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分析《蕭蕭》小說的敘事特點以及所採用的的對比等藝術手法
托多洛夫的"敘事轉化"理論認為,動詞謂語的轉化使小說的情節由平衡到不平衡再到新的平衡。在沈從文的《蕭蕭》中,"現實秩序"層面的敘事轉化過程揭露了人生的悲劇性和世界的殘酷性;在"精神層面"的敘事轉化的過程中,蕭蕭只是命運的順從者,她對生活沒有追求;她的精神世界毫無主體性,是現實世界被動的客體。小說中的兩個敘事轉化層面,共同完成了一個循環過程。
Ⅱ 現代文閱讀表現手法
解題思路:
(1)確認所用表現手法。
(2)明確常見表現手法的作用如下文:
象徵:引申事理,含蓄形象鮮明,使抽象事物具體化,激發聯想,感染力強
抑揚:有先抑後揚或先揚後抑,其作用可使文章曲折有波瀾,突出喜歡、贊美或批評、諷刺的感情
對比:使形象鮮明把兩種對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兩個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較。
突出作者對這一事物或者道理的某種感情。運用對比,或使對立事物的矛盾鮮明突出,揭示本質,給人深刻啟示。或使對比事物的兩個方面互相映襯,相得益彰,給人深刻印象,使形象更鮮明,特點更顯著,道理更深刻,矛盾更尖銳。和襯托相比,對比沒有主次。
襯托:突出所要表現的事物持點,強化思想感情。有主次之分。
渲染:為行文設置鋪墊,營造氛圍。
類比:以淺寓深,生動形象,通俗易懂。
以小見大:表現人、事。
反語(反諷):有2種作用--表示人與人之間的親昵感情和揭露批判。辛辣諷刺,幽默有趣,使文章富有戰斗性。遇到其他手法請及時補允。
(3)明確所用表現手法並結合文句內容作答。
總體來說,描寫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現自然風光。②描繪人物的外貌及內心世界。③交代人物活動的自然及社會環境
1.人物肖像、動作描寫、心理描寫:肖像描寫以形傳神;動作描寫,表現人物性格特點;語言描寫,言為心聲;心理描寫,揭示人物內心世界。都可以表現人物性格特點,推動情節發展,?更好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性格特徵
2.景物描寫:具體描寫自然風光,營造一種氣氛,烘託人物的情感和思想。奠定感情基調,為塑造人物形象服務?
3.環境、場面描寫:交代人物活動的背景,寫明事件發生的時間和地點,渲染氣氛,更好地表現人物
4.人物對話描寫、心理描寫、細節描寫:刻畫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動,促進故事情節的發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語態,收到一種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寫、側面描寫:正面直接表現人物、事物;側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6、白描:簡筆勾勒,簡潔准確傳神?工筆細描:精雕細刻,纖毫畢見,具體生動??
7、寫景技巧:動靜結合、明暗結合、點面結合、聲色結合、繪聲繪色、虛實結合、遠近高低;仰視、俯視、平視;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
考綱要求:分析作品體裁的基本特徵和主要表現手法(能力等級:分析綜合C)
注意散文耐亂運用記敘、描寫、議論、抒情手法的靈活性;注意小說中人物、情節、環境構成的形象世界;注意詩歌的意象和美感;注意戲劇中矛盾沖螞橡突的.設置。
知識回顧:
(一)分析作品體裁的基本特徵
一、散文
1、散文基本特徵:
(1),情感濃烈昌物檔,選村廣泛(富有抒情性,形散神不散);
(2),真實自然,富於美感(寫真人真事,可以藝術加工,表達方式多樣);
(3),以小見大,紙短韻長(哲理性)。
2、分類(據內容和性質分)
⑴敘事散文(以寫人記事為主的散文)
對人和事物進行具體描繪和敘述,表現作者的認識和感受,帶有濃厚的抒情成分。側重於從敘述人物和事件的發展變化過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質,具有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因素,從一個角度選取題材,表現作者的思想感情。如魯迅的《藤野先生》和吳伯蕭的《記一輛紡車》、魯迅的《五猖會》。
⑵寫景散文(以描繪景物為主的文章)
描寫景物的同時抒發感情。採用的方式,或是借景抒情,或是寓情於景。
寫景散文一般都能抓住景物的特徵,按照空間的轉換為順序,運用移步換景的方法,把觀察點的變化交代得清清楚楚。
對景物加以生動得描繪,可以起到下列的作用:①交代背景②渲染氣氛③烘託人物思想感情④鋪墊情節⑤更好地表現主題,如老舍的《想北平》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⑶抒情散文(注重表現作者的思想感受,抒發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
有對具體事物的記敘和描繪,沒有貫穿全篇的情節,強烈的抒情性為其突出特點。它或者直抒胸臆,或者觸景生情,洋溢著濃烈的詩情畫意,。
抒情散文感情真摯,語言生動,常常運用象徵和比擬的手法,把思想寓於形象之中,因而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如陸蠡的《囚綠記》、周國平的《面對苦難》
二、小說
小說是一種以人物形象的創造為中心的敘事性文學樣式,人物、情節和環境是小說的三要素。
小說的基本特徵:
一,性格刻畫豐富、細致;
二,情節構造完整、復雜;
三,環境描寫具體、生動。
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肖像描寫心理描寫行動描寫語言描寫環境描寫正面描寫側面描寫
情節: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敘述方式:第一人稱第三人稱
環境:自然環境(烘托氣氛、表現人物感情)和社會環境(時代背景)
(二)分析作品主要表現手法
從高考試題來看,對表達技巧的考查不但要求學生判斷某種表達技巧是什麼,而且要求賞析其表達的作用。
一、敘述人稱
1.第一人稱:敘述親切自然,能自由地表達思想感情,給讀者以真實生動之感。
2.第二人稱:增強文章的抒情性和親切感,便於感情交流。
3.第三人稱:能比較直接客觀地展現豐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反映現實比較靈活自由。
二、敘述方式
1.順敘:能按某一順序(時間或空間)較清楚地進行記敘。
2.倒敘:造成懸念,引人入勝。
3.插敘:對主要情節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鋪墊照應,補充說明,使情節更加完整,結構更加嚴密,內容更加充實豐滿。
4.補敘:對上文內容加以補充解釋,對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敘:俗稱花開兩枝,各表一朵,(指敘述兩件或多件同時發生的事)使頭緒清楚,照應得體。
Ⅲ 魯迅的小說為什麼採用對比的手法刻畫人物形象
一、魯迅的《故鄉》採用對比手法來刻畫人物。
1、表現方式
《故鄉》通篇採用了對比藝術,把人物刻畫同景物描寫巧妙的穿插、溶匯在一起,使整個作品構成一幅色調十分和諧、鮮明的圖畫。這篇小說通篇採用對比的藝術手法,主要體現在人物形象的塑造、結構的安排上。
閏土前後對比:從前的閏土「紫色的圓臉,頭戴一頂小氈帽,頸上套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現在的閏土:「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圓臉,已經變作灰黃,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皺紋……手裡提著一個紙包和一支長煙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記得的紅活圓實的手,卻又粗又笨而且開裂,像是松樹皮了。」
楊二嫂的前後對比:從前的楊二嫂是「豆腐西施」, 臉上「是擦著白粉,顴骨沒有這么高,嘴唇也沒有這么薄,而且終日坐著」;現在的楊二嫂「卻見一個凸顴骨,薄嘴唇,五十歲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兩手搭在髀間,沒有系裙,張著兩腳,正像一個畫圖儀器里細腳伶仃的圓規。」
2、對比的特點
(1)首先,《故鄉》的對比是用純一色的白描手法來體現的。作者的語言精確樸素, 不加烘托,描畫出鮮明生動的形象。通過閏土和楊二嫂人物形象的直接描寫,從而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後農村破產、農民痛苦生活的現實。
(2)其次,《故鄉》的藝術對比中, 滲透著濃郁的詩情。作者對故鄉、對勞動人民的真摯的熱愛,都熔鑄在作品裡。
(3)再次,《故鄉》的藝術對比里, 蘊藏著深沉的人生哲理。
二、《故鄉》簡介
《故鄉》是現代文學家魯迅於1921年創作的一篇短篇小說。小說以「我」回故鄉的活動為線索,按照「回故鄉」——「在故鄉」——「離故鄉」的情節安排。
文章依據「我」的所見所聞所憶所感,著重描寫了閏土和楊二嫂的人物形象,從而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後農村破產、農民痛苦生活的現實;同時深刻指出了由於受封建社會傳統觀念的影響,勞苦大眾所受的精神上的束縛,造成人與人之間的冷漠、隔膜,表達了作者對現實的強烈不滿和改造舊社會、創造新生活的強烈願望。
Ⅳ 變色龍這是一篇諷刺小說結合課文具體內容說說這篇小說是如何進行對比.誇張等藝
作者在文中中四次寫了奧楚蔑洛夫的大衣,通過對「脫大衣」與「穿大衣」的細節描寫,揭示其誠惶誠恐的心態。他面對將軍家的狗,如同面對將軍,惟恐照顧不周,殷勤不夠;衣服成了他出爾反爾的遮掩之物,是他「變色」的最好工具。
面對小百姓時,奧楚蔑洛夫的大衣似乎威風八面、作威作福的象徵,穿著這大衣,就有了藉助的權力,可以對小百姓凶橫霸道;對位高權重者奧楚蔑洛夫的大衣又成了權力的衛道士,極力袒護那些位高權重者。契訶夫通過「大衣」細節的設置,出神入畫的刻畫了奧楚蔑洛夫的內心。
奧楚蔑洛夫的語言又是多變的,對不同的對象可以說不同的話;對同一對象說不同的話,語言明快,其隨心所欲、見風使舵的技巧可說是純熟無比,顯示出官場「老油子」的心態,更表現出他是沙皇忠實走狗。
(4)小說對比閱讀寫作手法擴展閱讀:
作品鑒賞
《變色龍》中的對話描寫,以奧楚蔑洛夫為中心,可以分為五組:奧楚蔑洛夫與赫留金的對話描寫,奧楚蔑洛夫與圍觀群眾的對話描寫,奧楚蔑洛夫與助手的對話描寫,奧楚蔑洛夫與將軍家廚師普洛柯爾的對話描寫,奧楚蔑洛夫與小獵狗的對話描寫。
契訶夫通過這五組對話描寫,一方面起到推動情節發展的作用,另一方面充分展示了《變色龍》中涉及到的人物的性格,揭示了奧楚蔑洛夫及周圍眾人的心理。
奧楚蔑洛夫對不同的說話對象採取不同的態度,其對話內容有時是漸變的,有時卻是突變的;對人如此,對狗亦如此。漸變時靠「脫加」或「穿大衣」的動作過渡,突變時乾脆、果斷,直接用語言和面部表情顯現。
Ⅳ 小說的表現手法有哪些
小說的表現手法:
1、象徵:象徵手法是根據事物之間的某種聯系,藉助某人某物的具體形象(象徵體),以表現某種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遠,含蓄深刻。
2、襯托: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類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別的事物作陪襯,這種「烘雲托月」的手法叫襯托。運用襯托手法,能突出主體,或渲染主體,使主體事物的特徵更加鮮明突出。分為兩類:正襯和反襯。
3、對比:把兩個相反、相對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對的兩個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說明。作用:突出對比物的鮮明特徵,增強文章感染力,彰顯主題。
4、懸念:提出懸而未決的矛盾,引起讀者注意。作用:激發閱讀興趣,引發下文情節,推動情節發展。
5、照應:對後文對前文的內容作補充或加深,前文對將出現的內容作暗示,前後呼應,使結構嚴謹,中心突出。
6、突轉:也稱陡轉、突變,指劇情向相反方面的突然變化,即由逆境轉入順境,或由順境轉入逆境。它是通過人物命運與內心感情的根本轉變來加強戲劇性的一種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