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二十八宿具體指哪些有什麼用
二十八宿
[解釋]
中國古代天文學家把天空中可見的星分成二十八組,叫二十八宿,東南西北四方各七宿。東方蒼龍七宿是角、亢、氐、房、心、尾、萁;北方玄武七宿是斗、牛、女、虛、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是奎、婁、胃、昴、畢、觜、參;南方朱雀七宿是井、鬼、柳、星、張、翼、軫。印度、波斯、阿拉伯人古代也有類似中國二十八宿的說法。
中國古代為了認識星辰和觀測天象,把天上的恆星幾個一組,每組合定一個名稱,這樣的恆星組合稱為星官。各個星官所包含的星數多寡不等,少到一個,多到幾十個,所佔的天區范圍也各不相同。在眾多的星官中,有31個佔有很重要的地位,這就是三垣二十八宿。在唐代,三垣二十八宿發展成為中國古代的星空劃分體系,類似現代天文學中的星座。
三垣 指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紫微垣包括北天極附近的天區,大體相當於拱極星區;太微垣包括室女、後發、獅子等星座的一部分;天市垣包括蛇夫、武仙、巨蛇、天鷹等星座的一部分。
二十八宿又稱為二十八星或二十八舍。最初是古人為比較日、月、金、木 水、火、土的運動而選擇的二十八個星官,作為觀測時的標記。「宿」的意思和黃道十二宮的「宮」類似,表示日月五星所在的位置。到了唐代,二十八宿成為二十八個天區的主體,這些天區仍以二十八宿的名稱為名稱,和三垣的情況不同,作為天區,二十八宿主要是為了區劃星官的歸屬。二十八宿從角宿開始,自西向東排列,與日、月視運動的方向相同。
東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萁;北方七宿:斗、牛、女、虛、危、室(營室)、壁(東壁);西方七宿:奎、婁、胃、昴、畢、觜、參;南方七宿:井(東井)、鬼(輿鬼)、柳、星(七星)、張、翼、軫。此外還有貼近這些星官與它們關系密切的一些星官,如墳墓、離宮、附耳、伐、鉞、積屍、右轄、左轄、長沙、神宮等,分別附屬於房、危、室、畢、參、井、鬼、軫、尾等宿內,稱為輔官或輔座。
唐代的二十八宿包括輔官或輔座星在內總共有星183顆。
二十八宿釋名
古人將黃道附近的星空劃分成若干個區域,稱之為二十八宿,又將這二十八宿按方位及季節和四象聯系起來。張衡在《靈憲》中有一番描述:「蒼龍連蜷於左,白虎猛據於右,朱雀奮翼於前,靈龜圈首於後。」下面結合二十八宿在天空中的位置對宿名作一介紹。
二十八宿按東北西南四個方位分作四組,每組七宿,分別與四種顏色、五種四組動物形象相匹配,叫做四象或四陸,對應關系如下:東方蒼龍,青色;北方玄武,黑色;西方白虎,白色;南方朱雀,紅色。
東方七宿
1 東官青龍
東方七宿包括:角,亢,氐,房,心,尾,箕。
角,就是龍角。在現代的星座組織系統中,角宿屬於室女座,其中較亮的角宿一和角宿二分別是一等和三等星,現代稱它們為室女alpha及室女zeta。黃道就在這兩顆星之間穿過,因此日月和行星常會在這兩顆星附近經過,古籍上稱角二星為天關或天門,也是這個原因。
亢,就是龍的咽喉。《爾雅 釋鳥》上雲:「亢,鳥嚨」,注稱:「亢即咽,俗作吭。」亢宿也屬於室女座,但較角宿小,其中的星也較暗弱,多為四等以下。南京地區四月下旬,室女座在晚上9時前後位於東南方的半空中。
氐,《說文》:「氐,至也;從氏,下著-,-,地也。」。《爾雅 釋天》:「天根,氐也。」注稱:「角,亢下系於氐,若木之有根。」因此氐可理解為龍的前足。氐宿屬於天秤座,其中的氐宿一(天秤sigma),氐宿三(天秤beta)和氐宿四(天秤alpha)都是二至三等的較亮星,這三顆星構成了一個等腰三角形,頂點的氐宿四就落在黃道上。
房是胸房。《史記 天官書》:「房為府,天駟也。」府通腑。《爾雅 釋天》:「天駟,房也。」注稱:「龍為天馬,故房四星謂之天駟。」房宿屬於天蠍座,房四星就是蠍子的頭,它們都是二,三等的較亮星(天蠍beta,delta,pi,rho)。
心是龍心。心星,即著名的心宿二(天蠍alpha),古代稱之為火,大火,或商星。它是一顆紅巨星,呈紅色,是一等星。心宿也屬於天蠍座,心宿三星組成了蠍子的軀干。
尾即龍尾,《左傳》:「童謠雲『丙之晨,龍尾伏辰』」,注稱:「龍尾者,尾星也。日月之會曰辰,日在尾,故尾星伏不見。」尾宿也屬於天蠍座,正是蠍子的尾巴,由八九顆較亮的星組成,其中位於蠍子尾巴尖端的天蠍lambda亮於二等。
箕,顧名思義,其形像簸箕。《詩 小雅》:「維南有箕,不可以簸揚。」指的便是它。箕宿屬於人馬座,箕宿四星(人馬gamma,delta,epsilon,eta)組成一個四邊形,形狀有如簸箕。在南京地區,以上的氐房心尾箕五宿,凌晨時相繼出現在南方的半空中。
西方七宿
2 西官白虎
西方七宿包括:奎,婁,胃,昴,畢,參,觜。
奎,《說文》:「兩髀之間」,《廣雅》:「胯,奎也。」奎宿十六星,左右兩半正如兩髀的形狀。《步天歌》中則把奎宿描述成:「腰細頭尖似破鞋,一十六星繞鞋生。」奎宿一至九屬於仙女座,奎宿十至十六屬於雙魚座。這十六星多數是四、五等的暗星,其中最亮的奎宿九(仙女beta)是二等星。在奎宿七上方(也就是奎宿這只鞋子的鞋尖附近)有一視星等四等左右的亮斑,這就是著名的仙女座星雲(M31)。
婁,通摟。摟,《說文》:「曳聚也」,《集韻》:「曳也,通作婁」,《公羊》:「牛馬維婁」,注稱:「系馬曰維,系牛曰婁。」《史記 天官書》:「婁為聚眾。」古代的天文典籍中把婁宿視為主管牧養犧牲或興兵聚眾的地方。婁宿三星屬於白羊座(白羊alpha,beta,gamma),其中最亮的婁宿三(白羊alpha)是二等星。婁宿位於白道(月亮的運行軌跡)和黃道的交點附近。
胃,《釋名》:「胃,圍也,圍受食物也。」《史記 天官書》:「胃為天倉。」胃宿三星屬於白羊座(白羊delta,zeta,63),均是四、五等的小星。
昴,《史記 天官書》:「昴曰髦頭」,髦,《說文》:「發也」。昴又稱為留,留有簇聚、團屬之意,例如:果實多子而團聚的稱為榴,因病變血液積聚而生的稱為瘤。昴宿正是由一團小星組成的,目力好的人能分辨出七顆來,希臘神話中稱它們為「七姐妹(Pleiades)」。古人用昴宿來定四時,《尚書 堯典》:「日短星昴,以正仲冬」,是指如果日落時看到昴宿出現在中天,就可以知道冬至到了。昴宿屬於金牛座,由一團小星簇聚在一起的便是它了。
畢,《儀禮》:「宗人執畢先入」,注稱:「畢狀如乂」。《詩 小雅》:「有捄天畢」,朱熹註:「天畢,畢星也,狀如掩兔之畢」。畢宿八星屬於金牛座,它的形狀有如一把小叉子,也像是英文字母Y。《西步天歌》:「畢宿八星如小網,左角一珠光獨朗。」這左角的一顆亮星是畢宿五(金牛alpha),一等星。《史記 天官書》上說:「昴畢間為天街」,是指日月行星常經過這里,目前水星正位於這兩個星宿之間。《詩經》稱:「月離於畢,俾滂沱矣」。是指月亮經過畢宿時雨季來臨。
參,參宿在西方稱為獵戶座,這兩個名字在中外都是響當當的。《西步天歌》:「參宿七星明燭宵,兩肩兩足三為腰」。參宿在夜空中的奪目程度由此可見一斑。從冬季到次年的初夏,參宿都是夜空中最醒目的一個星座。參宿一,二,三(獵戶delta,epsilon,zeta)組成了獵人的腰帶。《唐風》:「三星,參也。」參是象形的寫法,象徵了腰帶三星。《左傳》上載:「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閼伯,季曰實沈,居於曠林,不相能也。日尋干戈,以相征討。後帝不臧,遷閼伯於商丘,主辰。商人是因,故辰為商星。遷實沈於大夏,主參。」辰即心宿,參宿一和心宿二的赤經相差約180度,同一地方的人們不能在同一時間看到它們,因此民間有「參商不相見」的說法。參宿四(獵戶alpha)是獵人的右肩,參宿五(獵戶gamma)是左肩,參宿六(獵戶kappa)是右足,參宿七(獵戶beta)是左足,它們都是亮星。
觜,《說文》:「鴟奮頭上角觜也「,注稱:「凡羽族之咮銳,故鳥咮曰觜。」觜宿三小星位於參宿兩肩上方,形狀可與角狀的鳥嘴相聯系,故名。
北方七宿
3 北官玄武
北方七宿包括:斗,牛,女,虛,危,室,壁。
斗,也稱南斗。與北斗七星一樣,南斗六星在天空中的形狀也很像斗,故名,但南斗的范圍和亮度較之北斗則有所不及了。斗宿與東方七宿中的箕宿同屬於人馬座,黃道就從斗把子的斗宿二(人馬lambda)和斗宿三(人馬mu)之間穿過。冬至點目前位於這二顆星中點右五度處。
牛,古稱牽牛;女,古稱婺女或須女。一說牛宿和女宿的名字是從牛郎和織女二星轉移而來。古詩「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中的牽牛指的便是河鼓三星(河鼓二即牛郎)。1978年在湖北隨縣發掘出戰國早期的曾侯乙墓,出土文物中有一個漆箱,其箱蓋上以篆文書有二十八宿的名稱,其中牛,女二宿寫作牽牛和婺女,可見這兩宿的名字由來已久,不一定是從牛郎和織女二星轉變而來的。牛,女二宿均是不甚顯著的星宿。牛宿中牛宿一
(摩羯beta)和牛宿二(摩羯alpha)是三等星,余者皆為五、六等星。
女宿中更是只有最亮的女宿一(寶瓶epsilon)為四等星。從織女向牛郎作一假想的連線,並延長約一倍的距離,便可找到牛宿。女宿一位於牛宿二星之左。在五月上旬的南京,可以在日出前南方的半空中找到這二宿。《禮記 月令》中雲:「孟夏之月。。。旦婺女中。」就是指如果黎明時看到女宿在南方中天的位置,便曉得初夏來臨了。
虛,《說文》:「丘謂之虛。」古代的城邑,往往是丘居的,在城邑毀滅後,丘就改稱為墟。虛位於北官的中央,《爾雅 釋天》:「玄枵,虛也。」注稱:「虛在正北,北方色黑,枵之言耗,耗亦虛意。」因此虛有大丘,故地及虛耗的意思。虛宿在遠古時即已相當著名,成書於周代的《尚書 堯典》中記載的四仲中星里就有虛宿,「宵中星虛,以殷仲秋。」彼時虛宿在秋分前後的傍晚出現在南方中天。從牛宿二向女宿一作假想的連線,並延長約一倍半,所碰到的一顆三等星便是虛宿一,它也屬於寶瓶座(寶瓶beta),虛宿二在虛宿一上方,是四等星,屬於小馬座(小馬alpha)。
危,是屋棟之上的意思。《史記索隱》中引《禮記》稱:「中屋履危,蓋升屋以避兵也。」《史記 天官書》:「危為蓋屋。」《晉書 天文志》:「危三星,主天府市架屋。」危三星包括危宿一(寶瓶alpha),危宿二(飛馬theta)和危宿三(飛馬epsilon),均為二、三等星。這三星的形狀就有如一個尖屋頂。
室和壁是相連的兩宿,古有營室,東壁之稱。營室原為四星,成四方形,有東壁,西壁各兩星,正如宮室之象。《周官 梓人》:「龜蛇四游,以象營室也。」其後東壁從營室中分出,成為了室,壁兩宿。曾侯乙墓漆箱蓋上稱這兩宿為西縈與東縈。東壁,西壁四星,就是著名的飛馬座四邊形。室宿一(飛馬alpha)和室宿二(飛馬beta)是西壁,也稱為定,《詩 ?#123;風》:「定之方中,作於楚宮。」春秋時期室宿在秋末冬初的傍晚出現在南方中天,此時是農閑時節,人們利用這段時間建造房屋為冬天作準備,因此有營室之稱。壁宿一(飛馬gamma)和壁宿二(仙女alpha)是東壁,這二星的
Ⅱ 尼古拉特斯拉真的很神嗎
特斯拉:從無線電能傳輸到粒子武器特斯拉一生發明無數,最華彩的樂章是交流輸電系統和無線電的發明,由他設計完成的尼亞加拉水電站帶領美國進入了真正的電氣時代。不僅如此,他也拍攝了世界第一張X射線照片,發明了第一台無線控機器、發動機火花塞、霓虹燈等等。同時他還預言:未來人類將用天線接收太陽能,通過電能控制天氣變化,所有國家都將納入全球廣播系統(有人說這是互聯網模型)——可謂是真正的「預言帝」[6]。雖然特斯拉成就非凡,他最終的夢想——全球無線電能傳輸卻遭到了失敗,導致他晚年的落魄,留下了無盡的傳說。
、特斯拉線圈特斯拉線圈是無線輸電實驗設備的基礎。這種諧振變壓器電路是特斯拉在1891年發明的[7],可以生成高壓低電流的高頻交流電。特斯拉線圈通常包括兩組(或是三組)耦合諧振電路,通過初級的諧振電路向變壓器次級傳遞能量。也就是說,交流電源先通過高壓變壓器給電容充電,當電容電壓達到放電器的放電閾值時,放電器打火,高壓電容和初級線圈形成高頻振盪器,向次級傳送能量。特斯拉正是利用它製造了大名鼎鼎的人工閃電和無線通信設備。特斯拉線圈原理圖 2、無線能量傳輸特斯拉在雷雨中得到了靈感,發現閃電就是一種電能的無線傳輸,於是他希望利用人造閃電來實現全球無線電能傳輸的夢想。他改進了特斯拉線圈,發明了放大發射機。這是一種空氣芯多級諧振的變壓器,可以產生極高的電壓。空氣在高壓作用下電離成為導體,在發送和接收的兩個導體間形成人工閃電,從而輸送電能。 1893年在哥倫比亞世博會上,特斯拉展示了他的無線磷光照明燈,沒有任何導線鏈接的燈泡神奇地發出了光芒,震撼了所有在場的觀眾[8]。後來,特斯拉先後在科羅拉多斯普林斯和沃登克里弗建設高塔,並在長島點亮了25英里(約40千米)外的氖氣探照明燈。但無線傳輸終究有很難跨越的鴻溝,因為無線能量傳輸的對象是電能而不是電信號。無線電波的彌散對於無線通信並非壞事,但給無線輸電帶來很大的困難——隨著空間距離增大,電能傳輸會迅速衰減,傳輸效率無法得到保證。雖然高塔並沒有實現特斯拉的全球輸電設想,卻啟發他提出了粒子束武器的概念。
粒子武器沃登克里弗塔曾被美國媒體稱為「百萬美元的廢物」。但事實上,如果把地球電離層看做線圈,全球傳輸並非不可能,只是存在效率問題。如今美國軍方的主動極光工程(HAARP),通過巨大的天線陣列向電離層發出高頻電波,激發部分電離層,以研究電離層在發展無線電通訊增強技術和監視技術的潛力[9],就來源於特斯拉的設想。不過,說到讓特斯拉披上神棍外衣的發明,那就非遠距打擊(teleforce)莫屬。這是一種帶電粒子束發射器,最初發表在1934年7月11日的《紐約太陽報》和《紐約時代周刊》上[10]。它由特斯拉線圈和特製開放性真空管組成,根據特斯拉的設想,它可以把液態的鎢或汞粒子加速到音速的48倍,通過靜電斥力把粒子定向射出。遠距打擊(teleforce)原理圖雖然特斯拉提出的概念極度超前地預言了如今的粒子武器,但它一直是一種設想,沒有直接證據證明這種設備真的存在過。他曾向自己的祖國前南斯拉夫推銷這種發明,提出了建設死亡射線設備的地點,後來又為美國國防部和英國做出了方案[11],但都沒有得到採用。最終成為了情報局的收藏品。 破解謠言在了解了特斯拉和他的沃登克里弗塔以後,我們可以發現,將通古斯大爆炸和特斯拉聯系起來,更多的是生拉硬拽。 1、1908年的沃登克里弗塔首先,1908年,也就是通古斯爆發的當年,沃登克里弗塔已基本停用,很難進行大規模的實驗。特斯拉的研究資金主要來源於摩根對其發展全球廣播系統的贊助和特斯拉的交流電機專利(摩根是美國近代金融史上最著名的金融巨頭,曾經擁有影響美國經濟的實力,泰坦尼克號就是由他的財團出資修建)。1901年,馬可尼的無線電設備實現跨洋傳送,對特斯拉的全球廣播系統研究造成很大的打擊。由於不堪承受巨額的電費和看似無底的投資,摩根於1904年撤出了資金。1905年,特斯拉的交流電機專利也到期了,特斯拉再也無力負擔沃登克里弗塔的費用。到1906年,實驗室的員工全部撤出,沃登克里弗塔基本停用。 2、電能真的能到達通古斯嗎?懷疑特斯拉導致通古斯大爆炸的「證據」之一是:通古斯所在緯度與特斯拉的電塔所在緯度相同。但實際上,電塔建造地紐約長島和科羅拉多與通古斯在緯度上並不接近。此外,遠距離無線電力傳輸的定向性很差,所以利用它實現遠距離精確打擊很困難,而且由於無線電能傳輸的彌散性,以當時的技術水平,即使沃登克里弗塔曾瞄準通古斯發射過高聚能電磁波,也無法以可觀的能量到達遠在一萬千米以外的俄羅斯。 通古斯大爆炸的科學探索盡管特斯拉的實驗幾乎不可能造成通古斯爆炸,但科學界至今仍未確定通古斯大爆炸的原因。不過,對岩土成分的研究為答案的破解帶來了曙光。 1997年,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侯泉林、馬配學,通過對通古斯地區的沉積層樣品分析發現樣本中元素異常,以此推測是地外物質增加引起的,很可能是隕石撞擊造成[12]。 2007年6月,博洛尼亞大學的科學家發現通古斯附近的切科湖可能是由爆炸時的隕石碎片撞擊形成。在1961年,有科學家對該湖進行了考察,認為湖床的地質年齡在5000年以上[13]。但最近的研究發現,只有1米左右的湖床是正常沉積層,湖床的真正年齡應在100年左右[14],同時湖床的圓錐形也與隕石坑相符。博洛尼亞大學的網站上發布了這些科學家的結論:「靠近通古斯大爆炸震源中心的切科湖,有可能是天體碎片形成的隕石坑。」他們研究了湖床中的成分,認為湖泊的形成時間應該在1908年左右[15]。目前研究仍在進行中,如果能得到湖中深層土芯的樣本,也許這個百年之謎就會揭開。 結論無疑,特斯拉是一位偉大的發明家,他的許多發明改變和影響著這個世界。我們對他的生平事跡了解太少,這就更需要有能真實反映特斯拉其人其事的作品,那些充斥著偽科學的所謂「紀錄片」,還是退散吧!
遠距打擊(teleforce)原理圖雖然特斯拉提出的概念極度超前地預言了如今的粒子武器,但它一直是一種設想,沒有直接證據證明這種設備真的存在過。他曾向自己的祖國前南斯拉夫推銷這種發明,提出了建設死亡射線設備的地點,後來又為美國國防部和英國做出了方案[11],但都沒有得到採用。最終成為了情報局的收藏品。 破解謠言在了解了特斯拉和他的沃登克里弗塔以後,我們可以發現,將通古斯大爆炸和特斯拉聯系起來,更多的是生拉硬拽。 1、1908年的沃登克里弗塔首先,1908年,也就是通古斯爆發的當年,沃登克里弗塔已基本停用,很難進行大規模的實驗。特斯拉的研究資金主要來源於摩根對其發展全球廣播系統的贊助和特斯拉的交流電機專利(摩根是美國近代金融史上最著名的金融巨頭,曾經擁有影響美國經濟的實力,泰坦尼克號就是由他的財團出資修建)。1901年,馬可尼的無線電設備實現跨洋傳送,對特斯拉的全球廣播系統研究造成很大的打擊。由於不堪承受巨額的電費和看似無底的投資,摩根於1904年撤出了資金。1905年,特斯拉的交流電機專利也到期了,特斯拉再也無力負擔沃登克里弗塔的費用。到1906年,實驗室的員工全部撤出,沃登克里弗塔基本停用。 2、電能真的能到達通古斯嗎?懷疑特斯拉導致通古斯大爆炸的「證據」之一是:通古斯所在緯度與特斯拉的電塔所在緯度相同。但實際上,電塔建造地紐約長島和科羅拉多與通古斯在緯度上並不接近。此外,遠距離無線電力傳輸的定向性很差,所以利用它實現遠距離精確打擊很困難,而且由於無線電能傳輸的彌散性,以當時的技術水平,即使沃登克里弗塔曾瞄準通古斯發射過高聚能電磁波,也無法以可觀的能量到達遠在一萬千米以外的俄羅斯。 通古斯大爆炸的科學探索盡管特斯拉的實驗幾乎不可能造成通古斯爆炸,但科學界至今仍未確定通古斯大爆炸的原因。不過,對岩土成分的研究為答案的破解帶來了曙光。 1997年,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侯泉林、馬配學,通過對通古斯地區的沉積層樣品分析發現樣本中元素異常,以此推測是地外物質增加引起的,很可能是隕石撞擊造成[12]。 2007年6月,博洛尼亞大學的科學家發現通古斯附近的切科湖可能是由爆炸時的隕石碎片撞擊形成。在1961年,有科學家對該湖進行了考察,認為湖床的地質年齡在5000年以上[13]。但最近的研究發現,只有1米左右的湖床是正常沉積層,湖床的真正年齡應在100年左右[14],同時湖床的圓錐形也與隕石坑相符。博洛尼亞大學的網站上發布了這些科學家的結論:「靠近通古斯大爆炸震源中心的切科湖,有可能是天體碎片形成的隕石坑。」他們研究了湖床中的成分,認為湖泊的形成時間應該在1908年左右[15]。目前研究仍在進行中,如果能得到湖中深層土芯的樣本,也許這個百年之謎就會揭開。 結論無疑,特斯拉是一位偉大的發明家,他的許多發明改變和影響著這個世界。我們對他的生平事跡了解太少,這就更需要有能真實反映特斯拉其人其事的作品,那些充斥著偽科學的所謂「紀錄片」,還是退散吧!
隨著這兩年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在國內突然走紅,無論網路還是紙媒,正越來越多地出現這位發明家的名字。去年,甚至連青春文學雜志《獨唱團》里,居然也刊登了一篇關於其生平事跡的問答。
然而,特斯拉到底是誰,其科學貢獻究竟如何?這卻是一個極有趣的問題。若有人在三年前問起,我大概會說,在國內,這是最被低估的科技界人物之一,應該更多地宣傳他的事跡。但誰能料到,僅僅三年之後,特斯拉竟已咸魚翻身,風頭可謂一時無兩。如今,至少在網路上,對其的評價早已是矯枉過正。按照目前的趨勢下去,不用多久,這位出生於塞爾維亞的發明家便要從「國內最被低估」變成「國內最被高估」的科學形象了,而且大概「沒有之一」。這不免叫人有些哭笑不得。
當然,必須承認,即使在今天,對於大多數國人來說,特斯拉仍然是一個比較陌生的名字。比起家喻戶曉的發明大王愛迪生,特斯拉作為那個時代的另一位偉大發明家,其名氣顯然還是要遠遠遜於前者。很少有人知道,兩人之間曾經進行過一場「電流大戰」,而最終特斯拉的交流電戰勝了愛迪生的直流電,成了如今電力供應的主流方式。除此之外,特斯拉還在無線電、X射線、遙控機械等領域都有過不小的成就,是電氣工程歷史上一位堪稱偉大的人物。為了表彰特斯拉在電磁領域的成就,1960年,國際計量大會宣布把他的名字作為磁感應強度的基本單位(T)。
但另一方面,關於特斯拉的種種神奇故事也開始流傳得越來越廣,越來越玄。由於這位發明家的生平極富傳奇,而他的一些設想確實天馬行空,又籠罩著許多神秘的色彩,再加上各種媒體和一些傳記作者的胡亂吹噓,種種因素合在一起,便使得特斯拉成了各種科幻小說、傳奇漫畫、懸疑電影最喜愛的題材。1995年,一位英國作家在其小說《致命魔術》中提到了特斯拉,描寫其發明的機器能把一位魔術師復製成兩個人,從而完成「瞬移」的魔術。2006年,大導演克里斯托弗·諾蘭將其翻拍為同名電影,上映後取得了很高的評價,至今仍排在IMDB網站上的前一百位之中。
這些「神話」若僅僅是娛樂起見,其實也無傷大雅。但不可避免的是,隨著特斯拉名氣的提升,各種現代巫師、陰謀論者、偽科學家、外星人愛好者、東方神秘主義大師、特異功能分子等也都隨之紛紛而來,人人都想將特斯拉作為宣傳工具,這就使得其本來面目被攪得更加亂七八糟,幾乎無從辨識了。
2007年,一位俄國自由作家兼編導維塔利·普拉夫迪夫切夫拍攝了一部「紀錄片」,片名叫《特斯拉:世界之王》。這部影片的內容可謂以上旁門左道學說之集大成者,其中心思想是:特斯拉有神奇的特異功能,不但能「內視」,還能預見未來。他發現宇宙是個「智能的有機生命體」,當與其中某個平行宇宙發生「共振」的時候,就能接收到其中「信息庫」的信息。由此,他發明了各種先進的武器,如遙控魚雷、懸浮飛碟、導航飛彈、星球防禦系統等等,因為這些武器的威力太過強大,一旦擁有後根本就「打不起來」,於是他想將其賣給美、英、德、蘇各國,從根本上「消除戰爭」。其中,最神奇的一種武器是所謂的「死光」,當特斯拉將他的裝置開動進行實驗時,竟導致了半個地球之外的毀滅,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通古斯大爆炸」。這一發明的先進程度,直到今天我們都望塵莫及,但可惜因為FBI在其死後抄走了他的許多手稿資料,個中詳情我們如今已經無法知曉…… 憑良心說,普氏的想像力也算是相當豐富,但只要稍具科學頭腦的人就該明白,這究竟是什麼類型的片子。再看看此人其他作品,其中包括《第三帝國的飛碟》(內容一望可知)、《三大洋之謎》(講述海底鬼怪的故事)、《月球秘密區》(講述阿波羅登月後發現外星人的故事),等等。而拍完《特斯拉》一片後,去年此人又就該題材拍了一部姊妹篇《通古斯入侵一百年》,其中說法卻又變成了特斯拉拯救地球。至於今年,這位普大叔又隆重推出新作,叫做《小心鏡子》,講述的則是從鏡子中看到過去未來多個世界的事情……
不問可知,此人顯然對特異功能、外星生命、歷史之謎、陰謀論等話題特別感興趣。放在國內,估計也就是個《奧秘》、《飛碟探索》雜志的忠實讀者,若放到歐美專攻寫作,說不定倒能像丹尼肯、漢考克之流一樣,寫出幾本《眾神之車》、《上帝的指紋》來,做個「另類科學讀物」的暢銷作家,也不算屈才。
估計這位大叔本來也就是自娛自樂一番,但他怎麼也沒想到,其作品於2007年在俄羅斯電視上放映後,很快被人翻譯並放到了視頻網站上,結果不知被央視的哪位編導瞧見了,而且想必對其中的「歷史真相」頗有「恍然大悟」之感。結果這位編導一拍腦袋,便決定將其原封不動地編譯過來,放到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播出。如此一來,這部「巨作」竟然就此走出俄羅斯的國門,堂而皇之地在央視十套上演了。這便是2009年6月《人物》欄目播出的兩集紀錄片《科學超人尼古拉·特斯拉》(因為原片不夠長,為湊夠上下兩集的時間,編導還在其中插入了不少由PBS製作的另一個特斯拉紀錄片,不過篇幅僅佔30%左右)。
幾乎可以肯定,如今國內的「特斯拉熱」,至少有80%都要歸功於這部荒誕不經的「紀錄片」。以其播放時間2009年6月為分水嶺,在此之前,「特斯拉」作為關鍵詞,在網路指數圖上數據幾乎全部為零,而之後,則頓時成為關注熱點,搜索率節節攀升。同樣,在此之前,網路特斯拉貼吧帖子不到十個,如今已經快要接近兩千個。而在所有包含「特斯拉」字樣的四萬多個貼吧帖子中,至少有90%是在這個時間之後出現的。
此片播出後不久,7月10日,正逢特斯拉生日,Google應景地將其主頁改成了特斯拉線圈和閃電的樣子,這也多少助長了一些特斯拉的人氣。但毫無疑問,很大程度上,正是央視的這個紀錄片,使特斯拉突然從默默無聞變成了許多中國人的「偶像」。此片內容之離奇,幾乎已經到了不可思議的程度,恐怕也正因如此,它才受到如此巨大的關注吧?
想想也是,任何人如果打開堂堂的央視科教頻道,聽見「專家」信誓旦旦地宣稱學界已經公認,一個人可以「進入其他的空間和時代旅行」、「可以運用腦力改變數千公里外水的物理性質」、「大腦能改變電子的行為」、「宇宙空間中存在著一個神秘的資料庫」、「每個電磁粒子都是帶有智能的生命」的時候,有誰會不驚訝呢?再好奇地看下去,原來特斯拉還能隨意地製造球形閃電,能夠製造地震,甚至把地球劈成兩半。他還預言了泰坦尼克號的沉沒,准確預言了一戰和二戰的時間,製造了通古斯大爆炸……不難理解,為何從那時起,特斯拉突然變成了許多人崇拜的「大神」和「教主」,他不但被神化,而且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更被「神棍化」了。
其實,同樣是「揭秘」,相比丹尼肯等人的「嚴肅認真」,這位普大叔的創作態度真是遠遠不如。前者在論證遠古外星人、史前文明之類命題時,雖然聯想不免豐富、邏輯不免松垮,但不管怎麼樣,好歹基本論據是真實存在、大致靠譜的(誤信、輕信者另說)。至少能做到在「公認的事實」上努力自圓其說。而普大叔的系列作品最讓人喪氣的地方,就在於他壓根不肯費心研究一下史實,除了照抄就是生編。實際上,所謂「特斯拉引爆通古斯」的想法,本來是一個叫做奧利弗·尼克爾森的人提出的,是一篇純假設性的文章。很容易發現,普大叔只是從此文中簡單地抄了一些數據和概念(還抄了一幅圖,也不知有沒有付版權費),再讓那些「專家」們在片中照稿讀出。而在原作者沒有寫到的地方,普大叔為了宣揚自己的觀點,就不惜憑空生造歷史事實,信口胡吹。 在《特斯拉》一片中,這種「偽證據」隨處可見。比如他說奧本海默曾秘密造訪蘇聯兩個月,並下榻於貝利亞的別墅,而這一轟動新聞不久前已被「公之於眾」,這純粹屬於睜眼說瞎話。任何人只要稍微查證一下,就能輕易戳穿。連這種破綻百出的謊都敢隨便亂編,其水平和態度可見一斑。
然而,尼古拉·特斯拉正是憑借這樣一部片子,在國內「翻身崛起」的,這也不知是他的幸運還是悲哀。自那時起,近兩年來互聯網上已經出現了無數吹捧特斯拉的文章,內容無所不用其極。看來「重新認識特斯拉」倒真的成為當務之急了。
可惜的是,從科技角度來說,至今還沒有人寫出非常好的特斯拉傳記。雖然到今天為止,關於特斯拉的傳記已經出版了不下二十種(僅就英文而言,而這個數量已經遠遠地超出大部分著名科學家了),但其中大部分在科學、專利、技術方面都是存在描述缺陷的。要想了解一些具體的爭議,如今最好的辦法還是只能查論文,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
對那些想要了解特斯拉真實生平的讀者來說,在目前的情況下,最好的選擇可能還是瑪格麗特·切尼的《被埋沒的天才》(Tesla: Man Out Of Time)一書。雖然不免有些過時,但在眾多英語特斯拉傳記中,這仍然算是比較有名的一本,而後來PBS的紀錄片《閃電的主人》主要也是根據作者的另一本著作來拍攝的。1985年,科學普及出版社曾經出版過這本傳記,而去年,隨著特斯拉的走紅,重慶出版社又再次出版了這本書。當然,雖說號稱是「最新增修」,其實在我看來,無非就是在老譯本的基礎上做了一些文字微調(甚至談不上重新翻譯),並對一些專有名詞加註了英語原文而已,本質上無甚區別。那些早已買過舊本的讀者,倒也不需再去重復投資。
切尼版傳記的優點,在於她運用大量的資料,在記敘特斯拉生平的同時,也詳盡地展現了那個年代社交場合上的一舉一動,描繪了他與當時周圍許多重要人物的關系,並突出了社會風貌,整本書主要都是從這個角度出發的。然而,這同時也成了它突出的缺點:因為作者對物理和工程方面懂得不是很深入(尤其是那個年代的物理與工程),因此從科學角度上的敘述就比較欠缺。在她的筆下,特斯拉似乎就是一位只要坐在實驗室中,靈感就會憑空源源不斷而來的天才人物,而對其科學思想軌跡的發展、實驗的設計思路等等幾乎毫無涉及,甚至在一些實驗和物理史的描述上存在著諸多基本錯誤。在這點上,不但各種書評,甚至連舊版的翻譯者也已經注意到了(在前言中有提及)。
另外,考慮到時下的不良風氣,我在這里還要補充的是,因為作者的重點並不在於科學方面,而在於突出傳主的個人天才形象(作者似乎在感情上比較偏向特斯拉),這使得她往往對於特斯拉的某些成就略有誇大。典型的例子就是,她很容易就牽強地把某個原始概念硬說成是後來的「某某之父」,或「開創了某某」,這和如今吹捧特斯拉的手法如出一轍(比如央視的「紀錄片」僅僅因為特斯拉提出過要實現全球通訊,就把他吹成是「互聯網的先驅」)。但從科學史的角度來看,這不是什麼有意義的說法,至少本人很難認同特斯拉是什麼低溫工程或者自動化的「創始人之一」。
其次,作者在涉及理論和專利的優先權之爭時,很少對其中的概念做出清楚、嚴格的定義,而這一點往往是最重要的。如果要想更好地理解「無線電之爭」等問題,光憑作者書中的描述是無法弄清其中實質的(當然,其中的具體細節已經超出了本文的范疇)。
最後,這位作者不知是否受到特斯拉的影響,還時常有一些神秘主義的傾向。任何具有基本科學素養的讀者,如果讀到「……現代電氣工程界認為,特斯拉的超靈敏真空管可以……探測……其他所謂超自然現象,包括通常稱為鬼魂的生命體」(第九章)這樣的句子時,恐怕都會驚出一身冷汗的。至少,本人確實不知道到底哪個國家的「電氣工程界」曾經認可過,說真空管可以探測到所謂「鬼魂」的存在。讀者也應該時時留意這一點。
不過有趣的是,這個新版封面上對特斯拉的介紹,幾乎都是從央視「紀錄片」中原封抄來的可笑資料。而在對譯者的介紹中,又一再強調其人曾在某個冥想中心學習過「聲與光的冥想」,並獲導師「灌頂」,實在不知用意何處。或許該書所面向的讀者,其實就是沖著這些內容而來的吧?如果這樣,那也只能無奈了。
另外,去年法律出版社也翻譯出版了特斯拉生前的一些信件,即《被世界遺忘的天才:特斯拉回憶錄》。雖然不是一篇完整的自傳,但讀者或許也可以從特斯拉本人的文字中一窺其內心世界。順便說一句,這本書封面上對特斯拉的介紹,同樣受到了央視「紀錄片」的影響。
將來也許還會出版更多的特斯拉傳記,我個人建議翻譯一下Seifer的Wizard: The Life and Times of Nicola Tesla。這本書運用的材料更多更新,也可以澄清許多關於FBI「抄沒文件」的傳言。不過作者主要還是從特斯拉的心理發展方面去描述的,而在技術描寫方面仍舊有所欠缺。或許將來會有人寫出一本更好的特斯拉傳,為這位發明家在純粹的科技史上尋找一個更好的定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