者寓意所在,用心良苦!
誠然,以通俗文學所要求的可讀性與趣味性而言,《射鵰英雄傳》除若干情節未能自圓其說外,無疑具備了一切成功的條件——其故事之曲折離奇、人物之多種多樣、武功之出神入化乃至寫情之真摯自然,均為同輩作家所不及;即或偶有敗筆,亦瑕 不言而喻。在這部罕見的鉅著中,金庸將歷史、武俠、冒險、傳奇、兵法、戰陣與中國固有忠孝節義觀念共冶於一爐;信筆揮灑,已至隨心所欲的地步。全書浩然正氣,躍然紙上,民族大義融貫了每一章節。是故,金庸乃以《射鵰》一書而成不世之名,建立了他在當代武俠小說界的權威地位。雖然他自己並不滿意這部「開宗立派」之作——七十年代初曾大事修改,增刪為今傳之四十回新版本,都百餘萬言,頗失原味——但持平而論,此後他力求自我突破、創新的武俠名著,盡管各有聲華驚海宇,然以通俗文學所要表達的生命意義、價值及其整體規模、氣象來看,均不逮《射鵰》之博大精深。
《神鵰俠侶》寫至情至性的師生戀與大俠由偏入正的成長過程;
《連城訣》(原名《素心劍》)寫盡人性之丑惡與貪婪之害;
《倚天屠龍記》寫名實之辨與正邪錯亂;
《天龍八部》寫芸芸眾生無人不冤,有情皆孽與民族仇恨所造成的悲劇;
《笑傲江湖》寫權力令人腐化與政治斗爭之殘酷無情,等等。
這些作品縱或在某一方面超越了《射鵰》的文學成就,但因刻意描寫人性極限情境的種種變態行逕,遂不自覺地失去了《射鵰》那種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親和力;而太多情理之外的特例,亦難免流於為變而變,令人匪夷所思;以致顯得不真實、不自然。直到《鹿鼎記》(一九六九年)問世,以一個僅識武功皮毛而不學有術的小雜種,竟將天下英雄、歷史人物玩弄於股掌之上;乃開中國武俠小說前所未有無劍勝有劍的新境界。金庸《鹿鼎記》之反武俠與塞萬提斯《魔俠傳》之反騎士最大的不同,在於兩者創作動機:塞萬提斯因痛憤當時西班牙人沉迷於騎士文學的浪漫故事,遂用反諷現實的手法寫小人物狂想曲,教吉訶德到處碰壁,夢幻成空。而金庸卻是出於向自我挑戰心理,乃一反武俠傳統,打破世俗觀念,徹底解放人性;教韋小寶鬥智不鬥力,為了爭取生存機會,無所不用其極!其實這正合孫子兵法所謂上兵伐謀之道,因而武功在此盡成虛妄;韋小寶機詐百出,到處招搖撞騙,竟無往而不利!
也許有人認為這是武俠無用論的明證,實則不然!正由於《鹿鼎記》寫韋小寶運氣太好、際遇太奇,萬事繞不過一個「巧」字;加以又充滿笑料,逸趣橫生,遂自然而然淡化了反諷現實或反諷武俠的冷雋意味。它所表現的是浪漫文學之極致,「無」為「有」之用,在這部書里得到了最大的發揮。
迄至一九七二年九月《鹿鼎記》在《明報》上連載完畢,金庸宣告封筆(實則展開另一波全面修改舊作大工程)為止,他一共創作了十五種長、短篇武俠小說;但其中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仍無過於《射鵰英雄傳》。該書博採還珠、白羽、王度廬、朱貞木各家之長,取精用宏,推陳出新,乃造就了金庸一代武俠宗師地位。其影響於當世者,大致有以下數端:
(一)《射鵰》融合歷史、俠情、武功、文藝、趣味於一書,建立了新一代武俠小說綜藝」風格與典型。
(二)《射鵰》統一用四字文句分章回;促使六十年代以後台灣武俠作家群起效尤,蔚為風氣。
(三)《射鵰》虛構的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等奇特人物及提法,悉為台、港武俠作家所宗,後更衍演成歌訣式江湖順口溜。
(四)《射鵰》在各地版本之多與偽續書之亂,亦令人嘆為觀止。
總而言之,金庸所建構的入世武俠神完氣足,剛柔並濟;與早年還珠幻設的出世武俠前後輝映,亦同臻雄奇壯美之境。特別是金庸靈活運用還珠小說中的奇妙素材,含英咀華,所過皆化;再採取西洋文學技巧及電影手法予以捏合,乃使武俠小說脫胎換骨,煥發新姿,普遍獲得世人肯定與重視。凡此絕異成就,當然是跟金庸本身兼具深厚的文史素養與卓犖才華息息相關。正因如此,其同輩及後起武俠作家或以主觀條件不足,便難乎為繼;泰半隻能遵循既往「幫會技擊派」的路數,在江湖仇殺中討生活了。
新派武俠宗師古龍
古龍祖籍江西,原名熊耀華,幼年遷居台灣,生長於破碎的家庭,1952年父母離異,古龍獨自住在台北縣瑞芳鎮,造成他的浪子個性。
少年時期嗜讀古今武俠小說及西洋文學作品,古龍說「我喜歡從近代日本及西洋小說偷招」,師大附中初中部、成功中學畢業,淡江英專(即淡江大學前身)畢業後開始從事小說創作。
1949年發表第一篇短篇小說。
1960年始嘗試寫武俠小說《蒼穹神劍》。當時,台灣俠壇卧龍生、諸葛青雲、司馬翎三人名噪一時。
1964年出版《浣花洗劍錄》,是古龍武俠小說的一個里程碑,代表著他武俠創作的成熟期。
1967 年所寫的《鐵血傳奇》(首三部楚留香傳奇),集武俠、文藝、偵探、推理於一身,閱讀起來有如「福爾摩斯探案」。一生創作大量武俠小說,其中《浣花洗劍錄》、《楚留香傳奇》、《多情劍客無情劍》(也就是香港無線電視劇《小李飛刀》的原著)、《絕代雙驕》、《蕭十一郎》、《七種武器》、《陸小鳳傳奇》、《三少爺的劍》、《歡樂英雄》、《白玉老虎》等作品,廣受讀者歡迎。到了創作後期,他依然不斷求變,多次說「武俠小說到了要變的時候」;曾在小說中滲入散文的句法,寫出《天涯明月刀》等小說。然而,這類作品並不為讀者與批評家所欣賞。
古龍嗜酒,常牛飲,1970年代末年染上肝病,健康逐漸走下坡路。
1980年代初在北投吟松閣飲宴時遭人砍傷,失血2000cc。
1982年5月,古龍與華視簽了兩年的製作人合約。
1985年9月21日因肝硬化引起食道瘤大出血,撒手人寰,享年49歲。出殯時,友人林清玄在他的棺材裡放了48瓶XO酒(威士忌)陪葬。其中一副輓聯是:「小李飛刀成絕響,人間不見楚留香」。
古龍生前情歸多處,學生時代即與舞女鄭莉莉同居,後來又迷上舞女葉雪,不久又跟高中生梅寶珠結婚,最後以離婚收場,第二位夫人是於秀玲,長伴至古龍病逝。古龍的大弟子丁情說:「因為古大俠寂寞,所以他便追求新奇,所以他的婚姻不能長久。古大俠生性是浪子。」 古龍與49瓶XO共葬於台北極北之地北海明山墓園。
古龍去世後,小說的版權糾紛開始由法院審理。
2005年,台灣淡江大學舉辦第九屆文學與美學國際學術研討會,主題為武俠小說,集中討論古龍的作品。之後林保淳編了一部論文集,由學生書局出版:《傲世奇才一古龍:古龍與武俠小說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影視改編方面,古龍多部小說極受導演青睞,不斷改編成電視、電影,當中包括《楚留香》、《多情劍客無情劍》、《絕代雙驕》、《陸小鳳》等。在邵氏年代,楚原拍攝的古龍作品最多。
「清宮派」武俠名家——蹄風及其他
蹄風本名周叔華,上海人,生卒年不詳;原為「廣派」武俠老作家之一,但地域色彩並不甚濃,曾寫過《血戰古兜山》、《勇闖十三關》及《海南俠隱記》等短篇武俠小說。在所謂「新派」武俠崛起之際,蹄風亦別走偏鋒,以邊疆民族傳說為題材而撰《猿女孟麗絲》、《天山猿女傳》等書,由是聲名漸著。嗣後,從一九五六年起,蹄風陸續推出《游俠英雄傳》(即台版《四海英雄傳》)、《游俠英雄新傳》、《龍虎恩仇記》、《清宮劍影錄》及《武林十三劍》等系列作品,緊緊扣住「反清復明」的故事主題;演敘青龍會聯合天下劍客、奇人,與江南八俠共同對付「魔王」雍正之始末,以及清宮諸皇子為奪帝位、爾虞我詐之內斗,長達百餘萬言。由於故事情節曲折離奇,武打緊張熱鬧,乃轟動一時。蹄風挾此「清宮派武俠」和金庸、梁羽生早期作品互爭雄長,幾有鼎足而立之勢。《游俠英雄傳》顯然深受鄭證因「幫會技擊派」小說影響,故一開場就大談中國武術源流,兼論內外家功夫之長短;書中對於清初秘密幫會活動情形,縷述甚詳。此一系列小說旁參野史、傳說,原本格局甚大;惜因作者缺乏新文學技巧,從頭到尾都以舊氏說書人的口吻「說書」;故個別情節雖波瀾起伏,引人入勝;然整體看來,不無枝蔓雜生之感。其未能獲得較高評價,症結在此。
此外,又有金鋒、張夢還、牟松庭、高峰等以武俠小說鳴世,亦值得一提。
金鋒本名張本仁,一九二七年生,原籍廣東。初以毛聊生為筆名,雜抄北派五大家作品撰廣派武俠小說,成書不計其數,但俱無可觀。後改筆名為金鋒,自出機杼,寫下《虎俠擒龍》等十五種長、短篇武俠小說,多半具有歷史背景;其中尤以《西域飛龍傳》、《天山雷電劍》、《冰原碧血錄》、《子母離魂劍》四部曲為代表作。然此一系列穿插清宮秘辛與香妃故事,乃至描寫邊疆風情等等,或多或少都曾受到金庸、梁羽生及蹄風同類作品之影響,殆無可疑。而作者以「抄書」成名,實為異事。
張夢還本名張擴強,一九二九年生,原籍四川;系中央軍校二十二期炮科畢業,因故留港而以寫作為生,曾任《明報》編輯。一九五七年張氏在《武俠小說周報》發表《沉劍飛龍記》,以明初學士方孝孺後人方龍竹復仇故事為經,武林門戶之爭為緯;文情跌宕有致,狀聲狀物均極見精神。此書分為二十三回,都四十萬言,堪稱傑作;可惜結尾還珠化,令人突兀,未免美中不足。在香港眾多武俠作家中,張夢還的文字功力直追金庸,而與梁羽生在伯仲之間。同時他也是最迷還珠(夢還),並善於提煉《蜀山》奇妙素材之佼佼者。惟其所受影響太深,故繼作《青靈八女俠》、《十二女金剛》等書,便明顯有《蜀山》峨眉派諸女的影子在內,此亦無可諱言。張氏迄今已結集成書的武俠小說共有十二部,水平殊不一致;然以爭奪武學秘笈而導致各大門派對立的寫法,則別開生面,領先潮流,當與金庸首創爭奪「天下第一」的寫法有異曲同工之妙——雖然此後這種「花招」被人一用再用,已流於公式化之濫套矣。
牟松庭生平不詳,文筆古茂洗練,博聞廣識,彷彿平江不肖生。一九五七年左右,寫下《關西刀客傳》、《紅花亭豪俠傳》、《張文祥刺馬》等書。其中尤以《紅花亭豪俠傳》(台版改名為《洪門英烈傳》)之演武敘事、重情尚義、行軍布陣、反諷世態,無不精彩紛呈!作者兼有《水滸》與《三國》筆法之長,行文不測,豪氣迫人!惜其作品不多,否則成就當在梁羽生之上,而可與金庸比肩。
高峰(非高小峰)生平亦不詳。觀其《高原奇俠傳》、《蟠龍劍客傳》、《五嶽豪俠傳》諸作,文情不俗,略似蹄風清宮派小說。至於香港其他武俠作家如專寫女俠傳奇的江一明,以及風雨樓主、避秦樓主、石沖等,俱乏善可陳。而謂新派竟出現將古人詩賦意譯為白話文者,則其荒唐程度不言而喻,也就無深論了。
之後又出現了玄幻武俠時代。創始人黃易。
代表作家-黃易、莫仁。代表作品《大唐雙龍傳》、《星戰英雄》。
新武俠時代的熱潮漸漸冷卻,古龍去世,金庸封筆之後相當長一段時間里,武俠文化進入低谷。玄幻時代悄悄的來臨了。
玄幻的武俠作品開始廣泛的應用氣勢、預測、環境襯托等手段將武功的能力再次放大。尤其是莫仁的作品《星戰英雄》系列中描寫的對內力(能量)進行壓縮以及對人體經脈的擴張等創新被廣泛應用

❾ 古典武俠小說

金庸全傳
神墓

閱讀全文

與哈薩克有聲小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穿越小說女主角一穿越就懷孕 瀏覽:676
k之同人小說 瀏覽:340
很感動的現代小說 瀏覽:762
蕭辰都市小說 瀏覽:623
小說主角的名字是韓宇 瀏覽:817
小說女主穿越成小女孩推薦 瀏覽:155
農家女小說txt 瀏覽:993
重生小說主人公姓葉妻子姓莫 瀏覽:735
秦始皇有聲小說下載 瀏覽:129
超級母艦小說txt網盤 瀏覽:561
北京故事番外小說在線閱讀 瀏覽:841
第十二夜有聲小說 瀏覽:253
只想讓你知道短篇小說 瀏覽:134
校園小說人物身份介紹 瀏覽:576
關於帝王的言情小說大全 瀏覽:950
小說童話世界 瀏覽:974
好看的綜穿小說bg 瀏覽:838
黑暗火龍寫的小說 瀏覽:811
QQ閱讀好看的對話小說 瀏覽:90
校園靈異社小說 瀏覽: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