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高中生推薦閱讀書目
1.《歷史的天空》
作者:徐貴祥著
推薦理由:當代作家徐貴祥創作的長篇小說《歷史的天空》,以梁必達、陳墨涵等為代表的20世紀30年代投身革命的青年男女故事為主線,既展開了從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文化大革命」到粉碎「四人幫」以後的新時期這段近50年的歷史天幕,也由此鋪展了各色人等在時代變遷中的人生卷軸。
歷史的磅礴與個人的命運交織在一起,生存生活的嚴酷性與鮮活性雙線並進,宏大敘事與生動細節相得益彰,深刻揭示了人物命運、人生價值與歷史選擇、人性人格的關聯性,引導讀者深入思考人生。作品採取虛虛實實、隱隱約約的寫法,實時實地,虛人虛事,既具有歷史縱深感和現實意義,又顯得空靈灑脫,富有詩情畫意。
5.《沉思錄》
作者:馬克·奧勒留
推薦理由:作者雖終日勒馬勞頓,內心卻追求一種冷靜而達觀的生活。他的思想憂郁而高貴、朴實而甜美,似一股清泉,從時光深處緩緩流淌。這是一本清明樸素卻又直抵人心的書,是一本拷問生命、安頓靈魂的書。
B. 高中語文的小說從哪些方面閱讀
一、情節
(一)一般情節的作用:
對於小說情節的作用進行分析,一般應從兩個方面入手:內容上,情節本身對人物性格塑造和主題思想表達有何直接或間接的具體作用;結構上,有無“設置懸念”“為後面的情節發展作鋪墊或埋下伏筆”“照應前文”“線索或推動情節發展”等作用。另外,還要注意有時從表達效果上進行分析,即從給讀者的感受分析,如跌宕起伏、引人入勝等。
(二)情節的具體作用:
①交代人物活動的環境。
②設置懸念,引起讀者閱讀的興趣。
③引起下文,為後面的情節發展作鋪墊或埋下伏筆。
④照應前文。
⑤線索或推動情節發展。
⑥刻畫人物性格。
⑦表現主旨或深化主題。
(三)“情節題”的答題模式:
(1)問句、段(或某種情景)在文中有什麼作用。
答題模式:
①為……情節發展作鋪墊(提供依據,設置伏筆懸念)。
②表現了……的思想品質(精神世界),有助於塑造……的形象。
③揭示(表現、突出)了……,有利於深刻表現主題。
(四)情節安排方式的效果
(1)就全文來說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勝,扣人心弦,增強故事的戲劇性、可讀性。
(2)就開頭、結尾來說有首尾呼應式。作用是使結構緊密、完整。
(3)就開頭來說有倒敘式。如《祝福》,先寫祥林嫂的死,然後再寫祥林嫂是怎樣一步步被封建禮教逼向死亡之地的。作用是製造懸念,引人入勝。
順敘:按時間(空間)順序來寫,情節發展脈絡分明,層次清晰。
插敘:在敘述主要事件的過程中,插入另一與之有關的事件,然後再接上原來的事件寫。對主要情節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補充說明,使情節更加完整,結構更加嚴密,內容更加充實豐滿。
補敘:在敘述主要事件的過程中,補充敘述另一與之有關的事件,然後再接上原來的事件寫。對上文內容加以補充解釋,對下文做某些交代,照應上下文。
平敘:敘述兩件或多件事情同一時間內不同地點同時發生,通常是先敘一件事,再敘一件。使頭緒清楚,照應得體。
(4) 就結尾來說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給讀者想像,讓讀者進行藝術再創造。此外,還有出人意料式、悲劇式、喜劇式等。
(5)貫穿情節的線索。小說線索是貫串整個作品的情節發展的脈絡。它可以是小說中的某個人物、某個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小說的事件,還可以是故事中的空間、時間。如《葯》中的“人血饅頭”。
閱讀小說,抓住線索是把握小說故事發展的關鍵。線索一般有單線和雙線兩種。尋找線索的途徑有:小說標題和小說中的中心點。
(6)運用多種藝術手法和敘事策略,既表現生活本身的邏輯,同時又使情節曲折生姿,跌宕起伏,高潮或結尾平中見奇。
1.小說常用的開頭及作用
(1)設疑法(懸念法)。提出疑問,然後在行文過程中或結尾才回答疑問。作用是造成懸念,引出下文,並引起讀者的思考,吸引讀者把小說讀下去。具體說,其作用有:①引起讀者的思考;②引出下文的情節;③突出人物形象;④揭示小說的主題。
(2)寫景法。如《葯》的第一段寫秋天下半夜陰暗、凄清、恐怖的環境,暗示了小說主人公的不幸命運。再如《荷花澱》開頭寫月下院子里的美景,以此來烘托水生嫂的美好心靈。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調。
2.小說的結局及作用
(1)分析出人意料的結局。
①從結構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節陡然生出波瀾,猛烈撞擊讀者的心靈,產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如《項鏈》。
②從表現手法上看,與前文的伏筆相照應,使人覺得又在情理之中。如《項鏈》,直到結尾才點出項鏈是假的,但前面已作了伏筆:借項鏈時主人一口答應,還項鏈時主人沒有打開盒子檢查等,暗示了項鏈是不值錢的。
(2)分析令人傷感的悲劇結局。
①從主題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題。如《葯》,華小栓、夏瑜的死(悲劇),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徹底性——沒有發動群眾。
②從表現人物性格上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如《葯》,寫華小栓吃了人血饅頭後的死,突現了群眾(華老栓)愚昧的性格。
③這種結局令人感動,令人回味,引人思考。如《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杜十娘的死,引起讀者思考她死的原因。
(3)分析令人喜悅的大團圓結局。
①從表達效果上看,小說喜劇結局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想像空間,耐人尋味。
②從讀者的情感體驗上看,喜劇性的結局與主人公、作者的意願構成和諧的一體,給人以欣慰、愉悅之感。
③從主題上看,這樣的結局凸顯出的美好人性符合大眾對審美的追求,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
(4)分析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結局。留下了“空白”讓讀者想像,進行藝術再創造。
考綱要求
2016年10月修訂的新考綱《普通高等學校全國統一考試語文科考試大綱》對本考點的要求為:
文學類文本閱讀:閱讀和鑒賞中外文學作品。了解小說、散文、詩歌、戲劇等文學體裁的基本特徵和主要表現手法。閱讀鑒賞文學作品,應注重價值判斷和審美體驗,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內涵,分析藝術表現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會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蘊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理解B(新增)
⑴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
⑵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綜合 C
⑴分析作品結構,概括作品主題
⑵分析作品的體裁特徵和表現手法(刪去了基本和主要二字)
3.鑒賞評價 D
⑴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
⑵鑒賞作品的文學形象,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欣賞改為鑒賞,增加文學二字,刪去了“賞析作品的內涵”)
⑶評價作品表現出的價值判斷和審美取向
4.探究 F
⑴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發掘作品的意蘊、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⑵探討作者的創作背景和創作意圖
⑶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
二、小說的考點
高考中小說的命題指向四個關鍵詞:環境、情節、人物、主題。具體來說可以分為以下幾方面:
1.把握故事情節;
2.揣摩人物形象;
3.注意環境描寫;
4.概括主題內容;
5.品味語言特色;
6.分析寫作技巧。
三、小說考題主要命題方向
1.“理情節”題型:
(1)用簡明的語句概括故事情節。
(2)這一情節在文中起什麼什麼作用。
2.“析人物”題型:
(1)指出小說對人物進行描寫的具體方法,並說明好處或者作用;
(2)簡要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徵;
(3)對文中人物進行客觀公平的評價。
3.“看環境”題型:
(1)在文中景物描寫有什麼特點,起什麼作用;
(2)就指定的環境描寫分析其對人物或表達主題的作用。
4.“談構思”題型:
(1)說說作品在材料安排有何特點,分析其好處;
(2)這句(段)話在文中結構上起什麼作用;
(3)聯系全文,指出某某物在文中結構上起什麼作用。
5.“講方法”題型:
(1)文中運用了什麼表現方法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時所起的作用;
(2)文中特有的表達方式是如何為作者表情達意服務的;
(3)在語言運用上有何特點;
(4)從語言運用角度,鑒賞文中畫線句子。
(5)本文人物語言有哪些特點?請分別舉例說明。
6.“明主題”題型:
(1)用自己的話概括作者的寫作意圖,作品的主題;
(2)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麼,為什麼?
(3)前後說法,是否有矛盾,為什麼?
(4)闡釋小說社會意義。
一、環境描寫
環境描寫是小說藝術的一個重要內容,分析環境描寫是全面理解小說的重要環節。環境是形成人物性格、促使人物行動的指定場所和范圍。
小說中的環境描寫,有時是為了表現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和社會條件,用於烘託人物活動的時代意義;有時是為了渲染氣氛,從側面表現人物的性格,它是整個作品中不可分割的構成部分,對於增強故事的真實性是至關重要的。
因此在分析人物形象的時候也要分析環境,要連帶寫景的部分一起分析。
⒈環境分類及作用
環境是人物活動的舞台,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小說的環境描寫跟人物的塑造與表現主旨有極其重要的關系。閱讀中始終把環境、情節和人物聯系起來,才能把握小說創作的真諦。
(1)社會環境——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
作用:
①交待人物活動及其成長的時代背景,揭示了各種復雜的社會關系;
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現人物性格;或影響或決定人物性格;
③揭示社會本質特徵,揭示主題。
(2)自然環境——人物活動的具體場景,如時間、地點、氣候、景色、場面等。
作用:
①自身的、獨立的審美價值:表現地域風光,提示時間、季節和環境特點;
②渲染氣氛,為後邊刻畫人物作鋪墊;
③烘託人物性格,或某種心理;
④展開、推動情節發展;
⑤深化主旨;
⑥象徵和暗示。
2.命題指向
(1)在文中准確地找出描寫環境的句子;
(2)就指定的環境描寫說出其作用;
(3)找出文中描寫環境的句子,分析環境描寫對塑造人物或表現主題所起到的作用;
(4)依據文章內容發揮想像續寫一段環境描寫。
⒊環境類考題類型示例
(浙江卷)《烏米》19題:指出第5自然段中景物描寫所採用的手法,並簡析該段景物描寫的作用。(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