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閱讀推薦 > 康熙字典小說閱讀

康熙字典小說閱讀

發布時間:2021-07-07 18:40:13

❶ 請問:魯迅《祝福》中相關環境描寫的分析.

小說敘述語言豐富多樣又復雜多變。它可以講述、顯現,也可以評議、抒情,或在結構上過渡銜接。各種流派作法異彩紛呈,作家的身影在作品中或隱或現。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小說終歸是作家以語言為媒介與讀者進行交際的手段,是一種「言語行為」。任何言語行為可能都不僅僅是「以言述事」,而是藉助話語完成一定的行為,即「以言做事」。譬如,「這杯咖啡真正是咖啡!」這句話在特定的語境中,可能並不表示對「咖啡」真偽的判斷,而是表達對它的美味的贊許。語言符號本身的能指和所指的關系,在具體的言語活動中由於使用者及語境的「意義作用」,常常表現為非對等的關系。小說敘述語言也是如此,它交待背景、講述故事、描繪畫面,表達一種指稱性的再現性語義,在這過程中,作家也在委曲地表現自己,表達自己的某種認識、判斷、贊許、批評,表現自己的某種文化價值取向和喜怒哀樂的感情,對讀者施加影響。小說是以客體的再現性語義為中心的,它的主體表現義常常隱蔽在指稱再現性語義顯現的經驗世界的背後。閱讀小說,只有聯系作品的外部語境和內部語境,透過「述事之言」去把握「言之所為」,把握體會作品表層語義下的主體表現義,才能真正深刻理解作品的文本意義或主題內容。
下面僅以《祝福》中幾個敘述語句試作分析。
一、背景概述與語境情景的釀造
「舊歷的年底畢竟最像年底」。魯迅這樣開始祥林嫂悲劇故事的講述。這是一個肯定陳述句,敘述故事發生的背景。舊歷的年底對於習慣使用夏歷(俗稱陰歷)的中國人來說,當然是正兒八經的年底,「潔祀祖禰,進酒降神」,按傳統習慣,「冬至後三戊臘祭百神」,送舊迎新,禱神祈福的盛大活動便開始了。然而,魯迅為什麼說「畢竟最像」呢?也許這句話應當這樣說:
①舊歷的年底到了。
②舊歷的年底是熱鬧的。
③舊歷的年底終於又到了。
④舊歷的年底畢竟是最熱鬧的。
但魯迅不這樣說。魯迅開始講述故事的這句話顯得別扭、生硬,讀起來拗口,聽起來似乎也沒有什麼實在的信息。如果把閱讀小說視為一種會話方式的話,這就違背了語用學的會話合作原則:如果從語義學的角度分析,則可以認為這句話幾乎是沒有什麼意義的。
魯迅先生自然不會說一句毫無意義的話。
我們不由聯想到類似的一些話語:
①戰爭就是戰爭。
②雷鋒就是雷鋒。
③正宗畢竟是正宗。
④偽劣產品畢竟是偽劣產品。
這些話語顯然都不能從表面意義去理解,它們都是故意對會話合作原則的某些准則的違反,然而,卻因此產生了一種言外之意或表達了某種特定的情感態度。句①表示強調,是說戰爭必然是嚴酷的,言外之意是說悲痛無益,表示告誡或慨嘆;②③句並不表示對對象的真假判斷,而是表示褒揚和贊許;句④則表達了一種憤慨的態度,表示批評或指斥。這些句子在一定語境中,都表現出一種鮮明的情感態度,產生一種言外的語用含義,完成某個具體行為。
魯迅講述故事的開場白也是如此。舊歷的年底是我國傳統大節——春節。習慣上,春節並非單指夏歷元旦這一天,而是從臘月初八就開始,一直延續到新正元宵節為止,其間包括臘八、祭灶、除夕過年等。此過程中諸多祭神祀祖的禮儀活動庄嚴而隆重,與之伴隨的各種習俗充滿喜慶而又熱鬧。祥林嫂便死在祭灶的夜晚,死在喜慶的爆竹聲中。范成大《祭灶詞》寫道:「古傳臘月二十四,灶君上天欲言事。雲居車馬小流連,家有杯盤豐典祀……送君醉飽登天門,乞取利市歸來分。」祭灶是送灶王爺上天祈福,以保下界來年平安。所以魯迅講述道:「這是魯鎮年終的大典,致敬盡禮,迎接福神,拜求一年中的好運氣的。」「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千百年來,傳統的文化習俗少有變化。在魯鎮的芸芸眾生祈禳神靈之際,已淪落為乞丐的祥林嫂發出了魂靈有無的疑問,「希望其有,又希望其無」,她是企盼著神祗的降臨,還是懷著希望破滅走向地獄的恐懼?她生於這濃厚的文化歷史氛圍,死於這文化歷史氛圍之濃厚,那些「鈍響」的爆竹,「灰白色的沉重的晚雲中間」的閃光,種種「新年的氣象」,都成了祥林嫂悲劇命運對比鮮明的背景。
「舊歷的年底」,不是辛亥革命後確定使用的公歷的年底,從語義表層看,「舊歷」的指稱語義是「傳統的」、「歷史的」;「畢竟最像」,作為邏輯聯系語,在這里具有強調的意味,聯系作品內部和外部語境理解,它強調年終大典深深地浸淫著、厚厚地積淀著中國古老文化的傳統和習俗,指向中國深遽復雜的歷史背景。因背景深厚,更加頑固,因其久遠,牢如堅冰。魯迅的這句話以違反規則的形式流露出沉重的憂思,給全部喜慶氣象的經驗世界蒙上了一層冷峭深沉的灰色,故事語境情感的基調也因之悄然確定下來。
二、講述評議與主體表現的價值取向
小說免不了「講述」,正如瓦爾特·司各特所言:「行動、語調、手勢、戀人的微笑、暴君的怒容、小丑的怪相——一切都必須在小說中講述」([美]W.C《小說修辭學》)。小說總要向讀者講述發生了什麼,甚至委婉地告訴讀者怎樣看待人物,也許還要插進幾句相關的評議。作家的思想觀點即使是隱蔽的,傾向性也會「在故事情節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恩格斯)」。細心推敲作品「以言述事」下的「所為」,體會話語隱含的語義,總能揭微顯幽,把握住主體表現的價值取向,進而感受作品的主題。
《祝福》一開頭便講述到魯四老爺。這是「一個講理學的老監主」,敘述者「我」講道:「他比先前並沒有什麼大改變,單是老了些,但也還未留鬍子,一見面是寒暄,寒暄之後說我『胖了』,說我『胖了』之後即大罵其新黨。」這段敘述是平實的,敘述者介紹了魯四的身份,通過其言行的概述,反映出人物的立場和政治態度。「監生」在清王朝是憑祖先「功業」或捐錢取得的,可見魯四並非貨真價實的「科班」出身;「講理學」暗示了人物維護封建道統,注重封建禮教的道德觀念;「大罵其新黨」更暴露了他維護封建統治的頑固政治立場。聯系後文對魯四書房的描寫,那「脫落」的對聯,「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擺在案頭的《近思錄集注》和《四書襯》,一個不學無術信奉宋明理學的、沒落腐朽的鄉村地主的形象便鮮明地呈現出來了。最有趣最深刻的是這里插入的一段敘述者的評議:「但我知道,這並非借題在罵我:因為他罵的還是康有為」。這是一個表認知行為的單句,賓語是一個復句結構形式。話語字面的指稱語義是清晰的,罵的是康有為。之所以罵康有為,是因為康有為是戊戌變法中改良主義的領袖,有違中央集權的封建統治。由此更進一步揭露了魯四的政治立場。但這句話還蘊含了一個言外之意。「還是」,仍然是,竟然是。時值辛亥革命前夕,清王朝已知大廈之將傾,「新黨」的內涵早已發生了變化,用來指稱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黨人。魯四所罵的竟然還是、仍然是康有為,其不諳世事變遷和社會進步的落後腐朽性便昭然彌彰了,而中國農村籠罩在封建統治之下死水一潭的社會狀況也可想而知了。這段平實的敘述和簡潔的評議入木三分地刻畫出魯四的形象特徵,平實之中寓深刻,言近旨遠,辛辣地對形象進行了嘲諷和鞭撻;綿里藏針,含蓄之中,閃爍著尖銳的批判的鋒芒。面對這樣一個人物,「談話是總不投機的了」,敘述者「我」與魯四立場的對立,其民主進步的傾向也清楚地表現出來。
敘述者「我」當然不能等同於作家本人。但以第一人稱為視角的敘述語言,卻清楚地反映出作品的主體傾向性,對人物的嘲諷批判,正隱約地表現出主體的價值取向和立場。在冷靜的沒有直接表露情感態度的敘述語言中,主體的思想情緒仍然曲折地流露出來,作品的主題亦如深藏在水面下的八分之七的冰山,在情節的波光中漸漸被映射出來。

三、過渡銜接與情節發展的意蘊
過渡銜接的敘述語言有時不只起承上啟下或前後照應的結構作用,還能推動情節的發展,概括故事的意蘊,收到「以言做事」的效果。
祥林嫂兩次到魯鎮做女工,小說講述人們對她的稱呼,先後出現過三個結構相似的句子:
①大家都叫她祥林嫂。
②大家仍然叫她祥林嫂。
③鎮上的人們也仍然叫她祥林嫂。
三個句子都是普通陳述句,句子的表層語義沒有什麼變化。①②句主語相同,主要指稱魯家上下人等,第②句僅增加了一個副詞狀語「仍然」;②③句比較,只是主語變了,多了一個連系副詞「也」。表層語義似乎僅僅交待了人們對祥林嫂的稱呼未曾發生變化,但只要回到情節的發展中,回到具體的語境中,細一咀嚼,便能體味出三個句子不同的豐富意蘊。 祥林嫂是死了男人的寡婦。初到魯鎮,魯四「討厭她是一個寡婦」,只是因為「她模樣還周正,手腳都壯大,又只是順著眼,不開一句口,很象一個安份耐勞的人」,四嬸看中了她的能做,看中了她的馴順,勉強將她留下了。於是「大家都叫她祥林嫂」,從其夫名而呼之。封建時代,「婦人有三從之義,無專用之道,故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儀禮.喪服傳》),婦女只能依附於男人生存,是不能自由主宰自己的命運的,出嫁之後,甚至姓氏也得「從夫」。祥林嫂夫家是衛家山人,「那大概也就姓衛了」,「大概」,不確切之謂 。丈夫姓氏尚不甚了了,更不必說祥林嫂本人了。小說未言及祥林嫂的姓字,這不是作家的疏忽,正是為了表現婦女低下的地位。這句話作為過渡句,通過一個稱呼語交待人物的身份及其深蘊的文化歷史內涵,也表明她終竟被魯鎮社會暫時接受和承認了,開始了她在魯鎮新的生活。故事由此逐漸把情節展開 決定祥林嫂悲劇命運的並非因為她是寡婦,而是因為她的被迫再嫁。在「三綱五常」、「三從四德」的封建禮教觀念占統治地位的明清兩代,婦德的核心是必須遵守「從一而終」、「餓死事極小,失節事極大」的倫理信條的,寡婦倘若再嫁便是「敗壞風俗」、「父母、國人皆踐之」(《孟子.滕文公上》)。祥林嫂再嫁是不情願的,然而,「她有小叔子,也得娶老婆。不嫁了她,哪有一注錢來做聘禮?」社會的貧困逼得窮苦的農家不顧社會普遍的倫理觀念,強制她再嫁。祥林嫂似乎努力想保持自己的名節,她「真出格」,「鬧得厲害」,「大約因為在念書人家做過事,所以與眾不同」,看來她是深受「講理學」的魯四的影響,深受封建禮教觀念的毒害,是恪守婦道的。然而,她終於還是再嫁了,夫死子亡,不得不再到魯鎮做女工。

「大家仍然叫她祥林嫂」。

稱呼依舊。「仍然」,副詞,表示情況繼續不變或恢復原狀。但祥林嫂的生活和命運已經改變了,故事情節已經發展了,再嫁的一段遭遇絕不是虛無的夢幻。她自身的改變姑且不論,「四嬸的口氣上,已頗有些不滿了」。四嬸的不滿也許只是因為她「沒有先前一樣靈活」,做活已不如從前。魯四則「暗暗告誡四嬸,祭祀時候用不著她沾手」,「不幹不凈,祖宗是不吃的」。於是,往常最忙的祭祀時節,現在卻輪到祥林嫂清閑了。祭神祀祖的典禮禮節原本有極嚴格的講究,范成大《祭灶詞》雲:「男兒酌獻女兒避,酹酒燒錢灶君喜」。可見祭拜的典禮凡女人都是不能參加的,所以《祝福》寫道:「拜的卻只限於男人」。現在,祥林嫂連「一切飯菜」都不能做了,「敗壞風俗」,「不幹不凈」,就因為她是寡婦而再嫁。然而,「大家仍然叫她祥林嫂」。這一淡淡的似乎不經意的過渡語,在具體語境中卻隱含著深刻的蘊涵,反映出魯四一家對祥林嫂的第二次婚姻冷酷而堅決地不予承認的態度。「仍然叫她祥林嫂」,而不是「賀六嫂」,絕不是習慣使然,而是反映了封建禮教觀念對寡婦再嫁的完全否定。

「鎮上的人們也仍然叫她祥林嫂,但音調和先前很不同;也還和她講話,但笑容卻冷冷的了」。整個魯鎮社會在倫理觀念上與魯四彷彿是形成了共識的,音調的變化,笑容的冷冷,反映出人物關系的變化,充分表現出社會環境與祥林嫂的嚴重對立。「這百無聊賴的祥林嫂,被人們棄在塵芥堆中的,看得厭倦了的陳舊的玩物」,最終被人們徹底地拋棄了。故事循著三個句子描畫出的坐標曲線逐漸發展到高潮。

這三個句子如祥林嫂命運軌跡上的三個點,深刻地呈現出人物的遭際變化,是人物與社會矛盾撞擊出的三朵火花,像三個聚光點照亮了人物一生的悲劇。這三個句子是對情節的三次概括,其隱蔽在稱呼語後的豐富的社會文化意義,表現出主體批判的鋒芒所向正是要揭露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向人們暗示徹底反封建的必要性。在這里,作品通過「以言述事」實現了主體的「言之所為」,完成了主體的語言行為,而作品的文本意義也漸漸被顯現出來被我們所讀解。

❷ 孔乙己全文閱讀

魯鎮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別處不同的:都是當街一個曲尺形的大櫃台,櫃裡面預備著熱水,可以隨時溫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銅錢,買一碗酒,——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現在每碗要漲到十文,——靠櫃外站著,熱熱的喝了休息;

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買一碟鹽煮筍,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幾文,那就能買一樣葷菜,但這些顧客,多是短衣幫,大抵沒有這樣闊綽。只有穿長衫的,才踱進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我從十二歲起,便在鎮口的咸亨酒店裡當伙計,掌櫃說,我樣子太傻,怕侍候不了長衫主顧,就在外面做點事罷。外面的短衣主顧,雖然容易說話,但嘮嘮叨叨纏夾不清的也很不少。

他們往往要親眼看著黃酒從壇子里舀出,看過壺子底里有水沒有,又親看將壺子放在熱水裡,然後放心:在這嚴重監督下,羼(chàn )水也很為難。

所以過了幾天,掌櫃又說我幹不了這事。幸虧薦頭的情面大,辭退不得,便改為專管溫酒的一種無聊職務了。

我從此便整天的站在櫃台里,專管我的職務。雖然沒有什麼失職,但總覺得有些單調,有些無聊。掌櫃是一副凶臉孔,主顧也沒有好聲氣,教人活潑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幾聲,所以至今還記得。

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一部亂蓬蓬的花白的鬍子。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臟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

他對人說話,總是滿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因為他姓孔,別人便從描紅紙上的「上大人孔乙己」這半懂不懂的話里,替他取下一個綽號,叫作孔乙己。

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著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臉上又添上新傷疤了!」他不回答,對櫃里說,「溫兩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錢。他們又故意的高聲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東西了!」孔乙己睜大眼睛說,「你怎麼這樣憑空污人清白……」

「什麼清白?我前天親眼見你偷了何家的書,吊著打。」孔乙己便漲紅了臉,額上的青筋條條綻出,爭辯道,「竊書不能算偷……竊書!……讀書人的事,能算偷么?」接連便是難懂的話,什麼「君子固窮」,什麼「者乎」之類,引得眾人都鬨笑起來:店內外充滿了快活的空氣。

聽人家背地裡談論,孔乙己原來也讀過書,但終於沒有進學,又不會營生;於是愈過愈窮,弄到將要討飯了。幸而寫得一筆好字,便替人家鈔鈔書,換一碗飯吃。

可惜他又有一樣壞脾氣,便是好喝懶做。坐不到幾天,便連人和書籍紙張筆硯,一齊失蹤。如是幾次,叫他抄書的人也沒有了。孔乙己沒有法,便免不了偶然做些偷竊的事。

但他在我們店裡,品行卻比別人都好,就是從不拖欠孔乙己喝過半碗酒,漲紅的臉色漸漸復了原,旁人便又問道,「孔乙己,你當真認識字么?」孔乙己看著問他的人,顯出不屑置辯的神氣。

他們便接著說道,「你怎的連半個秀才也撈不到呢?」孔乙己立刻顯出頹唐不安模樣,臉上籠上了一層灰色,嘴裡說些話;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類,一些不懂了。在這時候,眾人也都鬨笑起來:店內外充滿了快活的空氣。

有一回對我說道,「你讀過書么?」我略略點一點頭。他說,「讀過書,……我便考你一考。茴香豆的茴字,怎樣寫的?」我想,討飯一樣的人,也配考我么?便回過臉去,不再理會。孔乙己等了許久,很懇切的說道,「不能寫罷?……我教給你,記著!這些字應該記著。將來做掌櫃的時候,寫賬要用。」

我暗想我和掌櫃的等級還很遠呢,而且我們掌櫃也從不將茴香豆上賬;又好笑,又不耐煩,懶懶的答他道,「誰要你教,不是草頭底下一個來回的回字么?」

孔乙己顯出極高興的樣子,將兩個指頭的長指甲敲著櫃台,點頭說,「對呀對呀!……茴字有四樣寫法,你知道么?」我愈不耐煩了,努著嘴走遠。孔乙己剛用指甲蘸了酒,想在櫃上寫字,見我毫不熱心,便又嘆一口氣,顯出極惋惜的樣子。

有幾回,鄰居孩子聽得笑聲,也趕熱鬧,圍住了孔乙己。他便給他們吃茴香豆,一人一顆。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著碟子。孔乙己著了慌,伸開五指將碟子罩住,彎腰下去說道,「不多了,我已經不多了。」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搖頭說,「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於是這一群孩子都在笑聲里走散了。

孔乙己是這樣的使人快活,可是沒有他,別人也便這么過。

有一天,大約是中秋前的兩三天,掌櫃正在慢慢的結賬,取下粉板,忽然說, 「孔乙己長久沒有來了。還欠十九個錢呢!」我才也覺得他的確長久沒有來了。

一個喝酒的人說道,「他怎麼會來?……他打折了腿了。」掌櫃說,「哦!」「他總仍舊是偷。這一回,是自己發昏,竟偷到丁舉人家裡去了。他家的東西,偷得的么?」

「後來怎麼樣?」「怎麼樣?先寫服辯,後來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 「後來呢?」「後來打折了腿了。」「打折了怎樣呢?」「怎樣?……誰曉得?許是死了。」掌櫃也不再問,仍然慢慢的算他的賬。

中秋之後,秋風是一天涼比一天,看看將近初冬;我整天的靠著火,也須穿上棉襖了。一天的下半天,沒有一個顧客,我正合了眼坐著。忽然間聽得一個聲音, 「溫一碗酒。」這聲音雖然極低,卻很耳熟。看時又全沒有人。站起來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櫃台下對了門檻坐著。

他臉上黑而且瘦,已經不成樣;雖然間或沒有現錢,暫時記在粉板上,但不出一月,定然還清,從粉板上拭去了孔乙己的名字。

孔乙己喝過半碗酒,漲紅的臉色漸漸復了原,旁人便又問道,「孔乙己,你當真認識字么?」孔乙己看著問他的人,顯出不屑置辯的神氣。他們便接著說道,「你怎的連半個秀才也撈不到呢?」

孔乙己立刻顯出頹唐不安模樣,臉上籠上了一層灰色,嘴裡說些話;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類,一些不懂了。在這時候,眾人也都鬨笑起來:店內外充滿了快活的空氣。

在這些時候,我可以附和著笑,掌櫃是決不責備的。而且掌櫃見了孔乙己,也每每這樣問他,引人發笑。孔乙己自己知道不能和他們談天,便只好向孩子說話。有一回對我說道,「你讀過書么?」我略略點一點頭。他說,「讀過書,……我便考你一考。茴香豆的茴字,怎樣寫的?」

我想,討飯一樣的人,也配考我么?便回過臉去,不再理會。孔乙己等了許久,很懇切的說道,「不能寫罷?……我教給你,記著!這些字應該記著。將來做掌櫃的時候,寫賬要用。」

我暗想我和掌櫃的等級還很遠呢,而且我們掌櫃也從不將茴香豆上賬;又好笑,又不耐煩,懶懶的答他道,「誰要你教,不是草頭底下一個來回的回字么?」

孔乙己顯出極高興的樣子,將兩個指頭的長指甲敲著櫃台,點頭說,「對呀對呀!……茴字有四樣寫法,你知道么?」我愈不耐煩了,努著嘴走遠。孔乙己剛用指甲蘸了酒,想在櫃上寫字,見我毫不熱心,便又嘆一口氣,顯出極惋惜的樣子。

中秋之後,秋風是一天涼比一天,看看將近初冬;我整天的靠著火,也須穿上棉襖了。一天的下半天,沒有一個顧客,我正合了眼坐著。忽然間聽得一個聲音, 「溫一碗酒。」這聲音雖然極低,卻很耳熟。看時又全沒有人。站起來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櫃台下對了門檻坐著。

他臉上黑而且瘦,已經不成樣子;穿一件破夾襖,盤著兩腿,下面墊一個蒲包,用草繩在肩上掛住;見了我,又說道,「溫一碗酒。」掌櫃也伸出頭去,一面說,「孔乙己么?你還欠十九個錢呢!」

孔乙己很頹唐的仰面答道,「這……下回還清罷。這一回是現錢,酒要好。」掌櫃仍然同平常一樣,笑著對他說,「孔乙己,你又偷了東西了!」但他這回卻不十分分辯,單說了一句「不要取笑!」

「取笑?要是不偷,怎麼會打斷腿?」孔乙己低聲說道, 「跌斷,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懇求掌櫃,不要再提。此時已經聚集了幾個人,便和掌櫃都笑了。

我溫了酒,端出去,放在門檻上。他從破衣袋裡摸出四文大錢,放在我手裡,見他滿手是泥,原來他便用這手走來的。不一會,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說笑聲中,坐著用這手慢慢走去了。

自此以後,又長久沒有看見孔乙己。到了年關,掌櫃取下粉板說,「孔乙己還欠十九個錢呢!」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說「孔乙己還欠十九個錢呢!」到中秋可是沒有說,再到年關也沒有看見他。

我到現在終於沒有見——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

一九一九年三月。

詞語注釋:

1、短衣幫:舊指短打衣著的勞動人民。

2、闊綽(chuò):闊氣。

3、羼(chàn):混合,摻雜。

4、薦頭:舊社會以介紹傭工為業的人,也泛指介紹職業的人。

5、聲氣:這里指態度。

6、滿口之乎者也:意思是滿口文言詞語。這里用來表現孔乙己的書獃子氣。

7、上大人孔乙己:舊時通行的描紅紙(描紅紙:一種印有紅色楷字,供兒童摹寫毛筆字用的字帖。舊時最通行的一種,印有「上大人孔(明代以前作丘)乙己化三千七十士爾小生八九子佳作仁可知禮也」這樣一些筆劃簡單、三字一句和似通非通的文字。),印有「上大人孔乙己」這樣一些包含各種筆畫而又比較簡單的字,三字一句。

8、「君子固窮」:語見《論語·衛靈公》。「固窮」即「固守其窮」,不以窮困而改變操守的意思。固,安守。

9、進學:明清科舉制度,童生經過縣考初試,府考復試,再參加由學政主持的院考(道考),考取的列名府、縣學籍,叫進學,也就成了秀才。又規定每三年舉行一次鄉試(省一級考試),由秀才或監生應考,取中的就是舉人。

10、營生:謀生,籌劃如何生活。

11、鈔:現寫作「抄」。

12、回字有四樣寫法:「回」字過去一般只有三種寫法:「回」「囘」「囬」,極少有人用第四種寫法(外部一個偏旁「囗」中間加上一個「目」字)。孔乙己這種深受科舉教育毒害的讀書人,常會注意一些沒有用的字,而且把這看成學問和本領。

13、「多乎哉?不多也」:語見《論語·子罕》:「大宰問於子貢曰:『夫子聖者與?何其多能也!』子貢曰:『固天縱之將聖,又多能也。』子聞之,曰:『大宰知我乎?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這里與原意無關。

14、服辯:又作「伏辯」,即認罪書。這里指不經官府而自行了案認罪的書狀。

15、年關:年底。舊社會年底結賬時,債主要向欠債的人索債,欠債的人過年如同過關,所以叫「年關」。下文的端午和中秋,在舊社會里也是結賬的期限。

(2)康熙字典小說閱讀擴展閱讀:

一、創作背景:

1、歷史背景

19世紀末期,清朝政府腐敗,民不聊生,隋唐以來的科舉制度仍在盛行。少數讀書人爬上統治地位,但大多數下層知識分子窮困潦倒。小說《孔乙己》的主人公孔乙己就是魯迅先生筆下的這樣一個典型。

1911年辛亥革命後,袁世凱稱帝,復辟勢力猖撅,革命成果被竊奪。

「五四」運動前後,科舉制度雖被廢除,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仍然根深蒂固,封建教育仍以其他方式推行,人民仍處於昏沉、麻木狀態。

1917年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列主義。中國革命的知識分子李大釗等領導和策動了新文化運動,向封建文化教育進行猛烈抨擊。

為了憤怒討伐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為了「描繪社會上的或一種生活,請讀者看看」以「引起療救的注意」,魯迅先生繼《狂人日記》後,於1918年冬創作了小說《孔乙己》。

2、創作歷程

《孔乙己》寫於1918年冬天,當時以《新青年》為陣地,雖已揭開了新文化運動的序幕,但是封建復古的逆流仍很猖獗。

科舉制度雖於1906年廢除,但是培植孔乙己這種人的社會基礎依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會教育的核心內容,這樣就有可能產生新的「孔乙己」。

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讓他們再走孔乙己的老路。魯迅選取了社會的一角——魯鎮的咸亨酒店,藝術地展現了20多年前社會上的這種貧苦知識分子的生活,就在於啟發讀者對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當時的教育現狀,思考當時的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舉制度。

二、作品主旨:

孔乙己是一個在當時的社會中找不到自己的位子的苦人和弱者,用眾人的鬨笑來貫穿這樣一個令人悲酸的故事,烘托和加強了小說的悲劇效果。

這種鬨笑是麻木的笑,這使孔乙己的悲劇更籠上一層令人窒息的悲涼的意味。一面是悲慘的遭遇和傷痛,另一面不是同情和眼淚,而是無聊的逗笑和取樂,以樂境寫哀,更令人悲哀,表示孔乙己的悲劇不是個人的悲劇,而是社會的悲劇,作品反封建的意義就更加深刻了。

封建秩序是封建社會的基礎,在這樣等級森嚴的封建統治下,民眾的活力、熱情、同情心都被扼殺,變得麻木不仁,自私冷漠。在短衣幫的心目中也以為既然「學而優則仕」,那麼連半個秀才也撈不到的孔乙己當然是劣貨,只值得奚落和取笑。

他們意識不到自己與孔乙己同樣在封建秩序中處於倍受壓迫的社會底層,同樣可悲可憐,所以他們對孔乙己這樣一個不幸者不但沒有同情和幫助,相反只知道鬨笑取樂,在他們勞累而苦悶的生涯中尋求片刻的快樂。

另一方面,「為了揭示社會對於處在苦境的人的涼薄」也是這篇文章的主旨之一。

三、作者簡介: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曾用名周樟壽,後改名為周樹人,曾字豫山,後改豫才,曾留學日本仙台醫科專門校(現東北大學)。

「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民主戰士,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毛澤東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魯迅一生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美術理論引進、基礎科學介紹和古籍校勘與研究等多個領域具有重大貢獻。

他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具有重大影響,蜚聲世界文壇,尤其在韓國、日本思想文化領域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占最大領土的作家」。

魯迅一生的著作包括雜文、短篇小說、論文、散文、翻譯近1000萬字,其中雜文集共16本:

《熱風》《墳》《華蓋集》《華蓋集續編》(1926)《而已集》(1927)《三閑集》《二心集》(1930)《南腔北調集》(1932——1933)《偽自由書》《准風月談》《花邊文學》《且介亭雜文》(1934——1936)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真實地諷刺了當時社會的黑暗面。

❸ 康熙字典閱讀替答案

①執著,有韌勁。為圓夢,他憑著刻苦學習的韌勁考上縣重點高中,不辭辛苦,騎車走幾十里的路上學。
②節儉、懂事。平日不肯多花一角錢,理解媽媽掙錢的不易,不忍向媽媽要錢,靠賣廢品存二十元錢。
③善良、寬容。壞了他事的「男人」說他對字典動了手腳,盡管心裡很委屈,很憤怒,依然助其走出困境。
④自尊心強。老師為先前的言辭向他道歉,他以沉默彰顯了自尊;不願與老師做交易,也體現了他的自尊。
⑤自立,敢擔當。父親病故,遇到困難不依賴媽媽,自己想辦法籌錢。

❹ [魯迅愛讀書的故事】的故事原名和課後問題是神馬急急急!!!!!!!

1.因為周玉田知道魯迅很愛護書籍,而且極守信用,會按時歸還。
2.魯迅摘抄了字典、唐詩、植物學著作等書。
3.好處是可以把書中的內容記得更牢,還可以隨時將自己抄錄的書籍拿出來翻閱。

❺ 康熙字典收錄多少漢字。在其之前有什麼別的字典嗎

1、《康熙字典》被認為是我國歷史上收錄字最多的一部字典。收字49030個。
陸以《冷廬雜識》卷二字典雲,字典十二集,二百十四部,旁及備考,補遺,合四萬七千三十五字(古文字一千九百九十五,不在此數)。這里的「字典」指《康熙字典》,括弧內文字,乃原書以雙行小字夾注者,也就是說加上古文字共49030字。
持這種說法的還有華中師范學院京山分院中文系資料室編的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朱天俊和陳宏天著的 《文史工具書》,《文史知識》(廣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梁仁居和陳桂芬編著的圖書館專業進修教材《中文工具書知識》,何多源的《中文參考書指南》和王熙元、黃慶萱、許琰輝、張建葆合編的《讀書指導》等。

2、古代字典
《爾雅》
《爾雅》是我國古代第一部訓詁書,也是最早的一本詞典,並且位列儒家「十三經」中,古代其他字典的地位是不能與之相比的。「爾」意為近,「雅」意為正,「爾雅」一詞言明文字訓詁應近於雅正。清代學者蔡世遠雲:「名之曰雅正者,其辭雅,其理正也。」以「爾雅」為詞典之名,表明了古人對於字典編撰的要求與規范。
《爾雅》淵源甚古,關於其作者歷來說法不一。相傳周公最初作《爾雅》一篇,漢魏時期流傳的《爾雅》三篇為孔子在周公的基礎上所增添,另一說為孔子的弟子子夏所增,亦有為其他人所增之說。不論增者為何,這些說法大抵是將周公奉為了開創之人。《尚書大傳》中以「一年救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四年建侯衛,五年營成周,六年制禮樂,七年致政成王」來描繪周公的功績。周公制禮作樂以教化萬民的傳說,使不少古代經典都染上周公的傳奇色彩,至於究竟是否屬實今已難以考證,能讓人留下遐想的,大約是周朝文明所誕生出的累累碩果。至於《爾雅》之成書,應如《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所說:「大抵小學家綴輯舊文,遞相增益,周公、孔子皆依託之辭」,其成書經歷了相當長的時間,經歷代文人增補,最後成書於漢代,周公、孔子恐只為借名。
《漢書·藝文志》錄《爾雅》三卷,共二十篇,今只存十九篇。首篇《釋詁》,「詁者,古也」,此篇重在羅列古語,並加以今文解釋。次篇《釋言》,宋代學者邢昺謂此篇通釋古今方言的異同,以此說明語言的古今之變。第三篇《釋訓》,此篇多收入疊詞,以解釋形貌、狀態為主,如釋「穆穆、肅肅」為敬,意為人的儀容恭謹有禮。《爾雅》前三篇為普通的詞典,其後十六篇用以解釋各類專有名詞,如釋親、釋宮、釋器、釋樂四篇用以解釋人際關系與事物的名稱;釋天解釋天文名稱;釋地、釋丘、釋山、釋水解釋各類地理名稱;釋蟲、釋魚、釋鳥、釋獸、釋畜解釋動物名稱;釋草、釋木,解釋各類植物名稱。詳細的分類與力求合宜的解釋,使《爾雅》不僅是一部詞典,也是秦漢時期完備的網路全書,兼具實用性與趣味性。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書如其名,是一本系統分析漢字字形和考究字原的著作。《說文解字》主要以小篆為研究對象,兼收古文、籀文等異體。許慎說「周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與古文或異」,將古文定義為《史籀》十五篇以前文字的通稱,據考《說文解字》中古文主要來源於孔子壁中書及《春秋左氏傳》;籀文則為《史籀》十五篇中的文字,據今人考證籀文字形於東周諸國多有相似者。
《方言》
《方言》是一部方言詞典,仿造《爾雅》的體例編撰,輯錄了漢代各地方言和少數民族的語言。今本《方言》共計十三卷,其分類不如《爾雅》嚴明,但揚雄所用訓詁方法卻較《爾雅》詳實。揚雄所用訓詁方法有二:一是列出一個詞作為主題,然後分別說明各地的不同稱謂;二是列出一組同義詞,先統一作出解釋,再分別講明不同方言地區用語的差異。
《方言》一書不僅保存了大量兩漢時期的古音資料,對於各地民風民俗的了解,也有極大的幫助。
《玉篇》
魏晉南北朝的三百年間,音韻學的誕生、興盛,使得字書迎來了新的發展階段。其時字書層出不窮,但由於戰亂等緣故多有亡佚,雖有殘文,也難窺全豹。在這一階段,比較重要的字書是得到較好保存的《玉篇》,這也是中國現存的第一部楷書字典。
《玉篇》由南朝的顧野王所編。顧野王,字希馮,南朝梁吳郡人,是當時聞名遐邇的神童,五歲能讀五經,九歲即能文,及至長成,博覽群書,通曉天文地理、卜筮史乘、書法繪畫,梁大同四年(538年)拜太學博士。入陳之後,又補撰史博士,掌國史。顧野王一生著述豐富,涉獵甚廣,除了《玉篇》,還有地理著作《輿地誌》、志怪小說《續洞冥記》,以及尚未完成的《通史要略》《國史紀傳》等。
《經典釋文》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儒家經典的地位空前提升。自漢武帝始,注釋經傳成為一時顯學。在標明讀音時,最初採用直音法,以「讀同某」來表示讀音。至漢末,反切法始創,以「某某切」來分別註明字的聲部和韻部。魏晉時期,音韻學興起,韻書出現,但是由於此時字體上的篆隸之變、讀音中的方音之異、異體字的產生和古籍傳抄過程中的筆誤,韻書無法滿足閱讀古籍時讀音識字的需求,《經典釋文》應運而生。
《經典釋文》由南北朝時期的陸德明所撰。陸德明本名元朗,蘇州人,歷仕陳朝與隋朝,因文學而顯名。在陳後主至德元年(583年),陸德明撰寫了《經典釋文》。入唐之後,陸德明因文名被徵辟為秦王府文學館學士,不久病逝。唐太宗李世民對其撰寫的《經典釋文》頗為贊賞,在其逝世後賞其家束帛二百段以示嘉許。

❻ 我要09全國語文競賽高一的題目,不要只是答案的那種。。。。

陝西省澄城縣2009年高一語文競賽試題(教師版)
命題人:成林洲
說明:1.考試時間120分鍾,試卷滿分120分。
2.所有答案均應工整地填寫在試卷的指定位置,否則無分。

一.選擇題(將正確答案填寫在題面後的括弧內。每小題2分,共20分)
1. 象形、指示、會意、形聲是漢字的主要構字法,「鹿」和「牧」兩個漢字採用的構字法分別是( B )A、象形 形聲 B 、象形 會意 C、指示 會意 D、指示 形聲2. 作為「梨花院落溶溶月」的對偶句最好的一項是( A ) A、柳樹池塘淡淡風 B、榆莢臨窗片片雪 C、帶水芙蓉點點雨 D、丁香初綻悠悠雲 3. 俗話說:「一寸光陰一寸金。」這里的「一寸」是用哪種古代計時器量出的時間單位? ( B )A.圭表 B.日晷 C.漏刻 D.漏壺 4. 下列四句話用的詞語相同,但強調的重點卻不同。其中分別強調「受話人」和「打電話這件事」的一組是(C)①他上午在家裡是給我打了一次電話。 ②他上午是在家裡給我打了一次電話。 ③他是上午在家裡給我打了一次電話。 ④他上午在家裡給我是打了一次電話。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③④ 5. 元雜劇的四大悲劇正確的一組是 (C)A、關漢卿的《竇娥冤》 馬志遠的《漢宮秋》 白樸的《牆頭馬上》 鄭光祖的《倩女離魂》 B、關漢卿的《竇娥冤》 王實甫的《西廂記》 紀君祥的《趙氏孤兒》 白樸的《梧桐雨》 C、關漢卿的《竇娥冤》 馬志遠的《漢宮秋》 白樸的《梧桐雨》 紀君祥的《趙氏孤兒》 D、關漢卿的《竇娥冤》 王實甫的《西廂記》 白樸的《牆頭馬上》紀君祥的《趙氏孤兒》
6.我國第一部新詩集是 (B)A、郭沫若的《女神》 B、胡適的《嘗試集》 C、徐志摩的《志摩的詩》 D、艾青的《大堰河》
7. 古代女子15歲的別稱為 (B)A、垂髫 B、及笄 C、豆蔻 D、弱冠
8. 我國第一部浪漫主義詩歌總集是 (A)A、《楚辭》 B、《論語》 C、《詩經》 D、《樂府詩集》
9. 我國最早的字典是:(B)A.《康熙字典》 B.《說文解字》 C.《爾雅》
10.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語出 (C)A、托爾斯泰 B、培根 C、高爾基 D、莎士比亞 二.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在題目後面的括弧內畫上「√」或「×」號。每題2分,共20分) 1、「四面湖山歸眼底,萬家憂樂到心頭」,這副對聯詠的是杜甫。 (×應是:范仲淹) 2、「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句中,「王」指唐代山水田園詩人王維。 (×應是:王勃) 3、張君瑞和崔鶯鶯是元曲戲曲《西廂記》中的主要人物。( √) 4、「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語出我國第一位女詞人李清照的《虞美人》。(×應是:南唐後主李煜) 5、婉約詞人蘇東坡為文明白暢達,氣勢開闊,其詞風對後世影響深遠。(× 應是:豪放詞人) 6、蘇軾《赤壁賦》中有「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句,《三國演義》上說,曹操賦的詩是《龜雖壽》。 (×應是:《短歌行》) 7、魯迅的小說《狂人日記》、《祝福》、《孔乙己》都出自小說集《吶喊》。(×《祝福》出自《彷徨》) 8、我國現代作家「冰心」的筆名源於唐代詩人王昌齡的詩歌《芙蓉樓送辛漸》。(√) 9、我國最早的文學理論專著是南朝的文學理論家劉勰所著的《文心雕龍》。(√) 10、清代小說家吳敬梓所著的《儒林外史》屬「晚清四大譴責小說」之一。(×《官場現形記》、《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老殘游記》、《孽海花》為晚清四大譴責小說)
三.填空題(將答案填寫在橫線之上。每空1分,共20分)
1.文房四寶指的是 、 、 、 。(筆、墨、紙、硯)
2.四庫全書的「四庫」指: 、 、 、 。 (經、史、子、集)3.百川東到海, ?少壯不努力, 。 (《漢樂府•長歌行》)
(何時復西歸 老大徒傷悲)4.幾處早鶯爭暖樹, 。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誰家新燕啄春泥)5.君子坦盪盪, 。 (《論語•述而》) (小人長戚戚)6.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 , ,(毛澤東《沁園春•長沙》)
(書生意氣 揮斥方遒)
7.春蠶到死絲方盡, 。(李商隱《無題》) (蠟炬成灰淚始干)8.靜以修身, 。非淡泊無以明志, 。(諸葛亮《誡子書》)
(儉以養德 非寧靜無以致遠)9.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夕陽西下, 。(馬致遠《天凈沙 秋思》)
(古道西風瘦馬 斷腸人在天涯)10.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 。(朱自清《荷塘月色》)
(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
四.閱讀與鑒賞(20分)
1. 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回答問題。(8分)
憶王孫 春詞
李重元
萋萋芳草憶王孫①,柳外高樓空斷魂,杜宇聲聲不忍聞。
欲黃昏,雨打梨花深閉門。
【注釋】①王孫:本指貴族公子,此處指主人公的丈夫。 (1)作者精心選取了哪些意象?這些意象營造出什麼樣的氛圍?(4分)答: (2)杜牧的《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與李重元詞一樣,都寫到了「斷魂」,但其所抒發的感情各不相同,試做簡要的分析。(4分)答:
【答案】(1)作者精心選取了芳草萋萋、楊柳青青、杜宇悲啼、雨打梨花等四種意象。這些意象的組合營造出暮春時節令人傷感的氛圍。(2)杜詩寫孤身趕路的行人雨中奔波,不見家人,「魂斷」指思鄉之情;李詞寫閨中少婦登樓遠眺,不見行人,徒使魂銷魄斷,「斷魂」是思夫之愁。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漢樂府《上邪》(5分)
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譯文】

【答案】天啊!我想與您相愛,讓我們的愛情永久不衰竭。(除非)大山沒有了丘陵,長江水全都枯竭,冬天裡雷聲大作,夏天裡下雪,天地都合並了,(到那時)才和您斷絕。(每個加點詞譯對1分,句通1分)
3. 閱讀《三國演義》第五回中的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問題。(7分)
忽探子來報:「華雄引鐵騎下關,用長竿挑著孫太守赤幘,來寨前大罵搦戰。」紹曰:「誰敢去戰?」袁術背後轉出驍將俞涉曰:「小將願往。」紹喜,便著俞涉出馬。即時報來:「俞涉與華雄戰不三合,被華雄斬了。」眾大驚.太守韓馥曰:「吾有上將潘鳳,可斬華雄。」紹急令出戰。潘鳳手提大斧上馬。去不多時,飛馬來報:「潘鳳又被華雄斬了。」眾皆失色。紹曰:「可惜吾上將顏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懼華雄!」言未畢,階下一人大呼出曰:「小將願往斬華雄頭,獻於帳下!」眾視之,見其人身長九尺,髯長二尺,丹鳳眼,卧蠶眉,面如重棗,聲如巨鍾,立於帳前。紹問何人。公孫瓚曰:「此劉玄德之弟關羽也。」紹問現居何職。瓚曰:「跟隨劉玄德充馬弓手。」帳上袁術大喝曰:「汝欺吾眾諸侯無大將耶?量一弓手,安敢亂言!與我打出!」曹操急止之曰:「公路息怒。此人既出大言,必有勇略;試教出馬,如其不勝,責之未遲。」袁紹曰:「使一弓手出戰,必被華雄所笑。」操曰:「此人儀表不俗,華雄安知他是弓手?」關公曰:「如不勝,請斬某頭。」操教釃熱酒一杯,與關公飲了上馬。關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來。」出帳提刀,飛身上馬。眾諸侯聽得關外鼓聲大振,喊聲大舉,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眾皆失驚。正欲探聽,鸞鈴響處,馬到中軍,雲長提華雄之頭,擲於地上。其酒尚溫。後人有詩贊之曰:「威鎮乾坤第一功,轅門畫鼓響冬冬。雲長停盞施英勇,酒尚溫時斬華雄。」
(1)這段文字採用怎樣的表現手法,塑造了關羽剛健非凡勇武過人的形象?試做簡要說明。(4分)
答:

【答案】採用了襯托的表現手法。(2分)開頭用華雄斬驍將俞涉、上將潘鳳,來襯托華雄之勇;最後關羽「提華雄之頭擲於地上」。是以勇襯勇。(2分)
(2)關羽出場後,分了哪幾個層次描寫關羽的神勇威武的?試分條作答。(3分)
答:

【答案】①先寫關羽的相貌聲音,襯托他儀表不俗,勇略過人。
②再寫關羽出戰:關外歌聲大振喊聲大舉,如地塌山崩,渲染戰斗緊張激烈。
③最後寫關於提華雄頭擲於地上,釃酒尚溫。突顯了關羽的神勇。(每點1分)
五.寫作題(兩題任選一題)(40分)
1.請以「我心中的偶像」為文章的標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2. 請以「品讀自然」為話題,自由地抒寫你熱愛的自然景觀(風景)。立意自定,標題自擬。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1.《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聯想美妙、以花喻雪的詩句是 , 。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2.故木受繩則直, , ,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荀子《勸學》)
(金就礪則利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3.人常稱二十弱冠,三十 ,四十 ,五十知命,六十花甲,七十古稀。 (而立 不惑)4.初唐「四傑」是指: 、 、 、 。(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5.江南好, 。日出江花紅勝火, 。能不憶江南?(白居易《憶江南》)
(風景舊曾諳 春來江水綠如藍)6.海內存知己, 。無為在歧路,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天涯若比鄰 兒女共沾巾)7.莫愁前路無知己, ? (高適《別董大》) (天下誰人不識君)8.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 ,知來者之可追。(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悟已往之不諫)9.文天祥《過零丁洋》中最能表現作者愛國之情的詩句是 , 。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0.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 、 。(辛棄疾《青玉案•元夕》)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四.閱讀與鑒賞(20分)
1. 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完成後面題目(8分)
浪 淘 沙①
劉禹錫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②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注】①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創自劉禹錫、白居易,其形式為七言絕句。後又用為詞牌名。②簸:掀翻。⑴詩的後兩句用了什麼表現手法來描寫黃河?請簡要分析。(4分)答: ⑵本詩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4分)答:
【答案】⑴詩人以浪漫的想像結合優美的傳說,(1分)運用擬人等修辭手法,(1分)把黃河洶涌澎湃特點寫得更加具體、生動、形象。(2分)【寫誇張手法只得1分】⑵這首絕句,以生動形象的筆調,豐富的藝術想像和極大的熱情描繪了黃河的雄偉形象,抒發了作者的豪邁氣概和奮發精神,(2分)同時表明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嚮往。(2分)2.翻譯下面的文言句子。(5分)
(1)惟陳言之務去。(韓愈《答李翊書》)(1分)
【譯文】
(2)多行不義必自斃。(《左傳·鄭伯克段於鄢》 (1分)
【譯文】
(3)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3分)
【譯文】
【答案】(1)只要求去掉人們說過的話。(翻好賓前句)(2)做多了不仁義的事情一定自取滅亡。
(3)認真辦好學校教育,反復地用孝順父母、敬愛兄長的大道理來開導他們,那麼,須發花白的老人不再背負著頭頂著重物在路上行走了。
3. 閱讀《紅樓夢》第三回一段文字,回答問題。(7分)
賈母因問黛玉念何書。黛玉道:只剛念了《四書》。」黛玉又問姊妹們讀何書。賈母道:「讀的是什麼書,不過是認得兩個字,不是睜眼的瞎子罷了!」
一語未了,只聽外面一陣腳步響,丫鬟進來笑道:「寶玉來了!」黛玉心中正疑惑著:「這個寶玉,不知是怎生個憊懶人物,懵懂頑童?」——倒不見那蠢物也罷了。心中想著,忽見丫鬟話未報完,已進來了一位年輕的公子:頭上戴著束發嵌寶紫金冠,齊眉勒著二龍搶珠金抹額;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紅箭袖,束著五彩絲攢花結長穗宮絛,外罩石青起花八團倭緞排穗褂;登著青緞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鬢若刀裁,眉如墨畫,面如桃瓣,目若秋波。雖怒時而若笑,即瞋視而有情。項上金螭瓔珞,又有一根五色絲絛,系著一塊美玉。黛玉一見,便吃一大驚,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裡見過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只見這寶玉向賈母請了安,賈母便命:「去見你娘來。」寶玉即轉身去了。一時回來,再看已換了冠帶:頭上周圍一轉的短發,都結成小辮,紅絲結束,共攢至頂中胎發,總編一根大辮,黑亮如漆,從頂至梢,一串四顆大珠,用金八寶墜角;身上穿著銀紅撒花半舊大襖,仍舊帶著項圈、寶玉、寄名鎖、護身符等物;下面半露松花撒花綾褲腿,錦邊彈墨襪,厚底大紅鞋。越顯得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轉盼多情,語言常笑。天然一段風騷,全在眉梢;平生萬種情思,悉堆眼角。看其外貌最是極好,卻難知其底細。後人有《西江月》二詞,批寶玉極恰,其詞曰:
無故尋愁覓恨,有時似傻如狂。縱然生得好皮囊,腹內原來草莽。潦倒不通世務,愚頑怕讀文章。行為偏僻性乖張,那管世人誹謗!
富貴不知樂業,貧窮難耐凄涼。可憐辜負好韶光,於國於家無望。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寄言紈絝與膏粱:莫效此兒形狀!
賈母因笑道:「外客未見,就脫了衣裳,還不去見你妹妹!」寶玉早已看見多了一個姊妹,便料定是林姑媽之女,忙來作揖。廝見畢歸坐,細看形容,與眾各別: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y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閑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寶玉看罷,因笑道:「這個妹妹我曾見過的。」賈母笑道:「可又是胡說,你又何曾見過他?」寶玉笑道:「雖然未曾見過他,然我看著面善,心裡就算是舊相識,今日只作遠別重逢,亦未為不可。」賈母笑道:「更好,更好,若如此,更相和睦了。」寶玉便走近黛玉身邊坐下,又細細打量一番,因問:「妹妹可曾讀書?」黛玉道:「不曾讀,只上了一年學,些須認得幾個字。」寶玉又道:「妹妹尊名是那兩個字?」黛玉便說了名。寶玉又問表字。黛玉道:「無字。」寶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顰顰』二字極妙。」探春便問何出。寶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說:『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畫眉之墨。』況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這兩個字,豈不兩妙!」探春笑道:「只恐又是你的杜撰。」寶玉笑道:「除《四書》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
1.關於讀書的問題,黛玉給寶玉的回答為什麼和給賈母的回答不同?請簡要分析。(3分)
答:

【答案】因為黛玉回答了賈母的提問之後,聽了賈母的回答,就已經感覺到自己說話的唐突,於是道寶玉問她讀什麼書時,就改口了。這表現了黛玉寄居外婆家處處留心,事事在意的心理狀態。
2.寶黛初回,兩人為何都覺得似曾相識?請根據《紅樓夢》小說情節作答。(4分)
答:


【答案】因為他們兩個前世曾經有過「木石前盟」。(2分)寶玉的前生神瑛侍者澆灌黛玉的前生絳珠草使其化為絳珠仙子,而神瑛侍者動了凡心要去凡間,絳珠仙子為了用眼淚來報答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情,也去了凡間。所以寶黛初會就有了似曾相識的感覺。(2分)
五.寫作題(兩題任選一題)(40分)
1.請以「我心中的偶像」為文章的標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2. 請以「品讀自然」為話題,自由地抒寫你熱愛的自然景觀(風景)。立意自定,標題自擬。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有問題再找我

閱讀全文

與康熙字典小說閱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沉天劍小說作者 瀏覽:860
主角有翻天印的小說 瀏覽:660
小說閱讀指導課件 瀏覽:183
男主角是王子的小說 瀏覽:87
玄幻小說女主多肉戲多 瀏覽:412
斗篷蒼穹有聲小說 瀏覽:66
女主得到外星系統小說 瀏覽:174
紳士小說免費閱讀全文 瀏覽:350
校園奴隸契約系統小說 瀏覽:404
作者赤馬小說 瀏覽:819
榜單第一的玄幻小說 瀏覽:296
如何在word上寫小說 瀏覽:557
繼達張有聲小說下載 瀏覽:969
醫哥小說作者醫哥 瀏覽:139
男主叫陳睿的現代小說 瀏覽:934
都市打怪升級小說完結 瀏覽:605
寫劍類小說在線閱讀 瀏覽:891
好看的網配小說聲控的 瀏覽:634
女主是校霸的好看小說網 瀏覽:319
寫漢末三國小說 瀏覽:694